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检查管理制度
急诊科科室管理规章制度
急诊科科室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急诊科室管理,提高急诊服务水平和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急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承担接诊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医疗救治、预防传染病扩散等职责,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医疗质量。
第三条急诊科室主要任务包括:接诊评估、初步医疗救治、病情观察、输液治疗、监测检查、抢救处置等,要求医务人员做到快速、准确、有序。
第四条急诊科室负责人应具备丰富的急救经验和高超的临床技能,熟悉急危重症处理流程,能够有效指挥协调急诊工作。
第五条急诊科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服从管理,积极协作,提高责任心和工作效率。
第二章急诊科室管理第六条急诊科室设立急诊医师、急诊护士、护工、检验人员、辅助医学人员等工作人员,应按需配置,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七条急诊科室应定期组织内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协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第八条急诊科室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记录患者病历、医嘱、检验结果等,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和安全。
第九条急诊科室应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做到设备齐全、功能完好,确保急救工作的顺畅进行。
第十条急诊科室应建立医疗废物处理制度,熟练掌握医疗废物分类、存放、消毒、处理等流程,确保环境无污染。
第三章服务流程第十一条急诊科室应设立接待窗口,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就诊。
第十二条患者就诊时,急诊医师应及时进行初步评估,明确症状、体征,做出快速诊断和治疗方案。
第十三条急诊医生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处理急诊患者,不得擅自开具处方或诊断,要遵循医疗纪律,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第十四条急诊科室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安排就诊顺序,优先处理急危重症患者,做好抢救救治,确保生命安全。
第十五条急诊科室应做好医患沟通,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准确解答患者疑问,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增强患者信任感。
第四章医疗质量和安全第十六条急诊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伦理,尊重患者隐私,保守医疗秘密,确保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急诊检验管理制度
急诊检验管理制度
保障急诊检验高效稳定运行,确保急诊检验结果的准确及时,满足危急重症患者诊治的需要,保证检验绿色通道畅通。
一、检验科需为临床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
二、急诊项目的设置应充分征求临床意见,与临床科室共同制定急诊检验项目。
三、急诊检验项目应在规定时间内报告,临检项目≤30分钟;生化、免疫≤2小时出报告,但应尽量缩短出报告的时间。
四、检验科的人员、设备等配备应保障急诊工作的顺利运转,应有备用设备。
五、检验科人员应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六、检验科人员遇到突发事件应与科室负责人联系,启动应急预案。
七、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做好交接记录(双方签字)。
门急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门急诊管理制度及流程门急诊服务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合理的门急诊管理制度和流程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门急诊管理的制度和流程进行论述,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门急诊管理制度1. 门急诊服务目标门急诊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为患者提供快速、高效、安全和优质的医疗服务。
实现此目标需要医疗机构建立完善的门急诊服务流程和制度。
2. 患者挂号流程患者挂号是门急诊服务的入口流程,医疗机构应设立清晰的挂号区域,并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提供挂号服务。
患者挂号流程包括患者登记、病情评估、医生接诊安排等环节,应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录入和快速处理。
3. 初诊医生管理制度初诊医生承担门急诊病人的初步诊断和治疗任务,他们在门急诊服务中起到关键作用。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生值班制度,确保在任何时间段都有足够数量的医生提供服务,同时加强对初诊医生的培训和质量监控,以提升初诊医生的技能和服务质量。
4. 门急诊病历管理门急诊病历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病历管理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病历的书写规范、病历查阅和共享机制等内容,从而实现医疗信息的全面记录和传递。
5.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对于提供安全和有效的门急诊服务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采购、设备维护和保养、设备库存等环节,以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及时维修。
二、门急诊管理流程1. 患者接待患者到达医疗机构后,应由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基本信息收集。
工作人员应友善和细致地为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导,确保患者了解后续流程并得到适当的安抚。
2. 患者分诊患者分诊是门急诊服务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分诊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最优化的利用。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业的分诊区域,由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和分诊决策,将患者按照病情的优先级分配到不同的诊室或科室,确保高危、急症患者优先就诊。
3. 医生接诊医生接诊是门急诊管理流程中的核心环节,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历和诊断要求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医院急诊科各项工作管理制度
医院急诊科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医院急诊科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大全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具有使我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惩恶扬善、维护公平的作用。
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医院急诊科各项工作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医院急诊科各项工作管理制度11、急诊科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急诊科的日常工作。
各科参加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服从医教部和急诊科领导和指导。
2、医务人员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脱岗、窜岗、迟到、早退。
工作中做到礼貌待人、态度和蔼、耐心解答、简化流程、尽心尽责地为群众服务,要熟练掌握各种危重病员抢救技术操作程序。
遇特殊情况医院传呼时,休假的医务人员也应及时到位,参加抢救工作。
