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翻译策略研究_一以_红楼梦_乔利译本中母系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外语电化教学

合集下载

译者化的中医英译——基于《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

译者化的中医英译——基于《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

《长江丛刊》2019.0865译者化的中医英译——基于《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程 玲 杨方林 朱家胜 沈 潇/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摘 要:本文以《红楼梦》双语平行语料库为基础,将杨译本和霍译本中与中医相关的部分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译者的文化认知对中医英译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译者 中医英译 影响近年,中医翻译引起国内学者关注,对此做出了卓著的成绩,包括《WHO 西太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和 《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等中医英译标准推动了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化,对中医英译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本文从《红楼梦》切入,基于绍兴文理学院的“《红楼梦》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1],选取几个中医术语翻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英译中的译者因素。

一、中医英译的认知D. S p e r b e r 和D. Wi l s o n 在《关联:交际与认知》(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中提出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 ),指出话语理解不能脱离语境,而认知语境与语言使用相关,涉及情景场合、上下文语境以及背景知识的认知。

关联理论中,交被际定义为“明示——推理交际”:明示是交际者角度; 而从推理则是交际对象角度。

[2]中医英译中,原文是明示,通过译者和译文读者的推理可以达交际中医文化。

为激活目标受众相应的认知语境,中医英译就必须对元认知语境进行转换和传递,从而译文读者就可以得到最小付出下的最大关联。

中医既是自然科学,也是人文科学,治病救人之外也蕴藏中华民族之文化。

从文化学角度来看,中医不同于西医的文化形态。

它蕴含着神秘的东方色彩,有其成熟的理论体系、哲学基础、文化内涵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各种联系。

因此在考量中医英译的方法时,首先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诠释。

将传统文化因素纳入认知语境所考量的范畴之中。

不同于文学或其他科技文体的英译译,中医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文本的模糊性、文学性、修辞性等特点。

基于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中《红楼梦》的熟语研究简析

基于国内外语料库翻译学中《红楼梦》的熟语研究简析

法功能词 比率 、 词汇密度和平均句长三个方面报纸文章都显示 出高度的统一特点 。而非翻 译语料库 中的文本在 简略化 的以 上三 个 指 标 中 的方 差 明显 大 于翻 译 语料 库 , 因此 研 究 者们 得 出 结论 : 翻译文本的独特性低于非翻译文本 , 他们在语 言特征上 倾 向于彼此相似, 这种 现象就是贝克所说 的整齐化。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语料库翻译研 究虽然起步较晚, 但其发展十分迅速 , 有关该类文章 的发表数量逐 年递增趋势 。这表 明语料库作 为 种新 的研究方法 已经逐渐 获得大家 的肯定 。为 了更好地 说 明这种趋势,统计了 自 1 9 9 8年至 2 0 0 7年十年间所有发表 的 关于语料库的文章。此 统计主要涉及 中国翻译、上海科技翻 译、 解放军外 国语 学院学报 、 外 国语等十 四个外语类核心期刊。 般归纳为 简略化 、 明确化 、 规范化 , 随着语料库翻译研究的兴 据统计,有关语料库 的文 章从 1 9 9 8 年至 2 0 0 7 年共有 2 2 0余 起, 学 者 们通 过更 深 入 的探 讨 , 在 前 人 研 究 的基 础 上 又 归 纳 出 篇, 这些文 章主要包括 “ 综合概述” 、 “ 外语教学与二语 习得” 、
语言 学相结合 , 对翻译进行历时和共 时研 究的学科 , 它为翻译研 究提供 了新的研 究思路、 方法和手段 , 同时也反映 了一 句语料库大量真实 的语料所作 的关于翻译 的理论思考。
关键词 语料库 翻译 国 内外 研 究 文 献标 识 码 : A 中图分类号 : H 3 1 5 . 9
基于国内 外语料库翻译学中 《 红楼梦》 的熟语研究简析

( 中央民北 京 1 0 0 0 8 1 )
语料库翻译学是近几十年来 , 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科 学, 它基于语料库语 言学研 究翻译 的思想和方法, 以语言

文化语境下的汉语亲属称谓语翻译——以《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为例

文化语境下的汉语亲属称谓语翻译——以《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为例

Vol.33No.6Jun.2012第33卷第6期2012年6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反映”[1]。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根据这一定义,大致可把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两大类。

由于中西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汉英称谓系统也存在很大差异。

就亲属称谓语来说,汉语亲属称谓体系可谓庞大复杂,而英语亲属称谓相比之下就显得简单笼统。

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人物繁多、关系复杂著称,其中与人物关系密不可分的称谓语的使用可谓是精彩纷呈。

因此《红楼梦》中的称谓语翻译对我们进行称谓语翻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本文将以《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中的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为例,通过分析其中的文化语境,对汉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进行初步探讨。

一、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其文化背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体系。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的“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有明显的反差[2]。

就亲属称谓语而言,由于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宗族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汉语亲属称谓语体系庞大而复杂。

赵元任在《中国人的各种称呼语》一书中列举的汉语亲属称谓语就有114种[3]。

而相比较而言,西方社会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独立,家庭模式又以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为主,因此家庭内部关系简单,血缘关系相对淡薄,亲属称谓语就笼统单一得多。

