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进行探讨。
一、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随着农村经济的结构性转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过程中新增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
传统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行业的崛起,使得农村的就业市场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这些新的就业机会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也提升了农民的就业质量。
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民创业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了创业的机会。
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创业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可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电商等方式实现创业梦想。
这不仅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还提高了农民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三、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升级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产品的升级。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主要依靠中间商,农民收入受制于中间环节的利润占比。
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使得农村企业与农民直接对接,实现了农产品的品牌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接触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机会。
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农民通过参与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领域的发展,可以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这不仅使得农民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能够更好地参与,也为他们的收入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五、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新兴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厂等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都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支撑。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村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提升使得农村生产的成本降低,从而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双辽市某村为例
开办小卖店 、 赶集 究 , 乡村农户等微观层面的问津者甚少。 对 而问题产生的根源 办 商店等服 务行业的收入 。包括农机修理 、
恰恰在于微观 层面上 , 因此 , 这种从基层农户 的微观研究 , 对 等项收入。
于寻找更有效率的对 策 , 从源头上破解农 民增收难题 , 显然具 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正是基于这样 的思考 , 本文通过对双辽市
了理论与学术界 的深层 次思考 ,并且 推动农 民增收问题逐渐
3 养殖业收入。即农户从事各种养殖业得到的收入 , 括 包
羊 猪 鸡等畜禽所得的收入 。 衍生为“ 三农” 问题 的一 个热点。但大 部分研究都是基于国家 养牛、 、 、 4 机修理及其他服务性收入 。口 农 强农户从事农机修理及 开 或省 、市宏观 层次 ;尽管近 年来部分 学者才开始重视实证研
表 一 :农 民收入 构 成表 人均 纯 农 业 性 2l × / 工资 性 31 × / 养殖 业 41 × 其 他 收 51 × / / 收入 1 收 入 2 l0 0% 收入 3 l0 0% 收入 4 IO O % 入5 IO O%
l9 98 l9 99 2 0 00 2 0l 0 2 0 02 2 0 03 2 o O4 23 . 0 48 l 0 . 7 86 l7 . 6 09 2 0 . l 75 23 69 2 918 9 . 3 7 . 4 24 l6 . 8 81 l0 . 5 87 l l. 2 38 l7 29 l l. 4 04 l 2 . 8 04 I l. 6 11 9. 1 8 8. 83 7. 26 6. 07 5. 34 4 、 7l 4. 64 l 67 6。 20 0 2 86 2. 2 86 2 . 5 43 1 . 3 43 l. 7 06 7 . 82 . l 。 l 7 l. 37 l. O8 l. 95 l. O5 2 . 22 1 29 4 . 4 86 2 . 4 86 2 . 4 86 2 . 50 0 86 . 2. O3 l . 62 l. 43 l . 44 8 . 57 l 14 7 . 2 57 8 . 4 86 2 . 5 82 8 . 51 81 . l. 08 l. 43 l . 69
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
收问题成 为破解 “ 三农 问题” 的核 心 问题 。
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面 , 雅各布 ・ 明塞尔 建构了一个把个人收入的分配与个人 的教育投资 联系起来的模型 , 指出人力 资本投资是提高个人 获得 收入能 力 的 形式 。 舒 尔 茨率 先 提 出 了人力 …
资本 学说 , 析 了人力 资本 投 资 (包 括教 育 、 分 培训
cao o u ( 9 4 h rpl s 19 )通过对 世 界各 地 区 的考 察得 出 o
其他各项投资 ; 教育投资对农业增加值 的回报 率 排名第二位 , 仅次于农业科技推广 。 农 村人 力 资源 开发 对农 民增 收 的影 响到底 如
何 ? 尚需要 借鉴 这些 成果 , 进行 实证 分析 。
・1 ・ 13
尔将新 古典 经济学 的基 本 工 具应 用 于 人 力 资本 投 资分析 , 出 了一 套 较 为 系统 的人 力 资 本 理 论 框 提 架, 包括 人力 资本 投资 的原 因和 均衡 状 态 、 力 资 人 本 收益分 配及 其与 职业 选 择 的关 系等 内容 。贝 克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 [ 基金项 目] 文为教育部 20 本 0 7年人 文社会科学重点研 究基地 重大项 目《中部地 区农 民增 收长效机制研 究 一一农村人 力
资本提 升与科技服务体 系的构建》 项 目批准号 :7 d 30 8 的阶段性成果 。 ( 0j601) j
第期 1
贺喜灿 周绍森 : 影响农 民收入 持续增长 因素 的实证分析
根据新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 , 人力资源才是 经济发展 的 内在 原 因 。本 文从 经 济 活动 主体——
农 民 自身角度 出发 , 过人 力 资本 投资 , 高农 民 通 提
