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一定会导致_非粮化_吗__省略_种植业家庭农场监测数据的实证分析_张宗毅
流转耕地非粮化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第1 4卷 第 3 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7 9 9 1 . 2 0 1 5 . 0 3 . 0 0 6
流 转 耕 地 非 粮 化 的成 因及 对 策 分 析
沙 占华 , 邢佳 慧
河北科技师 范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H e b e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i fi c lt u y a n d h i g h e r c o s t i n f i n a n c i n g f o g r a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 I n o r d e r t o a v o i d n o n - ra g i n,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s h o ld u c l a r i f y t h e a g r i c lt u u r a l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c i r c la u t i o n c u l t i v a t e d l a n d,e n h a n c e p r e c i s i o n a n d d i r e c t l v i t y o f g r a i n s t  ̄ b s i d i e s , e x p l o e r a p p r o p i r a t e c r e d i t f o r g r a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i n s c a l e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s u p p o a d y n a mi c s f o a g r i c lt u u r a l i n s u r a n c e ,
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粮食科技与经济2023 年12月第48卷 第6期Dec. 2023V ol.48, No.6耕地是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条件。
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农村土地的流转速度越来越快,但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化,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挤压粮食生产并可能破坏耕地质量,这不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还引发了农村社会的失衡及生态系统的退化等一系列危害,现如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气候灾害的加剧、粮食贸易的封锁等突发性事件的出现,使得中国的耕地非粮化问题日益突出,遏制中国耕地非粮化已刻不容缓。
2014年,《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要避免非粮化。
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时也提出,要警惕土地流转中的非农化、非粮化现象。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董金燕,李 芳(山东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泰安 271018)收稿日期:2023-07-21作者简介:董金燕,女,本科,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通信作者:李芳,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摘要: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采用文献分析、数据统计、比较分析和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对中国耕地非粮化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归纳,并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与重点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研究趋势上,近年来,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入高发期。
非粮化、粮食安全、非农化、土地流转、耕地流转、耕地保护这些领域是近年耕地非粮化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内容上,概念较为统一,表征却不尽相同,其成因分析、外部效应和应对措施已较为丰富。
今后要深入对耕地非粮化表征的研究,创新其测算方式;加强跨学科交叉融合和多视角分析研究,向多维度统筹、多层次并重的系统科学视角转变,与国家重大战略协同推进,为缓解中国耕地非粮化提供决策参考。
难道土地流转就要“非粮化”“非农化”?
难道土地流转就要“非粮化”“非农化”?尽管资本下乡的非农化报道这些年不绝于耳,资本下乡的企业中,有目的不纯的,但也有看到了国家对农业的大力扶持,有的以为搞农业比其他产业可能更容易,有的是基于朴素的农业情结。
但大都对农业基本属性、农业投资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风险性缺乏深入认识,属于盲目跟风。
事实上,这些年,随着土地流转加速、资本下乡活跃、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的积累,农村土地租金呈现较快上涨趋势,在增加农民财产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值得关注的一系列问题。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流转土地的非粮化冲动。
当前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物质手段,也很难让种粮收益翻番,唯一可能的路径便是种植比粮食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这便是“非粮化”的直接原因,这部分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不能光片面地宣传,一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产量就上去了,效益就提高了,农民既有流转收入,又有就地务工收入,真是一举多得!实际上哪有这么容易?其次,要关注资本下乡的规模经营陷阱。
在社会资本以各种目的大量涌向农村的时候,人为的、急切的发展大规模连片经营,在高土地成本、高劳动力成本、高融资成本三大因素的挤压下(农民自己经营则没有前两项成本),大规模经营实际上十分困难,一些所谓的农业龙头企业只能靠政策性补贴和非农业务来维持,这是偏离现代农业发展初衷的,也是超越现有生产力水平的。
再次,要关注农村劳动力隐性失业带来的社会问题。
农村土地流转加速,既带来农村劳动力进一步兼业化和加速向城镇转移的趋势,也带来农村留守群体的隐性失业问题,有土地却流转给了别人,想出去打工却因为个人和家庭因素出不去,如果流转主体再不优先考虑吸纳就业,很容易形成农民就地就业的强烈诉求,典型的就是中途退出土地流转或强行要求进入流转主体就业的社会事件。
这也成为资本下乡又一个难以承受之重。
最后,还有资本下乡自身的严重管理问题。
有钱但没有人,干二三产业十分内行,做起农业一个比一个外行,最终的结局,往往是“种下龙种,收获跳蚤”。
