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2节-动能定理及应用
第2节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纲知识梳理】一、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表达式为: ,二、动能定理1.定义:合外力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 2.表达式:,式中W合ΔE K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3.推导:动能定理实际上是在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对空间累积而得:在牛顿第二定律两端同乘以合外力方向上的位移s,即可得。
三、机械能守恒定律1.机械能守恒定律使用条件: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两种数学表达式:注意:在电场或者重力场中常用的W=E P1-E P2判断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的高低,在这里W仅为电场力或者重力做功。
【要点透析】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总功的计算一般有如下两种方法:(1) .(2)。
)2.动能定理中等号的意义(优化探究P803.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4.动能定理应用广泛,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同时做功、分段做功等各种情况均适用.注意: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例1】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照物,A、B 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在水平恒力F推动下,从山坡(粗糙)底部A处由静止起运动至高为h的坡顶B,获得速度为v,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s,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车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是mghB.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C.推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mghD.阻力对小车做的功是mv2+mgh-Fs二、动能定理的应用1.基本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的做功情况;(3)明确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始末状态的动能E k1和E k2;(4)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W=E k2-E k1及其他必要的解题方程,进行求解.2.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一物体,或者是可以看做单一物体的物体系统.(2)动能定理是求解物体的位移或速率的简捷公式.当题目中涉及到位移和速度而不涉及时间时可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处理曲线运动中的速率问题时也要优先考虑动能定理.(3)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求出总功.【例3】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木块静止在高h=1.2m的平台上,木块与平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水平推力F=20N,=3m时撤去,木块又滑行使木块产生位移S1=1m时飞出平台,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S2小.(g取10m/s2)【例4】(济南模拟)(14分)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1 kg的物块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A点,从t=0时刻开始,物块受到按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水平力F作用并向右运动,第3 s末物块运动到B点时速度刚好为0,第5 s末物块刚好回到A点,已知物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g取10 m/s2)求:(1)A与B间的距离;(2)水平力F在5 s内对物块所做的功.【感悟高考真题】1、(2014大纲版理综)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3-1 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木块静止在高h=1.2 m的平台上,木块与平 台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用水平推力F=20 N,使木块产生位移l1=3 m时 撤去,木块又滑行l2=1 m后飞出平台,求木块落地时速度的大小。
答案 11.3 m/s
解析 解法一 取木块为研究对象。其运动分三个过程,先匀加速前进
F1=μmg ①
根据动能定理,对物块由A到B整个过程,初末状态速度均为0;因此初末 状态的动能均为0
栏目索引
Fx1-F1x=0 ② 代入数据,解得 x1=16 m③ (2)设刚撤去力F时物块的速度为v,此后物块的加速度为a,滑动的位移为 x2,则 x2=x-x1 ④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 a= ⑤ m
栏目索引
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物块恰好能到达M点,则
2 vM mg=m R
vM= gR = 10 m/s
(2)物块从B点运动到M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栏目索引
2 2 -mgR(1+cos 37°)= mv mv M - B
1 2
1 2
vB= 46 m/s
(3)由乙图可知,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加速度大小为 a=10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所以有 mg sin 37°+μmg cos 37°=ma 则μ=0.5
l1,后匀减速前进l2,再做平抛运动,对每一过程,分别列动能定理得:
1 m Fl1-μmgl1= v12 2
栏目索引
2 2 v2 -μmgl2= m - mv 1 2 2 mgh= mv mv 3 - 2
1 2
1 2
1 2
1 2
解得:v3=11.3 m/s 解法二 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Fl1-μmg(l1+l2)+mgh= mv2-0 代入数据解得v=11.3 m/s
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C.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WN-mgH=12mv22-12mv12
D.对电梯,其所受合力做功为12Mv22-12Mv12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2.[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 (2018·高考全国卷Ⅱ)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来自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2.动能定理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 (1)数量关系:即合力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替代关系.可以通 过计算物体动能的变化,求合力做的功,进而求得某一力做的功. (2)单位关系:等式两边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3)因果关系:合力的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解得 h′=1-Rcμocso3t73°7°=0.48 m. 答案:0.48 m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拓展延伸2] 若在[典例]中斜面轨道光滑,滑块从 A 点释放后滑到 C 点,对轨 道的压力是重力的多少倍?(原 AB 高度差 h=1.38 m 不变) 解析:由 A→C 应用动能定理,设 C 点时的速度为 vC. mgh-mg(R+Rcos θ)=12mv2C① NC+mg=mRv2C② 由①②得 NC=2.3mg,故是重力的 2.3 倍. 答案:2.3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基础知识·自主梳理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学科素养提升 课时作业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高频考点·分类突破