湖北省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的 趋 势 不 容 忽 视 。 资 金 短 缺 极 大 地 制 约 了农 民 增 收 而 关键 词 : 民增 收 ; 成 份 回 归分 析 ; 献 率 农 主 贡
中 图 分 类 号 :3 5 F2 文献标识 码 : A
2 0世 纪 9 0年 代 以 来 . 由 于 我 国 经
济 结 构 和 分 配 体 制 的 改 革 . 民 收 入 增 农
湖北 省农 民增 收 影 响 因素 的实 证 分 析
米
唐 亚婷
杜
震
4 20 ) 3 0 0
( 感学 院经济 与管理 学院 湖北 孝感 孝
摘 要 : 用 18 — 0 8年 湖 北 省 相 关 数 据 。 用 主 成 份 回 归 分 析 方 法 . 运 99 20 采 实证 分 析 了 湖 北 省 农 民 增 收
的各 种影 响 因素 , 各 因素结 果表 明 .9 9 2 0 对 1 8 — 0 8年 间湖 北省农
民收 入 增 加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农 业 投 入 的 增 加 、 镇 化 的 推 进 和 农 产 品 价 格 的 提 升 . 乡镇 企 业 贡 献 率 下 降 城 但
北 省 地 处 我 国 中部 . 自古 就 有 “ 米 之 鱼 乡 ” 美 称 , 典 型 的 农 业 大 省 . 且 湖 的 是 而 北 省 的 经 济 结 构 与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相 近
资 . 示 农 业 生 产 要 素投 入 情 况 : 村 表 农
工 业 化 水 平 . 湖 北 非 农 劳 动 力 除 以 农 用
归 系 数 检 验 不 显 著 : 此 . 文 采 用 主 为 本 成 份 回 归 分 析 法 进 行 数 据 处 理
基本 假设 为 : 在没 有考 虑 到 的其 它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民收入 的增长 ; 三是农 民受教育程度 。 较高 的教育水平会增加农 民的就 业机会 , 增加农 民的收入。四是农 村固定资产投 资 占总投
资 比重 。1 2 1
将 已有数据进行 单位根检验 ,保证 了时 间序列数据 的稳定 性, 然后采用扩展 的 C D函数 的对数形式来设定模型 。具体形 —
有作用 , 其线性 回归方程为 Y - .3+ . 3l 0362 将z 46 4 08 z一 .4 z , 1 4 在总人 口中的比重 。 2代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总量 。 3 X X 代表 量 Y
人均 G P X D 。 4代表农 民受教育程度 。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农 和 z 带人 回归方程 , 2 得到因变量 Y与 自变量 |x—n 5的线性 回 nll x
殳5 与 色9 2 1 4 4 " 业 0 2.
局役 坛
我 国城 乡收入差距影 响因素 的实证分析
赵 羚 琳
( 东政法 大学 华 摘 上海 2 12 0 6 0)
要 : 农村 剩余 劳动 力 转移 水平 、 从 农村 固定资产投 资 占总投 资 比重 、 民受教 育程 度 、 均 G 农 人 DP等几 个
合计 方差 的 % 累积 % 合 计 方差 的 % 累积 %
9 . 1 4.0 210 65 9 68 7. 1 9 31 9-8 9 9 9.48 _7 29 .8 05 .2 08
影 响城 乡收入差距 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既有结构 性矛盾因
素, 又有体制性障碍因素 。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 方面 : 一是农业
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分析 已有 大量文献 ,本 文主
要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 、农村固定资产投 资占总投 资 比重 、 民受教 育程度等几个方 面 , 农 来研 究城乡收入差 距 , 并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58XIANGCUN KEJI 2021年1月(中)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统计分析雷普煜(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125)[摘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收入增长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农民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且关系到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农民收入的增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统计分析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3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909(2021)02-58-2近年来,在一系列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我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比2018年增长9.6%,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分类,其工资性收入为6583元,比2018年增长9.8%;经营净收入为5762元,比2018年增长7.5%;财产净收入为377元,比2018年增长10.3%;转移净收入为3298元,比2018年增长12.9%。
农民收入持续稳定上涨,但上涨幅度逐渐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的难度增加。
崔元悦指出,农民的收入包括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等,经营性收入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1]。
张世云指出,要加大对农民的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理财收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红利收入;促进农民土地流转,获取经营权租金和补偿收入;加大改革力度,增加农民其他资产性收入等[2]。
罗广指出,农民的收入来源多元化,农民收入增长不稳定,要通过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重视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农民素质等途径促进农民收入增长[3]。
魏亚娟指出,农村金融对于农民收入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发展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要优化农村金融模式、建立健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增加农民收入[4]。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对于维持社会稳定、扩大消费需求、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
