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社会救助ppt
第8章 社会救助概述《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第二节 社会救助的历史发展
一、社会救助的产生和演进 (一)慈善救济时期 二、《济贫法》与社会救助 三、现代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 1.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 2.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制度 四、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
五、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
1.社会救助制度的萌芽(1949年前) 2.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 3.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1978年至今 )
通过社会救助的定义,其至少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社会救助是一种政府或社会的行为。作为政府行为,它表现为政府通 过立法,为贫困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又表现为民 间或社会团体通过自发性的募捐和其他慈善性活动,对救助对象进行援助。
其次,享受社会救助的条件不是缴费而是低于贫困线,但对是否低于贫困线 仍要经济状况调查,通过核实后才能享受。社会救助的主体既具有广泛性, 又具有特殊性。从广泛性而言,任何社会成员都有可能得到社会救助,或者 说,任何社会成员都有享有社会救助权的可能性,但是对个体的某一个社会 成员而言,社会救助权是否能够从可能的权利转化为实际的权利,还要看其 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与其他社会保障权的法律条件不同,社会救助的 享受并不要求权利人履行缴费义务,但是社会救助权的行使有一个特殊的要 求,即权利人必须证明自己贫穷而且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第一节 社会救助的含义和特征
一、社会救助的含义 1.社会救助的含义
“社会救助”一词源自英文“Social Assistance”, 又称为“社会救济”或“社会援助”,是指对因 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员或者 家庭,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给予现 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使其基本生 活得到保障的制度。
不需符合被救济者愿望
二、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
第8章反贫困政策
3、世界银行国别报告:《中国战胜农村 贫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版。
4、李彦昌:《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研 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城市贫困程度比较严重,生活相当困难,主要 表现在:收入低下,恩格尔系数高,住房条件 差,消费水平低,家庭债物高另外,他们对贫 困有强烈的受挫情绪和严重的被剥夺感,心情 总是非常抑郁。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处 于弱势的地位。
3、城镇贫困问题突显的原因分析:
(1)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城 市贫困的突显,首先是收入差距过于悬 殊的结果。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政策转 型
1、“八五”期间的区域开发扶贫战略
(1)区域开发式扶贫,克服了救济式扶 贫重救济无发展的制度缺陷,强调以区 域经济的发展为核心,以当地资源的开 发为依托带动扶贫工作,努力使贫困地 区的经济增长形成一个自我积累、自我 吸收、自我发展的能力。所以这次转变 被形象地称为从“输血机制”到“造血 机制”。
3、贫困还有客观贫困和主观贫困之分。 客观贫困是指按照某种划分贫困的标准, 某些人所处的贫困状态。主观贫困则是 指某些人根据主观判断,认定自己处于 贫困状态。
4、理解贫困时还要注意到区域贫困与个 体贫困的联系。
5、区分长期贫困和暂时贫困,
二、 贫困的测量
贫困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分,贫困的测量 也有绝对贫困的测量与相对贫困测量。
(2)下岗失业问题严重。城镇居民的收 入水平取决于就业状况。
(3)在职低收入也是导致城市贫困问滞后,也是城镇贫困 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改革以来我国城市反贫困工作发展 历程
1、从扶持企业到直接救助贫困人口。 2、从道义性扶贫到制度性扶贫 3、从救助制度分立到救助制度整合
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福利
根据以上计算,上海有关方面提出上海市1993年最低生活保障线为120元。 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调整: 调整的原则:每隔一年或二年调整一次,采用小步快调法,一次调整的 幅度不宜过大。 调整考虑的因素: 生产力发展水平; 居民必需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 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
