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推荐作品 学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2.融入体验 体会情趣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路远、气寒、山险、时晚,诗人行色 匆匆
凸显霜染枫叶之美、诗人爱赏之深。
•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在表现手法上
《蜀相》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 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 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 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而《 书愤》则先忆过去,再写现在,最后以诸葛 亮自况,全诗找中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 磅礴,笔力雄健。
知 人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
照家世贫贱,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 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 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诗、赋、骈 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 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 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 《拟行路难》18首。鲍照擅长诗赋和骈 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豪放,奇 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 对唐代 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自己的
切身体会
推测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 的本意。
如何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 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
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整理精校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必修教案0310 10:56::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单元整体分析(一)单元内容在教材中的定位分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单元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科书中“诗歌之部”部分中的第一部分。

本册书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从大处抓住诗歌这种文体的本质属性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这样有助于高中学生掌握运用。

(二)课程目标在单元教学中的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选修课程古代诗歌的阅读教学,有以下要求:1 .在必修课程诗歌部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 .阅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优秀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

4 .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5 .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目标对选修教学的几个维度(文字、文学、文化)的要求,我们将本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1 .强化梳理归纳与积累整合,培养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良好习惯,掌握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鉴赏方法探究诗歌的旨意,感受诗歌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学情分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

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
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②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
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
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 “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 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 ③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 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 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 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
翻来覆去,失眠状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 __________________
尽心尽力 ⑦遂教方士殷勤觅: __________
美好轻盈的样子 ⑧其中绰约多仙子: ________________ 注视着 ⑨含情凝睇谢君王: ________ 刚刚醒来 ⑩云鬓半偏新睡觉: 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 ①临别殷勤重寄词 古义:______________ 情意深厚诚挚 今义:热情而周到 ②雪肤花貌参差是
古义:________ 差不多 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大约;错过,蹉跎
三、名言警句
课文名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2.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3.春风桃李花开夜, 秋雨梧桐叶落时。
4.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5.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6.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 期。
答案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巩固练习: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 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这是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诗歌 欣赏的方法。 “意”,是读者之“意”。“志”,是作者 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逆”,有三层意思:迎 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总之,所 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 作者作品之“志”。 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我们应该做到: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感。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 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 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 绵绵思念。
为什么李白与杜甫同处于唐代,且李白大杜甫十一岁, 可李白如此豪迈飘逸,而杜老先生却总是愁眉苦脸呢?
经历不同。李白虽然也经历了安史之乱, 但李白更多的人生体验来自于盛唐,诗歌风 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再加上 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因而形成了豪迈飘逸的 浪漫主义诗歌风格。而杜甫,给他更深切感 受的是安史之乱,诗歌的主导风格成熟于遍 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而形成了“沉郁顿挫” 的诗歌风格,更多的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所以同一时代不同的作家因其主要经历 不同风格也不同。 诗人不同 诗风各异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2018/4/19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 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 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 弊。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 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 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018/4/19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美艳无双,让人迷恋。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 色。”这两句,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 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这一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人用非 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 之貌。
其实这是虚写,杨玉环到底有多漂亮, 我们是不得而知的,只知道她能让所有的 宫娥彩女黯然失色!
白居易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 贵忌恨,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 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再加上其他一些子虚乌有的理由,被贬为江 州司马。 • 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 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 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 “独善其身”,行为低调,思想内敛。 •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最 终以刑部尚书离职。
长 恨 歌 白
居 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 至左拾遗。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 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 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 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 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 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 朕,朕实难奈。”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课时安排:5课时[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一、读讲(一)以意逆志1、导入:古代诗歌的特点是言简意丰、精妙含蓄。

后人读前人的作品,往往因为某个方面的原因,而曲解了诗意,或者妄加评改。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改得如何?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这正是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批驳了他人的谬误,显得合情合理。

