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2018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物理实验第1讲力学实验学案20180203172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实验技能与创新第1讲力学实验学案0105112.docx
第1讲 力学实验[做真题·明考向] 真题体验 透视命题规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1页[真题再做]1.(2018·高考全国卷Ⅰ,T22)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cm ;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s 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标尺的游标为20分度,精确度为0.05mm ,游标的第15个刻度与主尺刻度对齐,则读数为37mm +15×0.05mm=37.75mm =3.775cm.弹簧形变量x =(3.775-1.950)cm =1.825cm ,砝码平衡时,mg =kx ,所以劲度系数 k =mg x =0.100×9.801.825×10-2N/m ≈53.7 N/m. 答案:3.775 53.72.(2018·高考全国卷Ⅲ,T22)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 、L 1和g 表示).(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9.80m/s 2,L =30.0cm ,L 1=10.4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L -L 1=12gt 2,解得t =2(L -L 1)g.(3)将g=9.80m/s2,L=30.0cm=0.300m,L1=10.4cm=0.104m,代入t=2(L-L1)g得t=0.20s.(4)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答案:(2) 2(L-L1)g(3)0.20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3.(2017·高考全国卷Ⅰ,T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必然受到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邻水滴(时间间隔相同)的位置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由题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其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30s46-1=23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小车运动到题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 A=(0.117+0.133)m2T≈0.19m/s.由逐差法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0.150-0.117)+(0.133-0.100)] m4T2≈0.037m/s2.答案:(1)从右向左(2)0.19 0.0374.(2018·高考全国卷Ⅱ,T23)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继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下表中给出,其中ƒ4的值可从图(b)中弹簧秤的示数读出.回答下列问题:(1)f 4=________N ;(2)在图(c)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ƒm 图线;(3)f 与m 、木块质量M 、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及重力加速度大小g 之间的关系式为f =________,f m 图线(直线)的斜率的表达式为k =________;(4)取g =9.80m/s 2,由绘出的f m 图线求得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图(b)可读出弹簧秤的示数f 4=2.75N.(3)摩擦力表达式f =μ(M +m )g ,其斜率k =μg .(4)图线的斜率k =Δf Δm =2.93-2.150.25-0.05=3.9N/kg. 解得μ≈0.40.答案:(1)2.75(2)如图所示(3)μ(M+m)gμg(4)0.40[考情分析]■命题特点与趋势——怎么考1.实验题的考查呈现由基础性向综合性的递进趋势.实验命题不避热点,注重陈题翻新,重点实验频繁考,其他实验“轮换”考,题目特点设置清晰,上手得分容易,但做好做全较难,能有效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2.重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而非实验本身.新任务,新情境,原理设计,方法选择,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的公式法、列表法、图象法、平均值法和逐差法反复涉及,其中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与结果规律性探索是高考的热点和亮点.3.实验题反映科技进步,引领教育创新.频闪照相机或光电计时器替代打点计时器,气垫导轨替代长木板,数字化传感器直接测力或位移等,体现时代特征.■解题要领——怎么做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上的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的分析方法.[建体系·记要点] 知识串联熟记核心要点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2页[网络构建][要点熟记]1.系统误差:由于仪器本身不精密、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误差.系统误差总是同样偏大或偏小.系统误差可以通过更新仪器、完善原理和精确实验方法来减小.2.偶然误差:由各种偶然因素如测量、读数不准确、作图不规范造成的误差.偶然误差表现为重复做同一实验时总是时大时小.偶然误差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或作图的方法来减小.3.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5为三位有效数字,中学阶段一般取2位或3位有效数字.4.利用纸带求瞬时速度的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利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解. 测出与第n 点相邻的前、后两段相等时间T 内的距离x n 和x n +1,由公式v n =x n +x n +12T 算出.5.利用纸带求加速度的方法(1)利用a =Δx T 2求解:在已经判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可利用Δx =x n +1-x n =aT 2求加速度a .(2)利用v t 图象求解:画出v t 图象,图线的斜率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3)利用光电门求加速度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 ,则利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即a =v 22-v 212L . [研考向·提能力] 考向研析 掌握应试技能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3页考向一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如图甲、乙所示.测量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图丙所示的示数为________mm.解析:(1)题图甲中夹小球的两个测量爪为外测量爪,测物体的外径,所以甲正确.(2)由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可知金属丝的直径d =6.5mm +20.0×0.01mm=6.700mm. 答案:(1)甲 (2)6.700(6.699~6.701均正确)2.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mm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解析:游标卡尺的读数为l =52mm +7×120mm =52.35mm ;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d =1.5mm +49.0×0.01mm=1.990mm.答案:52.35 1.990(1.899~1.991均正确)[方法技巧]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1)1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的游标卡尺以mm 为单位,小数点后有2位.(2)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先读主尺数据,再读游标尺数据,最后两数相加.游标卡尺读数不估读.(3)不要把游标尺的边缘当成零刻线,从而把主尺的刻度读错.(4)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要准确到0.01mm ,估读到0.001mm ,即结果若用mm 为单位,则小数点后必须保留三位数字.考向二 “纸带类”问题的处理1.常规计时仪器的测量方法(1)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取点方法是一样的.(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是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纸带.3.纸带的三大应用(1)判断物体运动性质.①若Δx =0,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②若Δx 不为零且为定值,则可判定物体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解瞬时速度.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求打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只需在这一点的前后各取相同时间间隔T 的两段位移x n 和x n +1,则打n 点时的速度v n =x n +x n +12T.(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如图所示因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 所以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3.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共7个计数点,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f =50Hz 的交流电源.(1)打下E 点时纸带的速度v E =________(用给定字母表示);(2)若测得d 6=65.00cm ,d 3=19.00cm ,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f >50Hz ,但当时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测得的加速度值和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由于图中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5T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v E =d 5-d 310T =(d 5-d 3)f 10.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可得a =x DG -x AD (3×5T )2=(d 6-d 3)-d 3(3×0.1s )2=3.00m/s 2. (3)如果在某次实验中,交流电的频率f >50Hz ,则实际打点周期变小,根据运动学公式Δx =aT 2得,测量的加速度值和真实的加速度值相比偏小.答案:(1)(d 5-d 3)f 10(2)3.00 (3)偏小 4.