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馨医案
岳美中医案集原文
岳美中医案集原文武则天时代,有一位名叫岳美的中医。
岳美是一位医术高明,深受百姓爱戴的中医师。
他治病以天地之道,以阳阴之理,以五行之气,以经络之术,而得之天人合一之道。
他所治病无论是内伤、外伤、寒热、虚实,无一不精通。
岳美医术精湛,为人厚道,深得百姓爱戴。
有一天,一位年长的村民前来求医。
这位老者姓郭,有六十多岁了,平日身体一直都很好,可是最近几天却感到身体虚弱,头晕目眩,还伴有心悸的症状。
村民们都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很着急,便想起了岳美。
岳美见到郭老汉,先让他坐下慢慢说病情。
郭老说,最近几天头晕目眩,还伴有心悸的症状,实在是受不了了,所以来找你求医。
岳美听了以后,细心地给郭老人把脉,然后仔细询问病情。
通过仔细地询问和细致把脉,岳美断定这是一种内伤的病症。
岳美给郭老人开了一副中药方子,叮嘱他按时吃药并注意休息。
另外还嘱咐他调理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熬夜。
岳美还给郭老开了一些适合他的调理身体的膳食,叮嘱他要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喝热水,并教他一些身体调理的保健术。
郭老人听了岳美的嘱咐,信心十足地回家了。
经过两个月的调理,郭老人感到自己的身体快要好转了,头晕目眩和心悸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他非常感激岳美医师的救治之恩,因此打算捐献一些钱财给岳美,岳美却谢绝了郭老人的好意,说:“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不必谢我。
”又过了几年,郭老人又因年事已高造访岳美医师。
郭老人的身体出现了新的毛病,这一次他感到常常腰酸背痛,而且还伴有腹泻的症状。
岳美见到郭老人后,立即给他把脉,细心询问,断定郭老人的这一次的病症是脾胃虚寒所致。
岳美给郭老人开了一副新的中药方子,让他煎煮后按时服用。
另外还叮嘱他要注意膳食的调理,少吃生冷食物,多吃温热食物,不要熬夜,适当多睡觉。
岳美还给郭老人一些适合他的中医按摩方法,帮他改善病情。
郭老人坚持按照岳美医师的嘱咐来进行治疗,同时加上适当的锻炼和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郭老人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病案2
四、辨证㈠八纲辨证6101张某,男,54岁,干部,1975年8月12日初诊。
主诉:发热,咳嗽,咽痛、身痛不适四天病情:患者于8月9日晚起,周身疼痛,发热,咳嗽,10日体温高达39,9℃。
经某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
11日晚再次发烧。
今日上午诊见:发热、头痛、咳嗽、吐白粘痰,咽痛而干,流涕,胸闷,纳差,四肢酸痛无力,舌淡红,苔薄黄不燥,脉浮数。
思考讨论题:1、本案应诊断为何证?为什么?2、患者经治疗后体温降而复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摘自《中基教学病案精选》)6102许某,男,71岁主诉:反复发作痰喘气急,甚则冷汗、呓语。
病情:患者素有宿痰,每遇冬令则上气喘急,不能平卧,喉间痰鸣,喘迫甚则冷汗出,口渴思饮,小便频数,合目则呓语喃喃,形神困惫,脉虚大无力,舌干少苔。
思考讨论题:1、从表里辨证,本案属何证?判断的根据是什么?2、本病证的成因是什么?(摘自《李聪甫医案》)6103姚某,男,成人,1955年2月6日初诊。
主诉:发热,恶寒,头痛,泛恶,泄泻五天病情:病起五日,寒热高亢,得汗不解,头痛,胸闷,泛恶,腹鸣泄泻,苔腻,口苦,脉浮滑濡数。
思考讨论题:1、此为表里同病证,请指出属于表证和里证的病症。
2、上述表里证各是什么病因所导致的?(摘自《程门雪医案》)6104吴某,男,34岁主诉:振寒卷卧,气促,浮肿,便溏半月余。
病情:病发振寒卷卧,头重胸痞,呼吸短促,目合神衰,形态呆木,面色晦滞暗黄,遍身浮肿,尿短,便溏,脉沉迟微,舌淡边有齿痕,苔滑。
思考讨论题:1、患者当辨为何证?是如何发生的?2、试分析上述各病症的发生机理。
(摘自《李聪甫医案》)6105舍某,男,成人。
