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境随心转

合集下载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深度好文)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深度好文)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我们常常在抱怨,命运不公,上天的不垂怜,但却忽视了,人这一生都是因果,如何因,如何果,没有人能改变。

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果轮回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

你做了多少善事,就有多少福报,反之,你做了多少恶行,也就会受到多少报应,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恶终有报”。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没有一份经历是白费的,好的事给你快乐,坏的事给你教训,只要不轻言放弃,就不会随意退缩,你的生命就会绽放不同的光彩。

之前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有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是如此。

如果你不经历这一切,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平又硬的大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唯有那些接受苦难,不被苦难压倒的人,才能在磨难中显现出来自己的才干,为自己争取一分希望。

你是什么人,就会是怎样的的命运。

人人都期待着好命,却不知,没有哪一种福分是白来的,你不付出,何来福报。

《六祖坛经》上说:“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心田上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只有你将自己修炼的足够好,你的命运,自然不会差。

有一个富豪,买了栋别墅,装修时,找了个风水先生去看看。

那天,这富豪开车带着风水大师来到别墅,刚下车时,后院几只乌突然飞起来。

富豪见状,马上把车停在门口,对风水先生说:“请大师等一会儿,后院估计有小孩在偷摘荔枝,我们突然进去,小孩受到惊吓,万一掉下来摔了就不好了。

”风水先生沉默了片刻,说:“你这房子的风水不用看了。

”富豪惊讶地问道:“先生何出此言?”风水先生说:“福地福人居,心地善良的人,居所都是风水吉地。

”何为命运?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说白了,命运就是一种潜意识。

而那些被我们归结为外部力量的结果,其实也是自己的内在潜意识推动的结果。

佛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优秀作文范文

《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优秀作文范文

境由心生,境随心转古语云:迁客骚人,常因阴风苦雨则悲,因风和日丽则喜。

或喜或悲全因心出,心境全凭个人所控,心事会影响人的成事因果。

心境是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远地自偏。

古人云:“静能生慧,静水才能深流”。

对于陶渊明而言,人境之喧杂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心中之静,心静才能寻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桃花源。

他曾为官数年,可本就热爱自然的他见惯了官场的险恶与黑暗后,毅然归隐。

为官期间,他甚至不为五斗米折腰,百姓爱戴如父,他也爱民如子。

官场的黑暗让让他心如灰尘,写下《桃花源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之后,他在田园中,悠然地看菊花东篱下,平静地看北雁成群归,然而这一切不仅在他的眼中,更在他那如止水般的心境中。

心境是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或喜或悲,是我们营造良好心境首要一步。

范仲淹贬官之后,明白了官场的险恶,开始寻找时间改变心境,在给腾子京的《岳阳楼记》中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回想前人先辈之迹,探求古代仁人济事之风,他形成了这样的悲喜观,后来他的忠心将仁宗感动召回京城,留在了仁宗身旁。

心境是王阳明“包罗世间之万象,怀天地万物之良知。

”心怀天下,胸怀宽广,决定了你心境的大小,心境宽广能包罗万象,心境狭窄连别人身上的尘埃也容不下。

王阳明被贬龙场之前,刘瑾手下的一个小宦官常常说他坏话,嫉妒他的才能。

后来王阳明心学诞生后,刘瑾倒台,那个小宦官跑去求王阳明讲学收留他,王阳明同意了。

后来弟子问到,他回答:“每一个人心中本无善无恶,只是自己的良知是否变质了,当他求教的时候,他的良知又回到了正道。

”这便是王阳明的心境,“风是尘埃的载体,心是万物的容器”,宽广的心境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加圆满。

心境,是心静,心如止水,将守心间田园;心境,是心镜,镜观自我,不因外物喜悲;心境,更是心境,包容万物,了结万物因果。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由心转是圣贤_人生感悟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由心转是圣贤_人生感悟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由心转是圣贤_人生感悟心随境转是凡夫,境由心转是圣贤
永远不要怪别人不帮你,也永远别怪他人不关心你。

活在世上,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痛苦难受都得自己承受。

没人能真正理解你,石头没砸在他脚上,他永远
智慧;
的斗志;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的独力;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感恩所有人。