汉英称谓文化的这种巨大差异为称谓语的翻译造成了很大障碍。

具体来说,汉语亲属称谓体系有多分性和多层次性的构成特点,主要体现在汉语亲属称谓语中的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系脉分明、宗族有别这几方面[4]。

《红楼梦》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

《红楼梦》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

《红楼梦》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作者:王婧锦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04期摘要:在《红楼梦》的众多英译版本中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相较而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对《红楼梦》这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策略进行比较赏析,分别从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来揭示两种译本的差异以及两种译本分别使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方法的原因及效果。

以此得出结论:一部好的译作,应在语言层面上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而在文化层面上应保留原作的文化背景即运用异化的策略。

关键词:翻译策略;归化;异化;《红楼梦》中图分类号:I207.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4-0221-02一、概述《红楼梦》又称《石头记》,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18世纪诞生于中国清王朝统治时期的一部史诗性巨作,也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的内容博大精深。

书中的诗词、建筑、饮食、宗教、典故、服饰等无不显示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翻译之难,可想而知。

现在流行的两个英文全译本都是合作翻译的结果。

其中最令人称道的就是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合译的《红楼梦》(A Dream of Red Mansion)(以下简称杨译)和戴维·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敏福德(John Minford)合译的《石头记》(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下简称霍译)。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的译者杨宪益是中国当代成就卓越的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他与妻子戴乃迭共同翻译了上百部中国文学作品。

杨氏夫妇以“忠实、清新”为风格,认为“翻译作品可以多一点异国情调,因为翻译毕竟是翻译”。

因此,他们采用从原文出发的翻译原则,以原文为中心,为了忠于原文保留原文在目标读者眼中的异国情调,此即翻译理论中所说异化策略。

而The Story of the Stone的主要译者戴维·霍克斯是当代的英国汉学家。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人物绰号英译比较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人物绰号英译比较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人物绰号英译比较研究一、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全书共120回,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多样的人物。

其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关系对故事情节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文本中,人物的绰号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它既能够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具有文化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文文学作品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研究中文文学作品的英译问题也愈加重要。

在中文小说中,人物名称和绰号的翻译尤为民间,对其准确翻译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意义和文化。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语料库,分析了《红楼梦》中常用的人物绰号及其英译,对比了不同版本的翻译,并探讨了翻译方式对于表达意义和文化差异的影响。

通过对比研究,本文揭示了不同翻译方式的差异,并探讨了其中涉及的文化,从而更好地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本文所使用的语料库为一个由《红楼梦》中常用的人物绰号及其英译组成的数据库,共计50条记录,其中包括传统翻译和现代翻译两种方式的英译内容。

三、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了以下研究结果:1.不同版本的翻译对于绰号的表达存在差异。

例如,“贾探春”的英译,一些版本为“探春”,一些版本为“探春儿”,而更加现代化的版本则使用了“Tanchun”来翻译“探春”。

2.不同版本的翻译中会涉及到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人物名称和绰号的翻译。

例如,将“贾宝玉”翻译为英文时,传统的版本为“Jia Baoyu”,更加现代化的版本则为“Jia Bao-yu”。

3.同一绰号在不同版本的翻译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和意义。

例如,“探春儿”一词在传统的翻译版本中仅仅是“探春”的一个变体,但在更现代的版本中,这个词还强调了探春的童真和可爱。

通过对比研究,本文揭示了人物绰号的翻译差异、文化和语言意义的复杂关系,为理解和传达《红楼梦》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四、研究本文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中人物绰号的英译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

经过对不同版本翻译的对比和分析,本文得出如下:1.人物绰号在不同版本的翻译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还涉及到不同文化的影响。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两个译本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两个译本对比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两个译本对比研究作者:郑振隆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9期摘要:建立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的方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本文作者从翻译语料库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重点介绍了以自建的《红楼梦》部分译文平行语料库为基础的翻译批评研究,通过Antconc,Word, smith等语料库软件分析得到中文文本和英文文本这两者的词频、字数、词汇类别等信息,进行了双语间的比较,找出了两种语言文本的差别以及其中的翻译现象。

作者认为可以对不同版本译文之间和原文译文之间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功能阐释,获得各种客观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红楼梦》平行语料库翻译批评文本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建立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的方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这种通过利用语料库储存数据大、计算机运行速度快、语料库工具能准确地对大量数据进行检索统计的研究方法更有利于研究者对语言进行系统、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功能阐释相结合,从而获得各种客观实用的研究成果”(B iber,2000:233)。

鉴于此,笔者自建语料库对《红楼梦》的翻译文本进行批评研究,以具体的数据为基础,对其中的规律性,尤其某些经常为翻译批评忽视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以判其得失。

笔者利用《红楼梦》原文和译文Txt纯文本,通过Antconc,Wordsmith等语料库软件分析中英文文本的词频、字数、词汇类别等信息,进行双语间的比较和两个译本直接的比较,以期找出两种语言文本的差别,以及其中的翻译现象。

