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平衡》(第5课时)教案5 新人教选修4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2.3《化学平衡》教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过程与方法: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利用旧知识,加强新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提取升华教学过程:[复习] 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条件同一、反应同时、方向对立[思考]:化学反应速率研究反应的快慢,研究一个化学反应还需要讨论哪些内容?还需要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化学平衡[讨论]:可逆反应为什么有“度”的限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质量的蔗糖溶于100mL水的过程如右图,蔗糖在溶解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同时溶液中的蔗糖分子又不断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溶解蔗糖晶体 蔗糖溶液 结晶 过程分析:①、开始时:v (溶解) ,v (结晶)= ②、过程中: v (溶解) ,v (结晶)③、一定时间后(形成饱和溶液): v (溶解) v (结晶),建立溶解平衡,形成饱和溶液,v (溶解)等于v (结晶),即溶解的蔗糖的质量与结晶的蔗糖质量相等,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了讨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溶解平衡后,蔗糖晶体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是否变化?溶解和结晶过程是否停止?晶体质量和溶液的浓度不会发生改变,但溶解和结晶过程并未停止,v 溶解=v 结晶≠0,蔗糖溶解多少则结晶多少。
化学:2.3《化学平衡》教案(人教版选修4)
化学:2.3《化学平衡》教案(人教版选修4)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对化学平衡这节课,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我觉得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且多媒体资源的辅助性和必要性在这节课上得到了体现。
特别是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难点时,学生做题的兴趣很高,讲解时有恍然大悟的表情,说明很有收获。
教学中有几点要着重说明首先,分析完[例4]的答案时,有学生提出化学考试最多两个选项,而此题是三个选项,所以他们在做题时受到了影响而忽略了一个选项而做错。
学生这么说也有道理,但我认为这恰好可以用新课标的理念对他们进行教育,在学习中要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要有自信,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
化学考试一般是1-2个选项,但应该做好课堂教学和考试的区别。
我认为以后在课堂精选练习时,可以适当的类似【例4】一样处理。
第二、虽然溶解平衡可以很流畅的迁移出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特征,但结合选修化学的学生的基础,溶解平衡的内容不难理解,所以溶解平衡的建立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分析的简单一些。
这样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新教材关于化学平衡的概念并没有写出具体的文字,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归纳整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给学生们讨论总结的时间,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时间有点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强调一下预习的重要,最好能够列出提纲引导学生把辅助材料《第二教材》的相关习题提前练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领悟和归纳会更快更从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课后和其他老师讨论时指出,本节课没有提出平衡建立的途径问题,认为这也是平衡的特征之一。
我认为途径和平衡常数都是化学平衡的特征,考虑到在后几个课时会专门学习“等效平衡”,那时对化学平衡建立的途径问题会具体详细分析,为了避免重复教学,在本课时没有提出相关问题,那么在总复习时会统一总结。
附页:课堂例题【例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B.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molBC. 单位时间生成B的速率,与生成C的速率相等(数值)D. 单位时间生成nmolA,同时生成2nmolC【例2】下列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N2+3H2 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A.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形成B.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断裂C.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D.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形成【例3】下列说法中可以充分说明反应: P(气)+Q(气) R(气)+S(气) , 在恒温下已达平衡状态的是()A. P、Q、R、S的浓度不再变化 B .P、Q、R、S的分子数比为1:1:1:1C.反应容器内P、Q、R、S共存D.反应容器内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例4】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固)+3B(气)2C(气)+D(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其中只有B气体有颜色)()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气体的平均分子量D.气体的颜色随堂练习1、在固定体积的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 2NO + O2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1)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2)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3)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4)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5)单位时间内消耗2nmolNO2的同时生成2nmolO2()(6) O2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2D(固)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同时生成3amolB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⑦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同时生成 3amolB ⑧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A.②⑧B.②⑤⑧C.①③④⑦D.②⑤⑥⑧答案:例题1、AD 2、AC 3、A 4、BCD 练习1、√√×√×√ 2、A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分析]气体的浓度对平衡有影响;只有参加反应的微粒才有可能对平衡产生影响。
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平衡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平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包括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完成一些关于化学平衡的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平衡不仅是一种理论概念,更是一种实际应用的工具。
《化学平衡》说课稿
《化学平衡》说课稿(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化学平衡》说课稿《化学平衡》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化学平衡(第5课时)》,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选修4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教材的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
如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等,对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采用多种方式,将一些较抽象的知识用浅显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知识。
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
例如,教材在介绍平衡移动原理时,既充分肯定它的作用,说明它适用于所有的动态平衡,又指出它亦有局限性,即不能用它来判断建立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平衡建立过程中各物质间的数量关系等。
〖教学目标设定〗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3.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难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建议〗类比,实验,归纳〖教学过程设计〗[创设问题情景] (由问题引入)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学生回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1.定义:见课本P26页【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原因:v 正=v 逆(同一种物质)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高二化学化学平衡教案
[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高二化学化学平衡教案【--教学工作总结】1、学会描述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其表示方法、表达式、单位,学会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尝试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说明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通过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思维学习化学反应速率。
