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PPT课件1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战略大决战(人教版)ppt课件(人教版)
刘伯承 陈 毅 邓小平 粟 裕 谭震林
战略战术
历史意义
“中间突破” 奠定了解放长江 “分隔歼灭” 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国共双方兵力对比 国民党:80万(失败) 共产党:60万(胜利)
“以少胜多”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陈毅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
跨台时间:
1949年4月23日
②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③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④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历史上的今天: 1949年4月23日
通过这幅日历提供的时间, 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历史信息?
1.南京解放 2.渡江战役 3.国民党政权垮台,残余势力 退往台湾;
率领下接受和
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傅作义 解放。 和平
1.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一个情节: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中共中央所在地)的
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
值得!”这一情节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人民解放军(
)
A东北全境(
)
A A.辽沈战役
C.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徐
碾
陈州
庄
官
庄
双堆集
蚌埠
战场中心
海州
中间突破 分隔歼灭
淮海战役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发起时间 1948.11. 1949.1.
参战部队
指挥者
中原解放军 华东解放军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解放战争胜 利的重要因素;
第18课+战略大决战(共26张PPT)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个个击破
战役 名称 辽沈战 役 淮海战 役
起止时 共计歼敌 间 人数
历史意义
平津战 役
国民党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大 1948年 歼灭和改 大 加 速 了 人 民 解 9- 编敌人 放 战 争 在 全 国 的 1949年 150多万 胜 利 ; ( 为 中 国 人民解放军渡江 1月 人 作战,解放全中 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灭、改编敌人数
战果
52万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 D.战局延伸: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 局。
2 、 A. 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B. 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 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 C. 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 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不战而屈敌之兵,为古往 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3、
A. 力量对比
B. 士气民心
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天津
塘沽 1949年1月,国民党军司令傅作义
部接受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个个击破
战役 名称 辽沈战 役 淮海战 役
起止时 共计歼敌 间 人数
历史意义
平津战 役
国民党的主力基 本上被消灭,大 1948年 歼灭和改 大 加 速 了 人 民 解 9- 编敌人 放 战 争 在 全 国 的 1949年 150多万 胜 利 ; ( 为 中 国 人民解放军渡江 1月 人 作战,解放全中 国奠定了基础)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歼灭、改编敌人数
战果
52万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新保安
北平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天津
塘沽
平津战役
张家口 (1948.11.29--1949.1.31)
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 D.战局延伸: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 局。
2 、 A. 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共产党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顺应了民心;
B. 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 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 C. 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 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不战而屈敌之兵,为古往 今来兵家所推崇的上策。
3、
A. 力量对比
B. 士气民心
可以随着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历史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课件
动脑筋
陈毅曾说过,淮海战役是人民(rénmín)群众用 小推车推出来的。
民工
543万人
请你结合(jiéhé)图
片说说人民群
担架 大小车
30.5万副 88万辆
众在解放战争 中的作用
牲畜
76.7万头
船只
8500只
筹粮
9.6亿斤
挑子
20.6万副
2021/12/8
第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2021/12/8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2021/12/8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一页。
奠定(diàndìng)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
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21/12/8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一页。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 臣”,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yǒuguān)
第六页,共四十一页。
大战役 ----辽沈战役 (sān dà zhàn yì)
时间 地点
1948年9月—1948年11月
东北
罗荣桓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参战部队
东北(dōngběi)人民解放军
概况(战术)
林彪
战绩、意义
2021/12/8
歼敌47万,解放(jiěfàng)东北全境
第七页,共四十一页。
辽沈战役(liáo
A 淮海战役(huái
hǎi zhàn yì)
B平津战役(pínɡ jīn zhàn yì)
2021/12/8
C 辽沈战役
第三十六页,共四十一页。
解放战争(jiěfàng zhànzhēng)开始时的力量
对比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共27张PPT)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的分 解到 放土 区地 农后 民喜 悦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国 统 区 学 生 的 示 威 游 行
解放战争形势图
1946年夏 1948年秋
延安
西柏坡
北平 徐州
沈阳
西安
南京
武汉
南京
一、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 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决战的时机来到。
二、 学案 引导 自主 学习
1.自读课本。 2.结合学生用书“课前预习” ,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 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 合作探究
一、三大战役
1.决战的条件
解放战争初期 共产党军队 130万 国民党军队 430万
1948年7月 280万 365万
解 放 军 的 坦 克
跃解 参放 加区 解青 放年 军踊 国民党靠“抓壮丁”补充兵源
1.国民政府腐败反动失尽民心 2.中共党的正确领导赢得民心
1949.10.1. 毛泽东宣告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
蒋介石只得呆在 台湾远眺大陆
四、 总结 梳理 整合 提高
1.歌诀小结:反蒋一枪南昌响,秋 收起义“农根”创,朱毛建“四” 更坚强,星火燎原呈“井冈”。 2.“三个第一” 八一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 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 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教学目标
1. 掌握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情 况。 2. 把握渡江战役,掌握南京国民政府的 跨台。 2. 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 归纳综合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辽沈、淮海、平津战役和渡江 战役。 难点: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课堂PPT).