2创建小型的《红楼梦》平行语料库的可行性语言研究者已经可以自行建立中小型语料库,进行与语言相关的研究,包括翻译研究。

根据用途,笔者自建的语料库规模不需要很大,因为研究对象不是一般的自然语言资源,也就是说,进行翻译批评研究的语料库是专用语料库。

同时,与大多数现有语料库不同的是,自建的翻译语料库是平行语料库,即是把汉英两种语言中完全对应的文本输人计算机,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对应关系。

HB乔利《红楼梦》英译研究

HB乔利《红楼梦》英译研究

HB乔利《红楼梦》英译研究《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成书于18世纪。

其作者曹雪芹运用精巧的结构和众多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真实面貌。

这本小说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在20世纪,这本小说被英国著名汉学家霍克思和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全译成英文,为推广《红楼梦》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回目的英译对比研究,探讨霍克思和杨宪益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我们要了解《红楼梦》原著中的回目设计。

这部小说共有120回,每一回的标题都是精心设计的。

这些回目不仅点明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暗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例如,第二回的标题为“贾夫人仙逝扬州城”,既点明了贾母这个重要角色的去世,也透露出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

接下来,我们来看霍克思和杨宪益在回目翻译上的对比。

霍克思是英国著名的汉学家,他的翻译风格以流畅、自然著称。

在他的英译本中,回目往往简洁明了,注重传达原意的神韵。

例如,他将第二回的标题译为“Jia Iron-非物质贵人去世”,准确地传达了原意,同时也保持了原标题的简洁。

相比之下,杨宪益的翻译风格以直译为主,力求保持原文的意象和韵味。

他将第二回的标题译为“The DowagerHousehold of Jia-Feather-Rite: Its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虽然略显冗长,但是准确地传达了原标题的含义和意象。

通过对比霍克思和杨宪益的回目翻译,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霍克思注重译文的流畅性和自然性,尽可能避免生硬和奇怪的表达方式。

他的翻译风格倾向于简洁明了,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而杨宪益则更注重保持原文的意象和韵味,他的翻译风格倾向于直译,尽可能忠实于原文。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它的回目英译也展现了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位翻译大家的精湛技艺。

通过对比研究这两位学者的回目翻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翻译风格和特点上的差异。

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不同翻译方法的宝贵机会。

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以《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为例Introduction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rom a purpose-oriented perspective using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Chinese classic novel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s examples. For centuries,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has been widely read and interpreted, raising numerous issues in terms of its cultural context, social atmosphere, and so on. This work seeks to identify and analyze the strategies used by translators in their render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into English. By examining both versions in detail,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ach approach and its overall effect on the reader.Background“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s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of Chinese literature, written in the 18th century by Cao Xueqin. It follows the story of a family over several generations, focusing on the status, politics, and romance that ensue.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novel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to other languages, including English. The earliest English translation was done by William Trubner in 1847, followed by a version completed by Gladys Yang in 1977. However, these versions have had mixed reactions from readers and scholars alike, and there has yet to be an English translation that captures the beauty of the original text.Purpose-Oriented Literary Translation StrategiesWhen it comes to literary translation, making decisions based on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work is essential for achieving an accurate rendering of the source text. Therefore, when examining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used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will focus on the aspects of the translations relative to their original intention. These include how well the translator addressed the cultural, historical, and social contexts; how faithful the translation was to the original style, content, and theme; and how successful the translator was in conveying the intended message in a way that resonates with readers.Analysis of Trubner’s VersionWilliam Trubner’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was published in 1847. As one of the earliest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is Chinese classic, Trubner’s version was not without its flaws. While he made a valiant effort to capture the original intent of the novel, his translation falls short in many areas. First, Trubner did not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cultural contextof the novel in its entirety, leading to misunderstandings and mistranslations of certain words and phrases. Additionally, he did not remain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style, which is highly poetic and lyrical, often opting for a more liter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 that does not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nuances of the original. Finally, Trubner often fails to convey the underlying themes of the novel, leaving readers with a less than satisfactory understanding of the story.Analysis of Yang’s VersionGladys Yang’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was published in 1977. Compared to Trubner’s version, Yang’s translation is more successful in capturing the essence of the novel and staying true to its original intent. Yang takes the cultural context into account, using the information she has gathered on the history, political climate,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time to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depiction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one another. Additionally, she succeeds in conveying the poetic beauty of the original text, while also remaining faithful to the narrative and staying true to the novel’s core themes. As a result, readers can enjoy a dynamic experience with the text that offers a deeper appreci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ConclusionThis research has examined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Dr eam of the Red Chamber” from a purpose-oriented perspectiv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two versions, the researcher was able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in th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the translators, aswell as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each approach.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when examining literary translations,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the original purpose of the work in mind in order to create an accurate rendering that captures the intent of the source text.。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文学翻译研究与词典编纂_以_红楼梦_吃_熟语及其英译为例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文学翻译研究与词典编纂_以_红楼梦_吃_熟语及其英译为例

