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ppt
五年级下数学《信息窗二(正比例)》路伟民青岛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18
名师PPT课件
时间(秒) 路程(千米)
1
2
3
4
5 ……
7.9 15.8 23.7 31.6 39.5 ……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一定)
路程 时间
=速度(一定)
名师PPT课件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个变化另一个也随着变化 比值一定
这样的两种量是 成正比例 的量, 它们的关系是 正比例关系 。
名师PPT课件
工作总量 (吨)
90
你付出多少努力, 就必有多少收获。
75
60
45
30
15
0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0
1
2
3
4
5 6 工作时间(时)
名师PPT课件
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是 成正比例 的量?
如何快速准确的判断两 个量是否是 成正比例 的量?
名师PPT课件
想一想,你们找的这些量是 成正比例 的量吗?
判断方法:发射飞船,“三看”
名师PPT课件
时间(秒) 1 2 3 4 5
路程(千米) 7.9 15.8 23.7 31.6 3?9.5
7.9 1
=
7.9
152.8= 7.9
233.7= 7.9
314.6= 7.9
路程 时间
=速度(一定)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啤酒生产情况记录表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一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优秀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
数青蛙游戏
名师PPT课件
谁能想办法帮老师测量大树的高呢?
尺子
名师PPT课件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名师PPT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积和面积单位)》青岛版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观察”“重叠”的方法不能够很准确地比较出它 们的大小,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分糖饼
A
B
A和B的面积( 2 )。 (1)A的面积大。 (2)B的面积大。 (3)A、B的面积同样大。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
15个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圆柱体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封闭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面 积和面 积单位 )》青 岛版PPT 课件
信息窗一(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复式条形统计图)-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和构成要素;
2.学会制作、阅读、解释复式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好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资料、PPT课件、黑板笔等;
2.学生:笔、本、直尺、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
1.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四个字,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此的理解。
2.用PPT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这张图是什么样的图形?上面有哪些信息?
2.学习新知
1.介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含义和构成要素,根据PPT展示边讲边示意。
2.让学生通过实际制作来掌握制作技巧,并通过例题巩固掌握。
3.随堂测试
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解释这个图表传达了哪些信息。
3.拓展应用
1.将复式条形统计图应用于实际生活,让学生通过制作图表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布置作业: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自行制作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解释图表传达了哪些信息。
四、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以及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巩固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制作、实现知识运用。
同时,老师也要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的偏差并纠正。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相互合作、促进学习。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信息窗1》课件
探索新知
盛米粉的碗重 20克
这只熊猫一次需 要喂一碗米粉。
米粉重多少克?
探索新知
米粉重多少克?
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
探索新知
如果米粉重x克,那么碗和 米粉共重(20+x)克。
50克
左边重了,(20+x)>50
探索新知
100克
右边重了,(20+x)<100
探索新知
70克
这是一个等式。
米粉重50克。 平衡了!(20+x)=70
X X
50
X
73
166 2X = 50 X + 73 = 166
课堂小结
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探索新知
你能用等式表示下面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50
x x
100
x x x
10
100
2x=100
3x+10=100
探索新知
分类整理 不等式 等式 不含未知数
χ + 20 <100 χ + 20 > 50
含有未知数
χ + 20 = 70
10 < 100
100+100=200
2 χ = 150 3 χ + 10 = 100 χ + 10 = 15
第四单元 简易方程
4.1 方程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了解方程的含义。 2.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景中的等 量关系。 3.使学生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和 概括的能力。
情景导入
这只熊猫一次 需要喂一碗米 粉。
盛米粉的 碗重20克。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信息窗一(扇形统计图)-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扇形统计图)-青岛五四学制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并解释扇形统计图的意义。
2.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并进行简单的推断和判断。
3.能够构建简单的扇形统计图并进行解读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1.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构成。
2.扇形统计图的应用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1.如何将统计数据转化为扇形统计图。
2.如何对扇形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和判断。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物品:–白板、笔、擦。
–尺子、圆规、同心圆模板。
–扇形统计图素材。
–在线或离线统计分析工具。
2.学生准备的物品:–数学课本。
–笔和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呈现一组扇形统计图并问学生是否了解它们的含义。
2.学生尝试解释其含义,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解释。
3.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亿能通过扇形统计图了解什么信息,以及扇形统计图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2. 提出问题1.教师让学生看一组数据,并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的同学们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并让学生展示他们在纸上所列举的音乐类型以及每个类型所代表的同学数量。
2.接下来教师将学生组织成一个小团队,让他们进行更广泛的数据收集,并请他们展示他们所得到的数据。
3.教师让学生讨论有哪些可视化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呈现这些数据,让学生提出他们所能想到的几种方法,并简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 构建扇形统计图1.小组合作将所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扇形统计图。
教师给予指导。
2.教师展示如何使用公式计算每个区域的大小,并提供样本数据让学生尝试计算。