(2017·高考江苏卷)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小车的质量为M =200.0g ,钩码的质量为m =10.0g ,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 的交流电.(1)挂钩码前,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调节木板右侧的高度,直至向左轻推小车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挂上钩码,按实验要求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选择某一点为计数点“0”,依次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记录在纸带上.计算打出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其中打出计数点“1”时小车的速度v 1=________m/s.(3)将钩码的重力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取g =9.80m/s 2,利用W =mg Δx 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 .利用E k =12Mv 2算出小车的动能,并求出动能的变化量ΔE k .计算结果见下表.k(4)实验结果表明,ΔE k 总是略小于W .某同学猜想是由于小车所受拉力小于钩码重力造成的,用题中小车和钩码质量的数据可算出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________N.解析:(1)小车能够做匀速运动,表明已平衡摩擦力.(2)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0.1s ,v 1=x 022T=0.228m/s.(3)描点画图,如图所示.(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整体有mg =(m +M )a ,对钩码有mg -F T =ma ,联立可解得小车受到的实际拉力F T =Mm M +mg =0.093N. 答案:(1)小车做匀速运动 (2)0.228 (3)如图(解析图)所示 (4)0.093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动量的变化规律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打点纸带,测得各计数点间距离并标在图上,点1为打下的第一个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 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小车A 和小车B 碰后的共同速度.(均选填“1~2”“2~3”“3~4”或“4~5”)(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A =0.40kg ,小车B 的质量m B =0.20kg ,由以上的测量结果可得,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kg·m/s,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________ kg·m/s,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因小车做匀速运动,应取纸带上点迹均匀的一段来计算速度,碰前2~3段点迹均匀,碰后4~5段点迹均匀,故取2~3段计算碰前小车A 的速度,4~5段计算碰后小车A 、B 的共同速度.(2)碰前小车A 的速度v A =x 23T =10.50×10-20.02×5m/s =1.05 m/s ,其动量p A =m A v A =0.420kg·m/s;碰后两小车的共同速度为v AB =x 45T =6.95×10-20.02×5m/s =0.695 m/s ,其总动量p AB =(m A +m B )v AB =0.417kg·m/s,由计算结果可知,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碰撞前后总动量不变.答案:(1)2~3 4~5 (2)0.420 0.417 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碰撞前后总动量不变考向三“橡皮条、弹簧类”实验1.橡皮条、弹簧的弹力大小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实验的数据处理中一般选用图象法.2.胡克定律描述的是在弹性限度内,橡皮条(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如果超出弹性限度,正比关系不再成立.3.图象法处理数据的要求(1)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位数和结果的需要来定.(2)要标明坐标轴名、单位,在坐标轴上每隔一定的间距按有效数字的位数标明数值.(3)图上的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4)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象线性化,即“变曲为直”.(5)有些时候,为了使坐标纸有效使用范围增大,坐标原点可以不从“0”开始.6.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B.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几组拉力与伸长量,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2)若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①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描点在图乙中,请作出F L 图线. ②由此图线可得出该弹簧的原长L 0=________cm ,劲度系数k =________N/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某同学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的原长L 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 ,把L -L 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 ,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________.解析:(1)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否则弹簧会损坏,故A 正确.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要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使钩码的重力等于弹簧的弹力,要待钩码平衡时再读数,故B 正确.弹簧的长度不等于弹簧的伸长量,故C 错误.拉力与伸长量之比是劲度系数,由弹簧决定,同一弹簧的劲度系数是不变的,不同的弹簧的劲度系数一般不同,故D 错误.(2)①作出F L 图线,如图所示.②弹簧处于原长时,弹力为零,故弹簧的原长L 0=5cm ;图象的函数表达式为F =k (L -L 0),故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劲度系数k =ΔF ΔL = 2.00.15-0.05N/m =20 N/m.(3)当竖直悬挂时,由于自身重力的影响弹簧会有一段伸长量L1,但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为0(F=0),结合弹簧弹力的特点可得,F=k(L-L0-L1)=k(L-L0)-kL1=kx-kL1,其图象只可能是C图.答案:(1)AB (2)①图见解析②5.0 20 (3)C7.(2017·高考全国卷Ⅲ)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N和F2=5.6N.(ⅰ)用5mm长度的线段表示1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析:(1)由测力计的读数规则可知,读数为4.0N.(2)(ⅰ)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ⅱ)由图可知F合=4.0N,从F合的顶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顶点的横坐标对应长度为1mm,顶点的纵坐标长度为20mm,则可得出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0.05.答案:(1)4.0(2)(ⅰ)如图所示(ⅱ)4.00.05考向四 “光电门类”实验1.光电门的结构光电门是一个像门样的装置,一边安装发光装置,一边安装接收装置并与计时装置连接.2.光电门的原理当物体通过光电门时光被挡住,计时器开始计时,当物体离开时停止计时,这样就可以根据物体大小与运动时间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1)计算速度:如果挡光片的宽度为d ,挡光时间为Δt ,则物体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 =dΔt . (2)计算加速度:利用两光电门的距离L 及a =v 22-v 212L计算加速度.8.如图所示,为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 的挡光片A 、B 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A 、B 先后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和Δt 2,则小车加速度a =________________.(2)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A .增大两挡光片的宽度bB .减小两挡光片的宽度bC .增大两挡光片之间的间距dD .减小两挡光片之间的间距d解析:(1)本题考查测量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及误差分析.小车经过A 点时的瞬时速度v A =b Δt 1, 小车经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v B =b Δt 2, 由公式2ad =v 2B -v 2A ,解得加速度a =v 2B -v 2A 2d =b 22d [1(Δt 2)2-1(Δt 1)2]. (2)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措施有通过减小两挡光片的宽度b 来更加精确地获得小车经过A 和B 点时的瞬时速度,或通过增大两挡光片之间的距离d 来增加小车运动的时间来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故选B 、C.答案:(1)b22d[1(Δt2)2-1(Δt1)2](2)BC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气垫导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气垫导轨上相隔一定距离的两处安装两个光电传感器A、B,滑块P上固定一遮光条,若光线被遮光条遮挡,光电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压,两光电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计算机.滑块在细线的牵引下向左做加速运动,遮光条经过光电传感器A、B时,通过计算机可以得到电压U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1)实验前,接通气源,将滑块(不挂钩码)置于气垫导轨上,轻推滑块,当图乙中的Δt1________Δt2(选填“>”“=”或“<”)时,说明气垫导轨已经水平.(2)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条宽度d,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d=________mm.(3)滑块P用细线跨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钩码Q相连,将滑块P由图甲所示位置释放,通过计算机得到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若Δt1、Δt2和d已知,要对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还应测出两光电门间距离L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物理量的名称及符号).(4)若上述物理量间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在上述过程中,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满足牛顿第二定律.