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
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超 声 引导下 压迫 治疗 成功 。这类 并 发症 患者 在临 床 治疗 过程 中应 密切观 察 心率 、 血压 等变化 , 期发 现 早 心动 过速 、 血压 下 降等现 象 。
3 2 5 静脉 血 栓 的 护 理 .. P I 后 应 密 切 观 察 患 C术
动静 脉 , 导引 钢丝送 入过 短 , 人动 脉鞘 时其鞘 芯穿 送 透动 、 脉血 管壁 , 静 B超可 确诊 。 3 15 静 脉 血 栓 本 组 共 发 生 静 脉 血 栓 1例 占 .. 3 3 。主要原 因 : .% 患者血 液粘滞 度高 、 血流 缓慢 , 同
及 冠状 动 脉 内支 架 植 入 术 ( T A +支架 术 ) 现 今 PC ,
已被公 认为 诊治 冠心 病 的有 效 手段 。P I C 能尽 快 明
发症 以穿 刺 口渗 血 、 肿 最 多 见 , 发 生 1 血 共 5例 占 5% , 0 其次 为拔 管综 合 征 9例 占 3 % 。另外 P I 0 C 术 后患 者血 管并 发症 还 包 括 心包 填 塞 及 腹膜 后 血 肿 。 心包 填塞 为 P I 后 最 严 重 的并 发 症 , 要 是 由操 C术 主 作不 当 、 导丝 损伤 等 原 因导致 冠 状 动 脉 破裂 。经 积
冠 状动 脉 造 影 术 、 皮 冠 状 动 脉 内成 形 术 ( T A) 经 PC
2 结 果
本组 3 0例行 P I C 的患 者 共 出 现 5种 血 管 并 发 症 , 为 穿刺 口渗 血 血 肿 、 管 综合 征 、 性 动 脉 分别 拔 假
瘤 、 静脉 瘘及静 脉 血栓 。3 例 行 P I 者 血管 并 动 I ) C患
了出血的概率。③压迫方法不当。压迫时只压迫在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作者:苏娥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并发症的护理。
方法针对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手术后的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时采取的各项护理措施。
结果冠心病术后的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病情变化,做出相应有效及时的护理措施,明显的控制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平稳的度过了手术期。
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并发症的护理,病情观察以及常见的护理问题的认识,能够有效的减少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4%-7%,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逐渐年轻化。
[1]冠心病患者介入是冠状动脉动脉内注入造影剂,使心脏的表浅的动脉呈影的方法,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越来越多,心血管介入治疗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
因此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成为当研究的重要内容。
心血管介入治疗也因疗效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而且患者能易于接受的优点,冠心病介入治疗被广泛使用于临床,同时也为护理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是护士的主要责任。
现将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护理体会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共收治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88例,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在48岁到78岁之间。
其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患者有28例;PTCA+支架置入术(STENT)的患者有26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4例。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20例。
2并发症的护理2.1穿刺部位出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者血肿一般是见于术后的4小时左右拔除动脉鞘管时,对其穿刺点的按压时间不够而导致穿刺点局部出血,在拔出动脉鞘管时一般需要按压穿刺点15到20分钟,因穿刺针较粗,而且穿刺的血管较深。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丁仲平(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0)摘 要:心脏介入性手术是一个先进的诊治手段,它的优势十分明显,表现为:手术创伤小、对患者伤害小、准确性高、安全性大及术后效果满意等。
介入技术不断地完善,它的治疗和诊断范围也不断地增大,挽救了大部分心脏疾病患者。
介入手术操作比较精细且复杂,稍有不慎就会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好护理工作,进而提高介入手术的治疗效果。
护理内容比较复杂,基础护理包括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传。
在介入手术前,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完成相应的身体检查,使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态,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
术中,护理人员更要默契配合医生的工作,熟悉手术操作流程,使手术能够很好地完成,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并及时处理。
术后要定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介入部位肢体颜色变化,是否有活动障碍,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给医师,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心脏介入手术已逐步被临床所接受。
心脏介入性手术是一个先进的诊治手段,它的优势十分明显,表现为:手术创伤小、对患者伤害小、准确性高、安全性大及术后效果满意等。
我们知道心脏是人体的中心器官,起供应全身血液的功能,临床实践数据显示[4],患心脏疾病的患者日益增加,且种类繁多,依据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
