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诵读欣赏一、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难点学会联想想像,赏析诗歌的佳妙之处。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一、填充①《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是代诗人;《登某某楼》作者,字,是代大诗人著有《》。
②曲径通幽处,。
③,乾坤日夜浮。
【目标展示】l.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运用联想,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对总理的崇敬之情。
【新知研习】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
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
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1.作者简介。
2.解题:破山在今某某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某某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
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
3.反复诵读。
指名朗读,教师X读。
4.讨论问题:(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诗人在清晨登破山,游兴福寺,旭日初升。
光照山上树林。
(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曲径通幽。
(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
(5)最后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
(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教案苏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准确、全面理解文本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审美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3.表达运用:通过写作和口语交际活动,锻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我发现学生在讨论春天植物生长过程时,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理解不够到位,这说明我在讲解时还没有讲得足够清楚。下次我在讲解时,要尽量用更生动、更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此外,在春天的户外活动建议这部分,我原本打算让学生分享他们参与的户外活动经验,但时间关系,这个环节并没有很好地展开。我认为这是一个遗憾,因为春天的户外活动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下次我应该更加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还可以设置实验操作台,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5.教学工具:准备教学所需的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6.学习任务单:为学生准备学习任务单,以便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同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
4.题型四:请简述课文《济南的冬天》中,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济南冬天景色的喜爱的。
答案:作者通过使用生动的描绘方法,如“温暖的阳光”、“清澈的泉水”、“翠绿的山林”等,以及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表达对济南冬天景色的喜爱。
5.题型五: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个例子,说明春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答案:课文中提到春天是人们外出游玩的好时节,人们可以欣赏春天的美景,参加户外活动。此外,春天也是人们开始新生活、迎接新希望的季节。
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教案
三、小组合作:
1.结合注释,工具书,小组内合作,疏通文意。
2.分组接龙翻译展示,自评、互评,老师小结。
3.文章写了赵普的哪两件事?通过这两件事表现了怎样的中心?
4.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本文中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请你认真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阖户启箧取书”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特征?
3.所有学生理解并背诵重点语段,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
2.议论抒情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生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作者情感的揣摩与体会。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总结回忆
上节课学习了高尔基《童年》的节选部分内容,了解到高尔基的情况,请学生简述高尔基的有关情况。感知了课文内容,主要写了外祖母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在我心中是我最知心、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本节课继续学习,体会传神的描写和精当的议论。
教学组织:学生个人阅读、思考、小组交流讨论、集体展示。教师准备点拨补充《童年》体裁、内容介绍、人物形象、作品主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五、感悟表达
你也许会有童年时代难忘的朋友,他(她)是谁,为什么难忘,可不可以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当堂表达或课后整理)
六、总结,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朋友一外祖母
头发:多、密、长外貌描写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熟练朗读课文。
2.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媒体
使用多媒体;选用优质资源进课堂
教学过程
复备栏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童年的朋友学习目标: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学习重点、难点: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赏析诵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阅读《童年》的开头段落,结合图片,介绍作者。
烘托一种沉重的氛围。
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我”的外祖母在“我”的生活中的重要。
板书课题,扣住“朋友”,整体体会文章的要旨。
二•点拨1•朗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学法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即文章的关键句。
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2.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学法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 外貌描写:头发一一多、密、长、黑、厚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脸一一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一一歪扭鼻子一一松软、大、红牙齿一一坚固、雪白身材一一肥肥胖胖分析:健康慈爱乐观坚毅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
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快活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教案
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教学目的1.通过诗歌形象,深切体会诗的意境2.结合背景,感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3.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并学会灵活运用诗中句名教学重难点1.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教学计划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授《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授《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过程:初备统复备一、导语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一定去过不少寺院,想想看都去过哪些寺院,(学生回答)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描写寺院的古诗,想想看学习了哪些在关寺院的古诗(学生回答)有哪些感受呢?(生答)。
今天再学习一首描写寺院的古诗二、解题1.《题破山寺后禅院》。
(投影)作者介绍:常建,唐代田园诗人。
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本诗是常建的代表作。
三、诵读欣赏1.配乐范读,(投影展现)注意划分节奏和语速语调2.自由朗读(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2)共同讨论质疑解难3.配乐竞读学生评议,教师点结4.师生品读(1).品读意境:(投影)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讨论明确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
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的欢腾、钟筹的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
读后有怎样的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
————使人读后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样的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
清晨我信步来到破山寺,朝阳映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山道通向幽静处所,禅房深藏之处花卉缤纷。
山光秀丽怡悦群鸟性情,碧潭映影净化人的心灵。
自然界的声音全然消失,只听到院里的钟磬声音……(2)品读情感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思想感情?————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作者寄情山水寄托自己遁世情怀。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教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口语交际做一回小记者》教学
案苏教版
物,做到采访时说话自信、放松、热情、诚恳,创造融洽的
、你渴望做一个记者吗?
