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荒漠化的防治课后练习1(2020)
必修三2.1荒漠化的防治同步训练(1)和答案
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域为例同步训练(1)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的进展,最终致使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犹如荒漠般的景观。
据此完成1—3题一、土地荒漠化包括:①土地沙漠化②石质荒漠化③次生盐渍化④土地污染⑤水土流失⑥沙尘暴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二、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域有:①干旱地域②半干旱地域③半湿润地区④热带地域⑤两极地域⑥草原牧区⑦高山地域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⑥⑦C、①③⑤⑦D、①②③3、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④⑤⑥⑦⑧4、东胜、准格尔周围沙漠形成的要紧缘故是:A、过度开垦B、过度樵采C、工矿开发D、水资源利用不妥目前西部地域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
据此回答5—7题五、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部份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这主若是因为:A、西部地域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域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域植被破坏严峻D、西部地域黄土面积普遍六、西部地域土地沙化面积超过1 600万公顷,占全国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要紧缘故是:A、西部地域草原面积广漠B、西部地域毁林拓荒现象严峻C、西部地域水蚀严峻D、西部地域鼠害严峻7、为了爱惜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方法是:①尽可能减少资源的开发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域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方法④以经济进展为中心,从全然上解决粗放型经济进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方法和工程方法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计谋和方法。
据此完成8—9题八、不同地域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以下各项中合理的是:A、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B、草原牧区——合理分派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干旱地域——改革耕耘和浇灌技术D、农作区——推行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九、绿洲地域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A、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维持、恢复、进展天然灌草植被B、绿洲前沿成立农田防护林网C、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水源丰硕区设置沙障工程目前,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至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约4500千米,南北宽约600千米的风沙带已在我国形成。
2020届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同步练习: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 -含答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东西差异的自然因素是( )A.降水由西向东逐渐递减B.降水由东向西逐渐递减C.热量由东向西逐渐递减D.热量由东向西逐渐递增【答案】 B【解析】本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是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其形成原因是降水由东向西逐渐递减.2.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有利于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于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答案】 C【解析】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表现在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条件.3.造成非洲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是( )A.人口和贫困B.过垦、过牧C.土地生产力下降 D.商业性定居牧业【答案】 A【解析】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4.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是主因,在人类活动中导致荒漠化的第一大表现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农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答案】 A【解析】在干旱区,土地的植被产出极为有限,而在缺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此外,一些农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在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过度樵采. 5.下列关于荒漠化及其防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荒漠化是荒漠扩张的过程B.土壤有机质减少是荒漠化迹象之一C.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D.荒漠化的防治战略和对策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答案】 A【解析】荒漠化不是简单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结在一起的过程.土壤有机质减少,说明植被减少,是荒漠化的迹象之一.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6~8题.6.图乙所示生态特征最可能是下列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A.滥采矿产B.过度农垦C.过度樵采D.过度放牧【答案】 D【解析】根据图乙水井周边的景观可以看出,离水井越近,植被越少,说明离水井越近,植被破坏越严重,这是由过度放牧所致.7.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A.A地B.B地C.C地D.D地【答案】 B【解析】根据四地的经纬度,可判断出四地依次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因而图乙所示的生态现象只能出现在B地.8.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答案】 C【解析】B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种植业只能是发展节水农业.(2013·聊城模拟)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资料,完成9~10题.9.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C.酸雨D.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 A【解析】根据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故可能是荒漠化.10.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能源,严禁乱砍滥伐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生活水平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答案】 B【解析】由于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少,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选项A错误;选项C、D 很容易排除.江西省截至2013年水土流失面积3.35万平方千米,占其总面积的20.1%.结合江西省地图,回答11~12题.11.造成江西省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全年降水丰沛③土质疏松,多黄土④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解析】江西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江西省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合理的开垦与砍伐会导致地表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12.