人生在世,行路匆匆,生活充满变数,时而乐极生悲,时而苦尽甘来,一切不必较真,只须笃定前行。

要敢于认错,既然错了,就要纠正,虚假是味毒药,真实能帮你把失去的赢回来;要敢于担当,回避不是办法。

幸福,是用来感觉的,而不是用来比较的。

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

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

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

金钱,是用来付出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

谎言,是会被击破的,而不是能永久掩饰的。

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

都属于昨天。

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

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境由心转

境由心转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并不在于你身处之地方。有人花费半生积蓄往外国的海滩度假,结果却败兴而返;有些人却可以在水灾灾区中划艇作乐,玩个不亦乐乎。内心世界其实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而外在世界不过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影子而已。我们可以把每一个人都比作一个地球,而人内心的欲望就是地轴,内心的信念则是太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围绕着自己内心的欲望作着永不停歇的自转,并围绕着自己内心的信念作着公转。有人远走他方以寻觅内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没有平和,纵管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寻得到它。快乐就像一盏油灯。当灯被点亮时,它不需要向黑暗说:“让我来照亮你吧!,它不再需要做其他的什么,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就会被照亮起来。同样的,当你的心中充满快乐时,你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么,你周遭的生命也自然会被照亮。[编辑:终点]赞
人的一生,总有学不完的知识,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总有一些有意或者无意的烦心事闯到心里来,总之,人生之梦,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去,更不要跟自已过不去。心随境转,苦不堪言;境随心转,就得自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活现实。人在境中,境在心中,犹如鱼和水,人们很难离开丰美的水去欣赏鱼的。人生除去基本生存问题,就是要时时面对这种心理状态的选择。书上云: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已的修养不够。想一下也是,因为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会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在你看不惯别人的同时,是否别人也看不惯你呢?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与境,到底是心随境迁,还是境随心转?本来无境,只因心有,若无心便是你的世界。所以开心地去面对每一个人,要学会看朋友身上的优点,学习朋友身上的优点,朋友的缺点正是你最好的反面教材。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习惯了在纷繁喧嚣中寻找那一份宁静和挑战,尽管旅途充满荆刺,途经的并不是一帆风顺,我却会在过往中,享受美丽,感悟忧伤,寻着快乐!我没有别人的快乐,我却拥有我自己的知足,浅秋,时光苍茫还是和往常一样嵌满惆怅!心情伴着夕阳的泛红,而无常!真的无法抉择的那一刻,我们又能怎样!一个人的心境决定着他生活的态度。当我们用美好的心去看世界时,世界回答我们的也是美好。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人的心灵是掌握自己命运真相的钥匙。外在的一切表现只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样子,反映的只是自己的心性,其实外在的境并没有怎么样,而是内心的世界还不够圆融。

心随境转则凡,心能转境则圣的意思

心随境转则凡,心能转境则圣的意思

心随境转则凡,心能转境则圣的意思
心随境转,是讲心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变化,遇到有益于自己的事就高兴,遇到不利于自己的事就烦恼,随外缘而喜怒哀乐,心不能自主,自然是一般的人(凡夫),因为一般的人都是这样的。

境随心转,是讲如果自己内心能从更高的层面看问题,从因缘的角度、从因果的角度分析。

遇到对自己有益的事,知道这是过去的善因和当前的缘聚合而成熟的善的果报,并不需高兴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知道这是过去的恶业,在当前的缘的条件下成熟,是恶果现前,也不需烦恼,并且可运用因果律,主动地忏悔、主动行善修行,自然会转恶为善,转不顺为顺利。

此为境随心转。

要做到这点,就是圣贤。

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的意思

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的意思

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的意思“境由心生,物随心转,心之所向,境之所在”是一句充满哲学色彩的名言,表达了人生的境界是由心灵所塑造的,环境会随着心灵的变化而转变,一个人内心的追求和信仰会决定所处的环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态度。

当人们的内心充满乐观、积极和向上的力量时,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美好和优越。

反之,当人们的内心充满悲观、消极和失落时,他们所处的环境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恶劣和艰难。

因此,这句话的意义是要人们重视自己的内心状态,并积极地塑造它,以此来改变所处的环境。

人们应该通过内心的追求和信仰来获得自我肯定和满足感,以此来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最终达到人生的巅峰。

随境转移心随境转——境随心转

随境转移心随境转——境随心转

随境转移,心随境转——境随心转
习得堂堂主丁新正(重庆会科学院教授)
随境转移(distractability)
distractability 注意力分散、随境转移
指被动注意/不随意注意明显增强。