、你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个好记者吗?
、你认为做一个记者难吗?
、做记者少不了要采访,采访有什么要求呢?书上怎么说的?
还重点记了一则采访——法拉奇采访
美国总统肯尼迪接受过无数记者的采访,可是他对有一个记者特别慷慨大方——威廉曼
记者采访,创设氛围非常重要。
氛围创设好了,被采访者才能敞开心扉,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明确任务和要求
个记者吗?好人物通讯报道是另一难题。
卓顶精文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童年的朋友》(第1、2课时)教学目标:1.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描述外祖母的形象。
2.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3.感受外祖母的人格魅力,理解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时代,在人生的长河里,这是一段最美的时光。
童年时代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爱的故事。
父母之爱,朋友之爱,爱伴着我们成长,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拥有太多的回忆和幸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朋友》这一课,认识一下高尔基心目中最敬佩、热爱的童年朋友——外祖母。
二、 检查预习: ⒈生字正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 3.学生介绍《童年》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想一想,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 的人。
学生回答:肥胖、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
最珍贵,最知心,是我的朋友等。
四、合作探究: 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外祖母的形象?我们再读课文感受外祖母的形象,完成下面表格: 描写的语句 描写方法 表达的人物形象 例如: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肖像描写 突出她的头发“多”“密”“长”“黑”“厚”的特点说明外祖母身体很健康。
学生思考 动作描写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 神态描写 学生回答 例如:“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不想睡就不睡好了,” 语言描写 由于生活的厌烦,外祖母把气恼发在头发上,但当外祖母看到我醒来时立即用儿童的口吻对我说话,充满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
外祖母也对我十分尊重,以平等的眼光对孩子讲话更体现了外祖母是我的朋友。
五、课堂小结:本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对外祖母形象进行了刻画,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外祖母是一个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的人。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部分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预习,解读古诗大意。
2、反复诵读,读出意境、意蕴。
3、背诵古诗二首及《周总理,你在哪里》的佳段。
课前准备1、查阅关于常建、杜甫、柯岩的文字资料。
2、查阅周恩来生平资料,收集周恩来故事一则。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
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者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
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来捕捉三首小诗的音律及其深蕴其中的情感变化。
二自读小诗,把握韵律与节奏1、自由朗读古诗二首,划分意义节奏,再反复朗诵。
参考: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教师范读,学生打出韵脚。
《题破山寺后禅院》:林、深、心、音。
《登岳阳楼》,浮、流。
3、与同桌对读两诗,感受两首诗歌的音韵美!三、美读两诗,体悟意蕴与情感1、用现代汉语翻译两诗。
朝阳照耀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的小路道向幽深之处,后禅院花掩映,又浓又深。
忽见山峦滴翠,光彩悦目,翩飞的群岛十分欢欣,清清的潭水倒映着山影,人的心灵也变得空明纯洁,仿佛大自然的一切声响都消失了,只听到悠扬不尽的钟馨之音。
2、质疑:①为什么“万簌此俱寂,但余种馨音”?参考:表面看来,“万簌此俱寂”与“但余种馨音”似手是矛盾,其实不然。
假如周围一片喧嚣,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馨的袅袅余音。
诗人在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
结合常建的生平经历,他高才而无位,后来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本诗正是他向径佛门清静的心理的写照。
在此他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心境如山水,万事皆空,萦绕耳际的品有那静寂之外的袅袅钟馨音。
这样的写法更好地展示了作者幽隐的追求,情、韵、味十足。
②“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怎么回事?此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口头复述故事情节,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3、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感受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
5、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单元课时安排: (12课时)《童年的朋友》(1课时)《一面》(2课时)《我的老师》(2课时)《展示华夏文化魅力》(1课时)《赵普》(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三、课文教学设想:《童年的朋友》是高尔基以孩童的眼光和内心世界去观察外祖母的形象的。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外祖母变得和大猫一样的可爱,外祖母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打在了孩子幼小、纯真的内心世界里。
外祖母亲切的语调,慈善的面容,对孩子平等、尊重的眼光,在作者的眼里,平凡的外祖母因此而变得伟大,从而对幼小的“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自学的方式,老师做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感受到外祖母的形象。