水土流失给江西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土壤盐碱化加重B.湖泊淤积C.河床抬升D.水旱灾害加剧【答案】 A【解析】水土流失会导致大量泥沙在河流与湖泊中沉积,使得河床抬高、湖泊的面积不断减小;致使河湖调蓄洪水能力减弱,水旱灾害加重.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的地区.二、综合题13.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地区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而土地退化是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材料中的湿润系数可能指( )A.降水量B.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C.蒸发量D.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2)材料中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属于( )①土壤退化过程②土地退化过程③生态系统退化过程④荒漠化过程A.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3)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图中A 地属于________,B地属于________,C地属于________.(4)图中A地区天然植被类型以________为主,导致该生态系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滥垦土地和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1)B (2)D(3)干旱的亚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4)温带草原过度放牧滥伐森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及表现.湿润系数指地面水分的收入量与支出量比值即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由图中数值可知A为干旱的亚湿润地区,B为半干旱地区,C为干旱地区.A为草原区,滥垦土地、过度放牧和滥伐森林造成荒漠化的出现.14.下面是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和田地区河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林带的保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 (3)绿洲的发展有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两种可能,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字母代号填入①~⑫数码后的横线上.(每字母限填一次)①乱铲草皮、砍伐胡杨林________ ②季节河下游径流量减少________ ③提供粪肥________ ④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________ ⑤土地盐渍化________ ⑥农业生态系统恶化________ ⑦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腐殖质________ ⑧森林涵养水源________ ⑨地下径流________ ⑩提高耕地质量________ ⑪喂养牛羊________ ⑫增加粮食产量________.【答案】(1)昆仑山冰雪融水随气温升高而增大(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小少(3)①T ②H ③G ④S ⑤M ⑥N ⑦A ⑧E ⑨F ⑩C ⑪D ⑫B【解析】本题以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沙漠区(内流区)河流水的补给来源,防护林对环境的影响,绿洲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等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考查了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和田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属内流区,河流水的主要来源是冰雪融水,并且水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大.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环境效益,此处三道防线中的防护林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建设的.防护林降低了风速,也会导致大自然的蒸发能力减弱.绿洲发展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只要能正常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就不难得到正确答案.我国古代的四次西部大开发西汉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西部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西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1)屯垦戍边.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这是汉代经营西域的一项基本政策.据史料记载,在西汉开发西域地区100多年的时间里,屯田农民共开荒50余万亩,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而且引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驻扎军队,修建国防及交通设施.为保证西部边境的安全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政府在西域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绵不断的烽隧亭障,并部署军队戍守,兼管西域的交通. 西汉王朝对西域地区的开发治理,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朝唐朝,西部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范围上看,以往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南疆地区,而唐代在西域共建立了11个大的屯垦区,几乎遍布西部的各个地区.从时间上看,唐朝在西部的开发延续了161年,为以往任何朝代所不及.从人数上看,西汉时期新疆地区屯田军队约2万人,而唐代新疆的屯田官兵达到5万余人,此后历朝都只有数千人.元朝元朝统治者对西域的开发治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西域实施了全方位的经济开发.农业方面,实行军屯、民屯,开垦荒地达150万亩;手工业方面,建立了行业管理机构,促进了冶炼业、织染业的发展;交通方面,先后设立驿站60多处,保证中央号令的畅通无阻和西域军情的快速传递;金融方面,统一了西域货币,促进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方面,实行轻税薄赋政策,限制官吏的盘剥,减轻人民的负担.著名的水利专家郭守敬曾到河套平原,发动军民疏通唐徕、汉延、秦渠等几条大渠和70余条灌溉支渠,使大片土地得到灌溉,农业收成大增.清朝清朝统治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几代皇帝,均将维系和开发西部提到攸关社稷安危的高度予以重视,从而迎来了历史上西部开发的又一高潮.在国防建设方面,清朝在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域设立城堡,沿边关隘、山口设置卡伦(哨所),在交通要道建立驿站、军台,使西部形成较完善的防御和通讯系统.在经济方面,清政府将开发的重点放在新疆地区,以军屯、民屯、犯屯等形成大规模开发荒地,发展农业经济.据统计,从1716年至1911年,清朝官方在新疆建立的垦区达24个,投入劳动力12.67万人,开垦荒地301.9万亩,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效益来讲,均为历朝之最.清朝还十分重视在新疆地区发展官方商业,以低关税政策吸引外商到新疆从事贸易,并撤除传统关卡,鼓励新疆商人到内地经商.思考:我国古代的四次西部大开发对当地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3 第2章第1节 荒漠化的防治 第2课时 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第2课时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下列问题。