1. 引言1980年,COBUILD 项目的正式启动标志着“语料库辞典学”的兴起,随之带动的“牛津系列”词典、“朗文系列”词典以及90年代出版的“柯林斯系列”辞典都是语料库词典学的直接产物(李德俊,2006;Rundell ,2009)。

在国外,语料库已成为现代辞书编纂重要的资源支持和技术手段,应用语料库、引入语料库分析方法是辞书编纂的发展趋势(王永耀,2010:111),但是基于平行语料库的汉英双语词典至今还没有产品问世,这无疑是汉英翻译及汉英词典编纂领域的遗憾。

无论是汉英文学翻译还是词典编纂,其转换准则“大体一致”,即“尽可能准确传递原文的信息内容”(姜秋霞,2001:56)。

但从认知结构上,双语词典的编纂过程始终以词为核心;而文学翻译始终以语篇为着眼点。

从语义层面上,双语词典编纂的任务是将源语词典的内容转换为目的语;文学翻译的使命“主要体现其语用色彩,传递形象意义”(同上),同时创造新词新义。

词典本身的历时局限性要求词典必须及时跟进并反映语言使用的现实,而文学文本是记录语言使用和语言变迁的活的宝藏,当之无愧地成为词典的重要参考和生命源泉。

就双语词典编纂而言,能否选取文本数量庞大、具有普遍语用代表性,且质量上乘的同源多译本双语对照语料,建立以词典编纂为目的的平行语料库,将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和挑战。

本文拟尝试在两者之间建立一所桥梁,将基于语料库的汉英文学翻译研究与汉英词典编纂进行有机的结合。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同源多译本语料,尤其是具有“中华文化百科全书”之称的《红楼梦》及其近两个世纪以来国内外著名翻译家们对其钟情数十载呕心沥血之译作,为汉英辞典编纂提供了同语境下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空间,使广大翻译工作者和辞典参阅者可以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多更远。

钱厚生(2001:37)指出:“真正贴切的对应词大都存在于好的翻译材料之中, 值得大力搜寻。

”本文基于《红楼梦》汉英平行语料库的检索结果,以源语中103例引申义“吃”熟语以及其四个译本的翻译为例,尝试验证基于名家名译同源多译本平行库的汉英文学翻译研究对汉英词典编纂及汉英翻译实践的借鉴和反哺作用。

《红楼梦》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

《红楼梦》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

化 层 面 两个 方 面来 比较 两 种 译 本 的 翻译 策 略 。 ( ) 言层 面 的 比较 一 语 例 1第一个 肌肤 微丰 , 中身材 , 凝新荔 , . 合 腮 鼻腻鹅脂 , 温柔 沉 默 , 之 可 亲 _ 观 l 1 。
霍 译 : h r r w s o d m h i t a d s g t T e s D l a fme i e h n l hl t u g i y
He h e r hetxur fn wl pe e ihe s e o e a rc e kswe et e t eo e yr n d l i c e ,h rn s s se ka o s a.Ge l ndde le sg o eft nt a mur e e.s o ke e p o c - helo d v r a pr a h y

要: 红楼梦》 在《 的众多英译版本 中杨 宪益夫妇的译本和霍克斯的译本相较而言是比较具有代表性 的。对《 红
楼梦》 两种英译本的翻译 策略进行 比较 赏析 , 这 分别从语 言层 面和文化层面来揭 示两种译本 的差异 以及两种译本分别
使 用 了异化 和 归化 的翻 译 方 法 的 原 因及 效 果 。 此 得 出结论 : 部 好 的译 作 , 在语 言层 面上 运 用 归化 的 翻 译 策略 , 以 一 应 而 在 文 化层 面上 应 保 留原 作 的 文 化 背 景 即运 用 异化 的 策略 。
Sh a e l s e .e e v d e h d a g nt e. we t r s r e ma ne .To lok a e s t n r o th r wa O lv e 2 o e h r[. 1
杨 译 : h rt a o e h t lmpado m du e h. T efs w ssm w a pu n f e i h i t i m g

《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

《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

《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初探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与分析一、本文概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随着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红楼梦》的英译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通过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初探《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以期深化对这部伟大作品在英语世界传播与接受情况的理解。

本文首先将对《红楼梦》及其英译本的研究背景进行概述,阐述国内外对于《红楼梦》英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后,将介绍本文所选取的四个英译本及其译者,包括他们的翻译理念、翻译方法以及各自在翻译过程中的独特处理。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利用语料库工具对四个英译本进行统计与分析,包括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翻译风格等方面的比较与探讨。

通过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的方法,本文旨在揭示不同译者在翻译《红楼梦》时所采用的策略与风格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译文的表达效果和读者接受度。

本文还将探讨影响译者风格的因素,如文化背景、翻译目的、读者群体等。

本文将对《红楼梦》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总结与评价,并提出对未来《红楼梦》英译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通过对《红楼梦》四个英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初探,本文旨在为《红楼梦》的英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促进中华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交流。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语料库统计与分析的方式,对《红楼梦》四个英译本(分别由David Hawkes、John Minford、Yang ianyi和Gladys Yang、以及Sykes)的译者风格进行初步探究。

