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名师制作优质教学资料
数据的收集整理说课稿
《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一、说教材关于统计学生在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
这节课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学会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让学生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
二、说目标知识与技能:会用自己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记录在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中,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
难点是: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四、说教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
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学生自己演示,主动探究;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探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际操作发现法。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根据收集的数据制作出不同形式的复式统计表。
学生亲身参与统计活动中,通过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五、说学法1、自主学习法:说课稿 2让学生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2、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并利用生生对话,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以交流促发展。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2) 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讲解如何运用“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来获取、整理和分析数据,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
2.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运用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案例、数据分析表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数据分析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引出本课时的主题“数据收集整理”。
2. 讲解新课: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的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总结,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数据收集整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收集整理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课时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人教版2.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3.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据收集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些数据,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并写下解决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讲解清楚,学生是否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是否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以及感受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多样性。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概念及意义。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画图、列表等)整理数据。
3.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接触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对于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整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实例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感受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让学生明白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2. 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整理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我们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来解决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概念及意义。
3. 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发现整理数据的方法多样性。
6.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模板2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模板2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下面是分享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模板2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欢迎参阅。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模板1说教材本节课是第三学段7—9年级“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第一节《全面调查举例》的第一课时。
它除了与下一节学习的抽样调查构成调查的两种方式之外,还为后面学习“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分析”打好了基础。
(1)了解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2)从提出问题,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得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据说理的能力。
(3)能利用全面调查的方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到学习效率。
学生掌握全面调查中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如何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问卷以及如何设计表格整理数据。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因为本章学习的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一些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全面调查中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处理数据的.全过程来突出重点。
前两个学段只要求学生会填表,没有自己设立调查问卷。
而现在要求自己设计并使用表格,难度加大,故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根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问卷以及如何设计表格整理数据。
七年级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但数据处理技能仍不强,尤其对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和用表格整理数据不习惯,所以对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设计中,通过搭设台阶,设计提问来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的内容贴近生活,加上七年级学生对获取数据的一般方法已有初步了解,性格又喜欢外露,所以我采用了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
教材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整理和分析数据。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整理和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整理和分析数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学会整理和分析数据。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实践操作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实践操作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3.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结果,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和方法,并进行点评和鼓励。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3教版数学二年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共二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二、说学情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
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三、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2、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4、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法: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
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第1课时)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2课时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3课时)第九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第4课时)20.2.1 方差(第一课时)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 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 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1.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3. 难点的突破方法:方差公式:S 2 =n1[(1x -x )2+(2x -x )2+…+(n x -x )2]比较复杂,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都会有一定困难,以致应用时常常出现计算的错误,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安排了几个环节,将难点化解。
(1)首先应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确学生很难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多举几个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选择仪仗队队员、选择运动员、选择质量稳定的电器等。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生活中为了更好的做出选择判断经常要去了解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仅仅知道平均数是不够的。
(2)波动性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第一环节中点明了为什么去了解数据的波动性,第二环节则主要使学生知道描述数据,波动性的方法。
可以画折线图方法来反映这种波动大小,可是当波动大小区别不大时,仅用画折线图方法去描述恐怕不会准确,这自然希望可以出现一种数量来描述数据波动大小,这就引出方差产生的必要性。
(3)第三环节 教师可以直接对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释,波动大小指的是与平均数之间差异,那么用每个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整体的波动大小可以通过对每个数据的波动大小求平均值得到。
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一个统计量,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程度和课堂时间决定是否介绍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数据波动大小的其他统计量。
三. 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教材P125的讨论问题的意图:(1).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据收集整理(二)》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以及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他们能够运用简单的工具如计数器、等来收集数据。
但是,学生在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学会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学会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数据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猴开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3.讲解:教师讲解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并结合例题进行演示。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
4.练习: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秀教案(精选13篇)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秀教案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秀教案(精选13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教学用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
(表1)(二)学习新课教师: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2、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就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①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
(最矮的,最高的。
)②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
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③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
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