)2、导读:那么,何文焕的批评恰当吗?他的批评表现了什么道理?请认真阅读课文“赏析指导”的“以意逆志”部分,并勾画要点,来回答这个问题。

3、答问和讲析:学生回答。

教师讲析。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

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以意逆志”呢?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了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认为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

《说文》云:“逆,迎也。

”郑玄注:“逆,犹钩考也。

”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设计夏维一、内容及其分析1、内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2、解析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指的是: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以及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以此来达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意蕴美和情感美的目的。

从小学起,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逐年增加。

学生已经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许多篇章和格言警句。

但是对于诗歌的学习,这还只是初始阶段,进入高中由于它与学生的进一步审美需求以及高考有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先对古代诗歌的鉴赏理论进行讲解。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结合本单元的典型诗歌进行分析。

本单元提供了许多的作品,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择选精讲,其余可让学生在掌握方法以后自主赏析。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定位:(1)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3)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2、目标解析:(1)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就是指记住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基本含义并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就是指在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基础上挖掘出诗歌的内涵主旨,有自己的感受。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对诗歌的内容难以全面把握。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握关键词语的暗示性及诗句的内涵,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

在课前可专门对历代重要著名的诗人进行生平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以意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一单元+以意

四、积累名句
1.袅袅兮秋风,____洞__庭__波__兮__木__叶__下______。
2.鸟何萃兮中,___罾__何__为__兮__木__上_________?
3.荒忽兮远望,____观__流__水__兮__潺__湲________。


4._____朝__驰__余_马__兮__江__皋______,夕济兮西澨。
链 接
5._________合__百__草__兮__实__庭___,建芳馨兮庑门。
6.九嶷缤兮并迎,__灵__之__来__兮__如__云__________。
7.________时__不__可__兮__骤__得____,聊逍遥兮容与。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6.聊逍遥兮容.与.
_从_容__自__在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7.搴.汀洲兮杜若
链 接
___采__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荒.忽.兮远望 ___迷_迷__糊__糊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褋.衣(dié )
汀.洲(tīnɡ )
搴.( qiān )
二、解释词义
1.袅.袅.兮秋风 ___微__风__吹__拂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罔.薜荔兮为帷
_通__“__网__”__,__这___里__作__编__织__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提示:融情入景,以景染情。写景如画,湘湖洞庭秋 景如在眼前,诗人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 栏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第六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

________ 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做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山坡上树林茂密,水边石草杂置。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撒在碧水上。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 )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直抒胸臆,以死明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语言表达】下面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识“墨舞冬奥”,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特点,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解析】:第5题【语言表达】阅读下面两幅图(广州亚运会期间的公益广告),完成后面的题目。

【注】第一幅图中被踢物为废弃的易拉罐。

这两幅图形象地反映了我们身边的某些不文明现象。

请抓住图中人物的动作特征,展开想象,运用对比手法分别描述画面的内容,并各写一句具有劝告作用的话。

(每处不超过60个字。

)【答案】:【解析】:第6题【默写】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答案】:【解析】:第7题【默写】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荆轲刺秦王》)【答案】:【解析】:第8题【默写】随着三峡大坝的建成,到过三峡的人都说,春冬时候的水依然像郦道元笔下所描写的那样“______,______”,“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

古诗鉴赏三技之一读懂诗歌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是能否读懂诗歌的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重视古诗本身传达给我们的内容,从而解读古诗。

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的意思,弄清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所以,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一、标题切入标题也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写作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演练体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金陵望汉江》(2016·全国乙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金陵”点明写诗的地点。

②“汉江”明确望的对象。

③暗示诗作的题材为写景怀古类。

(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2016·全国甲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丹青”指绘画,“引”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②明确受赠人物是曹霸将军。

③暗示曹将军的爱好(喜欢画)及作诗目的(为画家立传)。

(3)《内宴奉诏作》(2016·全国丙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内宴奉诏”明确作诗的背景。

②暗示诗人的官员身份。

(4)《登裴秀才迪小台》(2016·天津卷)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表明诗作题材是登高望远类。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4蜀 相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课件)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4蜀 相