五、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4年,山西阳泉市建立试点。 1996年,民政部在三地建立试点。 1997年开始,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推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1年,27个省的2037个县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受助人口344 万,占农业人口0.4%。 保障对象:四类。 资金来源: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保障方式:现金和实物结合。现金由乡镇通过村发放,实物由村发放。 发放时间:每季或半年,个别地方是每月。
计算实例:下面我们就以上海1993年开始实施生活保障制度时确定的标准 线为例,说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方法:
上海有关部门以城市调查队提出的10%最低收入户的日常消费数据为基 础,列出 吃、穿、住、用、烧、医疗、教育、服装等8个方面的生活 必需品的清单;再根据市职工物价总局提供的1992年市场商品价进行计 算;然后根据总工会对9户贫困职工家庭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得到的数 据进行修正,最后得到的每人每月最低消费平均为:
七、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现状 1、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现状 截止到2002年2月底,中国有近2000万人符 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条件,全国领取 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已达1300多万。其中, 大部分是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下岗职工、 退休人员及其家庭成员。
社会福利思想全课程ppt
7.从服务方式和服务形式角度看,社会保障服 务方式是以“物质的”收入保障和实物补助 为主,“软性的”服务居于次要地位。社会 福利中的社会服务和精神心理健康服务等非 物质因素与方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经济 保障和物质救助只扮演基础性角色。
8.从资金来源与资源构成看,社会保障服务资金筹措 渠道相对固定和明确,社会保障资源构成是相对单 一和专门化。社会福利资金来源多元化,国家、市 场、家庭和社区在需要满足中共同发挥作用,扩大 到各式各样的非货币资源与收入 。 9.从服务功能与服务性质角度看,社会保障服务主要 功能是社会控制和强化工作伦理,性质是消极治疗 和事后补救。社会福利功能不是消极的社会开支, 而是社会投资与预防社会风险的制度性机制 。
公共福利和社会福利有明显不同:
公共福利的实施主体主要是国家和政府,而社会福利 是由政府、社会团体、宗教机构、私人等共同实施的, 并且在全球越来越表现出它的多元化、多支柱发展方 向; 公共福利的主要内容是反贫困、教育等,社会福利 则还有提高全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涵义。
第二节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一、传统的观点
第三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
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 1、剩余型社会福利 剩余型社会福利将社会福利看成是一种在
常规的社会机制不能正常运转或者不能满 足一部分社会成员某些较为特殊的社会需 求时而采取的应急措施。
2、制度型社会福利 制度论认为,社会福利是任何社会都必需的重
要的职责和功能,主张应该积极地为个人和群 体服务,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并有所成就。
其一,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其二,职业化的职 业福利,其三,社区化的社区服务。
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进程给中国的启示
1、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社会福利发展是为全民服务的制度,需要更新福利观念。
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8年11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2018年11月22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本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帮助家庭或者个人克服生活困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一体化建设,健全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第三条本市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与法定赡养、抚养、扶养相结合,促进救助对象自助自立。