我们分别建立了这四个译本的语料库,确保每个语料库中的文本量、章节分布和原文内容一致,以便进行公平和准确的对比。

接下来,我们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定量方面,我们运用语料库软件对各个译本的词汇、句法、篇章结构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具体包括词频统计、关键词分析、平均句长计算、以及句式结构对比等。

乔利《红楼梦》回目英译的美学研究

乔利《红楼梦》回目英译的美学研究

季淑凤1,2(1.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北京 100089;2.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摘 要:H .B .乔利的56回《红楼梦》英文译本还未引起学界太多关注,有待深入研究。

以乔利《红楼梦》的回目英译为研究对象,从美学的角度考察可以发现,乔译本在忠实传递原文信息的基础上,基本再现了原文的形式美、音韵美、意境美和形象美,对后来的《红楼梦》回目翻译研究仍具有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乔利;《红楼梦》;回目;翻译;美学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14(2021)01-0056-05收稿日期:2020-12-15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乔利《红楼梦》译介研究:从语言教辅到经典译著”(AHSKQ2018D103)作者简介:季淑凤(1982- ),女,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史研究。

一、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译领域出现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翻译与美学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方向。

学者Lambert and Robins 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过程,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1]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把原语的基本信息,思想感情、风格等忠实地传递出来,而且要把原语所体现的美感加以再现。

译者犹如美的使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将一种美诠释为另一种美。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有着“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的美誉,其成就既体现在其思想深邃方面,又体现在其艺术造诣方面。

其中,《红楼梦》回目的创作具有诗化的气质,“这种气质以诗性与完美叙事性的结合,使之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制作史中的高山巨碑,既可傲视前贤,亦足遗泽后世。

”[2]179小说的题目是全书的眼睛,而回目则是传播眼睛各种神情美态的具体结晶。

[3]《红楼梦》的回目堪称中国章回小说回目的典范,全书不仅以八言对仗句子贯穿全文,呈现出整齐划一的形式美,也有因注重双声、叠音、叠韵而呈现的音韵美,还有将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意境美,更有删繁就简、字字蕴意的形象美。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以霍译本《红楼梦》为例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研究——以霍译本《红楼梦》为例
3 / 3‘ 181 9 O .O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 版)2 1 年 第 1 01 2卷 第 3期 JC agh nI . eh ( a.e. d. ,0 lV 11 N . . hnc u Tc . N tSiE i)2 1 , o 2,o3 mt .

Q 竺 坠
C 2 .3 3 N N 2 1 2 /
o h tr h tn fT eSoyo eSo e ft
GUO i h Ha —s a n
的语系 , 它们都有各 自的特点 , 即汉语重意合 , 英语 重形合 , 以在汉译英 的过程中尤其是涉及到隐喻 所 的翻译 , 译者需要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 , 结合读 者 的认 知语 境 , 一些 晦涩 难 懂 的词 语 用 通俗 的表 把 达 方式 明示 出来 , 读者 易于理 解 。 使 例 如 : 咬 吕洞 宾 , 识好 人心 。3 狗 不 -
义 上 的语境 , 将语 境视 为动 态的 , 它是 听话 人大脑 当
想, 而人类认知的共性通常使得人们倾 向于对相 同 事 物产 生近似 的联想 。所 以隐喻 的理解 过程 也就是 听话人在说话人 明示信息的基础上 , 结合语境寻找 关 联 , 进行推 理就可说 话人 的交 际意 图 , 而获 得 并 从
三、 霍译本 《 红楼 梦》中隐 喻翻 译 策 略 探 讨
霍克斯倾向于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 充分考虑 到译文读者的反应和认知环境 , 运用了直译法 、 意译 法、 转译 法 、 词法 等 多种 翻译 方 法相 结 合 , 过 二 增 通 次 明示 推理过 程 , 整语 言文化 的相应 表达 方式 , 调 使 译文读者能够结合 自己的认知语境 , 用最少的认知 努力获 得最佳 的语境 , 而可 以轻 松地 欣赏 文章 。 从 ( ) 一 直译法 例如 : 因此也假说来 上学 , 不过是 “ 日打鱼 , 三

从语境语义角度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

从语境语义角度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

从语境语义角度看《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作者:崔纯柏忠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5期摘要:语义研究对翻译活动中的文本意义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语义学研究倾向于孤立地研究词语的意义而忽略了语义现象之间的联系,语境语义研究通过分析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词语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有助于辨析词语的言内与言外意义。

本文借助语境因素中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分析《红楼梦》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说明语境对意义的制约作用及语境研究对语义研究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语义;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称谓语[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5--02一、引言翻译是一种理解并表达的活动,涉及理解源语文本以及用译语表达源语文本两个方面。

由此,翻译活动的第一步便是理解译出源语文本词语及篇章的意义。

脱离对源语文本意义的细致考察与探究,翻译活动终将收效甚微。

语义隶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围,语义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词语的意义以及意义的动态变化,同时研究词语意义发生变异的社会,历史原因和规律:如词语意义的扩大和缩小,词义的转移以及语义与句法结构的关系等。

