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讲记

合集下载

[卢崇汉]扶阳讲记

[卢崇汉]扶阳讲记

[卢崇汉]扶阳讲记《思考中医》出版以后,有不少学生或同行欲拜我为师,其实我不过是只“纸老虎”,没什么可拜的,你们拜我出于至诚,我拒你们亦是出于至诚,当然还加上了“自知”,自知不足以为人“师”也。

今天倒是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我的师父卢崇汉即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扶阳讲记》,负责人担任了这本书的策划编辑。

于医而言,卢师是真正的师者~虽因缘所限,不可能人人亲炙,但若能细寻此中义理,其于师愿亦不远矣。

2005年也是藉着《思考中医》的因缘,使我得遇心仪已久的“火神派”传人卢崇汉师,并最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入室之后,师父或训之以理,或示之以案,虽只是短短数月,但此中领受恐怕只有经历过百折困顿的人方能体悟。

今天师父的这部《讲记》问世,我想这对当今的中医界应是一件大事,对许多诚心向医而又苦于没有门径的人更是值得抚额庆幸~既为《讲记》,当然是兴之所至,言之所至,不一定系统,也不一定完整,但亦正因为师处“兴”中,故其“言”也就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言。

有心人若能循此而入,其于医道将无大碍矣。

扶阳基于重阳,亦即以阳为主导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末。

为什么要重阳呢,因为这是生命之所需,社会之所需。

《素问* 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对于人身而言,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如自然的天与日一样。

天之与日,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功用是什么呢,《易》里面谈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以天的特征就是“运行”,而且是刹那不息的运行。

这样一个不息的运行,它所带来的功用是什么呢,这个功用在乾卦的卦辞里面作了总结,就是“乾,元亨利贞”。

乾者天也,日也,亦即《生气通天论》里面讲的阳气也。

乾天虽然刹那不息的运行,但这个运行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区域,或四个“所”,这四个“所”就是卦辞里面谈到的“元、亨、利、贞”。

运行在“元”之区域或者“元”之所,对应的是春(木)的功用;运行在“亨”之区域或曰“亨”之所,对应的是夏(火)之功用;运行于“利”之区域或曰“利”之所,对应的是秋(金)之功用;运行于“贞”之区域或曰“贞”之所,对应的是冬(水)的功用。

卢崇汉病案(扶阳讲记后附病案)

卢崇汉病案(扶阳讲记后附病案)

卢崇汉病案附录三2006年6月26日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卢崇汉先生2006年6月26日国医堂门诊病历情况,全部病例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为G)李某女79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两个月)西医诊断:肺癌。

主诉:咳嗽、气喘促症状好转,痰少已无血丝,纳增,精神好转。

四诊:舌微绛,苔白腻罩黄,脉滑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广紫苑15茯苓15法半夏20陈皮15木蝴蝶20杏仁15石菖蒲20浙贝15瓜蒌壳15苍术15砂仁15炙甘草5生姜20黄某某男74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9个月)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主诉:晚上未出汗了,胃口正常,二便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75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白晒参10黄芪50砂仁15木蝴蝶20阿胶20肉苁蓉20枸杞20炒麦芽20路党参30炙甘草5生姜60郑某某男73岁成都初诊西医诊断:高血压,小脑萎缩、脑动脉供血不足。

主诉:腿脚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舌僵吐字不清,痰多不利。

四诊:舌质淡淤,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60白术15胆南星15石菖蒲15法半夏20陈皮15明天麻15南山楂20硃茯神15炙甘草5生姜50许某某男6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1年余)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诉:咳嗽减,已无黄痰,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减轻,人已不畏风了。

四诊:舌质暗,苔薄白腻罩黄,脉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90白术15砂仁15地肤子15桂枝尖25茯苓20木瓜20淫羊藿25杜仲20炙甘草10生姜60干姜30徐某女5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3次)西医诊断:荨麻疹。

主诉:全身瘙痒明显减轻,大便略干,多喝水后脘腹微胀痛。

四诊:舌质暗红,苔薄白根略腻,脉浮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桂枝尖20苍术15法半夏20地肤子15小茴香20青皮15香白芷15蛇床子15苍耳子15硃茯神15南山楂20生姜20炙甘草5雷某女43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4次)西医诊断: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

扶阳讲记(三)

扶阳讲记(三)

扶阳讲记(三)近来中医界有“火神学派‘这么一个提法,而且这个提法的影响正在扩大,但严格来说,这个提法还没有得到共识,得到公认。

过去我提出过“扶阳学派”,并对扶阳的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考、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所以今天打算跟大家谈的就是扶阳的过程中一些比较关键的问题。

今天大家可能是搞临床的,是临床家,每天都要在临床处理大量的病人,这个扶阳的理念是否能帮助大家更多的理清思路,扩展思维,提高我们的临床疗效呢?首先要讨论的是在南方炎热地区,比如广东地区,能否广泛的使用辛温药呢?对这个问题,过去我也有疑惑,三十年前,也就是七十年代初吧,我在江苏的南京业同样的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我在江苏新中医学院负芨深造。

南京是温病学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瘟病学派在那里影响很大,根深蒂固。

无论是医者还是病者,所接受的都是清热除湿的药物多,纯粹的勇辛温药行不行?有多大市场,多大空间?,当时年轻气盛,思想活,我决定创一下。

通过三年多的实践探索,治疗了三万多病人,证实了这个问题,并且也得到了南京中医界的认可。

那就是通过使用纯粹辛温的的药物治疗疾病,取得了相当的治疗效果。

以后大约是1977年,我在离开南京前,在医学会上做了一次讲座,当时只有医学会,没有中医学会。

讲座上我报告了我做的一个粗略的统计,总共诊治了三万多人次,有七千四百多个病人,这些病人大多数吃了三付、五付药,少数是吃了十付、二十付中药,临床效果我认为是理想的,当时得到了邹云翔、叶橘泉、周小斋等前辈的认可。