主诉:高热,神迷,便秘三天病情:原患风湿病,因误服辛温药物,以致病情恶化。
高热,神迷,谵语,鼾睡,不饮不食,小便涩赤,大便三日未解,脉洪而数,舌尖红绛,苔黄厚腻而干。
思考讨论题:1、此属何证?其主要表现是什么?2、本案的成因是什么?患者大便秘结,能否使用大承气汤?为什么?(摘自《李继昌医案》)6106李某,女,51岁,干部,1988年3月10日初诊。
学好医案:中医精品病例医案学习(三)
学好医案:中医精品病例医案学习(三)病例二十一:心气虚证孔某,男,成人,职员。
初诊, 1975 年 2 月 6 日。
2 年来心悸时作时休,胸闷善太息,气短,大便干结。
舌质淡红,苔薄,脉小弦结代。
1972 年心电图示频发早搏。
证属气血亏耗,心失所养,以致心阳不振,气血失于调畅。
治当补益心气,调养阴血,兼通心阳,佐以理气活血之法。
党参 12g 、炙甘草 9g 、桂枝 6g 、赤芍 12g 、当归12g 、淮小麦30g 、佛手4.5g 、郁金12g 、香橼皮9g 、茶树根30g 、红枣 5 枚, 7 剂。
药后心悸略减轻,胸闷已瘥。
舌苔薄,脉小结代。
再拟前法,去淮小麦,加磁石 30g , 7 剂。
心悸续减,后随证加减又服 20 余剂,诸证基本消失,纳香。
诊脉未见结代。
再守前法,又服 7 剂以巩固疗效。
(《黄文东医案》)病例二十二:肾气虚证李××,30 岁有余。
患痨多年,肺损津虚,肾亏消耗。
近数月来,不分昼夜,有梦无梦,精自滑遗,渐至舌红苔少,面白颧红,喉干口渴,腰酸胫软,失眠多梦,眩晕无神,阳痿早泄,脉细而数。
初拟知柏地黄丸加味,治疗二旬,精滑不止,脉证依然。
盖滑遗既久,阴损及阳,治法既宜壮水滋阴,又须温阳固摄。
乃仿景岳大补元煎、三才封髓丹及金锁固精丸三方化裁为用:赤参须6g 、熟地黄12g 、淮山药12g 、山茱萸10g 、杜仲(盐水炒)10g 、枸杞子10g 、黄柏(盐水炒) 10g 、天门冬 10g 、莲蕊须 10g 、湘芡实 12g 、煅龙骨12g 、煅牡蛎 12g 、潼蒺藜 12g 、北五味 5g ,水煎服。
守服三、四十剂,诸证显著减轻,惟滑遗仍不得止。
乃改用威喜丸,先服涩精,以治其标,果然月余获效。
继用上方改汤为丸,补涩兼顾,守服月余,遂得巩固。
(《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陈松筠案)病例二十三:心血亏虚证段××,女,43 岁。
阵发性怔忡10 年,曾多次住院治疗,诊断为“多发性室性早搏”。
大补元煎临床应用医案
大补元煎临床应用医案【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配方组成】人参补气补阳,以此为主,少则用一二钱,多则用一二两山药炒,二钱熟地补精补阴,以此为主,少则用二三钱,多则用二三两杜仲二钱当归二三钱,若泄泻者,去之山茱萸一钱,如畏酸吞酸者,去之枸杞二三钱炙甘草一二钱【用法】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温服。
【主治适应症】治男妇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等证。
此回天赞化,救本培元第一要方。
加减:如元阳不足多寒者,于本方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随宜用之;如气分偏虚者,加黄、白术;如胃口多滞者,不必用;如血滞者,加川芎,去山茱萸;如滑泄者,加五味子、补骨脂之属。
【方解】本方具救本培元,大补气血之功。
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即是景岳之两仪膏,善治精气大耗之证。
对于人参、熟地的用量,景岳曾言:“阳性速,故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
”当归补血和血,助滋阴养血之力;伍以山药补益脾胃,增加人参补气健脾之功;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共助主药以滋阴养血;杜仲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共奏补养元气,滋阴补血之功,故对气血大坏,精神失守危剧证甚为相宜,诚如景岳所述“凡元气大虚者,虽有寒邪,亦不可攻,必单培根本,正复邪将自散,或真寒假热等证皆宜用此”。
1.癌症化疗副反应马氏运用大补元煎辨证加减,配合不同的化疗方案治疗各种癌症44例。