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社会救助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将政府安排的社会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民政部门负责统筹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组织拟订相关社会救助政策和标准,建立健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和社会救助受理机制,开展相关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区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相关社会救助管理工作,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开展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教育、房屋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相关社会救助工作。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对象发现、申请受理、调查核实、审核确认、动态管理等工作。
第八章 社会福利课件
社会优抚制度概述及其立法
• 一、社会优抚制度的涵义 • 1、含义 • ▲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对法定的优抚
对象提供确保一定生活水平的资金和服务。 是一种带有褒扬和抚慰性质的特殊社会保 障制度。
• 2、社会优抚的对象 • ▲是法定范围内的特殊群体。包括中国人
民解放军的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 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 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等。 优抚对象与一般的社会保障对象有明显的 界线 。
(三) 残疾人教育
• 对盲、聋、哑等残疾人及问题儿童的教育, 称为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 的组成部分,它既具有普通国民教育的共 性,又具有在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 设备和教育内容方面的特殊性。
• 特殊教育的内容主要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 文化知识教育;心理辅导; 职业技术教育
(四) 残疾人康复
. ▲离退休军人的安置 . 1、离退休的条件 2、离退休待遇
• 医疗与卫生保健也并非同一概念。 • 社会保障不仅从医疗保险方面保障人们应得到基
本医疗的权利,还从社会福利的角度,保障了人 们得到基本卫生保健的权利。
社会福利机构对卫生保健的参与
. 间接参与:指社会福利机构通过向受益人和 医疗卫生机构支付经费,间接地承担为社 会成员提供卫生保健的责任。
. 直接参与:是社会福利机构本身拥有或掌握 必要的卫生保健设施。
• 老年人退休后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必 要也是可能的。 ▲老年人再就业可以免除 突然失去工作后可能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 感,并且,可以让老年人得到一些收入, 弥补养老金数量上的不足。 ▲老年再就业 可以延续老年人对社会的积极作用,随着 抗衰老科学的发展,老年人身心衰老的日 程减慢,健康水平日益提高,为老人再就 业创造了身体条件。 ▲第三产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为老人再就业提供了机会。
第一章劳动社会保障PPT课件
15
历 史 沿
第 二 节
革
及 理 论 基 础
社 会 保 障 的
1、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基本观点: ①贫穷与懒惰有关,社会对贫穷的责任应该让位于社会 对贫穷的压制; ②济贫行为不是使穷者富,而是使富者贫,会创造一个 贫穷的世界。
③斯密认为旧《济贫法》严重阻碍了居民的自由流动。 阻碍了劳动者对就业的自由选择,对劳动者就业不利。
度
概 述
生活。另一方面,通过社会福利项目提高全民生
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制度。
9
(一)内涵
1、责任主体;国家或政府;
第
2、物质基础:主要是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
一
政转移支付来提供物质基础)
节
3、目标:保证基本生活(基本生活和最低生活是有区
别的)
社
4、依据:社会立法,靠立法来维护。
会 保
二、内容: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
wwwszsigovcn劳动社会保障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第二章社会保险第三章养老保险第四章就业社会保障第五章医疗保险制度第六章工伤保障制度第七章社会救助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概论一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建立的一方面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第
一 节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概
毛概-第8章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是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要求。