3.A 球[动向能右定运理动求0解.1变m力时做,功vA]=3(2m01/s9,·吉O林A′长=春0模.4拟m),如O图B所′示=,0.3竖m直,平设面此内时放∠一B直′角A′杆O=
高考物理课程复习: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对点演练】
4.(2021湖南卷)“复兴号”动车组用多节车厢提供动力,从而达到提速的目的。
总质量为m的动车组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该动车组有四节动力车厢,每节
车厢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均为P,若动车组所受的阻力与其速率成正比(F阻=kv,k
为常量),动车组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机车启动问题,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动车组匀加速启动过程
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kv=ma,因为加速度a不变,速度v改变,所以牵引
力F改变,选项A错误。由四节动力车厢输出功率均为额定值,可得
4
4P=Fv,F-kv=ma',联立解得 a'=
− ,因为 v 改变,所以 a'改变,选项 B 错误。
量损失,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6
A.动摩擦因数 μ=7
2ℎ
B.载人滑沙板最大速度为 7
C.载人滑沙板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mgh
3
D.载人滑沙板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5g
)
答案 AB
解析 对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2mgh-μmgcos
ℎ
45°·
载人滑沙板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
错误。
cos37 °- sin37 °
3
a=
= 35 g,故
D
考点三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名师破题]
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步骤
(1)首先需要建立运动模型,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能使问题得以简化。当物体
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子过程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全部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思维诊断(1)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2)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3)动能不变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4)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下落距离的平方成正比.()(5)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考点突破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3.合外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合外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减少;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动能不变.4.高中阶段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应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5.适用范围: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各个力同时做功、分段做功均可用动能定理.mv2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木盒中固定一质量为m的砝码,木盒和砝码在桌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一起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现拿走砝码,而持续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恒力F(F=mg),若其他条件不变,则木盒滑行的距离()A.不变B.变小C.变大D.变大变小均可能=Mv+.显然考点二动能定理的应用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2.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往往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涉及加速度及时间,比动力学研究方法要简便.(2)动能定理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在某个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没有任何依据.(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4)应用动能定理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当一个力做负功时,可设物体克服该力做功为W,将该力做功表达为-W,也可以直接用字母W表示该力做功,使其字母本身含有负号.[例2]如图所示,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缆绳将海面上一艘失去动力的小船沿直线拖向岸边.已知拖动缆绳的电动机功率恒为P,小船的质量为m,小船受到的阻力大小恒为f,经过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0,小船从A点沿直线加速运动到B点经历时间为t1,A、B两点间距离为d,缆绳质量忽略不计.求:(1)小船从A点运动到B点的全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W f;(2)小船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v1;(3)小船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2m1-④点时绳的拉力大小为F,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2m1-+1--f m考点三用动能定理处理多过程问题优先考虑应用动能定理的问题(1)不涉及加速度、时间的问题.(2)有多个物理过程且不需要研究整个过程中的中间状态的问题.(3)变力做功的问题.(4)含有F、l、m、v、W、E k等物理量的力学问题.[例3]如图是翻滚过山车的模型,光滑的竖直圆轨道半径R=2 m,入口的平直轨道AC和出口的平直轨道CD均是粗糙的,质量m=2 kg的小车与水平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加速阶段AB的长度l=3 m,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受到水平拉力F=60 N的作用,在B点撤去拉力,取g=10 m/s2.试问:(1)要使小车恰好通过圆轨道的最高点,小车在C点的速度为多少?(2)满足第(1)的条件下,小车能沿着出口平直轨道CD滑行多远的距离?(3)要使小车不脱离轨道,求平直轨道BC段的长度范围.[解析](1)设小车恰好通过最高点的速度为mg=mv20R①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物体在有动物毛皮的斜面上运动,由于毛皮的特殊性,引起物体的运动有如下特点:①顺着毛的生长方向运动时,毛皮产生的阻力可以忽略,②逆着毛的生长方向运动时,会受到来自毛皮的滑动摩擦力,且动摩擦因数μ恒定.斜面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0.8 m,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M从斜面顶端A处由静止滑下,从O点进入光滑水平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M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B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水平轨道的中点C.