两组化疗副反应结果表明,在防治化疗副反应、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大补元煎辨证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
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
[马东升.大补元煎辨证加减防治癌症化疗副反应44例.四川中医.2000,18(11):18-19]。
2.慢性乙型肝炎曾氏运用大补元煎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8例,其中男68例,女80例;年龄7~68岁,平均37.5岁,病程2年以内30例,2~5年60例,6年以上58例。
诊断依据:全部病例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中医李庆元的中医医案
中医李庆元的中医医案
李庆元是一位中医医生,他擅长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来治疗各种疾病。
以下是他治疗一位患者的医案。
患者小王,男性,年龄45岁,主诉近期出现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仔细的观察,李庆元发现小王面色苍白,舌苔白腻,脉象虚弱。
根据中医理论,李庆元初步判断小王属于气虚血瘀的证候。
李庆元决定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来治疗小王的病症。
他开出了一副名为“益气活血汤”的中药方剂,由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等药物组成。
这副药方的作用是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小王按时服用了药物,并在李庆元的指导下进行了一些饮食和生活上的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王的症状逐渐减轻,乏力感和头晕的频率明显减少,食欲也有所恢复。
李庆元继续观察小王的病情,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持续的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善,小王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到李庆元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治疗疾病的过程。
他不仅仅关注病人的症状,还注重整体的调理和平衡。
他的治疗方法既注重舒适性,又注重长期效果。
这个医案也展示了中医治疗的独特魅力。
中医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通过综合分析和细致观察,找出疾病的根源,并以自然疗法和中药调理来治疗疾病。
中医的治疗方法不仅仅关注症状的缓解,更重要的是调整体质,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李庆元的医案充分展示了中医的独特优势和价值。
他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帮助患者缓解了病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这个医案再次证明了中医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也为更多的人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医案纪实-口腔溃疡
医案纪实-口腔溃疡刘某某,男,70岁,河北保定人,人胖面略暗,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已安装支架)和糖尿病,脉弦滑,舌淡胖苔白略腻,上楼略喘,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但是这些天口腔溃疡严重,上颚及舌边有溃疡,疼痛不能进食,老人很痛苦,要求先治疗此症。
此乃肾精不足,虚火上炎兼有湿热。
处方封髓潜阳丹加减。