《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范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安徽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代表性。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深入探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收入水平上的差异,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指标。
安徽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对于全国范围内的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因此,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安徽省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安徽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等官方数据发布机构。
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通过分析安徽省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发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一定的变动趋势。
总体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且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
然而,在具体年份和地区之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存在差异。
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了显著影响。
2. 政策因素: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农村扶贫政策、农业支持政策、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等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 社会因素:教育水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因素也会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
安徽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投入和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农户禀赋对家庭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2 数 据来 源 。 20 年 ,食 用 菌 产 业 体 系 成 . 08
员 对 辽 宁 、吉林 、黑 龙 江 、福 建 、浙 江 、湖北 等
1个 省 、直 辖 市 的6 6 菇 农 进 行 了 问 卷 调 查 , 6 6个 收 回 有 效 问 卷 5 8 ,有 效 率 8 -%。 本 次 调 查 4份 23
三 、农 户 禀赋 对 家庭 收入 影 晌 的 有序 Po i rb 模 t
型分 析
( )模 型 的建 立 一
本 文 以农户 家庭 收入 作 为 因变量 , 以农 户 户 主
个人特 征 和农户 家庭 外部 环 境特 征为 自
变 量 ,建 立 家 庭 收 入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的
2 1 2月 01年
经 济 论 坛
Ec n mi F r m o o c ou
Fb e .2 l 01 G .8 NoO en4 7 .2
总第 47期 8
第 0 期 2
农户禀赋对家庭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文 / 宏 杰 王
【 摘 要 】 文利 用有序Po i 本 rb 模型对我 国湖北 、河 南、江 苏、浙 江等省 的5 8 t 4 个农 户禀赋 对家庭收入 影响
91 1 0 6.47 94 1 9 0.73 96 1 2 7.78 13 5 0 4.493 1 51 2 11 . 2 6 l9 4 2 6.93 1 l 713 3 2 .47 1 6 62 0. 43 3 l 960 2 .73 5 l 813 4 7 .47 l 635 0 9 .49 21 . 7 785l 6
1 .计 量模 型 。本文 选择 有序 Poi 型进行 分 rbt 模 析 ,设 指 示 函 数 模 型 形 式 为 :Y = i B+si X’ ,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实证分析
入 是农 业 和农 村 经 济 发 展 的根 本 出发 点 ,是 “
农 ” 问 题 的核 心 ,是 扩 大 内需 、转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的 重 要 措施 ,关 系 到 国 民经 济 是 否 能 健 康 、持
型农 产 品 结 构存 在 大 而 全 、小 而 全 等 问题 ( 明 朱 侠 ,2 0 ) 03 。农 产 品 结 构 的 不 合 理 导 致 农 民收 入
了 负 增 长 ,增 幅 为 一 .% ,年 均 增 长 只 有 07 ; 1 6 .% 另 一 个 时 间 段 是 19 9 7~2 0 0 0年 ,期 间 农 民 收 入 连 续 四 年 增 幅 下 降 。 第 三 阶 段 ( 0 0年 至 今 ) 20 为 恢 复 增 长 期 。在 这 一 阶 段 ,农 民 人 均纯 收入 增 幅 呈 现 逐 年 增 长 趋 势 ,但 增 收 的根 基 尚不 牢 固 ,
【 作者简 介】囤兴侠 ,中国社会科 学院研究生院博 士研 究生, 究方向:农村宏观经济管理 。 研
一
、
引言
整 个社 会 的发 展 。农 民增 收 缓 慢 、增 幅 不 稳 等 因 素 影 响 到 内需 的扩 大 和 社 会 的 稳 定 。增 加 农 民收
自 17 9 8年 在 农 村 推 行 联 产 承 包 责 任 制 以 来 ,我 国农 民收 入 总 体 经 历 了较 为 快 速 的增 长 后 趋 于 放 缓 。 根 据 农 民 收 入 增 幅 ,可 将 17 年 来 98 的 农 民 收 入 增 长 划 分 为 三 个 阶段 :第 一 个 阶 段 (9 8~18 17 94年 )为 快 速 增 长 期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南 17 9 8年 的 131 提 高 到 18 3. 6元 9 4年 的 351 5.3 元 ,扣 除物 价 上 涨 因素 ,期 间 人 均 纯 收 入 年平 均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引言
农村 改革 3 0多年 以来 , 虽然从 总体上来 看农 民收入 有 了大 幅度提高 , 但是其增长速度远远低 于城镇居 民的收入增
长速度 。 近年来 , 我 国农民收入的增速放缓 , 农村 出现 了一些 新情况 、 新问题 , 农 民收入也 发生了许 多新 的变化 。 主要表现 在: 收入 绝对 量不断增长 , 但增 长幅度下滑 ; 城 乡居民家庭 收 入差距进 一步扩大 ; 农 民பைடு நூலகம்入 内部 出现 了严重 的失衡 ; 农 村 居 民家庭 的收入水平 和消费水平极低 ; 农 民收入 的来 源 由以
2 0 1 3年第 2 3 期
总第 2 0 5 期
经济研究导刊
’
No . 2 3. 20l 3
E C 0N0MI C RES EARC H GUI DE
S e r i a l No . 2 0 5
农 民 收 入 影 响 因 素 的 实 证 分 析
王 红 蕾
( 云南财经大学 财政与经济学 院, 昆明 6 5 0 2 2 1 )
、
研 究现 状
当前 , “ 三农 ”问题 已成 为农业 和农 村经济工作 的中心 , 增加农 民收入是解决“ 三农 ” 问题 的关键 。 对于增加我 国农 民
第三 , 1 9 9 1 -1 9 9 6年 , 由于国家实施价格支持的政策 , 使得农
民收入 出现反 弹增长 ; 第 四, 1 9 9 7 -2 0 0 0年 , 受 到东南亚金 融