已知斜面的倾角θ=53°,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其余各处的摩擦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下滑时逆着毛的生长方向.求:(1)弹簧压缩到最短时的弹性势能(设弹簧处于原长时弹性势能为零).(2)若物块M能够被弹回到斜面上,则它能够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3)物块M在斜面上下滑过程中的总路程.示的物理意义.(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A.2 m/sB.8 m/s类题拓展质量均为m的两物块A、B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只受摩擦力而滑动,如图所示是它们滑动的最大位移x与初速度的平方v20的关系图象,已知v202=2v201,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若A、B滑行的初速度相等,则到它们都停下来时滑动摩擦力对A做的功是对B做功的2倍B.若A、B滑行的初速度相等,则到它们都停下来时滑动摩擦力对A做的功是v2H H⎛⎫11质点在轨道最低点时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支持力2R,得v=gR.对质点的下滑过程应用动能定理,,C正确..甲车的刹车距离随刹车前的车速v变化快,甲车的刹车性能好乙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较大,乙车的刹车性能好.以相同的车速开始刹车,甲车先停下来,甲车的刹车性能好。
第2课 动能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第2课动能动能定理及其应用考点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表达式.E k=12mv2.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填“矢量”或“标量”).4.单位.焦耳,符号J.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6.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12mv22-12mv21.考点二动能定理1.内容.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1)W=ΔE k;(2)W =E k2-E k1;(3)W =12mv 22-12mv 21. 3.物理意义.合外力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即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即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1.光滑斜面上有一小球自高为h 的A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抵达光滑的水平面上的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0,光滑水平面上每隔相等的距离设置了一个与小球运动方向垂直的活动阻挡条,如图所示,小球越过n 条活动阻挡条后停下来.若让小球从h 高处以初速度v 0滚下,则小球能越过活动阻挡条的条数为(设小球每次越过活动阻挡条时克服阻力做的功相同)(B )A .nB .2nC .3nD .4n解析:设每条阻挡条对小球做的功为W ,小球自高为h 的A 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12mv 20,nW =0-12mv 20;小球自高为h 的A 处以初速度v 0滚下,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n′W=0-12mv 20;以上三式联立解得:n′=2n. 2.质量m =1 kg 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拉力方向与物体初速度方向相同)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经过位移4 m时,拉力F 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 m 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 k s 的图线如图所示.(g 取10 m/s 2)求:(1)物体的初速度多大;(2)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3)拉力F 的大小.解析:(1)由图象知:E k0=12mv 20=2 J ;代入数据得:v 0=2 m/s ;故物体的初速度为2 m/s.(2)4~8 m 内,物体只受摩擦力作用,由动能定理得:-μmgx 2=0-E k1;代入数据得:μ=E k1mgx 2=101×10×4=0.25; 故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3)0~4 m 内,由动能定理得:Fx 1-μmgx 1=E k1-E k0;代入数据得:F =4.5 N .故拉力F 的大小为4.5 N.答案:(1)2 m/s (2)0.25 (3)4.5 N3.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 =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C)A.t 1时刻小球动能最大B.t2时刻小球动能最大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解析:在t1时刻,小球刚好与弹簧接触,重力大于弹力,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故小球继续加速,即小球动能继续增加,A项错;在t2时刻弹簧弹力最大,说明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此时,小球速度为零,B项错;t2~t3过程中,弹簧从压缩量最大逐渐恢复到原长,在平衡位臵时,小球动能最大,所以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C项正确;t2~t3过程中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故小球增加的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D项错.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于倾角为α的斜面体上,现对斜面体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推力F ,使物体随斜面体一起沿水平面向左匀速移动x ,则在此匀速运动过程中斜面体对物体所做的功为(D )A .FxB .mgxcos αsin αC .mgxsin αD .0解析:由于物体做匀速运动,其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动能和势能在运动过程中都不发生变化,故根据动能定理知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而重力做功为零,所以斜面体对物体做功为零,故应选D.2.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 、BC 两段,AB =2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 、BC 两段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P 由静止开始从A 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 点而停下,那么θ、μ1、μ2间应满足的关系是(B )A .tan θ=μ1+2μ23B .tan θ=2μ1+μ23C .tan θ=2μ1-μ2D .tan θ=2μ2-μ1解析:由动能定理得mg·AC·sin θ-μ1mgcos θ·AB -μ2mgcosθ·BC =0,则有tan θ=2μ1+μ23,B 项正确. 3.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 的物体,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前进距离x 后,速度为v(物体与手始终相对静止),物体与人手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人对物体做的功为(D )A .mgxB .0C.μmgx D.12mv2解析:物体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在零与最大值μmg之间取值,不一定等于μmg.在题述过程中,只有静摩擦力对物体做功,故根据动能定理,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W=12mv2.4.