1.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 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C.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D. 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2.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3. 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C. 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D. 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4. 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A. ①②⑤⑥⑦B. ②③④⑤⑥C. ③④⑤⑥⑦D. ④⑤⑥⑦⑧2.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各项中合理的是A. 旱作农业区——减少用水数量B. 草原牧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C. 干旱地区——改革耕作和灌溉技术D. 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2. 绿洲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正确做法是A. 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保持、恢复、发展天然灌草植被B. 绿洲前沿建立农田防护林网C. 绿洲内部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D. 水源丰富区设置沙障工程3. 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 亿元。
高中地理复习3.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后跟踪训练30含答案
课后跟踪训练(三十)一、选择题(2019·湖北沙市中学月考)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在2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1~3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本题考查干旱地区土壤水分问题。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应该是水分补给相对充足、蒸发相对较弱的季节。
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在2000 mm以上,因此夏季降水多,但蒸发量也大,排除B;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但土壤中水分并没有达到最大,排除D;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A正确,排除C。
[答案]A2.沙丘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脚>坡中>坡顶D.坡中>坡脚>坡顶[解析]本题考查沙丘中土壤水分含量变化。
坡顶为流沙,而坡中、坡脚有植被覆盖,故坡顶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最小,且因坡度、植被等因素,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坡脚多于坡中,故总体变化规律为坡脚>坡中>坡顶,C正确。
[答案]C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护水土,减轻洪涝灾害[解析]本题考查植被对荒漠化地区的影响。
沙漠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B正确。
植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降水,调节气候,但由于地处沙漠地区,因此对降水的影响太小,排除A;植被本身具有防风固沙功能,但从材料中看,由于该地地处沙漠,基本无农田分布,C错误;该地是沙漠地区,一般不会发生洪涝灾害,排除D。
2[1].1《荒漠化的防治》练习-新人教必修3.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课后作业姓名一、选择题1、西北地区西部荒漠化的特征,正确表述的是:A.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 B.乌兰布和沙漠是自然因素、地质时期形成的原生沙质荒漠C.土地退化、下伏沙层裸露是科尔沁沙地荒漠化的特征D.塔克拉玛干沙漠水资源贫乏或很难利用,几乎寸草不生,改造难度大2、关于荒漠化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统计,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由此可见,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是引起荒漠化的根本原因B.持续干旱促进了荒漠化的进程,所以气候干旱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C.疏松的沙质地表、集中而多大风的天气日数、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形成荒漠化的决定性因素D.松散的地表物质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经大风吹扬极易形成流沙,而人类樵采、放牧、开垦则加速了土地退化,使荒漠化土地大大增加3、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 )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4、北疆玛纳斯垦区采取的绿洲化措施是( )①修建水利工程②建立排水系统,控制盐碱③改良土壤④固定流沙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 )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B.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C.加速开发西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向东部输送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6、人们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是( )A.停止或减轻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扩大自然保护区C.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是无限的,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和环境的关系二、综合题1、读右图分析回答:(1) A地沙漠名称,B地沙漠在省(区)。
我国沙漠花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2)防止沙漠化扩大的措施有,具体来说,建国后,我国营建了、、防护林带。
3.2.1荒漠化的防治课后练习3(2020)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知识拓展】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
A.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
B.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
C.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
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
19.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 )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D.地面沉降
20.为促进图中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有( )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D.荒漠化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17.荒漠化,就是指土质的恶化,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从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包括沙漠和戈壁。下列人为因素中,对沙漠化形成作用不大的是: ( )
(3)分析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措施。
25.读“我国的西北地区荒漠化”及“荒漠化发展与结果”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随距海里程的增加,本区自东向西降水,干旱程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西北区为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3分)
(2)从“荒漠化的发展与结果”图中看出,土地荒漠化的最终结果是的长期丧失,其实质是的退化。(2分)
2020版高考(山东)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后练习题卷: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山东潍坊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