文中几处肖像、神态描写教师都要做深刻的分析。
《一面》是以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工人的角度,描写了“中国文学的脊梁”----鲁迅的平易近人的形象。
在教学中,首先要点出环境的衬托作用,而环境既有自然环境,又有社会环境,学生把握不住社会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这一点老师应该给以适当的指导。
其次,重点在于三次集中笔力对鲁迅肖像的刻画,而且写作的顺序的安排是由远到近的。
最后,引导学生要学会提出疑问,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的老师》也是以孩子的角度观察老师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站在孩子的立场和角度进行教学。
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糖葫芦串”式文学,因此在学习时,完全可以让学生口头讲述发生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事,或者以扮演角色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表演中体会教师的形象,把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线索。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单元教学设想_七年级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想_七年级语文教案**市花园中学陈华娟一单元教学目标:ﻭ1继续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的良好习惯,能准确读写汉字。
2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
ﻭ3让学生获取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几种品读作品的方法,逐步养成品读作品的良好习惯,为个性化阅读打下基础。
4感受五位或平凡或伟大的人物身上所散发的独特精神魅力,形ﻭ成对人物风采的正确认识,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5能仔细观察、生动描绘人物鲜明的个性,提高.写作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ﻭ6掌握采访人物的基本技巧,尝试进行人物采访,提高自己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ﻭ二单元课时安排:(15课时)ﻭ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ﻭ《童年的朋友》(2课时)ﻭ《一面》(2课时)ﻭ《我的老师》(1课时)ﻭ口语交际(1课时)ﻭ《展示华夏文化魅力》(2课时)ﻭ《赵普》(1课时)写作(1课时)ﻭ读书交流活动(1课时)三单元教学设想:ﻭ第一课时单元整体学习ﻭ教学目标:1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并交流**自的兴趣点。
2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了解单元教学目标。
ﻭ3与学生一起制订课外阅读及交流.计划。
ﻭ课前学习:1查词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ﻭ2浏览第一单元内容,想一想:其中最吸引自己的是什么ﻭ课堂学习:一导课ﻭ1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一个组词游戏:“人”(要求:在横线上填一字,与“人"组成词。
)ﻭ2学生活动:上黑板组词.3教师导入语:有言道:“世界因你而精彩”,可现在我却更能感觉到“世界是因人而精彩”。
形形色色的人汇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们**显风采、**领风。
翻开第一单元,我们将一起走近其中的几位人物,他们是(让学生一起说)。
走进第一单元,最吸引你的视线的是什么呢ﻭ二学生交流自己的兴趣点。
ﻭ(教师认真倾听,从中了解学生在人物描写方面已经具备的知识,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可让学生尽情发挥,并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知识与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有新的收获。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例文一把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与对鲁迅的。
人物评价放在一起。
写出了先生的屹然倔强明锐平凡而又异样。
例文二通过日常琐事来反映鲁迅性格。
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鲁迅的仰慕与崇拜之情。
比较三则短文,引导学生从读人手,比较分析,感悟。
培养学生自行领悟作品的能力。
[教学设计C) 专题讨论法创意说明:通过搜集、阅读与鲁迅有关的资料,对鲁迅有了个较全面的认识,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以文章的形式呈现出来。
做一期题为我心目中的鲁迅的专题课。
这一设计适合阅读水平及写作水平较高的班级。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
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导语设计。
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品读,你对鲁迅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现在,亮出你的观点,再次感受鲁迅。
二、抽签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提出要求:每人3分钟之内,有层次有条理地表达,力求准确传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自然流畅地说话,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三、选出五名学生为表现最佳奖。
评选以步骤二的要求为准。
[资料整合平台](1)推荐鲁迅的作品:《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南腔北调集》《二心集》《坟》《朝花夕拾》《故事新编》等。
(2)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回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石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
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
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思考ppt课件
《我了解的
》〔作者介绍〕、《我童年的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教学目标:1 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让同学发现并 交流各自的兴趣点。2 了解Leabharlann 人物风采〞的含义,了解单元 教学目标。
3 与同学一起制订课外阅读及汇报计划。
课前学习: 1 查词典,了解“风采〞的含义。
2 浏览第一单元内容,想一想:其中最吸 引自己的是什么?