构建和谐型、节约型社会深得民心,节能器材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动充电式电动车就是很好的一例.电动车的前轮装有发电机,发电机与蓄电池连接.当骑车者用力蹬车或电动自行车自动滑行时,自行车就可以连通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储存起来.现有某人骑车以5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路面上滑行,第一次关闭自动充电装置,让车自由滑行,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中图线①所示;第二次启动自动充电装置,其动能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线②所示,则第二次向蓄电池所充的电能是(A)A.200 J B.250 JC.300 J D.500 J解析:滑行时阻力F f恒定,由动能定理对图线①有:ΔE k=F f x1,x1=10 m.对图线②有:ΔE k=F f x2+E电,x2=6 m.所以E电=410ΔE k=200 J,故A正确.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物体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物体在斜面最低点A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A )A .mgh -12mv 2 B.12mv 2-mgh C .-mgh D .-(mgh +12mv 2) 解析:由A 到C 的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可得:-mgh +W =0-12mv 2,所以W =mgh -12mv 2,所以A 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6.如图所示,板长为l ,板的B 端静放有质量为m的小物体P ,物体与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板水平,若缓慢转过一个小角度α的过程中,物体保持与板相对静止,则这个过程中(CD )A .摩擦力对P 做功为μmg cos α·l(1-cos α)B .摩擦力对P 做功为mgsin α·l(1-cos α)C .支持力对P 做功为mglsin αD .板对P 做功为mglsin α解析:对物体运用动能定理:W 合=W G +WF N +W 摩=ΔE k =0,所以WF N +W 摩=-W G =mglsin α.因摩擦力的方向(平行于木板)和物体速度方向(垂直于木板)始终垂直,对物体不做功,故斜面对物体做的功就等于支持力对物体做的功,即WF N =mglsin α,故C 、D 正确.7.人通过滑轮将质量为m 的物体,沿粗糙的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 ,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BD )A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mgh +12mv 2B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为12mv 2C .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 .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解析:物体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W 合=W F -W f -mgh =12mv 2,其中W f 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人对物体做的功即是人对物体的拉力做的功,所以W 人=W F =W f +mgh +12mv 2,A 、C 两项错误,B 、D 两项正确.8.两根光滑直杆(粗细可忽略不计)水平平行放置,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均匀细圆环套在两根直杆上,两杆之间的距离为3r ,如图甲所示为立体图,如图乙所示为侧视图.现将两杆沿水平方向缓慢靠近直至两杆接触为止,在此过程中(BD )A .每根细杆对圆环的弹力均增加B .每根细杆对圆环的最大弹力均为mgC .每根细杆对圆环的弹力均不做功D .每根细杆对圆环所做的功均为-14mgr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平衡的动态分析和动能定理.以圆环为研究对象,由于两杆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因此两杆对环的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且它们的合力始终等于环的重力,即合力F 是一定值,当两杆水平靠近时,两个弹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变小,根据三角形边与角的关系可知,两个弹力逐渐变小,A 项错误;因此开始时两杆相距3r 时弹力最大,由几何关系可知,这时F N =F =mg ,B 项正确;在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圆环的重心下降r 2,设两个弹力做的功各为W ,则根据动能定理,2W +mgr 2=0,则W =-14mgr ,D 项正确.9.如图所示,质量为M 、长度为L 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放在木板上最左端,现用一水平恒力F 作用在小物体上,使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为F f .当物体滑到木板的最右端时,木板运动的距离为x ,则在此过程中(ABC )A .物体到达木板最右端时具有的动能为(F -F f )(L +x)B .物体到达木板最右端时,木板具有的动能为F f xC .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F f (L +x)D .物体和木板增加的机械能为Fx解析:由题意画示意图可知,由动能定理对小物体:(F -F f )·(L +x)=12mv 2,故A 正确.对木板:F f ·x =12Mv 2,故B 正确.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F f ·(L +x),故C 正确.物块和木板增加的机械能12mv 2+12Mv 2=F·(L +x)-F f ·L =(F -F f )·L +F·x ,故D 错误. 10.如图所示为某探究活动小组设计的节能运动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 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36.木箱在轨道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 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滑下,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然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BC )A .m =MB .m =2MC .木箱不与弹簧接触时,上滑的加速度大于下滑的加速度D .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解析:受力分析可知,下滑时加速度为:gsin θ-μg cos θ,上滑时加速度为:gsin θ+μg cos θ,所以C正确.设下滑的距离为l,根据能量守恒有:μ(m+M)glcos θ+μMgl cos θ=mglsin θ,得:m=2M;B正确.在木箱与货物从顶端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内能,所以D错误.三、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竖直固定放置的斜面DE与一光滑的圆弧轨道ABC相连,C为切点,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斜面的倾角为θ.现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从D点无初速下滑,滑块可在斜面和圆弧轨道之间做往复运动,已知圆弧轨道的圆心O与A、D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滑块第一次至左侧AC弧上时距A点的最小高度差h.(2)滑块在斜面上能通过的最大路程s.解析:(1)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cos θ·Rtan θ=0,得h=μRcos2θsin θ=μR cos θcot θ.(2)滑块最终至C点的速度为0时对应在斜面上的总路程最大,由动能定理得:mgRcos θ-μmg cos θ·s=0,得:s=R μ.答案:(1)μR cos θcot θ(2)Rμ12.如图所示,一半径为R 的半圆形轨道BC 与一水平面相连,C 为轨道的最高点,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从圆形轨道B 点进入,沿着圆形轨道运动并恰好通过最高点C ,然后做平抛运动.