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孔隙度(%) 含水量(%)有机质含量(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48.5 14.5 15.2 1.17乔灌结合42.6 13.8 13.8 0.95林草结合42.5 14.1 15.2 1.12乔木纯林39.4 13.4 12.8 0.94撂荒地39.1 12.2 12.3 0.87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2.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2018·安徽合肥二模)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逐渐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
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3~4题。
3.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 )A.风速快B.植被多C.坡度小D.降水多4.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①营造常绿阔叶林②风蚀坑内设置沙障③控制越野自驾游④种植耐旱农作物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019·山东德州一模)2017年10月,重庆交通大学根据土壤的属性,发明了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并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实验,成功地把4 000余亩沙漠变成了绿洲,成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第2课时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2章第1节荒漠化的防治第2课时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 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选择题1.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下列问题。
1.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 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C.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D. 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2.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②③④2. 非洲的萨赫勒地带(下图)是世界上最贫瘠的地区之一。
作为半干旱草原地区,萨赫勒地区生态环境恶劣。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大片圈租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原本不多的可耕地越来越少。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在萨赫勒地区大片圈地租地带来的主要环境冋题可能是()A. 土壤污染_________B. 水土流失C. 湿地萎缩_________D. 土地沙化2. 当地采取收获后留茬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该措施的目的是()①减小风的侵蚀力②增加土壤肥力③保持土壤水分④减轻流水冲刷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 调整农作物熟制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4.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在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A. 6 月__________B. 7 月____________C. 8 月___________D. 9 月2. 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A. 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 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 往返迁移D. 向两侧迁移3. 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2.1.2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练习题
课时2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基础过关]1.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趋于严重的根本原因是()A.过度樵采和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及水资源利用不当C.迫于人口压力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D.工矿开发不重视环境保护『答案』 C『解析』造成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发展的因素有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A、B、D选项属于直接原因,C属于根本原因。
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
据此完成2~4题。
2.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政治效益为核心4.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A.育草封沙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答案』 2.C 3.B 4.D『解析』第2题,荒漠化的防治内容包括: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三是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第3题,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们为了经济利益而采取了过度的经济活动,故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第4题,A、B、C三项都属于生物措施。
5.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
兴建该工程最主要为了()A.绿化美化环境B.保持水土C.减缓温室效应D.防风固沙『答案』 D『解析』据图可知该工程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边缘,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
读图,回答6~8题。
6.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7.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A.修筑公路B.过度樵采C.过度放牧D.过度开垦8.b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A.商品农业B.粗放农业C.生态农业D.淡水养殖业『答案』 6.A7.A8.C9.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5)含答案
必修三2。
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5)一、单项选择题:1.由于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图4-2一l甲图中A、B、C、D多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 )图4一2—l2.乙图说明了()A.我国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面积缩小B.自然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C.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D.荒漠化土地都有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3.内蒙古哲里木盟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目前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亿元.回答9~1 5题:4.据统计,目前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本土流失面积的62.5 %,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国土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A.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B.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C.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D.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5.西部地区沙化面积超过1 600万公顷,占全国的9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西部地区草原面积广阔B.西部地区毁林开荒严重C.西部地区水蚀严重D.西部地区鼠害严重6.