表现为患者的注意极易为外界的失误所吸引,且注意的对象经常变换。

主要见于躁狂症,是躁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心随境转
词义:心情的好坏,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运用:禅诗说:“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又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境随心转
语出《华严经》。

此处的境,不单指环境,更指境遇。

意思是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境遇会随着心境的转变而转变。

佛语有:"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应观法界性,万物唯心造。

"更有"即心是佛"这一禅语。

故首先我们要明白心性的重要。

而境随心转也是在强调心之重要。

境随心转_精品文档

境随心转_精品文档

境随心转境随心转,是一种心绪的转变,也是一种心灵的体验。

它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使自己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保持平静和愉悦。

无论是身处困境还是顺境,我们都可以通过境随心转的方式,保持内心的悠然自得,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境随心转并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事情,它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修养。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放松自己,摆脱内心的杂念和烦恼。

只有当我们能够放下那些束缚我们的过去,并且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感所困扰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进入一种“境随心转”的状态。

其次,境随心转需要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

无论是遇到困境还是面对挫折,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

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相信一切困境都只是暂时的,相信未来会更好,这些都是我们保持积极心态的关键。

境随心转还要求我们调整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愤怒、焦虑还是沮丧,都是一种负面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困扰和不快。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释放负面情绪,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

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的心情得到宣泄和舒缓。

实现境随心转还需要我们学会调整自己的观念。

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心态。

如果我们经常抱怨现状、嫉妒他人,那么我们就很难达到境随心转的状态。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看待问题,放下对所谓“应该”的执着,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我们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实现境随心转。

境随心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境随心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应对压力。

无论是工作上的压力还是生活中的压力,境随心转都可以让我们在压力面前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至于被压垮。

其次,境随心转可以提高我们的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当我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时,我们会更容易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快乐。

最后,境随心转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能够保持平静和愉悦的心态时,我们会更容易与他人相处,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境随心转就得自在

境随心转就得自在

1 佛法跟你讲真实的事——外面的境界是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

佛给我们这个指点,实在来说,真正是莫大的恩惠。

2 心随境转,苦不堪言;境随心转,就得自在。

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学什么?要学会转境界。

3 相随心转,境随心转。

心转境界的第一个明显现象是:相貌、体质都变得更好。

4 佛在《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这个话是真的,你要学会转境界,不要被境界转。

5 顺境,要放下贪爱;逆境,要放下嗔恚,不管外面的境界变化多大,时刻要保持心平气和。

6 处逆境,随恶缘,无嗔恚,业障就消了;处顺境,随善缘,无贪痴,福慧就现前。

7 遇到境缘,起了七情五欲,这是造业。

顺境善缘起贪恋,决定堕落;逆境恶缘不嗔恚,福慧才会增长。

8 蕅益大师讲得好,境(物质环境)缘(人事环境)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境缘里面没有好坏,好坏都是我们自己的用心。

9 无论顺境或逆境,都是增上缘。

会用心的人,顺逆都是方便,都帮我们成就;不会用心的人,顺逆都是障碍。

10 任何一个境界都是好境界,都在成就我们的智慧,你能这样去面对一切人事境缘,那就能心平气和。

11 一切善恶好丑都是从自己心生的,不会用心,自己障碍自己;反过来说,自己成就自己。

一定要觉悟,一切的境缘是自作自受,这是事实真相。

12 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一切人事物;接触,就是缘。

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决不结恶缘。

13 人际关系,不外是报恩、报怨、讨债或还债。

学佛的人,要把家亲眷属转为法眷属,帮助他学佛,帮助他超越六道,帮助他往生净土。

14 在一切境缘之中,要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如如不动就是绝对不动摇念佛这个信念,绝对不叫念佛的功夫被环境打断。

15 如果这一生要有成就,必须要放下万缘;不但世间一切境缘要放下,出世间法(佛法)也要放下。

16 在一切境缘当中,修心清净、平等、慈悲,这样才是西方极乐世界所欢迎的人物,你有愿往生,佛才能够来接引你。

17 我们念佛人,二六时中、一切境缘当中,要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慈悲,不被境缘所动摇。