安全管理论文之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安全管理论文之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一些农地变得闲置,土地流转成为了解决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
然而,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降低耕地面积土地流转会导致农民流转出自己的土地,从而减少耕地面积。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离不开大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直接影响粮食的生产。
根据相关数据,近年来我国农地流转已经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其中粮食耕地面积下降较为明显。
影响粮食生产效率土地流转有可能导致土地资源被闲置或者不恰当地经营,浪费了原本可以生产粮食的土地资源。
另外,土地流转也会导致一些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被打破,农民不再依赖自家土地发展农业,从而对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负面影响。
土壤污染风险增大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一些规范的环保措施可能未得到有效落实,一些私人流转交易可能会把质量差的土地出现在耕种的菜田、果林和水稻田里。
这些土地在短期内可能生产效益甚至不错,但它们的污染来源历史悠久,污染性不断累积,对耕地和粮食品质带来严峻挑战。
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解决措施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法规,提高对土地流转治理的管控力度,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证土地流转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比如教育公众,让公众意识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加强耕地保护的宣传,推进土地利用保护法的立法。
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效率和粮食生产水平。
发展高标准、高效益的生态农业,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管理方式,让农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增加粮食产量,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落实环保措施支持流转土地持有者转型升级,引导其开展绿色、循环、低碳的农业经营活动,着力解决产业、环境与社会三方面矛盾,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切实保障农业生产的绿色、生态、可持续。
当前土地流转“非粮化”问题及意见建议
当前土地流转“非粮化”问题及意见建议当前土地流转“非粮化”问题及意见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已经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现代化、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当前土地流转普遍存在“非粮化”现象。
即农村土地只流转到非粮食作物种植、果林养殖、养殖业等领域,而不流转到粮食作物种植领域。
这一现象给粮食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主要分析当前土地流转“非粮化”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粮食产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土地“非粮化”问题的表现1.种植结构调整不协调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耕地资源较为有限,但是农民对于土地的流转欲望又非常强烈,土地流转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但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很多种植大户,为了获取更加高额的收益,转而投资一些非粮食种植,导致粮食作物流转的机会被大大减少,从而形成了“非粮化”局面。
2.环境污染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的环境污染一直是造成粮食安全的隐患之一。
特别是在非粮化种植中,由于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损害,导致土地流转后的土地环境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也将面临更大的隐患。
3.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与此同时,“非粮化”也将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压力。
粮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粮食供应关乎国民饮食和国家的稳定。
但是,如果粮食保障存在问题,将会对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如引发超市物价上涨、工业生产停滞、较大规模动荡等。
二、土地“非粮化”问题的原因1.当前农村经济和种植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当前农村经济和种植业发展的新趋势下,种植业已经向着专业化、规模化、多元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通过规模化经营才能使种植者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取大规模的土地,这也是非粮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2.供需不平衡“非粮化”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供需不平衡。
土地流转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影响实证分析
土地流转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影响实证分析作者:沈琼李家家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18年第09期摘要:【目的】分析土地流转对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意愿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科学稳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形式,以湖北省武汉市和安徽省郎溪县的563户家庭农场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土地的流转面积、流转年限、流转合同和流转租金对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意愿的影响,以及经营规模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
【结果】农场主的意愿经营规模与实际经营规模有一定差距,实际经营规模为21.78 ha,意愿经营规模为24.57 ha,调查表明60.75%农场主都愿意扩大经营规模。