心脏疾病大多数是慢性疾病,但是某些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达到基本治愈,以往的手术方式创伤大、痛苦程度高,使得患者拒绝手术治疗而延误病情,而心脏介入手术可以避免传统手术所带来的副作用,但是临床研究显示介入手术也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3]。
1 患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心脏介入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
心脏介入技术目前属于一个新型的技术,患者对该技术不了解,会质疑技术的可靠性以及成熟性,因此会拒绝介入治疗或产生抵抗、消极、害怕的不良情绪,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顾虑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除患者的顾虑,平常时间多与患者沟通,开展健康宣传、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讲解介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还可以完全模拟介入手术给患者看,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对介入手术有全面的认识。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作者:黄少毅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8期【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
方法: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对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根据并发症情况进行护理。
结果:120例患者经过及时迅速处理,均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生不良反应,康复出院。
本组常见并发症情况:局部血肿或出血18例,发生率为15.0%,尿潴留14例,发生率为11.7%,术后低血压8例,发生率为6.7%,腰痛及全身不适28例,发生率为23.3%。
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加强护理观察,及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护士系统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早发现,及时处理,提高预警能力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症;原因;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8.024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1],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医护人员能及时观察及处理,病情能迅速好转。
为提高护理质量,本文将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护理中常见的几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处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笔者所在科2011年9月-2012年1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120例患者的资料,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41~71岁,平均62.8岁。
PTCA及支架植入术共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61.2岁。
1.2方法对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者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
并发症及预防护理措施:术后交代患者术侧肢体制动,严密观察穿刺口敷料是否清洁干燥,与对侧肢体比较足背动脉搏动、末梢感觉、皮肤温度等,穿刺口周围有血肿的患者,要在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血肿的大小,并用不易褪色笔在患者大腿部作标记,每0.5~1小时观察1次,注意局部血肿有无继续向大腿内下侧增大的趋势,每次巡视时不仅要测血压,还要询问患者的感觉,教会其利用健侧下肢适度整体性移动,以缓解疲劳不适,解除制动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更换敷料后,告知患者3 d内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污染以及用力蹲起等动作,以防止出血。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体会。
方法总结分析行冠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中,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资料。
结果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穿刺部位血肿、假性动脉瘤、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等。
结论护理人员术后应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冠脉介入;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40—02冠脉介入是冠心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
因其具有创伤小、效果迅速、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所接受[1]。
但同时作为一种有创性诊疗手段,在术中、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多种并发症。
因此,对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尽早发现及时处理尤显重要,也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现将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100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00例,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岁,其中心绞痛60例,心肌梗死40例。
1.2 并发症情况术后尿潴留3例,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1例,血管迷走反射3例,低血压2例。