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的意思

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的意思

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的意思摘要:1.引言:解释“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的意义2.境随心转的内涵:分析外界环境和内心心态的关系3.相由心生的内涵:探讨内心心态如何影响外在表现4.实例说明:列举生活中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的例子5.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境随心转、相由心生:提出建议和方法6.结论:总结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的重要性,对我们的影响正文:境随心转,相由心生,这是一种深入人心的哲学观念,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具体来说,境随心转是指外界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内心世界,而相由心生则是指我们的内心心态会塑造出外在的言行举止。

首先,境随心转揭示了外界环境与内心心态的相互影响。

我们都知道,外界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而这些变化无疑会对我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影响。

例如,在一个宁静的山水之间,我们的内心会变得宁静平和;而在一个嘈杂的城市中,我们的内心可能会感到烦躁不安。

这就是境随心转的体现。

其次,相由心生则是强调我们的内心心态如何影响我们的外在表现。

心态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内心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言行举止。

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他的言行举止会显得温和有礼;而一个内心充满仇恨的人,他的言行举止可能会显得凶狠恶劣。

这就是相由心生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境随心转、相由心生的例子。

比如,在工作中,一个心态积极的人,即使面临困难,也能够乐观面对,最终取得成功;而一个心态消极的人,即使条件再好,也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又如在人际关系中,一个心态宽容的人,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喜爱;而一个心态狭隘的人,容易与人产生矛盾,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境随心转、相由心生呢?首先,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其次,我们要学会用心去感受外界的环境,以平和的心态应对环境的变化。

最后,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错误。

境随心转

境随心转
觅 到辉煌 灿烂 的星星 。 埋 怨环境 不好 , 常 常是我 们 自己不好 ; 埋 怨 别 人 太狭隘, 常 常是 自 己不豁 达 ; 埋 怨 天气 太恶 劣 , 常 常 是 我们抵 抗 力太 弱 ; 埋 怨学 生难 教 , 常 常 是 我 们 方 法 太 少 。或 许 我 们 无 法 改 变 人 生 , 但 我 们 至 少 可 以 改 变
以心为 主 , 一切 诸 法无不 由心。
是的, 如果 我们面 对着 太 阳 , 眼 中 充 满 的 将 是 无 限 的阳光 : 如果 背对着 太阳 , 看 到 的 将 永 远 是 自 己 的
影子 。 一 件 同样 的事情 ,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看 会 有 不 同 的
效 果。 面 对 同一 扇打开 的窗 子 , 有 的 人 会 欣 喜 地 呼 吸 新鲜 的空气 , 有 的 入 则皱 着 眉 头 嫌 弃 灰 尘 的 袭 扰 。 每
墙 。有 人 过 来 问 : “ 你们在 干 什么7” 第 一 个 人 没 好 气
地说 : “ 没看见吗 , 砌墙 !” 第 二个 人抬 头 笑 了笑说 :
“ 我 们 在 盖 一 幢 高 楼 。” 第三 个人 边干 边哼着 歌 曲 , 他 的笑容 很灿 烂 : “ 我 们 正 在 建 设 一 个 新 城 市 。” 十 年 i 第 二 个 人 坐 在 办
人生观 : 或许 我们 可能 无法 改变 风 向 , 但 我 们 至 少 可
公 室 中画 图纸 , 成 了工程 师 : 第三 个 人 呢 , 是 前 两 个
人 的 老板。
以调整 风帆 : 或许 我们 可能 无法 左右 事情 , 但 我 们 至
这 种 很 小 的 差 异 却 造 成 了 巨 大 的 差 异 很 I J 、 的差 异

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

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

心随境转还是境随心转?
大乘的唯识学跟一般唯心的观念不同:世间的唯心论者认为外境是完全不存在,只有心存在;唯识学认为心跟境都存在,只是境是心所变现的,境不离开心的影像。

所以唯识学对境是同意它存在,只是它不离开心。

这心、境的关系,在唯识的学派有两个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认为「心随境转」,意思就是说外境是比较重要,因为你在不好的境界,就会引生不好的念头,你在好的境界就容易起好的念头,所以「心随境转」,这是第一个说法;另外有些人主张「境随心转」,心是主导者,这个境只是次要的因素。

