文言词语和句式第一课时导学案
导学案 谏太宗十思疏
【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领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的道理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2、学习本文多用比喻说理的手法,体会对偶句、排比句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1、诵读、领悟并背诵全文,并翻译难懂语句。
2、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培养说理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的观点及理想的政治境界。
2、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重点介绍唐太宗和魏征“明君诤臣”的关系。
【学习流程】一、新课导入二、文学常识简介1、作者简介魏征,字玄成。
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
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宗采纳。
有诗文流传于世。
2、写作背景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
太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还有“成康之治” 、“文景之治” 、“康乾盛世”)。
后来,太宗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
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
本文为其中一篇。
3、文体知识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托奏、议、疏、表、对策等。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
《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
汉定礼谊)等。
三、课前预习(一)正字正音载.舟(zài )殷.忧(yīn )懈怠..( xiâ dài )浚.其泉源(jùn )黜.恶(chù)谗.邪(chán )戒奢.以俭(shē)谬.赏( miù)壅.蔽(yōng)垂拱.(gǒng)(二)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无”通“毋”,不要)(三)古今异义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始终;彻底。
古义:指树木的根。
②凡百元首..。
鸿门宴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积累课文1-2段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能够翻译重点语句。
3、掌握“军”、“王”“小”“为”“如”“善”“幸”“故”“从”“击”“内”“采”“无所”“孰与”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4、熟读并能准确翻译课文,讲述鸿门宴的经过。
【学习重难点】1、掌握1-2段中古今异义词及其他重点文言字词,能够翻译重点语句2、掌握1-2段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学法指导】诵读法探究讨论法【知识衔接】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帝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历尽艰辛,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楚汉之争概况简介前207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次年春,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西(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本人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
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
”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
导学案-一案三单-《种树郭橐驼传》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种树郭橐驼传》学习方案设计课程名称:高二语文内容主题:《种树郭橐驼传》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古诗文》教师姓名:教龄:15学习过程设计(第二课时)附件:1.《种树郭橐驼传》》问题导读-评价单2.《种树郭橐驼传》问题解决-评价单3.《种树郭橐驼传》问题训练单参考文献:【1】韩立福:《韩立福有效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韩立福:《有效备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新教材完全解读》吉林人民出版社。
【4】古代诗歌鉴赏教参书《种树郭橐驼传》问题导读-评价单高二年级语文组设计人:审核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 掌握“业、如、性、理、尔、病”等词语2.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思想内涵。
3. 学习本文设事明理的写法。
过程方法:4.通过反复诵读,积累词语,熟悉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5.通过合作讨论,探讨文章的写作特点,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6.学会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由种树之道领悟为人之道。
【重点难点】1.掌握“业、如、性、理、尔、病”等词语2.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意义。
【学法提示】学习本文要在完成结构化预习(采取“查、划、写、记、练、思”阅读“六字诀”方法)基础上,结合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来整体把握全文,解决教师预设的主要问题,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课中通过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深入分析文本,并完成“问题解决-评价单”;小班同时完成“问题拓展-评价单”。
【知识链接】一、人物介绍1.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柳宗元的文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等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
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七年级语文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因.地制宜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文言文二则第一课时(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学年,是语文学科整个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初中语文的学习重心从基础知识转向阅读理解,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
文言文二则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作为一种古代语言文化,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最为陌生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教师,需要根据学情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和魅力;2.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构词规律;3.把握简单文言文的基本含义;4.焕发文言文的魅力和文化气息。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3.常规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练习。
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
教学步骤1.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谈论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2.教师简单给学生展示文言文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和练习中要用的构词规律,以增加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自信;3.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文章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古代文化。