确立单元教学目标的依据
一 对单元内容的分析
高尔基称文学为“人学〞,巴尔扎克称文学为“人心史〞,可见文艺作 品的主要任务在于创造人物,并通过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共选取了六篇写人的文章,从体裁看,有散文,有通讯,有诗 歌;从人物形象看,有在困境中依旧乐观并对“我〞充满无私的爱的外祖母, 有关怀进步青年成长的文学大师鲁迅,有慈爱、公平、伟大的蔡老师,有眷 恋祖国的建筑制定大师贝聿铭,有位居人臣、以天下为己任的赵普,有世人 敬仰的周总理。其间人物涉及古今中外,且身份各异,但是每个人物身上都 有感染我们、影响我们的亮点,我们要让同学感受到他们高尚人格的魅力。
教学设计思路
二 同学交流自己的兴趣点。 三 教师组织同学理解“人物风采〞的含义。〔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四 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五 围绕单元专题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商量读书成果汇报活动方案。 六 师生自我反思、评价。〔侧重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及能力的提 升、本堂课的表现等方面〕 第二、三课时 《童年的朋友》 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单 元 教 学 目 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复习
《登岳阳楼》作者杜甫,唐代诗人。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该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显示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周总理,你在哪里》作者柯岩,现代女诗人,这首诗运用“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的独特构思来展现主题特点。表达亿万人民对周总理无限怀念的深厚感情。该诗运用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起到了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的效果。
完成达标训练题,当堂订正。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阅读理解
文言文专项阅读训练――《赵普》:
(一)解释带点字:
1、寡()学术,及()为()相2、晚年手不释()卷()3、虽()多忌克4、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临政:2.性深沉:3.岸谷:4.忌克:5.循默:
(三)说出下列句中带点词的古今义:
《展示华厦文化魅力》作者余玮,这是一篇人物通讯,课文描述了世界顶级大师,美籍华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成就,赞扬了他高超的建筑设计艺术和一片爱国之心。
《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重难点
重点:品味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
难点:感受作品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导语: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分别运用不同的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魅力,这节课让我们重温这几篇课文,进一步掌握其中的知识要点。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童年的朋友》(第1、2课时)教学目标:1.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描述外祖母的形象。
2.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
3.感受外祖母的人格魅力,理解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时代,在人生的长河里,这是一段最美的时光。
童年时代留给我们许多难忘的爱的故事。
父母之爱,朋友之爱,爱伴着我们成长,爱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拥有太多的回忆和幸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朋友》这一课,认识一下高尔基心目中最敬佩、热爱的童年朋友——外祖母。
二、检查预习:⒈生字正音2.请学生介绍作者3.学生介绍《童年》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朗读课文,想一想,在“我”的眼里外祖母是的人。
学生回答:肥胖、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
最珍贵,最知心,是我的朋友等。
四、合作探究: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外祖母的形象?我们再读课文感受外祖母的形象,完成下面表格:五、课堂小结:本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对外祖母形象进行了刻画,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外祖母是一个慈爱、温柔、纯朴、勤劳、坚强、乐观的人。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部分练习。
第二课时一、导入通过分析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课文重点分析之一——文中对外祖母眼睛的描写1.有人说得好:“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写人最好是写眼睛,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文就多次写到了外祖母的眼睛,你能找出来并能分析吗?2.学生回答。
例如:(1)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分析:这是从孩子的视角观察的,体现出外祖母因生活的艰难而流露出对生活的抱怨。
(2)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
(3)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3.教师总结:所以我们在刻画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才能把人物生动地表现出来。
三、课文重点分析之二——课文最后一段分析外祖母给作者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有哪些影响呢?请大家快速地找出来。
学生找出:最后一段。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分析总结: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在她没来以前……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困苦的生活的”。
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外祖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祖母乐观、坚毅的性格。
对“我”深厚的爱以及对“我”一生的影响,抒发了“我”对祖母的热爱、感激之情。
五、布置作业:1.本文多次写到外祖母的眼睛,你能写一写老师上课时的眼睛吗?要求:要有不同的眼神变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练习。
3.预习下一课。
二、《一面》(第3、4课时)教学目标:一、学习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刻画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二、感受鲁迅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运用外貌描写揭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936年,中国文坛上一颗巨星殒落了,山河动容,举国悲恸,在悼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一位电车工人回忆了四年前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真挚而又深厚的感情。