我跟他们参加了很多的会诊,看到我在临床对辛温药物的运用,开始的时候他们叶提出了类似的疑问:“我们江苏人,气候地理不一样,生活状况不一样,体质状况不一样,是否能这样用药?是否就是阳虚,是否一定要用这种扶阳的法则?”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有所准备的,我在四川呆了这么多年,到了江苏,诸多的变化,诸多的不同,应不应该继续遵循扶阳理念?这对当时的我,不仅具有挑战性,而且具有趣味性。

通过自己在江苏的实践,接治了这么多病人,我认为扶阳法则在南京同样适用!事实上这个问题叶已经有了先例,例如上海的祝味菊是我祖父的卢铸之的学生,他把扶阳理念带到上海后,也在临床上大量使用,他的辨证也是强调阳气是人身的根本,他从病机上也是这样认识的,所以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扶阳论坛发言稿范文

扶阳论坛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扶阳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中医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参会人员,向论坛的举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医扶阳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扶阳理论强调阴阳平衡,注重调养阳气,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阳气不足、阴气过盛的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深入研究扶阳理论,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扶阳理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一、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扶阳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

阳气充足,则身体健康;阳气不足,则百病丛生。

因此,扶阳就是通过调养阳气,使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扶阳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诊断疾病:扶阳理论强调“观其脉证”,通过观察患者的脉象和症状,判断阴阳盛衰,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 辨证论治:扶阳理论认为,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阴阳盛衰,运用扶阳之法,调整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 预防疾病:扶阳理论强调“未病先防”,通过调养阳气,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扶阳理论的发展与创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扶阳理论也在不断创新。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扶阳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扶阳理论的指导下,许多疑难杂症得到了有效治疗。

四、加强扶阳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扶阳理论,我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扶阳理论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其内涵,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2. 加强扶阳理论的教育培训,提高中医师对扶阳理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3. 加强扶阳理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医扶阳理论。

4. 加强扶阳理论的宣传普及,提高人民群众对扶阳理论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扶阳讲记(完整版)

扶阳讲记(完整版)

扶阳讲记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卢崇汉2005年11月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ISBN7—80156—130--9刘力红写给朋友们的信《思考中医》出版以后,有不少学生或同行欲拜我为师,其实我不过是只“纸老虎”,没什么可拜的,你们拜我出于至诚,我拒你们亦是出于至诚,当然还加上了“自知”,自知不足以为人“师”也。

今天倒是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我的师父卢崇汉即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扶阳讲记》,负责人担任了这本书的策划编辑。

于医而言,卢师是真正的师者!虽因缘所限,不可能人人亲炙,但若能细寻此中义理,其于师愿亦不远矣。

2005年也是藉着《思考中医》的因缘,使我得遇心仪已久的“火神派”传人卢崇汉师,并最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

入室之后,师父或训之以理,或示之以案,虽只是短短数月,但此中领受恐怕只有经历过百折困顿的人方能体悟。

今天师父的这部《讲记》问世,我想这对当今的中医界应是一件大事,对许多诚心向医而又苦于没有门径的人更是值得抚额庆幸!既为《讲记》,当然是兴之所至,言之所至,不一定系统,也不一定完整,但亦正因为师处“兴”中,故其“言”也就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言。

有心人若能循此而入,其于医道将无大碍矣。

扶阳基于重阳,亦即以阳为主导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末。

为什么要重阳呢?因为这是生命之所需,社会之所需。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阳气对于人身而言,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如自然的天与日一样。

天之与日,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功用是什么呢?《易》里面谈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所以天的特征就是“运行”,而且是刹那不息的运行。

这样一个不息的运行,它所带来的功用是什么呢?这个功用在乾卦的卦辞里面作了总结,就是“乾,元亨利贞”。

乾者天也,日也,亦即《生气通天论》里面讲的阳气也。

乾天虽然刹那不息的运行,但这个运行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区域,或四个“所”,这四个“所”就是卦辞里面谈到的“元、亨、利、贞”。

读《扶阳讲记》有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读后感_模板

读《扶阳讲记》有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读后感_模板

读《扶阳讲记》有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_读后感_模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读《扶阳讲记》有感郑婧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火神派”这个词,而当时仅仅知道它是中医各个学派中的一支。

很多人都不提倡立派,但是为什么“火神派”能在中医的没落阶段中兴起并延续,而后又促进中医的发展,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这本《扶阳讲记》正是对“火神派”的一个陈述,将一个真正的有实际存在意义的“火神派”展现在我们眼前。

而这本书也正是围绕它的“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的指导思想和“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治病立法原则展开的。

1扶阳之理在《扶阳讲记》这本书中,卢崇汉老师谈了自己的业医感悟,更多的谈的是一种扶阳理路。

而在他的业医感悟中描写的也是自己对扶阳理路的认识、思维及实践探讨的过程。

卢崇汉老师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从小就受中医文化的熏陶,甚至认字也是从认识中医名词开始的。

从十一二岁就开始读中医经典,祖父辈们为他讲解,加上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十六七岁就能自己在临床上开方治病了。

与其说是一个家庭成就了卢崇汉,不如说是扶阳理路造就了一代名医。

卢氏强调“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卢氏一生治学行医执鞭诲人从不离此理路。

1.1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即强调阳的重要性。

无论是人体自身还是在自然界中都体现着一种阳主阴从的现象。

《周易》的根本核心,始终强调了“动”的一面,认为没有“动”就无所谓一切事物的生生化化,这同样也是在强调了阳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提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说明了阴阳互根的关系中必须以阳为主。

人以火立极即以阳为本,阳气在人体中的推动调控精气血津液的运行,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在自然界中,太阳的存在对宇宙所有行星的运行,对地理、天文、历法、气象以及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无不存在着直接影响。