处方:制附片6g 黄柏15g 胡黄连10g 砂仁15g 肉桂6g 制龟板15g 生甘草10g 苍术10g 生地榆30g十副水煎服日三服。
十副药后,诸症消失,口腔溃疡愈合。
医案解读:口腔溃疡中医称之为“口疮”或“口糜”。
此症病机在《杂病源流犀烛》中论述较为详尽。
其曰:“脏腑积热则口糜,口糜者,口疮糜烂也。
心热亦口糜,疮口色红;肺热亦口糜,疮口色白;膀胱移热于小肠,亦口糜;心脾有热亦口糜;三焦火盛亦口糜;中焦气虚,虚火上泛,亦口糜;阴虚火旺,亦口糜”。
由此可见本病多责之于脏腑热毒上攻,或气虚或阴虚致虚火上浮;或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致痰湿郁滞中焦,郁久化热,其热上蒸于口舌所致。
本案患者体胖面暗,苔白略腻,脉象弦滑,当为痰湿体质无疑。
上楼喘促则为年高肾气亏损心气不足之症。
患者又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然而急则治标,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分析此口疮当是肾阴不足、虚阳上越,又因痰湿内滞使中焦斡旋失常而火不敛藏所致。
故取潜阳封髓丹为治,本方功在滋肾阴、敛浮阳而能导龙入海,方中黄柏、龟板坚肾阴、滋阴精,附子、肉桂温阳引火归元,佐以甘草补中,生用且有清热解毒之功。
然而余以为此方妙在砂仁一味,其乃中药灵动之品,因其味辛能芳化湿浊,畅宣中宫阴邪,又能纳气归肾,故用在此处能上下兼顾甚是巧妙!又加黄连、苍术二味意在清热燥湿;生地榆乃是针对口疮专药而设,《本经》云其:'止痛,除恶肉,疗金疮”。
王师在此用之纯为经验用药,取其托毒生肌之用,不可不知。
口疮一证临床常见,但切不可一味清热而入俗套,需知万病自有病机当辨证论治处之!⊙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潜阳封髓丹医案
潜阳封髓丹医案导读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五官阴火医案案例潜阳封髓丹加味治疗五官阴火医案案例1.苑某,男,78岁。
2008年7月23日初诊:口疮反复发作50年,此起彼伏。
舌有裂纹,渗血,牙痛,耳鸣,咽干,口苦,目干涩,便干三五日一行,尿黄,屡服牛黄解毒片无效,形瘦面晦。
舌淡胖苔略黄,脉右弦滑寸弱,左沉寸弱尺旺。
分析五官皆见肿痛火形,唯舌淡胖,左脉沉寸弱尺旺显露阳虚本色,判为虚阳上浮,处方潜阳封髓丹:砂仁30g,附子15g,黄柏15g,炙甘草30g,炮姜30g,牛膝20g,肉桂10g,竹叶10g,通草10g,白术30g,磁石45g,陈皮10g,丁香10g,泽泻15g,细辛5g。
7剂。
复诊:口疮各症均见减轻,大便一日一行,唯遗耳鸣,继服7剂,各症大多平伏,停药。
半年后因丧女悲伤,各症又见复发,仍以上方再投,药物稍有出入,亦收速效。
按:此证目、舌、口、鼻、耳俱见肿痛火形,可以说五官七窍皆有“火”证,临床并不少见,我称之为“五官丛集性阴火”,其症此起彼伏,缠绵不愈,总由阴盛逼出元阳所致。
个中道理,郑钦安说得好:“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唯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阳气若伤,群阴即起。
阴气过盛,即能逼出元阳,元阳上奔,即随人身之脏腑经络虚处便发。
如经络之虚通于目者,元气即发于目;经络之虚通于耳者,元气即发于耳;经络之虚通于巅者,元气即发于巅,此元阳发泄之机。
”俗医不知阴火,用尽滋阴泻火凉药,没个治好。
2.李某,男,55岁,某局局长。
口腔、舌边、嘴唇溃疡反复发作3年,此起彼伏。
伴有鼻腔燎灼感,咽痛色红,偶有耳鸣时胀或目赤,可以说五官七窍皆见“火形”。
胃时胀痛,便黏,尿黄,舌淡胖润,脉浮滑寸弱。
患者系中医“票友”,早年患过肺结核,素来研究中医,自以为病属阴虚燥热,屡服滋阴之品多方治之不效。
余之老同学白某为该局副局长,介绍他来求诊。
告以诸症所示皆阳虚而非阴虚,滋阴治法是南辕北辙。
此乃阴火上僭,所现五官肿痛火形皆系假火,当以温潜法治之,处以潜阳封髓丹加味:砂仁25g,附子30g,龟板10g,肉桂10g,黄柏10g,炮姜20g,牛膝15g,磁石30g,麦芽30g,茯神30g,炙甘草30g。
病案1
第一部分病案一、阴阳五行㈠阴阳1001李某,女,53岁,家庭妇女,1969年9月18日初诊主诉:头痛、头晕、失眠9年。
病情:九年前因夫妻不和,情志不遂而发病。
病起时头痛剧烈,面红目赤,烦燥易怒,时与人争吵,夜不安眠,口苦,大便干结,尿黄灼热。