那应该怎么来融通呢?如果我们是一个初学者,我们内心对于外境的抵抗力,那个止观防非止恶的戒体的对治力薄弱,对我们资粮位的菩萨来说是「心随境转」,没错!你依止一个杂染的境界,你就容易生起烦恼;你依止一个清净的环境,你能够生起善念:所以初学者是「心随境转」。

但是你要是老修行者,特别是到了加行位的菩萨,这个时候是「境随心转」,他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他能够去主导环境,他可以在不可能的环境当中,去创造众生得度的因缘,所以他是「境随心转」。

总而言之,心跟境这两个是互相影响的,所以「若无余亦无」,其中一个东西没有,另外一个相对的境也就没有了。

到这个地方是解释「依他起相」的差别,跟会归到一念心识的道理。

[人生感悟]经典人生感悟:境随心转

[人生感悟]经典人生感悟:境随心转

[人生感悟]经典人生感悟:境随心转
境随心转。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路上会有风景宜人的山水,也会有荆棘丛
生的荒野。

而在这个旅途中,我们所遇到的境遇往往取决于我们内
心的态度和情绪。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感到迷茫和失落。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坚定的心,境遇就会随着我们的心态而转变。

就像一杯水,如果心情平静,水面就会平静如镜;如果心情烦躁,
水面就会波涛汹涌。

因此,境随心转,就是要告诉我们,内心的平
静和积极的态度能够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和境遇。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人会给
予我们帮助和支持,有些事会让我们感到挫败和失望。

但是,无论
遇到什么样的情况,我们都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和
的心。

因为只有心态平和,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找
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改变我们所处的境遇。

同时,境随心转也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内心负责。

只有当我
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才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命运。


论是面对成功还是挫折,我们都要学会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被外
界的影响所左右。

所以,让我们学会境随心转,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相信未来,让内心的阳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这样,无论
遇到什么样的境遇,我们都能够从容面对,勇往直前。

心随境转_精品文档

心随境转_精品文档

心随境转人们常说,“心随境转”,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诠释和解读。

在简单的表面上,它可以理解为人的内心状态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而在更深一层次上,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和适应,不断调整和变化自己的心态。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不同的环境和境遇,这些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社交圈等等。

每个环境都有它独特的氛围和要求,而我们作为一个个体,需要适应这些环境,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例如在家庭中,我们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来适应不同的家庭成员和他们的需求。

在学校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以应对学习的压力和竞争。

在工作场所中,我们需要与同事合作,适应不同的团队氛围与工作方式。

在社交圈中,我们需要与不同的人交往,学习如何与他们相处。

心随境转并不容易,它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做出改变。

首先,我们需要具备一种开放的心态,接受并欢迎新的环境。

这意味着我们要摒弃成见和刻板印象,用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和人们。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并适应不同的环境。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

在新的环境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各种新的问题和挑战,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接受挑战,并努力学习和成长,我们就能够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并取得进步。

不断学习和成长也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改善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在不同的环境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人和问题,我们需要学会与他们沟通和合作。

我们需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妥协和让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去了自我。

相反,通过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更好地保护和表达自己。

心随境转是一项永恒的任务,因为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

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环境和境遇,但是只有那些能够灵活调整自己心态和适应环境的人,才能真正融入并提升自己。

所以,无论是来自家庭、学校、工作场所还是社交圈,我们都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并不断学习和成长,以使自己的心随境转。