土地流转面积对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意愿有显著影响(P关键词:土地流转;家庭农场;经营意愿;经营绩效中图分类号: S-05;F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191(2018)09-1894-070 引言【研究意义】自2013年以来,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鼓励支持各地发展家庭农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应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市场需要和政策导向促进了全国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6月,我国家庭农场数量已超过87.7万户,是2013年家庭农场数量的12倍。
规模化经营是家庭农场的一个显著特征,只有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才能实现土地连片经营,因此土地流转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转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对完善我国土地流转政策,推动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前人研究进展】家庭农场以规模性生产经营实现较强的盈利性,在我国,现阶段家庭农场的规模性主要依靠土地流转实现,截至2015年底,全国34.3万户家庭农场中70%的土地来自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制约家庭农场发展和扩大的重要因素(陈明鹤,2013;陈永富等,2014;伍耀规,2014)。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土地非粮化倾向
浅析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土地非粮化倾向严慎内容提要:农村土地流转进程的进一步加速使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土地非粮化压力将不断加大。
此外,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都将对保障粮食安全提出挑战。
本文立足于探析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中土地非粮化的成因以及其对粮食安全造成的影响,旨在寻找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非粮化粮食安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容置疑的作用。
然而,也随之出现了土地种植“非粮化”愈演愈烈之势,这一趋势目前尚未对粮食安全构成实质性影响,但未雨绸缪处理好我国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当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关键。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非粮化的成因目前,土地流转非粮化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国内有关研究表明,土地流转从刚开始实施时的流转率偏低,到目前农民参与程度的逐渐提高,其主要原因是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流转政策稳定性的增强以及与农民自身特征有关的因素等。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推进,虽然农民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但是,流转过程中的“非粮化”种植现象也日益突出。
基于浙江、河北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农户所经营的全部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的面积比为1:1.2,其中,转入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的面积比为1:3.2,而自由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的面积比为5.4:1。
由此可见,转入耕地上的“非粮化”种植现象已经十分明显。
1、粮食种植与高效农业经济效益差距的不断拉大造成土地非粮化。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要素的流动呈现出向具有高效行业转移集中的趋势,土地流转过分市场化,必然会带来“非粮化”倾向,尤其是目前农产品内部价格体系尚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同等单位粮食作物的价格远低于同等单位经济作物的价格,由此导致种粮效益远远低于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养殖效益,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农村土地“非粮化”现象的产生。
耕地细碎化促进了耕地“非粮化”吗—— 基于福建丘陵山区农户的微观调查
第36卷 第1期2022年1月Vol.36 No.1Jan.,2022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1 引言“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党中央一直以来都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多次指出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虽然我国2020年粮食产量实现了66 949.20万t的产量,再创新高,但是我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相比于2016年的 119 230 khm2,减少了2 462 khm2。
同时,蔬菜、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在不断上升。
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得益于多年来良种培育、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耕地质量保护等措施。
如今,耕地非粮化种植导致的粮食生产力隐性损失已远大于“非农化”的显性损失,严重危害了粮食安全[1]。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坚决防止“非粮化”。
由此可见,如何遏制耕地“非粮化”问题已成为政府、学界与公众的关注焦点。
耕地“非粮化”既包括占用耕地种树造林,挖塘养鱼等,又包括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即从粮食作物种植转向经济作物种植的调整。
由于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最为普遍,政府和学者更为关注。
因此,本文所指的耕地“非粮化”为种植结构“非粮化”。
学术界针对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分析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既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土地流转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
钱龙、QIU等认为耕地转入有助于提高粮食的种植比例[2-3],但是曾雅婷等认为农地流转面积与非粮作物种植比率呈倒“U”型关系[4]。
二是非农就业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