3、对急诊病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救治,认真填写急诊日志和门诊病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检查记录。
疑难危重病员应即请上级医师诊视或急会诊;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在急诊室就地组织抢救,记录要及时详细,处置要正确规范,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
4、严格执行急诊首诊负责制、值班及交接班制度、会诊制度、疑难危重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留观病历书写制度、急诊科病人入院护送制度和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等相关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确保急诊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5、抢救器械、药品齐全完备,随时处于应急状态,并做到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贮存。
值班人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一切抢救物品不得外借。
6、保持急诊手术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急诊手术室所有敷料、针筒及器械均应灭菌消毒,随时处于应急状态。
7、加强观察病人的管理、观察病人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留观中发现可疑传染病,须做好床边隔离,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
对疑难病员,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多科会诊。
8、急诊检验、影像等检查要做到迅速、及时、准确。
9、保持环境清洁、室内安静、秩序良好。
做好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
急诊服务流程及管理制度
急诊服务流程及管理制度一、前言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院急诊科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措施,保障患者在急诊科的就医体验,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二、急诊服务流程1. 患者挂号•患者到达急诊科前,需先到挂号窗口挂号。
•挂号时,患者需供应身份证明、基本病史信息等相关资料,工作人员应友善地与患者沟通,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工作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调配就诊号码,并妥当记录相关信息。
2. 分流评估•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由分流护士进行初步评估,推断患者病情的紧急程度。
•护士应依照规定的推断标准和流程,及时将高危患者或可能危及生命的病例优先处理。
•对于非急需处理的患者,应向其供应舒适的等待环境,并保持与患者的沟通。
3. 快速就诊•高危患者到达后,医护人员应立刻组织诊治,保证其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对于一般急症患者,医生应尽快完成初步检查、诊断和治疗,减少等待时间和痛苦。
•医生与患者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和沟通,解答患者的疑问,并为其供应必需的心理支持。
4. 检验检查•依据患者病情需要,医生会布置相应的检验和检查。
•检验科室和检查科室应高效运转,及时进行检验和检查,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
•医生应依据检验和检查结果,及时调整诊断和治疗方案。
5. 医疗记录与报告•医生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妥当保管医疗记录。
•医生应向患者供应诊断和治疗结果的认真解释,并为患者供应必需的建议和引导。
6. 转运与出院•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医生应及时联系其他科室或医院,帮助患者转运至相应的医疗机构。
•对于病情缓解或治愈的患者,医生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出院引导和注意事项。
三、急诊科人员管理1. 岗位设置与职责•急诊科应设有院长、副院长、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急诊护士长等职位。
•各个职位的工作职责应明确并合理分工,确保科室运转的高效与有序。
2. 培训与技能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医院应组织急诊科内部培训,涵盖急救、生命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内容。
医院急诊管理制度完整版
医院急诊管理制度完整版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医院急诊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优化医院急诊科的工作流程,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急诊科室。
二、急诊科组织架构1. 急诊科设有以下岗位:科主任、副主任、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护士等。
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应明确规定。
2. 科主任是急诊科的领导,负责科室的整体管理和日常工作的协调。
三、急诊流程管理1. 患者就诊登记:患者来院后,前台接待人员负责进行登记,核对个人信息、病情描述等,领取号码牌。
同时,要求患者提供有效的身份证明和医保卡等。
2. 体检和初步评估: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初步评估。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应当及时通知主治医师进行诊断。
3. 紧急治疗: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紧急治疗,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止血等急救措施。
4. 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详细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并与患者沟通和取得其同意后进行下一步治疗。
5. 检查和药物治疗:根据主治医师的处方,护士负责协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和药物治疗。
6. 护理和观察: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和病情观察,及时记录患者的体征信息,并将其反馈给主治医师。
7. 处方和医嘱: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进行处方和医嘱的编写和签署。
8. 医疗记录和统计:医护人员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诊疗信息和医疗费用,并按照规定报送相关医疗统计。
9. 出诊和转诊:当患者病情需要转诊时,主治医师应及时联系相应的科室,并协助患者顺利转诊。
四、急诊医疗质量管理1. 急诊科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工作,对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 急诊科应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医疗事故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并进行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
3. 急诊科应加强医疗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急救能力。
4. 急诊科应落实患者知情同意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制度,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检验科急诊检验管理制度
检验科急诊检验管理制度一、基本原则1.急诊检验处于医疗第一线,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
2.急诊检验24小时运行,检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4.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
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
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明报告时间,以备查询。