卢崇汉扶阳讲记:李小清编

卢崇汉扶阳讲记:李小清编

卢崇汉先生《扶阳讲记》摘录附:病案数例及成都晚报报道出于对著作人版权的尊重,本贴仅摘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扶阳理路(一)实际上我们分析中医的理论,它的渊源,也就是阴阳理论的渊源,它很明确的强调了阳为主导。

有关这个主导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易》,《易》这门学问主要是谈阴阳的,因为《易》,你看它的构造,就是一个阴爻,一个阳爻。

所以古人给它的定位是“易以道阴阳”。

而且从《易》里面看,确确实实是阴爻一半,阳爻一半,好像是平衡,各占50%,没有人控股。

没有控股怎么办?大家的股份都持平,好不好办事呢?反而不好办事。

那我们可以看一看,易里面,虽然阴爻和阳爻是一样的,是相等的,但是它有一个主导,这个主导我们可以从乾卦里面去认知,干卦的“彖”里面讲到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乾卦是什么呢?大家知道乾卦是六爻皆阳的卦,是一个纯阳卦,这样一个纯阳卦有什么功能呢?它讲到了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它是统天的。

那么干实际上就是阳,万物资始,有赖于这个阳,天道的统领也有赖于这个阳,也就是说它是控股的。

乾完了以后,接下来就是坤,坤是六爻皆阴的代表,《周易》在描述这个阴的时候,怎么讲的呢?“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是六爻皆阴,万物的资生就有赖于这个坤阴。

一个万物资始,一个万物资生。

虽然万物生长靠太阳,也就是讲“万物资始”,可是万物是生长在哪里的呢?不是生长在太阳上面,是生长在坤阴上面,所以它是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一个是统天,一个是顺承天,这里面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阳主阴从”的思想。

所以在《易》里面,这样一个主从思想的脉络是很清楚的。

我们再看看《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它是用贵贱来表达这个主从的关系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阳,这个统天的东西的一些体用问题,以便我们加强对这样一个思想的认识。

乾是以天为体的,天体的这个用是什么呢?《易》里面也讲得很清楚,天体的用为行,为健。

所以就有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话,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扶阳三段:百年传承的力量(三)

扶阳三段:百年传承的力量(三)

扶阳三段:百年传承的力量(三)扶阳三段:百年传承的力量——扶阳三段:以“心法”为旨归,无为而成。

以“脉”统法,法无定法,精准狙击,学习扶阳第二阶段也。

即得扶阳二段也。

按“脉”辨证立法遣药处方,扶阳真功也。

——德道扶阳学堂扶阳三段:以“心法”为旨归,顺势而为,无为而成。

过去拜师为徒,分入门弟子和入室弟子。

扶阳医学,人类共享。

海路师兄曰:徳馨学高为师。

凡言郑卢,皆归重善。

扶阳学人如何分层次?按“形气神”问诊立法,扶阳入门矣。

按“脉”立法,扶阳入室矣。

按“心法”立法,扶阳入道矣。

一气先后生立,破译生命这口气的运行奥秘,破译“生命这口气如何合于道”的中医道原。

卢铸之心法,扶阳之心法也,中医之心法也,德道之心法也。

自铸之后,中医言必一气先后生立。

扶阳远程治疗癌痛2018年5月10日接到永康师姐伶俐的电话,说有一危重病人,万分紧急,需支持。

病人已住院,正在放疗,小细胞肺癌,全身转移,癌痛一月多,已使用吗啡止痛;现小便不利,用尿袋,大便不通,需开塞露或灌肠。

周某,男,69岁,去年7月检查小细胞肺癌,到香港治小细胞肺癌最好的医院治疗,化疗6个疗程,靶向治疗4个疗程,头上放疗二次,肺放疗25次。

因全身转移,香港医院放弃治疗,今年4月回金华,化费200多万。

经检查,又发现脊柱、脑脑转移。

头部脑瘤,香港放疗消一个,现又长二。

脊柱T7-L3放疗,已第5次,需8-10次。

人活一口气。

这口气在,人就活;这口气病了,人就病了;这口气断了,人就没了。

那么,周某这口气的运行是病在阳者还是病在阴者?为什么二窍不通?什么邪致癌痛?明内而知外。

切而知之。

轻取:微紧短气滞、微湿滞欠缓膀胱:稍紧-带弦稍欠缓沉取:稍洪大气滞带紧左尺:波及紧短甚乏力神微紧胆脉:气滞微紧欠缓肝脉:稍逆稍浮微欠柔+心脉:脉位稍沉稍紧带弦、稍气滞稍乏力神肺脉:脉位沉稍紧- 稍湿滞乏力神+ 短胃脉:湿而不滞、乏力神脾脉:脉位稍沉- 稍湿微紧+带微弦短-命门:微紧- 稍乏力神短舌诊:左歪,苔黄白夹杂卢铸之脉位图,就是一幅“一气先后生立”的气机图。

《扶阳讲记》读后感兼及其理论探讨

《扶阳讲记》读后感兼及其理论探讨

《扶阳讲记》读后感兼及其理论探讨吾道一以贯之——扶阳也----《扶阳讲记》读后感兼及其理论探讨吾道一以贯之——扶阳也----《扶阳讲记》读后感兼及其理论探讨摘要:卢崇汉教授是火神派正宗的传人,在理论上传承火神派扶阳的传统并加以发挥创造,在临床上广泛运用扶阳数“法”,疗效颇佳。

本文从《扶阳讲记》一书出发,对其理论和思路作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火神派;卢崇汉;扶阳讲记;扶阳2005年成都著名火神派(又称扶阳学派)的继承人卢崇汉教授及其学生曾经统计过他一年的门诊量,一共接诊2745人,20013人次,开出20076张处方,所涉及病种83个,包括红斑狼疮、肾功能衰竭、癌症等等,治疗的有效率98%,疾病的临床治愈率为92%。

