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梁思成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_3

初中语文(北师大版)八年级-梁思成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积累本文字词。

2、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本文寓情于叙写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梁思成,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生1:他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梁启超的儿子。

生2:他是现代建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

师:可见,梁思成是一个学识丰厚的人。

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师: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多媒体展示)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生默读课文3分钟)生1:第一件事是梁思成冒着危险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事是梁思成抛弃国耻家仇保护日本古都奈良。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信息捕捉简洁而准确。

除了这两件主要事情,有没有略写的事件?生2:梁思成为自己勘测的河北辽代古庙被拆感到惋惜。

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多媒体展示)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师:先来展示一下老师的品读成果(多媒体展示)例如: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和主要成就;(2)掌握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2)认识到了解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培养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3)激发学生追求卓越、传承优秀文化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节课以《梁思成的故事》为教材,通过讲述梁思成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了解这位杰出的建筑师、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的一生,感受其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

2. 教学拓展:(1)介绍梁思成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近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2)分析梁思成在建筑、历史、教育领域的贡献,引导学生学习其优秀品质;(3)探讨梁思成的故事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2)梁思成在建筑、历史、教育领域的贡献;(3)梁思成的故事对学生的启示。

2. 教学难点:(1)梁思成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2)从文本中提炼出梁思成的优秀品质;(3)将梁思成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找到其对学生的启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梁思成的生平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2)针对文本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2)分析梁思成在建筑、历史、教育领域的贡献;(3)引导学生从梁思成的故事中汲取优秀品质,激发学生追求卓越的信念。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梁思成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3)总结梁思成的故事对学生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教案编写者:[你的名字]教学目标:1. 了解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和重要成就。

2. 掌握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学和文化保护方面的主要贡献。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教学时间:2课时(90分钟)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关于梁思成的故事。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图片或照片资料展现梁思成的工作和成就。

第一章:梁思成的生平背景1.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北京故宫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古建筑的价值和保护问题。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古建筑应该如何保护?”1.2 介绍梁思成的生平简述梁思成的出生背景和教育经历。

强调梁思成在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先驱地位。

1.3 讨论梁思成的重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创立和教学的贡献。

提出问题:“梁思成是如何影响中国建筑学的发展的?”第二章:建筑学研究与实践2.1 探究梁思成的建筑理念介绍梁思成提出的“建筑五要素”理论。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视频,了解梁思成对建筑设计的独特见解。

2.2 分析梁思成的建筑作品通过展示梁思成设计的建筑作品照片,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其建筑风格。

提出问题:“梁思成的建筑作品有哪些特点?”第三章:文化保护与社会责任3.1 探讨梁思成对文化保护的贡献介绍梁思成在中国文化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如参与平遥古城保护项目。

引导学生思考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2 讨论梁思成的社会责任感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梁思成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和参与。

提出问题:“梁思成是如何体现社会责任感的?”第四章:梁思成的教育理念4.1 了解梁思成的教育理念介绍梁思成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如注重实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教育在当代的意义。

4.2 分析梁思成的教育成果通过展示梁思成的学生名单和他们的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梁思成对建筑教育的影响。

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梁思成的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5.2 个人反思和表达学生可以选择通过绘画、摄影或其他形式表达他们对梁思成的认识和感悟。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1《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教案教学对象为初中生,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学生的成长既包含知识的积累,也包含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因此,本教案教学重点在于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认识他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2、通过对梁思成的故事学习,培养学生对现代建筑的审美意识和广阔的文化视野。

3、通过观看《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这部纪录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视听能力。

4、通过分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通过阅读《梁思成的故事》中的典型事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本教案的教学重点在于梁思成的生平事迹的介绍和推陈出新的建筑思想的讲解,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这些事件对于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观看视频、小组讨论、演讲等。

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流程安排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梁思成所设计并修建的建筑物,引出关于梁思成的探究问题。

2、自主阅读环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梁思成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每位学生抽取一个事件进行重点阅读。

3、观看视频环节:学生观看《梁思成的故事》(北师大版),对于视频中梁思成的建筑思想和生平事迹进行学习和探究。

4、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围绕梁思成设计的建筑物及其思想,以及梁思成生平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和讨论。