[精析· 文本] 1.诗中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作者自己呢? [对应考点: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答案】 这里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 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 事业未成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作者自己。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 本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却始终没有机会。远大的理想和 根深蒂固的价值取向就都无可奈何地落空了。作者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 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这痛苦 是作者心头永远的伤口。为此,我们可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 襟”这句诗,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是作者用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 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2.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 用意? [对应考点:考查诗歌的修辞手法]
[质疑· 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解惑: 疑问 2: 解惑: 疑问 3: 解惑:
[整体· 感知] 这首诗怀古喻今,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怀念,也表达了对其尽忠报 国的歌颂和功业未成的惋惜和慨叹,表现了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文脉· 梳理]
[文白· 对译] 丞相 祠堂 何处寻? 锦官城外 诸葛武侯祠要到哪里寻找?(武侯祠)在成都城外的 柏森森。 映 阶 碧草自 春色, 隔 叶 一片翠柏之中。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 黄鹂空 好 音。 三顾 频烦 天下计,两 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三顾茅庐多次讨论天下大计,两 朝 开济 老臣 心。 出师 未 朝的开创与扶助,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 捷 身先 死, 长使 英雄泪满 襟。 胜利就先病死了,常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书 愤

2018学年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书 愤
书愤 ————————————————————————
□陆 游
课前自学预案
一、辨形注音
衰鬓.( bìn ) 千载.( zǎi )
伯仲.( zhònɡ )
二、词语释义
(1)中原北望气.如.山. (2)楼.船.夜雪瓜洲渡 (3)铁.马.秋风大散关 (4)塞.上.长.城.空自许 (5)出师一表真名.世. (6)千载谁堪伯.仲.间.
2.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参考思路】 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愤于金兵南侵, 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言 壮志,有民族大义。 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 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却年事已 高。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
诗歌鉴赏: 深秋时节,黄叶稀疏。天上的大雁不时经过 边塞南归。清晨缭绕山间的云雾散去,山腰似乎变得纤细起 来。夜里一阵潇潇秋雨,让人觉得水面都变得宽阔。我已经老 了,机巧之心早已荡然无存,一向怕人的沙鸥在我面前自在地 掠飞。柳溪父老应会理解我,我却久已不去溪南钓鱼了。这首 词上片写景,写出了作者对恬美宁静大自然的喜爱与向往。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中的“瘦”“肥”二字 用拟人的手法,写山的线条因云散去而清晰柔和,水面因秋雨 变得宽阔,极有趣味。下片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 友,表达了自甘恬淡的情趣。“久忘机”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 已荡然无存,体现了作者淡泊恬静的超然情怀。
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从表达情感 看,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应该读成重音。用一个词语来 表达全诗的情感:________。
答案: 空 先 悲愤
(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 (金)王 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 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 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 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 语,无机鸥不惊”。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含解析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含解析

[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北渚.(zhǔ)袅袅.(niǎo)眇眇.(miǎo)白(fán) 沅.水(ruán) 薜荔..(bì lì )澧.水(fēnɡ) 遗余褋.兮(dié ) 潺湲..(chán yuán ) 云汀.(dīnɡ) 九嶷.山(yí) 芷葺.兮(qì )【答案】“沅”应读yuán,“澧”应读lǐ,“汀”应读tīn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愁:使……发愁袅袅..兮秋风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B.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观流水兮潺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C.擗.蕙櫋兮既张擗:剖开缭.之兮杜衡缭:缠绕D.捐.余袂兮江中捐:捐献搴汀.洲兮杜若汀:水中平地【解析】D项,“捐”,丢弃。