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胜利的可靠保证 怎样理解这句话?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指挥员 概 况 意 义
1948.11——1949.1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共歼敌55万余人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张家口
(1948.11——1949.1)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一决胜负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民工大车运输队,为 解放军运送军需物资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前线
淮海战役 人民支前统计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 民工 543万人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人民群众用小车 推出来的。”
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的全力 担架 30.5万副 支持分不开的。 大小车 88万辆 ①人民群众踊跃参军,使人 牲畜 76.7万头 民解放军获得充足的兵源。 ②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 船只 8500只 后方。 筹粮 9.6亿斤 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 挑子 20.6万副 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平津战役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新保安
歼、编敌人52万余人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北平
为防止国民党军队西逃或从海上东窜, 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解放军在 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再取中间的办法 完成辽沈战役之后挥师入关,与华北解 攻克了张家口和天津。在“取中间”时 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以神速 ,经过中共的努力争取,北平国民党军 动作将华北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在北平 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之下,接受人 、天津、张家口等几个孤立的据点。 民解放军的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
一决胜负 ——三大战役
八上第18课《战略大决战》ppt共29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9
八上第18课《战略大决战》ppt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
18战略大决战1PPT课件
导入新课
1948,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 兵力对比
人民解放军
兵 280万 力 149万
360万 用于前线仅170 万
战 斗 力
有了炮兵和工兵,军政素 质和战略素质大大提高
士气低落,战 斗力不强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大战役的基本史
列举辽沈 实,把握解放战争这一历史
灭
粟裕
了
谭震林
国
林彪 东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 民
平津 罗荣桓 华北解放军 放
党
战役 聂荣臻
的
主
小结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为全 解中 放国
向全国进军
摧毁了国民党的政权 追剿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练兵营
1.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 的功臣”“为和平解放战事问题和
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C样”。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七 律
领
南
京
1. 你认为渡江战役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党的正确领导; 充分的战前准备;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
2.在你看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会 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 治; 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为中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部队行进在戈 壁滩上
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后举行入城式
全 国 领 土
基 本 解 放
形 势 图
1948,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 兵力对比
人民解放军
兵 280万 力 149万
360万 用于前线仅170 万
战 斗 力
有了炮兵和工兵,军政素 质和战略素质大大提高
士气低落,战 斗力不强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课程标准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三大战役的基本史
列举辽沈 实,把握解放战争这一历史
灭
粟裕
了
谭震林
国
林彪 东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 民
平津 罗荣桓 华北解放军 放
党
战役 聂荣臻
的
主
小结
百万雄师过大江
为全 解中 放国
向全国进军
摧毁了国民党的政权 追剿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练兵营
1.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 的功臣”“为和平解放战事问题和
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C样”。
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人
民
解
放 军 占
七 律
领
南
京
1. 你认为渡江战役迅速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党的正确领导; 充分的战前准备;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
2.在你看来,渡江战役的胜利会 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 治; 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 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为中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创造了条件。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部队行进在戈 壁滩上
人民解放军解放成都后举行入城式
全 国 领 土
基 本 解 放
形 势 图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PPT课件
地支援战 争物质力 量雄厚, 人民群众
民党军队。
踊跃参军
支援。
有利于华 北、华东 作战,以 东北的工 业支援全 国的战争。
9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与国 民党军的兵力对比如何?