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7.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生态效益为核心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D.经济效益为核心8.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类型是()A.风蚀荒漠化B.冰蚀荒漠化C.水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9.草方格沙障的主要作用是( )A.固定沙漠B.削减风力C.吸收地下水D.增加降水10.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年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深刻地反映了()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B.鼠害猖獗C.草场的季节变化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二、综合题:11.我国科技部提出中国防沙活动技术方案,其中左侧为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右侧为分别采取的技术措施.将你认为搭配正确的组合用直线连接起来:重点防沙、治沙的地区分别采取的技术措施a.农牧交错带①以建立生态屏障为重点b.京津周边地区②以退耕还草、以草定畜为重点c.草原带③土地绿化、硬化、发展高效农业,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植被覆盖率d.荒漠绿洲带④以退耕还草、还林为重点课外延伸题12.读图4—2—2,回答有关问题:图4-2—2(1)将图中A、B、C代表的地区填在横线上:A (灌溉农业区),B (灌溉农业区),C 沙漠。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后练习
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水污染2.造成该环境问题的原因是()A.过度砍伐森林B.过量引水灌溉C.过度开发沼泽D.城市化过度发展解析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该区域沙漠广布,随着森林的减少,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答案 1.B 2.A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变化统计图,回答3~4题。
3.1937~2008年,该区域()A.荒漠化面积扩大到近5倍B.人均耕地面积增大C.载畜量和荒漠化面积增加幅度相当D.人口总量大致翻了一番4.导致该区域荒漠化形势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迁B.耕地面积的变化C.放牧强度的变化D.人口数量的变化解析第3题,荒漠化面积和载畜量都大致增加到15倍左右,故A错误、C正确;耕地面积扩大的幅度小于人口增加幅度,故人均耕地面积减小,B错误;人口密度增加到4倍左右,即人口总数约翻了两番,D错误。
第4题,耕地面积扩大、放牧强度增加是导致该区域荒漠化的原因,而这些又是由人口增加引起的。
答案 3.C 4.D读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恶化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甲表示()A.土地盐碱化严重B.冰川融水减少C.河流水量减少D.沙丘移向绿洲6.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A.禁止游牧活动B.大力发展畜牧业C.加强资源勘探开发D.发展节水农业解析第5题,新疆塔里木河是内流河,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根据因果关系图:水源减少、垦荒扩大耕地用水量加大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从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最终形成荒漠化。
第6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保护绿洲主要是保护这里的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答案 5.C 6.D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区农民构筑的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读图回答7~8题。
7.农民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A.削减风力,截留水分B.增加旅游景观C.防治土地盐碱化D.提高粮食产量8.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一节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2019·四川联测二)下图为我国植被覆盖率较差的某地多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扬沙天气多出现在( )A.1-3月B.3-5月C.7-9月D.10-12月解析:扬沙天气一般多发生在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风力较大的季节,结合图中信息可判断多发生在3-5月。
答案:B2.实际观测发现,该地5月份的光照条件优于7月份,其主要原因是(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B.白昼时间长C.大气中云量较少D.地面温度较高解析:影响光照的因素有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和白昼时间长短等,5月与7月的正午太阳高度、白昼时间长短差异不大,而图中显示5月降水量明显小于7月,则表明5月阴雨天气少,故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云量较少。
答案:C下图中①、②、③、④为四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3~4题。
3.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③地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这里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
答案:C4.下列描述符合①、②、③、④四地区实际情况的是( )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解析:由图可知,①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②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④地区位于中温带,但该地区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
答案:B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沙地分布及内蒙古某县人口增长与荒漠化发展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B.过度开垦C.开采矿产D.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解析:由图中统计信息可知,该县人口增长较快,耕地增长也快,因而可以确定荒漠化土地的增长与过度开垦有关。
3.2.1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解析
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问题导引】 1.怎样的自然环境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2.你知道应该怎样治理水土流失吗?
1.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 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 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域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宁夏平原一带。该地带是我国半湿
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甲地在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是
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乙地是宁夏平原,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宜发
农业技术措施
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 采取种树种 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
工程措施等将所发生 草、封山育 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
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 林等植被绿 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
固定,使其不再继续 化的方法进 作轮作、套种耕种、提高
发生和发展
行治理
复种指数等
