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资料整理:营养不良

合集下载

儿科学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营养基础和喂养

儿科学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营养基础和喂养

(2)蛋白质:以乳 清蛋白为主;
(3)脂肪:以不饱 和脂肪酸为多;
2:1
(6)含丰富的消化 酶、微量元素、优 质蛋白、必需氨基 酸等
母乳与牛乳成分的比较
成份Ingredient(100g) 蛋白质Protein 酪蛋白Casein 白蛋白Albumin 不饱和脂肪酸
母乳human milk 牛乳cow’s milk
第一节 营养基础
一、能量的需要: 由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糖)供给。 1克蛋白质(4Kcal); 1克糖(4Kcal); 1克脂肪(9Kcal)。
小儿能量需要包括5方面:
1、基础代谢:50-60%;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7-8%; 3、活动:15-25%; 4、生长发育:
供应不足可发生 营养不良、水肿、 酸中毒。
过多时体重增长 过快,虚胖、苍 白、肌肉不坚。
(二)非产热营养素:
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
1、维生素: 脂溶性: A、D、E、K 水溶性: B、C
2、矿物质: 宏量元素: 钾、钠、氯、钙、
磷。 微量元素: 铁、铜、锌、碘。
(二)非产热营养素:
(一) 常用乳制品
3、羊乳:营养价值与牛乳相似,易消化, 但缺乏叶酸。
4、其它代乳品:代乳粉、米粉、豆浆等, 一般可作为3个月以上婴儿的辅助食品。
(二)人工喂养的方法
1、方法:生后1-2周内的新生儿可用2:1乳, 以后渐增至3:1或4:1乳,至1-2个月即可喂 全乳。
2、牛乳配制法: 原则:既要满足婴儿每天的能量需要,又
能量(Kcal/kg·d) 水(ml/ kg·d)
110
150
100
125
90
100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亲爱的何医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小儿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简称“营养不良”,又称“蛋白质摄入不足”。

主要因蛋白质或总热量长期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严重营养不良已显著减少,肥胖儿明显增多。

但轻度营养不良仍较常见,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中仍可见到中、重度营养不良病例,全社会应予关怀。

■病因1) 饮食不当:例如母乳不足未及时添加适当食物;骤然断奶后添加辅食不能为婴儿适应;人工喂养时代乳品调配过稀或量过少;长期偏食、摄入不足诱发营养不良。

2) 疾病引起:常见迁延性腹泻,急慢性传染病等,反复呼吸道感染,寄生虫病及先天性畸形等,使摄入、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或消耗过多。

3) 先天不足:早产、双胎、多胎需要营养相对多,因吸吮、吞咽、消化功能差导致营养不良。

■临床表现营养不良同时缺乏总热量及蛋白质,二者缺乏的程度可不平行,因而临床表现亦有差异。

营养不良分为消瘦型及水肿型两类,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表现虚肿,重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夸希奥科综合征,泥膏样体质是营养不良性水肿的一种特殊类型。

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以后逐渐消瘦、体格生长发育减慢、甚至停顿。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多皱、弹性减低。

头发枯黄易折断、脱落。

肌肉松弛或萎缩,肌张力低下,可出现腹胀或舟状腹。

常伴贫血,可为营养性混合性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最常见维生素A缺乏,亦可见微量元素铁、锌等缺乏表现。

严重者全身皮下脂肪消失呈皮包骨样,貌似老人。

由于机体反应性差,重症合并感染时,反而无明显反应如发热、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易于漏诊。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对社会和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儿科营养不良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儿科营养不良的原因、表现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儿科营养不良的原因儿童的营养不良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饮食习惯不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会导致儿童无法摄取到多种营养物质,从而引发营养不良。

2.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儿童所需的营养食物,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全面的营养供应。

3.患病或消化吸收问题:某些疾病会导致儿童的食欲不振或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儿科营养不良的表现儿童出现营养不良时,会出现以下一些常见的表现:1.生长缓慢: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远远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的生长速度。

2.贫血:由于缺乏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导致贫血的表现,如皮肤苍白、乏力等。

3.免疫力低下:由于缺乏各种营养物质,使得儿童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4.智力发育迟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儿童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

预防和治疗儿科营养不良的措施为了预防和治疗儿科营养不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提供均衡的饮食: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加强营养教育:向家长和儿童宣传营养知识,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原则。

3.改善经济条件: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确保他们有能力购买到儿童所需的营养食物。

4.医疗干预:针对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儿童,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包括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营养物质的药物治疗、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等。

结论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影响。

护师考试辅导:儿科护理学之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护师考试辅导:儿科护理学之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吃过多零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如消化、循环、泌尿、免疫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低下。

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三)临床表现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