【答案】 D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眇眇兮愁予(名词作动词,举目)与佳期.兮夕张(名词作动词,约会)B.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作动词,水波泛动)荪.壁兮紫.坛(名词作动词,用荪草装饰;用紫贝筑)C.桂.栋兮兰.橑(名词作动词,用桂树做;用兰草做)辛.夷楣兮药.房(名词作动词,用辛夷做;用白芷装饰)D.罔.薜荔兮为帷(名词作动词,编织)狼.吞虎.咽(名词作动词,像狼一样;像虎一样)【解析】D项,“狼”“虎”的用法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D4.名句默写。

(1)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

登白兮骋望,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观流水兮潺湲。

______________,夕济兮西澨。

(3)筑室兮水中,______________。

白玉兮为镇,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建芳馨兮庑门。

______________,聊逍遥兮容与。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2课 含答案 精品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2课 含答案 精品

第2课 湘夫人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北渚.(zhǔ) ②目眇.眇(mi ǎo) ③罾.(zēnɡ) ④澧.(lǐ) ⑤庑.门(wǔ) ⑥芳椒.(ji āo) ⑦薜荔..(bì lì) ⑧擗.(pǐ) ⑨褋.(dié) ⑩芳馨.(xīn ) ⑪搴.(qi ān) 2.辨形组词①⎩⎪⎨⎪⎧ 渚(北渚)诸(诸位) ②⎩⎪⎨⎪⎧ 骋(驰骋)聘(聘请) ③⎩⎪⎨⎪⎧ 葺(修葺)茸(毛茸茸) ④⎩⎪⎨⎪⎧汀(绿汀)订(订正) 二、词语积累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②袅袅..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 ③与佳期兮夕张.:张设罗帐 ④罾.何为兮木上:鱼网 ⑤夕济兮西澨.:水边 ⑥葺.之兮荷盖:编草盖房子 ⑦捐.余袂兮江中:抛弃 ⑧遗.余褋兮澧浦:读wèi ,赠送 ⑨时.不可兮骤得:指会面的时机、机会 三、翻译句子①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译文:我听说湘夫人啊正在召唤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

②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译文:编织薜荔啊做成帐幕,剖开蕙草做的帐顶也已支张。

③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译文:会面的机会不能轻易得到,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以排遣愁思。

四、名言警句1.课文名句(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2)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4)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5)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2.课外名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无名氏《上邪》(3)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卢照邻《长安古意》(4)愿为连根同死之秋草,不作飞空之落花。

——李白《代寄情楚词体》(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 Word版含解析.doc

[基础巩固层次(A)]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倾.国(qīnɡ)回眸.(mú)霓.裳(ní)粉黛.(dài) 鼙.鼓(pí) 千乘.(shènɡ)萦纡.(yú) 姊.妹(zǐ) 驭.气(yù)仙袂.(mèi) 凝睇.(tì) 花钿.(diàn)【答案】“眸”应读móu,“纡”应读yū,“睇”应读dì。

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可怜..钟鼓初长夜..光彩生门户B.迟迟C.遂教方士殷勤..多仙子..觅D.其中绰约【解析】A项,古义,可爱;今义,值得可怜。

B项,古义,缓慢悠长;今义,表示时间长或时间拖得很晚。

C项,古义,反复多次;今义,热情而周到。

D 项,古今义相同,都是“形容女子姿态柔美轻盈的样子”。

【答案】 D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遂.令天下父母心遂:于是B.为.感君王辗转思为:为了C.犹.似霓裳羽衣舞犹:还D.云鬓半偏新.睡觉新:刚刚【解析】B项中的“为”意为“因为”。

【答案】 B4.名句默写。

(1)姊妹弟兄皆列土,________________。

九重城阙烟尘生,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宛转峨眉马前死。

________________旌旗无光日色薄。

(3)归来池苑皆依旧,________________。

夕殿萤飞思悄然,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梨花一枝春带雨。

________________,夜半无人私语时。

【答案】(1)可怜光彩生门户千乘万骑西南行(2)六军不发无奈何峨嵋山下少人行(3)太液芙蓉未央柳孤灯挑尽未成眠(4)玉容寂寞泪阑干七月七日长生殿[阅读提升层次(B)](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5~6题。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作者简介(1)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的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人称阮步兵。