解析:(1)检验气垫导轨水平的方法是轻推滑块,看滑块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应使Δt1=Δt2.(2)本题中固定刻度的读数为8mm(半毫米刻度线未露出),可动刻度上与固定刻度水平线所对的读数为47.5(要估读一位),所以遮光条的宽度d=8.475mm.(3)对滑块和钩码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M)a,结合题中Δt1、Δt2、d、L及v22=v21+2aL可以测量加速度,故还需要测量滑块P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4)对钩码Q,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F=ma,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两式联立得mg=(m+M)a,其中加速度为a =12L [(d Δt 2)2-(d Δt 1)2] 即只需要证明mg =M +m 2L [(d Δt 2)2-(d Δt 1)2]. 答案:(1)= (2)8.475(在8.474~8.476之间均正确) (3)滑块P 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 (4)mg =M +m 2L [(d Δt 2)2-(d Δt 1)2] [限训练·通高考] 科学设题 拿下高考高分 单独成册 对应学生用书第149页(45分钟)1.用螺旋测微器测圆柱体的直径时,示数如图甲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 ,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时,示数如图乙所示,此示数为________mm.解析: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6mm ,可动刻度读数为0.01mm×12.5=0.125mm ,所以最终读数为6mm +0.125mm =6.125mm ;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6.3cm =63mm ,游标尺上第12个刻度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因此游标读数为0.05mm×12=0.60mm ,所以最终读数为63mm +0.60mm =63.60mm.答案:6.125(±0.002均可) 63.602.(2017·高考全国卷Ⅱ)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 ; ③用Δ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 Δt 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用a 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 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 与v A 、a 和Δt 的关系式为v =________.(2)由图(c)可求得,v A =________cm/s ,a =________ c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1)由于滑块做匀变速运动,在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过程中,由运动学公式得vΔt =v A Δt +12a (Δt )2,则v =v A +12a Δt .(2)由v =v A +12a Δt 结合题图(c)可知,图线与纵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即为v A ,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得v A =52.1cm/s ,图线的斜率等于12a ,即12a =53.60-52.120.18cm/s 2,求得a =16.4 cm/s 2. 答案:(1)v A +a 2Δt (2)52.1 16.4 3.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放置着带有遮光板的滑块A 、B ,遮光板的宽度相同,测得滑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如图a 所示,实验中,用细线将两个滑块拉近使轻弹簧压缩,然后烧断细线,轻弹簧将两个滑块弹开,测得滑块A 、B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 1、t 2.(1)图b 所示为甲、乙两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遮光板宽度d 时所得的不同情景.由该图可知甲同学测得的示数为________mm ,乙同学测得的示数为________mm.(2)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动量守恒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用m1、m2、t1、t2、d表示),被压缩弹簧开始贮存的弹性势能E p=________.解析:(1)题图b中甲测得的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 3.5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mm×0.5=0.005mm,所以最终读数为3.5mm+0.005mm=3.505mm.同理,乙的读数为3mm +0.485mm=3.485mm.(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设向右为正方向,则应满足的表达式为0=-m1v1+m2v2,即m1v1=m2v2,根据光电门的性质可知v1=dt1,v2=dt2,代入上式可得m1dt1=m2dt2,根据功能关系可知,压缩弹簧贮存的弹性势能等于后来滑块A、B获得的动能,则有E p=12m1v21+12m2v22=m1 2(dt1)2+m22(dt2)2.答案:(1)3.505(3.503~3.507均可) 3.485(3.483~3.487均可) (2)m1dt1=m2dt2m12(dt1)2+m22(dt2)24.(2016·高考全国卷Ⅱ)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一物块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物块连接.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块,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实验中涉及下列操作步骤:①把纸带向左拉直②松手释放物块③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④向左推物块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块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____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______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
高三物理最新教案-2018高考总复习第二阶段力学专题[整理] 精品
力学专题㈠ 力的作用效应1.如左图所示,一根轻弹簧竖直地放在水平桌面上,下端固定,上端放一个重物。
稳定后弹簧的长为L 。
现将该轻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将该重物也等分为重量相等的两块,按右图连接,稳定后两段弹簧的总长度为L /。
则A.L /=LB.L />L 中,BC.L /<LD.不知道弹簧的原长,故无法确定2.如图所示,分别用恒力F 1、F 2先后将质量为m 的同一物体由静上开始沿相同的固定粗糙斜面由底端推至顶端。
第一次力F 1沿斜面向上,第二次力F 2沿水平方向,两次所用时间相同,则在这两个过程中 D ,中A.F 1做的功比F 2做的功多B.第一次物体机械能的变化较多C.第二次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较多D.两次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相同3.粗糙斜面ABC 固定在水平面上。
一个楔形滑块M 沿斜面向下滑动,滑动过程保持其上表面水平。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D ,较难A.若M 向下匀速滑动,在其上表面再加一个重G 的物块,两者将共同匀加速下滑B.若M 向下匀速滑动,在其上表面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G 的压力,M 将匀加速下滑C.若M 向下匀加速滑动,在其上表面再加一个重G 的物块,两者共同匀加速下滑,且加速度将增大D.若M 向下匀加速滑动,在其上表面加一个竖直向下大小为G 的压力,M 匀加速下滑的加速度将增大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A 、B 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靠紧竖直墙。
用水平力将B 向左压,使弹簧被压缩一定长度,静止后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 。
这时突然撤去该水平力,关于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中 A.撤去F 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前,系统动量、机械能都不守恒C.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D.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35.质量分别为m 1、m 2的两个静止物体,分别受到恒力F 1、F 2作用而开始运动。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六物理实验第1讲力学实验课件
此法求得物体瞬时速度的。
12/8/2021
-9-
网络构建
要点必备
2.利用纸带求加速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Δ
(1)利用 a= 2 求解:在已经判断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情况下可利用 Δx=xn+1-xn=aT2 求加速度 a。
(2)逐差法:
如图所示,由 xm-xn=(m-n)aT2
4 -1
可得 a1=
命题能力点:侧重考查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物理学科素养点:实验探究
解题思路与方法:利用加速度的定义式或者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加
速度a和交变电流的频率f的关系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2
答案 (1) (s1+s2)f
12/8/2021
1
(s2+s3)f
2
1
(s3-s1)f2
2
(2)40
-22-
1
2
3
解析 (1)B 点速度为 AC 段的平均速度
Δ
间内的平均速度就是 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vA+ Δt。
2
2
(2)从图(c)图线上任取两点代入=vA+ Δt 中可求解出 vA 和 a。
2
(注:两点距离应较大一些,可减小实验误差)
12/8/2021
-19-
1
2
3
3.(2016全国Ⅰ卷)
图(a)
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
=
(2 +3 )
;
2
-23-
1
2
3
【命题规律研究及预测】 高考试题每年都出现,纸带类问题是
2018年全国卷高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题速练(含答案)