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折,两颊下陷,颧骨凸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清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
肠道外全营养:静脉内高能营养,用于不 能应用要素饮食儿。 6. 并发症的治疗。
[预防]
1. 合理喂养: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 2. 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睡眠,纠正
挑食、偏食,锻炼。 3. 及早纠正先天性畸形,如唇裂、腭裂、幽
门肥大性狭窄等。 4. 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5 . 应用生长发育检测图
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锌剂:提高味觉敏感度,增加食欲,可口
服元素锌0.5-1mg/Kg.d
成份输血或血浆:重者少量、多次, 10ml/kg.次。
中医治疗:针炙、捏脊、推拿、理疗或体 疗、参苓白术散、人参养荣汤等 5. 要素饮食及肠道外全营养。对无食欲重症 儿可运用。
要素饮食是一种多营养成分的混合型小儿 保健食品,内含葡萄糖、氨基酸、甘油三脂、 无机盐、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鼻饲。
W<中位数-3SD
主要反应小儿近期 急性营养不良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分度
项目
Ⅰ度(轻度) Ⅱ(中度)
体重低于正常值 15%-25% 25%-40%
身长 精神状态
正常 无明显变化
肌张力
基本正常
皮下脂肪 腹部 0.4-0.8cm 臀部 无明显变化 面部 无明显变化
皮肤颜色及弹性 正常或苍白
较正常低
情绪不稳睡眠不 安
[临床表现]
1. 体重及皮下脂肪改变:营养不良最早 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体重减轻,最后 逐渐出现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皮下脂肪消减顺序:腹部→躯干→臀 部→四肢→面部。
2. 身长的改变:营养不良持续时间长、 程度严重者影响骨骼发育→身长增长迟 缓。
3. 肌肉、皮肤、毛发改变:肌肉松弛、 皮肤失去强性、毛发干枯、肌张力差、 活动少、运动落后。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

小儿营养不良(疳证)解析

【概述】
6 西医学范畴: 营养不良(慢性营养缺乏症) 多种维生素缺乏症 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合并症。
【病因病机】
病因:
喂养不当(过食肥甘生冷;偏食;饥饱
不匀;过补;辅食添加不及时或数量质量不足)
疾病伤脾(疾病或峻药) 禀赋不足(脾肾) 病机: 脾胃受损,气液耗伤,机体失濡。
疳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喂养不当 太过 食积内停 不及 生化乏源
兼证-疳肿胀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2推拿疗法(捏脊) 3针灸-点刺(刺四缝) 4外治疗法
急重症西医处理
急重症西医处理 发生低血糖症者,及时补给葡萄糖。继发感染者, 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少量多次输血浆或全血。 酌情选用氨基酸、脂肪乳剂和高价营养液静脉注 射。 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注意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及早发现,及时纠正。
营养不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病理生理 低血糖症—糖元不足或消耗过多。 血清胆固醇下降—体内脂肪大量消耗。 负氮平衡—蛋白摄入不足而消耗增加。 低渗状态,离子缺乏,血钾,血钙偏低,锌 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 消化液及酶分泌减少,活性减低,影响各种 营养素消化吸收。
营养不良的病理及病理生理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搏出量减少, 血压偏 低,脉搏细弱。 肾浓缩能力减低,尿比重下降。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失常,运动和语言 发育 迟缓。 细胞和体液 免疫功能低下 ,易并发各种感 染,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反应。
常证
疳气
初期,轻证
形体略瘦 食欲不振 脾胃失和 纳运失健 调脾健运 资生健脾丸加减
参苓白术散 + 藿香、白豆蔻、 泽泻、山楂、麦芽、芡实、黄 连、橘红 I0营养不良。
疳积
疳证较重
明显消瘦 四肢枯细 肚腹膨胀 烦躁不宁 脾胃虚损 积滞内停 消积理脾 肥儿丸加减

儿科护理学_专业知识-第四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_专业知识-第四章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专业知识-第四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一、Al1、营养不良患儿最早的症状是A、体重不增B、皮下脂肪减少C、肌肉松弛D、身材矮小E、水肿2、下列关于重度营养不良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40%以上B、身高常低于P3C、腹部皮褶厚度V0.4cmD、肌肉萎缩3DA、定期测体重B、定期测血钙C、严格按医嘱用药D、严密观察及时发现中毒症状E、间断应用维生素D4、③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减顺序是A、躯干一臀部一四肢一腹部一面颊部B、面颊部一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C、腹部一躯干一臀部一四肢一面颊部D、四肢一躯干一臀部一腹部一面颊部E、臀部一躯干一四肢一腹部一面颊部5、③营养不良的并发症不包括A、缺铁性贫血B、营养不良性水肿C、多种维生素缺乏D、大脑发育不全E、自发性低血糖6、③婴儿预防佝偻病,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剂量是A、100〜200IUB、300〜500IUC、400〜800IUD、10001500IUE、1500〜2000IU7、③4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改变是A、方颅B、手镯征C、肋膈沟D、颅骨软化E、肋骨串珠&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极期主要表现是A、多汗B、枕秃C、夜啼D、睡眠不安E、骨骼改变二、A21、4个月小儿,生后牛乳喂养。

因惊厥经检查确诊为维生素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入院后出现全身性抽搐其紧急处理措施哪项不妥A、立即让患儿平卧,尽量避免刺激B、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C、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或水合氯醛保留灌肠D、10%葡萄糖酸钙5〜10m1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E、立即用维生素D240万单位肌内注射2、8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A、方颅B、手镯征C、肋膈沟D、肋骨串珠E、颅骨软化3、患儿女,8个月。