因此,语义学研究对翻译活动的第一步——文本意义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义学的科学框架与体系可以有效地指导译者理解词语的言内与言外意义,在辨析词语以及分析词语关系的基础上排除歧义,进而,准确把握文本篇章内容。

二、语境与语义传统语义学倾向于孤立地研究词语的意义而忽略了语义现象之间的关联,其后的语义理论认识到传统语义研究的局限性,侧重于研究词语内部和外部的种种联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因而,通过分析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及词语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才能确定词的确切涵义。

这种关系便是广义意义上的“语境”。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弗斯曾提出“语义存在于语境”的观点。

语境与语义之间的关系,语境对于语义把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称谓语。

语料库在_红楼梦_译者风格研究中的应用_兼_省略_译者风格_红楼梦_霍克斯与闵福

语料库在_红楼梦_译者风格研究中的应用_兼_省略_译者风格_红楼梦_霍克斯与闵福

的 应
支 ,又属于历史悠久的红学研究范畴 。⑤范圣宇的《〈红楼

梦〉管窥》以讨论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问题为主 ,包括译本对
版本的选择 、底本原有的讹误如何处置 、译本本身的误译及
其产生的原因 、语言差异所造成的翻译问题等 ,同时也涉及
到了由文化背景差异而造成的不同的翻译效果 ,从研究途
253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ki.ne
︾译
的是 2002 年底召开的“全国《红楼梦》翻译研讨会”,这次会
者 风
议提出的建立“红楼译评”的倡议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以

这次研讨会为标志 ,宣告了《红楼梦》翻译研究可以成为一
研 究
个独立的研究课题和研究领域 。从学科归属上看 “, 红楼译

评”或“红楼译学”既属于国内目前正在建构中的翻译学分
应 用
离了实践 ,理论便会有罹患纯思辩瘾症的危险 。而要防止
这种状况出现 ,就必须大力提倡翻译批评 ,其原因是 ,作为
一种实证方法 ,翻译批评是连接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的桥
251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ki.ne
梁 ,可以促进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①鉴于此 ,对一些古典 名著的译本批评 ,包括译者风格的研究 ,就有必要给予足够 的重视 。
在过去的几年里 ,有关《红楼梦》经典英译本的研究课 题业已成为翻译界和比较文学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 ,由于 《红楼梦》原著是一部鸿篇巨制 ,译著亦堪称卷帙浩繁 ,因此 批评家非治数十年之功且皓首穷经而不能得出深入准确的 结论 。2008 年 ,冯庆华教授的力著《母语文化下的译者风 格 ———〈红楼梦〉霍克斯与闵福德译本研究》一书出版 ,该书 的付梓可望从一个方面为《红楼梦》英译研究提供可资借鉴 的崭新视角与途径 。

基于语料库的可接受度对比研究——以《红楼梦》杨宪益、霍克斯译本为例

基于语料库的可接受度对比研究——以《红楼梦》杨宪益、霍克斯译本为例

2322020年44期总第536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语料库的可接受度对比研究——以《红楼梦》杨宪益、霍克斯译本为例文/贺小畅 陈倩阁 孔柳芽 孟张欣 线倩雯 王海波曾表示:“霍译凸显的是西方思维模式,也是译者的译入语母语思维模式,翻译中多使用灵活应变的交际翻译法,而杨译凸显的是东方思维模式,也是译者的译出语母语思维模式,翻译中多使用紧扣原文语言与文化的语义翻译法。

”大多数研究是从语言学、文学和跨文化差异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结论,将两译本对比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基于语料库的层面所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中国知网搜索主题为“红楼梦”“译本对比”“语料库”的相关文献,搜索结果仅为53条(搜索时间:2020.3.20)。

本文先采用由Laurence Anthony开发的AntConc 3.2.1.0语料库处理软件和许家金、贾云龙开发的可读性分析软件Readability Analyzer对译文作定量分析。

先将原文转换为txt后进行分词处理,后对杨宪益、霍克斯的译文分别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包括总词数统计、各类词的词频统计、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计算。

再利用可读性分析软件Readability Analyzer对两译本在句法、篇章层面的可读性进行评估,同时查阅当前可读性的研究成果,对比两译文。

由于《红楼梦》作为时代百科全书的性质,要求译者拥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笔力,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刻了解。

杨宪益夫妇在翻译时以异化法为主,而霍克斯作为英国著名汉学家,采用了归化法翻译《红楼梦》。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猜测霍克斯一、 引论《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以描摹中国社会人情世态以及记录丰富的传统文化而逐渐为世人所知。

由于刻画的人物阶层、受教育程度以及描摹的社会活动各不相同,《红楼梦》的源语语言便同时兼备了通俗性以及文学性这两种特征,因而在其汉译英的转换过程中,译者既需要了解原文的内涵,尊重原作;亦需要使译本具有较好的可读性,从而使英语国家的读者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这部小说,尊重读者。