是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 配方式的必然要求。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 要求。 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一,必须允许“先富”,先富带动后富,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允许“先富”的正确含义,必须是 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第三,“先富”是手段,是条件,“共富” 是目的,是归宿。
组织形式 如独资企
业、合作或合伙企业、 股份公司. 经营方式 如公有公 营、公有民营、租赁 或承包经营等. ﹙2004年考研多选﹚
一是生产资料公有,而不是个人私有;
二是公有制经济中生产成果也归公有,而不
是个人占有。
一些以“社会所有”或以“ 公众所有”的名 义出现的企业和组织,不能混同于社会主义 公有制。
﹙3﹚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就更能
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现代经济运行的实践反复证明,有宏 观计划调控的、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 节作用的现代市场经济具有更高的资源 配置效率。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资源
的一种经济,或称作市场导向型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 体制。
市场经济本身就有滞后性、盲目 性、自发性的缺陷,不是万能的。 很多企业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诚信, 造成相当程度的贫富差距悬殊。因 此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还要在全社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 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消除各种丑 恶现象。
市场经济体制被证明是能够适应现
代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人类文明成果。 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表明,建立市 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社会救助服务标准与服务流程规范
社会救助服务标准与服务流程规范第一章社会救助服务概述 (2)1.1 社会救助服务定义 (3)第二章社会救助服务基本原则 (3)1.1.1 公平原则的内涵 (4)1.1.2 公平原则的体现 (4)1.1.3 救助及时原则的内涵 (4)1.1.4 救助及时原则的体现 (4)1.1.5 分类救助原则的内涵 (4)1.1.6 分类救助原则的体现 (4)第三章社会救助服务内容 (5)1.1.7 救助对象 (5)1.1.8 救助内容 (5)1.1.9 救助流程 (5)1.1.10 救助对象 (6)1.1.11 救助内容 (6)1.1.12 救助流程 (6)1.1.13 救助对象 (6)1.1.14 救助内容 (6)1.1.15 救助流程 (7)第四章社会救助服务流程 (7)1.1.16 申请条件 (7)1.1.17 申请材料 (7)1.1.18 受理程序 (7)1.1.19 审核内容 (7)1.1.20 评估方法 (8)1.1.21 审核与评估结果 (8)1.1.22 救助实施 (8)1.1.23 跟踪服务 (8)1.1.24 终止救助 (8)第五章社会救助服务标准 (9)1.1.25 救助对象准确性 (9)1.1.26 救助内容全面性 (9)1.1.27 救助程序规范性 (9)1.1.28 救助措施针对性 (9)1.1.29 救助资源整合性 (9)1.1.30 救助申请时效 (9)1.1.31 救助审核时效 (9)1.1.32 救助发放时效 (9)1.1.33 救助调整时效 (9)1.1.34 救助政策宣传满意度 (9)1.1.35 救助服务流程满意度 (9)1.1.36 救助服务质量满意度 (10)1.1.37 救助服务态度满意度 (10)1.1.38 救助服务监督满意度 (10)第六章社会救助服务人员管理 (10)1.1.39 基本素质要求 (10)1.1.40 专业素质要求 (10)1.1.41 人员培训 (10)1.1.42 人员考核 (11)第七章社会救助服务设施与设备 (11)1.1.43 设施配置原则 (11)1.1.44 设施配置内容 (11)1.1.45 设备维护 (12)1.1.46 设备管理 (12)第八章社会救助服务质量管理 (12)1.1.47 监控原则 (12)1.1.48 监控内容 (12)1.1.49 监控方式 (13)1.1.50 完善服务流程 (13)1.1.51 提高服务质量 (13)1.1.52 提升服务效果 (13)1.1.53 强化内部管理 (14)第九章社会救助服务监督与评估 (14)1.1.54 监督原则 (14)1.1.55 监督主体 (14)1.1.56 监督内容 (14)1.1.57 监督方式 (15)1.1.58 评估原则 (15)1.1.59 评估内容 (15)1.1.60 评估方法 (15)1.1.61 评估流程 (15)第十章社会救助服务政策与法规 (16)1.1.62 政策制定的原则与依据 (16)1.1.63 政策制定与调整的程序 (16)1.1.64 政策制定与调整的监督 (16)1.1.65 法规执行的措施 (16)1.1.66 法规执行的监督 (16)1.1.67 法规执行的改进 (17)第一章社会救助服务概述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第五章 社会救助PPT课件
编辑版pppt
17
• 为了应对2008年的物价波动,
