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四则
真武汤医案四则
真武汤医案四则摘要】真武汤源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方含附子、白术、生姜、茯苓、芍药五药合用,共凑温阳利水之效,主要用于脾肾阳虚,水湿泛滥之证[1]。
笔者平素喜爱研习古方经方,并在临床上遣用多效,现列真武汤四则验案如下,以资参考。
【关键词】真武汤;临床;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345-02真武汤,见于太阳病发汗之汗出不解及少阴病伴水气者。
五行中,北为肾,为水,而真武,又名玄武,为四方宿名之一,《医宗金鉴》中:“真武者,北方司水之神,以之名汤者,赖以镇水之义也。
”是以从方名可知本方以治水为主。
方中附子温肾助阳、化气行水为君,茯苓利水渗湿、白术健脾燥湿为臣,佐以生姜之温散,白芍之利水缓急及敛阴防燥,共成脾肾阳虚、水湿泛溢之基础方。
虽《伤寒论》中关于本方的记载寥寥不及百字,但本方临床上对很多疾病却有奇效,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支气管炎、心源性水肿等。
笔者于临床上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病证,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1.典型病例1.1 心悸周某,女,50岁,2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短,伴有胸闷痞满,小便不利,时未处理,一周前心悸症状加重,并发有眩晕及双下肢高度水肿,夜间阵发性哮喘,形寒肢冷,时有恶心呕吐,小便难,大便略溏,纳眠差,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滑。
经综合检查后,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现为进一步治疗特来就诊。
诊为:心悸——水饮凌心证。
予以:茯苓30g,附子10g,生姜10g,白术15g,芍药15g,桂枝15g。
水煎服,2次/日/剂。
2剂后心悸症状减轻,小便通畅,水肿较前减轻,续服1周后水肿消失,无明显心悸气短。
按综合患者症状可知病位在心、脾、肾三脏。
心阳虚衰,胸阳无力化水,水邪内停,上凌心肺,发为心悸气短;脾阳不足而运化无力,故纳差便溏;命门火衰,温养无力而畏寒肢冷,阳不化气而水湿泛溢,故见下肢水肿。
故综上可知本患者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心肺,当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基于五运六气学说解读陈廷儒丙申年春医案四则
-中医中药窑-------------------------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12月第17卷第34期基于五运六气学说解读陈廷儒丙申年春医案四则周薇1老膺荣1宾炜2吴新明11.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学术传承与创新研究团队,广东广州510120;2.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广东广州510120[摘要]因时制宜是中医临床诊疗中应当恪守的重要原则。
根据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患者起病及就诊时的运气因素对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详细分析了丙申年春季的运气特点,并基于五运六气学说解读清代医家陈廷儒治疗吐血腰痛、经闭寒热、泻吐胸脘痛、丸坠筋痛等四个丙申年春季医案,初步认为丙申年运气因素与疾病的病机及陈廷儒的临床思路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性,提示中医临证诊疗过程中,应重视运气理论的应用。
时病患者既可伤于运,又可伤于气,甚至俱伤于运气,运气诸要素中,岁运、司天、主运、客运、主气、客气何者为要。
当视具体情况,详察病情,细审病机方可得知。
另外,解读医案需要考虑运气常位与实情,而运气的致病要素常由患者自气之虚决定。
[关键词]五运六气;丙申;春季;陈廷儒;医案[中图分类号]R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20)12(a)-0142-04Interpretation of four medical cases of Chen Tingru in bingshen spr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ZHOU Wei1LAO Yingrong1BIN Wei2WU Xinming11.Famous T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demic InheriLance and InnovaLion Research Team,Guangdong ProvincialHospiLal of T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120,China; 2.PrevenLive TreaLmenL CenLer,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Lal of T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510120, China[Abstract]IL is an imporLanL principle i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LreaLmenL of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Lo do Lhe righL Lhing aL Lhe righL Lime.According Lo Lhe Lheory of five evoluLive phases and six climaLic facLors in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Lhe facLors of yunqi in paLienLs'onseL and LreaLmenL are of greaL significance Lo diagnosis and LreaLmenL.Based on Lhe Lheory of five evoluLive phases and six climaLic facLors,Lhis paper inLerpreLs Lhe four spring medical cases of Lhe year of bingshen,which are LreaLed by Chen Tingru,a physician in Lhe Qing DynasLy,for example,hemaLemesis and lumbago,cold and heaL of amenorrhoea,diarrhea and vomiLing of chesL pain,LesLical pLosis and Lendon pain.IL is preliminarily believed LhaL Lhere is a high correlaLion beLween Lhe facLors of yunqi in Lhe