3.学生与教师一起讨论如何有效地使用比例和百分数来表示数据,以及在构建扇形统计图时如何选择和调整颜色。
4. 解读和分析扇形统计图1.教师展示一组扇形统计图,并提出一些基于这组数据的问题。
2.学生讨论如何通过扇形统计图回答这些问题,理解和比较其中的数字,以及从统计数据中推断出一些结论。
3.学生通过分组演示自己所构建的扇形统计图,并让其它小组提出问题和推断结论。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求图上距离(信息窗3)》教案
《求图上距离(信息窗3)》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点:能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学习难点: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学习过程:。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版 第3单元 分数加减法(一) 信息窗2 习题课件 3.4约分的应用
)( )=(
3 4
) )
3.口算。
152+112=
1 2
171-151=
2 11
49+59= 1
185-125=
2 5
1294+1234=
4 3
34+34=
3 2
易 错 点 没有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
4.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数。( ) (2)大于37而小于57的最简分数只有47。 ( ) 辨析:这两题没理解最简分数的意义,最简分数 的分子和分母有公因数 1;大于37而小于57的最简 分数有无数个。
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
第4课时 约分的应用
QD 五年级下册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知识点 1 巩固约分的方法
1.填空。
(1)一个分数约分后,分数的大小( 不变 )。 (2)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3) 的分数单位是( ),把这个分数2 约分成最
简20分数是( ),这1时分数单位是( )。 (4)一25个最简真分4 数,它25的分子与分母的乘1 积是12,
用5约了一次,得 2 ,原来的分数是多少? 3
23=23××22××33××33××55=128700 答:原来的分数是128700。
7.233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减去一个数,约分后得34,同 时减去的这个数是多少? (30-23)÷(4-3)=7 34=34××77=2218 23-21=2 或 30-28=2 答:同时减去的这个数是 2。
提升点 1 运用约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5. (1)以米作单位,用分数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练习
5+ 7 88
5 8
+
7 8
=
5 +7 = 8
12 8
=
3 2
=1
1 2
约分 化带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 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 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判断题:
分数减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 ×)
分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可以用公约数依次约分
2 4 8
12 6 3
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分
2
或直接写成
3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 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 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练习
3 - 1 =2 5 55 6 - 2 =4 7 77
7 - 5 =2 9 99 2 - 1 =1 3 33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
2 +4 7 +7
=
6= 14
3 7
( × )。
通过本节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分子相加
1 8
+
3 8
=
1+3 8
=
4 8
=
1 2
分母不变
3 8和
81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
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
1 和1个
8
1
8直接加起来,
是4个 1 也就是 4。
8
8
分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 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练习
1+2= 3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2+4= 6 777
5 + 2 =7 9 99 1+1= 2 333
( √)
青岛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ppt课件(1)
=1 2 1
答:种西红柿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2 。
三、自主练习
2.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对的打“√”,错的打“×”并改正
。
(1)
4 9
+
2 9
+
5 9
(2) 1138-
178-
5 18
= 4+2+5 9+9+9
=
1 21 7
×
4
2
5
改正: 9 +
+ 9
9
= 13-7-5 18
=1 √ 18
= 4+2+5 9
= 11 9
三、自主练习
3. 春光小学图书室科技类图书占 1170,文学类图书
占 1390,工具类占
,3 其他类占
10
0 。1410
(1)科0 技、文学、工0具类图书一共 0
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17 39
3
10 + 10 + 10
=
107+39+0 1030
0
= 59
10
答:科技0、文学、工具类图书一共占总数的
1 - 3- =(7 ) 9 19 19 19
7 + (1+) (=7 ) 15 23 23 23 23
•
一、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
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威尔逊
=4 8
=1 2
7 + -1
5
12 12 12
= 7 + 1-5 12
=3 12
=1 4
想一想:怎样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分数加减法(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10以内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能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在探索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和约分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3.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单元内容和知识分析三、单元教材分析和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小数加减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要把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并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学生通过应用,认识这些规律的普遍意义,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运算法则与运算定律的联系,加深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约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五、单元学与教建议、突破措施:1、优化知识体系,使知识结构的安排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传统教材将有关因数和倍数的所有知识点集中在同一个单元学习(因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然后是倍数、公倍数、最大公倍数),这样编排一是将一系列的概念一股脑的端出,加大了学生学习的困难;二是传统教材将这些概念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单纯地来学习概念,将概念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没有突出体现学习这些知识的必要性。
而我们的教材在编排上很科学,一是将因数和倍数的认识提至三年级下册作为整数除法的一个拓展,分散了此部分知识的难点。
二是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约分与分数加减法的学习融为一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到加法了而在进行分数加法计算的过程中又需要约分,因此就要学习怎样约分,这样就体现了学习约分知识的必要性。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数初步认识)》 青岛版(共19张PPT)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仔细观察,你 有什么发现?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合作探索
0.01米有多长?(猜一猜,在米尺上找一找)
电视柜的高度为0.55米,0.55米有多长?