到医院测量血压为170/12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用西药治疗症状缓解,但未坚持服药。
近二年来,头晕头痛时作,痛势绵绵,头重脚轻,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心悸,夜寐多梦。
血压160/116mmHg。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而干。
脉象:脉弦细而数。
思考讨论题:1、运用事物的阴阳属性理论,判断本例患者属阴证还属阳证,并列举症状或体征加以说明。
2、患者发病初期与目前的病证有何不同?试用阴阳消长理论进行分析阐明。
(摘自江西省中医药学校《中医教学病案》)1002张某,男,29岁,工人,1983年5月11日初诊。
主诉:咳嗽咳痰5年,腹胀、腹泻二个月。
病情:患“浸润性肺结核”五年。
平素咳嗽时作,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午后低热(37.8℃左右),颧红,手足心热,心烦,夜间时有盗汗,经抗痨治疗效果不佳。
近二个月以来,脘腹胀痞,不思饮食,腹泻日4-5次,低热而又怕冷,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困倦乏力而卧床不起。
舌象:舌质红而少津,舌边有齿痕。
脉象:脉沉细数而无力。
思考讨论题:1、患者二月前是阴证还是阳证?是虚热还是实热?试用阴阳学说解释其发生机理。
2、患者近二月来病情发生了什么转变?请试用阴阳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其变化的机理。
(摘自《李元馨医集》)1003陈某,女,8岁,1979年8月16日就诊。
主诉:高热、咳嗽、气促2天;大汗肢冷1小时。
病史:14日晚开始咳嗽、咽痛,继而高热,体温40.2℃,持续不退,伴咳喘气粗,痰黄稠,面红,烦燥不安,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脉数有力。
经X光拍片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收住院治疗后仍身热不退,咳喘不减。
今日上午9时;大汗淋漓,继而面色苍白,体温骤降(36.8℃),四肢厥冷,血压70/40mmHg。
中医医案——抑郁型精神病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豁痰开窍、疏肝解郁法治愈癫证病案:邓某,女,34岁。
主诉及病史:患精神病(抑郁型),其人素性孤僻,遇事多疑,常疑其爱人有外遇,渐至感情低落,精神失常,独语妄言,无故哭泣。
诊查:舌苔白薄,脉象弦滑。
辨证:证属痰蒙清窍,情志抑郁。
治法:宜豁痰开窍、疏肝解郁,先用导痰汤加味。
处方:法半夏9g 云茯苓9g 小枳实5g 胆南星9g 远志肉5g 石菖蒲5g 广郁金5g 制香附9g 广橘皮5g 生甘草3g 磁朱丸10g (另包吞服)服药10剂,无任何反应,再服药10剂,妄言独语减少;继用逍遥散加半夏、陈皮、香附、郁金等味,妄言哭泣等减轻,较前安静;后用归脾丸(成药)养心安神,病情好转,上班工作。
据悉两年后,除偶因情绪不好,间有小发作外,一切正常。
按语胸怀狭窄,遇事多疑,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
方用导痰开窍、疏肝解郁,“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法虽中肯,但必须胸怀1开朗,愈后疗效才能巩固。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155-156,谭日强医案。
谭日强,1913年生,湖南省湘乡县人。
中医教授。
17岁拜师学医,1934年考入湖南国医专科学校,1936年毕业后留校工作。
抗日战争期间,在湘西、湘南一带行医;抗战胜利后在长沙开业。
1952年到湖南省立中医院工作,1960年调湖南中医学院任教。
曾任湖南中医学院副院长、湖南省中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等职。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50余年,擅长内、妇科,对心血管病、血液病、肝脏病的防治颇有研究。