2018年全国卷高考物理总复习《力学实验》专题速练1.用图示装置测量重锤的质量,在定滑轮两侧分别挂上重锤和n 块质量均为m 0的铁片,重锤下端贴一遮光片,铁架台上安装有光电门.调整重锤的高度,使其从适当的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读出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0;从定滑轮左侧依次取下1块铁片放到右侧重锤上,让重锤每次都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落,计时器记录的挡光时间分别为t 1、t 2…,计算出t 02、t 12….(1)挡光时间为t 0时,重锤的加速度为a 0.从左侧取下i 块铁片置于右侧重锤上时,对应的挡光时间为t i ,重锤的加速度为a i .则0i a a =__________.(结果用t 0和t i 表示) (2)作出0i a a ﹣i 的图线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k ,则重锤的质量M =__________. (3)若重锤的质量约为300g ,为使实验测量数据合理,铁片质量m 0比较恰当的取值是__________.A .1gB .5gC .40gD .100g .【答案】(1)220i t t (2)02m knk (3)C 2.利用如图1实验装置探究重锤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问题.(1)图2为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点.分别测出若干连续点A、B、C…与O点之间的距离h1、h2、h3….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锤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可得重锤下落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2)取打下O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为零,计算出该重锤下落不同高度h时所对应的动能E k和重力势能E p.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h,纵轴表示E k和E p,根据以上数据在图3中绘出图线Ⅰ和图线Ⅱ.已求得图线Ⅰ斜率的绝对值k1=2.94J/m,图线Ⅱ的斜率k2=2.80J/m.重锤和纸带在下落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与重锤所受重力的比值为_________(用k1和k2表示).【答案】(1);(2)3.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 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综合讲与练:专题六 物理实验(含2014高考题)
专题六 物 理 实 验考情分析 备考策略1.高考对学生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十四个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⑤探究动能定理;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⑦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⑧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⑩练习使用多用电表;⑪传感器的简单使用;⑫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⑬测定玻璃的折射率;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2.高考除了对课本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增加了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来完成新的实验设计。
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和使用方法,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多用电表等。
2.以课本实验为基础,注重复习实验的目的、原理、设计思想、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注意事项等。
3.把各个实验分门别类,如测量类的实验、验证类的实验、探究类的实验等,找出各个实验的相似点,掌握各类实验的方法。
4.重视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复习,这类实验往往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法的创新。
第1讲 力学、光学实验与创新考向一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游标卡尺的读数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值)×0.01 mm 。
[例1] 用游标卡尺测得某样品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其读数L =________ mm ;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边长a 如图乙所示,其读数a =________ mm 。
[解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样品的长度L=20 mm+3×0.05 mm=20.15 mm。
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样品的边长a=1.5 mm+23.0×0.01 mm=1.730 mm。
[答案]20.15 1.730(1.729~1.731均正确)[感悟升华]1.游标卡尺在读数时先确定各尺的分度,把数据转换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数据,先读主尺数据,再读游标尺数据,最后两数相加。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册汇编全解全析:力学实验
(2018·全国卷I)22. 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c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 3.775 (2). 53.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胡克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教材上游标卡尺的使用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知识的能力。
学科@网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
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0.100kg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mg=0.100×9.8N=0.980N,弹簧伸长x=3.775cm-1.950cm=1.825cm=0.01825m,根据胡克定律,F=kx,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x=53.7N/m。
【点睛】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一是游标卡尺读数误差,或单位搞错导致错写成37.70;二是把重力加速度按照习惯用g=10m/s2代入计算导致错误;三是考虑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劲度系数耽误时间。
(2018·全国卷II)23.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之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放置砝码。
2018届高三物理第二轮专题十《力学实验1》学案教师版含答案
专题十力学实验力学实验1班别姓名学号例1.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测量滑块在木板上运动的最大速度.甲乙实验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橡皮泥和滑块的总重力,记作G;②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放在水平木板上,通过水平细绳和固定弹簧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所示.在A端向右拉动木板,待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将读数记作F;③改变滑块上橡皮泥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④如图乙所示,将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滑块置于木板上左端C处,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滑块和重物P连接,保持滑块静止,测量重物P离地面的高度h;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开始运动并最终停在木板上的D点(未与滑轮碰撞),测量C、D间的距离s.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根据表中数据在给定坐标纸上作出F-G图线.(2)由图线求得滑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3)滑块最大速度的大小v=____________(用h、s、μ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答案:(1)如图所示(2)0.40(0.38、0.39、0.41、0.42均正确)(3)2μg s-h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 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1)根据表格数据,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__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答案:(1)F10.05(2)C解析:(1)A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正值,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平衡时,mg=F1sin θ,当θ=30°时,F1=1.001 N,可求得m=0.05 kg.(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目的是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 正确.例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kg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取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的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cm.x (cm) 2.64(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②;(2)以n为横坐标,1/k为纵坐标,在图(b)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k-n图象;【答案】(1)①81.7 ②0.0122 (2)见解析;(3)③(N/m )(在之间均可)④。
2018版高考物理二轮教师用书:第2部分 专项4 6、力学和电学实验
