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特征分析
简述教学策略的特征
简述教学策略的特征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学生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教学活动。
教学策略的特征包括多样性、适应性、灵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一、多样性教学策略的特征之一是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教师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一些理论性知识,可以采取讲授、演讲、讨论等策略;对于实践性的知识,可以采取实验、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策略。
多样性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适应性教学策略的特征之二是适应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灵活选择教学策略,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都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便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三、灵活性教学策略的特征之三是灵活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
灵活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科学性教学策略的特征之四是科学性。
教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科学地进行选择。
科学性的教学策略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实践性教学策略的特征之五是实践性。
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应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改进。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尝试和实践,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效果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的特征包括多样性、适应性、灵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只有在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注重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策略水平,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引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1. 融合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涉及到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学科内容,因此教学策略需要融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实践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活动,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3. 创新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学策略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以上特点决定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来进行指导,下面将就这些教学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
1. 融合式教学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融合式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
融合式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能够跨学科地进行综合应用。
在进行手工制作活动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设计作品时考虑到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和科学中的材料特性等因素,这样既能强化学科知识的应用,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情景式教学策略是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教师以情景化的方式来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比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时,可以给学生一些真实的情景,让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情景式教学策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合作式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
有效教学的特征分析1、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特征探析1.1、有效教学需要教学交往.⑴教育作为一种促进人的发展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典型地体现人类活动的社会性特点。
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活动是教育实践的基本形式,没有有效的教学交往活动,就不可能有卓有成效的教学质量,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交往能力的增强和进行交往所采用的手段的增加。
⑵教学即交往,没有交往就没有教学。
教学交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人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它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教学主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交往特征的目的在于促使课堂教学交往的规范化,将课堂教学交往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⑶对教学交往有效性的思考必须是先考察一般交往有效性即真正的交往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了这一问题。
①“真正的交往体现为人对交往关系的自由占有,人从交往的形式主体转为真正主体,交往真正成为人的自觉自由行为”;②“真正的交往是自由人的联合,在交往中人人平等而呈现出高度的民主”;③“真正的交往是人对自己生命本质的全面占有,交往成为了人的内在需要”;④“真正的交往具有美的性质,是审美关系的普遍化,交往使人的自由创造和人类和谐获得统一”.⑤这为我们分析有效课堂教学交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2、有效课堂教学交往主体的特征.⑴在判断课堂教学交往主体的行为特征之前,首先应该确立课堂教学交往主体的构成,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交往中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多级性和多样性。
①课堂教学交往主体是与交往活动紧密相关的,它不能与交往活动相互分离,抽象地谈交往主体是没有意义的。
教学交往主体的多元性是指凡是参与教学交往活动的人都是教学交往的主体,它包括教师个体和群体、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
②教学交往主体的多级性是指参与教学交往活动的人具有个别差异性,即使个别差异不大,他们将由相近的特征而形成同级主体,而且教学交往在异质主体中更容易实现。
教学的实践特征(3篇)
第1篇教学实践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人格等手段,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
教学实践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学实践的特征。
一、目的性教学实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学实践也不例外。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教学实践的目的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授知识: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能力:教学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思维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塑造人格: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主体性教学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实践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主体性: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素养,以实现教学目标。
2. 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应积极参与、主动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互动性教学实践具有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着广泛的互动。
这种互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通过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四、创造性教学实践具有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创新:教师应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教学实践活动的特征(3篇)
第1篇一、实践性教学实践活动的核心特征是实践性。
实践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以实践为主。
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等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2. 教学过程注重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教学评价以实践成果为依据。
教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实践成果,如实践报告、作品展示、技能竞赛等,以学生的实践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互动性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互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师生互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实践需求,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实践,与学生共同成长。
2. 生生互动。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之间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这种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社会互动。
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创新性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内容创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教学评价创新。