【误区点拨台】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都是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生态问题,但是 其形成条件和空间分布不同。荒漠化的类型较多,其中沙漠化 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地区;而水土流失必须有水参与,主要 发生在降水量大且降水变率大的地区。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 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径流的能 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强
(2)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主要通过改变自 然条件而产生影响。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 伐等。
5.理顺答案:最后,在确定出所有的框中内容之后,按箭头连 结关系,重新理顺一遍,对应涉及的地理规律或原理,进行查 缺补漏,确保对应完整准确。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同步练习: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 -含答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同步练习一、选择题读我国荒漠化土地类型比例图(其中①为物理及化学作用;②为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完成1~2题.1.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产生的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2.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有(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多暴雨⑤地表水缺乏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 D.②③④【解析】第1题,江南丘陵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地形崎岖,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产生的土地退化.第2题,云贵高原以石灰岩为主,黄土高原以深厚的黄土覆盖.但两地均为季风气候,且地表水缺乏,人类活动破坏植被,从而造成土地退化.【答案】 1.B 2.B读我国某区域沙漠和草原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3.图示地区的草场载畜量相比较( )A.西部高于东部B.东部高于西部C.东、西部相当D.南部高于北部4.导致该区草场载畜量出现差异的因素主要有( )①年降水量②海拔高度③荒漠化程度④人口密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下列符合该地区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A.实行划区管理,提高草场载畜量B.减少人工草地,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C.大力发展种植业,控制畜牧业比重D.实施轮牧和轮流打草制度【解析】西北地区由东向西随距海里程的增加,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荒漠化程度逐渐加大,导致草场载畜量下降.在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下,提高草场载畜量,提高天然草地的比重,大力发展种植业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答案】 3.B 4.B 5.D下图为新疆和田地区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所产生的影响关联图.读图,完成6~7题.6.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渍化 B.下游河流水位上升C.下游河流流量减少D.流动沙丘向绿洲侵袭7.导致图示区域荒漠化问题加剧的人类活动有( )①燃料短缺②砍伐森林③不合理灌溉④盲目扩大耕地⑤风沙侵袭⑥人口和贫困问题A.①③⑤ B.②③④C.①④⑥ D.③⑥【解析】第6题,从图中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人口增长、耕地扩大带来的上游用水增加,会使下游河流流量减少.用排除法即可判断.第7题,注意抓住题目中问的是“人类活动”,燃料短缺、风沙侵袭、人口和贫困问题均不属于人类活动.【答案】 6.C 7.B读我国局部地区土地类型示意图,完成8~9题.8.甲、乙、丙三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C.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水土流失9.乙地区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C.保护草场,合理放牧 D.合理采伐,及时抚育【解析】第8题,甲处为大兴安岭,森林破坏严重,乙处为内蒙古高原东部,土地荒漠化,丙处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第9题,内蒙古高原东部,土地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是过度放牧,因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保护草场,合理放牧.【答案】8.A 9.C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完成第10~12题.10.在一年中,塔里木河的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6月B.7月C.8月D.9月11.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12.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解析】第10题,塔里木河的补给水源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7月份气温最高,融化冰雪量最多,但冰雪融水汇入河流还要延迟一段时间.第11题,塔里木河沿岸绿洲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逐年增多,导致下游地区断流加剧,植被缺水而不能生存,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第12题,可用排除法,A项忽略了下游地区的用水,将加剧下游荒漠化;B项无疑是“杀鸡取卵”,不利于可持续发展;C项没考虑到上游和冲积扇地区的用水,舍弃原本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而刻意照顾下游地区;D项上、中、下游都能够均衡利用河水,共同发展.【答案】10.C 11.A 12.D二、综合题13.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________________.(3)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波浪作用(4)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我国荒漠化的土地分布较广,不同地区荒漠化的成因不同,西北地区主要是风力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主要是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使植被破坏严重(2)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三北”防护林工程(3)B(4)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1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如下图)材料二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1)弱水属于________河,该河的补给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流量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3)简述该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4)简要评价该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解析】本题以案例的形式考查了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第(1)题,弱水属于内流河,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气温越高,融水越多,流量越大.第(2)题,由材料一可总结出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剧增,过度开垦,以及大量截流上游来水.第(3)题,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第(4)题,要特别注意“评价”和“自然条件”这两个关键词,评价必须注意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则应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生物、矿产等方面来考虑.【答案】(1)内流(内陆或季节) 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气温(温度)(2)人口剧增,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3)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合理放牧,防止过度开垦,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加大荒漠化防治的投入,加强管理,加强执法力度.(4)有利条件:矿产(能源)资源丰富;草场广布;光照条件好.不利条件: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