六、力学和电学实验(一)力学实验1.熟知常规力学量的测量=ΔxT2;②频闪照相:=ΔxT2;③光电门:=v22212x或=v2-v1t;④v t图象:a=k(斜率)(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③考计算:根据F x或F l或m x图象求-1图象,并得出结论④判成因:给定异常a F图象,判断其可能成因③考图象:作W v或W v2图象,得出结论③考图象:根据v2h或Δv2Δh图象的斜率判断机械1.熟知常规电学量的测量(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③考运算:U I图象求R x,求ρ②图象:U I图象为曲线(温度升高,灯丝电阻增大)②考作图:描点、连线画U I图象③考运算:由U I图象求电阻、电功率②考作图:描点连线画U I图象③考运算:由U I或I-1R或U-1R-1图象,求E、r1.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仪器,现分别用两种仪器测量一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下面两图的读数分别是a 、________cm ,b 、________mm.图50【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50 mm,游标尺上第3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读数为3×0.05 mm=0.1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50 mm+0.15 mm=50.15 mm=5.015 cm.(2)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2 mm,可动刻度为15.0×0.01 mm=0.15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2 mm+0.150 mm=2.150 mm.【答案】 5.015 2.1502.(2017·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如图51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一个光电门B,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气垫导轨左端的定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传感器下方悬挂钩码,每次滑块都从A处由静止释放.图51(1)该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________cm.(2)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不必要的一项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B.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C.应使滑块质量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D.应使细线与气垫导轨平行(4)改变钩码质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F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象.(选填“t2﹣F”“1t﹣F”或“1t2﹣F”)【导学号:19624211】【解析】(1)由图知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对齐,d=2 mm+5×0.05 mm=2.25 mm=0.225 cm;(2)实验时,将滑块从A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B的时间t,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可近似认为是滑块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得若要得到滑块的加速度,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3)A项,应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拉力才等于合力,故A不合题意;B项,应使A位置与光电门间的距离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故B不合题意;C项,拉力是直接通过传感器测量的,故与小车质量和钩码质量大小无关,故C符合题意;D项,要保持拉线方向与木板平面平行,拉力才等于合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C.(4)由题意可知,该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M不变,因此有:v2=2aL,v=d t,a=F M,d2t2=2F M L所以研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1t2F图象.【答案】(1)0.225(2)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L(3)C(4)1t2-F3.(2017·达州市一模)图52(a)为测量滑块与水平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开始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砝码,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1)图(b)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加速度a=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52(2)为测量动摩擦因数,下列物理量中还应测量的有________.(填入正确答案的字母)A.滑块运动的时间tB.木板的质量m1C.滑块的质量m2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3(3)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____(用被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重力加速度为g).【解析】(1)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说明相邻的计数点时间间隔:T=0.1 s,由图b可知,x1=1.89 cm=0.018 9 m,x2=2.40 cm=0.024 0 m,x3=2.88 cm =0.028 8 m,x4=3.39 cm=0.033 9 m,x5=3.88 cm=0.038 8 m,x6=4.37 cm =0.043 7 m;根据逐差法有:a=(x6+x5+x4)-(x1+x2+x3)9T2=(0.043 7+0.038 8+0.033 9)-(0.018 9+0.024 0+0.028 8)9×0.01m/s2≈0.50m/s2(2)要测量动摩擦因数,由f=μF N可知要求μ,需要知道摩擦力和压力的大小,压力就是滑块的重力,所以需要知道滑块的质量,摩擦力要根据滑块的运动来求得,滑块做的是匀加速运动,拉滑块运动的是托盘和砝码,所以也要知道托盘和砝码的质量,故A、B错误,C、D正确.(3)以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3g-f=(m3+m2)a ①f =μm 2g ②联立①②解得:μ=m 3g -(m 2+m 3)a m 2g. 【答案】 (1)0.50 (2)CD (3)m 3g -(m 2+m 3)a m 2g 4.(2017·乌鲁木齐二模)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的实验,验证弹簧弹性势能的公式E p =12kx 2,式中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压缩量或伸长量).图53提供的器材:刻度尺、木板、木块、长度不同的弹簧(材料和规格相同)若干.第一步:验证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水平放置的木板左端固定一个弹簧,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木块与弹簧恰好接触并静止于O 点.用外力将木块向左推至A 点后释放,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与弹簧脱离,最终停在B 点.测得O 、B 间的距离为x 1,A 、B 间的距离为x 2.重复上述过程多次.(1)若以________为横轴,以x 2为纵轴作出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就验证了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其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第二步:验证弹性势能与劲度系数的关系(2)通过推导可得材料和规格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弹簧,其劲度系数与弹簧的长度成________比.换用不同长度L 的弹簧实验,保证弹簧每次有相同的形变量,测得多组x2.若以1L为横轴,以________为纵轴做出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这就验证了弹簧形变量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其劲度系数成正比的结论.(3)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和方法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弹性势能公式中的系数1 2.【解析】(1)根据能量守恒得,E p=μmgx2,可知弹性势能与x2成正比,形变量为x2-x1,若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则x2与(x2-x1)2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以(x2-x1)2为横轴,若以x2为纵轴作出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就验证了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其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2)推导弹性势能与劲度系数成正比,由于弹性势能正比于x2,可知以x2为纵轴,以1L为横轴,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这就验证了弹簧形变量相同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其劲度系数成正比的结论,可知1L正比于劲度系数,则劲度系数与弹簧的长度成反比.(3)该实验只能验证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成正比,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不能验证弹性势能公式中的系数1 2.【答案】(1)(x2-x1)2(2)反x2(3)不能5.有一个待测电阻R的阻值约为7.5 Ω,现要精确测量该待测电阻的阻值.有下列器材供选用:A.电压表(0~3 V,内阻未知)B.电流表(0~3 A,内阻约为0.5 Ω)C.电流表(0~100 mA,内阻为4.0 Ω)D.定值电阻R0=1.0 ΩE.滑动变阻器(10 Ω,2 A)F.滑动变阻器(1 kΩ,0.5 A)G.学生电源(直流4 V),还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1)实验中所用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选填“B”或“C”).(2)实验中所用滑动变阻器选用________(选填“E”或“F”).(3)实验时要求精确测量待测电阻R的值,测量电压从零开始多取几组数据,请在虚线方框中画出满足实验要求的测量电路图.40.0 mA,由此数据可得待测电阻R x=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导学号:19624212】【解析】(1)电路中可能出现的最大电流I m=ER x=47.5A=0.53 A,可见电流表B的量程过大,直接用电流表C量程过小;故可用该电流表C与定值电阻并联,此时改装成的电流表量程为I=I g+I g r gR0=⎝⎛⎭⎪⎫0.1+0.1×41A=0.5 A;(2)滑动变阻器要用分压电路,选用阻值较小的E;(3)电路图如图所示:(4)当电流表示数为40.0 mA时,此时通过R x的电流I x=0.040 A+0.040×41A=0.20 A;R x两端电压为:U x=1.60 V-0.04×4 V=1.44 V;则待测电阻R x=U xI x=1.440.20Ω=7.2 Ω.【答案】(1)C(2)E(3)见解析图(4)7.26.(2017·海淀区模拟)某同学欲将量程为200 μA的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他采用如图54所示的实验电路测量该电流表的内阻,根据实验电路,请回答下列问题.图54①有如下的主要实验器材供选择:A.电阻箱(阻值范围0~999.9 Ω)B.电阻箱(阻值范围0~99 999.9 Ω)C.电源(电动势6.0 V,内阻0.30 Ω)D.电源(电动势12 V,内阻0.60 Ω)E.电源(电动势50 V,内阻2.0 Ω)为减小实验误差,可变电阻R1应选择________,电源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代号)②该同学主要实验步骤依次是:A.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并使两个开关处于断开状态;B.将R1的阻值调到最大;C.闭合S1;D.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E.闭合S2;F.调节R1和R2的阻值,使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G.记下R2的阻值.上述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③如果按正确步骤测得电流表的内阻为190 Ω,要将此表改装成量程为2.0 V的电压表V,应选一个阻值为________Ω的电阻与电流表串联.