5、自主撰写环节:学生自主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总结梁思成的建筑思想和生平事迹,切入到自我观念的建立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6、总结环节:由教师进行总结,展开与学生的讨论和提问,巩固学生对于梁思成的理解和思考。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4)第九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以普通的旅游观光者与梁思成进行对比,反衬出梁思成这样的人对古建筑的深刻认识、理解和无比热爱、珍惜。
(5)11、12段是否多余,能否删去?
明确:不多余,不能删去。引用英国建筑历史学家的言论,正是为了表明梁思成对建筑的理解和认识水平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4、重点语句品析。
二、日积月累:
勘察:进行实地调查或察看。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钦佩:敬重佩服。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十分高大。
黯淡:暗淡。
顾忌:恐怕对人或对事情不利而有顾虑。
攀援:抓着东西往上爬。
倾注:把(情感、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灰飞烟灭:比喻事物消失净尽。
壮硕:壮实坚定。
锈蚀:因生锈而腐蚀。
1、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开头劈空而来,直抒胸臆,对梁思成给于高度评价,这是对梁思成在这个世纪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以后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再无可以来让他施展才能的古建筑,这也是对梁思成发出的深深遗憾和叹息。此外也为读者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2、黯淡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
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三、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
本文选取了梁思成保护古建筑的几件事情,表现了对梁思成这位建筑大师的崇高敬意、热情讴歌和高度赞美。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络梳理。
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并划分层次。
文章主要写了四件事:
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1——7)
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深刻认识和理解;(8——13)
(2)第一部分为什么不直接写梁思成勘察应县木塔,而是采取“我”爬木塔,遥想当年的写法?

《梁思成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梁思成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梁思成的故事》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的具体含义||。

2.体会本文情智交融的写作方法||。

3.理解本文智性而有深度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1.理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深邃的精神境界||。

2.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本文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2.理解本文语言在有智性思考基础上的激性抒发||。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认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标出不认识的字词;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勘kān察黯àn淡锈蚀xiùshí古刹chà主要写了四件事:梁思成夫妇不畏艰险||,勘察应县木塔;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二、熟读课文第一部分||,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语言||,表达了对梁思成思想精神的高度赞赏||。

强调这个世纪对梁的特殊意义以及梁对这个世纪的特殊意义;特殊在||,这个世纪有许多文明技术的进步和对人类文化精神重视的潮流||,也有许多对文明的破坏||,因此才产生了这位如此重视人类文化精神和抢救文化遗产的伟大的建筑学家||。

详见教参练习一解答||。

)三、重点读第三部分||,深入了解梁思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文章强调了“建筑”与“房子”是有区别的||,“建筑”与“房子”有什么区别?(“房子”是实用的||,而“建筑”是一种艺术||,是人类精神和美感的体现||。

)2.写到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作者特别强调了这件事的不平凡:一是国耻||,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

在这种情况下||,梁思成说古建筑不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且是全人类的结晶||。

“理性战胜了仇恨”||,凸现了梁思成的大智大仁||,因此人们会“无比钦佩”||。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梁思成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初二语文下册《梁思成的故事》教案、教学设计
1.作业要求明确,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
3.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拓展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鼓励学生与家长互动,让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5.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教师给出讨论话题:“梁思成的精神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每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总结梁思成的精神品质。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1.让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人物描写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1)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
(2)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梁思成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重点词汇、成语、典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梁思成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鼓励学生将梁思成的精神品质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课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熟悉的人物,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进行描写,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突出人物特点。
2.结合梁思成的故事,思考以下问题:梁思成的精神品质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历,谈谈你的感悟,字数在400-500字之间。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2梁思成的故事》word教案 (4).doc

【最新精选】北师大初中语文八下《2梁思成的故事》word教案 (4).doc

梁思成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学法引导: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

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具准备: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

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北师大版八下《梁思成的故事》教案2篇

北师大版八下《梁思成的故事》教案2篇

梁思成的故事李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3、情感与价值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计划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梁思成,教师做补充介绍。

2、写作背景介绍:1993年4月,作者登上了山西应县木塔,观塔思人,为梁思成的精神所感动,后写下此文。

二、整体感知:学生默读课文,要求:1、积累文章的的字词:勘察叹为观止钦佩轩昂巍峨黯淡灰飞烟灭壮硕锈蚀2、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并划分层次。