2 原因分析及护理预防2.1 尿潴留2.1.1 原因手术前未行卧床排尿训练;部分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术后情绪紧张。
2.1.2 护理和预防术前指导患者加强床上排尿训练;术后给予热敷和按摩腹部;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紧张、羞涩情绪[2];诱导排尿无效时行导尿术。
2.2 出血、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形成2.2.1 原因术中反复穿刺;穿刺点过高;穿刺使血管受到严重损伤造成局部渗血[3];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时间过短;压迫部位不准确;术后患者肢体过早屈曲活动;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增加;患者自身凝血机制障碍或抗凝剂的应用等。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按患者住院尾号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
护理人员给与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给与观察组患者除了常规临床护理之外,还加以干预措施的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1.2 方法所选取的患者入院后,经相应的诊断,对患者实施介入术的治疗方法。
在患者治疗之后,护理人员给与对照组患者常规的临床护理,给与观察组患者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之外,还加以干预措施的护理。
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前2-3小时,为了降低造影给患者肾功能造成影响,特对其以静脉输水的方式实施500ml的水化治疗[1]。
手术之后,护理人员依旧对患者静脉输入500ml的生理盐水。
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伤口以及出现病症状的护理,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的心理状况,让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降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本组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计量资料之间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检验结果p0.05,证明对比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7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1.40%,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有显著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病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91%,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56%,对比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见表2。
后循环缺血的护理措施
后循环缺血的护理措施后循环缺血是指在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过程中,冠脉血流被暂时或永久性阻塞,心肌缺氧导致心肌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由于后循环缺血的发生率较高,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掌握一定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风险。
本文将介绍10条关于后循环缺血的护理措施,希望能对护理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1. 监测心电图:心电图是监测后循环缺血的主要手段。
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需要持续监测心电图,特别是ST段的变化。
如果发现ST段抬高,且持续时间较长,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2. 监测血压:血压的监测是后循环缺血时至关重要的。
由于后循环缺血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因此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并及时对血压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持病人的循环稳定。
3. 维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后循环缺血的病人至关重要。
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维持呼吸道通畅,特别是对于有气管插管的病人需要注意定时清洁呼吸道。
4. 监测尿量:监测尿量可以反映病人的肾脏功能,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了解病人是否存在低血容量或低血压等情况。
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尿量,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维持温暖和补液: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维持病人的体温稳定,并及时补液,特别是对于存在低血容量或低血压的病人需要重点关注。
6. 给予充足的氧气:给予充足的氧气可以预防后循环缺血的发生。
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需要确保病人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特别是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病人需要注意。
7. 给予合适的药物:在后循环缺血时,需要及时采取药物措施,以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缺氧症状。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予合适的药物,如镇痛药物、强心剂等。
8. 限制液体摄入:在后循环缺血的早期阶段,需要限制病人的液体摄入,以降低心脏的负担和减轻心肌缺氧。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适当的限制液体摄入计划。