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急诊检验人员,从事急诊检验工作。
6.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的要求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急诊检验单,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急送化验室,也可用电话或传呼告知急诊检验值班人员。
2.急诊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5分钟内将标本采集完毕。
血常规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人,由检验人员到床边采集。
静脉血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
粪便、尿液等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急诊检验室。
3.急诊检验值班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4.急诊检验值班人员将急诊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送检医师,或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
三、急诊检验的范围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四、急诊检验项目1.血液常规检验,凝血检查项目、疟原虫等;2.尿液常规检验;3.大便常规检验;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等测定);6.胃液分析;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8.其它项目,根据临床需要,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商定。
急诊管理制度流程
急诊管理制度流程急诊管理制度是医院急诊部门必备的重要规范,它确保患者能够及时、高效地接受医疗救治,同时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有序进行。
本文将介绍急诊管理制度的流程,以便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制度。
一、分诊流程分诊是急诊管理中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按照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配到相应的医疗团队。
分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接待与登记:患者到达急诊部时,必须经过接待台的登记,提供基本个人信息和主诉症状。
2. 初步评估:由专业护士或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检查生命体征、询问症状和病史等。
3. 分类分诊: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紧急、急症和非急症三个等级,并安排相应的医疗团队。
4. 引导就诊:将患者引导至相应的就诊区域,等待医生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二、治疗流程治疗是急诊管理的核心环节,它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护理。
治疗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医生诊断:由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和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2. 检验检查:根据医生的要求,开展必要的检验和检查,快速获取患者的病情信息。
3. 急诊护理:由专业护士进行急诊护理,包括给予药物治疗、采集标本、进行伤口处理等。
4. 专科咨询:根据需要,引入相关专科医生进行咨询和协助诊疗,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5. 多学科会诊:对病情复杂的患者,安排多学科会诊,协同决策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优。
三、观察与留观流程观察与留观是指对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监护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医学处理,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
观察与留观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病情观察:对病情不明或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患者,进行24小时连续观察,记录生命体征和病情改变。
2. 医学处理: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和护理措施。
3. 家属沟通: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告知病情和治疗进展,减少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4. 留观释放: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医生的评估,在合适的时机决定是否释放或转入其他病区继续治疗。
二甲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急诊科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及参与急诊科工作的相关科室和部门。
第三条急诊科是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承担来院急诊患者的紧急诊疗服务,为患者及时获得后续的专科诊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二章急诊科设置与运行第四条急诊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第五条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大型影像检查等急诊医疗依赖较强的部门。
第六条急诊科入口应当通畅,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平车出入,并设有救护车通道和专用停靠处;有条件的可分设普通急诊患者、危重伤病患者和救护车出入通道。
第七条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包括急诊诊室、抢救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护理站等。
第三章急诊科人员管理第八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并经过专业培训,熟悉急诊科工作流程和业务知识。
第九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意识,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
第十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参加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急诊科诊疗管理第十一条急诊科诊疗工作应遵循“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第十二条急诊科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症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辅助检查。
第十三条急诊科应严格执行急诊手术管理制度及流程,确保急诊手术的及时、安全开展。
第十四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留观患者管理制度,对留观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五章急诊科感染管理第十五条急诊科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手卫生、环境消毒、器械消毒等工作。
第十六条急诊科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5篇)
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急诊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与急诊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医务部、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等职能部门对急诊科有实时监管职责。
二、急诊质量管理(一)建立健全急诊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管理制度。