先天性幽门梗阻,出生后喂养困难,体重6.4kg,判断其营养不良程度为A、无营养不良B、轻度营养不良C、中度营养不良D、重度营养不良E、极重度营养不良4、③男,9个月。

多汗、烦躁、方颅、枕秃、肋骨串珠,诊断佝偻病极期,以下哪项护理措施是错误的A、鼓励母亲抱患儿多晒太阳B、口服维生素DC、及时添加辅食D、训练患儿站立行走E、护理时动作轻柔5、③男,4岁。

营养不良(教学及宣教)

营养不良(教学及宣教)

营养不良疾病概述营养不良是由于能量和(或)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营养状况不佳或不能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临床常见三种类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者称为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表现为水肿的称为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消瘦-浮肿型。

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

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

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不良。

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

营养不良发病机制1.喂养不当长期摄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辅食。

人工喂养者,食物的质和量未能满足需要,如乳类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

突然断奶,婴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等。

2.饮食习惯不良饮食不定时、偏食、反刍习惯或神经呕吐等。

3.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

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痢疾、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或贲门松弛等)和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均可致喂养困难,某些遗传性代谢障碍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产和双胎易引起营养不良,宫内感染,孕母疾病或营养低下,胎盘和脐带结构与功能异常均可导致胎儿营养不足和宫内生长阻滞,为婴儿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

重度营养不良大多由于多种因素所致。

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躁不安,肌肉松弛,身高也低于正常。

按轻重可分三度:Ⅰ度为轻型,Ⅱ、Ⅲ度为重型。

Ⅰ度营养不良:精神状态正常。

体重低于正常值的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4厘米-0.8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儿科学营养不良

儿科学营养不良
及肺炎为多见;中耳炎、皮炎和肾盂肾炎也比较 常见。 3.自发性低血糖症:患儿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 搏减慢、呼吸暂停,但无抽搐。此种情况,若不 及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进行抢救,可因呼吸麻 痹而死亡。 4.各种维生素缺乏
除了贫血、感染外,尚伴有电解质紊乱情况。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血红蛋白、红细胞可降低。 (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蛋白质营养 不良者血清白蛋白多在20g/L以 下。 (三)血清运铁蛋白<1.5g/L(正常2—3g/ L)。 (四)血浆淀粉酶、胆碱脂酶、转氨酶以及碱 性磷酸酶降低。
实验室检查
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但其 半衰期较长(19~21天)下
营养不良分度表
诊断三型二度
三型 体重低下(underweight):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体
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
生长迟缓(stunting):反映过去或长期营养不良(身长低
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 )
消瘦(wasting):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同性
婴幼儿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由于摄取食物绝对量不足,消耗 增加或食物不能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 正常代谢,消耗自身组织,出现体重不增或 减低及生长发育停滞。
多见3岁以下
病因
长期摄入不足 消化吸收障碍 需要量增多
1 .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不当,热量不足 如人工喂养以淀粉 食物为主,蛋白质不能满足需要;或母乳不 足,又未增添适当的辅食;或仓促断乳,婴 儿不能适应新的食品。
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
二度 中度:中位数-2SD~-3SD 重度:中位数-3SD以下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1篇)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 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营养性疾病营养性疾病细目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因、临床表现及分度1.中医病因先天禀赋不足,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影响。

脾胃受纳腐熟运化的功能失调,气血津液化生不足造成生长发育不良,进而累及他脏所致。

2.西医病因多为供给不足、喂养不当及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因消化功能异常、低体重儿、早产或官内感染及先天代谢缺陷等所致。

3.临床表现及分度(1)临床表现①消瘦型营养不良: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

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则体重下降,病程持久时身高也会低于正常,同时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皮下脂肪减少,肌肉发育不良;精神萎靡,对外界刺激反应差;体温偏低,心率缓慢,心音低钝;食欲低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②水肿型营养不良:又称恶性营养不良病,常见于1~3岁幼儿。

凹陷性水肿为本病的重要表现。

(2)目前常用的分型和分度(均值离差法)①体重低下(underweight):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②生长迟缓(stunting):其身长(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数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③消瘦(wasting):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数减2个标准差,但高于或等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个标准差为重度。

此指标主要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二、营养不良的中西医病机1.中医病机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可涉及五脏。

脾胃失和,则气血不足,津液亏耗,全身肌肤、筋骨、经脉、脏腑失于濡养,日久形成疳证。

疳证的基本病机是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2.西医病机因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或人工喂养调配不当;或母乳喂养时间过长未及时添加辅食、骤然停奶;或长期以淀粉类食品为主,以及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零食过多)等均可导致长期摄入不足而发病。