9. 定期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关注病人的心电图、尿量、血压、心率、体温等重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PCI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02 血管迷走反射
① 拔管综合征
② 精神紧张
③胃肠道及膀胱压力改变:
术后1次大量饮水,可使胃肠道突然扩张,或 因术后尿潴留致膀胱压力改变,刺激压力感 受器(压力感受器传入神经行走于迷走神 经),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迷走反射,引 起血压下降。
03 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由于心绞痛发作使用硝酸酯类、 钙离子拮抗剂、镁极化液类药物可引起血压下降。因这些药物在扩张冠脉缓解心
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患者或病变因素:
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弥漫性长病变 (>33mm)、ACS、合并糖尿病、高脂血 症、心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抗血小板 不充分。
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SST):
多发生在支架植入后2~14d。
操作相关因素:
支架扩张不良。
支架相关因素:
小直径支架(直径≤2.5mm支架);长 支架。PCI术后引发的急性低血压如在 10min或数十分钟内动脉血压未恢复正 常(平均动脉压≤80.5mmHg),冠状动 脉灌注压明显下降,血流缓慢,极易导致 在球囊扩张部位及支架放置部位出现急 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
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 绞痛的同时也扩张了周围血管使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而导致低血压和休克。 04 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导致心肌微循环障碍,加重缺血心肌损害,使左室收缩 功能障碍,发生严重心律紊乱,引起急性低血压。
再灌注损伤经多巴胺维持血压、补液、FDP(1,6一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低分 子肝素抗凝等治疗。
如何应对支架内血栓
严密监护心悸、疼痛等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T的变化。术后病人出 现胸痛或其它不适时均应立即查心电图。术后应维持良好血压,保证有效的 血容量,对预防支架内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方法:对本科6例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
结果:所有患者经护理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精心正确的术后护理对治愈患者病情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脏介入术;观察;护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2008-2009年共进行心脏介入治疗1336例,3例患者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均为冠状动脉造影术及支架;2例发生反射性低血压;10例穿刺点并发血肿。
1.2 临床表现:术后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3例患者均在拔出鞘管后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减慢至每分钟35~45次,血压下降至80/50mm Hg 以下,伴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脉搏细弱、四肢湿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但意识清楚。
术后发生反射性低血压的2例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恶心,呕吐,心率迅速减慢,血压下降,脉搏细弱,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等低血压休克症状,意识也清楚。
术后发生急性肺血栓栓塞的1例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咯血痰、大汗并且意识不清。
2 结果与原因分析2.1 结果:立即给予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吸氧,停用硝酸甘油,静脉补液,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药物治疗,对于足背动脉搏动不良者,调整沙袋重量。
3例患者经抢救心率均恢复正常。
给予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0.5-1mg,1-2 min心率无变化者再追加0.5~1mg,血压明显下降者,给予多巴胺10-20mg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快速静滴,半小时左右血压、心率恢复正常。
穿刺部位并发血肿的患者,应保持术侧肢体伸直、抬高穿刺肢体促进血液回流预防水肿形成。
术侧肢体制动12-24 h,动脉穿刺点宽胶布1-12 h松开,砂袋6-8 h后撤除。
2.2 原因分析:如果患者过度紧张、心理压力增加,对疼痛耐受性差、禁食时间长、长时间憋尿或者医护人员拔管时麻醉不充分、手法、力量欠妥,使血管腔内压力突然下降或术者按压止血超过了患者的耐受能力时,都易引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反射性低血压的发生。
心脏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造影术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2、术后护理1、一般护理病人术后取平卧位,一级护理,带有股动脉管病人绝对卧床12-24h,肢体制动6-8h,1h后拔出鞘管,伤口沙袋压迫6-8h,伤口放置血管缝合器病人平卧4h,压迫2h,当伤口有渗血,渗液须延长卧床和沙袋压迫时间,术后30min后可进食,水,嘱病人多饮温开水,以利造影剂的排空。
每30min测血压1次,连续6次,平稳后停测,同时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监测体温,每日4次,连测3d,正常后停测。
协助好病人生活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由于病人肢体制动时间、卧床时间均较长,容易产生不舒适感,护理人员应加强沟通,做好健康教育,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