求:(1)小球平抛后落回水平面D 点的位置距B 点的距离;(2)小球由B 点沿着半圆轨道到达C 点的过程中,克服轨道摩擦阻力做的功.解析:(1)小球刚好通过C 点,由牛顿第二定律mg =m v 2C R小球做平抛运动,有2R =12gt 2,s =v C t 解得小球平抛后落回水平面D 点的位臵距B 点的距离s =2R.(2)小球由B 点沿着半圆轨道到达C 点,由动能定理-mg·2R -W f =12mv 2C -12mv 20 解得小球克服摩擦阻力做功W f =12mv 20-52mgR.答案:(1)2R (2)12mv 20-52mgR 13.如图所示,倾角θ=37°斜面上,轻弹簧一端固定在A 点,自然状态时另一端位于B 点,斜面上方有一半径R =1 m 、圆心角等于143°的竖直圆弧形光滑轨道与斜面相切于D 处,圆弧轨道的最高点为M.现有一小物块将弹簧缓慢压缩到C 点后释放,物块经过B 点后的位移与时间关系为x =8t -4.5t 2(x的单位是m ,t 的单位是s),若物块经过D 点后恰能到达M 点,取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1)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BD 间的距离x BD .解析:(1)由x =8t -4.5t 2知,物块在B 点的速度v 0=8 m/s ,从B到D 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 =9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 =F m gsin 37°+μg cos 37°,得:μ=38. (2)物块在M 点的速度满足mg =m v 2M R,物块从D 到M 过程中,有:12mv 2D =mgR(1+cos 37°)+12mv 2M,物块在由B 到D 过程中,有:v 2D -v 20=-2ax BD ,解得:x BD =1 m.答案:(1)38 (2)1 m。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v1=a1t,匀减速过程:v1=a23t ,联立解得:a2=3a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gsinθ=ma1,mgsinθ=ma2,联立解得:F=23mg;由动能定理可知,撤
去外力 F 前,外力 F 对物块做的功为:W=Fs1=23mgs1,合力对物块做的
功为:W-mgs1sinθ=Ek,即撤去外力 F 时物块的动能 Ek=23mgs1-12mgs1
P 点右侧区域。已知 PB=3R,F 的大小可能为( )
1 A.2mg C.mg
5mg B. 6 D.7m6 g
答案
解析 小物体能通过 C 点,则有 mvR2C≥mg,即 vC≥ gR;由 C 点离开 半圆轨道后落在 P 点右侧区域,有 2R=12gt2,vCt<3R,联立解得 vC<32 gR, 则 gR≤vC<32 gR;对小物体从 P 点到 C 点,由动能定理得 F·3R-2mgR =12mv2C-0,联立解得5m6 g≤F<252m4 g,故 B、C 正确,A、D 错误。
度为 20 m/s。估算出运动员踢球时对足球做的功为( )
A.50 J
B.100 J
C.150 J
D.无法确定
解析 运动员踢球时对足球做的功 W 等于足球获得的初动能 Ek1,即 W=Ek1-0;足球上升时重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增加量,设上升到最高点时 动能为 Ek2,则有-mgh=Ek2-Ek1,联立得 W=Ek1=Ek2+mgh=150 J, 故 C 正确。
答案
(1) 动 能 随 位 移 变 化 的 关 系 图 象 的 斜 率 的 物 理 意 义 是 什 么?
提示:斜率表示合外力。 (2)求物块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时间之比可以如何巧解? 提示:可以巧用平均速度。
第5章-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和h分别为( D )
A.tan θ和H2 B.2vg2H-1tan θ和H2
C.tan θ和H4 D.2vgH2 -1tan θ和H4
试题
解析
由动能定理有-mgH-
μmgcos
θ
H sin θ
=0-
1 2
mv2,-mgh-μmgcos θ
h sin
θ
=0-
1 2
m
v 2
2,解得
μ= 2vgH2 -1 tan θ,h=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试题
解析
1.(2016·怀化模拟)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 体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在 0~6 s 内其速 度与时间图象和该拉力的功率与时间图 象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C )
A.0~6 s 内物体位移大小为 36 m B.0~6 s 内拉力做的功为 30 J C.合力在 0~6 s 内做的功与 0~2 s 内做 的功相等 D.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5 N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能提升演练 上页 下页
考点一
NO.1 梳理主干 填准记牢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2.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
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时,上升的最大
高度为H,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
为
v 2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g.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知能提升演练 上页 下页
考点三
NO.1 梳理主干 牢固记忆
2.力学中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
NO.2 题组训练 提升能力
高中物理课件-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1 2
mv2
二、动能定理: W
1 2
mv22
1 2
mv12
三、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系统)
(2)确定研究过程. (可以是物体运动中的某一阶段,也可以是多个阶段)
(3)进行受力分析和总功的计算.
(4)明确研究对象的初、末动能.
(5)应用动能定理列出相应关系式.
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
包括重力
(1)动能定理中所说的“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
(2)位移、速度必须选用同一个参考系(以地面为参考系)
(3) 适用范围:①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②恒力做功、变力做功;
③ 某一阶段、多个阶段 (力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④一个物体、一个系统。
一、动能:
E
k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
2.公式:E k
1 2
mv 2
3. 单位: 焦耳
运动
而具有的能.
4.动能概念的理解: ① 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
② 动能具有瞬时性.
③ 动能具有相对性.
④
动能的变化
Ek
1 2
mv2 2
1 2
mv12
说明:动能是一个状态量,
而动能的变化是 一个过程量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2.表达式:W
1 2
mv 2 2
1 2
mv12
对动能定理的进一步理解:
包括重力
(1)动能定理中所说的“外力”,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
二、动能定理
第2节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2)若列车从 A 地沿直线开往 B 地, 先以恒定的功率 6×107 W(同 时开动第一、第二节的动力)从静止开始启动,达到最大速度后匀速 行驶, 最后除去动力, 列车在阻力作用下匀减速至 B 地恰好速度为 0。 已知 AB 间距为 5.0×104 m,求列车从 A 地到 B 地的总时间。
要点三
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x、m、v、W、Ek等,在 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力学问题时,可以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由于只需要从力在整个位移内所做的功和这段位移始末两状态 的动能变化去考虑,无需注意其中运动状态变化的细节,同时 动能和功都是标量,无方向性,所以无论是直线运动还是曲线 运动,计算都会特别方便.