④用标准的电压表对改装的电压表进行校准,发现测量同一电压值时,改装电压表的示数比标准表的示数小,则应该适当地将与电流表串联的电阻调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解析】①由于该实验要求开关S2闭合前后通过干路的电流保持不变,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电阻箱R1的阻值应足够大,所以电阻R1应选择B,则电源电动势越大,测量误差越小,但如果选用50 V的电压,则应选用的电阻为50200×10-6Ω =2.5×105Ω,超过了给出的电阻箱总阻值,所以电源应选择D.②步骤F 中,应保持R 1的阻值不变,只调节 R 2,所以错误的步骤是F.③根据欧姆定律应有:R =U I g-R g ,解得:R =9 810 Ω. ④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减小分压电阻的阻值,可以增大通过改装电压表的电流,从而增大电压表的示数,所以应该适当地将与电流表串联的电阻调小一些.【答案】 ①B ,D ②F ③9 810 ④小7.( 2017·厦门一中月考)老师要求同学们测出一待测电源的电动势及内阻,所给的实验器材有:待测电源E ,定值电阻R 1(阻值未知),电阻箱R (0~99.99 Ω)电压表V(量程为3.0 V ,内阻很大),单刀单掷开关S 1,单刀双掷开关S 2,导线若干.某同学连接了一个如图55甲所示的电路,他接下来的操作是:将S 2拨到a ,拨动电阻箱旋钮,使各旋钮盘的刻度处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后,闭合S 1,记录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20 V ,然后断开S 1;保持电阻箱示数不变,将S 2切换到b ,闭合S 1,记录此时电压表的读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然后断开S 1.图55(1)请你解答下列问题:图乙所示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__Ω,图3所示的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V ,由此可算出定值电阻R 1的阻值为________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在完成上述操作后,该同学继续以下的操作:将S 2切换到a ,多次调节电阻箱,闭合S 1,读出多组电阻箱的示数R 和对应的电压表示数U ,由测得的数据描绘出了如图丁所示的1U 1R 图象.由此可求得该电池组的电动势E 及内阻r ,其中E =________V ,电源内阻r =________Ω.(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导学号:19624213】【解析】 (1)由图乙所示可知,电阻箱示数为2×10 Ω+0×1 Ω+0×0.1 Ω+0×0.01 Ω=20.00 Ω;由图丙所示电压表可知,其量程为3 V ,分度值为0.1 V ,示数为2.80 V ;电路电流I =U R R =2.220 A =0.11 A ,电阻R 1=U 1I =2.8-2.20.11 Ω=5.45 Ω.(2)在闭合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 =U +I (r +R 1)=U +U R (r +R 1),1U =1E +r +R 1E ·1R, 由图丁所示图象可知,b =1E =0.35 V -1,E ≈2.86 V ,图象斜率k =r +R 1E =Δ1U Δ1R=0.55-0.350.10=2.0电源内阻r=kE-R1=(2.0×2.86-5.45) Ω=0.27 Ω.【答案】(1)20.00 2.80 5.45(2)2.860.27。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课件 训练 专题六 物理实验 第1讲 含答案
2.纸带数据的处理方法
3.平衡摩擦力的两个实验及方法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及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两个 实验均需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是垫高有打点计时器的 一端,给小车一个初速度,小车能匀速下滑。 4.三个关键点 (1)区分计时点和计数点:计时点是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 点。计数点是指测量和计算时在纸带上所选取的点。要注意“每 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与“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取点方 法是一样的。 (2)涉及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均是先接通电源,打点稳定后,再释放 纸带。 (3)实验数据处理可借助图象,充分利用图象斜率、截距等的物理 意义。
[精 典 题 组]
1.(2015·全国Ⅱ,22)某同学用图4(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 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 标出了五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图4
(1)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打C点时物块的 速度v=________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必须测 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 B.斜面的高度 C.斜面的倾角
n
1
2
a/m·s-2 0.20
3
45Leabharlann 0.580.781.00
(b)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从图 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 力成正比。
(完整版)2018最新版本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力学实验(含三年真题及部分答案)-Word版
高考实验专题复习—力学实验(附参照答案 ) 一、考纲剖析考点考点解读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研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考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章实验四:考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研究动能定理实验六: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选)实验七:研究单摆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快度(选)实验八:考证动量守恒定律考纲领求:旨在考察学生实验与研究能力。
能独立达成实验,能明的确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察看、剖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办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剖析和评论;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拟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办理问题,包含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考纲说明: 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2.要求认识偏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认识偏差的概念,知道系统偏差和有时偏差;知道用多次丈量取均匀值的方法减少有时偏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剖析偏差的主要根源;不要求计算偏差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看法,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丈量的结果。
间接丈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二、实验分类8 个力学实验实验内容丈量性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研究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研究性实验研究动能定理研究单摆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快度考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章考证牛顿运动定律考证性实验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考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要求刻度尺的使用丈量原理、实验方法纸带办理数据的方法:表格、图象理解实验原理(是选择实验仪器、安排实验步骤、控制实验条件、数据办理,偏差剖析等的依照)实验方法:装换,考证和等效思想;偏差剖析(产生原由及减小举措)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本实验是力学实验的要点实验,是力学实验的基础,经过娴熟掌握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为考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动能定理、考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做好必需的知识和方法上的准备。
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六力学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通过 图像分析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
变化规律。
02
牛顿运动定律实验
实验原理及步骤
• 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 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实验原理及步骤
实验步骤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滑块、砝码等。
调节气垫导轨水平,确保滑块在导轨上滑行时无摩擦力影响。
• 例题2: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细线悬挂于O点,将其拉至水平位置后释 放。求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
• 解析: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小球在最低点的动能等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即1/2mv^2=mgl(1-cosθ),其中 θ为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解得v=√[2gl(1-cos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g=mv^2/l,解得细线对小球的拉力F=mg+mv^2/l=3mg-2mgcosθ。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 析,得出实验结果。
误差来源
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包括系统误 差和随机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
采取合适的措施减小实验误差,如 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精度等。
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一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如 何平衡摩擦力?如何测量加速度
?