先后两次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和补助水平,初步形成了低
保标准与补助水平的动态调
整机制。2008年全国城市平
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05.3
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为
141元;截至2008年底,全国
共有1111.1万户、2334.6万
城市居民得到了最低生活保
•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1954—1965年) –主要解决新出现的贫困者的生活困难问题 –农村“五保”供应制度是我国社会救助的一大特 色 –三年困难时期,城乡编辑急版p需ppt 社会救助的对象大量增14 加,社会救助工作十分繁重
• “文革”时期( 1966年—1977年),救助工作陷入 停止状态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贫困是因为经济收入不足而 不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或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 的状况。
编辑版pppt
9
贫困的类型
• 根据贫困的成因,可以分为 – 普遍性贫困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低下而形 成的贫困。 – 制度性贫困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制度所决 定的生活资源在不同社区、区域、社会群体和个人 之间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某些社区、区域、社 会群体、个人处于贫困状态。 – 区域性贫困是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社会发展水平 低下所出现的一种贫困现象。 – 阶层性贫困是指某些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由于身 体素质比较差、文化程度比较低、家庭劳动力少、 缺乏生产资料和社会编关辑版系ppp等t 原因而导致的贫困。10
–欧洲经济委员会建议,贫困线应相当于一个成年 人可支配收入的50﹪
• 贫困线的确定方法
–国际贫困标准法
–生活需求法,又叫“市场菜篮法”
–生活形态法
–恩格尔系数法
邓子基《财政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8章 社会救助支出)【圣才出品】
第8章社会救助支出一、概念题1.社会保障基金答: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了兴办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而储备的资金或专门拨款。
主要用于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一般有社会保险基金、社会救助基金、社会福利基金、优抚保障基金等组成部分。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国家税收、企事业单位上缴的社会保险统筹费和利润提成、农村集体提留或统筹、个人缴纳、社会捐赠等。
2.社会保障制度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法律法规,保证社会成员依法获得基本生活权利,以维系社会稳定的各种社会安全制度。
具体讲:(1)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国家的社会管理制度或社会政策,是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推行的。
(2)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通常由政府、受保人所在单位或社区,以及受保人等因素组成。
(3)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是对当事人提供基本生活保证。
获得这一保障是全体公民的权利。
(4)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或减震器,其基本作用是保证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最基本层次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核心部分的社会保险制度。
广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包括较高层次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及优抚保障和社会互助等。
二、选择题1.负所得税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
A.实物补助计划B.现金和实物补助计划C.现金补助计划D.以上都不对【答案】C【解析】负所得税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
其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2.负所得税方案把政府救助体系与()联系在一起。
A.企业所得税制B.个人所得税制C.个人与企业所得税制D.个人所得税制和财产税制【答案】B【解析】负所得税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可见,负所得税方案把政府救助体系与个人所得税制联系在一起。
3.负所得税方案把()与个人所得税制联系在一起。
A.政府救助体系B.私人救助体系C.社会救助体系D.以上都不对【答案】A【解析】负所得税基本设想是那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缴纳税收。