year of bingshen and Lhe paLhogenesis of Lhe disease and Chen's clinical Lhinking,suggesting LhaL Lhe application of Lhe Lheory of yunqi should be emphasized in Lhe process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LreaLmenL of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When Lhe disease pa-LienLs can noL only hurL Lhe yun,buL also hurL qi,and even hurL yunqi.Among Lhe elemenLs of yunqi,which is Lhe mosL imporLanL one:suiyun,siLian,zhuyun,keyun,zhuqi,keqi.When Lhe specific siLuaLion,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Lhe disease, careful examinaLion of Lhe paLhogenesis can be known.In addiLion,Lo inLerpreL medical cases,we need Lo consider Lhe sLaLus and realiLy of yunqi,and Lhe paLhogenic facLors of yunqi are ofLen deLermined by Lhe deficiency of paLienLs'qi.[Key words]Five evoluLive phases and six climaLic facLors;Bingshen;Spring;Chen Tingru;Medical records因时制宜是中医临床诊疗中应当恪守的重要原[基金项目]广东省中医院顾植山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项目(中医二院〔2014〕89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基地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
咳嗽医案四则
咳嗽医案四则展开全文病案一:林某某,63岁,海南海口籍。
患者因“咳嗽三周余”于2012年12月11日来我科室就诊。
一诊:(2012年12月11日):患者自述三周前因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等感冒症状,自服维C银翘片后热退,但出现咳嗽气喘,遂来我科就诊,刻诊:无恶寒发热,但有咳嗽咳喘,昼轻夜重,夜不得寐,痰粘难咳,色黄,咽干咽痛,纳差,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浮数。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辨证:咳嗽(肺热)。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中药以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2袋杏仁2袋石膏2袋甘草2袋枇杷叶2袋车前子2袋鱼腥草2袋共4剂,日1剂,温水冲,分两次服用。
另用双商(少商、商阳)放血,日1次,左右交替,连续4日。
二诊:(2012年12月14日):患者自述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咳痰减少,已无咽喉痒痛症状,舌红苔黄脉细。
效不更方,守上方3剂。
三诊:(2012年12月17日):患者自诉仅晚上偶见咳嗽,咳痰,夜晚可以安睡。
舌红苔白,脉细。
中药以桑芩颗粒加减:桑叶2袋白前2袋百部2袋僵蚕2袋甘草2袋。
共4剂,日1剂,温水冲,分两次服用。
四诊:(2012年12月21日):患者咳嗽病情基本痊愈,嘱其调饮食,慎起居,多休息。
按语: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常用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者。
本例病人因感受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等外感风寒表证的症状,如及时就诊,对症用药即可痊愈。
但病人自服治疗风热外感的VC银翘片,导致外寒未解,入里化热,进而出现咳嗽咳喘等肺气失宣等表现,故选用经方麻杏石甘汤加减,仅七味中药,即获显著疗效。
同时针对肺热而出现的咽干咽痛的症状,配合双商放血,体现了针药结合的治疗优势。
病案二:患者王某某,女性,64岁,海口籍。
因“咳嗽1月余”而于2015年9月6日就诊。
患者诉于1月余前因行子宫全切术后开始出现咳嗽,偶咳少量白色粘痰,不易咳出,多呈阵发性干咳,咳引肩背,不能平卧,以夜间为多,影响睡眠,常需被迫坐位方觉缓解,每每咳至面红目泪,苦不堪言,曾服用中西诸药治疗,效果不佳,仍咳嗽不止,遂前来就诊。
八正散及医案四则
八正散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八正散处方大黄、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山栀子、甘草,各一钱。
滑石(二钱),加木香(加一钱.尤佳)。
功能主治火证通治。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灯心二十茎,煎至一钟,不拘时温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散处方车前子、瞿麦、萹蓄(亦名地竹)、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又治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及热淋、血淋,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灯心,煎至七分,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八正散处方车前子 瞿麦 萹蓄(亦名地萹竹)滑石 山栀子仁 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500克制法上药为散。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心经邪热,一切蕴毒,咽干口燥,大渴引饮,心忪面热,烦躁不宁,目赤睛疼,唇焦鼻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及小便赤涩,或癃闭不通,热淋、血淋。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灯心,煎至100毫升,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小儿量力少少与之。
备注方用瞿麦利水通淋,清热凉血,木通利水降火为主;辅以萹蓄、车前、滑石、灯心清热利湿,利窍通淋,以桅子、大黄清热泻火,引热下行;甘草梢和药缓急,止尿道涩痛。
诸药合用,而有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之功。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症因脉治》卷四:八正散处方瞿麦、滑石、木通、萹蓄、甘草、车前子、山栀、赤茯苓。