收入的探讨 , 学术 上主要有两种观点 : 一是从农业 、 农 村本 身
入手 , 通过调 整农 村产业结构 , 改 变农 业生产方式 , 加 快农 业 科技创新 , 发展农村经 济来 增加农 民收入 。朱 明侠I 1 】 指 出, 农 民收入的影响 因素主要是农业结构 的不合 理 , 表现在农产 品
农民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l ・ 3
财经论 丛
2 1 第 2期 0 0年
收入增 长率 明显 低 于农 民收入 增长 率 。考虑 到农 业 收入 是 农 民收 入 的最 主 要来 源 ( 07年 占 比约 20
为 6 %左 右 ) 0 ,本 文认为农 民增 收难 主要根 源于农 民农 业收 入增 加难 。 因此 ,单 独研 究农 民农 业收 人 的影 响 因素 问题很有必 要 。
农 民农 业 收入 影 响 因素 的 实证 分析
杨春 玲 ,周 肖 肖
( 江 财 经 学 院财 政 与 公 共 管 理 学 院 ,浙 江 杭 州 301 ) 浙 10 8
摘
要 :本 文通 过 对 我 国 18 9 5—20 07年 农 业基 本 建设 投 资、农 业 贷款 、 农 业保 险、
二 、 相 关 文 献 回顾
农 民收入增 长受多方 面因素 的影响 ,国 内外 学者主要 从农业基 本建设 投资 、农业贷 款 、农业 保 险 和农 业科技 投入 等方 面 进行 了一系 列研 究 。林 毅 夫 ( 0 1 、Z ag Fn(04 、辛 毅 (0 6 20 ) hn 和 a 20 ) 20 ) 认 为 ,农业基 本 建 设 投 资 对 降 低 农 业 生 产 成 本 和 提 高 农 民收 入 具 有 积 极 作 用 n【[ 】] 引。刘 忠 群 等 (0 8 2 0 )运用 面板数 据分析得 出 ,农村 金融 是农 村 经济 发 展 的瓶颈 ,大 力发 展 农业 贷款 能 有效促 进 农业发 展和农 民增 收【 。许 崇高和 高希 武 (0 5 4 】 2 0 )通过 多元 回归模型 分析 得 出 ,信 贷投 资对农 户人
因素研究 较多 ,但是依 据各生 产投入要 素对农 民农业 收入 的影响程度进 行相 关性 分析并进 行重要性 排序 的文献还 比较少 ;第二 ,通过理论 分析与 实证分 析或不 同的实证 分析方 法 ,得 出的结论有所差 异 ,甚 至是截然 相反 。本 文试 图在总结 已有研究 的基础 上 ,拟 运用协整 检验 和误差修 正模 型的实证 方法 ,从农 业 生产要素 角度进行 探讨 ,分 析各 要素与农 民农业 收入之 间的关 系 ,并对 各要 素进行重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FPS中低收入群体的实证检验
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FPS中低收入群体的实证检验李栋,万俊毅(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摘要:经营性收入是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更为明显。
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和2016年的微观数据,检验中低收入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地类型、土地资产、农用机械价值、农业机械服务及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影响,且经营性收入呈现显著地域性差异。
关键词: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697(2021)02-0004-05—、引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是重要目标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实施一系列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
从2010年开始至今,农村居民年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201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17元、同比实际增长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9251元、同比实际增速为6.5%。
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36413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3066元、增长9.2%。
该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接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放缓。
2020年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目前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
这个数据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包括农村家庭在内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家庭经营性收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农村居民收入的第一大来源。
1978年全国农村家庭人均经营纯收入仅为35.8元,2012年增长至3533.4元,34年间增长了98.7倍;2013年更改统计口径后,农村家庭人均经营性收入依然快速增长,由2013年的3934.8元增长至2019年的5762.2元。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影响因素及其实证分析
观调 查 资料研 究 了农 民收入 水平 和农村 人 力资本 之
间的关 系 ,指 出劳 动力 受教 育水 平越 高 ,人 均收 入
及其 抗 干扰力 和抗 波动 力都 越强 ;接受 职业 教育 和
技术 培训 同家 庭劳 动收 入有 明显 的正相 关关 系 ] 。
中 图分 类号 :F 0 3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5 1 ( O O 1 0 0 3 6 7 2 1 )O —0 6
1 问题 的 提 出 与 文 献 回 顾
十 七大 报告 指 出增 加农 民 收入 ,解 决 “ 三农 ”
中 ,考 虑农 民 的物质 资本 、农村 劳 动力素 质 、家庭 种植 结 构 以及 非农 就业 比例 等 因素对 农 民收入 的影
产 品收 购价 格 、第 一产 业 中农 林 牧 渔 的 比例 结 构 、
布 一道 格 拉 斯 生 产 函数 ,将 人 力 资 本 纳 入 到 函 数
收 稿 日期 :2 0 —0 —0 09 7 2
作 者 简 介 : 罗誉 (9 4 ) 18 一 ,男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世 界 产 业 经 济 及 农 业 经 济 ( — i:n l@ y ho cr.n E ma f uy ao . o c) lj n
镇 化水 平与农 民人 均 收入存 在着 密切 关系 ,要增 加 农 民人 均收入 ,就必须 提 高城镇 化水 平 ,特别是 提
高 中西 部省份 的城 镇化 水平 。张士斌 采用 扩展 柯 ]
事 非农 生产 的 收入 ,因此对 于 数据 的选取 大致分 为 两 大类 :农 民经 营性 收入 ,包 括财政 支 出力度 、农
江西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7县(市)的调查数据
一
、
文 献 回顾
晔 (0 7 20 )运用 18 一 0 5年问的全 国数据 ,发现 9 3 ~20 农户教育投资 、农 户迁移 投资促进农 民增收 ,而农 户 健 康 投 资 抑 制 了农 民收 入 的增 长 。 辛 岭 ,王艳 华 唧 (0 7 2 0 )基 于 18— 05年全国 3 个 省数据 ,发现 我 9 8 20 0