如何境随心转实操课

如何境随心转实操课

如何境随心转实操课问:社会环境意见纷乱。

我们常常「心装境转。

局势乱。

人心也乱了。

如何在乱世里保持清明安稳,做到「境随心转|呢?圣严法师答:「心随境转」、「境陷心转」这两句话,我经常拿来饱厕自己,也用来为信众、弟子打气。

通常,我们凡夫都是会心娃境转的。

举例说,大多数的人不喜欢下雨。

比如法鼓山已在整地兴建学校,只要看到大空乌云密布,包商和工人就愁眉苦脸,因为一。

下雨,再等地下,至少两天不能工作,工期就会延宕,成本也提高了。

所以,因为个人的利害和所处状况,人的心情就会随着这些条4而变化,这航是心随境转。

但是,同样是下雨天,作家琦君女士在篇散文里,却说她喜欢下丽天呢!因为她会想起小时候,下雨天躲在母亲怀里听故事的情景。

她一样一样地把下雨天的温馨回忆举出来,她的内心也因为下可天而出现--幅幅美丽的图画。

下雨天对她来说,真是太好了。

这也是心随境转,心蛙着外面的环境,转到好的方向去了。

生活里充满这样的例了。

有的人明明知道没有办法跟别人竞争,试。

卜却幸运待胜,败部复活,让他非常高兴:有人明明实力很强,但竞争结果没被录取,内心丰常痛苦。

这都是心随境转。

「[境」包括人、事、物,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心情起伏。

受外界因素影响心情变化,是非常痛苦的事,但真能做到|境随心转」吗?事实上是不太可能的,天为人、事、物都是外在环境,天有不测风云,个人力量很难完全掌控。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面对环境的态度,收伏起落不定的心情,也就能转劣为优,转败我有个信众在海边用有机方法种器。

但去年连连发生问题。

光是出现福寿探,接着又有虫害,当他以为收成天望时,害虫的天故出现,两、三天就把问题解失了,后米档了收成不错:他学到经验:任何事都要往好处想。

往坏处准备:能解决就解决,不能解决就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有一位瓜农,木瓜还未收成前就被焚风波坏了,我跟他说,靠天吃饭的人,天给发吃要感谢:天不给,也不用恨,因为这不是人可以掌控的导,但心情却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不要天真地以为人定胜天,环境一定会照人的心意而改变,能改变的其实是自己的态度。

心想事成境随心转通用课件

心想事成境随心转通用课件

人际关系与家庭生活中的境随心转
人际沟通
01
通过调整自己的心境,更加理解、包容他人,促进人际关系的
和谐发展。
家庭氛围营造
02
境随心转的理念可以帮助改善家庭氛围,以积极、乐观的心态
面对家庭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亲情关系深化
03
心想事成的实践可以应用于亲情关系的加强,通过正向的思维
和情感投入,深化与家人之间的纽带。
保持开放与积极的心态
接受并面对挑战
首先要接受生活中会有挑战和困难,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而不 是逃避。
乐观思考
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一切都会有解决 的办法。
心灵友善
保持心灵友善,不轻易发怒,能够理性平静地处理各种情况。
不断学习与提升自我
1 2 3
持续学习 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营造良好环境
通过积极的心态和行为,影响和 改变周围的环境。与积极、有目 标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追
求成功。
心态与境遇的关系
心态对境遇的影响
积极心态带来机遇
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更乐观、自信 和有动力,更容易看到机遇并抓 住它们。
消极心态限制发展
消极心态的人常常感到无助、绝 望和缺乏动力,容易放弃并错过 机会。
自我赋能
心想事成是一种自我赋能 的观念,认为自己具备实 现目标的能力和资源。
境随心转的解读
心态影响
境随心转指的是外部环境随着内 心态度的改变而改变。当我们的 心态积极、乐观时,我们更能够
看到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心灵友善
一个友善、开放的心灵能够吸引更 多的正面能量和资源,促使环境向 好的方向发展。

境随心转与心随境转

境随心转与心随境转

境随心转与心随境转境随心转与心随境转
境随心转则喜,心随境转则悲。

智者境随心转,愚者心随境转。

定则境随心转,乱则心随境转。

境随心转而觉,心随境转而迷。

境随心转而悦,心随境转而烦。

境随心转是佛,心随境转是凡夫。

境随心转是圣贤,心随境转是凡夫。

境随心转是修行,心随境转是凡夫。

境随心转自在生,心随境转烦恼起。

境随心转是愿力,心随境转是业力。

圣人之境随心转,庸人之心随境转。

境随心转大自在,心随境转不自在。

境随心转快乐无边,心随境转痛苦不堪。

境随心转潇洒自在,心随境转苦海无边。

境随心转,就得自在;心随境转,苦不堪言。

境随心转,和蔼自在,心随境转,苦海无边。

境随心转天堂就在现前,心随境转当下就是地狱。

境随心转是生命的超越性,心随境转是生命的限制性。

境随心转往往自我主宰命运,心随境转往往失去自我。

境随心转圣人转心不转境,心随境转凡夫转境不转心。

境随心转天上地下唯吾独尊,心随境转随波逐流身不由己。

境随心转是以心为主动,境为被动;心随境转是以静为主动,心为被动。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也无忧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也无忧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也无忧
佛偈:“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也无忧。