《儿科护理学》课件——营养不良

《儿科护理学》课件——营养不良

I度(轻)
II度(中)
15%-25%
25%-40%
0.8-0.4cm <0.4cm
正常
低于正常
消瘦 皮肤
不明显 干燥
明显 干燥、苍白
肌张力 精神状态
正常 正常
明显降低 肌肉松弛 烦躁不安
III度(重) 40%以上
消失 明显低于正常, 常低于P3 皮包骨样 苍白、干皱, 无弹性,可出现淤点 肌张力低下 肌肉萎缩 萎靡,反应低下 抑制与烦躁交替
蛋白质:总蛋白<40g/L 、白蛋白<20g/L, 低蛋白水 肿
脂肪代谢:血清胆固醇浓度 ,肝脏脂肪变性 碳水化合物:糖原不足,血糖偏低 水、电解质:
细胞外液相对较多,低渗性 低渗脱水、酸中毒 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体温:偏低
病理生理
2.各系统功能低下 • 消化系统:消化液 、消化酶活性 、胃肠蠕动 、
(1)减少每日食物供能总量 (2)食物的选择 (3)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量多餐,杜绝过饱,不吃夜宵和零食
护理措施
2.运动疗法
运动项目的选择:有效、容易坚持、非竞争性 运动量的制订:根据耐受力,以运动后轻松愉快、
不感到疲劳为度
3.心理护理
家长态度:避免过忧、经常指责小儿 正确引导:正确认识自我,消除自卑 鼓励社交:创造机会,鼓励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 鼓励参与:制订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
护理措施
(2)选择食物的原则
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符合营养需要
蛋白质摄入 1.5-2.0g/kg/d
3.0-4.5g/kg/d
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鼓励母乳喂养 无母乳或母乳不足者,可给予稀释牛奶
近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一种“F-100”的治疗奶 方

儿童营养不良分度标准

儿童营养不良分度标准

儿童营养不良分度标准
儿童营养不良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饮食不均衡或营养摄入
不足而导致的一种症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儿科增长参考表》以及我国的国家标准,《儿童营养不良分度标准》将儿童营养不良分为三
个等级:轻度营养不良、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

轻度营养不良(MAM)是指儿童身高、体重或体重指数(BMI)低于同
龄正常儿童的标准差小于−1但大于−2、这种情况下,儿童通常还能完成正常的学习和日常活动,但他们的生长速度可能较慢,体力和抵抗力也相对
较弱。

轻度营养不良可能不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但如果不及时纠正,
可能会发展为中度或重度营养不良。

中度营养不良(MAM)是指儿童身高、体重或体重指数(BMI)低于同
龄正常儿童的标准差小于−2但大于−3、这种情况下,儿童可能出现明显的生长延迟和体重不增加的情况。

他们可能精神萎靡、动力不足,易感染疾病。

不及时纠正中度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并且可能进一步发展
为重度营养不良。

重度营养不良(SAM)是最严重的营养不良程度。

重度营养不良的标
准包括两个方面:1)体重明显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标准差小于−3;2)身
高和体重之间的比率(体重与身高的比值)低于同龄正常儿童标准差小于−3、这种情况下,儿童的生长延迟非常严重,身体状况可能非常虚弱,易受感染,并且可能威胁其生命。

总之,儿童营养不良分度标准将营养不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
等级,有助于监测和评估儿童的营养状况,并为儿童的营养干预提供了依
据。

通过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儿童可以避免营养不良,并保持健康的生长发育。

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评价标准

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评价标准

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评价标准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评价标准一、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而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

如何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如何准确地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现象,是每一位家长和医生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关于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评价标准。

二、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定义和原因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是指儿童在身体发育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生长缓慢和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童的情况。

这种状态的出现往往是与不良的饮食结构、缺乏营养、消化吸收障碍、患病等因素有关。

三、常见的评价标准1. 体重和身高体重和身高是评价儿童生长情况最直观、常用的指标。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儿童的性别、芳龄和体重、身高的百分位数来作出评价,其中,体重低于正常同龄儿童10%以上,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儿童10%以上,就被认为存在生长迟缓。

2. 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速度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渐进过程,医生还会关注儿童的体重和身高的增长速度。

如果一个儿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体重、身高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同龄儿童,也可能存在生长迟缓的情况。

3. 营养状况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是评价儿童生长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生会通过测量儿童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等指标来判断其营养状况,从而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情况。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从以上评价标准可以看出,评价儿童的生长情况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关注体重、身高等指标,更需要结合营养状况、生长速度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评估。

而且,这个过程需要严谨的科学方法和专业的医疗知识,不能仅凭肉眼观察或片面的数据来判断。

我认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生长迟缓的情况时,应该及时求助于专业医生,不要盲目治疗或使用营养品,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五、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儿童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评价标准,以及对于这一问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评价标准的讨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儿童生长迟缓的严重性,以及准确评价儿童生长状况的重要性。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的中医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不良是家长们颇为担忧的问题之一。

它不仅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还可能对智力和心理健康产生潜在的影响。

中医在调理孩子营养不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孩子营养不良,在中医看来,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虚弱,运化无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不能被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导致孩子营养不良。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呢?常见的表现有:身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干枯、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容易疲劳、抵抗力差、经常生病等。

此外,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如身高、体重、头围等不达标,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信号。