运用GloWbE语料库对比分析《红楼梦》中角色语言的翻译

运用GloWbE语料库对比分析《红楼梦》中角色语言的翻译

- 234-校园英语 /运用GloWbE语料库对比分析《红楼梦》中角色语言的翻译天津外国语大学/杨帆【摘要】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这一鸿篇巨著在海内外有着成千上万的爱读者,杨宪益和霍克斯等承担起这一煌煌巨著的翻译工作,杨宪益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本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本文借助GloWbE语料库,尝试将杨霍两位大师的《红楼梦》英译本中涉及的角色语言在GloWbE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分析,希望能为《红楼梦》翻译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GloWbE 语料库 角色语言 红楼梦 翻译策略【Abstract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is the peak of Chinese classical novels and thousands of readers all over the world are fascinated by the great book.Yang Xianyi and David Hawks contributed their own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with different features and advantages.This article will be utilizing the GloWbE corpus to analyze role languages in the two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aiming to provide a new thoughts on the study of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ranslations.【Key words 】GloWbE; corpus; role languag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translation strategy一、选择角色语言的目的大阪大学文学部教授金水敏将“角色语言”定义为:语言当中存在着某些表达方式(包括词语,语法,表达方式,语调等),人们一听到这种话语,马上就能联想起某种特定人物的年龄、性别、职业、阶层、时代,外貌,性格等;或者提到某种特定的人物的时候,人们也能够马上联想起他/她应该会说的语言,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角色语言(役割语,role languag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众多 , 亲属关系错综复杂 , 人物之间称谓语的使用基本上
本文旨在围绕 5 红楼梦 6中母系亲属称谓语及其英译探讨 以下两个问题 :¹ 与霍译本相比, 乔译本在对母系亲属称谓语 的翻译上是否存在其独有的特点? º 如果有 , 这些特点是否是 译者所在时代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影响的结果? .
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亲属称谓的全貌 , 很有代表性 "因此 , 5 红楼梦 6中的亲属称谓语及其英译同样具有研究价值 " 目 前 , 学术界对乔译本的研究极少 " 5 红楼梦 6 称谓语英译
收 稿 日期 :20 1 1峨 场2 0
. 1 89 2 年到 1 89 3 年 间出现 的第一个较为系统的 5红楼梦 6英文节译本 , 书名为 月 山 堵肠 / 材 云 咭, o r , 0 比"陇 ,
六 回的 内容 "
f o e Red C彻 h 叨加r " 该译本完整 地翻译了原著前 五十
. 英 国汉学家 D a v id Ha w ke s 与J O卜 nM i 司 Or F d 翁婿的全译本 , 书名为 0 记St o叮 o f 人 S勿 配 "19 7 3 年至 195 0 年 .Ha w ke s 翻译前八十 回;198 2 年至 1 98 6 年,M i o 司 翻译 f n
. 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 肖维青 / 自建语料库与 翻译批评 0, 5外语
研究 6 ,20 0 5 年第 4 期 : 2 巧5 " 6
两个译本的基本用词情况如下(见图 l 和图2 ) "
从母系亲属称谓语 的总词 数和词 的类 别数来 看 , 霍译都超
#6 6 #
严截丹: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翻译策略研究)
#6 5 #
严改丹: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翻译策略研究 )
表1
序号
1.
以5 红楼梦 6乔利译本中 母系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5红楼梦 6母系亲属称谓语中英对照表
乔译
m ot h er n1Oth e r
m o* h er / you
频次
9 1 功 2 3 4 5 6 抢 沼 珍 ( 8 卜 加 卜 下 ; 沙 曰 , n n -