功能主治中热泻,二便皆滞。
用法用量应下者,加大黄。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局方》卷六:八正散别名八珍散处方车前子1斤,瞿麦1斤,萹蓄1斤,滑石1斤,山栀子仁1斤,甘草(炙)1斤,木通1斤,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1斤。
医古文
一、通假字《扁鹊传》1.国中治穰过于众事。
(通:禳,祛除邪恶的祭祀) 2.故暴蹷而死。
(通:厥,昏厥。
)3.治病不以汤液醴灑。
(通:酾,过滤的酒)4.案扤毒熨。
(通:按,按摩)5.诀脉结筋。
(通:决,疏通。
)6.揲荒爪幕。
(通:肓,膏肓;通:膜,横膈膜.)7.嘘唏服臆。
(通:愊,郁满。
)8.使良医得蚤从事。
(通:早,及早。
)9.臣是以无请也。
(通:毋,不。
)10.自知伎不如扁鹊也。
(通:技,技术。
)《华佗传》1.昕卒头眩堕车。
(通:猝,突然。
)2.下利先常啼。
(通:痢,泄泻。
)3.故当死。
(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
(通:弆,储藏。
)5.考竟佗。
(通:拷,拷打。
)《养生论》1.较而论之。
(通:皎,明白地。
)2. 嚣然思食。
(通:枵,空虚。
)3. 颈处险而瘿。
(通:岩,山区。
)4. 芬之使香而无使延哉?(通:脠,腥味。
)5. 攻之者非一涂。
(通:途,途径。
)6. 思虑销其精神。
(通:消,减少。
)7. 是由桓侯抱将死之疾。
(通:犹,好比。
)8. 志以厌衰。
(通:已,已经。
)9. 薰辛害目。
(通:荤。
)《伤寒论》序1. 卒然遭邪风之气。
(通:猝,突然。
)2. 而方震栗。
(通:慄,战慄,发抖。
)3. 撰用《素问》……。
(通:选,选取。
)4. 并平脉辨证。
(通:辨,辨治。
)5. 经络府俞。
(通:腧,腧穴。
)《黄帝内经素问注》序1. 而云世阙。
(通:缺,缺失。
)2. 大济蒸人。
(通:烝,众多。
)《串雅》序1. 尝引以为憾。
(通:常,经常。
)2. 过予谭艺。
(通:谈,交谈。
)《大医精诚》1. 血脉荣卫之通塞。
(通:营,营气。
)2. 俞穴流注。
(通:腧。
)《医案四则》1. 乃以衽席及荐阙其中。
(通“缺”,使…空缺)2. 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十余贴。
(通:帖.) 二、古今字《扁鹊传》1.揲荒爪幕。
(同“抓”,疏理。
)2.以郄视文。
(同“纹”。
花纹)3.长终而不得反。
(同“返”,返回)4.厉针砥石.(同“砺”,磨刀石.此作动词,磨)5.八减之齐。
医话四则医古文原文及注释
医话四则医古文原文及注释1.书方宜人共识说•原文:国家徵赋,单曰易知;良将用兵,法云贵速。
我侪之治病亦然。
尝见一医方开小草,市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又有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而另加乾漆者。
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薰陆,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龙,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
但方书原有古名,而取用宜乎通俗。
假设图立异矜奇,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 又有医人工於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於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 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注释:•徵赋:征收赋税。
•易知:即易知由单,旧时征收田赋的通知单,单上写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项和起交存留等,发给纳户。
•侪:辈,类。
•市人:药店之人。
•常山:其嫩叶称“蜀漆”,用于疟疾病治疗。
•远志:《本草纲目》释名:“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立异:标异于众。
•矜奇:夸耀奇特。
•羁延:延误。
•期:必定。
•译文:国家征收赋税,单据叫易知由单,是说它容易让人明白;良将用兵,兵法说以神速为贵。
我们治病也是这样。
曾经见到一个医生开的药方中有“小草”,药店的人不知道这是远志的苗,却用了细小的甘草。
又有一个医生开的药方中有“蜀漆”,药店的人不知道这是常山的苗,却另外加了干漆。
像这样的例子:如把玉竹写成萎蕤,乳香写成薰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写成蟠桃酒,鸽粪写成左蟠龙,灶心土写成伏龙肝等等,多得举不胜举。
但是方书上本来就有古名,而取用药物时应该适合通俗的称呼。
如果企图标新立异,炫耀奇特,使人看了不理解,在危急的时候,怎能保证不出差错呢?又有擅长写草书的医生,医案有的人可能不认识,关系还不大,至于药名,药铺里的人难道都能认识草书吗?粗心的人约略抓药就会造成贻误,谨慎的人来回询问就会延误时间。
能不能和同行们互相约定,凡是书写处方医案,字迹一定要清楚,药名一定要大家都认识。
温胆汤医案四则
中国乡村医药温胆汤医案四则周晓娜 骆学新温胆汤为千古名方,临床应用广泛。
其由二陈汤化裁而来,经过多次演变[1]。
目前临床常用的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方药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治心虚胆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2]。
纵观全方,寒温并用,升降并行,其功不在“温”,而在清化痰湿,调理气机,平胆和胃。
浙江省基层名中医骆学新擅长运用温胆汤治疗多种疾病,现将笔者跟师时及自己坐诊时医案运用体会简述如下,以飨同道。
一、化疗后呕吐曹某,女,54岁,2016年9月14日就诊于吾师门诊,主诉卵巢癌术后4月余,化疗后26天。
5月13日患者在某院行卵巢癌手术,术后病理:1. 左、右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转移至盆腔5个淋巴结;2. 右输卵管浆液性乳头状腺癌,局限于黏膜层;3. 左输卵管黏膜上皮异型增生;4. 增生期子宫内膜。
病理诊断为PT3N1M,分期Ⅲc期。
术后已行5次化疗,末次时间为8月20日。
9月13日血常规示WBC 1.9×109/L,Hb 84g/L,PLT 49×109/L。
初诊:患者乏力明显,行走需人搀扶,不思饮食,恶心欲吐,难以入睡,大便尚正常,无腹泻、便溏,苔黄厚润,脉沉细无力。
处方:姜半夏10g,陈皮10g,茯苓30g,枳壳10g,姜竹茹10g,炒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30g (包煎),薏苡仁30g,焦山楂20g,六神曲20g,鸡内金10g,浙贝母15g,仙鹤草30g,鸡血藤30g,大枣15g,黄芪30g,枸杞子30g,木香15g(后下),生晒参9g。
7剂,水煎温服,每日2次。
二诊:患者精神状态较前好转,胃纳好转,仍有恶心感,但无呕吐,大便不成形,每日2~3次,舌苔厚腻较前好转,脉稍有力。
患者自诉WBC上升,在上方基础上加砂仁6g。
《医案》四则