指导病人如有胸等不适主诉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拔股动脉鞘管的护理拔管前行床边心电、血压监测,血压过高时不宜拔管,应先降压再拔管,协助医师准备拔管用的物品,并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恐惧和紧张心理。
对于情绪紧张者,应酌情使用镇静药,对病痛敏感的病人,拔管前给鞘管周围局部麻醉,拔管时严密监测心率,血压等变化,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倾听病人的主诉。
拔管时易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严禁双侧同时拔除动脉鞘管,一旦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减慢,意识淡漠等表现应立即处理,使病人头偏向一侧,中流量吸氧,遵医嘱快速补充等渗盐水,症状重者可静脉推注多巴胺、阿托品,必要时静脉滴注多巴胺。
2、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很常见,多为一过性(如室早、房早、室速等),一般不产生临床后果。
但有些心律失常会产生血流动力学异常,需要积极处理,如心室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窦性停搏等。
发生原因:压力嵌顿或右冠状动脉起始部痉挛。
阻塞冠状动脉,导管插入太深,阻塞圆锥支血供,造影剂注入时间过长、剂量过大,造影剂排空不畅,长时间淤滞于右冠状动脉内。
心脏介入治疗引起反射性低血压的护理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5 R 1 R 7. ,8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26 7 ( 0 7 1-0 90 10 —95 20 )11 1—2
20 0 4年 1月 ~ 2 0 0 5年 1 2月 , 在我 科 心 脏 病介
充血 容量 , 正低 血压休 克 , 纠 血压 、 心率恢 复 , 其他 无
动 为宜 。切 忌用 大纱 布 大 面 积猛 力 压 迫 , 以防 迷 走
地配 合 了抢 救 工作 。
2 结 果
2 2例患 者 在 发 生 低 血 压 后 3 n 内心 率 恢 0 mi 复 , 压在 1h内 回升 至 正 常 范 围 , 面 潮 红 , 命 血 颜 生 体 征完 全恢 复 正 常 , 在低 血 压 发生 后 4 2例 8 h经 补
下降, 心率迅 速 减 慢 , 最快 甚 至 可 在 1mi n内发生 。 患 者表 现为 面色 苍 白 、 血压 下降 、 出冷 汗 、 心呕 吐 、 恶
视 力模 糊 。
1 例 , 天 性 心 脏病 介 入 封 堵术 3例 , 激 综 合 征 9 先 预 射频 消 融 术 2例 。术 中 及 术 后 即 将 结 束 时 发 生 4
部 麻 醉心 率突然 减慢 , 明显疼 痛应 追加 麻醉 剂 ; 出鞘 有 拔
管时应 先 观察 1 n 若 患 者 出现 心率 减 慢 和血 压 0mi , 下降 , 可立 即从静 脉鞘 管 内快 速 给药 及补 液 ; 观察 确 无 低血 压反 应后 再拔 出鞘 管 。压迫止 血时 应食指 和 中指压 迫动 脉穿 刺 点上 , 其按 压 度 以能 摸 到动 脉 搏
法 , 除患者 思想顾 虑 和恐惧 心理 , 解 取得 患者 的理 解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术中紧急情况及处理
医院介入手术室介入术中紧急情况及处理一、术中低血压及处理(一)发生血压降低的情况1.迷走神经反射性血压降低精神紧张、局部疼痛、导管刺激、饥饿等均可引起血管迷走反射。
临床表现为迅速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胸闷、恶心、呕吐、全身大汗。
大多数发作短暂。
由于过度紧张,血管极度收缩,使血压突然降低。
多发生于女性、老年患者、术前及射频消融中放电刺激等,同时伴有心动过缓出现。
2.晕针这部分患者在打麻药时,进针刺激即会出现精神高度紧张,脸色苍白,大汗,心率减缓,血压降低。
多发生年轻人和体质弱、女性患者。
3.冠脉开口处病变左主干病变、右冠状动脉近端或前降支近端病变、多支血管病变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时容易出现低血压。
患者的主干开口处有较严重狭窄的病变时,使用正常的造影或指引导管直径对比偏大,插入时阻塞了相关血管,直接影响血流灌注,也会造成血压急骤降低。
压力曲线呈单峰或心室化。
4.血管开口异常这种情况日常工作中很多见,因心脏病患者多伴有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使主动脉根部增宽,冠状动脉开口随之移位变形,使用常规导管已不能与其开口同轴,术者操作时要反复调整,有时在调整过程中会使导管深插,发生堵塞血管,影响瞬间血流灌注,动脉压力急骤降低,抽出导管便可恢复。
这种情况发生不需给药物治疗,配合术者更换合适导管材料,避免超选即可继续手术。
5.冠脉急性血栓冠脉急性血栓通常是发生在PC1或急诊PC1手术时,靶病变血管或邻近靶病变部位的血管出现急性血栓,使其发生闭塞后,直接影响血管的灌注。
血压急骤降低。
情况发生后快速及时配合使用动脉溶栓、欣维宁、升压药物及血栓抽吸导管。
6.冠状动脉慢血流、无血流国际上已将T1M1o级称为无血流,TnIn称为慢血流;也有将T1M1O〜1称为无血流,而将T1MI2称为慢血流。
明确地说,只要冠脉Pe1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直接影响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引发血压急骤降低、心动过缓等急症发生。
7.冠状动脉穿孔冠状动脉出现穿孔是PC1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后由于部分血液和对比剂流入心包,形成心包填塞,压迫心脏,使其充盈受限,射血减少,血压随之急骤降低。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致术后低血压14例原因分析与护理
31 迷走神经 反射 引起 低血 压反应 血 管迷走 反射 在 心导 . 管术 中、 术后 的发生 率为 1 一1 %… 。常发生 在血 管穿刺 、 % 0
拔 除鞘 管 和 压 迫 止 血 的 过 程 中。本 组 术 后 5例 , 生 率 发
00 % , . 1 明显低于 临床 资料 。其 中 2例在拔 出动 脉鞘 时 突然 发生 ; 3例缝 合器缝 合股 动脉 时因局 部疼 痛引 起。治疗 及 另
色苍 白、 血压下 降 、 心率加快 , 查发现沙 袋脱落 , 检 穿刺部 位 出 血量大。立刻重新压 迫穿刺 点 , 予多 巴胺 、 给 加压 输 液、 血 输 等抢救措施后 , 者血 压稳 定转危为 安。预防 : 患 患者在返 回途 中必须有专业护士护送 , 嘱固定 好沙袋 , 如穿刺 部位有发 热感 要及时告之 。回病房后行 2 电监护 , 4 h心 仔细检查 沙袋 有无 移位 , 对穿刺 部 位 的监测 要 观察 辅料 包 扎是 否 完 整 、 有无 渗 血, 仔细查看 大腿 下方 、 内侧有无血肿 , 现异 常及 时处理 。 发 3 6 药物使用不 当引起低血 压 接受 心血管介 入 治疗 的患 . 者术前 、 中及术后 常用血 管扩张剂 、 术 钙通道 阻滞剂或镁 极化
次, 每次 l 2 i , 0— 0m n 训练 2次/ 。②腹式呼吸 : d 护士指导 患者
[ ] 章庆 红. 1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治疗 的研究进展[ ] 河北 医 J.