(文章主要写了四件事:一是梁思成夫妇当年不畏艰险,勘察山西应县木塔的情形;二是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三是为保护奈良所作的努力;四是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三、重点品读:1、要求学生重点品读课文二、三、四部分,深入了解梁思成的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梁思成的精神是:对工作认真,执着,无畏,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对人类文化遗传的无限热爱。

)四、小结:《梁思成的故事》主要写他在建筑方面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梁思成作为建筑专家对建筑的“爱与撼”。

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完成同步练习一、二、三、四、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解词。

2、概括梁思成的事迹。

二、重点语句品析: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的?(这是对梁思成在这个世纪做出重大贡献的肯定,也是对梁思成以后中国古建筑、世界古建筑遭到损毁,再无可以来让他施展才能的古建筑而声出的深深遗憾。

)2、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3、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副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4、梁思成如何看待北京古城墙?(他将古城墙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环绕、、、、、、)三、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1、从正反、侧面多角度刻画梁思成这一形象。

山东省定陶县半堤乡中学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梁思成的的故事》教案

山东省定陶县半堤乡中学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梁思成的的故事》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读课文:《梁思成的故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1.读课文两遍,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具体有:巍峨勘察轩昂(会读会写)2.列出本文的写作提纲3.能够自己讲述本文中所涉及的梁思成的故事。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及深入品读关键句的方法品评人物的人格魅力。

评价任务:1能声情并茂的复述任一本文中梁思成的故事。

2能够学会抓住关键句的方法深入探究文本品评人物魅力。

教学过程:导入:以我所了解的梁思成引入文章(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课外资料,互通有无)教师引导:名、时、地、著、称,如此介绍人物的方法简单有序,长期训练会形成对人物介绍的一种基本能力。

活动一:巧概括讲故事——初识梁思成活动要求:(1)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字句进行删减,以不超过15个字的一句话形式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2)任选一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同学听,比比谁讲的精彩。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梁思成夫妇勘察山西应县古塔二战间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城师归纳:作者通过讲述梁思成的主要事迹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一个热爱古建筑的梁思成。

活动二: 品文字写感想——再识梁思成活动要求:深入故事,品读细节或语言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在你被感动的地方写下你的感想。

请你以“在……故事(事迹,语言,细节)中,我被先生……的精神感动来表述你的解读。

学生找的最集中的段落应在第五段和第10段。

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细节描写(两腿悬空)敬业不畏艰险二战保护日本古城理性战胜仇恨宽阔的胸襟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看古建筑保护北京古建筑的无奈良知师总结:通过同学们深入的分析,我们对梁思成的认识更加深入了。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优质公开课统编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1+优质公开课统编
4.检查文学常识预习结果,课件出示。回答补充,了解作者及人物生平。
1.看屏幕朗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2.看投影,听老师要求,掌握先学方法。
3.浏览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大意,勾画难解语句
4.学生反馈梁思成、作者李辉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检查字词。
(1)读一读。
勘察(kān)巍峨(wēi’é) 黯淡(àn)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4.整体感知。
(1)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有哪些?给课文划分层次。
(2)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四、检查学习效果。
1.梁思成(1901—1972)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1.课文概括梁思成主要事迹有哪些?
2.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3.出示学习目标(见课件)
二、指导学生先学。
在品味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人物精神,将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比较异同,进行当堂练习。
三、学生先学,教师巡视。
1.你是怎样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这句话的?
2.为什么说古建筑在梁思成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
重 点
难 点
重点: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进行比较探究。
难点:写法探究和写作特点概括。
教法
选择
学导式教学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背诵课文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教 学
时 数
2课时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梁思成,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俗学家,是我国文化史、考古学和历史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本章将通过讲述梁思成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学术成就和贡献。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分析梁思成的重要学术成果。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事业,树立为国家文化事业作出贡献的意识。

1.3 教学重点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贡献。

1.4 教学难点梁思成学术成果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1.5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

1.6 教学过程1.6.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梁思成的生平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1.6.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阅读,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

1.6.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梁思成的学术成就和贡献。

1.6.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梁思成的学术成果。

1.6.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梁思成对中国文化事业的贡献。

1.7 课后作业第二章:梁思成的生平事迹2.1 家庭背景2.2 学术历程2.3 学术成就2.4 社会贡献2.5 人物评价第三章:梁思成的学术成就3.1 考古学3.2 历史学3.3 文化研究3.4 民俗学第四章:梁思成的贡献4.1 学术领域4.2 教育事业4.3 文化传承4.4 社会影响第五章:梁思成的启示5.1 学术追求5.2 精神品质5.3 国家情怀5.4 人生价值本教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了五个章节的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梁思成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和贡献,从中汲取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学术追求。