例题二
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 中,如何测量摆长和周期?如何
辅助器材
包括支架、细线、滑轮、 砝码等,用于辅助实验操 作和测量。
力学实验基本方法
控制变量法
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不变,研 究另外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等效替代法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板块一专题突破复习专题六物理实验第一讲力学实验学案20180419318
第一讲力学实验[知识建构][高考调研]1.考查方向:高考对本专讲的学生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7个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验证牛顿运动定律.⑤探究动能定理.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⑦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常用的思想方法:①等效法.②控制变量法.③逐差法.④图象法.[答案](1)逐差法、平均值法、图象法.(2)(3)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4)秒表、打点计时器、光电计时系统. (5)弹簧测力计、力传感器.考向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归纳提炼]1.毫米刻度尺的读数精确到毫米,估读一位.2.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d=主尺读数(mm)+精度×游标尺上对齐刻线数值(mm).(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测量值=固定刻度+(可动刻度+估读值)×0.01 mm.注意要估算到0.001 mm.[熟练强化]1.(1)某同学用自己发明的新式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的直径,新式卡尺将主尺上39 mm在游标尺上均分成20等份.如图所示,则小钢球的直径为d=________cm.(2)该同学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电阻丝的直径,示数如图,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解析]游标卡尺20个格总长39 m m,每个格1.95 m m,比主尺上两格(2 m m)少0.05 m m,因此读数方法与普通20分度卡尺一样,读数为1.035 cm,螺旋测微器读数注意上边半格没露出,还要注意估读,根据测量值=固定刻度+(可动刻度+估读值)×0.01 mm可得1.195 mm.[答案](1)1.035(2)1.1952.(2017·河北名校联盟)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 mm,用它测量某工件宽度,示数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 mm;图乙中的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 mm.[解析]本题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意在考查学生仪器的使用和读数能力.50刻度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02 mm,读数23 mm+10×0.02 mm=23.20 mm;螺旋测微器读数1 mm+13.0×0.01 mm=1.130 mm.[答案]23.20 1.130(±0.002均对)3.(2017·福建厦门质检)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时,他应先转动________到F靠近小球,再转动________到F夹住小球,直至听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________使F固定后读数(填仪器部件字母符号).正确操作后,螺旋测微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是________mm.[解析]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直径时,先转动旋钮D使测微螺杆F靠近被测小球,再转动微调旋钮H使测微螺杆F夹住小球,直到棘轮发出声音为止,拨动旋钮G使F固定后读数,读数为6.5 mm+20.0×0.01 mm=6.700 mm.[答案]D H G 6.700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①固定刻度上表示半毫米的刻度线是否已经露出.②可动刻度的旋钮要估读,估读到0.001 mm.2游标卡尺读数技巧①读数时应以毫米为单位,读出后再进行单位换算.②主尺上的读数,应以游标尺零刻度左端主尺上的刻度为准.③2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到0.05 mm,读数的最后一位数字为“0”或“5”.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到0.02 mm,读数的最后一位数字为“0”、“2”、“4”、“6”、“8”.考向二纸带类实验[归纳提炼]1.一套装置涉及常考五个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探究动能定理;(4)验证机械能守恒;(5)测定动摩擦因数.2.纸带的三大应用(1)由纸带确定时间要区别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 s)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若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0.1 s.(2)求解瞬时速度利用做匀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x n+x n+1求打某一点的瞬时速度.如图甲所示,第n点时的速度v n=.2T(3)用“逐差法”求加速度x4-x1 x5-x2 x6-x3 a1+a2+a3如图乙所示,因为a1=,a2=,a3=,所以a==3T2 3T2 3T2 3x4+x5+x6-x1-x2-x3.9T2。
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分册汇编全解全析:力学实验
(2018·全国卷I)22. 如图(a),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准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a)中弹簧的劲度系数,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移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 的砝码时,移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c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1). 3.775 (2). 53.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游标卡尺的读数,弹簧劲度系数的测量、胡克定律及其相关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教材上游标卡尺的使用和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知识的能力。
学科@网实验所用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5mm,游标卡尺上游标第15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图(b)所示的游标卡尺读数为3.7cm+15×0.05mm=3.7cm+0.075cm=3.775cm。
托盘中放有质量为m=0.100kg的砝码时,弹簧受到的拉力F=mg=0.100×9.8N=0.980N,弹簧伸长x=3.775cm-1.950cm=1.825cm=0.01825m,根据胡克定律,F=kx,解得此弹簧的劲度系数k=F/x=53.7N/m。
【点睛】解答此题常见错误主要有:一是游标卡尺读数误差,或单位搞错导致错写成37.70;二是把重力加速度按照习惯用g=10m/s2代入计算导致错误;三是考虑采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劲度系数耽误时间。
(2018·全国卷II)23.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因数。
跨过光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之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放置砝码。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文档:专题六 物理实验含解析
专题六物理实验第一讲力学基础实验1.[如图1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刻度图,为20分度游标尺,读数为:__________cm。
图2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mm。
解析: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是0.05 mm,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3 mm,游标尺上第15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所以游标尺读数为15×0.05 mm=0.75 mm,所以最终读数为:13 mm+0.75 mm=13.75 mm=1.375 cm。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为0.5 mm,可动刻度为20.0×0.01 mm=0.200 mm,所以最终读数为0.5 mm+0.200 mm=0.700 mm。
答案:1.3750.7002.[考查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1)根据单摆周期公式T=2πlg,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如图甲所示,将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系一小钢球,就做成了单摆。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钢球直径,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_ mm。
(2)在测定一根粗细均匀合金丝电阻率的实验中,利用螺旋测微器测定合金丝直径的过程如图所示,校零时的读数为________ mm,合金丝的直径为________ mm。
解析:(1)该游标尺为十分度的,根据读数规则可读出小钢球直径大小。
(2)由于螺旋测微器开始起点有误差,估读为0.007 mm,测量后要去掉开始误差。
答案:(1)18.6(2)0.0070.639(0.638~0.640)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须的措施是__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
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六 物理实验 力学实验真题汇编
力学实验1.(2018·全国卷I ·T22) 如图甲,一弹簧上端固定在支架顶端,下端悬挂一托盘;一标尺由游标和主尺构成,主尺竖直固定在弹簧左边;托盘上方固定有一能与游标刻度线正确对齐的装置,简化为图中的指针。
现要测量图甲中弹簧的劲度系数。
当托盘内没有砝码时,搬动游标,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此时标尺读数为1.950 cm;当托盘内放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搬动游标,再次使其零刻度线对准指针,标尺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cm。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 m/s2,此弹簧的劲度系数为N/m(保留3位有效数字)。
【解析】标尺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37 mm+0.05 mm×15=37.75 mm=3.775 cm;弹簧的伸长量x=3.775 cm-1.950 cm=1.825 cm=0.018 25 m,依照二力平衡有kx=mg,解得k=53.7 N/m。