主要著作有《传染性肝炎的辨证治疗》、《金匮要略浅述》等书。
2。
“梅花灸”配足三里治疗脾胃虚寒型失眠的临床运用
在论 治失眠 中的地位 , 可见 一斑 。从治法上来看 , 郑
BAI Li n n a ,M A Ho n g y a n ,YAN G Ha n qi ,LI Xu e we i ,XI E Xi me i ,YAN G Yu n ku a n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o fT C M, C h e n g d u 6 1 0 0 7 5 , C h i n a
则神 得 所养 , 阴 阳相 交 , 而得 安 寐 ; 反之 , 胃不 和 ,
则生化 乏源 , 营 血不 足 , 心 神 失养 , 或 升 降失职 , 邪 气 内扰 , 心 神不 安 , 均 可导 致 失眠 。清 末名 医 张聿
发生不寐, 而 五脏 之 中 , 尤 以脾 ( 胃) 脏最为重要。 脾 胃病 变或 脾 胃虚 弱 , 气 血 不足 , 心神 失 养 , 或 中
焦失运 , 蕴湿成痰, 痰 热扰 心 等 , 均可 导 致 心神 不
宁而 不 。失眠与 脾 胃相关 的辨证 分型 主 要有 脾 胃虚 弱 , 血 不养 心 ; 脾 胃虚弱 , 中焦虚 寒 ; 脾虚 不
青 在 其撰 写 的 《 医案 ・ “ 胃为 中枢 , 升 降阴 阳, 于此 交通 。心火府 宅 坎
Cl i n i c a l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l u m- b l o s s o m Mo x i bu s t i o n a n d
Zu S a nLi t o I ns om ni a o f Spl e e n— s t o ma c h De ic f i e nc y Co l d Pa t t e r n
 ̄s t r a c t Ca u s e s a n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i n s o mn i a we r e e x p l o r e d t h r o u g h t a k i n g c l a s s i c c a s e s a s e x a mp l e s . We
喻嘉言对江医学的影响与贡献
本文从其对旴江医学影响的方式、对旴江对旴江医学重医德思想的影响与贡献等方面加以论述。
其传。
而在旴江医家中,大概只有南昌的罗子尚为喻嘉言的亲授弟子。
1.2…授课讲学…在喻嘉言之前,中医的学习和传承基本采用师带徒的模式。
喻嘉言出家为僧时,熟知讲经说法的教学模式,他在中医的教学中引入这一模式并大开讲堂,广收门徒,向来自各地的求学者及同仁讲解“伤寒”“瘟病”等,成为中医历史上课堂教学的第一人,并培养了一大批如徐忠可、程云、陈骥等有成就的医家,为中医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3…著作…喻嘉言著作等身,除著有《寓意草》《医门法律》和《尚论篇》等著作外,他还撰有《伤寒尚论篇次仲景原文》《伤寒抉疑》等十余部有影响力的著作[1],这些著作对旴江医家影响较大,如清代南城的谢星焕、清代南丰的李铎等,其中谢星焕受其学术影响尤深并成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1.4…私淑或再传…喻嘉言的私淑或再传弟子较多,有影响力的如再传弟子清代著名医家尤在泾,其师马俶亦私淑喻嘉言。
其中旴江医家中较著名的再传弟子为清代舒驰远,江西进贤人,因获交喻嘉言的弟子罗子尚,得《尚论篇》,读后大悟,自此专以《伤寒论》为宗,是继喻嘉言之后又一温热派大家。
火神派宗师郑钦安在《伤寒恒论》中,所引伤寒论条文悉遵舒驰远《伤寒集注》;近代伤寒大家汪莲石,在学术上崇尚舒驰远之《伤寒集注》,后来培养出恽铁樵、丁甘仁等誉满全国的中医名家[2]。
1.5…间接影响…受喻嘉言间接影响的医家很多,如孟河医派开创者费伯雄,因其师王九峰为喻嘉言之弟子,故孟河医派的诸多医家受喻嘉言学术思想影响较大。
旴江医家如张佩宜,祖籍江苏镇江,年轻时即师从扬州名医李宏远学医,后又在扬州小茅山攻读医书,期间学习均以孟河医派为主,赴江西南昌行医后与同道创办“神州医学会”,在江西医药界位列“四大金刚”之一[3],其重脾胃思想亦受喻嘉言影响。
2…喻嘉言对旴江医学学术思想的影响与贡献2.1…开启旴江医家重《内经》《伤寒》之风…喻嘉言非常重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