市场 因素以及 资源和结构因素等 。通过对江西 7县 19 — 09年 1 97 20 3年连续时 间序列 9 个样本的分析 ,并结合对 1 江西 7县 3 村 4 2农户的问卷调 查,我们发现提 高农 民受教 育水平、增加非农就业 、减 少农 业人 口、增加 固定 5 6
资产 和 其 他农 业投 入 能 促进 农 民增 收 。建 议 通过 重视 农 业 地 位 ,提 高农 民 的 受教 育 水 平 ,加 快 城 镇 化 建 设 转 移 农 村 剩 余 劳 动 力等 措 施促 进 农 民增 收 。 关 键 词 :农 民收入 ;收 入 增 长 ;政 策 因素 ; 市场 因素 中 图分 类 号 :F 2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2 (0 0 6 0 6 — 4 33 8 0 8 2 7 2 1)0 — 0 9 0
杂。黄季煜 ( 0) 2 0 、陈锡文 ( 0) 樊纲 ( 0) 0 2 1、 0 2 4 、 农 民收入和农 民受 教育水平之 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均衡 0
杨 灿明等 (07 、何 宜强 (08 20 ) 20 )从全 国和 柳欣等 (0 9系。 进中国的城镇化 ,使更多 的农业人 口转移到城市中去 江西省角度 ,以农 民收入来源 的分类与构成 特点为 主
农村人均用 电量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郭 志仪 ,常 业 ,才能既减缓农民迁徙速度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 目
对于影响农民收入因素的实证分析
表 1 时间序列 L P R R 、n c 、 L L t J E S tI Z t 1 和 n S 单位根检验
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方面的分析 , 进一步讨论 了农 民收入增 长可 以实现 的方法。
[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 艮 p模型; A ()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 中圈分类号】 D 2 42 【 文章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04 (01 5 O4 一0 6 150 2 1 )0 一 OO 4
。
一
、
引言
的重 点。 实现农
2单位根检验 、 原序列检验我们发现。 国的农民人均收入 、 全 财政支农支 出 和全国粮食总产量 的 A F D 检验 值均 大于在 5 %显著性水 平下
随着 全国经济 的平稳快速发展 。三农 ” “ 问题也显得尤 为重 要, 成为近几年热议的问题 , 也是中央财政
pa ai iome n  ̄ a ̄ m tahativs n i tu o sn m e of ac ld ct n xedt efh h∞ pDet w fe e伽 ps e cpt n o ad1 n " a n  ̄i l el net tn i t n. u br f nni uao epn ir tet e h me s t i i ae i u c r Il l a- dc Di j , c D
( 中央财 经大学财政学院 , 北京 。 2O ) 1 26 O
[ 摘
要 】 本文首先建立 了关于农民人均收 与财政支农支 出、全 国 食总产量三变量的元约束性向量 自回归模 型 。 粮 利
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财政的投入 和粮食产量对农民收入冲击的传递效应, 从而对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趋 势进行初 步探讨。然后本 文又选择 了 民人均收入与财政 医疗卫生投入机构数、l 农 IJ b ' t教育经费投入数这三个项 目。 了 进行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2 ]Ra ma P a 1 .Ca t a S t r o p h i c o o p h e a l t h e x p e n d i t u r e I n I n d i a: c o n — c e p t S , d e t e r mi n a n t s a n d p o l i c y I mp l i c a t i o n S[ J ] . I n d l r a g a n d h i
2 影 响农 民收 入的 主要 因素 指标 选择 及 实 证分 析
4 . 1 重 视 农 村 老 年 人 群 近年来 , 我 国老龄化趋 势加 快 , 老 年 人群 日益庞 大 。 由 于 老年人 群处于 人生 衰 退 阶段 , 其特 殊 的 生 理 状 况决 定 了
2 . 2 . 1 变量与数据 的选取
I n S t i t u t e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r e S e a r c h, 2 0 1 0: l 一 2 7 .
他 们 对 于卫 生 服 务 有 较 高 的 需 求 , 重 视 农 村 老 年 人 群 的 健 康 状 况 是 降 低 农 村 低 收 入 家 庭 发 生 灾 难 性 卫 生 支 出 的 重 要 举 措 。因此 , 应增加对 于老年人 的 补助 资 金 , 确 保 养 老 保 险 的社会 性和福 利性 , 提 高老年人 的生命 质量 。
N O. 09, 2013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3年 第 O 9期
农 民收 入影响 因素实证 分析
聂 婷
( 广 东商学 院华商 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1 3 0 0 ) 摘 要: 在 新 农 村 建 设 背 景 下 利 用计 量 方 法 分 析 农 民收 入 的 影 响 因 素 , 得 出财 政 支 农 和 农 作 物 播 种 面 积 是 主 要 的 影 响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
要 :我 国农 民收 入 主 要 由农 业 收入 和非 农 业 收 入 两 部 分 构 成 ,农 民 收 入 的提 高 也 主 要 依 赖 于 这 两 类 收 入 的
提 高 。本 文 对 相 关 数 据 进 行 回归 分 析 ,寻 找 农 民收 入 的 决 定 因 素 。 回 归 模 型 结 果 显 示 ,改 善 财 政 支 农 结 构 、 提 高 经济 作 物 的种 植 面积 、促 进 农 村 劳动 力 转 移 等 是 提 高 我 国 农 村 居 民收 入 的有 效 措 施 。 关 键 词 : 民收 入 ;决定 因 素 ;实 证 分 析 农
斌 (0 7 2 0 )采 用扩 展柯 布一 道格 拉斯 生产 函数 ,将
人力 资本 纳人 到 函数 中 ,考 虑农 民 的物质 资本 、农
村 劳动力 素质 、家 庭种 植结 构 以及非农 就业 比例等 因素 对农 民 收入 的影 响 ,确 认 了农 村 劳动 力素 质和
收稿 日期 :2 0 — 1 —2 08 0 4
有大 量 的文献 资料从 定性 的角 度来 分析 影 响农
民 收 入 因 素 并 有 不 同 的结 论 ,定 量 方 面 各 专 家 学 者
事 非农 业 生产 收入两 部分 构成 。其 中 ,从 事农业生
产 收 入 的 量 受 到 财 政 支 农 力 度 、农 产 品 收 购 价 格 、
也都 进行 了大 量 的研究 ,相关 研究 在定 量分 析 时多
据 建立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与 工 资 性 收入 的 双 对 数 方 程 ,认 为浙 江省农 村 人均 纯 收入六成 增量 来 自于工
长 的因素一 直是 理论 界和政 府 所关 心 的问题 。本 文