教学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成果,如创新项目、创新作品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综合性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综合。
教学实践活动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 能力综合。
教学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情感综合。
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人文素养等。
简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
简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模仿和探究,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并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下面我将从目标明确、任务设计、评价方法和教学资源四个方面来简述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是目标明确。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将综合实践活动与课程学习目标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明确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学习科学类知识时,可以设计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培养科学实验能力。
其次是任务设计。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应该合理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活动并形成有效的学习经历。
任务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时,可以设计团队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帮助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再次是评价方法。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自我评价、互评、教师评价等。
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实践任务后,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是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实验用具、图书、多媒体课件等。
教师应该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在进行实验活动时,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实验用具,并配备实验指导书,使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随着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切实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设置的一门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性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综合性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3. 创新性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针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推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下面将就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 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探究,因此可以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师示范引导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的示范引导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实践操作的过程和技巧,并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实践。
教学策略初步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策略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策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策略的初步实践,以下是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总结报告。
二、实践背景1.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策略的重视: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2.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不足: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教学策略只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忽视了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3.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不够灵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实践目标1.提高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2.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培养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实践内容1.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认识。
2.开展教学策略研讨活动,让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4.开展教学反思活动,让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五、实践过程1.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等。
2.开展教学策略研讨活动,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探讨如何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某一节课,教师可以探讨如何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策略。
3.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让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
在观摩过程中,教师可以关注优秀教师在教学策略运用方面的特点,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等。
4.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探究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探究实践教学中的有效教学策略2023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
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实践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却一直是教育学者和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一、实践教学的定义实践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最初起源于职业教育中,而且广泛应用于工科类专业的教育中。
实践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去实践,通过实践来获得知识和经验。
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实验教学、学生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实习等。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更好的了解学习内容,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更加自然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二、有效教学策略1. 以问题为导向实践教学强调的是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是非常有效的。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让学生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式教学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是课堂上的授课者,更要成为引导者。
教师的作用不是仅仅告诉学生需要做什么,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引导式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践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理论支撑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给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体验。
4. 视频教学与模拟实验随着技术的发展,视频教学和模拟实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供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知识。
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模拟实验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践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因为实践教学是以实践为主,让学生亲身去动手实践,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实践性特点(3篇)
第1篇教学实践性特点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实践性特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这种结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 知识传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知识巩固: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为主体教学实践性特点强调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引导者和协助者。
1. 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实践和总结。
2.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3. 学生互动交流:学生之间通过实践活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三、教学过程动态化教学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2. 教学方法动态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价动态实施: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表现,动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提供反馈。