药 ,00 3 ( )2 5— 2 . 2 1 ,2 2 :2 2 7
[ ] 徐桂 兰. O D、 2 C P 肺心 病 与脑 循环 动 力学 相关 因素分 析
响[ ] 中国医药导报 ,0 9 6 3 )5 ,3 J. 2 0 , (5 :15 .
血管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介入治疗病人得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得食物。
在食物得烹调方面尽量适合患者得口味,以增加食欲,尤其体质衰弱者,可在三餐之间增加牛奶、豆浆、鸡蛋与新鲜水果等。
2.根据医嘱指导病人做好血、尿、粪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验;协助病人完成影象学检查,如盆腔B超、MR、胸片、X光、心电图等.3.生命体征得观察:术前一天测体温、脉搏、呼吸四次,血压一次,送手术前测血压.如果体温37、5℃以上或有血压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暂缓手术,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
4.需使用化疗药得病人,术前协助病人测量身高、体重,所得数据供医师计算病人体表面积以便确定化疗药量。
测量体重应在清晨让病人排空大小便后空腹状态下进行。
5.皮肤准备:术前一天完成沐浴、更衣、剪指等个人卫生清洁,及行手术区域皮肤准备。
备皮范围:脐部以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阴部。
特别要注意双侧腹股沟穿刺部位有无皮肤疾患、破损或感染。
若需要进行动脉置入化疗药盒者,备皮范围延伸至双膝关节以上大腿内侧部位。
备皮完毕用油笔在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处作标记,便于术中及术后观察。
6.药物过敏试验:进行碘过敏试验,并准确观察记录结果.皮试前护士应了解病人有无诱发碘副反应得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不全、心肺疾病、糖尿病、哮喘、荨麻疹、湿疹、造影剂过敏史、其她过敏性疾病或药物过敏史等。
对有危险因素得病人,应谨慎做过敏试验.7.胃肠道准备:介入手术常规局麻,一般无须禁食,术前一天给予易消化食物,避免术中肠道内容物造成与误影。
排空膀胱:术前嘱病人小便,排空膀胱,老年人等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妇科手术病人为避免术中膀胱充盈影响手术操作,术前需留置导尿管,排空膀胱.8.术前按医嘱使用药物:例如安定、鲁米那、地塞米松、灭吐灵等。
目得就是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并预防造影剂得副反应。
若需动脉置入药盒者,在术前3-5天使用增强凝血功能得药物,以减少术中术后局部渗血。
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分析
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的原因。
方法:选择25例心脏介入性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分析其引起低血压共同的临床特点,并分别实施心脏介入治疗。
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观察组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5例,占38.5%,对照组在术中和术后发生低血压10例,占83.3%,p<0.05,有统计学意义。
低血压通过治疗及时缓解,对照组随症治疗,缓解时间较长,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脏介入术中和术后容易发生低血压,根据临床特点和影像分析,进行预防性治疗,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增加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心脏介入性治疗低血压【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1-0038-01心脏介入性治疗包括心脏主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等多种方法,是现在治疗疑难心脏病或心血管发生器质性病变时比较普遍应用的治疗方式[1]。
但进行介入治疗后,常会引发低血压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的预后,并可能造成手术失败、死亡等恶性事件,怎样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是一直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8-82岁,平均为62.9岁;其中并发的基础疾病有:冠心病7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7例。
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自然情况和病情、症状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排除患有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不全患者;排除有红斑狼疮、血友病、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12例正常手术,随症处理。
观察组13例在术前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影像学和临床特点制定对低血压并发症的预防,具体措施如下:1.2.1围术期准备。
术前作尿常规和血液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抗体三项、血小板计数等全项生化项目,做x线胸正位片、静态心电图、颅多普勒、脑血管造影、颈部超声,术前3天开始,阿司匹林300mg/日/次,口服,氯吡格雷75mg/日/次,口服;控制血压及血糖[2]。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致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致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旨在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率。
方法我科于2006年2月—2011年9月共行心血管介入治疗206例,发生低血压反应8例,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后出现的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结果 8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低血压反应,经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抢救,症状均于1小时内缓解。