李元馨治疗急重症验案举隅
李元馨治疗急重症验案举隅
何晓晖;陈建章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1990(021)003
【总页数】2页(P10-11)
【作者】何晓晖;陈建章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急重症验案举隅 [J], 郭玉刚
2.方邦江教授治疗急重症临床验案举隅 [J], 王蓓;鲁婵婵;耿赟;沈俊逸
3.刘桂营治疗急重症验案举隅 [J], 刘永;刘芳
4.针灸治疗急重症验案举隅 [J], 王武
5.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李元文教授使用紫草治疗皮肤病验案举隅 [J], 萧明; 李元文; 任雪雯; 吴迪; 胡博; 张丰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旴江医家李元馨学术思想浅探
旴江医家李元馨学术思想浅探
孟萍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8(039)009
【摘要】李元馨(1893~1984)先生,字文炳,号大勉,江西临川人。
先生1915年于江西省立第七中学毕业后从祖父李圃孙学医,尽得其传。
1921年其祖父卒后,独自行医于乡里,悬壶赣东60余载,先生一生,勤奋好学,治学严谨,医术高明,学验俱丰,誉驰四方,遐迩同钦。
李先生专于内妇儿科,外科和五官科亦有独到之处。
先生生前诊务繁忙,未暇著书立说,但其学术思想可从门人编辑的《李元馨医案》及临床经验总结中窥见一斑。
【总页数】3页(P5-7)
【作者】孟萍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3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1
【相关文献】
1.旴江名医李元馨耳鼻喉科临证特色探析 [J], 黄纪彬;谢强;;;
2.新安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学术思想浅探 [J], 王炜;王茎
3.旴江名医李元馨耳鼻喉科临证特色探析 [J], 黄纪彬;谢强
4.新安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吐血学术思想浅探 [J], 王炜;王茎;
5.新安医家汪机学术思想浅探 [J], 姚志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病例精选
中医病例精选病例一风寒表证江×× ,男, 53 岁。
患者咳嗽 3 天,伴有恶寒,无汗。
3 天前自觉咽痒,微恶风寒,夜间少许咳嗽,无汗,继则咳嗽加剧,咽痛,全身酸痛,微有发热,经人介绍服小青龙汤(生姜、桂枝、麻黄、白芍、炙甘草、细辛、法半夏、五味子)1 剂,当晚咳嗽更加厉害,彻夜不眠,伴有心烦,胸闷,口干等,而且上述症状加重而来求诊。
症见舌质红,苔薄白微黄干,脉浮紧而略数。
西医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为咳嗽,属风寒束表,入里化热的表寒里热证,治宜外解风寒,内清里热,选容麻黄汤加味:麻黄 10 克,桂枝 10 克,甘草 6 克,杏仁 12 克,石膏 30 克(先煎),生姜 3 片,黄芩 19 克,清水3 碗煎至 8 分,温服,两剂而愈。
(李俊彪 . 谈谈中医的“特效处方” . 家庭医生,1985 ⑺ : 25 )病例二:表虚证朱××,女, 25 岁。
患者 3 年前有“风疹块”发作史,于 1982 年 4 月 21 日来诊。
症见皮肤瘙痒,夜间为甚,每晚均有风疹出现,小如黄豆,大似硬币,痒甚不能入睡,白天消失,但以手抓皮肤即起皮疹,久不消退,已有一个多月,西医诊断为慢性寻麻疹。
平时体倦,恶风易汗,面色(造字1 )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辨证为肺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卫不和,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选桂枝9g 、白芍 20g 、生姜 3 片、大枣 5 枚、炙甘草 6g 、黄芪 24g 、防风 12g 、白术 9g 、山楂 15g 、云苓 20 g ,连服 6 剂。