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疗效?这些疗效的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经验?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认真阅读了卢教授的代表作《扶阳讲记》,恍惚似有所得。

1 为何要扶阳?扶阳,顾名思义就是扶助阳气,尤其是脾肾先后二天的阳气。

卢氏首先引用《易经》中“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成天”来说明自然界中阳主阴从的正常格局。

这使人不由得想到朱丹溪的理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两者是不是矛盾了呢?从五运六气来看,属阳的成分占了绝大多数,任应秋认为这可能与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关,由此看来,“阴常不足,阳常有余”似乎应该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而不应该是受到朱丹溪攻诘的病理状态。

那么朱丹溪的理论错了吗?余意下认为如果阳有余却不藏,那么朱氏的理论就是正确的;如果阳气充盛又能很好的收藏,这就成了正常的状态。

无论如何,这句话提示我们既然强调天人合一,就应当重视阳气的补充和阴精的奉承,使得阳气能够正常生发和收藏。

为什么卢氏可以大量、广泛地使用扶阳药物,或者换言之,为什么现在社会阳虚的人多?卢氏归纳了9点原因:(1)先天不足;(2)嗜食生冷寒凉;(3)误用苦寒;(4)滥用抗生素;(5)工作的烦劳,“阳气者,烦劳则张”;(6)房劳伤肾阳;(7)非时的作息时间,使得阳气无法正常的生发和收藏;(8)心性不定;(9)自然环境上热下寒的格局,煤矿、石油的开采相当于把地球的坎中真阳暴露出来,因此产生全球变暖的表象。

读《扶阳讲记》有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读《扶阳讲记》有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读《扶阳讲记》有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扶阳讲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以其对古代书法家扶阳的深入挖掘,勾勒出一幅人文历史画卷,令人赞叹。

他将往昔令人惊叹的传奇活灵活现地复原,让我们仰望苍穹,品味远古的生机和智慧之源。

让我更加佩服扶阳大师的是,他虽然出生贫寒,但勤奋而且聪明,一步步登上职业文人的巅峰。

他把金石书法与花鸟水墨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扶阳书“,把石头上的古诗词与像素点般精细的文字结合,火候炉里的墨汁变幻无穷,成就了不朽的传奇。

让我更加感叹的,是他把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等,以及大师扶阳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传承到今天,让我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这份古代文化继续流传下去。

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仰望历史的洪流,收集传统文化的精华,深入学习古代文化,承扶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最后我们要像扶阳大师一样,用自己的智慧、技艺承扶传统文化,继续传承。

扶阳医学讲义(第三章)坎中一阳

扶阳医学讲义(第三章)坎中一阳

扶阳医学讲义(第三章)坎中一阳@火神门:本章为大家介绍“坎中一阳”的概念。

通过学习,使大家对于扶阳医学的桂枝法(着重于坎中一阳的“用”),以及四逆法(着重于坎中一阳的“扶”)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就能更好的去学习和理解扶阳立法体系,更好的去探寻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在临床中的实际运用。

扶阳医学讲义(第三章)坎中一阳提纲:肾开门立极之法~四逆法;肾开门守极之法~填精法;坎卦诗:天施地孕水才通,一气含三造化工,万物根基从此立,生生化化沐时中(《医理真传》)。

乾坤生六子为三男三女,三男就是长男震雷,中男坎水,少男艮山。

坎水实为乾坤所生六子中的一子。

郑诗首句“天施地孕水才通”即为此义。

乾天坤地,乾父坤母,故乾坤交媾而有六子之生。

坎水中男这一子是由乾坤二卦之中爻相交。

若乾交坤,坤之中爻变阳,即生坎中满。

若坤交乾,乾之中爻变阴,则生离中虚。

乾之中爻交坤而生坎,坤虽变坎,而余体尚在。

故坤坎同居,后天返先天。

坤德为藏,坎德亦为藏,藏的当然就是坎中之阳。

坎中之阳源自先天,故称真阳、元阳,亦称命门火、龙火。

此阳此火宜潜藏而不宜飞越,除了坎德本身之藏以外,尚需依赖坤德之藏。

所以,水土合德的关系对于扶阳医学来说非常重要,学习扶阳派的理、法、方、药就不能轻视这个关系。

在桂枝基本法和附子基本法里,为什么土家的药(比如术、草、楂肉、姜等)占了大多数?就是因为有水土合德这个关系。

在后天八卦里,水土合德当然就是坎(水)艮(土)合德,若出现水土不能合德,坎艮不能相接的情况,就需要用桂枝法或附桂法在坎艮之间去用力,我们在第一章(山水蒙)章节中已经有了详述。

附桂法系列里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立法,叫做太阳少阴综合法。

太阳是什么呢?正如第一章(山水蒙)所述,太阳在八卦系统里为艮;少阴又是什么呢?少阴在八卦系统里为坎。

所以,太阳少阴综合法的本质就是典型的坎艮合德,水土合德之法。

太阳少阴综合法在临床中非常了不起,非常管用!整个立法紧紧抓住太阳和少阴这两个关口遣药处方,对各种阳虚(各种疑难杂症)疗效非常明显。

倪海厦扶阳论坛演讲

倪海厦扶阳论坛演讲

倪海厦2021年扶阳论坛演讲内容提纲ZT〔第一部份〕(2021-02-1223:52:13)标签:杂谈前言:经方的运用与阴阳辨症法的关系何谓阴阳辨症法?阳是热,阴是冷。

阳是神、是力。

阴是形、是体。

神形无病,那么阳可畅流无阻。

第一章:如何将阴阳辨症法精准的应用到人体上?阴实的诊断法那么,阳不进阴第一:能够从疼痛与冷热感的表现来诊断;第二:利用十二时辰脏腑气血的流注来诊断;第三:可利用寸口脉的阴阳部位来做诊断;第四: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