今天,我们带着缅怀的心情走近鲁迅的世界,感受他的伟大人格魅力。
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检查。
(借助幻灯片)2.学生介绍鲁迅其人。
三、初读课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读完以后,合上课本,讲述出故事情节。
(要求:抓住叙述事件的六要素。
)时间:1932年秋天的一天地点:内山书店人物:我,鲁迅,内山完造起因: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我”从“一面”中受到巨大的鼓舞和影响。
简单概括:四年前,“我”在内山书店和鲁迅有过一面之缘,在先生的推荐下,我用一元钱买下了两本书,同时也被先生的崇高人格所感动。
四、研读课文:1.细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一共对鲁迅先生的外貌进行了几次描写,完成下表。
明确:一共三次。
提问①:这几次描写,作者的观察角度有什么不同呢?明确: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
提问②:作者写鲁迅的外貌,重点表现的是他的什么特征?作者为什么要反复突出他的“瘦”?明确:很瘦,但精神很好,借以反映鲁迅把整个身心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我”对先生无限爱戴、敬仰之情。
提问③:能不能根据鲁迅的一句诗来描述出鲁迅自画像?明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部分练习第二课时一、导入,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
二、除了外貌描写,本文还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能不能模仿老师的例子进行简单的赏析?例如: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出书店的门。
赏析:“——他的手多瘦.....啊!”是心理描写,突出了鲁迅的瘦,表现了我对鲁迅的关心。
三、通过对鲁迅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慈爱、精神矍铄、坚强刚毅、关心支持进步青年的老人。
四、学会质疑:导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感悟,并能提出问题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例如老师读完课文以后有这样的疑问:1、先生明明去世了,我们本该十分悲痛,但作者在文中最后一段写到“却不愿恣情悲痛”,还写到“这还不是恣情悲痛的时候”,这不是矛盾的吗?明确:“不愿恣情悲痛”表示在鲁迅逝世后,仅仅感到无限悲痛是不够的,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不是时候”是指当时社会太黑暗,要赶快顽强战斗。
因此“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迹,继续前进”这儿又进一步显示了“一面”给“我”的精神力量。
2、“结结巴巴,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说明作者见到鲁迅心里非常高兴,但没有把他的名字说出来,这符合常理吗?明确:“结结巴巴”显示出作者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站在身旁,一种深切的感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与险恶,作者有意强压自己激动兴奋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
这些词语表达了作者对鲁迅由衷的敬爱和爱护之情。
(老师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质疑。
)五、课堂小结: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明确:①题材典型,以小见大。
本文所写的事情是极其平常的,但具有典型意义,小中见大,于细微之处见鲁迅的伟大人格。
②抓住特征描写外貌,并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通过外貌描写,突出了鲁迅先生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③记叙、议论相结合。
文中分两部分,前一部分记叙,后一部分议论,议论有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二部分2.完成练习册3.预习下一课。
三、《我的老师》(第5、6课时)教学目标:1.能理解本文写人记事详略得当的特点。
2.学习本课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2.难点:理学习本课传神、细腻的描写。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求学生涯中,教过我们的老师有很多。
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
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师》。
(板书课文标题)二、检测预习作业:生字注音。
三、朗读课文。
四、探究课文的内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写在书上。
明确:共记叙了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蔡老师课外教我们跳舞;③蔡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排解“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我”睡梦中去找老师。
2.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它们的顺序能不能调换?明确: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可见,这种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随便调换的。
3.这些事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写的?明确:围绕“老师爱孩子,孩子更爱老师”这一中心,从课内到课外,从平时到假期,从学校到家庭,从各个方面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突出“最难忘”。
全文紧扣“我”而选材,蔡老师固然是“我们”的老师,课文中的每一个事例也都写到她对“我们”的教育以及“我们”对她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我“是一个机灵调皮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
记叙文中的抒情,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部分习题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内容,并且学习了作者高超的选材与精心的安排。
这节课,我们走进每一件事,看看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会让作者在这么多年后还这么难忘,并且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二、细读分析,辨析、推敲课文的语言,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尤其是重点段落、词语如何理解,表现了蔡老师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感情。
思考: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了蔡老师对学生的爱?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了“我”对老师的感情?1.第一件事中,假打真爱的场面里,“从来不”“仅仅有一次”“好像要”“轻轻地敲”告诉我们一些怎样的事情?大概明确:这些词语说明蔡老师即使在生气的时候也并没有真打我们的意思,这仅有的一次假装生气,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深爱学生的思想感情。
在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孩子?作者用哪些词语来表现的呢?大概明确:“一迎”写出了我的本能与调皮2.“狡猾”一词要怎样理解?这个词用得好不好?大概明确:“狡猾”一词的含义,需要我们结合语境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