与嵇康并称“嵇阮”。

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

他的诗大量运用了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2)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

(3)李白,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

(4)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

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了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赵明诚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5)黄遵宪(1848—1905),清代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

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

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州市)人。

出身于数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

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

他主张“以我手写我口”,要求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旗手之称。

他的诗作反映了近代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被称为“史诗”。

二、背景展示(1)《咏怀八十二首》是阮籍随感而写,后加以辑录,都是有感而作,而非一时之作。

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的黑暗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感慨。

这八十二首诗可称千古杰作,为中国古代五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课文为第一篇,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

(2)《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杂诗十二首》(其二)主要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3)《越中览古》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南游吴越(会稽郡治,今浙江绍兴)时所作。

诗人只选取了越王班师回国的两个镜头,深刻地揭示了人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旨。

(4)李清照的词分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如《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剪梅》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李清照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曾被后人谱曲传唱。

(5)《今别离》是黄遵宪于光绪十六年(1890)在伦敦任驻英使馆参赞时,以乐府杂曲歌辞《今别离》旧题,分别歌咏了火车、轮船、电报、照像等新事物和东西半球昼夜相反的自然现象。

诗人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游子思妇题材融为一体,以别离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学技术之昌明,表现出当时人在别离观上的新认识。

课文名句(1)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2)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3)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4)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5)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6)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9)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一、名句赏析“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赏析这两句诗写耳之所闻,目之所见。

一只离群之雁在野外号叫,惊恐的鸟儿在林子里窜飞不停。

从写景状物来看,孤鸿凄厉的号叫,鸟儿遇惊在月光下乱飞的影子,这一声动和一形动,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衬托出了夜的死寂。

从摹情表意来说,孤鸿乃失群之雁,是诗人自喻。

名噪一时的“竹林七贤”,在司马氏政权的高压下,迅速崩化瓦解,诗人便似孤鸿,既是身之失群,更是心之失群,诗人的感慨无处诉说。

而那在月光下如鬼魅般飞来飞去的鸟儿,更暗示如影随身的惊惧感让诗人难有一时一刻的安宁,可又偏偏身处夜之笼罩之下。

二、中心主旨此诗列八十二首《咏怀》诗的第一首,实为这些诗的总开端,如同序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抒发了诗人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之情。

三、写作特色1.感情含蓄。

在这首诗中,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

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忧思”化为直观的形象,犹如在人的眼前耳畔。

读者可从诗中所展示的“情形色相”中感受到诗人幽寂孤愤的心境。

但是那股“忧思”仅仅是一种情绪、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人们可以领略到其中蕴涵的孤独、悲苦之味,却难以把握其具体的内容。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外”是此诗显著的特点。

2.动静结合。

这首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起坐弹鸣琴”是动;清风吹拂,月光徜徉,也是动。

前者是人的动,后者是物的动,都意味着诗人内心的焦躁。

然而,这里的动是以如磐夜色为背景的。

动,更衬出了夜的死寂,夜的深重。

这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

这首诗言近旨远,寄托幽深,耐人寻味。

杂诗十二首(其二)一、名句赏析“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赏析当陶渊明壮志不得伸展而转托田园之后,虽然他努力使自己满足于田园生活的乐趣,有时甚至企图以醉酒忘世,或者以道家顺应自然的态度对待人生,但这些都不能完全消除他壮志未遂的苦恼。

由这四句诗可以看到诗人在光阴虚掷中极度矛盾不安的心境。

二、中心主旨陶渊明共有《杂诗》十二首,此为其中的第二首,写长夜难眠,抒发了时光流逝、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三、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陶渊明青年时代曾有过“大济于苍生”的宏愿,自言“少时壮且励,抚剑独行游”。

虽因“性本爱丘山”,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终至拂衣归耕,但是他并未真正淡忘于世事。