第六章:梁思成的学术方法6.1 实证研究6.2 比较研究6.3 田野调查6.4 跨学科研究6.5 学术传承与创新第七章:梁思成的教育贡献7.1 学术教育7.2 人才培养7.3 教育理念7.4 教育实践7.5 学术传承与创新第八章:梁思成的文化观8.1 文化自觉8.2 文化自信8.3 文化传承与创新8.4 文化遗产保护8.5 文化发展理念第九章:梁思成的学术影响9.1 国内影响9.2 国际影响9.3 学术传承与创新9.4 学术领域拓展9.5 社会效应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10.2 学术传承与创新10.3 人生价值观10.4 学术追求与精神品质10.5 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梁思成的生平事迹详细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关注梁思成的家庭背景、学术历程、学术成就、社会贡献以及人物评价。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体会梁思成深邃的精神内涵,品味其人格魅力。

3、学习梁思成精神,增强历史文化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1、领会人物深邃的精神内涵。

2、品味文章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学生谈对梁思成的了解,介绍梁思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的杰出成就。

2.检测预习字词情况。

(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指导学生概括内容的方法:“人物+事件+结果”的形式)
(三)品读课文——走近梁思成
品读“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部分: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1.引导学生明白作者站在历史高度评价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2.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等方面赏析人物)
(四)研读课文——走近梁思成
1、研读“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部分:
结合文本具体内容,说说梁思成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从文中语句或写作方法的角度理解:梁思成超越常人的理性、远见和广阔的文化视野)
2、结合“梁思成感叹河北辽代古庙被拆”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梁思成对人类漠视文化遗产的无奈、不妥协。

(五)深情感悟——回望梁思成
结合全文,用真挚的感情表达你对梁思成新的认识和感悟。

四、板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
视建筑为生命——理性、文化视野广阔——真正具有文化精神的人。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4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4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了解“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的含义。

2、应能体会本文情智交融的写法。

3、应能理解本文智性而有深度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1、理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深邃的精神境界。

2、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本文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2、理解本文语言在有智性思考基础上的激性抒发。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测试1、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

2、重点字词提问、听写。

3、学生交流预习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

二、导入示例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感慨地说:“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于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

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充满非艺术之建筑。

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可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

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

如甘肃某县为扩宽街道,“整顿”市容,本不需拆除无数刻工精美的特殊市屋门楼,而负责者竟悉数加以摧毁。

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

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习惯也……。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现实中的梁思成是如何在主动保护古建筑的。

三、学习课文1、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油嘴厂子弟学校任教员。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的各自特点,影响广泛。

春北师大版语文八下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word教学设计

春北师大版语文八下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word教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一)课堂教学要求【教材分析】《梁思成的故事》以高超的写作手法、散文化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梁思成事迹的诗意抒情与智慧评价,文章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结合。

在人类的建筑艺术的结晶面前,梁思成表现出的高于个人、民族情感的高度历史责任感让人钦佩。

文章饱含感情又有智性深度,高度赞扬了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特别是在叙述中不时穿插抒情性的描写,赞赏拥有“建筑的灵魂”、富有胆识、执著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在保护文化遗产上仍存有的遗憾。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的具体含义。

2.体会本文情智交融的写作方法。

3.理解本文智性而有深度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1.理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深邃的精神境界。

2.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本文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

2.理解本文语言在有智性思考基础上的激性抒发【教学建议】梁思成的故事(第1课时)1.预习字词。

自读课文,标出自己认为难读难懂的字词句,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

有感情朗读课文一些段落。

熟悉内容。

其中重要段落,应反复读几遍,并用记号标出。

2.激情导入。

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感慨地说:“近年来,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受到的摧残。