贵州省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贵州省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贵州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贵州省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希望为贵州省的农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贵州省农业产值的发展贵州省地处西南地区,地势复杂,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5%,属于典型的山地农业省份。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贵州省农业生产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同时由于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府农业政策的支持,贵州省农业产值逐渐得到提升。
尤其是在绿色有机农业、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显示,贵州省农业产值逐年增长,2018年农业总产值达到7135亿元,比2017年增长7.2%。
农业产值的增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贵州省农民收入的提升随着农业产值的增长,贵州省农民的收入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扶持农民的政策,包括土地流转、农村金融服务、农业保险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致富机会。
农业产值的增加也为农民创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73元,比上年增长8.8%。
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08元,增长9.11%。
农民收入的提升为贫困地区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善,为构建美丽乡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贵州省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农业产值的增长为农民创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为提高农民收入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支持。
特别是在绿色有机农业、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壮大,为提高农业产值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农民收入的提升也为贵州省农业产值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支撑。
随着农民收入的提升,他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农业产值的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需求。
广西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Absr c : fe n y i g t e c re tst a in o a me s i c me i a g ib s d o ttsis,i Wa o n e u h ti c me g p e itd t a t A tr a a zn h u r n i t ff r r n o n Gu n x a e n sa it l u o c t s p i t o t t a n o a x se d b t e a g( fr r n a me c o s t ec u t swela a 【 ewe n Gu n ) a me sa d f r r a r s h o n r a l s Gu n i s y u b n a d r r l e i e t.Usn r a n u a sd n s r i g OLS me h d,v ro sf c o f to a iu a t r a - s
L L n .. , U a g YU i g f V i g 1 LI F n ‘ . i Pn - u ,
( . uiesS ho, u nx U ie i ,G a gi ann 30 4 C ia2 Ag cl rl cec n eh o g fr t nReerhI— 1 B s s col G a gi nvrt n sy unx N nig50 0 , hn ;. r ut a i eadT cnl yI omao sac n i u S n o n i si t, unx cdmyo r utrl c ne , unx N n ig50 0 , hn ) tue G agi a e f i l a Si csG agi ann 3 0 7 C ia t A Ag c收入 的各种 因素 , L 并根据 回归结果 测算出各个 因素对农 民增收 的贡献。测算结果表 明: 工资性 收入 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以枣阳市张河村为例文献综述摘要:农民增收是当前建设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但是如何使农民增收呢,为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了解农民收入的组成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农民收入的问题都作了不同程度的研究,现将各种观点陈列如下。
关键词: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一、研究农民收入的重大意义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前农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增收,还存在许多困难。
为此要积极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原理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经营制度的变革以及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的大幅度提高,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村产业及就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民收入的增幅逐渐回落,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也受到了极大的制约,鉴于此,现阶段深入研究农民收入增幅回落的原因并进而寻求出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具体对策与措施,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03年以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政策逐渐被提上日程,下达了一系列的政策如税费改革农民工政策的出台等连续几个1号文件加大了对农村经济的重视。
4、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才能促进农村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农民收入的基本构成因素要正确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就要对农民的收入构成进行分析.农民的收入构成主要包括:1.农业收入.即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主要包括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收入,这是该村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大部分农户的单一收入来源.2.工资性收入.即农户通过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农村教师,在当地为个人提供维修服务,司机服务所得到的收入,及农民外出打工所得的收入.3.养殖业收入.即农户从事各种养殖业得到的收入,包括养牛,羊,猪,鸡等畜禽所得的收入.4.农机修理及其他服务性收入.即农户从事农机修理及开办商店等服务行业的收入.包括农机修理,开办小卖店,赶集等项收入.三、国内外已有观点1 、种植结构影响论种植业的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并无积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提高林牧渔业所占的比重和促进林牧渔业的发展,不仅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能无形中促进和实现部分种植业中过剩劳动力的转移。