( ×) (× )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
考纲解读
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一条重要的定理,可以广泛的 应用力学以及电磁学中,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在全国各地试题中均有涉及。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
计算题,涉及的物理背景遍及力学、电磁学。 同时,动能定理也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之一,应理 解动能的改变与做功的关系,会应用动能定理分析 和计算问题。
1 A. 3 1 C. 6
2 B. 3 1 D. 12
图 523
2.(2015· 南昌重点中学模拟)如图 524 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 定一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 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 A 的速度为 v, 压缩弹簧至 C 点时弹簧 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 h,不计小球与弹簧碰撞过程中的 能量损失, 则弹簧被压缩至 C 点, 弹簧对小球做的功为( 1 2 1 2 A.mgh- mv B. mv -mgh 2 2 )
2.(多选)如图 521 所示,电梯质量为 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 放置一质量为 m 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 开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上升高度为 H 时,电梯的速度 达到 v,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表达式:Ek=12mv2 单位:焦耳(J) 3.动能是状态量. 4.动能是 标 量(矢量或标量). 5.动能具有相对性,动能的大小与参照物的选取有 关,中学物理中,一般取地球为参照物.
二、动能定理
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 动能的 内容 变化
(4)运用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题型二:动能定理在多过程中的应用
例3 冰壶比赛是在水平冰面上进行的体育项目,比赛场 地示意图如图所示.比赛时,运动员从起滑架处推着冰 壶出发,在投掷线AB处放手让冰壶以一定的速度滑出, 使冰壶的停止位置尽量靠近圆心O.为使冰壶滑行得更远, 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使冰壶与冰 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减小.设冰壶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为μ1=0.008,用毛刷擦冰面后动摩擦因数减小至μ2= 0.004.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使冰壶C在投掷线中点处 以2 m/s的速度沿虚线滑出.为使冰壶C能够沿虚线恰 好到达圆心O点,运动员用毛刷擦冰面的长度应为多少? (g取10 m/s2)
Ff1=μ1mg
②
Ff2=μ2mg
③
设冰壶的初速度为 v0,由功能关系,得
Ff1·x1+Ff2·x2=12mv20
④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x2=2g2(μμ1g1x--μv2)20 ⑤
代入数据得 x2=10 m.
⑥
【方法与知识感悟】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并分析运动过程. (2)分析受力及各力做功的情况,求出总功;
表达式
对定理 的理解
适用条 件
W=ΔEk=
1 2
mv22-
1 2 mv12
W>0,物体的动能 增加 W<0,物体的动能 减少 W=0,物体的动能不变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 =12m v 2。
3.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
4.动能是标量,是状态量。
5.动能的变化:ΔE k =12m v 22-12m v 21。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E k2-E k1=12m v 22-12m v 21。
3.物理意义:合力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
【自测 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力、合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力为零,则合力做功一定为零B .合力做功为零,则合力一定为零C .合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 .动能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答案 A命题点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1.两个关系(1)数量关系:合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但并不是说动能变化就是合力做的功。
(2)因果关系:合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2.标量性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
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
【例1 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出行也越来越方便,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图1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 .与它的加速度成正比答案 B解析 列车在启动阶段做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列车的动能E k =12m v 2=12m (at )2=12m ·(2ax ),可见B 正确,A 、C 、D 错误。
【针对训练1】 (多选)用力F 拉着一个物体从空中的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重力做功-3 J ,拉力F 做功8 J ,空气阻力做功-0.5 J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 JB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 JC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4.5 JD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8 J答案 AC解析 因为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增加了3 J ,A 正确,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W 合=ΔE k ,得ΔE k =-3 J +8 J -0.5 J =4.5 J ,C 正确,D 错误。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A.5.7 m C.6.5 m
B.4.7 m D.5.5 m
解析:B 小物块在斜面上受力如图所示,从A点开始沿ABC路径运动到C点停止过程 中,由动能定理可得Fx0cos θ+mgx0sin θ-Ffx0-μmgx=0,Ff=μFN,FN+Fsin θ=mgcos θ,代入数据解得x=4.7 m,故选项B正确。
核心考点 互动探究
考点一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应用(基础考点) 精讲导学——深化认知 1.公式W合=ΔEk中“=”体现的三个关系
2.标量性:动能是标量,动能定理是标量式,解题时不能分解动能。
对点训练——提升能力 1.(对动能的理解)如图,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 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解析:A 由题意知,W拉-W克摩=ΔEk,则W拉>ΔEk,A项正确,B项错误;W克摩与 ΔEk的大小关系不确定,C、D项错误。
解析:CD 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对物体做功的有重力 mg、支持力 FN,这两个力的总 功(即合力做的功)才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即 W 合=W-mgH=12mv22-12mv12,其中 W 为支 持力做的功,A、B 错误,C 正确;对电梯,无论有几个力对它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 其合力做的功一定等于其动能的增量,即12Mv22-12Mv12,D 正确。
2.(动能定理的理解)(多选)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 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v1增大到v2时,上 升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
A.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W=12mv22-12mv12,其中 W 为支持力做的功 B.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W 合=0,其中 W 合为合力做的功 C.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W-mgH=12mv22-12mv12,其中 W 为支持力做的功 D.对电梯,其所受的合力做功为12Mv22-12Mv12
第5章机械能 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跟
点
踪
突
训
破
练
第22页
第5章
第2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基
A.tan θ和H2
础 知 识 回 顾
B.2vg2H-1 tan θ和H2
C.tan θ和H4
核 心
D.2vg2H-1 tan θ和H4
考
点
突
破
第23页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课 后 跟 踪 训 练
第5章
第2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物理
基
[解析] 由动能定理有
名
础
师
知 识 回
-mgH-μmg cos θsinHθ =0-12 mv2,
微 课 导
顾
学
-mgh-μmg
cos
θ
h sin
θ
=0-12
v m2
2
.