中医调理孩子营养不良,首先注重饮食调理。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食物的选择应多样化,以保证营养均衡。

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可多食用一些具有健脾益胃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

山药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的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的作用;芡实能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大枣则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这些食物可以煮粥、煮汤或做成糕点,让孩子易于接受。

除了饮食,中医的推拿按摩也是调理孩子营养不良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每天为孩子进行简单的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轻轻揉按,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还可以按摩足三里穴,这是一个保健要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用拇指按揉足三里穴,每次 100 下左右,能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中药调理在改善孩子营养不良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用药应谨慎,务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参苓白术散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入了山药、莲子、薏米、扁豆等,健脾祛湿的作用更强。

此外,中医还强调情志对孩子健康的影响。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营养不良中医这样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营养不良是一个让家长们颇为担忧的问题。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良不仅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还可能对智力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中医在调理孩子营养不良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孩子营养不良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虚弱,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就会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从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此外,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等因素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引发营养不良。

那么,中医是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营养不良的呢?中医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进行综合判断。

望诊方面,观察孩子的面色、形体、舌苔等。

营养不良的孩子往往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头发枯黄、舌苔薄白或厚腻。

闻诊主要听孩子的呼吸、声音等,营养不良的孩子可能呼吸气短、声音低弱。

问诊则会询问孩子的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了解其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

切诊通过触摸孩子的脉象,判断其气血盛衰。

针对孩子营养不良的情况,中医调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饮食调理是关键。

中医强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主张饮食多样化、均衡化。

对于营养不良的孩子,要根据其脾胃的状况选择合适的食物。

比如,脾胃虚弱的孩子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大枣等。

这些食物可以煮粥或煮汤,易于消化吸收。

同时,要避免给孩子吃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调理孩子营养不良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孩子的腹部、背部、四肢等部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比如,顺时针按摩孩子的腹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捏脊疗法可以刺激背部的经络和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家长们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手法,在家为孩子进行调理。

中药调理则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

儿童营养不良.