第10章 城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社会救助》PPT课件
传统的社会救助制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救助对象有限。 (2)救助标准低。 (3)救助经费严重不足。
在50—60年代形成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城市社会救济制度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 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也使得城市社会救助工作焕发 出新的生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城市社会救助工作经历两个阶段。
• (2)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 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费用以及 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最 低生活保障金标准。
• (3)保障资金的来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由地 方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 理,专款专用。还规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提供捐款、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 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这些规定虽然表明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于 财政和社会捐赠两个渠道,但是地方政府依然是资金的主要责任者。
另一方面,在低保制度正式确立后的最初两年里,低保工作的成效还不 是很明显,至少不像制度设计者和公众所预期的那样好。截至2001年6月底, 全国还只有458万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比1999年9月只增加了不到 200万人。而与此同时,还有数以千万计的城市居民有着最低生活保障需求, 城市低保制度的覆盖面非常有限,所谓“应保未保”的问题非常突出。
第8章 社会救助
一、最低生活水平的含义
绝对贫困是从人的 生存角度出发,以 维持人的生理机能 的最低需要为标准 加以限定的,所以 绝对贫困也称作生 存贫困。
相对贫困指在同一 时期,由于不同地 区之间、各个社会 阶层之间、各阶层 内部不同成员之间 的收入差别而产生 的低于社会认定的 某种水平的状况。
二、贫困线的划定—绝对贫困线
三、社会救助的对象
❖ 公民具备被救助资格的主要条件:收入水平低于规定的数 额(贫困线)。
❖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
1
2
3
无依无靠又没 有生活来源的 公民。例如, 五保户。
突发性灾害造 成生活困难的 公民。
有收入来源, 但生活水平低 于或相当于国 家法定最低生 活标准的公民
8.2 社会救助与反贫困
❖社会救助的主旨是反贫困。 ▪ 作为经济范畴的贫困,不仅包括物质层 面的贫困,即缺少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 活资料,而且包括精神层面的贫困,即 缺少必要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的社会价值 观念。
社会救助的特点: 1. 救助对象的选择性 2. 救助资金来源和给付的单向性 3. 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4. 救助时限的短期性 5. 贫困线划定的相对性
社会救助的地位与作用
社会救助
地位:社会救 助的整个社会 保障体系的“ 最后一道防线 ”,居于基础 性地位。
作用:社会救助 是一种解决社会 保险所不能解决 的那些社会问题 的保障形式,二 者在功能上是互 补的。
❖一个社会所确立的获取和控制食物的合法手 段中,权利是最重要的,饥荒往往是社会中 一部分人获取食物的权利失效导致的。
2、贫困的后果
❖ 贫困的恶性循环
贫困的出身
• 缺乏积极进取 的动力,导致 低成就动机
低成就动机
• 低社会流动性, 导致受教育机 会较少
社会救助概述方案
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
福利起源古代词汇farewell ,其意思是走或好。英 国权威的牛津词典将福利涵义等同好运幸福、福祉和 繁荣。现代welfare 概念是well 和fare 两词意思的综 合。well 的意思好,fare 的意思是生活,两者综合起来 就是幸福人生、美好生活或追求幸福生活。这意味福 利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是指一种美好生活状态,或是 一种福祉、幸福快乐和满意的状态。
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
区别 保障 水平 对象
方式
救助 最低生活水平
保险 基本生活水平
贫困 居民 现金、实物和服务
一般劳动者 收发保险费
主体
政府为主、社会参 国家机关或保险机
与
构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
区别
救助
福利
对象 目的
贫困 人口 维持生存权
所有 公民 提高生活质量
方式
现金、实物
服务Biblioteka 主体政府为主、社会参 国家、社会和单位 与
社会救助还可按地区划分对象。贫困地区,即按人口平 均收入低于基本生活水平的地区,往往被列为扶贫地区。 在我国,凡人均纯收人全年不到200元的农村地区,均 为扶贫地区,国家给予社会救助。