核 心
联立解得μ=2vg2H-1 tan θ,h=H4 ,故D正确.
考
课 后 跟
点
踪
突
训
破
练
第24页
第5章
课 导
顾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标量式,不能在其中一个方向 学
上应用动能定理.
核
(3)动能定理本质上反映了动力学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与 课
心
后
考 守恒,普遍适用于一切运动过程.
跟
点
踪
突 破
(4)动能定理往往应用于单个物体的运动过程,由于不
训 练
涉及时间,比用运动学规律更加方便.
第21页
第5章
第2讲
与名师对话·系列丛书
第2节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微点判断]
(1)动能就是运动物体所具有的能量。
(× )
(2)动能是机械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 )
(3)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
动能不一定变化。
(√ )
(4)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5)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
零。
(√)
(6)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
(7)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8)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一)一站练通类考点——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对动能、动能定理的理解]
关于动能概念及动能定理表达式 W=Ek2-Ek1 的说法中正确
C.石块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合外力做的功为12mv02-12mv2
过程,软钢锭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μMg=Ma
由位移公式得:L=12at2
对软钢锭,从滑上平台到静止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μ(M+
m)gL-μMgL=0-12Mv2
滑块落到平台上时的速度:vm=gt
滑块到达平台时的动能:Ekm=12mvm2
解得:Ekm=22M+Mmv2mg2L2。
答案:(1)g
(2)12Mv2
解析:根据动能定理,对子弹,有-F(L+s)=12mv2-12mv02, 选项 D 正确;对木块,有 FL=12Mv2,选项 A 正确;由以上二 式可得 Fs=12mv02-12(M+m)v2,选项 C 正确,只有选项 B 错误。 答案:ACD
[谨记关键] 1.动能与动能的变化的区别 (1)动能与动能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动能是状态量, 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 (2)动能没有负值,而动能变化量有正负之分。ΔEk>0 表示 物体的动能增加,ΔEk<0 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动能定理及其应用(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突破点(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对“外力”的两点理解:(1)“外力”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2)“外力”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
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多角练通]1.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B .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C .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D .动能不变,则物体合外力一定为零解析:选A 由W =Fl cos α可知,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但合外力做功为零,可能是α=90°,故A 正确,B 错误;由动能定理W =ΔE k 可知,合外力做功越多,动能变化量越大,但动能不一定越大。
动能不变,合外力做功为零,但物体合外力不一定为零,C 、D 均错误。
2.(多选)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 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s 。
甲在光滑水平面上,乙在粗糙水平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对甲、乙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力F 对甲做功多B .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C .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D .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解析:选BC 由功的公式W =Fl cos α=Fs 可知,两种情况下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A 错误,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对甲有:Fs =E k1,对乙有:Fs -F f s =E k2,可知E k1>E k2,C 正确,D 错误。
3.(多选)如图所示。
某人通过光滑滑轮将质量为m 的物体,沿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地由底端拉上斜面,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 ,到达斜面顶端的速度为v ,则在此过程中( )A .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为mgh +12m v 2B .物体所受的合力做功为12m v 2C .人对物体做的功为mghD .人对物体做的功大于mgh解析:选BD 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可得W 合=W 人-mgh =12m v 2,故W 人=mgh +12m v 2,B 、D 选项正确。
突破点(二) 动能定理的应用1.应用动能定理的流程2.应用动能定理的注意事项(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当所求解的问题不涉及中间的速度时,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求解,这样更简便。
(4)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
[典例] (多选)(2016·浙江高考)如图所示为一滑草场。
某条滑道由上下两段高均为h , 与水平面倾角分别为45°和37°的滑道组成,滑草车与草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质量为m 的载人滑草车从坡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经过上、下两段滑道后,最后恰好静止于滑道的底端(不计滑草车在两段滑道交接处的能量损失,sin 37°=0.6,cos 37°=0.8)。
则( )A .动摩擦因数μ=67B .载人滑草车最大速度为2gh7C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mghD .载人滑草车在下段滑道上的加速度大小为35g[思路点拨](1)滑草车先匀加速下滑,再匀减速下滑。
(2)滑草车速度最大的位置在两条滑道的连接处。
(3)滑草车下滑的整个过程中下降的高度为2h 。