大部分学者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不断弱化,在种粮高成本与低价格的双重挤压下,粮食种植面积锐减,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普遍[5-6]。
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政策研究
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政策研究引言:粮食安全一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问题。
土地流转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重点研究相关政策。
第一章: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1 农村土地流转的定义与背景农村土地流转指的是由农户将土地使用权出租、转让或合作经营给其他农户、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进行农业生产。
土地流转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一环,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2 土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的积极影响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并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流转,农户可以将零散的小块土地集中起来,形成大面积的连片种植,从而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
1.3 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挑战然而,土地流转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土地流转可能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如水土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对粮食生产带来潜在威胁。
其次,土地流转可能导致土地集中度增加,造成农村人口外出务工,进一步加剧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能降低粮食生产的稳定性。
第二章:相关政策研究2.1 促进土地流转的政策为了促进土地流转,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例如,政府加大对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保护力度,明确了农民土地经营权的稳定和长期性。
此外,政府也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提供相关补贴和支持。
2.2 解决土地流转带来的问题的政策为了解决土地流转带来的问题,政府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以保护粮食安全。
首先,政府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确保流转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其次,政府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耕地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另外,政府鼓励农民参与农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制,分享土地流转收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2.3 某地区土地流转政策的案例研究针对某地区的具体情况,本文进行了案例研究。
在该地区,政府对土地流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政府的引导,农户之间建立了合作社,合作社起到了组织化和规模化农业生产的作用。
重视土地流转的“非粮化”现象
TUDI CHENGBAO GUANLI土地承包管理28农村经营管理2011/01 总第95期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流转日益成为各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近年来,河南省通过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开展土地流转服务、完善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加大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等,较好地促进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截至2009年底,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898.84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总面积的9.38%,较2008年底增加了440万亩。
但同时,流转土地“非粮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截至2009年底,全省898.84万亩流转土地中,非粮食生产的达到了346.1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8.52%;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土地流转“非粮化”率达到或超过40%的有13个,达到60%以上的有6个,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70%以上;在全省7101个种植业合作社中,从事粮食生产的有2174个,占30.6%。
尽管现在看不到更多的负面影响,但如果“非粮化”到了一定程度,势必会影响到粮食安全,从长远看也会影响到土地的生产能力。
分析造成流转土地“非粮化”的原因,一是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
一般情况下,规模流转和乡村组织统一推动的流转,受让方绝大多数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种粮同种蔬菜、瓜果、苗木、花卉、药材、烟叶等相比,经济效益明显偏低。
以水稻和蔬菜为例,一般种植蔬菜的每亩净收入是种植水稻的4倍左右。
二是法律和政策规定对土地流转的用途不够明确。
现行法律和政策只是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缺少“粮田必须种粮”的硬性规定。
三是政府对种粮缺少应有的支持与鼓励。
不少地方政府鼓励流转的土地用于发展蔬菜、苗木花卉、畜禽和特种养殖等高效农业项目,达到一定期限和规模的,还要从财政上给予补贴;其他如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财政资金支持,有的明确可以承担国家的涉农项目,而对发展粮食生产、种粮大户的扶持政策却相对较少。
农地流转会导致种植结构“非粮化”吗
问题 的提 出
习近平 总 书记 在 党 的 十 九 大 报 告 中 明确 指 出 ,要 “确 保 国家 粮食 安 全 ,把 中 国人 的饭 碗 牢 牢 端在 自己手 中”。事 实 上 ,历 年 中央 一 号 文 件 无 不 强调 国家粮 食 安 全 问 题 。尽 管 2003年 以来 我 国粮食 总产 量 连 年增 长 ,但 影 响粮 食 安 全 的各 种 隐患依 然 存在 。其 中 ,随着农 村要 素市 场 的 开放 , 由农地 流 转 引 发 的种 植 结 构 “非 粮 化 ”现 象 一 直 受 到热 议 。部 分 文献 基 于调 查 资 料 的分 析 表 明 , 由于粮食 生产 的投 入 高 、收 益低 ,农地 转 入户 种植 结构 普遍 出现 了“非粮 化 ”。 甚 至有人 认 为 ,农 地 流转 将对 中国 的粮 食安 全形 成 巨大 挑 战 。