结论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多因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射,血容量不足所致。
经积极处理,停用硝酸甘油,给予阿托品、硝酸甘油静脉推注、给予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快速扩容,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低血压原因护理心血管介入手术成为近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但作为一种有创的诊疗手段,存在一定的风险,术后出现低血压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严重时可以威胁患者的生命。
我院于2006年2月—2011年9月共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206例,发生低血压反应的8例,所有患者均停用硝酸甘油,给予生理盐水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快速扩溶,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主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42—78岁,平均54岁,冠状动脉造影1例,支架置入术7例,患者血压急骤降低,连续检测<90/60mmHg,心率减慢<40—55次/分,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全身大汗,其中1例意识丧失,4例发生在拔除股动脉鞘管过程中,2例发生于刚回病房时,1例发生在沙袋压迫穿刺止血的过程中,1例出现腹膜后出血。
2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引发低血压,发生突然且较快,如不及时发现并积极抢救,后果极其严重,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1)血管迷走神经过度反射。
发生机理主要是:多种刺激因素,如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外周大动脉受到刺激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出冷汗、恶心呕吐,甚至晕厥,即迷走神经反射[1]。
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实用技术
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实用技术摘要: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负责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本文总结了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的实用技术,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放射线的保护和术后护理。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护理人员能够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康复,并为治疗的成功做出贡献。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实用技术引言:心血管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和支持。
心血管介入治疗护理的实用技术涉及到许多关键方面,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放射线的保护、术后护理等。
通过运用这些技术,护理人员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舒适和康复,并为治疗的成功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监测生命体征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并发症或异常情况。
这些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
心率是患者心脏搏动的频率,通常以每分钟搏动次数来计算。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心电监护仪或手动脉搏触诊来测量患者的心率[1]。
正常心率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但在心血管介入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经历一些变化。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心率的变化,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如心率过快、过慢或心律失常的出现。
血压监测是评估患者血液循环状态和心脏负荷的重要指标。
护理人员可以使用无创血压测量仪或动脉插管来监测患者的血压。
他们应定期测量血压,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的数值。
通过监测血压,护理人员能够评估患者的循环情况,并及时发现低血压或高血压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呼吸频率是指患者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胸部的起伏或使用呼吸监护仪来监测呼吸频率。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通常在12-20次/分钟之间。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特别是在治疗期间或术后阶段,以及在可能导致呼吸抑制的药物使用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血管迷走抑制性晕厥临床上常称为过度迷走反射,主要是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
心血管介入术治疗过程中的迷走神经反射是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
现将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护理措施与观察
1 加强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 有计划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术前