四、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性特点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 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学会动手操作,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创新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不断尝试、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的基本特征(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依据教育理论,运用教育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教学实践的基本特征1.目的性教学实践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通过教育活动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这些目标既有内在联系,又相互促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育目标。
2.计划性教学实践具有计划性,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周密的规划和设计。
这种计划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互动性教学实践具有互动性,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这种互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4.实践性教学实践具有实践性,即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这种实践性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5.灵活性教学实践具有灵活性,即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教师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6.创新性教学实践具有创新性,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
这种创新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教育前沿动态,勇于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学实践特点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实践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过程。
通过对教学实践特点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实践特点进行分析。
二、教学实践的特点1. 实践性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
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思考、实验、反思等手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能力。
实践性是教学实践的核心特征,也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2. 创新性教学实践具有创新性特点。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创新性是教学实践的灵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 互动性教学实践具有互动性特点。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互动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 反思性教学实践具有反思性特点。
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发现问题、改进教学。
反思性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个性化教学实践具有个性化特点。
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法,这体现了教学实践的个性化。
个性化有助于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 持续性教学实践具有持续性特点。
教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
持续性是教学实践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实践特点分析1. 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教学实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新,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例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2. 互动性与反思性相结合在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性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将从实践性特点的内涵、表现、意义和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的内涵1. 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的内涵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实践性特点强调教学方法的实用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2. 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的构成要素(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方法实践性的核心。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实践性的基础。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匹配,以实现教学目标。
(3)学生特点:学生特点是教学方法实践性的关键。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因素。
(4)教师素质:教师素质是教学方法实践性的保障。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
三、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的表现1. 实用性教学方法应具有实用性,即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性教学方法应具有针对性,即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3. 灵活性教学方法应具有灵活性,即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
4. 创造性教学方法应具有创造性,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的意义1.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有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法实践性特点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浅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能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本文将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出发,分析有效的教学策略,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实践建议。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小学教育中,通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2.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各种实际活动,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3.注重团队合作。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步,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活动开始前先进行一定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兴奋的心情去进行实践活动。
2.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开展科学实验活动时,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发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开展创意设计活动、组织小型发明展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注重案例分析。
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优秀教案的特征与实践
优秀教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个好的教案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是,在制作教案时,很多教师常常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那么,什么是一份优秀的教案呢?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从教案的特征以及实践方面来分析。
一、教案的特征1.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一份优秀的教案一定要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当明确,具体,清晰,而且可量化和可实现。
在教案中,要对每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概述,以便于师生对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知识结构合理,条理清晰。
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具有自上而下的条理和清晰的结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教案内容必须按照结构逐级拓展,关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因此教案要根据课程的结构把学生带到更高的层次。
3.教学方式多样,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优秀的教案不仅要知道如何达到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还要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寻找能够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学习更有前途。
4.具有适当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所以优秀的教案中一定会包含适当的课堂练习,以考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通过适当的练习,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巩固知识点,加强学习效果。
5.具有不同程度的挑战性任务。
一份好的教案应该是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的。
挑战应该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的挑战程度需要得到适当的考虑,而目标又不能过于宏大不切实际。
二、教案的实践在制作教案时,要把握好教案的实践。
就是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1)继续研究教学材料。