儿童营养不良.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
定义:能量和/或蛋白质缺乏(energy and protein deficiency)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特点: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 皮下水肿
教学目标
掌握:病因、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熟悉:病理生理、预后及预防 了解:临床表现
1.加热,使蛋白质变性,使之在胃中不易凝 成大块
2.加糖:这不是为增加牛乳甜味,或增加能 量,而是改变牛乳中宏量营养素的比例
3.加水:降低牛奶矿物质、蛋白质浓度,减 轻婴儿消化道,肾负荷
过渡期食物(辅食添加)
无论何种喂养方式,都应按时添加辅食 1.添加辅食原则 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应
3.微量营养素比例不当,牛乳含锌铜较少, 含铁量虽与人乳相仿,但其吸收率仅为人 乳的1/5。
4.肾负荷重:矿物质成分较高,比人乳多33.5倍,不仅使胃酸下降,且加重肾溶质负 荷,不利于新生儿、早产儿及肾功能较差 的婴儿
5.牛乳缺乏各种免疫因子是与人乳的最大区 别,故单纯喝牛乳的孩子易患感染性疾病
5.排泄丢失 婴幼儿此部分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 腹泻时增加。
上述5方面能量总和为机体所需的每日总能量。
1岁以内婴儿所需能量100kcal/(kg.d),每3岁少 10 kcal(kg.d) 1岁以内婴儿所需水量150ml/(kg.d),每3岁少25 ml /(kg.d)
成人能量25kcal-30kcal /(kg.d)
母乳免疫 含丰富的免疫成分
初乳含有丰富的SIgA和少量IgG、IgM抗体 大量乳铁蛋白,抑制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生长 双歧因子、溶菌酶、补体、免疫活性细胞均高于
牛乳。 利于婴儿脑发育 母乳含优质蛋白、必须氨基酸及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儿科学重点知识点: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考点】专业综合-儿科疾病-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概述】本章内容较多,但重点是母乳喂养,维生素D缺乏性疾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3个部分的内容;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 营养素: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1)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2)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2. 儿童能量代谢:(1)基础代谢率(BMR):小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占总能量代谢50%,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①婴儿为55kcal/(kg•d);②7岁为44kcal/(kg•d);③12岁为30kcal/(kg•d);④成人为25kcal~30kcal/(kg•d);(2)食物热力作用:占总能量代谢7%~8%:①是指由于进餐后几小时内发生的超过BMR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体内营养素的代谢;②与食物成分有关:糖类食物的食物热力作用为本身产生能量的6%,脂肪为4%,蛋白质为30%;(3)活动消耗;(4)排泄消耗:正常情况下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的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腹泻时增加;(5)生长所需:组织生长合成消耗能量为儿童特有,生长所需能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 宏量营养素:(1)糖类:所产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主要来源于粮谷类和薯类食物;(2)脂类: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3)蛋白质:除需要有与成人相同的8种必需氨基酸外,组氨酸是婴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牛磺酸对早产儿可能也必需;4. 微量营养素:(1)矿物质:①常量元素:人体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各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钠、磷、钾等;②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低,含量绝大多数小于人体重的0.01%,需通过食物摄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碘、锌、硒、铜、钼、铬、钴、铁、镁等,其中铁、碘、锌缺乏症是全球最主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病;(2)维生素: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VitD、部分B属及K例外)或合成量太少,必须由食物供给;分为脂溶性(A、D、E、K)和水溶性(B、C)两大类;儿童VitA、D、C、B1是容易缺乏的维生素;(3)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5. 水:婴儿水的需要量为150ml/(kg.d),以后每3岁减少约25ml/(kg.d);二、婴儿喂养方法(一)母乳喂养1. 母乳喂养的优点★(1)营养丰富:人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2)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利于酶发挥作用;(3)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①SIgA;②免疫活性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③乳铁蛋白: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能夺走大肠杆菌、大多数需氧菌和白色念珠菌赖以生长的铁,抑制细菌生长;④溶菌酶:破坏革兰阳性细菌胞壁,增强抗体的杀菌效能;⑤补体及双歧因子;⑥低聚糖:人乳所特有,可阻止细菌黏附于肠粘膜,促使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生长;(4)经济、方便、省时、无菌、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促进母婴感情;(5)对母亲有利:止血、加快子宫复原、避孕,乳腺癌发病率低;△注: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补充维生素D,尽早户外活动;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低,鼓励乳母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补充维生素K,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2. 人乳成分变化(1)各期人乳成分:随哺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少;乳糖的含量恒定;①初乳:孕后期与分娩4~5日以内的乳汁;1°量少,15ml~45ml/d;2°淡黄色,碱性,比重1.040~1.060;3°含脂肪少而蛋白质多,含初乳小球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丰富②过渡乳:5~14日;③成熟乳:14日以后的乳汁;(2)哺乳过程的乳汁成分变化第一部分:脂肪低而蛋白质高,第二部分: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第三部分:脂肪含量最高;(3)乳量:成熟乳量可达700~1000ml;产后6 个月后泌乳量与乳汁的营养成分↓;3. 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4. 不宜哺乳的情况:(1)HIV和其他严重疾病时停止喂乳;(2)乳母患有急性传染病→乳汁消毒后喂乳;(3)乙型肝炎携带者并非喂乳禁忌症;(4)患有结核但无临床症状可喂乳;(二)部分母乳喂养(同时采用母乳与配方奶或兽乳喂养婴儿)1.补授法: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为补授法,适宜≤4~6个月的婴儿;“缺多少补多少”;2.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兽乳替代一次母乳量;母乳喂养婴儿至4~6 月龄时,为断离母乳开始引入配方奶或兽乳时宜采用代授法;(三)人工喂养1. 定义:4~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他兽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喂哺婴儿;2. 兽乳的特点(以牛乳为例)(1)乳糖含量低;(2)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3)肾负荷重;(4)缺乏免疫因子是与人乳的最大区别,婴儿患感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3. 牛乳的改造;(四)奶量摄入的估计(6个月以内)1. 一些常数:(1)一般婴儿配方奶粉100g供能≈500kcal;(2)8%糖牛乳100mL供能≈100kcal;(3)100mL全牛奶供能≈67kcal;2. 婴儿能量需求≈100kcal/(kg•d)→即8%糖牛乳100mL/(kg•d);3. 补奶与补水之间的关系:总液量(150mL/(kg•d))=奶量(根据所需能量计算)+补水量;三、婴儿食物转换(一)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食物转换(二)转乳期食物1. 转乳期食物:(1)1~3个月:乳汁;(2)4~6个月:泥状食物;(3)7~9个月:末状食物;(4)10~12个月:碎食物;2. 辅食添加的原则☆:(1)由少到多;(2)由稀到稠;(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应在婴儿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逐渐添加;3. 