2、通过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的探究培养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3、通过运用函数图像观察和描述特定化学反应的速率,了解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培养对化学反应研究的兴趣,能够在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过程中找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探究原理的动力。
2、增强合作、创新与求实精神。
1、学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提出问题:这几幅图片所描述的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如何?阅读教材p28第3、4段,回答下列问题:1、定义:2、表示方法:3、表达式:(用v表示化学反应速率,△c表示浓度的变化量,△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4、推断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投影学生的答案,交流讨论。
应用1 :在体积为2l的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8mol 的氮气与1.6mol氢气,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4min后,测得容器内生成的氨气为0.24mol,求:①用nh3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②分别用h2 、 n2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应用2.向一个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so2和1molo2,在一定的条件下,2s末测得容器内有0.8molso2,求2s内so2、o2、so3的平均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推文网精心整理化学平衡备课教案,希望这份化学平衡备课教案优秀5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化学平衡备课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化学平衡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并通过分析化学平衡的建立,增强学生的归纳和形象思维能力。
2、使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从而使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和特征。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观点的建立。
教学方法1、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知识台阶,利用教材的章图、本节内的图画以及多媒体手段演示溶解平衡的建立等,启发学生联想从而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
2、组织讨论,使学生深刻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引言]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 第二节化学平衡[师]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板书] 一、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可逆反应[师]那么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如何建立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
[板书]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
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docx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并理解可逆反应。
2、通过对化学平衡概念的理解,归纳出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
3、能用平衡状态的特征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二)过程与方法1、从学生已有关于溶解的知识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解平衡的理解和迁移,使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讨论并归纳出反应达到平衡时所具有的特征。
3、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用已归纳的平衡特征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某种程度时是否达到平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科平衡中的一个小小的分支,化学平衡的核心内容动态平衡,日常生活中的溶解平衡、环保等平衡问题与化学理论密切联系在一起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和特征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四、教学过程引言前面我们学过化学反应速率,知道化学反应有快有慢,但是化学反应还要考虑能否进行到底,也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问题,也即是我们要研究的化学平衡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必修课本我们作了初步的探讨,这节课我们再作进一步的研究。
其实在初中、高一接触到的溶液、溶解度也存在这个限度问题,下面我们转入有关的探索。
1、饱和溶液的可逆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过程完全停止了吗?没有!以蔗糖溶解于水为例,当温度一定时,溶液达到饱和之后,溶液中蔗糖分子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的速率与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在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的速率相等。
即:溶解速率=结晶速率,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达到了溶解的平衡状态,一种动态平衡。
溶解、结晶过程可以表示如下:固体溶质溶液中的溶质过程的可逆性是了解过程限度的基础,过程的限度取决于过程可逆性的大小。
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五课时 Word版含解析
第五课时巧解化学平衡图象问题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图象题的一般分析方法。
2.学会利用“先拐先平”“定一议二”等常用的方法,解决一些常见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计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图象进一步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用相关化学与数学知识分析各种坐标图。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移动的各种因素。
那么如何通过坐标图将各种情况表示出来呢?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如右下图所示:这一节课将对这类图象题进行分析。
[引导]我们看坐标图时,首先要观察横坐标与纵坐标分别是什么?然后再观察随着横坐标变化时,曲线上的点的纵坐标数值大小变化情况,从而找出变化规律。
[师生]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反应速率,所以我们可以把这种图叫做速率时间图。
[板书]化学平衡中的图象题一、速率时间图[讲]此类图象定性提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讲]可用于:Ⅰ.已知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判断反应是吸热或放热,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Ⅱ.已知反应,判断引起平衡移动的因素。
[投影]例1: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速率变化如下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 A.Z、W均为气体,X、Y有一种是气体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C.X、Y、Z、W皆非气体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有气体[分析]由图可知,左、右两侧都为气体且右侧气体多。
[投影]例2:下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由图可推断:(1)正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化学平衡5(等效平衡)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化学平衡5(等效平衡)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教学目标】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了解等效平衡的常见类型。
掌握分析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等效平衡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过程】(讲述)“等效平衡”就是指相同效果的平衡状态。
(设疑)相同效果指的是什么?(讲述)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相等。
或者相等。
(设疑)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决定于什么条件?等效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归纳)等效平衡。
(探究)一、等温等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模型一 2SO 2 + O2 2SO2达平衡后各个容器中各组分的n ,C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归纳)等温等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等效的含义(例题)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2SO2+O2 2S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