制作教案要对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实践操作等真正深入了解,同时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研究,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2)班级状况调查。
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我们必须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案,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情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类型的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课程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课程,强调学以致用,追求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实践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课程,多种实践活动贯穿整个课程。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积极动手实践,将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注重启发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3.注重综合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以上特点决定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一定的教学难度和教学挑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课程教学的良好效果。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精神3.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以上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科学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学策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独立实践、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浅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策略浅析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评价反馈等几个方面来分析有效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
在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时,可以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应以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边的实际生活为依托,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并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选择家庭作业为富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家庭作业的研究和实践来提高综合能力。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内容的适宜程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并且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采用项目制、问题导向、探究型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在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时,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评价反馈是教学活动中的必要环节。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
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和任务表的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同学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价反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进展,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改进的依据,提高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适合学生特点和目标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有效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要求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探讨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
从教师角度来看,有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教学内容,并且能将其清晰地传达给学生。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包括讲解、示范、引导、讨论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学习。
在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潜力,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
从学生角度看,有效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学生应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保持高度的关注和兴趣,主动思考和提问,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积极参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策略。
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等,学生应逐渐培养和提高这些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学习策略则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整理笔记、思维导图、归纳总结等。
学生应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除了积极参与和具备学习能力外,学生还应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
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对学习怀有兴趣和热爱。
学生应有耐心和毅力,不怕困难和挫折,勇于面对和攻克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还应有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并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策略的特征
教学策略的特征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使用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活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和指导,以达到教学目标的预定效果。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讨论教学策略的特征。
一、灵活多样教学策略的特征之一是灵活多样。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例如,对于一些概念性知识,可以采用讲授、演示、案例分析等策略;对于一些技能性知识,可以采用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策略。
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学策略的特征之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知识传授为主导,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对象。
而现代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导学习,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此,教学策略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三、注重实践应用教学策略的特征之三是注重实践应用。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因此,教学策略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实训、项目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应用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策略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灵活多样、关注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注重实践应用三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教师只有在了解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教学策略时,才能够选择和制订相应的策略,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算是有效教学策略呢?顾名思义,有效教学策略就是那些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对学生有极大帮助的教学策略。
要达到真正有效,有效教学策略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针对性有效教学策略的针对性是指有效的教学策略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采取的措施。
离开具体的教学目标,盲目使用教学策略,就无最佳策略可言。
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了解在课堂教学前如何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如何对教学进行评价以及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
2.可操作性有效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是指它具有明确具体的内容,是教学活动具体化、行为化的依据。
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参考,教师在了解和学习了这样一些策略之后,可以参照这些策略,根据其中的程序和措施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
因此有效的教学策略应该是既有实用性,又有可操作性。
3.系统综合性有效教学策略的系统综合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中体现教学策略构成的综合性特征,这要求教师应针对具体的教学要求和条件,对影响教学策略构成的教学方法、形式、步骤等要素加以综合,使之成为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最佳措施;二是教师在使用教学策略时体现教学策略功能的系统性特征,即在某一范围内各种教学方式和措施要优化组合。
多种教学策略整合使用,才能使教师的教学获得最好的效果,达到最高的水平。
4.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时,应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已有的物质条件,选择和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时,应依据教学情境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