第一节:疼痛与冷热感的表现一:持续又与日剧增的痛。

二:上热下冷的病症。

三:肿瘤部位有局部的热感。

第二节:十二时辰气血流注的诊断肺----寅膀胱----申大肠—--卯肾----酉胃----辰心包----戌脾----巳三焦----亥心----午胆----子小肠----未肝----丑第三节:寸口脉的阴阳诊断法寸为阳,尺为阴。

常态女子之左(阳)脉应大于右(阴)脉;常态男子之右(阳)脉应大于左(阴)脉;此因女子以血为主,男子以气为主。

以附骨之脉为阴实之真脏脉。

以一息七至以上为阴实之真脏脉。

第四节:可利用睡眠情形来协助诊断阴实的失眠与盗汗。

阴阳决离但坐不得卧的危症。

阳气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是常态。

第二章:阴实如何形成?病情的演变由阴虚--阳虚--阴实;扶阳能够预防癌症的发生;运动与中药能够扶阳,因为清阳实四肢、浊阴回六腑,清阳发肌理、浊阴走五脏;虚胜于实的瞧念,缺乏与太过,都会造成阴虚。

第三章:如何往区分经方中阴阳药物?第一节:以气味区分,气为阳、味为阴酸苦涌泻为阴、辛甘发散为阳;淡味渗泄为阳、咸味涌泄为阴;轻清升浮为阳、重浊沉落为阴。

第二节:以颜色区分色白为阳、色黑为阴。

第四章:如何选择往实与攻坚的药物桂枝与麻黄之往表实:辛甘发散之药,能往气分之实症,因为清阳发肌表,实四肢。

大黄与芒硝之往里实:是味厚之药,能往肠胃中之实症,因为浊阴走五脏。

冷无浮、热无沉:石膏色白为阳、性冷为沉,附子色白为阳、性热不沉。

扶阳中级班第1讲:除湿法体系授课实录

扶阳中级班第1讲:除湿法体系授课实录

扶阳中级班第1讲:除湿法体系授课实录体湿的表现: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

而湿邪则不同,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

湿是最容易渗透的,总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就是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还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请关注拔罐圈,各种中医绝技都在这里。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

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黄得越厉害,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女人天生属于阴,易生寒寒湿体,百病生!人体达到五级寒湿,命在旦夕!来测一测你是几级寒湿?一级寒湿:在表皮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

长过湿疹的朋友都知道,奇痒无比,反反复复~二级寒湿:在肌肉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 .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四级寒湿:在脏腑症状:(寒湿在子宫、卵巢、睥胃、肺),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受损,宫寒、妇科疾病、乳腺增生……随之而来!冬病夏治,祛寒湿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今夏,再等一年!五级寒湿:在身上症状:(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

浅析《扶阳讲记》扶阳思想及姜附桂配伍运用

浅析《扶阳讲记》扶阳思想及姜附桂配伍运用

浅析《扶阳讲记》扶阳思想及姜附桂配伍运用
许金德;林志咸;吴云霞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12(030)006
【摘要】《扶阳讲记》扶阳核心在于“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实际上就是以阳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书中内容大部分是有关扶阳为核心的学术讲稿以及与学者、门人如刘力红教授等的对话记录,体现其推崇阳气、重视扶阳思想,善于姜附桂配伍,举隅的临床医案.对于火神派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当代青年中医认真探讨、研究和传承.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许金德;林志咸;吴云霞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08;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浦东201203;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扶阳讲记》重视阳气思想及使用姜附桂情况浅析 [J], 李淑娟
2.中会国[2011]038号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J],
3.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J],
4.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
通知 [J],
5.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征文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卢崇汉第二届扶阳论坛讲稿

卢崇汉第二届扶阳论坛讲稿

治未病-兼论扶阳的运用问题(李可在首届扶阳论坛上的演讲)关于这次治未病的问题,大家谈得很多。

总的来讲,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对待生命与疾病的战略观点,因为世界上一切的疾病的产生,首先是人体本气致病。

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是中医对待疾病的战略手段!内经预防为主的思想在世界医学文献上最早出现,是独一无二的,这个光辉思想,现在和将来永远要指导人类的生命活动。

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100年的奋斗,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十大医学难题大致有这么几个大类:心脏器质性病变,癌症,脑血管病(包括高血压一系列症状),肺结核,糖尿病系列病症,免疫缺陷病,血液病,慢性肾衰,运动神经元疾病,艾滋病!面对这十大医学难题,有些西医对我说“你们空谈什么治未病,就像遮羞布,一个挡箭牌,我们束手无策的疾病,你们也没有什么高招。

”当然这都是一些属朋友的。

我就对他们说,我说“同志你们错了,因为你们不懂中医三千年的历史,现在所说的十大医学难题,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自古有之,早在张仲景的时代、孙思邈的时代,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已经做了比较好的解决,这个距今2000年左右。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的传承发生了断层。

宝贵的医学遗产没有能够继承下来,特别是近百年来,中医处在四面围剿的困境中,为了寻找出路,最早选择了中西会通,拿我们民族的东西、拿东方的东西向西方靠拢!然后进一步搞科学化、现代化,最后结果只能是自我毁灭。

这些情况大家可以说是有目共睹。

这就不必细说了。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的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

是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我在青年时代,通过读左积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以后读民国初期,实验系统古中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著作,得以领悟,凡是病都是人体本气致病的原理。

扶阳医学讲义(第六章)脉法特色

扶阳医学讲义(第六章)脉法特色

扶阳医学讲义(第六章)脉法特色扶阳医学讲义(第六章)脉法特色@火神门:当前,中医界太需要彭进,傅文录两位师兄的这篇文章了。

因为,中医脉法如同中医一样都走入了误区。

在脉法实践中,为什么要轻取?为什么又要沉取?为什么切肾脉要至骨?为什么要切五脏脉?什么又是五脏脉的本脉、病脉和真脏脉?五脏脉为什么会出现太过和不及?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就无法明理;就无法探明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就无法了解顺逆强弱;就无法分辨元气,正气和太和之气。