(表2)教师: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表3)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①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②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③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④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教师:①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性,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②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实验版二年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4、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说教法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本节课开始教师就创设情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于是就选择了同学们熟悉的调查四种颜色,选哪种合适?做校服,这样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1、在教学新知识时,我有意创设问题,举手调查。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通过实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统计思维。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统计思维。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
3.实例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际操作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实例讲解和小组讨论。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2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教材是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中的《9.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还没有完全理解,这也是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注意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收集与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数据分析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及对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和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5.总结提升: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意义。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后续学习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据收集的方法以及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感受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联系实际生活,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数据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活动。
但是,对于如何科学、系统地收集数据,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学生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有效的方法。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直观、生动的实例比较感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思考,逐步掌握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实验、测量等。
(2)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制表等。
(3)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三年级赵晓尊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
首先,一、说教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能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经历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过程,能用填统计表、涂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统计图表奠定基础二、说学情学生在二年级已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本节课继续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办法,能用表格和条形图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获得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养成合作意识和统计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调查、测量等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难点: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并分析数据。
五、教学准备:提前准备好本班学生去年体检表、卷尺、活动表格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视频导入:男孩从婴儿到三年级成长的图片,提问: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认识到身高的变化。
2、导入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全班同学从二年级到三年级的增长情况?引导学生提出:用调查去年体检表的方法记录去年的身高,用测量的方法记录今年的身高。
导入课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导入意图: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借助真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小组统计活动:明确活动要求,用调查的方法记录去年的身高,用测量的方法记录现在的身高,计算增长厘米数并记录。
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二年级数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实验版二年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调查、记录和整理结果,意在使学生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和记录方法的多样性。
学会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使结果易于整理。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与统计相关的初步知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调查、记录和整理,简单分析数据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统计相关的生活场景,只是学生没有发现,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究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3、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4、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能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说教法在教学上,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
从学生身边的问题出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关注的是教学过程,所以学生在讨论中悟,悟中获,获中学,学中创新。
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本节课开始教师就创设情境,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于是就选择了同学们熟悉的调查四种颜色,选哪种合适做校服,这样的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说课稿精编版
统计图表,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简单的分类的基 础上教学的,这是学生初次接触统计活动。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初步 积累数据整理和分析的经验,为继续学习 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 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三)、教 学 目 标
(四)、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 :会用符号记录数据,会按不同 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 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难点 根据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 整理数据。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
本节课我将主要运用游戏导入法和多媒体辅 助教学法,通过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 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后面知识的新授打 下坚实的伏笔。并借助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 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探索 新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常在身边。
(3)涂一涂。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6cm 8cm 10cm 12cm 14cm 16cm
(4)观察统计图,你 发现了什么?与同学 交流一下。
三、自主练习
5.三(1)班进行“我的梦想”调查,调查情况记录如下。 科学家 军 人 医 生 教 师 其 他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6及6 以下
7
·
8
9
10及10 以上
大部分同学身高增长( )厘米。 你有什么发现? 身高增长( )厘米的人数最少。
三、自主练习
1. 将全班同学分成3组,测量本组同学的头围,然后回答 问题。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领域的重要内容。
它是后续学习数据分析、统计图表制作以及概率计算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数学技能,还能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观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简单的数据,但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数据分析和处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概念理解不透彻、数据收集方法不当、整理过程混乱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
(2)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制表等。
(3)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经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在小组合作中,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正确的整理和分析。
2、教学难点(1)如何设计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二)》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统计图打下基础。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掌握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他们能够通过简单的问卷、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能用口头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
但学生在整理数据方面还稍显不足,对于如何将有顺序的数据进行整理,以及如何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示数据,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有序地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有序整理方法,以及图表的表示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法。
4.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新课导入: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方法。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学会用图表来表示数据。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数据收集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5.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数据收集和整理第二课时教案
1.1 数据收集和整理(1)一、教学目标1. 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中,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2.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体会统计在决策、预测中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基本的统计经验,同时体会到严谨、科学、求实的态度。
学生写选票,老师收齐。
师:写好选票之后,我们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预设:我们应该进行唱票,有人记录,有人监督。
展示记录结果师: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三位同学采用了不同的记录方法。
第一位同学是画“正”字法记录,第二位同学是画“ ”记录,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
师:你能整理一下使数据结果更清晰吗?预设:后两种方法在记录时可以每10个一列,便于统计数据。
任务二:体会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
师:你更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1:我喜欢画“√”记录的方法,这样记录快。
预设2:我喜欢画“○”记录的方法,这样容易数。
预设3: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方法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占的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说得有道理,你们赞成吗?师:看看表中的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预设:小雨选票最多,应该选他参加比赛。
通过横向对比,直观感受,发现写“正”字的优越性。
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参与程度和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任务三:如果多两位同学投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师:有两名同学因缺勤没参加投票,如果他们投票,结果可能怎样?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预设1:如果这两位同学把票都投给小刚,小刚就有17票,可小雨的票数仍然比小刚多,还是应选小雨参赛。
预设2:如果这两位同学给小刚和小雨各一票,小刚16票,小雨23票,还是应选小雨参赛。
预设3:两票无论投给谁都不会影响小雨参赛的结果,因为小雨比小刚多7票。
小结:当两人得票结果相差较大时,少数数据的缺失并不会影响统计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