2.1荒漠化的防治每课一练3(人教版必修3).doc
32.7% 30.1% ②B. D . 过度放牧水资源利用不2. 1荒漠化的防治每课一练2013年6月17日是第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宣传的主题是“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旨在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胡杨精神,积极投身荒漠化防治的伟大事业,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原因是()①远离海洋,深居内陆②高原、山地阻隔,水汽难以到达③地处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④植被破坏严重,蒸发作用强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一荒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答案l.A 2.C解析第1题,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受到山岭重重阻挡,难以到达,故气候干旱程度为全球同纬度地区之最。
第2题,分析思路展示如下:典型红壤地区—►土地退化―►红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破坏,岩石裸露―►石漠化黄淮海地区|一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一次生盐渍化读“西北地区荒漠化人为因素示意图”,完成3〜4题。
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0.7%9.6%26.9%'③/\ / 30.1%Y ②3.图中①表示(A.过度樵米C.过度开垦4.图中②因素造成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A.半干旱的旱农垦区周围B.半干旱的草原牧区C.干旱的绿洲边缘D.内陆河流或冲积扇地区答案3.A 4.B解析引起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它主要包括: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④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过度放牧主要发生于以畜牧业为主的草原牧区。
5.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A.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D.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答案D解析防治荒漠化的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1荒漠化的防治每课一练1(人教版必修3).doc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年)o o o o o O 6 5 4 3 2 1草原退化率(%)旦滥垦、滥伐森林的结果m 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 建设破坏林草的结果□沙丘人侵农田和草2.1荒漠化的防治 每课一练一、选择题读下表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
地区 超载起止年份(年) 超载持续时间(年) 年平均超载率(%) 西藏牧区 1964〜2000 37 47青海牧区1970〜2000 31 18 甘肃牧区1973〜2000 28 20 四川牧区1982〜200019101. 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就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 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05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 面积基本相当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B掃析从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中可以看出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 其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
2. 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惟一原 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 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重要原 因,但不是惟一原因。
我国沙漠化土地成因构成图3. 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4. 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 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 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人口密度(A/k 荒漠化面积(土地面80C. 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新能源D.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答案 3.C 4.C攝析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 合理的开发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因黄河多次决口形成泛滥平原(黄泛平原),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活动频繁。红薯是地下块茎的高产作物,喜温怕涝,喜疏松土壤。开封市在沙地采用起垄方式种植红薯,一年两熟,大面积种植红薯却加剧了当地的风沙活动。某农业公司采用“冬小麦-红薯”两茬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很好地抑制了风沙活动。
(3)风沙活动与风力、地表裸露程度、土壤状况等因素有关,一直栽培红薯会导致地面裸露面积大,土层更加疏松,风力侵蚀作用更强,所以风沙活动危害更大。冬春种小麦一方面可以减少地面裸露时间,一方面小麦秸秆可以覆盖地表,减少风沙对地面侵蚀。
(3)防风林能够降低地表风速,从而减弱风的侵蚀、搬运能力。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物质抗侵蚀能力。
【考点定位】区域风蚀危害季节及原因,区域风力差异的原因,防风林的防风原理。
13.(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7.甲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耕作导致植被破坏严重造成的。平整土地,利于减轻水土流失,但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且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念,①错误;将坡耕地改为梯田,利于减轻水土流失,②正确;全面退耕还草,不符合实际情况和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理念,③错误;在局部地区实施生态移民,保护生态环境,利于减轻水土流失,④正确。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沙地成因、农业区位、以及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可以从物质条件和动力条件来分析,物质条件即沙子从哪里来,从图中可以得知,黄泛平原靠近黄土高原;动力条件即哪种外力作用将沙子带过来沉积,由于黄河流经此地,加上材料中给出的信息“黄河”多次决口泛滥,黄河将大量泥沙带过来沉积形成。
下图所示沙漠区是在全球同纬度降水较少、干旱程度较高的地带。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示区域降水少、干旱程度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云量少B.人类活动干预强烈
C.地形封闭D.距海遥远
5.图中四大沙漠区相比,潜在威胁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读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2.(1)集中在春季。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空气运动,风力强劲;春季植被尚未恢复,地表土壤缺少保护,易被侵蚀。(或春季气温回升快,大气不稳定,多风;土壤解冻变得疏松,容易被侵蚀。)
(2)乙地区临海,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温度变化(升温、降温)速度不同,导致海陆间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强盛。
(3)防护林能够降低地表风速,从而减弱风的侵蚀、搬运能力。树木根系能够固结土壤,提高地表物质抗侵蚀能力。