扶阳脉法是以天人合一为旨归的中医真正的脉法,扶阳脉法完全与扶阳的理法方药合而为一,是中医诊断辩证论治的最重要的依据。

扶阳脉法又是与理法方药进行无缝对接的脉法,有什么样的脉,就立什么样的法,就遣什么样的药。

传承扶阳脉法,圆满扶阳医学,是我们每位火神门人的责任。

郑卢医学脉法特色(作者:彭进、傅文录)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简称为郑卢医学,其在传承百年以来,形成了独到的脉学认识与方法,而其脉法,是郑卢医学三大特色(脉、法、药)中最为重要一环,也是必须要掌握与学习的基本功。

只有进入郑卢医学脉法角色,充分理解与掌握了郑卢医学独到的脉法认识与方法,才能真正进入郑卢医学之扶阳大道!今天,就郑卢医学脉法这一系统内容,精选彭重善老师《大医火神师徒传道录》所讲之精髓,结合临床学习进行简要介绍如下。

一、诊脉方法郑卢医学脉学,与其他诊脉的方法有点不完全一样。

首先是,其诊脉的时候,病人诊病的手腕部,不是平放在诊台或脉诊上,而是将其诊病的手腕竖直起来,竖直的手腕微微向身体外侧稍微倾斜一点儿。

而后医者,用左手或右手,摸准病人手腕部挠骨突起的地方,将医者其中指放在此处,既关脉之处,然后关部上下部位乃分为寸脉与尺脉。

二、寸关尺三部脉与脏腑关系关于寸关尺三部脉与脏腑的关系,历代医家在临床认证过程中,多有不同的见解与思考。

同样,郑卢医学脉法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特别是郑卢医学脉法与法、药紧密相联系这一个特殊的学术思想体系,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学习扶阳法总结

学习扶阳法总结

学习扶阳法总结人身阳气者犹如大自然当中的太阳,阴天夜间,一片阴冷,必须等待太阳升起,阴霾方可消除。

在中医当中,认为人体阳气不足必然怕冷,恶寒,需要补阳才能治愈。

那么如何补阳才能准确有效!接下来谈谈这个问题。

人体感受寒气首先感到怕冷怕风恶寒,这时候阳气尚未受到伤害,所以无需补阳,只要顺势利导,运用麻黄桂枝等辛温药物发汗驱逐人体在表寒气,恶寒怕冷自然消除。

此不补而补,犹如拨云见日之手段。

少阴阳气不足感受寒邪,当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发散;临床可见发热脉反沉者。

疾病初期医生往往如前采用发汗手法,如前边麻黄汤。

有汗出太过,导致皮肤功能失调,汗出怕风,或者人体素虚,感受外风,伤寒论当中称之为中风,这时候采用麻黄汤峻猛发汗治法显然不合适,当用桂枝汤调和营卫,然后附以食疗啜粥,辅助人体阳气,怕冷怕风自愈。

还有发汗太过,恶风怕冷,汗出不止,四肢拘谨,小便不利,桂枝汤加附子主之。

外寒内饮,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外寒内饮,又郁热在里,不得发越,而烦躁脉数者,加石膏,见《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

二是北方干燥,饮邪挟热最常见,故常加石膏(张锡纯经验),俾寒饮郁热一药而廓清。

三是阳虚之体,证见畏寒喜嗳,背心足底发冷、舌质淡,苔水滑,脉沉弦者,加入附子,其效立见(祝味菊经验)。

外寒水饮兼有气虚加党参(陈瑞春经验),兼瘀血加丹参(本人经验)。

年老体弱或有心悸怔忡病史,不任发越者,我常用以下三法,一是学叶天士去麻黄、细辛;二是学范文虎法,除半夏用10克外,余者仅用数分;三是学张锡纯服小青龙得效后,即改用其自拟的从龙汤(生龙骨、炮牡蛎各30克、白芍15克、清半夏12克、炒苏子12克、牛蒡子10克)二、三剂以收功。

吴鞠通也指出过小青龙汤非常服久服之剂,见效后当改用苓桂术甘汤加半夏、生姜、苡仁、茅术理脾化饮。

张吴两位的用药,各有取义,吾侪当视其不同见证,临病制方,师其意不泥其方可也。

卢崇汉病案(扶阳讲记后附病案)

卢崇汉病案(扶阳讲记后附病案)

卢崇汉病案附录三2006年6月26日卢崇汉先生门诊处方全纪录卢崇汉先生2006年6月26日国医堂门诊病历情况,全部病例情况统计如下(单位为G)李某女79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两个月)西医诊断:肺癌。

主诉:咳嗽、气喘促症状好转,痰少已无血丝,纳增,精神好转。

四诊:舌微绛,苔白腻罩黄,脉滑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广紫苑15茯苓15法半夏20陈皮15木蝴蝶20杏仁15石菖蒲20浙贝15瓜蒌壳15苍术15砂仁15炙甘草5生姜20黄某某男74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9个月)西医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

主诉:晚上未出汗了,胃口正常,二便调。

四诊:舌淡红,苔白腻罩黄,脉沉缓。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75白术15杭巴戟20菟丝子20白晒参10黄芪50砂仁15木蝴蝶20阿胶20肉苁蓉20枸杞20炒麦芽20路党参30炙甘草5生姜60郑某某男73岁成都初诊西医诊断:高血压,小脑萎缩、脑动脉供血不足。

主诉:腿脚无力,无法正常行走,舌僵吐字不清,痰多不利。

四诊:舌质淡淤,苔黄腻,脉弦数。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60白术15胆南星15石菖蒲15法半夏20陈皮15明天麻15南山楂20硃茯神15炙甘草5生姜50许某某男6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1年余)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