(二)强化质量意识,定期开展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分析、评价,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三)科室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为科室质量与安全第一责任人。
(四)按照急诊质量与安全管理要求,每月召开一次急诊质量与安全会议,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整改;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急诊质量检查、评价,并通报全科。
对急诊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持续改进。
(五)提高急诊病历及记录单的书写质量,保证急诊记录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整洁性和一致性。
(六)对住院医师按照医院要求,做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对进修医师、轮转医师和新上岗医师,必须进行岗前教育和培训,重点是医德医风、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流程等。
三、医疗安全管理(一)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二)按照急诊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安排患者的急诊就诊工作。
(三)充分做好抢救前准备,严格检查各种急诊器械设备,确保抢救设备完好和抢救药品齐全。
(四)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差错事故。
(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急诊期间所用药物及输液要做到“三查七对”,对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日期、用法、给药途经等须经两人查对,特别要注意易混淆的药物。
用过的安瓿等物品应保留到患者出手术室后丢弃,以备复查。
(六)新技术的开展和新方法的使用,应按照医院新技术准入及管理制度进行管理,经医院批准后实施。
(七)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坚持岗位交班、病情不稳定时一律不准交班。
交班内容应包括患者情况、急诊经过,特殊用药、输液等。
社区医院门急诊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区医院门急诊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社区医院门急诊的各项工作。
第三条门急诊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2. 强化医疗安全,确保患者生命安全;3.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范诊疗行为;4. 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章门急诊工作流程第四条患者就诊流程1. 患者到院后,首先到预检分诊台进行分诊;2. 预检分诊台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到相应科室就诊;3. 患者就诊时,出示相关证件,由医师进行诊断、治疗;4. 患者接受治疗后,由收费处进行结算;5. 患者离院前,预检分诊台进行离院登记。
第五条医师工作流程1. 医师应按时到岗,认真履行职责;2. 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检查,准确诊断;3. 医师应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向患者解释;4. 医师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诊疗操作,确保医疗安全;5. 医师应做好病历书写,及时填写各项医疗文书。
第三章门急诊管理制度第六条预检分诊制度1. 预检分诊台工作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医疗知识,能够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判断;2. 预检分诊台应配备常用药品、医疗器械,以便为患者提供初步救治;3. 预检分诊台应做好就诊患者信息的登记、统计工作。
第七条医疗安全制度1. 医师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2. 医师应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诊疗水平;3. 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八条药品管理制度1. 药品采购、储存、使用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2. 药品应分类存放,定期检查,确保药品质量;3. 药品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
第四章内部管理第九条门急诊工作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尊重患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第十条门急诊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第十一条门急诊工作人员应做好门急诊工作的总结、汇报工作。
第五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第十三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急诊医院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为了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规范急诊工作流程,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急诊医疗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及流程。
二、组织架构1. 成立急诊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改和监督实施急诊管理制度及流程。
2. 设立急诊科,负责日常急诊医疗服务工作。
3. 设立急诊办公室,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急诊工作。
4. 设立急诊绿色通道,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
三、急诊管理制度1. 接诊制度(1)急诊科实行24小时接诊制度,确保患者随时得到救治。
(2)患者就诊时,需填写《急诊病历》,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等。
(3)急诊值班医师根据病情,对疑似急危重症患者,应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
2. 分诊制度(1)患者就诊时,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由分诊护士进行分诊。
(2)急危重症患者优先就诊,病情稳定者候诊。
(3)分诊护士负责将患者送至相应科室进行救治。
3. 诊断与治疗制度(1)急诊值班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治疗方案。
(2)急诊科医师应熟练掌握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3)急诊科医师应与其他科室医师密切协作,共同救治急危重症患者。
4. 绿色通道制度(1)急诊绿色通道是指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的抢救和治疗通道。
(2)急诊绿色通道包括:挂号、分诊、检查、诊断、治疗、手术等环节。
(3)急诊绿色通道的医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5. 交接班制度(1)急诊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医师负责交接班。
(2)值班医师应详细记录患者病情、治疗措施及注意事项,并确保接班医师了解患者情况。
四、急诊流程1. 患者就诊(1)患者通过挂号、分诊进入急诊科。
(2)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病情轻重缓急。
(3)急危重症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2. 诊断与治疗(1)急诊值班医师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诊断。
(2)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急诊管理制度
急诊管理制度一、引言急诊部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提供急性疾病、创伤和突发危险事件的紧急医疗服务。
急诊患者的就诊需求具有突发性、多样性和急迫性,因此,建立完善的急诊管理制度对于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急诊效率至关重要。