《医案》四则[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通过所选医案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医案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医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应很好地学习继承。
3.了解古代医案的体例及内容。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衽癸浃亘愠桴簧苕闾隧二、繁体字儀憊覺務參劇豈斂遲攝慮複濕滅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乃以袵()席以荐阙其中。
2、朋游譁()然议之。
3、芍药等补剂十余贴()。
4、遂不复致辨()。
5、受误之害甚钜()。
四、重点词语1、(天)甫(明)2、凡(一再行)3、滞下4、袵席5、(及)荐6、阙(其中)7、浃(旬)8、亘(昼夜)9、泠然 10、顾(投) 11、(补)完 12、霍然 13、敛袵 14、噬脐 15、咎(以轻用) 16、初(不言) 17、责(效) 18、(自)讼(曰)19、如鼓应桴 20、(为)厉 21、系铃解铃 22、速(之) 23、簧鼓 24、(甚)钜 25、帏薄 26、小水 27、解维 28、土物 29、比比 30、以邻为壑 31、令(侄女) 32、汛愆 33、(不)宣 34、豁(痰) 35、(奚)白五、指出语法现象1、乃以袵席以荐阙其中。
2、时朱彦修氏客城中。
3、但日服而病日增。
六、今译:1、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2、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3、医者不知发汗行水之法,惟以疏利之药利之,肿或减,而无尾闾之泄,犹以邻为壑耳。
如久服疏利之药,则正气日消;水留日久,则火土渐灭。
然后以此法行之,无济于事矣。
4、此痰气凝滞,经隧不宣,病由安坐不劳,法以豁痰流气,勿投血药,经自流通。
七、阅读張子心弱冠病瘵其證咳嗽下午熱從兩足心起漸至頭面夜半乃退面色青形羸氣促交睫即梦遺奄奄一息孫診其脈左寸短弱右關略弦餘皆洪大因許可治病者曰醫皆謂火起九泉者死大肉盡削者死咳嗽加汗者死脈不为汗衰者死況當夏令肺金將絕先生獨言可治何也孫曰證雖危色聲脈三者皆有生意兩顴不赤心火未焚也聲音不啞肺金未痿也耳輪不焦腎水未涸也據面青者憂疑不決左寸短者心神不足關略弦者謀爲不遂必因志願高而不稱其心謀爲而不遂其欲殆心病非腎病也經曰色脈相得者生故許可治病者恍然曰是矣予因星士決上科必售予仍落第而同窗者中故怏怏至此今亦忘其病源矣乃爲定方以人參棗仁龙骨为君丹參石斛貝母麥冬五味子爲臣山梔香附爲佐二十貼而病起丸方則人參麥冬五味熟地枸杞龜板茯苓蜜丸服三月而精神健肌肉充矣(姚若琴、徐衡之《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孙东宿医案·痨瘵》)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简答孙一奎医师何以诊断张子心属心病而非肾病。
吴光烈老师验案四则
吳光烈老師驗案四則吳光烈老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老中醫,他雖年近九旬,仍堅持每天上午為病人服務。
他精通經典醫方,博學多思,臨床遣方用藥靈活善變,尤其對疑難雜症有獨到的經驗。
筆者有幸隨師學習,親聆教誨,受益匪淺,現整理驗案四則以饗同道。
1、偏頭風(偏頭痛)林某,女,32歲,工人。
2008年10月15日初診。
患者左側面頰部劇烈疼痛,連及左目和左上齒,陣發性疼痛,發作頻繁,痛如刀割,痛時伴流淚、流涎,晝夜不安。
曾在當地鄉村醫生就診,口服去痛片、顱痛定,注射安痛定等均無效,來院求治于吳老。
患者表情極為痛苦,左側面部不能觸摸,皮膚粗糙,色素沉著。
舌質淡紅、苔黃膩,脈浮弦。
證屬風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治宜祛風通絡、活血止痛。
處方:川芎20克,當歸12克,丹參15克,白芍15克,柴胡9克,白芷9克,全蠍9克,地龍6克,蜈蚣2條,細辛6克,羌活9克,防風6克,甘草6克,地鱉蟲6克。
水煎服,每日1劑。
服藥3劑後,疼痛大減,精神好轉,飲食增加,繼服5劑,疼痛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按:本病屬中醫偏頭風、偏頭痛範圍。
根據中醫風善行而數變,頭為諸陽之會,為髓海所在,五臟六腑之氣皆會於此之理論。
故外感時邪,臟腑內傷,均可發生頭痛。
吳老認為:由於風邪內容,瘀阻血脈,脈絡受阻,造成不通則痛。
方中重用川芎,取其辛溫上行祛風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細辛、白芷、羌活、防風、柴胡散風止痛,直達病所;柴胡既和解少陽又作引經之用;丹參、白芍、當歸行氣調經;全蠍、蜈蚣、地鱉蟲、地龍辛溫,走竄之力最速,可搜風通絡、散瘀止痛,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可用之;甘草解毒,又可調和諸藥。
全方共奏祛風通絡、活血止痛之功,故取得良好結果。
2、遺尿陳某,男,35歲,工人。
2008年5月5日初診。
患遺尿已一年餘,屢治未效。
近期來每隔2-3夜均出現遺尿現象,白天一切正常。
食欲尚可,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
證屬腎氣不足,治宜溫補腎元,收斂固澀。
處方:附子9克、黨參15克、五味子9克(打)、肉桂3克(另沖)、山茱萸9克、金櫻肉15克、益智仁9克、補骨脂9克、內金9克、尿紙灰3克(沖服)。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展开全文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共八味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诸证,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然此方的功用并不限于此,历代医家运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疑难杂症,亦每获奇效,如方刚强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小儿暑热证、功能性子宫出血、骨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1];杨勤龙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嘴角糜烂、局部发凉、尿浊,每获佳效[2];丁能生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泌尿系结石、老年便秘、乳汁自出、失眠,疗效显著[3]。
陶双友教授效仿前贤之法,运用本方加减治疗内外儿科杂症,疗效卓著,兹举医案4则如下。
综上所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新时期房地产企业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促进自身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企业要从预算编制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和考核措施保障预算的有效执行,实现企业资源的高度整合、科学配置以及高效利用,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1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吴某,女,53岁,2017年3月4日初诊。