答案:3.77553.7【易错警示】解答此题常有错误主要有:(1)游标卡尺读数误差,或单位搞错以致错写成37.70。
(2)把重力加速度依照习惯用g=10 m/s2代入计算以致错误。
(3)考虑采用图象法办理实验数据计算劲度系数耽误时间。
2.(2018·全国卷II ·T23)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超出圆滑定滑轮的细线两端分别与木块和弹簧秤相连,滑轮和木块间的细线保持水平,在木块上方放置砝码。
缓慢向左拉动水平放置的木板,当木块和砝码相对桌面静止且木板仍在连续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即为木块碰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某次实验所得数据在表中给出,其中f4的值可从图乙中弹簧秤的示砝码的质量m/kg 0.05 0.10 0.15 0.20 0.25滑动摩擦力f/N 2.15 2.36 2.55 f4 2.93回答以下问题:(1)f4=N。
(2)在图丙的坐标纸上补齐未画出的数据点并绘出f-m图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力学实验1.误差和有效数字(1)有效数字①有效数字的位数:从左侧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止,共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有效数字。
②科学记数法:大的数字,如36 500,如果第3位数5已不可靠时,应记作3.65×104;如果是在第4位数不可靠时,应记作3.650×104。
(2)误差①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是错误,且不可避免。
②由于仪器不精确、方法粗略、原理不完善等产生的是系统误差,特点是测量值总偏大或偏小。
③由于各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量物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是偶然误差,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可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偶然误差。
2.基本仪器的使用(1)长度测量类仪器:①毫米刻度尺的读数:精确到毫米,估读一位。
②游标卡尺的读数:③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测量值=固定刻度整毫米数+半毫米数+可动刻度读数(含估读)×0.01 mm。
(2)时间测量类仪器:①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一般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时间间隔为Δt =0.02×5 s=0.1 s。
②频闪照相机:用相等时间间隔获取图象信息的方法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下来。
③光电计时器:记录遮光时间。
3.力学实验(1)验证性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牛顿运动定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探究性实验: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
4.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1)列表法: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为了简单而明显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将数据填写在适当的表格中,即为列表法。
(2)平均值法:把在同一状态下测定的同一个物理量的若干组数据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次数。
(3)作图法:用作图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直观、简便,有取平均值的效果。
由图线的斜率、截距、包围的面积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2017·全国卷Ⅰ,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
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1(a)所示。
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
(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图1(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
小车运动到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解析 (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
(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Δt =3045 s=23s,所以A点位置的速度为v A=0.117+0.1332×23m/s=0.19 m/s。
根据逐差法可求加速度a=(x5+x4)-(x2+x1)6(Δt)2,解得a=0.038 m/s2。
答案(1)从右向左(2)0.19 0.0382.(2017·全国卷Ⅲ,22)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a)所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
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ⅰ)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为作用点,在图2(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图2(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1)由图(b)可知,F的大小为4.0 N(2)(ⅰ)画出力F1、F2的图示,如图所示(ⅱ)用刻度尺量出F合的线段长为20 mm,所以F合大小为4.0 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tan α=0.05。
答案(1)4.0 N (2)(ⅰ)见解析(ⅱ)4.00.053.(2017·全国卷Ⅱ,22)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图3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3(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③用Δ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Δt图,如图4所示。
图4完成下列填空:(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与v A、a和Δt的关系式为v=________。
(2)由图4可求得v A=______ cm/s,a=______ cm/s2。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1)设挡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 ,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v =v A +a Δt ,且v =v A +v 2联立解得:v =v A +12a Δt ; (2)由图4可读出v A =52.1 cm/s ,图线的斜率 k =12a =53.6-52.4(180-32.5)×10-3 cm/s 2≈8.14 cm/s 2, 即a =16.3 cm/s 2。
答案 (1)v =v A +12a Δt (2)52.1 16.3 真题感悟1.高考考查特点(1)“源于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一直是高考实验命题的理念。
(2)考查实验的灵魂——原理是重中之重。
(3)将实验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图象法、逐差法,融入实验的综合分析之中。
(4)以基本的力学模型为载体,依托运动学规律和力学定律设计实验。
如2017年全国卷Ⅱ的第22题。
2.解题的常见误区及提醒(1)拘泥于教材实验,死记硬背不知变通是常见错误。
(2)注重物理规律在实验仪器和操作中的实现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3)不分析试题的情景,生搬硬套教材实验,错误的应用实验结论。
(4)进行实验时要注重实验的细节,不能结合实验的器材和数据以及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1.下面各图均是用游标卡尺测量时的示意图,图5甲中游标卡尺为50分度游标卡尺,图乙为20分度游标卡尺,图丙为10分度游标卡尺,它们的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解析在图甲中,主尺读数为42 mm,游标尺上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一条刻度线对齐,由于游标尺是50分度的,所以读数为42 mm+5×0.02 mm=42.10 mm;在图乙中,主尺读数为63 mm,游标尺上第6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一条刻度线对齐,由于游标尺是20分度的,所以读数为63 mm +6×0.05 mm=63.30 mm;在图丙中,主尺读数为29 mm,游标尺上第8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一条刻度线对齐,由于游标尺是10分度的,所以读数为29 mm+8×0.1 mm=29.8 mm。
答案42.10 mm 63.30 mm 29.8 mm2.某同学利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板的厚度。
该螺旋测微器校零时的示数如图6(a)所示,测量金属板厚度时的示数如图(b)所示。
图(a)所示读数为________mm,图(b)所示读数为______ mm,所测金属板的厚度为______mm。
图6解析题图(a)所示读数为0 mm+1.0×0.01 mm=0.010 mm;题图(b)的读数为6.5 mm+37.0×0.01 mm=6.870 mm;故金属板的厚度d=6.870 mm-0.010 mm=6.860 mm。
答案0.010 6.870 6.860练后反思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读数的“3点注意”(1)螺旋测微器读数时要估读,以毫米为单位,小数点后必须为3位,同时注意固定刻度上的半刻度是否露出。
(2)游标卡尺不估读,以毫米为单位,10分度卡尺,小数点后只有1位;20分度和50分度卡尺,小数点后有2位。
(3)注意题目要求的单位是否为mm ,若不是则要先以mm 为单位读数,然后再换算为题目要求的单位。
“纸带”类实验1.(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钩码的个数(2)某次实验获得的纸带如图7所示,O 点为起始点,A 、B 、C 、D 、E 、F 、G 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由图可知纸带的加速度为a =________,在打D 点时纸带的速度为v D =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F 到G 的距离为x FG =________。
图7解析 (1)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可以减小测量的误差,A 正确;为了减小实验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应适当大一些,B 错误;舍去纸带上开始时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可以减小误差,C 正确;适当增加钩码的个数,可以适当增大加速度,减小实验误差,D 正确。
(2)因为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Δx =0.75 cm ,根据Δx =aT 2得,a =Δx T 2=0.75×10-20.01 m/s 2=0.75 m/s 2,x FG =x EF +0.75 cm =19.65 cm -14.50 cm +0.75 cm =5.90 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