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 人
人民解放军则增加到310万人
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10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解
放
江阴
战
南京
争
胜
湖口
利
23
渡江战役
24
25
26
渡江战役的意 义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 划江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 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 国的统一。
27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海州
支中 解间 敌突 人破
双堆集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蚌埠
11
淮海战役
12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13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14
农民踊跃参军
15
张家 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北
先打两头
平
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平津战役
(1948.11.29--1949.1.31)
天 津塘
低 落
危 机 四
伏3
4
让我们回到那个 炮火连天的岁月,请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人 民解放军的高级参谋,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 役的概况。
第18课战略大决战(1)
解放南京 1949.4.23 国民党政权垮台
小讨论:
• 阅读表格,了解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 量的对比情况。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 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 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下面的原因 你同意吗?能再说出其他原因吗?请举 例说明
A:解放军打仗勇敢
B:国民党指挥失当
C:毛泽东懂军事,蒋介 D:共产党得到人民
时间 地点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 粟裕、谭震林
陈官庄
歼敌55万余人
碾庄 奠定了解放 长江以南各 省的基础
双堆集
陈人毅民群司众令在战员争说中的:作用: 解淮放海战争战迅役速取的得胜胜利利,是是人与人民民
群群众众对用解放小战车争推的全出力来支持的分。不开的。
历史意义
辽沈 1948年 林彪、罗荣桓 47万 战役 9月--11月 (东北解放军) 余人
淮海
刘伯承、陈毅、
1948年11月邓小平等
55万
战役 -1949年1月(中原、华东 余人
解放军)
平津
林彪、罗荣桓
1948年11月等
战役 -1949年1月(东北、华北
解放军)
52万 余人
解放东
合 北全境
共 奠定了 150 解放长 多 江南 万 的基础国民党 365 军队 万
不足
略占 优势
危机 四伏
低落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瓮中捉鳖
关门打狗
猛虎掏心
关门打狗
1.时间
1948年9-11月
2.指挥者
《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PPT课件
结果如何?
先后打破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年6 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背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机 动 士后 兵 气方 力
共 产
上 130万 升 280万
多
高 昂
巩 固
党
国 民 党
下 430万
降
365万 少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1947年春,全国大饥荒.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逆民意 失民心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顺民意 得民心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民众支持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1、通过背景、过程的了解,感受到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气势 2、多多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放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启示。 3、充分利用数据、图片、示意图等媒体来呈现历史情境。
时光就是这么不经用,很快自己 做了母 亲,我 才深深 的知道 ,这样 的爱, 不带任 何附加 条件, 不因万 物毁灭 而更改 。只想 守护血 浓于水 的旧时 光,即 便峥嵘 岁月将 容颜划 伤,相 信一切 都是最 好的安 排。那 时的时 光无限 温柔, 当清水 载着陈 旧的往 事,站 在时光 这头, 看时光 那头, 一切变 得分明 。执笔 书写, 旧时光 的春去 秋来, 欢喜也 好,忧 伤也好 ,时间 窖藏, 流光曼 卷里所 有的宠 爱,疼 惜,活 色生香 的脑海 存在。
先后打破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并使我军于1947年6 月开始转入反攻,挺进大别山。
背景 1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
军队人数 1946、6—1948、8
机 动 士后 兵 气方 力
共 产
上 130万 升 280万
多
高 昂
巩 固
党
国 民 党
下 430万
降
365万 少
农民踊跃参军
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
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1947年春,全国大饥荒.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逆民意 失民心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顺民意 得民心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民众支持
得民心者 得天下 !
1、通过背景、过程的了解,感受到解放战争势如破竹的气势 2、多多花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解放战争胜利 的原因及启示。 3、充分利用数据、图片、示意图等媒体来呈现历史情境。
时光就是这么不经用,很快自己 做了母 亲,我 才深深 的知道 ,这样 的爱, 不带任 何附加 条件, 不因万 物毁灭 而更改 。只想 守护血 浓于水 的旧时 光,即 便峥嵘 岁月将 容颜划 伤,相 信一切 都是最 好的安 排。那 时的时 光无限 温柔, 当清水 载着陈 旧的往 事,站 在时光 这头, 看时光 那头, 一切变 得分明 。执笔 书写, 旧时光 的春去 秋来, 欢喜也 好,忧 伤也好 ,时间 窖藏, 流光曼 卷里所 有的宠 爱,疼 惜,活 色生香 的脑海 存在。
第18课战略大决战-教学课件
谭震林
础
林彪、
华北全
平 48、11─ 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 52万余 境基本
津 49、1 聂荣臻 华北解放军 人
解放
想想看:
为什么三大战役首 先进行辽沈战役?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至
1949年1月)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猛虎掏心
想想看:
辽沈战役的突破口选在 哪?为什么选在这?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11月
指挥者
林彪、罗荣桓
战果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各关 个门 击打 破狗
锦 州
塔山
长 春
沈 黑阳 山、 大 虎 山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蚌埠
海州
拦 腰 斩 断
共产党为什么在三年内就能以弱胜强?