2.讲解与演示(40分钟)1.教师通过词语对比、情景对话等多种方式演示文言文中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教师展示多种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并通过实例讲解文言文阅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3.教师讲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以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更好地运用文言文。
3.实践与巩固(50分钟)1.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熟悉和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型结构;2.学生通过注释、解析等方式深入理解文言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3.学生探究文言文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表达等元素,尝试把握文言文的魅力;4.学生在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和表达练习,以加深理解和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4.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通过解答学生问题和生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文言文理解和认识;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文言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考试中更好地运用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指导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
3.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二、学习内容(一)文言文翻译原则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 忠于原文,力求准确。
3. 简洁明了,不增不减。
(二)文言文翻译技巧1. 实词翻译:a. 直译:直接翻译词语的表面意义。
b. 意译:根据上下文,翻译词语的深层含义。
c. 换算:将古代度量衡、货币等换算成现代数值。
2. 虚词翻译:a. 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b. 保留虚词的原有用法,如:连词、介词、助词等。
3. 句式翻译:a. 谓语前置: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前,如:“吾友来矣。
”b.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我马良。
”c. 省略:根据上下文,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
(三)文言文翻译步骤1. 理解句意:通读全文,理解句子的整体意义。
2. 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3. 翻译实词:根据上下文,确定实词的意义。
4. 翻译虚词:根据词性、句式和上下文,确定虚词的意义。
5. 翻译句子: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准确、通顺。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常见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
(二)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
2. 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四、学习方法1. 多阅读文言文,积累词汇和句式。
2. 练习翻译,提高翻译能力。
3. 分析文言文中的难点,寻求解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篇文言文,进行翻译练习。
2.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法,总结规律。
3. 收集常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制作笔记。
六、学习评价1. 课堂表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正确回答问题。
2. 作业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作业,翻译准确、通顺。
3. 考试成绩:文言文翻译成绩良好。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深入了解古代文化奠定基础。
伤仲永第一课时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伤仲永第一课时导学案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年级:七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伤仲永第教时备课时间:月日备课人:学科组长签字:一、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及文学常识。
3、通过预习自译课文,圈画出不会翻译的词语和句子二、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三、难点: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自主学习内容1、简介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2、积累文言词语及翻译句子自为其名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然酌油3、明确词类活用:(1)邑人奇之:奇: (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3)父利其然也:利:(三)解释加点字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⑨泯然众人矣泯然:五、探究交流积累虚词,精确翻译:之:(1)忽啼求之:(2)借旁近与之:(3)余闻之也久:(4)不能称前时之闻:于:(1)环谒于邑人:(2)于舅家见之:其①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④稍稍宾客其父。
⑤父利其然也:六、训练检测: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事言其父()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4、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张语晴。
初一语文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一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1(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用现代汉语翻译前六则语录,培养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
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1.易写错的字①人不知而不愠. (yùn )②学而不思则罔. (wǎng)③思而不学则殆. (dài )④不亦说.乎 (yuè)2.易读错的字①论语..(lún yǔ)②三省.吾身 (xǐng )③传.不习乎(chuán)3.重点实词(1)学而时习.之(温习)(2)人不知而不愠.(含怒,生气)(3)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4)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实,真诚)(6))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7)学而不思则罔.(迷惘)(8)思而不学则殆.(懈怠)4.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5.词类活用现象(1)传.不习乎(“传授”,动词,这里作名词“旧的知识”)(2)温故.而知新(“旧的”,形容词作名词用,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6.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5)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6)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二、文学常识1.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公输》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公输(1)主备:关正飞审核:备课时间:2012、3、17 授课时间:2012、学习目标1、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2、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学以致用,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方法点拨法诵读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展示学习过程查缺补漏一、导入新课: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二、作家作品知识积累: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2.《墨子》及墨子3.公输三、自主学习:1.