患者于3月前因外力致右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肉组织酸痛、活动障碍,于当地市级医院门诊就诊,行MRI检查,诊断为右肩关节脱位,先后予手法复位、绷带固定及推拿手法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随后出现右肩关节反复脱位,表现为提重物、穿衣、后伸、甚则稍发力则出现肩关节脱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苦不堪言。
本病手术治疗费用高、对机体正常组织损伤大、复发率高[4~6],故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
诊见:形体肥胖,右肩关节动则脱位,右上肢乏力感,全身困倦乏力感,口干,腰膝酸软,怕风怕冷,纳呆,大便偏烂,小便不多,平素易感冒,舌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证属脾气虚弱,不能运化,致气血生化不足,肌肉、筋脉失濡养、软弱无力,不能固摄关节,而致右肩关节反复脱位。
治以益气健脾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五指毛桃各50 g,柴胡、升麻、当归、益智仁各10 g,炒白术、乌药、沙苑子各15 g,山药30 g,陈皮6 g。
医案四则原文
医案四则原文一、医案:患者李某,男,45岁1. 患者病情简介:李某因长期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就诊。
自述咳嗽、气喘、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加重。
2. 病因病机分析:根据患者症状,判断其病因为肺气虚、脾气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外邪乘虚而入,引起肺系疾病。
病机为痰瘀互结,肺失宣降。
3.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为喘证(肺脾气虚、痰瘀互结)。
需与心衰、哮喘等疾病相鉴别。
4. 治疗方案与实施:治则:健脾化痰,活血化瘀。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桃仁、红花等。
针灸治疗:取肺俞、脾俞、气海、足三里等穴位。
医嘱:注意保暖,避免劳累,饮食宜清淡。
二、医案:患者王某,女,38岁1. 患者病情简介:王某因反复口腔溃疡、口渴多饮就诊。
自述近来情绪烦躁,失眠多梦。
2.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情绪烦躁,失眠多梦,口渴多饮,判断其病因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病机为肝火扰心,心神不宁。
3.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为口疮(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需与口腔炎、口腔溃疡等疾病相鉴别。
4. 治疗方案与实施:治则: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处方: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黄连、淡竹叶等。
针灸治疗:取神门、太溪、肝俞等穴位。
医嘱: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
三、医案:患者赵某,男,65岁1. 患者病情简介:赵某因反复胸闷、心悸就诊。
自述近来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2. 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年老体弱,头晕乏力,胸闷心悸,判断其病因为心气虚、心血瘀阻。
病机为心脉痹阻,气血不畅。
3.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为胸痹(心气虚,心血瘀阻)。
需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相鉴别。
4. 治疗方案与实施: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人参、黄芪、丹参、川芎、郁金等。
针灸治疗:取心俞、厥阴俞等穴位。
医嘱:保持良好心态,注意饮食起居规律,适当运动。
四、医案:患者刘某,女,52岁1. 患者病情简介:刘某因反复腹痛、腹泻就诊。
自述腹部隐痛,大便稀溏,时带粘液。
连梅饮医案四则
连梅饮的临床运用黄利兴发表于 2002年08月24日江西中医学院98级研究生南昌330006提要江西名医姚荷生先生自拟连梅饮,用以治疗厥阴病变阴阳错杂而虚热偏重者,疗效显著。
刘英锋根据姚先生制方配伍特点,将连梅饮灵活运用于杂病,亦收到良效。
文中举述4则验案以佐证。
我院已故名誉院长姚荷生先生,以《温病条辨》连梅汤为基础,联系乌梅丸的厥阴治法,化裁一方--连梅饮(乌梅、黄连、炮姜、生地、党参、阿胶、麦冬),用以治疗厥阴阴阳错杂而虚热偏重者,疗效斐然。
我院刘英锋老师,根据姚先生的这一学术创见,将连梅饮灵活地运用于杂病,亦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下文就他们在这方面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作一简要介绍。
1 连梅饮的制方基础刘老师认为,厥阴为病以阴阳错杂、虚风同挟寒热而内扰脏腑是其主证的发病特点,但若撇开外因的影响,就厥阴本经固有的特点来说,其阴阳错杂之中,不应以阳气偏虚为主,而是以阴血偏亏为主;其寒热同挟之中,不应以挟寒偏重,而是以挟热偏重。
因为厥阴肝脏本主风木,厥阴心包又禀心火之余气,手足同经,风火相煽。
故二经一气,强弱从化之后,尽管以风为主气,但到底含火较多。
更何况厥阴中见少阳,通于相火,故厥阴风动,虽可同时挟寒热,但更易从火化热。
又因为肝主藏血,体阴用阳,病则阴血易亏,阳气易亢;心包亦与血脉相络,病则易伤血分。
更何况厥阴之经阴尽阳生,火热易长而阴血难平,因此厥阴风动更易以阴血亏虚为前提。
所以验之临床,伤寒病变传至厥阴,因为外寒作用,伤阳较重,而诱导寒化相对较多,故而才有典型的乌梅丸证的形成(即阴阳错杂、虚风挟寒较重者)。
但从其寒邪为病,也会动火而挟热、伤气而及血的特点上,仍可看出其中风火相煽、伤阴耗血的内在倾向;至于温热病传至厥阴,内外合热,则不只是挟热伤阴较重,简直就会热走极端,以致表现为纯阳无阴的连梅汤证(见《温病条辨》),故阴阳错杂已较少见。
唯于杂病中,不因外寒外热的主导影响,才较多地显示厥阴阴阳错杂而虚风挟热较重的固有特点,如内科之消渴、心悸,妇科之崩漏、郁冒等。
中医八大医案
中医八大医案展开全文医案之一:死则甘愿偿命!(清代名医徐大椿)徐大椿碰到一位病人:酷暑之天气,病人"暑病热极,大汗不止",而且"脉微肢冷,面赤气短"。
众医按"热症"来治,开出"寒凉之药"。
徐诊断完全相反,认为是"寒症",须"温热之药"。
--病人家人不知该听哪位大夫的话。
酷暑,病人大汗,似按"热症"来治更稳一些。
而徐则完全相反,万一有误,岂不火上浇油?!徐说:"哪里有不自信而仅作尝试的道理,如果病人出现问题,我愿意以死来偿命!"结果病人喝下徐的"大热之药",一剂药汗止;身体变暖,能够睡觉。
随调方,十天病愈。
徐之敢用大热之药,是因病人虽有"大汗、面赤"等热症,但也有"肢冷"等寒症,这是寒热并杂、真寒假热的病症,需要用"参附汤"这样的热性药物进行救治。
这是从"祛寒"的角度来说的。