“心境”是流水般经常流动的,一个人的心若是停止,就是失去了本性。

“心”是要经常“动”才可以如流水般清澈,若然心境呆滞不动,就成了一潭浑浊的死水。

人的心境是有固定的姿态和形状的,只有存在于意识当中的感受作用,而在感受到周围万物的变迁而转动心境,也就是“心的流转”。

“随流认得性”的意思就是因为人生的烦恼,从而启发出悟道之心。

人性中的欲、美、爱、无明为“主流”,若不能对它们有深切的了解,便会引起心的流动,而由于心的流动便会产生意念的执着;反之,若能了解种种烦恼只是“自找”,而压力也是“自己制造出来”的真理,就能够“随水流而不任其流,也就可以做到“无喜也无忧”了。

流水是无心地流动,人若能使心境做到“无心的流动”,就能达到“幽”的境界。

任何人的心虽然能够感受到周边种种事物,但只限于感觉而已,只要不受身外万物影响,便能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便是禅学中的所谓“无心之境”。

“无心”不是对周边的事物完全无感觉,但却不能受到影响,以免出现执着。

“心”可以“动”却不能“乱”,“心动”要可以自己控制得到,“心乱”就会反被周边事物所控制。

人的心境,可以随波逐流,却不必特别关注到“流水”的去向,也不必理会“流水”的快慢,只要“心”是自己可以控制得到,随时可以校正方向,也可以随时抽身,不再“随波逐流”,这便是“心随境转,转处为幽”的意思。

心若不随境转,便是执着。

若要随境转,却不要为其所惑,随境
转时保持清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境随心转
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大安法师发布时间:2013-3-29 0:10:41繁體版
问:佛经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日所说的“境由心转”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境由心转是我们对同一个境,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心态和感受,这个境对我们来说的确就有不同的意义。

但“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它有改变吗?譬如,邓亚萍有一个对手,在球赛中耍些小手段要害她,她对这件事很坦然,说是因为她强,对手怕她所以才害她。

她看待这件事情的角度的确使她有了更积极的心态和更好的感受。

但她对手想害她,这个现实的这个“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由她心态改变和当下变化吗?“境随心转”还是指自己心态改变后积极努力去改变境呢?
大安法师答:“境由心转”,首先这个外境是怎么来的?它是由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这是佛法给我们的一个真理的传述,这个境不是客观的。

既然是由心变现出来的,那么随着心理的状态的改变,境界也会改变。

我们用梦境为例来解释。

你在做梦的时候,梦里的境界也是你的境了,有他人、有老虎,但那个梦是怎么出来的?它有客观性吗?梦里面的老虎,真的有只老虎到你梦里去吗?梦里面的他人,真的有他人到了你梦里去吗?不是!全体的梦都是什么?都是你的心变现出来的,全心即梦、全梦即心。

有时候作好梦,有时候作噩梦,都是由于你的心态不同,你的阿赖耶识的种子不同。

那现在,我们睁开眼睛。

睁开眼睛的时候也有他人、也有境界,也有种种的喜怒哀乐的情节,昨天晚上是在梦中看得很真实,现在看过去还是照样真实。

昨晚上是一个梦,现在又何尝不是一个梦呢?那这个梦又从哪来的呢?难道它有客观性吗?它不也是我们心里变现出来的吗?邓亚萍的对手是什么?就是她心里变现出来的对手啊,不是他人啊。

如果她对那个对手善意,那个对手反应过来也会善意;如果她对那个对手嗔恨,那个对手也会对她嗔恨。

就好像我们拿着一面镜子看自己的面相,你的面相是笑容,你看到的是笑容;你是龇牙咧嘴的,嗔恨,看到的就是嗔恨,就是这样的一种感应。

所以,我们要改变境界就要改变心,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最好的改变境界的方式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

你念佛有没有功夫,有一个勘验的标准:就看你的境界是不是改变了。

原来念佛不好的时候,和他人的关系都不好,冤家对头很多等等。

如果是慢慢地他人和你关系都很好了,包括你的依报环境都变好了,
都和你有善缘关系了,这就说明你念佛有功夫,你念佛的心使你的境界改变了。

如果你念佛念得他人越来越对头,说明你念佛改变心态的这种功夫还不到家。

有境界观察自己的心,这就是由果推因。

由果推因,从因推果,这两种方法都是我们观察事物的有效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