主要城市已拆改逾半,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可仅余大略。

如甘肃某县为扩宽街道,‘整顿'市容,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

”梁思成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现实中的梁思成是如何在主动保护古建筑的。

3.整体感知。

通过学生自读,理清课文思路。

学生概述课文介绍了哪些关于梁思成的事件。

明确:a.勘测山西应县辽代木塔;b.说服美军,使日本古都奈良免遭轰炸和破坏;c.保护北京城里故宫等名胜古迹。

让学生再一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八年级语文下册梁思成的故事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下册梁思成的故事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梁思成的故事说课稿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梁思成的故事说课稿2、〔梁思成的故事〕教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方面、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主要描写我国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建筑方面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了解梁思成对建筑的“爱〞与“憾〞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常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会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将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第二方面、说教学目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依据上述教材的写作特点和主要内容,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依据大纲的要求我制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和商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分析和商量,使学生能够复述梁思成的故事,学习他崇高的人格魅力,理解文章选材的特点。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感受梁思成崇高个人魅力的同时,提高自我的人格修养。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方面、说教法学法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根底性学科。

语文教学包含了对汉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也就是说一堂课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因此,在教学中我为了表达以学生开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表达循序渐进和启发性教学的原则,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采纳讲授法来系统的传授知识,采纳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体会课文中的言语艺术,采纳分组商量法来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把握课文内涵,采纳读写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计2:梁思成的故事

教学设计2:梁思成的故事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3.情感与价值: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学法引导】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

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具准备】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

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思成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

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

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

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

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

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

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

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

著有《李辉文集》(五卷
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

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

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

广东新会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

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

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

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

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

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kān)巍峨(wēi’é)黯淡(àn)耸立(sǒng)锈蚀(shí)逻辑(luójī)轩昂(xuān)惋惜(wān)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明确:相似之处:1、都是表现当代学者的精神风貌(境界);2、都以叙述主人公的事迹为主。

不同之处:涂元季氏钱老的秘书,与钱老朝夕相处,应该说对钱老的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很熟悉,但涂元季侧重写事情本身,少有肖像、行动描写,很少用华丽的形容来抒情。

李辉与梁思成并没有多少交往,作者构思此文时,梁启超已过世21年,作者不可能与林梁思成有直接交往,但却写得比涂元季精彩。

李辉是作家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记叙描写,而且是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

文章除了诗意的抒情、智慧的评书、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解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

互动2:如何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明确:1)这是一种抒情的、诗意的语言。

强调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这个世纪才有,以后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梁思成了;另一方面个也是对历史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致交融的写法。

2)表达了对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的肯定,对梁思成的思想精神的赞赏,对梁思成故事的时代的令人遗憾的感叹。

具体见教参。

互动3:作者刻画了梁思成的几件事?具体概括一下。

明确:两件事:梁思成六十年前考察应县古塔;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

互动4:六十年前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作者没有亲历却写得生动传神,作者采取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1)从自己身临古塔的情景展开历史的想象;2)主观想象缺乏可信度,作者用当事人的回忆弥补不足;3)作者不光叙事、抒情,还有智慧的思索,作者的议论“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肯定梁思成考察的意义;4)作者除了想象、抒情、思
考还想要表现梁思成的内心,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对于作者无法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作者采取和旅游者心情来对比:旅游者眼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首先把这些建筑看成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与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绝不是……对象融为一体了”)
互动5:作者写完了梁思成考察应县古塔的事后,又写了梁思成保护奈良古城的事,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一般都愿意以无比钦佩的心情”提及?
明确:作者在写这件事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的不平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

这从反面着笔。

正面的笔墨则是对于梁思成的思想境界的概括。

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是不可再生的。

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

教师讲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历史学家其精神境界深邃,鲜明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至此作者还不满足,最后又加上一段: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完全是诗的话语,这样文意更隽永。

互动6:那么你如何理解“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明确: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不妥协。

互动7:作者没有亲眼见梁思成的所作所为,所以许多地方用到了想
象的手法,但是我们并不觉得虚假,都和作者一样“相信他是真的。

”这是为什么?
(七)小结全文:
本文赞赏拥有“建筑灵魂”、富有胆识、执着保护文化遗产的梁思成的精神思想,肯定了重视人类文化精神、文化遗产的历史时代,感叹该时代子阿保护文化遗产上任存的遗憾。

(八)写作特点
1、构思巧妙,层层深入。

2、语言凝练,文采飞扬。

3、对比手法的运用。

4、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紧密结合。

5、不时出现合理的联想、想象,乃至合理的虚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