此外,实践中有必要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来促进农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
依据相关因子分析结果,在促进和实现农民收入增长方面,首先要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切实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化与升级;其次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推动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
[蒋满元,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目前我国农村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人力资本去并不富裕,并因此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影响了农村的发展。
国内已有前人研究过。
所谓人力资本产权残缺是指在人力资本完备的产权结构中,其中的某一项某几项或某一项的部分权利受到行使的限制.或被取消的现象。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产权残缺主要表在:(1】现有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产权顺畅流转:(2)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以及以户籍制度,导致使流入城镇农村劳动力,无法取得与当地市民平等竞争的权力和发展机会,特别是社会保障、子女上学方面、住房等方面的不平等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向高效率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3)劳动与工资制度减少了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产权的收益。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除了工作时间长工资水平很低工作条件恶劣外,约9O%的进城务工人员工资还要遭克扣,拖欠.不能按时拿到足额的工资。
(4)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不健全.加大了就业成本。
我国各大小城市没有为90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提供一个与企业对话接触的场所,没有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指导,导致进城务工人员盲目流动.加大了他们就业的成本。
3.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农民外出务工。
获得工资性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创新能够减少交易成本,减少个人收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差异,激励个人和组织从事生产性活动,使劳动,资本技术等因素得以发挥其功能.从而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经济增长。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受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约束,也受制度约束.而且制度约束往往比物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约束更严重。
我国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正是由于资源和制度的约束,而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本的约束又与教育制度密切相关。
因此,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强化制度安排.是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快速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4、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 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劳动力资源是一切财富的最终基础。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他们的素质如何,是农业增收的关键。
因为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既取决于物质要素(资金、专用设备等)的投入,也取决于对市场的把握及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尤其是后一个条件,在农产品市场已基本形成的条件下显得至关重要。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农民收入主要是由农业生产率特别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
农业生产率包括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两个方面。
土地生产率主要影响农业产出量,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生产率,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但是,如果农产品市场呈现供求平衡或者供过于求的格局,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农产品总量,将导致农产品价格下降,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局面。
这正是当前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水平,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当前,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从根本上来说,是由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造成的。
因为我国的土地生产率已达到很高水平,甚至已超过欧美许多农业现代化国家。
而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则远远低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