完成任务单第2题。
元
0.6元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用分数和小数表示涂色部分
小数 ( 0.3 )
小数 ( 0.8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5.先 秦 寓 言 有 的是 民间传 说的故 事,有 的是历 史传说 ,有的 则是作 者为论 理而创 造的故 事。 6、 我 寄 愁 心 与明月 ,随君 直到夜 郎西。 7、 莫 愁 前 路 无知己 ,天下 谁人不 识君。
0.5米
0.7米
●踢脚线的宽度为0.1米。 ●沙发的高度为0.4米。 ●电视柜的高度为0.55米。
●儿童床长2米,宽1.2米,高0.5米。 ●写字台的高度为0.7米。
你发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你是怎样写小数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信息窗一(小 数初步 认识) 》 青岛版(共19张PPT)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_分数加减法一信息窗4展板布置教案青岛版六三制2020040721
信息窗4:展板布置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41~47页。
教材分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幅长方形剪纸作品及规格,同时说明所布置展板的要求,拟引导学生研究布置展板的方法,开展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找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能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探索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会用所学新知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
4、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和探索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并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总第17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的内容,自主练习的第1~3题。
教学准备: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同桌一起动手操作)1、摆纸片活动。
(课前一分钟)(1)复习环节。
(出示:在黑板上贴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这样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不重叠、不间隔横着(手势辅助)排下去,可以表示怎样的长度?还能说吗?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若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则引导:这些长度与3厘米有什么关系呢?(预设学生的回答是:这些数都是长3厘米的倍数,3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所以能不断排下去)设问:那竖着排呢?你又有什么发现?2、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教师:在刚刚结束的寒假中,小明积极参加了社区的公益活动,为了增加春节期间的节日氛围,社却要用右图所示的这种规格的剪纸作品布置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展板,来装饰社区,你能不能帮小明想一想用多少个“春”字作品可以摆成正方形展板?这些展板的边长分别是多少分米?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盒中的这些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代替“春”字,同桌合作,用你手中的这些纸片摆摆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符合条件的正方形的边长 必须既是24的因数,又是 18的因数。
24的因数
1 2 3 46 8 12 24
18的因数
1 2 3 6
9
18
1、2、3、6既是24的因数, 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24 和18公有的因数,叫做公 因数,其中6是最大的,是 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2×3=6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列举法 2、短除法
1、先找各个数的因数.
2、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3、确定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 1,2,3,4,6,12. 18的因数: 1,2,3,6,9,18. 12和18的公因数: 1,2,3,6,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6
用短除法找出12和18的最 大公因数。 2 3
12 6 2
18
9 3
用公因数2去除 用公因数3去除 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用边长是 4 厘米的正方形,没有 正Fra bibliotek摆满,有剩余。
18厘米
24厘米
用边长是 5 厘米的正方形,没有 正好摆满,有剩余。
18厘米
24厘米
用边长是 6 厘米的正方形,正好 摆满,没有剩余。
18厘米
24厘米
要想把长24厘米宽18厘米的纸剪 成边长是整厘米的小正方形,小 正方形的边长为什么可以是 1,2,3,6厘米?4和5厘米为什么 不行? 1,2,3,6与24和18之间有什 么关系? 小组讨论。
分数加减法(一)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五年级
要想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 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 长是几厘米?
用边长是 1 厘米的正方形,正好 摆满,没有剩余。
18厘米
24厘米
用边长是 2 厘米的正方形,正好 摆满,没有剩余。
18厘米
用边长是 3 厘米的正方形,正好 摆满,没有剩余。
1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