~

州如而咖j 赚 油 如如祠 祠
众沪 杯 _
砷呻种 月
图 1 母系亲属称谓语乔译基本数据
2
母 系亲属称谓语数据统计与比较
母系亲属称谓语是第二大的亲属称谓系列 , 可以分为三个
相互平行的板块:¹ / 我 0和表兄弟姊妹;º 母亲和母之兄弟姊
妹; » 外祖父和外曾祖父( 田惠刚 , 1 99 7 :4 2 )"
l0 ll
姨父 4/礴 9 姨母 3/川2 娘亲 5/ 6 3
m y b n 0 he / r
n el u e/ m a e r t n a l un ele
U nel e Ji口U nele / U n ele Z h e ng
u n 9 A u n ti a e W a n g
功川h er . s 515比r / au nr
系亲属称谓语及其英译进行 穷尽性研究 , 进而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及其选择该种策略的社会历史原 因 "
研究基于 5红楼梦 6乔利译本, 并以霍可思译本作参照 "研究发现 , 译者的翻译策略有其独有的特点 , 而
这种选择有其深刻的社会和历史背景 " 关键词 : 5红楼梦 6;翻译策略 ;语料库 ;母 系亲属称谓语
谓语 2 1 条 , 全面覆 盖 了母 系 亲属称谓 语 中的三个 相互 平行 板
图2
母 系亲属称谓语霍译 基本数据
块关 系 "
我们具 体分 析一 下乔译和霍译的处理 "
首先 , 笔者根据表 1 所列 之 内容 , 分 别将 乔译 和霍 译 的用
. 原书 中多次 出现的称谓语词条 , 在不同的语 境下可以归属于不 同的亲属称谓类别 " 如 / 姐姐 0一词 , 在用 于对嫡亲 ! 旁 亲中 比自己年长 的女性称谓时 , 如宝玉称谓元 春 , 应 归为父 系亲属 称谓 类别 ;在 用于 主 子对 丫 矍 的称谓时 , 如黛玉称谓袭人 , 则可归为 亲属称谓语 称非亲属 的
笔者以 5 红楼梦 6人文版为中文原本 , 将前五十六回中出现
的母系亲属称谓语全部找出, 然后将乔译和霍译中与之对照的 译文找出 , 对全部称谓语进行词频统计 , 然后把每一词条中英 文对照制成表格(按词频降序排列). (见表 1) : 如表 1 所示 , 5 红楼梦 6前五十六回中共整理出母系亲属称
(2 )
原文:宝玉道: / 这些药都是不中用的 " 太太给我三百
六十两银子 , 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 " 0(第二十八回 32 9 ) 霍译: N one o f those t hi ngs a e r
up som e p i l ls f o r C ousi n U n. .
ny 即 a od , . sai d B ao一 yu.
方便比较两个版本 , 本文只对前五十六回进行语料检索和数据 提取 "方法如下 : 第一 , 对选定的两个 5 红楼梦 6中文版本 , 即人文版和双清 版 , 进行校勘并编写校勘表 , 将校勘表中涉及称谓语之处标出 备查 " 第二 , 以 5 红楼梦 6 人文版为中文原本 , 将前五十六回中出
现的母 系亲属称谓语全部找 出 , 然 后将乔译 和霍译 中与之 对照
第 14 1 期
外语电化教学
C A1 年 9 月 2
e p. S
2 0 11
. 版权所有 文贵自 负.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翻译策略研究
) 一 以 5红楼梦 6乔利译本. 中母 系亲属称谓语的翻译为例
严 截丹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 辽宁大连 11602 6

要: 本文尝试采用语料库的研究方法, 对 5红楼梦 6 中英文语料库 中前五十六回出现 的所有母
m ot h er
m other w idow ed m ot h er
13 . 14 . 巧.
寡母 4/ 4 8 母舅 4/49
亲母 3/ 2 6
w idow e d
m 0lher
m a t en la l un ele m o t her o f yo u ro n w
U nele / U n el e W a n g
词转换 为 t x 文本 , 然后使用 Co nc o 记a n ce 3.0 ( 以下简 称 C o n 3 . ) 软件对两个文本进行统计并相互参照对 比. " 0
使用类别 ( 即亲属称谓语 的泛 化类别 ) " 鉴 于此种情 况 , 为避 免同一 词 条在不 同类别 中反复出现 , 本 表以每条 称谓语 首次 出现 的语境 作为 划 分其类别的依据 "
汉语亲属称谓语一般可分为父系 ! 母系 ! 夫系 ! 妻系四个系
统 (田惠刚 , 19 9 7 :3 9 ) " 其 中, 父 系 和母 系亲属称 谓语 的 内容
丰富 , 最为重要 " 5红楼梦 6 一书中的亲属称谓语很明显地分为
上述四个系统 "笔者根据 5 红楼梦 6的人物关系及书中称谓 , 共
整理 出亲属称谓 语 56 8 个 , 本文仅 以母 系亲属称谓语 为例进行
you / m um
u n口aun t H su e份 M 玲. H sueh a
m ot h er / her Pa e r nt
X ue/ aun t ie/ aun t X ue
5. 6. 7
w ido w
Ji可 m o t h er / old M r s Y o可 m anll lla
un ele/ elder u nel以m a l em al u nele/ 户 ld 户 二 t m 月 t 尸 n a r l unele m at e r n a l a u n / t m y m ater n a l aun 9 a u nt 脚 记m ot h er
eou sin on m ot h er . s side
gran dm o h t er
l 2 加
m ot h er . s s1s1er . s ehild
第三 , 对乔译和霍译在该类别中的处理进行对比分析 , 找
出异同 "
第四, 将乔译本还原至其所产生的译语社会背景之中 , 即 1 世纪末的英国 "从 1 9 9 世纪的时代背景 !中英两国的关系等 方面进行描述分 析 , 探 讨译 者 翻译 行 为的起 因 , 进 而探 究影 响 译本的社会和历史因素 "从社会与历史现象的角度 , 对译本的 特点作出解释 "
m ot h er
C O U Sln
16 .
表兄弟 28/333
舅 5/ 6 3
kinshiP 孚alldm ot h er
18 .
19 .
老娘 11/130
两姨姐妹 20 / 23 7 外祖 3/2 7
两姨姐姐 19/22 0
eo s u i s n on m y m o山e r . s side
中图分类号 :H 3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0 1一 795 5 2011)05(旧 65刁[ )6 X
谓语在书中出现频率高且具有代表性 , 三是限于篇幅, 其他类别
的亲属称谓语将另行撰文阐述 "
在中国小说史上 , 5 红楼梦 6 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陈维昭, 20 0 5 :1) , 它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研究价值毋庸置疑 "小说中
C O U S ln
unel eWa n 盯扣u r m ot h er . s bn 2 dl er / unel / unel e e Zhe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