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摩檫力教案
高中物理摩檫力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摩擦力的方法和公式。
3. 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 能够应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包括木块、平滑表面、粗糙表面等。
3. PPT课件或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利用实验现象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实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概念
1. 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 引入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摩擦力的计算
1. 讲解计算摩擦力的公式和方法。
2. 示范计算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
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 总结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物体间接触面积等关系。
五、应用摩擦力解决问题
1. 给出摩擦力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合作解答问题,并进行讨论。
六、课堂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七、作业
1. 布置摩擦力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摩擦力的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
1.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摩擦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能够运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概念2. 摩擦力的种类和特点3. 摩擦力的计算4. 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热身老师会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摩擦力”是什么,并用实例给出说明。
2. 知识讲授(1)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老师要注意在讲解时加入一些情绪词,例如“神奇的”、“克服困难的”等,让学生感受到摩擦力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摩擦力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特点和区别,帮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3)摩擦力的计算教授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并在黑板上演示摩擦力的计算过程。
引导学生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解决实例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图像或视频演示,介绍摩擦力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制动器、磨粉机、擦窗工具等。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也能意识到摩擦力的实用性。
3. 实验实践让学生分组设计和制作不同的摩擦器,例如滑轮、滑板、滑梯等。
带领学生通过实践,理解摩擦力的实际应用,并提高他们的手工制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4. 总结与评价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实践活动的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并重新理解和回答热身活动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1.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
2. 教学过程中,老师重视语言互动,通过情绪词、生动的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实验实践,让学生切身感受和理解摩擦力的实际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评价,帮助学生加深知识记忆,同时也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后续教学的展开。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课《摩擦力》教案设计篇1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
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习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下部间隔镂空的厚海绵、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
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5篇)高中摩擦力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一)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可以列举说明静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白最大静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
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学教案(优秀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摩擦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3、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
4、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2、初步认识科学知识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愿意服务社会的意识。
3、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设计理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根据这一认知实际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和过程,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实现STS教育。
【教学准备】摩擦力教学自制课件;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毛巾、木板、砂纸、儿童自行车。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生活情境:请几个同学到前面分别用缠了皮筋和没缠皮筋的筷子夹弹子看谁夹的快。
问题情境:利用课件出示问题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还能前进?最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信息去分析问题,提出解释。
《摩擦力》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对摩擦力的认识分析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探究实践:能够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受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的影响。
态度责任:在科学探究中能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性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探究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一、认识摩擦力1.拔河比赛导入【课题:摩擦力,配图拔河】同学吗,你们喜欢拔河比赛吗?最近,我们学校将要举行一场拔河比赛,赛前,孩子们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选鞋子时却开始纠结。
【P2两双鞋子的照片】如果让你选,你觉得穿哪双鞋子更合适?为什么?2.认识摩擦力你们的意思是要增大摩擦力的话,鞋底要选粗糙一点的。
那什么是摩擦力呢?(板书课题:摩擦力)举起你的右手,停止在空中,你感觉到明显的摩擦力了吗?那你能不能用你的右手和身边的物体制造一个摩擦呢?大家有没有发现,摩擦需要几个物体接触?现在这两个物体接触,他们发生摩擦了吗?还得让它们运动起来或者想要运动的时候,摩擦就产生了。
现在,谁来总结一下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3.生活中的摩擦力【出示书中的4幅图】这里也存在摩擦力吗?谁和谁之间有摩擦?这时摩擦力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你还在哪里接触过摩擦力?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测量鞋子的摩擦力(1)再回到拔河的话题。
【拔河的场景】拔河的时候,脚与地面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呢?这个时候,摩擦力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那么不同的鞋子,摩擦力真的不一样大吗?(生猜想:鞋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板书: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那么摩擦力究竟该怎么测呢?老师带来一个测力计,就用它来测测你们今天笔袋在桌面运动时的摩擦力。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
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
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
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
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
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
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摩擦力高中物理教案
摩擦力高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摩擦力的定义;
2.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高中物理》、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问答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入摩擦力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分析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实例分析(15分钟)
教师以实例的形式演示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技巧。
四、练习(15分钟)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讨论(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实际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应用知识的能力。
初中物理摩擦力的说课教案
初中物理摩擦力的说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作用。
2. 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原因,了解摩擦力的分类。
3.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分类。
教学难点:1.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实验器材:木板、滑轮、弹簧测力计、毛巾、瓶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与摩擦力相关的图片,如自行车刹车、鞋子摩擦地面等,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摩擦力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摩擦力的概念。
二、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分类(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表面摩擦力的差异,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产生原因。
2.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三、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如摩擦力等于物体受力的大小乘以摩擦系数。
2. 学生通过实验测量摩擦系数,并进行计算。
四、应用摩擦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并分享讨论结果。