A. 力量对比 可随战争进程发生剧烈变化
B. 士气民心
解放军打仗勇敢,共产党得 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国民党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C.
政权性质
阶级利益,对内压迫和镇压人 民,对外成了帝国主义的走狗,
是旧社会三座大山的总代表,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D. 将帅素质 国民党指挥失当,毛泽东懂军事
返回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
北平
沈阳
. 徐州
主力决战时机已成熟
a国共两党力量差距的缩小
b国民党主力收缩到沈阳、北平、 徐州等地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 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组织活动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分析、体验解说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年8月)
部别
总 兵力 280 万
365 万
天 津
塘 沽
平津战役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傅作义部出城接受解放军改编 人民解放军举行入城仪式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 平手段解放北平?
(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 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 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 的范例。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
让我们回到那个 炮火连天的岁月,请 几位同学分别扮演人 民解放军的高级参谋,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 役的概况。 从起止时间、领导者、主要参战部 队、歼敌人数、战争经过、作战方针、 历史意义方面解说。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长 春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
)
1948 9 1949 1 4、从_____年____月到____年____月,人民 解放军发动了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和 平津战役
5、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 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挺进大别山: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对知识、对社会 充满好奇与渴望,但缺乏相应的主动性,而又 不愿被动接受。 初二学生已初步具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搜集资料整合信息,
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客观评价历 史人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团 队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北平谈判
国民党: 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 目的 共产党: 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 减少人民痛苦
战线从哪里到哪里?
南京
江阴
湖口
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的意义 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 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 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国共力量相差悬殊,为什么共 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转强, 打败国民党呢?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
从共产党来看: 顺民意、得民心
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 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民工 担架 543万人 30.5万副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结合《淮海战 役人民支前统计表》 和课后《邓小平不 坐黄包车》有关内 容,请你谈谈对 “得民心者得天下” 的认识。
回顾小结:
辽沈淮海平津战,基本歼灭敌主力。 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庆胜利。 战略决战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
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庄
支 解 敌 人
中 间 突 破
双堆集
蚌埠
奠定了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的基础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支前的民工
平津战役
张家 口
新保安
(1948.11.29--1949.1.31)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北 平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关 门 打 狗
围 锦 打 援
锦 州
沈阳
黑山、 大虎山
塔山
辽 西 走
解放东北全境
廊
辽沈战役
黑山阻击战中的解放军炮兵阵地
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 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 有哪些?引导学生从以下 四方面理解: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解放军兵 孤立分散, 东北根据 力在五大 补给困难, 地支援战 争物质力 战场中唯 或战或守 量雄厚, 一超过国 意图未定。 人民群众 民党军队。 踊跃参军 支援。 有利于华 北、华东 作战,以 东北的工 业支援全 国的战争。
决 战 渡江战役
1949.4 捍卫领土完整
维护祖国统一
解放南京 1949.4.23 国民党政权垮台 (原因)
教学反思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波斯纳(美国)
(1)课堂实现“互动化”——思动、来自动、手 动 (2)学习方式“探究化”——坚持以学生为 主体
2006年4月
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渡江战役: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
板书设计:
解放东北全境 1948.9——1948.11 三大战役 淮海战役 奠定解放长江 1948.11——1949.1 以南各省基础 战 略 华北全境 平津战役 大 1948.11——1949.1 基本解放 辽沈战役
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阶级属性、国家职能、 历史趋势、军队士气、指挥等方面考虑。
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 农民踊跃参军 从国民党来看: 逆民意、失民心 进城部队为了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
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
机动 兵力 优于 敌军
不足
装备
后方
士气
人民 解放军
国民党 军队
大为 改善
略占 优势
巩固
危机 四伏
高昂
低落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 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 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 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 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 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 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 敌发动战略决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毛泽东
等领导人的伟大胆略,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 环境的意识。
教学设计:
1条主线:战略大决战的历史情境 2个重点:三大战役、解放南京 2个难点: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渡江战役
的意义 3个亮点: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过程、角色 扮演 1个高潮:对国民党政权垮台原因的讨论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吴姗姗
教材地位:
在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由弱转强把劣 势转化为优势,并把优势发展为胜势,最终夺 取了战略大决战在全国的胜利。而国民党军队 却由强转弱,优势转为劣势,劣势导致不可逆 转的败势,最终退出中国政治历史舞台。本课 具有承上启下作用,地位很重要。让初中生认 识这一系列战役并从中感受领导人的雄才伟略 和人民的伟大作用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