生字:械( ) 轩( ) 舆( ) 犀兕( )鼋( ) 罨( ) 鲋( ) 梓( ) 褊楠( )多音字:请说.之( ) 长.木( ) 公输盘.( ) 见.我于王( )禽滑.厘( )通假字: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九距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 )2.教师示范朗读,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小组合作读文章)示例:(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四、合作交流,疏通文句,熟悉文意:1.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2.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 )荆之地方..五千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2)一词多义公输盘不说.( ) 见.公输盘( )请说.之( ) 胡不见.我于王(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不可谓知类.( )为与此同类.( )为楚造云梯之.械( )子墨子闻之.( )宋何罪之.有(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 )(3)翻译下列句子夫子何命焉为? 译:宋何罪之有? 译:胡不已乎? 译:胡不见我于王? 译:此为何若人? 译:五、小结。
《卖油翁》导学案
1、《卖油翁》导学案
课型:讲读执笔:魏娇珠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时间:2017-2-28 授课人:
班级:姓名:
课时安排: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航
译文: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这自夸。
曾经(有一天)陈尧咨在家里园子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立,斜着眼看他射箭,很久不离开。
看见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点头。
康肃公问道:“你也懂射箭吗?我的射箭技术难道不精湛吗?”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熟罢了。
”康肃公气愤地说:“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铜钱覆盖它的口,(然后)地用勺子舀油慢慢滴入葫芦,油从钱孔进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卖油翁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康肃公(只好)笑着让他走(了)。
谏太宗十思疏导学案教师版
谏太宗⼗思疏导学案教师版《谏太宗⼗思疏》导学案学习⽬标1.积累⽂中重要的⽂⾔词语解释和特殊句式2.学习本⽂对⽐论证和⽐喻论证的⽅法。
3.认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当时的作⽤和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习重点1.诵读、领悟、背诵全⽂。
2.作者的论证思路和理论结构。
学习难点1.字词及⽂⾔现象的把握。
2.“⼗思”的内容理解及现实意义。
学习过程第⼀课时⼀、导读:解题、介绍作者1、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史称“贞观(guàn)之治”;⼗思——是本⽂内容,即⼗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奏疏,古代⾂下向君主议事进⾔的⼀种⽂体,属议论⽂。
2、.作者与作品:魏徵,字⽞成,唐朝下曲阳⼈。
隋末,因避乱⽽出家做道⼠,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夫,左光禄⼤夫,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
死后赠司空,谥⽂贞。
魏徵所处“贞观之治”时期,天下⼤治,⽽他却提出居安思危,⾜见其战略眼光。
他死后,唐太宗亲写碑⽂,并对侍⾂说:“⼈以铜为镜,可以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徵没,朕亡⼀镜矣!”⼆、⾛近⽂本,基础积累分析课⽂第⼀段(⼀)读准字⾳求⽊之长.()浚.其泉源()塞.源()(⼆)重点字词解释求⽊之长.者(⾼)欲流之远.(长远)浚.其泉源(疏通)积其德义..(道德仁义)虽在下愚..(最愚昧⽆知的⼈)⼈君当.神器之重(主持)居域中..之⼤(天地间)塞.源⽽欲流长者也(堵住)(三)词类活⽤1、必固.其根本:形容词的使动⽤法,使........稳固。
2、⼈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形容词活⽤作名词,重权,⼤位。
3、⽽况于明哲..乎?:形容词作名词,明智的⼈。
4、居安.思危.:形容词作名词,安乐的时候,危难的时候。
(四)古今异义1、必固其根本..古义:名词,树根今义:副词,完全2、⼈君当神器..之重古义:帝位(五)⼀词多义1、固1)固其根本:使……牢固2)根不固⽽求⽊之长:牢固2、长1)⾂闻求⽊之长者:⾼⼤2)根不固⽽求⽊之长:⾼⼤3)塞源⽽欲流长者也:与“短”反义3、居1)居域中之⼤:据有2)居安思危:处在……的情况中4、以戒奢以俭(介词,⽤)伐根以求⽊茂(连词,表⽰⽬的)(六)判断⽂⾔句式斯亦伐根以求⽊茂,塞源⽽欲流长者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初读课文,重在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2.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搜集孔子的名言,理解你积累的名言的内容: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4)翻译全文
要求:逐字逐句落实,并在书上标记知识点,适当扩展。关注书下注释。用红色笔标出译不准、译不通顺和无法落实的具体词语、句子。
【我的疑问】
知人论世
初读课文
探究案
【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明确: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
2.根据内容,课文可划分为几个段落?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简介四弟子: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曾皙:姓曾,名点,字皙。
2.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
3.了解孔子
孔子,期国人(前551年---前479年),名,字,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思想核心是,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25《世说新语》两则 第一课时 导学案
25《世说新语》两则导学案(3课时)课型:讲读课之马矢奏春创作主备:审核:【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积累罕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1、积累罕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第一课时《咏雪》【课前准备】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2、熟读课文,复述课文,力争背诵。
3、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示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快乐喜爱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这部书不但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课前检测】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撒()盐差可拟()()凝()柳絮()奕()女尊君在不()哉()太傅()2、文学知识填空本文选自,作者是,(朝代),家。
【课堂探究】一、整体感知自主探究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句读、语调等,力争当堂成诵。
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
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编写人:8《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研究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研究古人诚实守信的美德。
【研究重点】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研究难点】1.感受轻松高雅家庭文化氛围。
2.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咏雪》【导学过程】一、导入XXX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XXX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XXX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这个故事出自一部叫做《世说新语》的古书。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世说新语》的两篇短文。