辅食添加的目的:(1)补充乳类营养素的不足,铁、VitB、C的不足;(2)为断奶做准备:改变食物的质量,满足生理需求,锻炼牙齿;(3)逐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从授食过渡到自食;维生素营养障碍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维生素D2在小肠刷状缘经淋巴管吸收,皮肤合成的VitD3直接吸收入血→与血浆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DBP)结合→肝脏(第一次羟化)→25-羟维生素D3[25-(OH)D3](循环中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肾脏(再次羟化)→1,25-二羟维生素D,即1,25-(OH)D3;2. 维生紊D的生理功能与代谢:3. 生理功能:(1)促小肠黏膜细胞合成CaBP,增加肠道钙的吸收,磷也伴之吸收↑,可能有直接促进磷转运的作用;(2)增加肾近曲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提高血磷浓度,有利于骨的矿化作用;(3)对骨骼钙的动员;4. VitD的调节:(1)自身反馈;(2)血钙、磷浓度与甲状旁腺、降钙素调节:①当血钙过低时,甲状旁腺(PTH)分泌↑,PTH 刺激肾脏1,25-(OH)D3合成↑;PTH与1,25-(OH)D3共同作用使破骨细胞活性↑,骨重吸收↑,骨钙入血,血钙↑;②血钙过高时,降钙素(CT)抑制肾小管羟化生成1,25-(OH)D3;③血磷降低可直接促肾脏内1,25-(OH)D3↑,高血磷则抑制其合成;5. 维生素D的来源:(1)母体-胎儿的转运;(2)食物中的维生素D;(3)皮肤的光照合成(主要);6. 病因:(1)围生期VitD不足;(2)日照不足;(3)生长速度快,需要↑;(4)食物中补充VitD不足;(5)疾病影响;7. 临床表现★:(1)初期(早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①多为神经兴奋性↑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常出现枕秃;②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③血清25-(OH)D3↓,PTH↑,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正常或↑;(2)活动期(激期):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①头:1°<6个月:颅骨软化,前囟边较软,颅骨薄,、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2°>6个月:颅骨软化消失,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7~8个月时,方颅;3°患儿囟门大且闭合延迟,出牙迟;②胸廓:1°佝偻病串珠: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2°肋膈沟/郝氏沟: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3°“鸡胸样”畸形: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③四肢:1°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2°手、足镯: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④脊柱: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⑤辅助检查:1°低血磷→肌肉糖代谢障碍→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和肌力↓;2°血生化除血清钙稍↓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3°X线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3)恢复期:①治疗或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②血钙、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约需1~2个月降至正常水平;③治疗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4)后遗症期:多见>2年儿童,不同程度骨骼畸形,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 线示骨骼干骺端病变消失;8.诊断:(1)病因+临床表现+血生化+骨骼X线检查;(2)血清25-(OH)D3水平为最可靠的诊断标准;(3)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9.鉴别诊断:(1)与佝偻病的体征的鉴别:①粘多糖病;②软骨营养不良;③脑积水;④先天性甲减(呆小症);(2)与佝偻病体征相同而病因不同的鉴别:①低血磷抗生素D佝偻病;②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③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④肾性佝偻病;⑤肝性佝偻病;10. 治疗: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1)以口服为主,每日50μg~100μg,或1,25-(OH)D30.5μg~2.0μg,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症;(2)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i.m.VitD20万IU~30万IU一次,3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1个月后复查;(3)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坚持每日户外活动;11、预防:(1)日光照射和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400IU)可治疗佝偻病;(2)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d,均补充至2年;(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d,3个月后改预防量;(二)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1. Vit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VitD缺乏性佝偻病的伴发症状之一,多见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无热惊厥)(1)病因:低血钙时可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2)临床表现:①典型表现:惊厥、喉痉挛(婴儿见多)和手足搐搦,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的表现;②隐匿型:1°面神经征:轻扣外耳道前面神经引起面肌非随意收缩,低钙血症、隐匿型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患者常为阳性;2°腓反射;3°陶瑟征:用止血带或血压计缚于前臂充气至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持续3分钟以内,也可用手用力压迫上臂静脉,使手血供减少促发腕痉挛,阳性提示低钙血症;(3)治疗:①急救处理:氧气吸入;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或地西泮肌肉或静脉注射);②钙剂治疗:尽快给予10%葡萄糖酸钙5~l0ml加入10%葡萄糖液5~20ml,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③维生素D治疗;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急性发病者常伴有水、电解质紊乱,慢性者常有多种营养素缺乏;一、病因1. 摄入不足;2. 消化吸收不良;3. 需要量增加;二、临床表现1. 早期表现:体重不增;2. 主要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注:皮下脂肪层消耗的顺序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1)轻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0.4~0.8cm;(2)中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0~0.4cm;(3)重度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消失;3. 病情加重,骨骼生长减慢,身高低于正常;4. 重度可有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脉细无力,无食欲,腹泻、便秘交替;5. 合并血浆白蛋白↓↓时,有凹陷性浮肿、皮肤发亮,严重时可破溃、感染形成慢性溃疡;6. 重度营养不良可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7. 并发症:(1)营养性贫血;(2)多种维生素缺乏;(3)锌缺乏;(4)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5)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形成恶性循环;(6)自发性低血糖: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神志不清、脉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一般无抽搐,不及时诊治,可致死亡;三、实验室检查1. 血清白蛋白↓(最重要、不够灵敏);2. 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甲状腺结合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代谢周期较短的血浆蛋白质具有早期诊断价值;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灵敏、受其他因素影响小,是诊断蛋白质营养不良的较好指标;4.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胰酶和黄嘌呤氧化酶等↓;胆固醇,各种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浓度皆可下降;生长激素水平升高;四、诊断1. 