从"补虚"的角度来说,病人因热而大汗不止而产生"亡阳"这种阳虚病症,需要用"参附汤"这样的补虚药物进行救治。
徐也很慎重地总结,如果病人不是有"肢冷"等寒症症状,则仍是热症,误用热性药物即死!原文:毛履和之子介堂,暑病热极,大汗不止,脉微肢冷,面赤气短,医者仍作热证治。
余曰:"此即刻亡阳矣,急进参附以回其阳。
"其祖有难色。
余曰:"辱在相好,故不忍坐视,亦岂有不自信而尝试之理,死则愿甘偿命。
"方勉饮之。
一剂而汗止,身温得寐,更易以方,不十日而起。
同时,东已许心一之孙伦五,病形无异,余亦以参附进,举室皆疑骇,其外舅席际飞笃信余,力主用之,亦一剂而复。
但此证乃热病所变,因热甚汗出而阳亡,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则仍是侨证,误用即死。
孙思邈《千金方》治肝病医案4则
多为 5 0岁 。典 型 症 状 是 疲 劳 和 瘙 痒 。抗 线 粒 体 抗 体 阳性 ( MA) P C的血 清 学 特 点 。血 清 碱性 磷 酸 酶 A 是 B ( L ) 谷 氨酰 转 肽 酶 ( G ) 高 ( A P伴 G T升 3~5倍 ) P C 是 B
最 常 见 的生化 异 常 。 笔者 以三物 黄芩 汤 为 主方 , 重 用 生 地 黄 意 在 滋 并 阴壮 水润 燥 , 调节 免疫 及 提 高激 素水 平 。佐 以赤 芍 、 稀
W ORLD CHI NESE MEDI NE M a c 2 2, 1 7, CI r h. 01 Vo . No. 2
孙 思邈 《 金 方 》 肝 病 医案 4则 千 治
史文丽 孙 永 强
( 解放军第 三0二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中心 门诊 中医科 , 北京 西四环 中路 10号 ,00 9 0 10 3 )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 一中医药防治病毒性肝 炎的临床 基
地 建 设 ( o 9 xlo 5一 1 ) 2o z oo o 7
肝 炎肝 硬 变 , 型 , 动 性 , 腹 水 , 经 中 西 药 物 治 乙 活 并 迭
疗 , 不 显 著 , 2个 月 来 , 情 日趋 严 重 , 1 9 效 近 病 于 9 9年
绛 , 裂 纹 , 苔 , 弦 细 。化 验 : 氨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有 少 脉 丙 ( L ) 2 U L, 冬 酸 氨 基 转 移 酶 ( S ) 3 U L, A T 19 / 天 A T 14 / 总
氧 化 以及保 肝 降 酶等 功 效 为 君 药 ; 参 能 直 接抑 制 异 苦 常 的免疫 反应 、 过 敏及保 肝 降 酶 、 抗 防止肝 纤 维化 等 功 能为 臣药 ; 地 黄调 控 免 疫 ( 增 强 细 胞免 疫 , 降 低 生 既 又 体液 免疫 ) 提 高 体 内激 素 水 平 以及 保 肝 之 作 用 为佐 ,
名中医刘渡舟医案精编版
刘渡舟医案小青龙汤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
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
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D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
视其面色黧黑,舌苔水滑,切其脉弦.寸有滑象。
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为疏小青龙汤,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车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甘草10克。
服7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厦》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夏、姜正邪并顾之法治疗而愈。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18—19)按语:本案咳喘吐痰,痰色清稀,背部恶寒,舌苔水滑,为寒饮内扰于肺,肺失宣降所致。
与小青龙汤证机相符,服本方则使寒邪饮去,肺气通畅而咳喘自平。
刘渡舟医案二、百日咳陈玉铭医案:林某某,女,7岁。
剧烈阵咳,数十声连续不绝,咳至面色青紫,腰背弯曲,涕泪俱下,须吐出粘痰方告平息。
过一二小时,咳声复起,如此反复发作,一昼夜二三十次,绵延月余,累服地霉素等无效。
脸有浮肿,食欲不振,严重时咳嗽则吐,舌白喉干,脉紧而滑。
因拟小青龙扬与之:麻黄1.5克,桂枝3.4克细辛1.5克半夏3克五味子2克,百部3克。
守方不变,共服7剂痊愈按语,痰饮内停之喘咳,其辨证眼目是咳至吐出粘痰方息,面有浮肿,舌白脉紧而滑等,故与小青龙汤温化之,投之神效。
刘渡舟医案三、肺胀(肺炎)熊曼琪医案:张某某,女,26岁,1986年9月22日诊。
患者八天前郊游归来,当晚即发热、头痛,服感冒灵后症减。
次日发热38.5℃,伴咳嗽、气促、头痛,即到当地医院诊治。
血常规;白细胞12,600/立方毫米,中性82%,淋巴16%;胸透现有下肺炎。
肌注青、链霉素,口服四环素等药一周末效。
来诊时发热38.8℃,头痛,神疲乏力,咳嗽转频,气促、胸部憋闷,胀痛,痰多质稀,舌谈、苔心微黄,脉浮滑略数。
中医医案——突然视力下降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平肝潜阳、清肝泻火等法治愈暴盲四例病案一:邓某,女,56岁。
初诊:1978年11月17日。
主诉及病史:左眼视力突然下降20余天。
诊查:视力:右眼1.2,左眼0.6。
双眼外观端好。
左眼底视神经乳头充血,颞侧边界模糊,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静脉迂曲、怒张,沿颞上支静脉旁网膜有火焰状出血斑,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欠清。
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头痛眩晕,耳鸣耳聋,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西医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颞上支(左眼)。
辨证:为暴盲(左眼)——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型治法:宜平肝潜阳,养阴通络。
方用地龙丹参通脉汤(经验方)。
处方:地龙15g 丹参15g 生地20g 钩藤15g 生石决20g 决明子20g 知母10g 黄柏10g 牛膝10g 茯苓20g 茺蔚子15g 木贼6g 夏枯草10g二诊:服药7剂,头痛眩晕减轻,视物较明,原方先后减黄柏、知母、木贼、夏枯草,加白芍、菊花、熟地、山茱萸。
共服药50余剂,自觉症状消失。
左眼底出血吸收,视力恢复到1.0。
嘱服知柏地黄丸,以善其后。
病案二:黄某,女,46岁。
初诊:1979年9月26日。
主诉及病史:右眼视力突然下降3天,诊查:视力:右眼0.2,左眼1.2。
双眼外观端好。
右眼底视神经乳头充血,颞侧边界不清,视网膜静脉迂曲怒张,视网膜布满出血和渗出,黄斑部中心凹光反射模糊可见。
患者近几个月来,情志不舒,易怒,胸闷而喜太息,少腹胀痛,月经不调;舌色紫暗、舌边有瘀点,脉涩。
西医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右眼)。
辨证:暴盲(右眼)——肝郁气滞、脉络瘀阻型。
治法:宜疏肝解郁、通经活络。