嘱患者排尽尿液,少喝水,术后应告诉患者饮水的重要性,并督促患者
多饮水,以利造影剂的排出,鼓励患者有尿意时及时排尿,重复讲解指
导有关内容,直到术前训练满意为止。
2 心理护理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疾病
知识、药物知识,进行饮食与活动、手术过程、术前术后指导,使患者具
备良好的身心应对能力,可减轻或消除紧张、焦虑和恐惧心理。
使患者
尽快适应环境,以减少病人因紧张心理而导致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3 饮食护理术前可适当进清淡、宜消化的饮食。
以减轻手术中消
化道症状,瞩患者术前禁食3~4 h, 缩短术前禁食、禁水时间,一般禁
食4 h,禁水2 h;如果禁食时间过长,可采用术后补充血容量;特别是成
批手术接台时应按顺序安排禁食时间。
调节室温在18~22℃,避免大
量出汗致血容量减少。
病人发生心率减慢反应一般可通过拔管前限制
饮水,可在拔管后1 h嘱病人饮水,术后3 h给予大量补液,以补充血容
量,可加速造影剂的排出,从而减少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4 做好拔管前后的护理拔管前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了解拔管压
迫的时间、方式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患者对拔管有心理准备,消除
顾虑。
鼓励患者于拔管前少量进食,以增加机体血容量,同时排空膀胱
禁止憋尿。
建立静脉通道,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如多巴胺、阿托品、
除颤仪等拔管前应给予鞘管周围皮肤麻醉,用1%利多卡因100mg局部
充分麻醉后再拔管,减轻拔管时的疼痛,压迫止血时以食指和中指压
迫动脉穿刺点,包扎应适度,以摸到同侧足背动脉或桡动脉为宜。
压迫过程中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拔管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用1 kg砂袋压迫切口止血。
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血压、心率及术侧足背动脉及桡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并与健侧进行对比,调节好环境温度,注意保暖及肢体的遮盖,减少患者会阴部过多暴露,从而消除患者的不安及紧张心理。
5 术后饮食睡眠指导术后如无胃肠道反应,应及时给患者半流食及少量饮水,防止出现由于大量排尿引起血容量不足。
对于使用某些药物如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引起的低血压,要严密控制输液速度,必要时可停止输液。
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以减少低血压发生,术后1 h应鼓励患者进食流质及饮水,一般最初6~8 h内饮水1 000~2 000 ml,既可防止发生低血糖和液体量不足,又可促进造影剂的排泄。
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会有睡眠障碍,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因肢体制动、腰背酸痛、排尿困难、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病情恶化等因素常导致睡眠障碍。
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睡前放松训练,如按摩、听轻音乐等;用温水擦浴,可增加交感神经的紧张度,要利用失眠症的发生。
6 防治尿潴留不习惯卧床排尿,是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不适感及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也是尿潴留发生的常见原因,术后饮水少也会引起尿潴留,介入术后患者觉得排尿不方便,饮水少甚至不饮水,以减少排尿,导致膀胱输入输出感觉障碍,导致尿潴留.加强术前排尿训练和术后指导是预防尿潴留发生的主要措施。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患者不习惯在床上平卧位排尿,尤其是男性患者因排尿姿势改变不能适应,患者因术后穿刺部位疼痛或不敢移动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过度充盈,造成排尿无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
通过术前干预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有利于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对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术前平卧位排尿训练,可减少排尿困难、
尿潴留的发生。
发生排尿困难又不能改变卧位者,予以尿道外口湿热敷促进排尿。
若湿热敷失败或伴有机械性尿路梗阻者予导尿处理,尽早解除尿潴留。
讨论
1 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心血管病介入检查与治疗所致的心率减慢、低血压状态是一种发生迅速,易引发严重后果的并发症。
其防治的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整个手术过程有所了解,提高其主动配合能力,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焦虑程度,术中保证有效静脉通路,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注意休息,降低心肌耗氧,加强营养支持。
术后根据情况适当缩短卧床时间,减少体位不适及尿潴留等诱因。
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2 抢救要点①立即将病人头部放平或头低足高位,并予吸氧; ②立即由静脉通路快速注射阿托品1~2 mg,生理盐水冲入,1~2 min内,心率无变化,再加阿托品1~2 mg; ③血压明显降低时,可静脉推注多巴胺10 mg,继以每250 ml 100 mg0. 9%氯化钠溶液维持,直至血压稳定; ④立即予大量补液及适当升压药后,血液及全身情况仍无法维持至稳定水平,心率明显偏快,则应高度怀疑有较严重的内出血,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手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限,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出现的迷走反射急性低血压并发症发生率虽较低,但一旦发生,进展迅速,抢救不及时,后果极为严重。
护士应提高认识,重视介入前后的观察与护理,有效预防和及时正确处理这种危险的并发症,是减少手术风险的手段之一,也是介入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