最新 研究 表 明 ,在 农 业 劳 动 力 非 农 转 移 过 程 中 ,农 户会 增 加农 业社 会化 服务 的使 用 量 ,并 提高 粮食 种植 面 积 。 或 者 说 ,可 支 配 农业 劳 动 力 刚性 约束 的加强 与 农 业 生产 性 服 务 市 场 的发 育 ,是 诱 致种 植 结构 “趋 粮 化 ”的根 源 。虽 然 该 研 究 有 助 于理解 2003年 以 后 的 “趋 粮 化 ”现 象 ,但 却 无 法 解 释 2003年 之 前 种 植 结 构 调 整 的 “非 粮 化 ”问 题 :第 一 ,1984—1999年 从 事 农 业 的 劳 动 力 占 比 从 88.09% 降 至 70.18% ,2012 年 进 一 步 降 至 50.19% ;⑨第 二 ,与此 同时 ,1978年 全 国各 省平 均 农机 总 动 力 仅 为 424.712 万 千 瓦 ,1999 年 为 1757.624万 千 瓦 ,2010年 更 是 增 加 到 3350.492
农地规模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研究
农地规模流转中的“非粮化”问题研究*◎常 伟 马诗雨 摘 要:农地规模经营“非粮化”有助于农民增收,但从长期来看,农地“非粮化”将可能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本文针对农地规模流转中的“非粮化”行为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粮成本高、效益低、风险大、融资难等是导致“非粮化”的原因,而发展冲动、粮补政策不完善、监管惩处不到位则是导致“非粮化”加剧的原因。
应通过降低种粮成本、增加农业经营收益、规范耕地用途、改进粮补政策、增强金融支持、加强监督管理等应对“非粮化”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农地;规模流转;非粮化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有限,粮食安全压力不容小觑。
随着农地规模流转的不断推进,一些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农地“非粮化”问题。
从长远来看,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不仅不利于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对我国粮食安全将会带来严重威胁。
如何有对于农地“非粮化”做出妥善应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国内关于农业经营“非粮化”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非粮化”的原因、表现与对策展开。
一般认为种粮效益低,流转租金递增造成了农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学者认为粮食种植所面临的巨大风险造成了农地“非粮化”。
针对家庭农场“非粮化”种植行为的研究表明,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的经营规模较小时,非粮化比例较高,而土地经营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更倾向于较高比例种植粮食作物。
就对策而言,有学者认为在严格监管耕地用途前提下,无须过度担心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所导致的“非粮化”问题。
也有学者指出应采取相关对策应对土地规模经营“非粮化”所带来的挑战,并分别从完善农业经营制度层面和宏观制度调整层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就农业经营制度层面而言,应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完善农业分工体系。
就宏观制度调整而言,主要涉及粮食生产区域布局、保护价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应进一步细化粮食功能区,优化粮食生产布局,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调整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方式等应对“非粮化”所带来的挑战。
农村土地流转后“非粮化”成因及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后“非粮化”成因及对策摘要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后“非粮化”凸显的原因,包括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土地流转租金高、国家对种粮补贴政策的滞后、对土地非粮化的危害认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健全等方面,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原因;对策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土地流转呈逐年增加趋势,周口市把加快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为抓手,对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受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土地流转费用攀高、资金投入利益最大化等因素影响,土地流转后普遍将本来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转变为种植瓜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或搞起畜牧水产养殖等,土地“非粮化”凸显,并呈现进一步加剧趋势[1]。
1 农村土地流转后“非粮化”的成因1.1 种粮比较效益低下种粮比较效益低下,是推动大户“非粮化”种植的关键因素。
土地流转后,如果仅种植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以收小麦7 500 kg/hm2、玉米7 500 kg/hm2计,按平均单价2.4元/kg算,总体收入约3.6万元/hm2。
除去种子、肥料、劳动力等成本1.8万元/hm2后,收入剩1.8万元/hm2。
再除去1.35万元/hm2的土地流转费,净利润仅4 500元/hm2,若是遇到自然灾害,种粮将会无利可图。
相对于粮食作物来说,种植经济作物收益明显较好。
如扶沟县西瓜、辣椒套种0.07 hm2收益是种植小麦、玉米的4倍,若种植大棚蔬菜收益则更高;又如沙颍河两岸,砂土地多,土地流转以后,大部分土地种植中药材和蔬菜,中药材年纯收入逾9万元/hm2,山药年纯收入15万元/hm2左右,都远高于粮食作物的种植收益。
1.2 土地流转租金高2008年,全市流转土地价格平均仅7 500元/hm2左右,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国家种粮补贴持续增加,地方土地征用价格提高,土地转包租金有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全市土地流转费用基本上在1.35万元/hm2以上,租金最高的达到2.1万元/hm2。
最新-小议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精
小议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摘要土地流转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但是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乱占耕地、非粮化、城市病等。
这就要规范土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土地流转;粮食安全;措施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有利于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