方用疏肝解郁通脉汤(经验方)处方:柴胡10g 枳壳10g 白芍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川芎6g 郁金10g 丹参20g 当归10g 茯苓20g 栀子12g 甘草5g 二诊:服药14剂后,病情明显好转,右眼底出血部分吸收,视力提高。
不肖体素丰,多火善渴原文及翻译医案四则
一、不肖体素丰原文:墨家老子曰:无用之用是大用。
所谓大用,得似丰衣;所谓无用,得似施身。
施身者,设身以为众人,善施者故,众人皆欲服务之。
丰衣者,设身以为已;只以己为民奔走,民不能尽助己者,亦非理也。
得是施身,用我为大,是以得民而王之。
所以然者何?以得似施身者,所以民君之;得似丰衣者,所以君民之。
不肖体素丰翻译:墨家老子说:没有用处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
所谓最大的用处,就像丰富的衣服;所谓没有用处,就像舍己为人。
舍己为人,就是把自己当作众人来设想,善于舍己的人,众人都愿意为他服务。
丰富的衣服,就是把自己当作已经得到的。
只有以自己去帮助民众,而民众不能够全部帮助自己,也是不合理的。
能够舍己为人,以自己为大,这样就能够得到民众而统治之。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能得到像舍己为人那样的人,就能统治众民;能得到像丰富的衣服那样的人,就能被众民统治。
二、多火善渴原文:多火善渴者,善不从来、行及。
虚不袭身者,着不见身,是亦圣尔。
德善者、不吃等可,其人亦然圣于尔。
多火善渴翻译:多火而且渴,细心细行。
虚心不沾身的人,能在不被人知晓的情况下行圣事。
行德善者,不等人夸奖,这样的人也是圣人。
三、原文医案一:太史公曰:计精数落其可,方成上尽,用其所脱,此皆圆善者;等者人数之所与历邪,于是得之焉,将不争成同焉。
医案一翻译:太史公说:计算精准,数量准确,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利用其中所涉及的事情,这都是圆满善良的人;平等者是按照人数所给予的经验来衡量的,这样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就不会争辩而达到共识。
四、原文医案二:孟子曰:亭下纪才录绍足。
日月解,是可得明耳。
巧匠手,是民所能立。
足,亦身。
身属,足属。
心属,是知耳。
不屈,是从,是可久家良绩。
医案二翻译:孟子说:在亭台下记下人才的经历,传承足迹。
日月有分解,这样才能够得到明晰的耳聪。
巧匠的手艺,是民众所能够认可。
足,也属于身体。
身体属于足,心属于智慧。
不屈从,这样才能够长久的维系家庭的美德。
医案四则续——傅文录博客
医案四则续——傅文录博客案例3.失眠焦虑症l 姚某某,男,39岁,职员。
2014年4月21日就诊。
l 患者有焦虑性失眠症10年余,长期服用中西药物疗效不佳,甚为痛苦。
现症见:一般情况比较好,舌淡嫩胖大边有齿痕,脉双侧浮紧,双尺弱。
证属阳虚外感,内外皆寒,治宜先去表散寒为主,运用桂枝综合法。
l 一诊处方:l 桂枝30g,生姜60g,炙甘草15g,苍术15g,白术15g,陈皮15g,仙灵脾20g,法半夏20g,石菖蒲20g,砂仁15g,茯神20g,山楂15g。
5付。
l 方解:l 以桂枝尖拨开太,使气化得宣,引坎中之微阳布于三焦。
二术同用,一能崇土制水伏火,二能分清泌浊,使上下通达无阻。
陈皮开腠理,通皮毛,使腠理之风邪随桂枝尖鼓荡从皮行而泄。
再用茯神,淡渗水湿,清浊可分。
法夏、菖蒲、砂仁三者联袂而行,清肺浊,肃肺气,使气清者升,浊者降,再用仙灵脾协调阴阳,务使阴阳刻刻不离。
生姜通神明,助君火以明,火旺而土生;炙甘草奠安中宫,借火生土以助运化,使四方受益,生机化机而成自然之势。
l 二诊(5月2日):l 服药反应:服药之后,感觉良好,睡眠增加,情绪稳定,心情感觉开朗。
只是觉得体力仍然不佳。
l 二诊处方:l 制附子30g(先煎1小时),白术15g,硃茯神20g,炙甘草15g,桂枝30g,仙灵脾20g,青皮15g,小茴香15g,生黄芪30g,天麻15g,石菖蒲20g,厚朴15g,砂仁15g,生姜60g,灶心土50g。
5付。
葱白三根为引。
l 方解:l 以附子益火原壮水主,使水火两相亲洽,大气乃能升举,二元乃可相会。
更用朱茯神,镇心导水,神明可清,君火自明,相火得位,两火相照,中间无丝毫阴翳。
更用桂枝拨开太阳,使阴运散播,晴空得其清朗,二火更其宣明。
青皮、小茴、天麻,疏肝温润息风,使木郁得解,而风静自止。
石菖蒲开心窍,通膻中,臣使得令,布告万方。
厚朴与砂仁联袂而行,纳气下行,使五脏之气归原。
再用黄芪入泉水,由下而上,由上而中,使天地人交通之处,气血津液都归于本,使生生化化之机刻刻不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案》四则[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通过所选医案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医案是我国医学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医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应很好地学习继承。
3.了解古代医案的体例及内容。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衽癸浃亘愠桴簧苕闾隧二、繁体字儀憊覺務參劇豈斂遲攝慮複濕滅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乃以袵()席以荐阙其中。
2、朋游譁()然议之。
3、芍药等补剂十余贴()。
4、遂不复致辨()。
5、受误之害甚钜()。
四、重点词语1、(天)甫(明)2、凡(一再行)3、滞下4、袵席5、(及)荐6、阙(其中)7、浃(旬)8、亘(昼夜)9、泠然 10、顾(投) 11、(补)完 12、霍然 13、敛袵 14、噬脐 15、咎(以轻用) 16、初(不言) 17、责(效) 18、(自)讼(曰)19、如鼓应桴 20、(为)厉 21、系铃解铃 22、速(之) 23、簧鼓 24、(甚)钜 25、帏薄 26、小水 27、解维 28、土物 29、比比 30、以邻为壑 31、令(侄女) 32、汛愆 33、(不)宣 34、豁(痰) 35、(奚)白五、指出语法现象1、乃以袵席以荐阙其中。
2、时朱彦修氏客城中。
3、但日服而病日增。
六、今译:1、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2、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3、医者不知发汗行水之法,惟以疏利之药利之,肿或减,而无尾闾之泄,犹以邻为壑耳。
如久服疏利之药,则正气日消;水留日久,则火土渐灭。
然后以此法行之,无济于事矣。
4、此痰气凝滞,经隧不宣,病由安坐不劳,法以豁痰流气,勿投血药,经自流通。
七、阅读張子心弱冠病瘵其證咳嗽下午熱從兩足心起漸至頭面夜半乃退面色青形羸氣促交睫即梦遺奄奄一息孫診其脈左寸短弱右關略弦餘皆洪大因許可治病者曰醫皆謂火起九泉者死大肉盡削者死咳嗽加汗者死脈不为汗衰者死況當夏令肺金將絕先生獨言可治何也孫曰證雖危色聲脈三者皆有生意兩顴不赤心火未焚也聲音不啞肺金未痿也耳輪不焦腎水未涸也據面青者憂疑不決左寸短者心神不足關略弦者謀爲不遂必因志願高而不稱其心謀爲而不遂其欲殆心病非腎病也經曰色脈相得者生故許可治病者恍然曰是矣予因星士決上科必售予仍落第而同窗者中故怏怏至此今亦忘其病源矣乃爲定方以人參棗仁龙骨为君丹參石斛貝母麥冬五味子爲臣山梔香附爲佐二十貼而病起丸方則人參麥冬五味熟地枸杞龜板茯苓蜜丸服三月而精神健肌肉充矣(姚若琴、徐衡之《宋元明清名医类案·孙东宿医案·痨瘵》)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简答孙一奎医师何以诊断张子心属心病而非肾病。