主诉:咳嗽减,已无黄痰,膝关节、踝关节肿痛减轻,人已不畏风了。

四诊:舌质暗,苔薄白腻罩黄,脉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制附片90白术15砂仁15地肤子15桂枝尖25茯苓20木瓜20淫羊藿25杜仲20炙甘草10生姜60干姜30徐某女52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3次)西医诊断:荨麻疹。

主诉:全身瘙痒明显减轻,大便略干,多喝水后脘腹微胀痛。

四诊:舌质暗红,苔薄白根略腻,脉浮略紧。

处方:六付,每日一付。

桂枝尖20苍术15法半夏20地肤子15小茴香20青皮15香白芷15蛇床子15苍耳子15硃茯神15南山楂20生姜20炙甘草5雷某女43岁成都复诊(已连续复诊4次)西医诊断: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面我们讲的是理,现在要把它落实在事上,如果事上仍然是这样,那我们心里就更有底了。我们去扶扬就会理直气壮,就不至于惶惶不安了。现在我们来看看,导致阳气寡或者说阳气损伤,它的共因是什么呢?最主要的共因就是寒这个原素。中医的每位学人基本都读过《伤寒论》,在《伤寒论》序里面张仲景谈到:「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过去我们认为「伤寒十居其七」,可能是在建安纪年以后的这样一段时间里面,或者说在那样一个特定的时空里面,寒邪占主导。
实际上“五行”也就是乾天的五个运行区域,由此亦知五行亦即阳气的五种不同的运行状态。五行,《素问》“运气七篇”又称“五运”,运之与行大抵相类。
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序中云:“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故知万类也好,五藏也好,究其根本而言,都只是阳气的不同运行状态而已。同时也就知道了“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个“所”并非单一的所,而是包括了生长收藏各“所”。这说明了五藏之中不但心以阳为本,其余诸藏亦皆以阳为本。心无阳则无以主神明而为君主之官,肺无阳则无以主气而为相傅之官,肝无阳则无以主罢极而为将军之官,肾无阳则无以主封藏而为作强之官,脾无阳则无以主仓廪而为谏议之官。此或为力主扶阳者之根本所在,亦为卢氏(铸之)“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之关要所在也。
另外一个是《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提到的“阳气者,若天与曰,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曰光明”,这里谈得很清楚,阳气是什么?像天像曰一样,世间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它,而人更加是这样,它尤其是人的性命所系,所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里大家注意一个“所”,为什么要用一个“所”,阳气有一个所,这个若天与曰的阳气有一个所,那么失其所呢,也就是说阳的这个相对的处所失掉了,人的寿命,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这一句话实际上已经向我们透露了扶阳的消息。你要想从思想过渡到理路,这里面就是一个窍,所以经典的东西往往就是一个字一个手眼,你把它解开了,后面的问题就好办了。
由此可知扶阳的思想主张及其连带的治病法要并不是一种偏执,而是从生命立极的这个层面去思考以后,得出的重要理念。
扶阳理路(一)
实际上我们分析中医的理论,它的渊源,也就是阴阳理论的渊源,它很明确的强调了阳为主导。有关这个主导问题,大家可以看一看《易》,《易》这门学问主要是谈阴阳的,因为《易》,你看它的构造,就是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所以古人给它的定位是“易以道阴阳”。
2005 年也是藉着《思考中医》的因缘,使我得遇心仪已久的“火神派”传人卢崇汉师,并最终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入室之后,师父或训之以理,或示之以案,虽只是短短数月,但此中领受恐怕只有经历过百折困顿的人方能体悟。今天师父的这部《讲记》问世,我想这对当今的中医界应是一件大事,对许多诚心向医而又苦于没有门径的人更是值得抚额庆幸!既为《讲记》,当然是兴之所至,言之所至,不一定系统,也不一定完整,但亦正因为师处“兴”中,故其“言”也就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言。有心人若能循此而入,其于医道将无大碍矣。扶阳基于重阳,亦即以阳为主导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几乎贯穿了中国文化的始末。为什么要重阳呢?因为这是生命之所需,社会之所需。
那么它的个因呢?也就是导致阳损的具体的原素有哪们在母胎的时侯,母亲的状态直接决定胎儿的素质,因为那个时候胎儿完全依附于母亲,吃喝拉撒都在母亲的肚子里面,所以母亲的方方面面,一举一动都决定了胎儿的素质。像是妊娠恶阻不能吃东西,还有孕妇不良的心理因素,都很容易造成阳气的先无天不足。
下面我们还可以简单的看一看《内经》。《内经》这样的思想就更了,像“阴阳应象大论”里面谈到的“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就很集中的反映了这一点。这个问题刘力红在《思考中医》里面谈得比较详细,我们从一年四季,从春夏秋冬就可以知道,万物的生长衰老,实际上都是随阳气的这样一个生长衰老,阳气的这样一个变化而变化,这样的主导性是非常明确的。
我们研究《易》这一门学问,我们行持医这样一门学问,我们为人处世,我们要立于不败之地,实际上都与它有关系,乃至于我们研究更广阔地学问,都跟它有关系。另外一方面,“健”的延伸意思,就是强有力的意思,那么这样一个强有力是说天之行强而有力,也就是说你要想象天之行,你要想强而有力,你必须要夫妇有统,阴阳有统,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主导,不能够绝对的平均,这是《易》里面非常明确的思想,这是讲的《易》。
所以在《易》里面,这样一个主从思想的脉络是很清楚的。我们再看看《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它是用贵贱来表达这个主从的关系问题。