本篇即展示了他的这种心情。

这首诗由时节的变易发端,以暗示岁月无情的流逝,进而引出诗人“有志不获骋”的深切悲愤。

在这个月白风清的静夜,他孤独地品尝着心底的悲凉,只得对影独酌,聊以自遣。

清旷的夜景与压抑沉重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人有志难酬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情,与清旷的夜景交相融合在了一起。

越中览古一、名句赏析“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赏析都城中到处都是锦衣战士,王宫中挤满了如花的宫女。

最后一句写今日的凄凉——只有几只鹧鸪鸟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与一、二句所写的昔日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借此,诗人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之情。

二、中心主旨这首诗是诗人南游吴越时写的,表达了盛衰无常的感慨。

三、写作特色今昔对比的描写。

诗中的今昔对比方式不同寻常:诗人着重渲染的是昔日的繁华(前三句),而以今日的凄凉反衬(末句),尽管都是描写客观事物,其中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众所周知,越王勾践曾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其后经过20年卧薪尝胆,才取得了“破吴”的胜利。

可是胜利后他做了些什么?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另一幅是宫女们个个打扮成花一般的美人儿,在宫殿里恣情欢乐。

这表明越王勾践已经把昔日的屈辱和苦难忘得一干二净,而完全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使胜利化为乌有——“只今惟有鹧鸪飞”,就是明证。

如此强烈的对比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一剪梅一、名句赏析“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赏析这两句表现了李清照特有的语言风格:用平常的字眼表现新奇的意境。

“眉头”是人的感情外露的地方,是别人看得见的,而藏在“心头”的感情别人却看不见。

按常理来说,愁锁眉间和愁情在心是完全一致的,惟其在心,发而为形,才有愁锁眉间之态。

范仲淹的《御街行》就有这样的句子:“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取意即如此。

李清照虽是化用此句,却化得出奇,把愁说成一种能运动的有形之物,更为出奇的是它的运动方式。

按说,愁果真能运动的话,其方向应当是由内而外,达成一致,但女词人却将这本属一致的东西说成此长彼消的东西,将由内到外的运动说成由外到内的运动,又用“才……却……”这种句式表现它运动之速。

如此造语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从这一“下”一“上”之中还可以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

二、中心主旨这首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是写给新婚不久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主要是诉说自己独居生活的寂寞,切盼丈夫早日归来,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三、写作特色清新的笔调,细腻的风格。

这首词是写闺情的。

我国古代诗词中写闺情的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男性诗人代言,而此词却是女词人写自己,笔调清新,风格细腻,耐人寻味,确实与众不同。

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

“红藕香残”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因为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了,这就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再深一层说,季节的变迁,还会使女词人产生丈夫离家日久的感觉,使她觉得孤单寂寞。

“玉簟秋”,也不只是说天气变凉,其实跟她独守空房的关系倒更为密切,也是表现她的孤独感的。

于是她想到了一个排遣寂寞的方法:“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这个“独”字用得很妙,这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正面意思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同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正因为如此,她人在船上,心里却仍然想着丈夫,想到丈夫的信该到家了,甚至猜到信中会告诉她归来的日期,这又给予她很大的安慰。

这样一想,她仿佛觉得自己身处西楼上,望着天上的月儿,在计算着丈夫离家的日子——所谓“月满西楼”,也就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意思。

忽然间,女词人又回到现实中来。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是写她在舟中所见。

花飘水流,是物的自在之态,女词人见此景象,极为伤怀,但花和水却不理会她的情怀,依旧不停地飘落,不停地流逝。

词中用“自”字也很妙,女词人移情于物又转过来借物抒情而炼字,正如屈原“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感慨。

由此再转入直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是把夫妻双方合在一起写,表明女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性的细腻处。

但这不过是一种铺垫,词的主旨其实落在最后两句上:“情”至于要用“计”来“消除”,其重可知;然而又“无计可消除”,其深可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