2. 教师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增加接触面积、增加摩擦系数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分类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实验探究、讲解和应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摩擦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分类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摩擦力的知识。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了解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②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会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
③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其方向。
④能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知道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地性质有关。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②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一、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学情分析: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处于高一年级,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对易混淆知识的辨别能力还欠缺。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本节与初中学过的力的认识息息相关,又是后面学习受力分析的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重力和弹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按照迁移规律科学地设计问题情境,促进学生自学质疑、交流探究,获得新知。
教学思路: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正压力与上节课弹力的知识相联系,在实验中总结出摩擦力的规律。
巧用提问和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摩擦力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二、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1.准备知识:①什么是弹力?②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③什么是摩擦力,常见的摩擦力分为几种?2.实验一:仔细阅读课本57页图3.3-1思考下列问题:①小孩用力推箱子,推而不动的原因是什么?②这个与推力平衡的力在小孩不推箱子时存在吗?③结合实验与分析,你能否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④通过实验可知:互相接触的物体相对静止时,也能产生摩擦力,你能否概括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3.实验二:老师完成以下两个实验,①手握杯子在空中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篇1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
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
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
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if(this.width>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当定滑轮的绳子下端悬挂50g砝码时,物块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静止,它受板的静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你是根据什么原理判断的?当悬挂的砝码增加到100g时,物块仍保持静止状态。
提出问题:物块此时所受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设想一下,如果将砝码B摘去,静摩擦力又将如何变化?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一般静摩擦力的大小没有一个确定的值,类似上述情况,当物块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高中物理摩擦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的关系;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分类和性质;
难点: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的定义及作用。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静止时,由于接触面间表面不光滑而产生的一种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物体表面状况、接触面积和压力。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实验一:改变物体表面状况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2. 实验二:改变接触面积对摩擦力的影响实验。
3. 实验三:改变压力后的摩擦力变化实验。
四、知识总结(10分钟)
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摩擦力的性质及影响因素。
五、拓展应用(10分钟)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摩擦力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
《摩擦力》教案(精选13篇)《摩擦力》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摩擦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学习方式:探究式启发式二、教学准备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引入我在上学校的路上拾到了几个脏兮兮的小玻璃球,老师用水给它们洗干净了。
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容器中请出来。
(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但不易夹出)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太滑,摩擦力小。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1、认识什么叫摩擦: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
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学生设计实验并实践感受: 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并请学生回答。
总结:我们的手、脚运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学生思考回答。
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大胆猜想。
(1)学生预测。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量,它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很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本文将设计一节关于摩擦力的教学课程。
一、引入在开始正式的教学内容之前,可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经常接触的场景,比如推动一辆自行车,然后询问学生是如何推动自行车的。
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可能存在的力量,包括推力和阻力,并引出摩擦力。
二、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可以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演示。
准备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和一张纸片,让学生将纸片折叠成一个小长方体,并将其放在桌面上。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手指推动纸片,观察并记录推动过程中的感受和现象。
让学生发现推动时纸片受到的阻力,并引导他们认识到这是摩擦力的作用。
三、理论知识讲解在学生对摩擦力有了初步认识后,进行一次针对性的理论知识讲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物体间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量。
2. 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间的不平整度和微小的颗粒之间相互干涉而产生的。
3.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之前的阻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时的阻力。
4. 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物体的质量、物体之间的压力等都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
四、实践探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的概念,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探究的任务。
例如,拿一张光滑的纸和一根铅笔,让学生用力将铅笔沿纸面推动,观察并记录所需要的力量大小。
然后,再使用一张砂纸把铅笔尖擦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相同的操作,观察是否需要更大的力量来推动。
让学生分析并总结砂纸和光滑纸之间摩擦力的差异,并提出解释。
五、拓展应用在巩固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掌握后,可以引导他们思考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列举一些摩擦力的应用场景,比如使用防滑鞋底、运动员起跑时的起跑线、机械设备的润滑等等,并让学生围绕这些场景进行讨论和思考。
摩擦力教学设计
课题
摩擦力
教者
清河区聂家中学刘忠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了解摩擦力的符号、分类,全面理解摩擦力的定义。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有关摩擦的现象,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实验关键所在、步骤的安排和表格的设计等
进行实验: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分析论证:学生总结得出。
交流评估:完善实验方案。
设置习题
学生谈收获,反思探究过程。
让新知的获得由据可依
完整呈现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中成长、有所收获。
体现“三段一思”中的“学为用”
在“思”中进步作业ຫໍສະໝຸດ 完成能力培养上的当堂练习题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三段一思”中的“我来学”。
使新知的获得显得不生硬。
我来用
我来思
滑动摩擦力
1、观察刷子在手上运动时的刷毛方向归纳总结摩擦力的方向。
2、根据定义说出摩擦力的作用点。
3、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结合情境提出
猜想:学生大胆猜想
设计实验: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定义、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经历“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引导法、探究法。
教具
6.5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我设计这节科学探究课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物理的乐趣,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学生们熟悉的自行车为载体,通过观察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
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以及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在本节课中,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自行车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具,同时让学生们准备了自行车零部件的图片和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的例子。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展示自行车模型,让学生们观察自行车的各个部件,引发他们对摩擦力的思考。