服药后晚间已无皮疹,瘙痒消失,继服上方3 剂,日间抓后均不起皮疹,但觉心慌心跳,舌质淡红,脉细数,改用益气养阴,调和营卫法。
处方:党参 12 g 、麦冬 12 g 、五味子 6 g 、黄芪 20 g 、当归 12 g 、白芍12 g 、云苓 12 g 、大枣 4 枚、生姜 3 片、桂枝 9g 、防风 12 g , 6 剂而愈。
施今墨治疗心悸医案
施今墨治疗心悸医案
一、诊断
患者李某,女,56岁,主诉心悸、气短、乏力数月余。
脉象细弱,时有停搏,舌质淡红,苔薄白。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逸搏。
中医诊断为心悸,证属心气不足、心阳不振。
二、病机分析
心悸的病机多与心、肝、脾、肾有关。
本例患者年过半百,肾气渐衰,心阳不振,鼓动无力,心脉不畅,加之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心失所养,发为心悸。
此外,患者平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不足,也是导致心悸的重要原因。
三、治则
治则以温阳益气、养血安神为主。
方用生脉饮加减。
四、用药
1. 党参15g:益气生津。
2. 黄芪15g:补气升阳。
3. 麦冬10g:养阴生津。
4. 五味子6g:收敛心气。
5. 当归10g:养血活血。
6. 龙眼肉10g:养心安神。
7. 酸枣仁10g:养血安神。
8. 茯神10g:宁心安神。
9. 炙甘草6g: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五、针灸
取穴: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巨阙等。
手法以平补平泻为主,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六、调护
1. 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过度。
2. 注意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桂圆、莲子等。
颜德馨医案(三)
颜德馨医案(三)四、血府逐瘀汤治愈顽固性遗尿一例谈某,女,17岁。
初诊∶1976年5月14日。
主诉及病史∶自幼遗尿,至今已11年,屡进补气健脾、补肾收涩等剂,均无效果,每晚遗尿一两次,痛苦莫及,以致情绪忧郁,心烦易怒,入暮低热,入睡乱梦纷纭,口干不欲饮。
月经已来潮3次,经前腹痛,经量少而色紫。
诊查∶巩膜瘀斑累累,舌紫红苔薄白,脉细弦。
辨证∶肝气郁结,日久血瘀,肝经疏泄不及,以致膀胱开合失司,三焦水道失调而频频遗溺。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处方∶柴胡4.5g红花9g桃仁12g赤芍18g牛膝4.5g生地黄12g 当归9g枳壳4.5g桔梗4.5g川芎4.5g升麻4.5g白茧壳5只韭菜子12g生甘草3g,21剂二诊∶服药期未见遗尿;半月前来经,腹痛,量多色紫,血块累累;巩膜瘀斑见浅。
舌紫退而未净,脉细弦。
从肝论治已见佳兆,仍以原方出入,服药三个月,遗尿一直未发,乃改用归脾丸善后,随访经年,疗效巩固。
【按语】遗尿一证,历代多从肾治。
临床所及,本证与肝也有密切关系,足厥阴肝经绕阴器,抵少腹,《灵枢经·经脉》谓∶"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故朱丹溪有"肾主大便,肝主小便"之说。
本例病经十载有余,遗溺久治不愈,情志必然忧郁,气血必然阻滞,核之体征,如巩膜瘀斑、经前腹痛、经色紫而有块等,均为气滞血瘀之象,迭投补剂,实其所实,故而不愈。
取血府逐瘀汤加味治之,立足于治肝,寓疏肝于化瘀之中,疏其血气,今其条达。
则顽疾见愈。
五、补阳还五汤加减治愈肾病综合征一例周某,女,14岁。
初诊∶1985年12月3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985年3月因下肢虫咬搔破,经治愈后,随之出现面目、下肢浮肿,腰酸,尿少。
查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血胆固醇7.8mmol/L,血浆总蛋白56.8g/L,白蛋白36.5g/L,球蛋白20.3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