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为体重低下;主要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2. 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生长迟缓;主要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3. 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为消瘦;主要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五、治疗:治疗原则是积极处理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祛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功能;1. 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2. 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3. 调整饮食:量和内容根据实际的消化能力和病情逐步完成;(1)轻度从每日250~330kJ/kg(60~80kcal/kg)开始,(2)中、重度从每日165~230kJ/kg(40~55kca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3)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渐加到每日500~727kJ/kg(120~170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热能需要;(4)蛋白质摄入量从每日1.5~2.0g/kg开始,逐步增加到3.0~4.5g/kg;(5)食物中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4. 促进消化:目的是改善消化功能:(1)药物:B族维生素和胃蛋白酶、胰酶等;(2)中医治疗;5. 其他;2、小儿单纯性肥胖1. 单纯性肥胖: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2. 小儿体重为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者为超重;超过20%以上者便可诊断为肥胖症;20%~29%者为轻度肥胖;30%~49%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者为重度肥胖;3. 病因:(1)能量摄入过多;(2)活动量过少;(3)遗传;(4)其他;4. 临床表现:(1)好发于婴儿期,5~6岁,青春期;(2)食欲旺盛:喜甜食、高脂肪食物;(3)严重肥胖:;(4)体检:皮下脂肪丰满、分布均匀,腹部膨隆下垂,可有皮皱;(5)性发育较早,但最终升高小于正常小儿;(6)可有心理障碍,如自卑、胆怯、孤独等;5. 鉴别诊断:伴有肥胖的遗传性、内分泌性疾病;6. 治疗:减少产热能性食物摄入(饮食疗法、药物治疗),增加机体对热能的消耗(运动疗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不良
一、选择题:
1.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C)
A.面颊—腹部—臀部—四肢—胸背B.胸背—臀部—四肢—面颊—腹部C.腹部—胸部—臀部—四肢—面颊D.腹部—面颊—胸部—臀部—四肢E.胸背—臀部—四肢—面颊—腹部
2.重度营养不良突然死亡原因最可能是由于:(D)
A.低钾血症B.低钙血症C.心肌变性,心功能不全
D.自发性低血糖E.免疫功能低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3.下列哪项不是营养不良的常见并症:(E)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多种维生素缺乏
C.反复感染D.自发性低血糖E.高渗性脱水4.营养不良并发腹泻,呕吐可导致以下的水、电解质紊乱,但应除外:(E)A.低血钾症B.低血钙症C.低血镁症
D.代谢性酸中毒E.高渗性脱水
5.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原因:(C)
A.心功能不全B.低钠性水肿C.低蛋白血症
D.水钠潴留E.维生素B1缺乏
6.重度营养不良体液改变倾向是:(B)
A.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细胞外液多呈高渗性
B.细胞外液容量增高,细胞外液多呈低渗性
C.细胞外液容量不变,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D.细胞外液容量增高,细胞外液多呈等渗性
E.细胞外液容量相对减少,细胞外液呈等渗性
7.当营养不良患儿血清蛋白水平达到下列哪种情况时便可发生低蛋白性水肿:(A)A.血清总蛋白浓度<40g/L,白蛋白<20g/L
B.血清总蛋白浓度<30g/L,白蛋白<10g/L
C.血清总蛋白浓度<20g/L,白蛋白<5g/L
D.血清总蛋白浓度<50g/L,白蛋白<30g/L
E.血清总蛋白浓度<45g/L,白蛋白<35g/L
8.关于营养不良,下列哪项不正确?(C)
A.消化液分泌减少,酶活动降低,易发生腹泻
B.心脏收缩能力减弱,血压偏低
C.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加,尿减少,尿比重增高
D.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E.白细胞吞噬功能下降
9.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是:(A)
A.体重不增B.精神萎糜C.生长迟缓
D.心音低钝E.呼吸暂停
10.关于营养不良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B.积极治疗原发病
C.给予B族维生素和肾蛋白酶等D.严重者可静脉滴氨基酸、葡萄糖等E.迅速增加摄入量,纠正营养不良
11.体重低下是指:(A)
A.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B.体重低于同身高、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C.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3SD
D.体重低于同身高、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3SD
E.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4SD
12.生长迟缓是指:(A)
A.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B.身长低于同体重,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C.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3SD
D.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4SD
E.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5SD
13.消瘦是指:(A)
A.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B.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3SD
C.体重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
D.体重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3SD
E.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4SD
14.肥胖是指:(A)
A.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
B.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10%
C.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30%
D.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15%
E.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5%
15.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肥胖有原因:(E)
A.能量摄入过高B.活动量过少
C.遗传因素D.进食过快E.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B型题:
A.心功能不全B.低钠性水肿
C.低蛋白血症D.水钠潴留E.维生素B1缺乏
16.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性水肿的主要原因:(C)
17.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的原因:(D)
A.Pickwickie syndone B.自发低血糖
C.脑水肿D.X型腿E.高渗性脱水
18.严重营养不良可出现(B)
19.严重肥胖时可出现(A)
20.严重肺炎时可出现(C)
二、名词解释:
1.体重低下(cmderweight):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2.生长迟缓(stunting):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
-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3.消瘦(wasting):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三、问答题:
1.试述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和常见并发症。

答:常见病因包括:
⑴摄入不足:①喂养不当,如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辅食:奶粉配制过稀;突然停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②较大小儿饮食习惯不良如偏食、挑食等。

⑵消化吸收不良:消化系统疾病如唇裂、幽门梗阻,迁延性腹泻等。

⑶需要量增加:急慢性传染病,生长发育快速阶段,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大量蛋白质和恶性肿瘤等,先天不足如早产,双胎等。

常见并发症包括:
⑴营养性贫血
⑵各种维生素缺乏
⑶各种感染
⑷自发性低血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