然后,我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接着,我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特别关注学生们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以及他们能否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课后反思中,我认为学生们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但还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实践活动中的组织和指导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所学的摩擦力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并将这些现象拍照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有效地引发学生对摩擦力的思考,让他们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摩擦力教案示例
摩擦力教案示例
一、引言
要教授摩擦力课程,需要从实际问题开始引入概念,成功引导学生发现它的特性和应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向您展示一种教授摩擦力的教案示例,它可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理解和应用摩擦力概念。
二、概述
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难以让学生掌握摩擦力概念,而本教案使用了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特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将物理学概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3.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
1. 首先,简单介绍摩擦力的基础知识和公式;
2. 然后,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摩擦力的实际问题,如汽车刹车、铁鞋磨损等,进行深入研究;
3. 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确定各种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程度;
4. 指导学生分析所得数据并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
5. 学生汇报结果,分享观点并讨论最好的解决方案;
6. 最后,作为一项考核,让学生撰写小组报告,分享他们的学习成
果和发现。
五、教学成果
1. 学生掌握了摩擦力概念和公式;
2. 学生对摩擦力的特性有了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3. 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了科学方法和数据分析;
4. 学生提高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总结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摩擦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学习如何将物理学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激
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5篇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摩擦力》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1第四章第3节摩擦力一、教学目标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二、教学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五、教学仪器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六、教学过程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子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a、互相接触且挤压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滑动摩擦力引入: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子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通过上述实验得出:1、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上海科技出版社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案:上海科技出版社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内容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类型: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指物体在运动状态下受到的摩擦力。
3.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4. 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可以为我们提供动力,也可以成为我们工作的阻力。
了解摩擦力的性质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摩擦力,减少摩擦力的不利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知道摩擦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通过对摩擦力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摩擦力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摩擦力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实验和观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木块、滑轮、绳子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骑行过程中摩擦力的作用,引起学生对摩擦力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类型和影响因素,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实际应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摩擦力的作用,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摩擦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小自行车骑行过程中的摩擦力。
六、板书设计1. 摩擦力的定义2. 摩擦力的类型3. 摩擦力的影响因素4. 摩擦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
答案:摩擦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正压力乘以摩擦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科学探究:摩擦力
高都中学张建彩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力的现象.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3.能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与假设,能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搜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4.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通过“迷你实验室”激发学生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
三、教具
弹簧测力计、木块、砝码、毛巾、轴承、螺旋弹簧、小车、茶叶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如果有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问:如果你要参加一百米的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要去溜冰你又会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作这种选择?
学生发表意见.总结鞋子中还有有关摩擦的大学问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到了哪些和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看一看:有趣的摩擦
播放画面1:汽车在冰面和泥地里打滑)图中汽车出现的情况?怎样解决?
(安装防滑链、垫上草垫等)
播放画面2:搬油桶,“移”重如泰山,“滚”易如反掌。
做一做: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出一种摩擦吗?你能交流一下在摩擦实验过程中你的感受吗?
想一想:你想知道有关摩擦力的哪些知识呢?学生例举----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的的概念?
探究活动:
(1)水平桌面放置一个重物,提问物体受到了几个力?(重力与支持力)
(2)用螺旋弹簧水平拉重物,观察到弹簧拉长了,重物没有移动.为什么?
分析:弹簧伸长了,证明了我们对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受到力物体却并没有移动,说明在重物与桌面间有一些“隐身的力”在与我“拔河”,不让我拉着重物走,这些调皮的‘隐身的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物体想要运动但又没有运动的时候产生的,这种摩擦力就是静摩擦力.
(3)继续用弹簧拉着物体在桌子上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吗?这种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归纳总结: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生活中你有这方面的经验支持吗?
学生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
实验突破: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教师示范并用媒体播放: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118页完成《同步》99页“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题<合作共建>
小组讨论明确:研究一个物理量可能同时与几个因素有关时,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研究?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些因素的关系?
小组交流:
(1)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2)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
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与论证:
各组实验数据表格实物投影.想想如何分析实验数据表?分析实验数据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无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评估:
想一想:在探究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无法解决?
(过渡)辩一辩:摩擦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学生自由辨论,两分钟时间)最后教师作总结性发言: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对于有益摩擦,要想方设法增大它,对于有害摩擦,要想方设法减少它.)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大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
教师: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分析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总结方法)
教师:大家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学生的思维在这里被有效激活)
(2)减小有害摩擦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试一试: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多媒体演示: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教师:你在生活中见到那些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就以自行车为例.请举例说明.
展示一辆自行车,对着自行车,学生讨论热烈
教师: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多媒体演示.)
(三)课堂小结
(四)达标训练:《同步》第100页1—6题
(五)作业与课后活动
上网:搜索一下“摩擦”,看看摩擦在各方面的应用以及相关的课件和文章
小论文:假如没有了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