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策略,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策略,只有符合实际需要的、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教学策略才是最好的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百分比 (%)
7
或参与的兴趣与行为的。1=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设置认知的冲突;2=通过搭建“脚手架”帮助学
2
生克服认知的困难;3=个人表现和小组合作与竞 争;4=分数评价和物质奖励;5=积极反馈;6=建
设亲密的师生关系。 (三)编码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的编码由两个人独立完成,经过比对、 讨论后最终确定形成。本研究的数据用Statal2.0进 行处理,对数据进行了频数分析和交叉分析。
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开放式问题。 学科。 (二)类目构建 本研究尝试发现S校一线教师对有效教学理念
2013年3月,结合有效教学理念在学校中的实 践活动,项目校之一的s校开展了请教师结合自身
教学经验,撰写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实践策略的
的理解、操作及转化、实施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以 有效教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的72篇策略的研究类目。
根据2013年对全区初一学生不公开摸底,S区前一 百名学生中仅有一名是S校的学生;(3)教师教龄 方面,s学校的新教师很少,提交策略的教师教龄 的中位数是19年;(4)教师学历方面,目前提交 策略的82名教师的现有学历全部为大学本科或以 上,其中的52名教师的初始学历是大学专科及以 下,占总数的63.4%。
提高课堂的参与率,有9个策略,占21%;最少的 是鼓励学生主动发表不同意见,只有1个策略与此
相关,大约占2%。其他高参与特征体现的策略分
布如表2所示。
有效教学策略的高参与特征的频数统计 表2
策略有15个,占总数的21%;设计意图为教学实
施的策略有57个,占总数的79%。
从教师实施策略过程中的侧重点看,侧重于课堂 的高认知表现的策略有28个,力图体现有效教学高
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9个
28
万方数据
专题研究
4=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间竞争,
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5=鼓励与接纳学生
的有7个,占10%;导致参与兴趣的策略最多,有 36个,占总数的51%;导致学生认同感获得和价 值观发展的策略有9个,占总数的11%。
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禁止打断和批评,耐心倾
频次
百舭
(%)。
21
9
15
34
7
16
4
9
1
2
8
18
44
100
29
万方数据
己兄教育㈣2014’11
从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的学生学习动机调 节机制来看,教师采用最多的是通过搭建“脚手 架”帮助学生克服认知的困难来激发学生学习动 机,有25个策略与此相关,占总数的36%;其次
策 略 运
、—+
策略运用时间与策略结果交叉分析@
在以下六个方面:(1)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习活动的机会;(2)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 止顾及一部分学生而忽略另一部分学生;(3)使课
发,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能力特点,认知发展
水平,原有知识状况,学习动机、兴趣和态度,对 教学信息经历了有意义的自主建构过程,从而产生
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
25
36
以应用,只有4个出现在引入环节,评价环节则为
18 5 6 8 72 25 7 6 10 100
O。这23个运用在展开环节的认知策略中,有22个
是教师通过搭建“脚手架”和方法指导来实现其高
认知的特征,只有1个为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的整体
i二)有效教学实践策略特征的交叉分析 1.策略运用时间段与有效教学特征的交叉分析 为了发现有效教学策略运用的时间特征,本文 将策略运用时间与策略的侧重点、策略结果、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高认知;高参与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18×(2014)11-0027—08
一、问题的提出
北京师范大学“有效教学及干部教师能力提 升”项目组于2011年12月开始介入北京市S区八 所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及实践改进。经过前期 一系列的听课、访谈及理论探讨,项目组针对S区 课堂教学实践的特征与需要,提出“有效教学”的 理念。在本研究中,“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和激
机会
高参与特征 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 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止顾及一部 分学生而忽略另一部分学生 使课堂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 欲(参与意识) 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 间竞争,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 鼓励与接纳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 与,禁止打断和批评,耐心倾听学生的自 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质 疑、标新立异或综合、改进的声音 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 主的人际环境,创设有利于体验成功、承 受挫折的学习机会,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开 放式问题 合计
活动的发生;2=知识的增长;3=技能的形成;4=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与样本 本研究以S区S校教师提交的“有效教学的策
参与的兴趣;5=认同感的获得和价值观的发展。
5.高认知的特征体现 该项目考察以高认知为侧重点的策略实现了高 认知教学的哪个特征。1=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了解各
略”为总研究对象,分析s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 有效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时采用的策略的具体
100875 100875 101300
迎补充、质疑、标新立异或综合、改进的声音;
(6)营造充满情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主的人 际环境,创设有利于体验成功、承受挫折的学习机
*本文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与北京市顺义区“有效教学及干部教师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7
万方数据
苗号教育科学研究2014’1 1
1.策略的目的 策略的目的反映了教师在做策略设计时的直接 意图,1=课堂管理;2=教学实施。 2.策略运用的时间段 策略运用的时间段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
活动,学校大部分一线教师都主动参与了该活动。
本研究尝试发现由s校一线教师撰写的有效教学策 略的实践特征,即这些策略在实践中是怎样运用、 体现、转化或者偏离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的。我们 还尝试将这些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特征推广至教师 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节过程以检验这些有效教学的
度较低的策略;(3)由于体育学科的教学实践相对 特殊,在最终的研究样本中未收录体育教学策略。
经过样本选择后,本研究最终的研究样本为66位
与学习活动的机会;2=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防 止顾及一部分学生而忽略另一部分学生;3=使课堂 充满求知欲(问题意识)和表现欲(参与意识);
教师撰写的72个教学策略,涵盖了语文、数学、
专题研究
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特征分析枣
赵树贤刘龙姗张春德
[摘要】以某一学校教师提出的有效教学策略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 怎样运用、体现、转化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的。研究发现,教师高度关注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他们
提出的有效教学策略存在“认知参与…‘技能形成…‘参与兴趣偏好”及“外控动机调节”的实践特征。
识);(4)恰当组织小组讨论,提倡组内合作、组 间竞争,产生感染的行为和竞争的努力;(5)鼓励 与接纳学生的主动发言和积极参与,禁止打断和批 评,耐心倾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
了比较持久的能力和倾向的变化”。有效教学具体 表现为学生经历了高认知水平的思维活动,并从行
为上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简言之,有效教学是兼具 “高认知”和“高参与”两个特征的教学过程,通 过有效的认知活动和师生互动,最终实现学生的内 在发展。 赵树贤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刘龙珊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张春德 北京市顺义区第三中学 校长 博士
听学生的自由表达,鼓励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质
在28个侧重体现有效教学高认知特征的策略 中,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和提供方法指 导是最常见的方式,分别有11个和13个,分别占 高认知策略的39%和47%;值得注意的是,为实现 高认知教学而采用示范高水平解题思路的策略数目 为0。其他特征的策略分布如表1所示。
有效教学策略的动机调节机制特征的频数分析
动机调节机制的特征 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设置认知的冲突 通过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克服认 知的困难 个人表现和小组合作与竞争 分数评价和物质奖励 积极反馈 建设亲密的师生关系 合计 频次
10
(3)
29.27%
(13)
17.07% (7)
0
(1)
4.88%
(17)
参与特征的策略有44个,分别占总数的39%和61%。 从策略运用的时间段上分析,教师设计在引用 环节上运用的策略有17个,占总数的24%;运用 在展开环节的最多,有41个,占总数的57%;总 结阶段只有1个,不到1%;评价阶段的策略有10 个,占总数的14%。另外,课外策略有3个,占总 数的4% 从策略的实施结果看,策略导致学生有积极思 维活动的发生的有16个,占总数的22%;导致知 识的增长的有4个,占总数的6%;导致形成技能
有效教学策略的高认知特征的频数统计
高认知特征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了解各个层次学生当前 的知识基础 帮助学生确立概念间的联系,给学生的思 维和推理搭“脚手架” 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示范高水平的解题思路、思考问题的切人点 。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知识体系 频次
疑、标新立异或综合、改进的声音;6=营造充满情 趣的学习情境、宽松平等民主的人际环境,创设有 利于体验成功、承受挫折的学习机会,设计富有启
产生的课堂效果,本研究以有效教学的“高认知” 和“高参与”两个维度作为评价策略侧重点的标
准。1=高认知的;2=高参与的。 4.策略的结果
该类目反映了编码者通过对教师侧重对策略结
果描述的分析所作出的对策略运用效果的判断。本 研究采用了有效教学项目组提出的有效教学要达到
的五个结果作为本项目的评价标准。1=积极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