同时,土地流转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非粮化和非农化,城市病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本文将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3。
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不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现象。
2001—2007年,耕地面积减少166.67万公顷。
目前,中国粮食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需求且微观基础不牢靠。
一是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加大了粮食市场波动的振幅,造成比较严重的供求失衡。
中国粮食生产自1990年以来经历了两个大的波动,其中还伴随着许多小振荡。
从1990年起,粮食产量不断增长,1998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51229.5万吨。
而从1999年起,粮食产量开始下滑,2003年跌至谷底,年产量仅为43069.5万吨。
2004年,粮食产量开始上升。
二是耕地抛荒和季节性抛荒始终存在。
在2004年以前,由于农民负担沉重、粮价偏低。
2004年以后,随着国家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推行,耕地抛荒得到有效缓解,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昂、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粮食相对价格偏低,特别在2008年由于国家干预,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相差甚大,导致耕地又出现抛荒现象[1]。
【论文】社会学论文农地流转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吗
【关键字】论文社会学论文:农地流转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吗摘要:农地流转作为中央政策中频频提及的热门词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人们普遍认为通过土地流转可以有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但忽视了这背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机。
笔者从粮食安全的概念出发,从粮食产量、粮食供给的稳定性和粮食分配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社会学分析,认为农地流转并不必然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相反可能威胁到粮食安全,希望对人们认识农地流转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地流转粮食安全粮食产量粮食供给稳定性粮食分配一、绪论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因此关于粮食安全的讨论一直是学界的热点。
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生态学家等纷纷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探讨保障粮食安全的策略,目前达成的初步共识是,保障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增强国内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生产能力是由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两个要素决定的,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退耕的开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粮食播种面积的持续增加难度很大,因此增加粮食生产能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单产[1]。
一般而言,提高单产有两种方式,一是依靠良种、良法和良田的投入,主要推动力量是农业科技的进步[2];二是依靠制度变革,激发粮食生产的潜力,主要方法就是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3]。
一些经济学者认为,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的周期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需要付出比较大的成本,因此推动农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规模的扩大可以促进农户对新技术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机械化设备和农田水利设施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因此可以增加种粮收益,使种粮成为一个真正种粮的产业,吸引农民种粮的积极性[4]。
笔者认为,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认识粮食安全是不全面的,应该跳出“就粮食谈粮食”的圈子,必须认识到粮食问题的特殊性,从粮食生产与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社会角色之间的相互影响来探讨粮食安全问题,让粮食安全问题“回归常识”。
首先有必要回顾一下粮食安全的概念。
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最新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最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最新版)摘要:土地流转在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但是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乱占耕地、“非粮化”、“城市病”等。
这就要规范土地流转,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土地流转;粮食安全;措施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有利于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
同时,土地流转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非粮化”和“非农化”,“城市病”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本文将浅析土地流转对粮食安全的负面影响及解决措施。
一、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耕地面积较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的1/3。
近几年,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不少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现象。
2001—2007年,耕地面积减少166.67万公顷。