[解析] 由题意知,上、下两段斜坡的长分别为 s 1=h sin 45°、s 2=h sin 37°由动能定理知:2mgh -μmgs 1cos 45°-μmgs 2cos 37°=0 解得动摩擦因数μ=67,选项A 正确;载人滑草车在上下两段的加速度分别为 a 1=g(sin 45°-μcos 45°)=214g , a 2=g(sin 37°-μcos 37°)=-335g , 则在下落h 时的速度最大,由动能定理知: mgh -μmgs 1cos 45°=12mv 2解得v =2gh7,选项B 正确,D 错误; 载人滑草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与重力做功相等,即W =2mgh ,选项C 错误。
[答案] AB [方法规律](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能使问题得以简化。
当物体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子过程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
(2)当选择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涉及重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①重力做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②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集训冲关]1.(多选)(2017·上海长宁区模拟)如图所示,从地面上A 处竖直向上抛一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升到B 点时的动能与小球上升到最高点后返回至C 点时的动能相等,B 点离地面高度为h ,C 点离地面高度为h3。
空气阻力f =0.1mg ,大小不变,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hB .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4hC .小球下落过程中从B 点到C 点动能的增量为35mghD .小球下落过程中从B 点到C 点动能的增量为45mgh解析:选BC 设小球由B 点再上升h ′到达最高点,对小球上升到B 点与返回至C点之间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 ·23h -0.1mg ·⎝⎛⎭⎫2h ′+23h =0,解得h ′=3h ,所以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H =h +h ′=4h ,B 正确;下落过程中小球从B 点到C 点动能的增量12m v C 2-12m v B ′2=mg ·23h -0.1mg ·23h =35mgh ,C 正确。
2.如图所示,小物块从倾角为θ的倾斜轨道上A 点由静止释放滑下,最终停在水平轨道上的B 点,小物块与水平轨道、倾斜轨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A 、B 两点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物块在轨道转折时的机械能损失,则动摩擦因数大小为( )A .tan θB .tan αC .tan(θ+α)D .tan(θ-α)解析:选B 如图所示,设B 、O 间距为s 1,A 点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 ,A 、O 间的水平距离为s 2,物块的质量为m ,在物块下滑的全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可得:mgh -μmg cos θ·s 2cos θ-μmg ·s 1=0,解得:μ=hs 1+s 2=tan α,故B 正确。
3.(2017·淄博二模)如图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AB 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于B 点,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s 0=3 m ,质量m =3 kg 的小物块与斜面及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
当小物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同时,对小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图中未画出)。
取g =10 m/s 2。
(1)若F =10 N ,小物块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B 点时撤去恒力F ,求小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s 。
(sin 37°=0.6,cos 37°=0.8)(2)为确保小物块不离开斜面,该恒力F 的最大值为多大? 解析:(1)小物块在斜面上受力如图所示,从A 点开始沿ABC 路径运动到C 点停止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Fs 0cos θ+mgs 0sin θ-fs 0-μmgs =0 f =μF NF N +F sin θ=mg cos θ代入数据解得:s=4.7 m。
(2)若使小物块不离开斜面,可知小物块对斜面的压力大于或等于0,即F sin 37°≤mg cos 37°代入数据解得:F≤40 N即恒力F的最大值为40 N。
答案:(1)4.7 m(2)40 N突破点(三)动能定理的图像问题1.解决物理图像问题的基本步骤2.四类图像所围面积的含义[典例]某星球半径为R=6×106 m,假设该星球表面上有一倾角为θ=30°的固定斜面体,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在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力F始终与斜面平行,如图甲所示。
已知小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3,力F随位移x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如果小物块运动12 m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
试求:(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该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 的大小; (2)该星球的平均密度。
[思路点拨](1)F -x 图线与x 轴所围面积表示力F 对物块所做的功。
(2)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始终不变。
(3)可利用g =GMR 2求出星球质量进而确定星球的平均密度。
[解析] (1)设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物块上滑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W F =(15×6-3×6)J =72 J , 由动能定理得:W F -mg sin θ·x -μmg cos θ·x =0, 解得:g =6 m/s 2。
(2)在星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mg =G Mm R 2可得星球的质量为:M =gR 2G 所以星球的密度 ρ=M V =gR 2G 43πR 3=3g4πGR=3×64×3.14×6.67×10-11×6×106 kg/m 3≈4×103 kg/m 3。
[答案] (1)6 m /s 2 (2)4×103 kg/m 3[集训冲关]1.(2017·西安质检)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t =4 s 时停下,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B .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零C .t =2 s 时刻拉力的瞬时功率在整个过程中最大D .t =1 s 到t =3 s 这段时间内拉力不做功解析:选A 对物块运动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得:W F -W f =0,故A 正确,B 错误;物块在加速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拉力最大,故t =1 s 时拉力的瞬时功率为整个过程中拉力功率的最大值,C 错误;t =1 s 到t =3 s 这段时间内,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拉力做正功,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