思考题:为什么很多市县都在争抢国家贫困县,不愿去掉 国家贫困县的称号?(国家贫困县何去何从?)
2.社会救助的条件
社会保障一词最早见于美国1935 年的《社会保障 法》,在国际社会政策研究和学术研讨中,“社会
保障”有其相对特定的、普遍认同的含义,它通常
被概括为“由国家或立法保证的、旨在增加收入安 全的制度安排”。仅仅是对现代社会中8种主要的 收入损失风险提供安全保障,即疾病、老年、妊娠、 工伤、残疾、失业(及失收)、丧偶和失怙(Mishra, 1984),其目标比较明确和具体。核心内容与通常 所讲的社会保险(social insurance)(一般包括养 老、工伤、失业和医疗保险)非常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2 孟加拉国的生产社会救助
2、GB模式的主要特征
①GB是贫穷农民的股份制银行 ② GB只向贫困户贷款,尤其是贫穷妇女,贷款无需抵押担 保 ③ GB提供小额度、短期贷款,贷款回收实行分期偿还 ④ 提供连续贷款服务 ⑤ 联户贷款,联户担保
8.2.2 孟加拉国的生产社会救助
3、收入比例法
从城市贫困居民的收入低于其他大多数居民收入这个相对 概念出发,把一定比例的最低收入居民定义为需要救济的贫 困居民,并把他们的收入水平定为贫困标准。 一般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50%~60 %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 使用的都是这一种方法。
8.1.7 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
第一,GB模式的建立与运行是超越政府的,带有自下而上的性 质,区别于传统救助的自上而下方式,所以贫困户的积极性与参 与程度是非常高的。 第二,其具有良好的组织和运作系统,以小额信贷为突破口,以 救助项目为切入点,来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链条,效果明显优于 传统的救助方式。
8.2.3 英国的医疗社会救助
8.2.4 澳大利亚的住房社会救助
4、私人租金资助计划
私人租金资助计划提供给在私人租赁市场租住住宅的 低收入人士,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联邦租金资助(Commonwealth Rent Assistance , CRA) 计划 私人租用资助(Private Rental Assistance ,PRA) 计 划
第8章 社会救助
8.1 社会救助概述 8.2 外国社会救助 8.3 我国的社会救助
学习目标
1.把握各种社会救助项目的主要内容、资金来源及 救助形式; 2.掌握社会救助相对于其他社会保障项目所具有的 基本特性; 3.列举社会救助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的具体内容 4.熟悉外国社会救助模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优劣势 做出比较; 5.认识我国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及改革内容,并就 改革发表自己的观点。
2、GB模式的主要特征
⑥ 每周中心会议制度。 ⑦ 建立必要的小组储蓄基金。 ⑧ 市场利率化。 ⑨ 程序简单化、活动公开化。 ⑩ GB特别重视培训,强调自愿、互助、信任和平等
8.2.2 孟加拉国的生产社会救助
3、GB模式的优势
GB模式瞄准的是真正的穷人群体,能够有效地达到 “救助到户”的目标。
8.2.4 澳大利亚的住房社会救助
3、土著住房计划( Indigenous housing)
和所有澳大利亚人一样,澳大利亚土著人和托雷斯海峡岛 民(Torres Strait Islander) 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住房资助,这 些资助包括联邦与州住房协议规定的公共住房、社区住房、 私人租用资助计划、自购住宅资助计划、紧急收容计划、联 邦租金资助计划以及一些州和区的计划等。
8.1.2 主要内容
生活社会救助 医疗社会救助 生产社会救助 住房社会救助 教育社会救助 灾害社会救助
另外有些国家还实行丧葬社会救助和护理社会救助
8.1.3 救助对象和责任主体
1、救助对象
第一类是无依无靠又没有生活来源的居民 第二类是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的最低 生活保障标准的个人和家庭 第三类是指在享受失业保险金期满后,仍未找到工作, 无收入来源的居民
4、生活形态法
生活形态法又称为“指标剥夺法”,由英国人汤森 首创。他认为每个社会都有为人们所普遍认同的生活 需求,这些需求都有一个“剥夺门槛”,当人们的需 求项目减少到这个“剥夺门槛”时,该家庭就很难维 持原有的基本生活方式,这个“剥夺门槛”就是最低 生活保障线。
8.2 外国社会救助
8.1.4 资金来源和主要形式
2、主要形式 现金救助 实物救助 服务救助 各国主要采取现金救助和实物救助的形式,而 且一般把实物救助作为一种辅助的救助手段。
8.1.5 基本特性
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享受对象的有限性 保障水平的最低性 资格审查的严格性
8.2.4 澳大利亚的住房社会救助
1、公共住房计划(Public housing ) 公共出租住房是指由政府兴建和管理的公有住房,这些住 房受联邦与州住房协议(CSHA) 资助,用于向无力在市场购 买住房的中低收入者及其家庭或其他需要住房的人士提供适 宜的、他们负担得起的居所。 2、社区住房计划(Community housing) 社区住宅是提供给那些低收入者和有特殊需要的住户的出 租住宅,它由基于社区的非盈利性组织来管理
因此,通过社会救助可以帮助贫困人员克服生存困难问题,
8.1.6 功能和作用