目前,中国粮食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适应市场需求且微观基础不牢靠。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非农化非粮化”辨析
非农化与非粮化
非农化是指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如用于建厂、修路、城镇建设等非农业用途。 非农化导致了农业用地的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而非粮化则是指 农用地转为非粮食作物种植,如用于种植蔬菜、水果、茶叶等经济作物。非粮 化虽然并不直接导致粮食生产能力的下降,但会挤占粮食种植用地,从而对粮 食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此外,针对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还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建立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用 地占用耕地资源。同时,鼓励农民将闲置、低效利用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 通过流转等方式用于农业生产。
2、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加强流 转合同的审查和管理,防止土地流转后被非法改变用途。
3、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合理确定征地补偿标准,建立与土地市场价值相符的 补偿机制。同时,加强对征地补偿费用的监管,防止补偿费用被截留、挪用。
4、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非法占用农用地和非法流转土地 的行为。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约束,防止权力 滥用。
总结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非农化”和“非粮化”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面 临的严峻挑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政府 管理、农民培训、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措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体系,为农地流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政府应加强土地管理,严格控 制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和非粮作物的审批,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其次,加强农 民培训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使农民更加愿 意种植粮食作物。最后,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生 产,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
计量分析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计量分析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依法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其他农户或非农户的行为。
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
政策因素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了重大影响。
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政策支持下,农民可以更加自由地流转土地,并且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和经济补贴,从而增加了流转的动力。
而如果政策不够明确,或者存在征地补偿不公平等问题,会阻碍土地流转的发展。
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收益的诱导。
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带来土地流转者的流转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经济收益是农民流转土地的重要驱动力。
社会因素也会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决策。
社会因素包括土地流转者的人口属性、教育水平、家庭背景等。
研究发现,年龄大、教育程度高、家庭规模小的农民更倾向于流转土地,因为他们更加重视经济收益和社会保障。
环境因素也会对农村土地流转产生影响。
农村环境的改善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提高土地流转的吸引力。
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也可以限制土地流转的范围和方式,以保护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题 受到
:
了
广 泛 关 注和担 忧
。
本文 运 用 全 国
1
7 40
个 种 植 业 家庭 农场 数 据进 行 定 量 实 证 分析 结 果表 明
,
,
由 于 非 粮 作 物 与 粮 食作
,
物 在 劳 动 生 产 率 上 存 在 的 显 著 差 异 使得 家 庭 农 场 通 过 土 地 流 转 实 现 的 经 营 规 模 较 小 时 非 粮 化 的 比 例 较 高 而 随 着 土 地 经 营 规 模 的 扩 大 非 粮作 物 种 植 比 例 显 著 下 降 土 地 经 营 规 模 较 大 的 样 本 更
2
/
(
?
)
:
和 心 A
。
同 时 由 于 家庭
, ,
自
有劳动 力 有 限
,
’ 随 着 生 产 规模
,
r
1
?
(
)
=
H"
巧
)
&2
+i
+
的 扩 大 需 要 雇 用 的 劳 动 力 规 模 也 将 扩 大 而 农 业 的 匕
(
、
,
一
(
'
.
Pj 季 节性 周 期 性 又 较 强 因 此 雇 用 的 劳 动 力 将 主 要 以 2 ^+ b J
临 时 雇 用 为 主 也 意 味 着 随 着 生 产 规 模 的 扩 大 单 位
,
,
(
6)
面 积 的 劳 动 力 交 易 成 本 包 括 直 接 支 付 的 雇 工 费 用 由 于 i A
(
、
—
(
匕 巧 为 非 粮 作 物 与 粮食 作 物 单
)
谈 判 成 本 监 督 成 本 等 将 上 升 也 可 简 化 为 随 着 生 位 面 积 毛 收 入 差
;
陈相花
,
亩 而 已 仍 然 是小 规 模 劳 动 密 集 型 经 营 与 常 见 的
,
、
2 01 4
;
杜志 雄 王 新 志
、
,
201 3
)
。
流 转数 十 上 百 亩 存 在 差 距
,
:
。
尹成林 胡 卫
、
(
20 1 5
)
的
.
这种 担 忧 也 在 陈锡 文
(
一
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 决 策 层 如 调 查 表 明
、
天 而 每 亩蔬 菜 平 均 用 工 量 高 达
,
3 2 8 0
_
n A
-
(
j
,
2
,
L
l
f
L2
)
=
g
,
Fj
A +g
j
2
P A
2
2
天 棉花
1 9
.
4
4
天 甘蔗
、
1 5
.
2
4
天 苹果
、
3 7 8 9
.
天 参
(
-
Pa
(
A +A
:
2
)
见 《 全 国 农 产 品 成本 收 益 汇 编
一 一
,
,
,
,
物和 非 粮作 物 的 劳 动 生 产率 存在 巨 大差 异
2 01 3
、 、
。
如 若 低 到
一
定 程 度该 值 为 正
A
。
则 可 构 建农 户 利 润 函
年 水 稻 小 麦 玉 米 三 种 粮 食 每 亩 用 工 量 全 国 数 如 下
6 1 7
.