【正文译文】(一)朱丹溪治滞下案【原文】叶先生名仪,尝与丹溪俱从白云许先生学。
其记病云:岁癸酉秋八月,予病滞下,痛作,绝不食饮。
既而困惫,不能起床,乃以袵席及荐阙其中,而听其自下焉。
时朱彦修氏客城中,以友生之好,日过视予,饮予药,但日服而病日增。
朋游譁然议之,彦修弗顾也。
浃旬病益甚,痰室窒咽如絮,呻吟亘昼夜。
私自虞,与二子诀,二子哭,道路相传谓予死矣。
彦修闻之,曰:“吁!此必传者之妄也。
”翌日天甫明,来视予脉,煮小承气汤饮予。
药下咽,觉所苦者自上下,凡一再行,意泠然。
越日遂进粥,渐愈。
朋游因问彦修治法。
答曰:“前诊气口脉虚,形虽实而面黄稍白。
此由平素与人接言多,多言者中气虚,又其人务竟已事,恒失之饥而伤于饱,伤于饱,其流为积,积之久为此证。
夫滞下之病,谓宜去其旧而新是图,而我顾投以参、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余贴,安得不日以剧?然非浃旬之补,岂能当此两贴承气哉?故先补完胃气之伤,而后去其积,则一旦霍然矣。
”众乃敛袵而服。
【今译】叶先生名叫仪,曾经和朱丹溪一同跟随白云许先生学习。
他记述的病案如下:癸酉年(1333年)秋季八月,我患了痢疾病,疼痛发作,完全不能吃喝。
不久困顿疲惫,不能起床,于是把床席和垫席中间挖了一个窟窿,听凭大便自行下流。
当时朱彦修在城中作客,因为同学友情,每天来探望我,给我服药,只是每天服药病却一天天地加重。
朋友们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朱彦修,彦修不理睬。
满十天,病情更加严重,痰阻塞在喉咙之中,好象棉絮一般,呻吟声日夜不断。
自己私下里忧虑起来,便和两个孩子诀别,两个孩子哭泣,道路上的人相传说我死了。
朱彦修听后,说到:“唉,这一定是传话人瞎说。
”第二天天刚亮,前来为我诊脉,煮了小承气汤让我服下。
药咽下后,觉得使我痛苦的东西从上而往下泻,共排了两次大便,心里就有轻快的感觉了。
过了一天,就进食米粥,逐渐地疾病痊愈了。
朋友们于是问朱彦修为什么用这样治法,他回答说:“起初诊得患者气口脉虚,外形上看虽然是实证,可是面色黄而微白。
这是由于平素与人交谈过多,话说多了的人中气虚弱;另外,这个病人务求办完事情才休息,经常饿着肚子干活,吃饭时吃得又过饱,这样的习惯形成弊端就是积滞,积滞久了就形成滞下病。
治这种病证,一般人认为先排出积滞,然后才能受纳新的食物,而我却投用人参、白术、陈皮、芍药等补剂十余贴,怎能不一天天地加重呢?然而没有这十天的补益,怎么能承受了这两贴承气汤的攻下呢?所以首先补足受到损伤的胃气,然后除去他的积食,那么就会霍然痊愈了。
”众人听说后,于是提起衣襟,表示敬服。
(二)沈明生治吐红案【原文】沈明生治孙子南媳,赋质瘦薄,脉息迟微,春末患吐红,以为脾虚不能摄血,投归脾数剂而止。
虑后复作,索丸方调理,仍以归脾料合大造丸数味与之。
复四五日后,偶值一知医者谈及,乃骇曰:“诸见血为热,恶可用参、耆、河车温补耶?血虽止,不日当复来矣。
”延诊,因亟令停服,进以花粉、知母之属。
五六剂后,血忽大来,势甚危笃。
此友遂敛手不治,以为热毒已深,噬脐无及。
子南晨诣,愠形于色,咎以轻用河车,而盛称此友先识,初不言曾服凉药,且欲责效于师,必愈乃已。
沈自讼曰:“既系热症,何前之温补如鼓应桴,今只增河车一味,岂遂为厉如是?且斤许药中,干河车仅用五钱,其中地黄、龟板滋阴之药反居大半,才服四五日,每服三钱,积而计之,河车不过两许耳。
”遂不复致辨。
往诊其脉,较前转微,乃笑曰:“无伤也,仍当大补耳。
”其家咸以为怪,然以为系铃解铃,姑听之。
因以归脾料倍用参、耆,一剂而熟睡,再剂而红止。
于是始悟血之复来,由于寒凉速之也。
因叹曰:“医道实难矣。
某固不敢自居识者,然舍症从脉,得之先哲格言,血脱益气,亦非妄逞臆见。
今人胸中每持一胜算,见前人用凉,辄曰:‘此寒症也。
宜用热。
’见前人用热,则曰:‘此火症也,应用凉。
’因攻之不灵,从而投补;因补之不效,随复用攻。
立意翻新,初无定见。
安得主人、病人一一精医察理,而不为簧鼓动摇哉?在前人,蒙谤之害甚微;在病者,受误之害甚巨。
此张景岳‘不失人情’之论所由作也。
”【今译】沈明生治疗孙子南的儿媳,她身体素质天生瘦弱单薄,脉搏跳动迟而微弱,春末患了吐血病。
沈明生认为脾虚弱不能摄养血,投下几服归脾汤后止住了。
孙子南担心以后再发作,求丸药调理,沈明生仍旧把几服归脾料合大造丸给了她。
又过了四五天后,偶然遇到一位懂得医道的人谈到此事,就吃惊地说到:“各种见血的病是热证,怎么可以用人参、黄芪、河车等温补药呢?吐血虽然止住,过几天将要再来的。
”孙家请他诊治,于是叫马上停止服用原来的药,改服花粉、知母一类的药。
五六剂药后,血忽然大来,情况很危险。
这位朋友于是缩手不敢治了,认为热毒已经很深,后悔不及。
子南早晨到我这来,恼怒之情表现在面部上,责怪我轻易用了河车药,而盛赞这位朋友的先见卓识,完全不提曾经服过凉药,并且要向老师求疗效,一定痊愈才罢休。
沈明生自己争辩说:“既然属热证,为什么以前用温补药就象鼓声回应鼓槌一样,很快有效果,现在只增加了一味河车药,怎么能造成如此严重的祸害呢?况且一斤左右的药中,干河车只用了五钱,地黄、龟板滋阴的药物反而占了一大半,才服四五天,每次服三钱,积累起来计算河车不超过一两左右。
”于是就不再争辩了。
前去诊察她的脉,跟先前比较变得微细了,于是笑着说:“没有问题了,仍旧应该大补。
”她的家人全都觉得很奇怪,但认为解铃还得系铃人,姑且听从了沈明生。
于是用了归脾方底加倍用了人参和黄芪,一剂药后睡熟了,服第二剂药吐血止住了。
从此才明白血去又来是由于服寒凉药所招致的。
于是沈明生感叹说:“医道确实很难。
我本来就不敢自居是了解医道的人,然而舍症从脉,是从先哲的格言中获得的,血脱补气,也不是乱逞自己的主观见解。
现在人们心中常常持有一个能够制胜的计谋,看见前面治病的医生用了凉药,就说:‘这是寒证,应该用热药。
’看见前人用的是热药,就说:‘这是火证,应该用凉药。
’因攻法不灵,随之就投补药;因补药没有效果,随后又用攻法。
想法翻新,根本就没有固定的见解。
用什么办法才能使主人病人全都精通明察医理,而不被动听的言语动摇呢?对前面治病的医生来说,蒙受谤言造成的危害很小;从病人看,耽误治疗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
这就是张景岳‘不失人情’的议论所以发表的原因。
”(三)张志聪治水肿案【原文】予在苕溪治一水肿者,腹大肤肿,久服八正散、琥珀散、五子五皮之类,小便仍淋漓,痛苦万状。
予曰:“此虽虚证,然水不行则肿不消,肿不消则正气焉能平复?”时值夏月,予不敢用麻黄,恐脱阳而汗漏不止;以苏叶、防风、杏子三味各等分,令煎汤温服,覆取微汁,而水即利矣。
次日,至病者之室。
床之上下,若倾数桶水者,被褥帏薄,无不湿透。
病者云:“昨服药后,不待取汗而小水如注,不及至溺桶,而坐于床上行之,是以床上如此也。
至天明,不意小水复来,不及下床,是以被褥又如是也。
今腹满肿胀俱消,痛楚尽解,深感神功之救我!”予曰:“未也,此急则治其标耳。
子之病,因火土伤败,以至水泛,乃久虚之证也。
火即人之元气,必待脾气元气复,而后可保其万全。
”予即解维,写一六君子方,去甘草,加苍术、厚朴、炮姜、熟附子,每日令浓煎温服。
即以此方合丸药一料,每日巳未时服之,即止其汤药。
半载后,病者之兄备土物来谢,曰:“吾弟已全愈矣。
”予曰;“如此之证,水虽行而正气不复,后仍肿胀,而死者比比……邪之所凑,其正必虚。
若初肿之时,行去其水,正气易于平复。
医者不知发汁行水之法,惟以疏利之药利之,肿或减,而无尾闾之泄,犹以邻为壑耳。
如久服疏利之药,则正气日消;水留日久,则火土渐灭。
然后以此法行之,无济于事矣。
【今译】我在苕溪治疗一个患水肿病的人,腹部隆起,肌肤胀肿,长期服用八正散、琥珀散、五子五皮汤一类的药,小便仍旧淋浊不止,痛苦万分。
我说:“这病虽属虚证,然而水不除去肿胀就不会消除,肿胀不消除,那么正气怎么能够恢复呢?”当时正值夏季,我不敢用麻黄,唯恐脱阳而汗泄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