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阳,这个统天的东西的一些体用问题,以便我们加强对这样一个思想的认识。干是以天为体的,天体的这个用是什么呢?《易》里面也讲得很清楚,天体的用为行,为健。所以就有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话,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家都知道清华的校训有两个,一个是自强不息,一个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实际上就是干的精神,干的思想。那么行讲的是什么呢?天行健,行讲的就是动。所以宇宙都是恒动的,包括我们属于阴的这个地球,刹那刹那,都是在动当中。
而且从《易》里面看,确确实实是阴爻一半,阳爻一半,好像是平衡,各占50%,没有人控股。没有控股怎么办?大家的股份都持平,好不好办事呢?反而不好办事。
那我们可以看一看,易里面,虽然阴爻和阳爻是一样的,是相等的,但是它有一个主导,这个主导我们可以从干卦里面去认知,干卦的“彖”里面讲到了“大哉干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干卦是什么呢?大家知道干卦是六爻皆阳的卦,是一个纯阳卦,这样一个纯阳卦有什么功能呢?它讲到了大哉干元,万物资始,它是统天的。那么干实际上就是阳,万物资始,有赖于这个阳,天道的统领也有赖于这个阳,也就是说它是控股的。干完了以后,接下来就是坤,坤是六爻皆阴的代表,《周易》在描述这个阴的时候,怎么讲的呢?“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是六爻皆阴,万物的资生就有赖于这个坤阴。一个万物资始,一个万物资生。虽然万物生长靠太阳,也就是讲“万物资始”,可是万物是生长在哪里的呢?不是生长在太阳上面,是生长在坤阴上面,所以它是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一个是统天,一个是顺承天,这里面已经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阳主阴从”的思想。
扶阳理路〈二〉
作者:四川火神派传人卢崇汉
上面我们谈到了阳气的重要性,它是一切的主导,在有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思想基础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讨论扶阳理念的应用,它的前提是什么?就是说你用温热来扶助阳气是要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阳气少了,你才扶助,假如阳气很多了,本身就很旺盛了,你还去扶助,会怎么样呢?那就要犯虚虚实实之戒。尽管干是统天的,尽管整个中医讲阴阳平衡的基础或者说根本是阳主阴从,在阳主的前提下,阴阳才可能平衡,否则枉谈。尽管这样,还是要有前提,你要扶阳,那么必定阳是寡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这是个不易的法则。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身是不是很容易造成阳气的损伤,是不是很容易形成阳气寡的局面,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清嘉庆年间有一位着名的医家叫陆丸芝,在他的着作《世补斋医书》里面谈到了大司天的问题。司天是运气里的一个特有的概念,司天、在泉,也就是《内经》里面谈到的「年之所加,气之盛衰」。一个司天、一个在泉,还有主气、客气等等,这些概念基本上是指一个干支里面的气运变化,比如说今年是丙戍年,那今年的司天就是太阳寒水,在泉就是太阴湿土,从去岁大寒到今岁大寒,这一年里面的气候变化、疾病变化,都会与此相关。那么除了这个普通的司天之外,还有一个大司天,它掌管整个六十甲子里面的气运变化。前三十年司天管,后三十年在泉管。
刘力红写给朋友们的信
《思考中医》出版以后,有不少学生或同行欲拜我为师,其实我不过是只“纸老虎”,没什么可拜的,你们拜我出于至诚,我拒你们亦是出于至诚,当然还加上了“自知”,自知不足以为人“师”也。今天倒是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我的师父卢崇汉即将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扶阳讲记》,负责人担任了这本书的策划编辑。于医而言,卢师是真正的师者!虽因缘所限,不可能人人亲炙,但若能细寻此中义理,其于师愿亦不远矣。
按照大司天来推算,刚好张仲景所讲的建安纪年以来的这十年,正好是太阳寒水当令,也就是说正好是寒气用事的时空区域。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一个与寒能挂上钩的方面,但是我觉得这里面还有更深的东西,为什么张仲景要以寒来立题?要以寒来立论?就是因为考虑到了生命的根本是阳。所以不但是建安纪年以来的十年是伤寒十居其七,乃至于今天、将来,依然是伤寒十居其七,这一点我们要清楚。强调伤寒买际上是强调阳气,阳损了,人就亡,这些问题恐怕应该引起每一位有志于研究中医的同仁的思考。当然这个寒还应分外寒和内寒。寒伤于外,阳用就会受损,因为寒在外,人体的升发生长之机就受到压抑;如果寒在内,那阳的根本就会受到损害,为什么呢?因为阴寒在内,阳就无法安身,就要逃「亡」,就要往外跑,这就会导致前面所讲到的「失其所」,「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三阴病实际上就是讲这个问题,这就是造成阳损的共因。
《素问? 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对于人身而言,它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其重要性就如自然的天与日一样。天之与日,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功用是什么呢?《易》里面谈到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以天的特征就是“运行”,而且是刹那不息的运行。
这样一个不息的运行,它所带来的功用是什么呢?这个功用在乾卦的卦辞里面作了总结,就是“乾,元亨利贞”。乾者天也,日也,亦即《生气通天论》里面讲的阳气也。乾天虽然刹那不息的运行,但这个运行可以大致概括为四个区域,或四个“所”,这四个“所”就是卦辞里面谈到的“元、亨、利、贞”。运行在“元”之区域或者“元”之所,对应的是春(木)的功用;运行在“亨”之区域或曰“亨”之所,对应的是夏(火)之功用;运行于“利”之区域或曰“利”之所,对应的是秋(金)之功用;运行于“贞”之区域或曰“贞”之所,对应的是冬(水)的功用。所以,阳气或天与日的运行跨越了四个所在,这四个所在分别是元亨利贞,春夏秋冬,或曰生长收藏。而在元亨利贞,生长收藏各“所”之间有一个过渡区域,称之为“化”,坤卦卦辞言“元亨利牝马之贞”,其中的牝马,实际上隐含有这个“化”的意思。化也就是土的功用。届此,木火土金水,生长化收藏之功用已全。而为什么木火土金水称为五“行”呢?于此亦知端的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