:
平均为
,
,
,
倾 向 于 较 高 比 例 种 植粮 食作 物
“
、
。
因此
”
,
本 文认为 在 严 格监 管 耕地 用 途 前 提 下 无 须 过 度担 心 土 地
, ,
流 转 规模 经 营 所 导 致 的 非 粮 化
问题
。
关 键词 土 地 流 转
:
非 粮化
机械化
劳动生产率
_
途 管 制 问 题
;
、
山 东 师 范 大 学 肖 卫 东 副 教授
湖 州 师 范 学 院 蔡颖 萍 副
员
教授
山 东 省 社 会科
。
学 院 王 新 志 副 研究 员 在
自 负
。
前期 数 据 处 理 上 的 贡 献
同
时 感谢
中 国 社科 院
农村 发 展 研 究 所 胡 冰 川 副 研 究
有
价值 的 建议
(
20 1 2)
提 到 的 江 苏省 赣榆
,
4
;
韩俊
,
1 99
8
;
黄 祖辉 陈 欣欣
、
,
,
1998
;
,
县 墩 尚 镇 银 河 村改 水 稻 种 植 为 泥 鳅 养 殖 的 例 子
9 8 00
2 1
.
2 00 2
;
黄季 焜
“
,
20 1 3 )
”
然 而 关 于 土 地 流 转 会 导 致 非 万 亩 土 地 从 全 镇
:
,
土 地流转导 致的 非农化
,
“
”
问题属于
。
政府监管范畴 故不 作为本 文研 究 内 容
,
本文重
尽 管 保 持 较 高 的 粮 食 自 给 率 是 否 合 理 受 到 质 疑 点 分 析 在 耕 地 用 途 严 格 管 制 条 件 下 在 粮 食 作 物
(
卢锋
,
1 9 97
d
沒
1
i
/A 4 十
丄
i
但 实 际 上 由 于 非 粮 作 物 和 粮食 作 物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差
A A = L a2 b 2 A2 z
7
+
,
,
(
4
)
s用 拉 格 朗
日
乘数 法 可 以 求 得 在 劳 动 生 产 率
,
。
。
设 非 粮作物 和粮 食作 物
土地 租金
、
、 、
有
7 5 2
.
%用于 种植非 粮作物
、
,
但 该 课 题组 另 外
一
的 价 格 分别 为 A
,
、
P
2
,
劳动力 价格为
(
篇 文献 易 小 燕 陈 印 军
(
2 0 1 0)
提 到 调研 样本 流 转土 非 粮 作 物 其 他 投 入 要 素 种 子 化 肥 农 药 亩增 加 到
、
)
,
,
(
P
_
& A
P
i 2
1
2
)
为 非 粮 作 物 与粮
,
产 规模 的 扩 大
,
1^
和1 将 正 向 增 加
2
。
由此
,
假 定 为食 作 物 单 位 面 积 其 他 要 素 投 人 成 本 差 因 此 可 定 义
。
(
3 )
差 异 所导 致 的 边 际 成 本 变 化 也 是 不 同 的
,
以 往研究
,
L
均 忽 略 了 这 种 差 异 认 为 无 论 土 地 流 转 规模 多 大 土  ̄
地流 人方 均 可
,
自 由
选 择 种 植粮 食 作 物 或非 粮 作 物
。
\ L
j
_ —
p l2 m
农场 但
,
一
^ 无 法 管 理上 千 田 的 蔬 菜 定二
。
、
花 丼 或 其他 经
* 限 情 况 下 利 润 最大化 时 的 非 粮 作 物 种 植 面 积 々
:
济 作物 的 农 场
A + 八 飞 /6 + 二 理论分析
、
,
2
1
_
(
g
l
P l
 ̄
g 2 P 2
—
)
(
P
,
”
,
短 缺 的 惨 痛 记 忆 粮 食 安 全 问 题 仍 然 受 到 决 策 层 的 相 关文 献 较 少 均 定性 认 为 经 济 因 素 驱 动 经 营 者 必
高度 重 视
。
即 使 通 过 土 地流 转发 展 规模 经 营 是 提 高 然 采 取 非 粮 化 决 策 但 所 提 到 的 流 转 规模 均 相 对
26
地 后平 均 经 营 规 模 仅 从
3 . 8 8
亩 经 营 机 械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等 平 均 价 格 为
,
、
)
,
粮食 作 物
规 模仍 然 较 小 同 时 通 过
,
Log
i
st
模 型分 析表
明
转 人 其他 投 入 要 素 平 均 价 格 为 P
,
l
2
,
农户 经 营 土 地 面积
耕 地 面 积 与 种 植 非 粮 作 物 行 为 存在 显 著 负
。
向关 系
总规模为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