11.要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就必须削减风力,减少植被破坏。结合选项来看①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可以起到较为明显的削减风力的作用,③控制越野自驾游可以减小植被破坏。该地降水少无法满足常绿阔叶林的生长,②错误;种植耐旱农作物也需要灌溉水源,可能加剧该地区的水资源紧张造成土地沙化,④错误。所以①③正确,D选项正确。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甲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利于空气运动,风力强劲。春季植被尚未恢复,气温回升快,多风天气。地表土壤缺少保护,土壤解冻变得疏松,容易被侵蚀。结合右图月份判断,风蚀危害集中在春季。
(2)读图,乙地区临海,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大。温度变化时,升温、降温的速度不同,导致海陆间温差大,气压差大,风力强盛。
6.A
7.D
【解析】
【分析】
考查不同区域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6.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山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地区,因黄土土质疏松、当地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等,水土流失严重,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乙地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西北部地区,气候干旱,不合理人类活动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选A。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于2017年9月6日至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 当地在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改善了库布齐沙漠的生态环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对治理库布齐沙漠有决定意义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B.气候
C.河流D.植被
9.下图示意沙漠治理的“库布齐模式”,其特点是( )
6.甲、乙两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
D.水土流失、土壤酸化
7.解决甲地区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全面退耕还草,保护恢复植被
④在局部地区实施生态移民,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分析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可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来看,这里更主要考察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几个角度来考虑。气候:起垄白天可以增温,夜晚有利于散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土壤方面,一方面可以增加厚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土壤的通气性更好(红薯喜疏松土壤);水源方面,岗地可以排水,红薯怕涝,符合生长习性。
A.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但经济效益不高
B.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C.延长了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
D.资源利用率高,生产过程中没有废弃物产生
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风蚀坑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以后,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
(2)沙地土壤疏松、透气性良好;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起垄种植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解析】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东移
③沙丘高度增加 ④沙丘高度降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1.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 )
①风蚀坑内设置沙障 ②营造常绿阔叶林③控制越野自驾游 ④种植耐旱农作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读图,图中乙区域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土地荒漠化,①对。乙位于河套平原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对。区域内降水少,水土流失不是主要问题,③错。区域以牧业为主,土壤板结不是主要问题,与干燥度无关,④错。所以A对,B、C、D错。故选A。
3.根据经纬度,该区域整体上干燥度分布等值线数值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与降水量的规律一致,成因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D正确。沿北纬40度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降低,A错误。结合图示中等值线数值,乙处比丙处干燥度数值差值大,说明变化快,B错误。本区域干燥度整体上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错误。故选D。
8.C
9.C
【解析】
【分析】
考查荒漠化防治措施。
8.该地区北部、西部有河流流经,可以通过引水灌溉治理沙漠;C项正确。库布齐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因而B、D项错;鄂尔多斯高原地形起伏不大,有利于治理沙漠,但这不是决定性条件,A项错。故选C。
9.当地种植的甘草、肉苁蓉、沙柳和胡杨等都能被及时加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C项正确。针对甘草、肉苁蓉的中医药生产和针对沙柳、胡杨的生物质油生产等都有较高的经济效益,A项错;循环经济中,物质可以循环利用,但能量在利用过程中会消耗,不能循环利用,B项错;读图可知,中医药生产有废弃物产生,但由于废弃物资源化,生产过程中没有向环境排放废弃物,D项错。故选C。
风蚀荒漠化是一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风可将表层肥沃的土壤带走,进而导致土壤肥力降低、农作物减产。进入大气的尘土还会形成大气污染,影响生产生活。图1为美国农田风蚀危害严重区分布示意图,图为甲区域各月风蚀危害强度变化图。
(1)说出图中甲区域风蚀危害集中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2)从下垫面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说明乙区域风力强盛的原因。
(1)分析黄泛平原风沙区多沙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开封沙岗地起垄种植有利于红薯生长的原因。
(3)分析红薯种植加剧开封风沙活动的原因,并说明“冬小麦-红薯”模式能抑制风沙的原因。
3.2.1荒漠化的防治课后练习1(2020)
参考答案
1.C
2.A
3.D
【解析】
【分析】
通过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形态及特征,分析影响干燥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形成的原因。结合区域干燥度,分析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判断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0.B
11.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识图综合分析能力和治沙措施。
10.由图可知积沙区边界在东侧远超过风蚀坑边界,说明此地盛行偏西风,风沙向偏东方向运动造成积沙区边界向东移动,风蚀坑边界东移,②正确;随着风沙继续向东运动,图中等高线图可看出东侧有一小山丘会阻挡偏西风,使得风力减弱携沙能力降低,沙尘大量沉积,所以沙丘高度会逐渐增加,③正确,本题B选项正确。
2.图中乙区域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次生盐碱化 ③水土流失 ④土壤板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40°N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升高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
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4.D
5.C
【解析】
【分析】
考查区域自然特征,荒漠化的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