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c= _________。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______,_____达平衡后两个容器中各组分的n ,C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归纳)等温等压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等效的含义(例题)例2、在一定温度下保持压强相等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2molB发生A+B 2C+D,达到平衡时A的含量为w,下列物质组合充入该容器中,A的含量仍为w的是()A、2molC+1molDB、1molB+2molC+1molDC、1molA+1molBD、1molA+4molB+4molC+2molD探究三、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的等效平衡条件模型三、在相同温度下,在两个容积相等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各组分的n ,C ,各组分的百分含量。
高中化学 231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状态●课标要求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课标解读1.了解化学平衡过程的建立。
2.掌握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的标志。
●教学地位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判断,这部分知识是其他课时的基础,是解释一些平衡现象的基础。
鉴于学生的基础较差,本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所以在学习时将速度放慢一些。
●新课导入建议炼铁高炉尾气之谜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2C(焦炭)+O2(空气)===2CO(放出热量),Fe2O3+3CO△,2Fe+3CO2。
炼制1吨生铁所需焦炭的实际用量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的量,且从高炉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没有利用的CO气体,开始,炼铁工程师们认为是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之故,于是设法增加高炉的高度,然而高炉增高后,高炉尾气中的CO比例竟没有改变,这是什么原因呢?【提示】Fe2O3+3CO△,2Fe+3CO2是一个可逆反应,在此条件下已达到该反应的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了。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1)看教材P25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1,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并完成【思考交流1】;(2)看教材P26页,完成【课前自主导学】中“知识2,化学平衡状态”,并完成【思考交流2】。
⇒步骤1:导入新课、并分析本课时的教材地位。
⇒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
步骤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2、3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1掌握的情况。
⇐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5页的讲解,对“探究1”进行总结。
⇐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可逆反应”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师生互动。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可利用【问题导思】所设置的问题由浅入深的进行师生互动。
可利用【教师备课资源】为您提供的例题拓展学生思路。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教材P26页的讲解,对探究2进行总结。
高中化学第三节化学平衡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化学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②掌握化学平衡的涵义,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③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其简单计算;⑤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如平衡浓度转化率、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变化,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
过程与方法:①在理解化学平衡时,初步掌握将化学问题以及内在规律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和总结的能力;③以平衡移动定律为主线,结合实验进行串联、延伸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特征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的建立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实验观察、启发讨论、归纳推理教学用具:药品: 0.01mol/LFeCl3、 0.01mol/LKSCN、 1mol/L FeCl3、 1mol/LKSCN、NO2和 N2O4混合气体仪器: 4 支小试管、两只小烧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前者是化学反应速率问题,后者即是化学平衡要研究的内容。
这一节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讲解】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进行程度的问题。
所以,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可逆反应。
【阅读】阅读教材 25 页了解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正反应、逆反应?【学生回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选修4化学平衡教案
反思:本节知识较难理 解,概念少讲,在练习 过程中逐步融会贯通2-3化学平衡【教学目标】之知识与技能1、 了解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的概念2、 描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建立起化学平衡的概念3、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 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问题【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1、 从学生已有的关于饱和溶液的溶解平衡,导入化学平衡,通过对溶液节平衡的理解和 迁移,让学生建立起化学平衡是个动态平衡的概念2、 通过边讲边实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
师生共同归 纳出平衡移动原理,达到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启发思维的目的 【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化学平衡是宇宙中各种平衡的一个小小分支,它和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环境、生态等 平衡问题都与生活息息相关;27中 生命元素”在人体中为此着平衡,其含量由生命活动需要而定,既不可多,也不可少,否则就会破坏平衡,影响人体健康一一化学与生命息息相关‘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教学重点】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1、化学平衡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2、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13、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推理、讨论 【课时安排】10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回顾】什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什么特点?一、 可逆反应1、 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2、 表示方法:用 “"表示。
如: 出+ I 2 2HI【讲解】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占燃 电解军【学与问】反应 2H 2 + 02*^ 2H 2O 与2H 2O=^^2H 2 T + Of 是否是可逆反应?【讲解】可逆反应是在同一个条件下,同时向两个方向发生的反应才叫可逆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
反
应
放
热
m+n<p+q
练习1.:反应mA (g) + nB (g) pC (g) + qD (g) 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反应中:
⑴、 m + n___>___p + q (填>、=、<)
⑵、正反应为___放热_____ 反应(填吸热、放热) (已知:P 1<P 2<P 3)
练习2对于 m A (g ) + n B (g ) p C (g ) + Q 有如图所示的变化,则: ①p 1与 p 2 的关系是 P 2 > P 1 ; ②m + n 与p 的关系是 m + n > p ; ③T 1 与 T 2的关系是 T 2 < T 1 ; ④Q 与 0 的关系是 0 < Q 。
练习3对于2A
(g)
+B (g)
C
(g)+3D (g)
(正反应吸热)有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图中Y 轴可能表示:
(A D )
A 、
B 物质的转化率
B 、正反应的速率
C 、平衡体系中的A%
D 、平衡体系中的C% 练习4(2020年广东18).右图曲线a 表示放热反应X(g)+Y(g) Z(g)+M(g)+N(s)进行过程中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CD ) A .升高温度 B .加大X 的投入量 C .加催化剂 D .减小体积
练习5下图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反应2NO+O 2
2NO 2+ Q (Q>0)中NO 的最大
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图中坐标有A 、B 、C 、D 4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 C 。
D%
T P 1
P 2
P 3
C % t
T 2 P 2
T 1 P 2 T 1 P 1
P
Y
100℃ 200℃ 300℃ P A%
P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