我国的农业劳动力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高达40 % ,而美、英的这一比例却仅为2 %。
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不到美、英等国的l/ 20 。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在于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从而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与加快科技进步。
目前,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高达70 %~80 % ,而我国的这一比例却不到40 %。
其重要原因在于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足,阻碍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推进,影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2. 农村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力一方面,由于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使其在农产品交易中总是处于劣势,人力资本的薄弱使农户难以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产业的经营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
而农村人口素质偏低影响了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市场知识和经营理念,常常导致市场趋同现象,结果造成生产和销售的被动,产品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出现“烂市”现象。
另一方面,农民由于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基本上没有能力和机会参与政策制定,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如利用大众媒体) 影响政策制定过程,因而政府制定的农业政策(包括其他政策) 很难有效保护农民的利益。
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观点,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是利益各方讨价还价的结果。
一般来说,人力资本存量越丰富,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越高,政策法律环境就越好。
政策法律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两方面:其一,政策、法律制定者与实施者的素质。
民众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准越高,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也越高,所制定的政策与法律越能反映民众的利益与要求,也也越高,所制定的政策与法律越能反映民众的利益与要求,也就能更好地被实施。
其二,民众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准。
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越高,越能够赢得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因为高素质的民众知道什么是自己最大的利益之所在,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时,知道运用法律、公共媒体等多种措施捍卫自己的权益。
3. 农民素质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移的决定性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转移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越高,农民从事非农经营的机会就越多,其从事非农的报酬也越高。
而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 %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达到市场化的要求,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会有大幅度的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农民素质低,就意味着市场竞争力弱。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有1. 5 亿,且每年还要新增600 多万人。
大量的农民由于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难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也难以在城镇稳定就业。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民转移就业的领域越来越窄,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
1、放宽对农民创业的限制,允许农民进行非正规创业和就业,切实地在更宽松意义上落实中央有关农民创业不进行工商登记的文件精神,只进行备案;对一些特殊的产品,如食品安全、运输安全等要进行管理,但不能以收费和罚款为目的进行,政府各部门对农村进行的所有管理都不得收费。
2、清理对农民创业的一切收费和罚款项目,对农民创业、投资和经营,特别是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实行零收费政策。
在农村的一些行政和执法机构,如果财政不拨款,是靠从农村和小城镇中收费运转的,应当在机构改革中,要么财政拨款,要么机构并转,要么解散安置,不能再让这些机构成为农民创业奔小康的沉重负担。
3、要使民间借贷合法化,并大量地发展适宜于农村创业的融资体系,包括乡村银行,担保体系,小额信贷等等。
实际上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江浙一带民间借贷发达,当地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农民创业就活跃,经济就发达;而那些对民间借贷露头就打的地区,农民只能外出打工,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很少,经济萧条。
4、具体落实《物权法》,进一步设计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具体制度,一是使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土地征用中,等价交换,得到足够的补偿;二是使土地成为农民增收和致富的财产源泉,允许农民土地和房产可以出租、入股,可以抵押、流转,从而让土地和房产等财产,成为农民增收和致富的一大源泉。
(中国经济时报)结论1.粮食主产区农户家庭收入与农户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粮食单产、优质粮食品种播种面积、农户家庭投资能力呈正相关,与农户家庭农业劳动时间呈负相关。
农户家庭社区特征和家庭特征对农户家庭收入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粮食主产区应扩大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升农户家庭投资能力,从而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