2、自立进修1.给下面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雪骤(zhòu)撒(sǎ)盐差(chà)可拟(nǐ)柳絮(xù)2.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年轻一辈)(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4)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3.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繁扬扬的大雪像甚么呢?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设计编写人:(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即公大兄无XXX(她)就是XXX的长兄XXX的女儿。
4.走进文本和作者XXX(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XXX)人。
XXX,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快乐喜爱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XXX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XXX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词语和句式》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
2、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3、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汉语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学习难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知识链接:文言词语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文言实词的学习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一)一词多义:词有本意、引申义、比喻义。
例:“负”,本义是背载物,载。
引申为承受、承担,支撑;再引申为抱有、享有,又引申为依仗、凭借,进而引申为辜负、对不起等。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载
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支撑
3、久负盛名享有
4、负势而上凭借
5、誓天不相负辜负
注意:一个多义词在具体语句中只表示一种特定的含义,确定多义词的义项,应结合上下文以至全文的内容。
(二)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的演变,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古代词语今天词义扩大了,有的缩小了,有的失去了古代词语的意义,即意义转移了。
这种现象叫做古今异义现象。
例: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用来
2、铁骑突出刀枪鸣突然冲出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和子
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一个双音词。
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三)通假字:通假,基本是同音通假。
主要有四种情况:
1、同音通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孰为汝多知(知,通“智”)乎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举酒属(属,通“嘱”)客
4、形近通假(声母相同):将军身被(被,通“披”)坚执锐
注意: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所以我们用“形声辨义法”来辩别通假字。
(四)词类活用:是指某类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和语境相适合的意义。
常见情况(见课本91页)
学习过程:
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临帝子之长洲:(2)穷岛屿之萦回
(3)或命巾车,或棹孤舟(4)潦水尽而寒潭清
(5)策扶老以流憩(6)识盈虚之有数
(7)临清流而赋诗(8)景翳翳以将入
(9)一言均赋,四韵俱成(10)齐谐者,志怪者也
(11)适百里者宿舂粮(12)虽然,犹有未树也
(1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1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15)本图宦达,不矜名节(16)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7)绝云气,负青天(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2):俨骖騑于上路,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6)小知不及大知
(7)汤之问棘也是已(8)此小大之辩也
(9)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10)辩乎荣辱之境
(11)而御六气之辩(12)零丁孤苦,至于成立(1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1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15)旬有五日而后反(16)故夫知效一官
(17)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
(1)千里逢迎,高朋满座(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3)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5)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6)诏书特下,拜臣郎中(6)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8)悦亲戚之情话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眄庭柯以怡颜(2)园日涉以成趣
(3)悦亲戚之情话(4)乐琴书以消忧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6)善万物之得时
(7)乐夫天命复奚疑(8)襟三江而带五湖
(9)徐孺下陈蕃之榻(10)雄州雾列,俊彩星驰(11)层峦耸翠,上出重霄(11)川泽纡其骇瞩
(12)钟鸣鼎食之家(12)四美具,二难并
(13)屈贾谊于长沙(14)窜梁鸿于海曲
(15)宁移白首之心(16)不坠青云之志
(1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时则不至(18)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19)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2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3)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2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25)人命危浅,朝不虑夕(2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7)谨拜表以闻(2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29)举臣秀才(30)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基础达标:
1、指出下列句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D )
A、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B、不远万里
C. 鱼肉百姓 D、春风又绿江南岸
2、选出语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B)
例句:不耻相师
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B、扁鹊过齐,齐桓公客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按用法归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①孔子师郯子②襟三江而带五湖③吾得兄事之④朝歌夜弦
⑤目吴会于云间⑥择善而从之⑦俊采星驰⑧燕赵之收藏
A、③④⑤/①②⑦/⑥/⑧
B、③⑤⑦⑧/①②④/⑥
C、③⑦/④⑤/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⑥⑦/①②/⑧
学习小结
作业布置:
1、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A )(2).吾从而师之(B )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 )(5).而耻学于师(B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B )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C )。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B、其一犬坐于前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卒廷见相如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