(3)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救助帮助贫困人员摆脱生活困难,不仅可以提 高他们的消费水平,而且还可以消除他们对社会甚至 政府的不满,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可以稳定社会。 第二,社会救助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8.1.7 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
8.2.1 美国的生活社会救助
2、补充性保障收入(SSI)
是为盲人、残疾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等低收入者提供最低收入保 障,是一项联邦资助(州补充)的救助计划。
3、对有需要的家庭的临时援助(TANT)
全称是“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计划(AFDC)”,于1935年立 法。旨在帮助“父母一方丧失劳动能力、死亡、长期离家出走或 失业的家庭”里的孩子,通常救助到18岁,如果是全日制学校的 学生,可以补助到19岁。
8.1.7 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
2、恩格尔系数法
恩格尔系数法表明:一个家庭用于食物支出的比例越 大,表明这个家庭生活水平越低 首先可确定饮食基本项目及必需消费量,然后根据当 时的价格计算出最低饮食费用,最后用该费用去除以 恩格尔系数0.6,则可得出最低生活水平的标准。
8.1.7 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
8.2.5 法国的教育社会救助
国家助学金制度 开学补贴制度 上学交通补贴制度 教科书免费提供制度 午餐补贴制度
8.2.6 日本灾害社会救助
1、概要
1947年日本制定出台了《灾害社会救助法》。该法 经过数次修改,一直延续到今天 该法的救助的实施主体是都道府县最高领导,但把实 施救助的一部分权力下放到市町村,并且市町村最高领 导辅助都道府县最高领导实施救助。救助所需费用由 都道府县承担,但当该年度超过100万日元时,国家根据 该都道府县的财力,负担50-90%的费用。
2 孟加拉国的生产社会救助
GB模式的目标:
第一,向贫困者贷款无需担保 第二,消除高利贷剥削 第三,将穷人以他们能够理解和运作的方式组织起来, 并使他们相互支持 第四,将长期的“低收入一低储蓄一低投资一低收入” 恶性循环转变成良性的发展循环,即“低收入一贷款 一投资一更多收入一更多投资一更多收入。”
8.2.3 英国的医疗社会救助
3、残疾生活津贴(Disability Living Allowance) 属于非缴费型、不需要财产调查型的补贴,是对残疾人补 贴支出的扩展,由行动部分和照管不分组成。 4、护理津贴(Attendance Allowance) 为年满65周岁,因精神或身体严重残疾而需要其他人照顾 或监护而又没有资格领取残疾生活津贴的人设立的补贴项目, 也是免税、不需要财产调查、非缴费型的补贴。
在英国的社会保障补贴的规定中,“疾病和残疾”通常被视为一个群体。
1、法定病假工资
向因病不能工作的全职或兼职的雇员支付最多28个星期病假工资的非 缴费型、不需要财产调查的补贴
2、重残津贴
通常向由于残疾或疾病而在工作年龄阶段至少连续28周不能工作, 但又因为没有缴纳足够的国家保险费而无权领取“丧失工作能力补贴” (缴费型的一种国民保险)的人支付
(4)调整阶段(1957-1965年)
社会救助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救助手段,而且成为改造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 的措施。政治思想教育直接挂钩是该时期社会救助的一大特征
(5)萧条阶段(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国民经济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国家财力大为削弱, 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无法得到保证
(2)形成阶段(1949-1952年)
在这一时期,我国把社会救助的目标主要定位于:医治战争创伤,安定人 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发展过程(至1977年)
(3)发展阶段(1953-1956年)
经过三年的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种状况为社 会救助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
8.1.3 救助对象和责任主体
2、责任主体
责任主体主要是国家 在我国,国家对社会救助事务的主管部门是民政部, 各级民政部门均设立了相应的管理社会救助事务的职 能机构,各职能机构依法行使职能,确保相关法律、 法规、政策的贯彻实施。
8.1.4 资金来源和主要形式 Nhomakorabea1、资金来源
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在各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但是,一般来说,都比较强调政府的责任,主要由政 府出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
8.1 社会救助概述
基本内涵 主要内容 救助对象和责任主体 资金来源和主要形式 基本特性 功能和作用 保障标准的确定方法
8.1.1 基本内涵
通过立法由政府对由于失业,疾病,灾害等原因所 造成收入中断或者收入降低并陷入贫困的人员或者家 庭实行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可以看出: 社会救助的实施主体是国家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贫困人员 享受社会救助的条件不是缴费而是低于贫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