二、目的本文旨在介绍急诊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急诊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急诊部。
三、急诊管理制度的内容1. 门急诊流程管理急诊部门每天接待大量的患者,为了保证患者的就诊顺利进行,需要建立科学而高效的门急诊流程。
该流程应包括患者接待、挂号、分诊、检查和治疗等环节的各项操作规范,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准确的医疗服务。
2. 急诊设备设施管理急诊部是医疗机构中对设备和设施要求最高的部门之一。
为了保证急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定期对急诊设备设施进行检修、维护和更新。
同时,还需要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合理使用,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
3. 人员配备和培训急诊部门需要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医疗团队。
人员配备应根据急诊患者的就诊需求确定,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医疗团队应接受相关培训,包括急诊医学知识、紧急救治技能、危重病人处理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医疗团队的综合素质。
4. 急诊质量管理急诊质量管理是保证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急诊质量管理应包括急诊医疗服务效果的评估、临床路径的制定、医疗差错的管理和医疗事故的预防等方面。
同时,还应建立急诊医疗意外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和处理急诊医疗事故。
四、急诊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法1. 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急诊管理制度应包括各项操作规范和相关流程,医疗机构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急诊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工作流程,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按照制度执行,减少操作风险。
2. 实施科学考核评价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急诊医疗考核评价机制,对急诊部门的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同时,应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激励,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级医院急诊科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三级医院急诊科的管理,提高急诊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急诊科主任负责急诊科全面工作,领导、协调、监督科室各项工作的实施。
2. 急诊科护士长负责急诊科护理工作,确保护理质量,负责护士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工作。
3. 急诊科医师负责急诊患者的诊疗、抢救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4. 急诊科护士负责急诊患者的护理工作,协助医师进行抢救,确保护理质量。
三、设置与运行1. 急诊科应设在医院内便于患者迅速到达的区域,并临近各类辅助检查部门。
2. 急诊科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有条件的可设急诊手术室和急诊监护室。
3. 急诊科应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药品和急救器材,确保急诊救治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4. 急诊科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患者随时得到救治。
四、急诊留观患者管理制度1. 暂不具备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尚需留院观察的患者,需有急诊值班医师或门诊医师的医嘱,可留观察室进行观察、治疗。
2. 严格执行留观病人登记制度,记录要准确、全面、详细、认真。
3. 急诊医师和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治疗,按时详细认真地进行交接班工作。
4. 急诊值班医师早晚各查房一次,随时查看危重患者,以修订诊疗计划,及时书写病历,记录病情(包括辅助检查)、处理经过等。
五、急救药品管理制度1. 急救车内的药品,根据需要保存一定数量的基数,便于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 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分别放置,定位、定量存放,每日清点,班班交接,指定专人保管。
3. 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
4. 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补齐药品,以备后用。
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 医务人员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
2. 所有诊室均须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必要的科室应配备手消毒设施。
急诊科室规章制度
急诊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维护急诊科室的工作秩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急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负责接诊急危重患者,提供紧急救治和抢救工作。
第三条急诊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的规定,服从领导安排,认真履行职责,保障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二章工作流程第四条医院的急诊科室24小时开放,全年无休,接诊急危重患者。
第五条患者前来急诊科室就诊,首先由接待护士登记基本信息,然后交由医生进行初步诊断,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治疗或转诊其他科室。
第六条急诊科室应保持通畅,确保急诊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治疗。
第七条急诊科室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待诊顺序,优先处理急重症患者。
第八条急诊科室医生应严格执行医疗纪律,确保完成急诊患者的诊疗工作。
第三章医疗质量第九条急诊科室医生应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并处理急诊病情。
第十条急诊科室医生应遵守《处方管理规定》,合理开具用药处方。
第十一条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疗时,应严格遵守消毒规范,确保医疗器械的洁净和安全。
第十二条急诊科室医护人员应做好病历记录,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有据可查。
第四章急诊处置第十三条急诊科室医生应迅速准确地完成急诊病情的评估,并及时向患者或其家属作出解释。
第十四条急诊处置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十五条急诊科室应保持与其他科室的密切沟通和协作,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转诊和转院。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急诊科室应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和药品,保障患者的安全和生命。
第十七条急诊科室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
第十八条急诊科室应加强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第六章管理制度第十九条急诊科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工作日志和档案。
第二十条急诊科室应定期开展总结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二十一条急诊科室应建立投诉和意见反馈机制,及时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院形象。
急诊cta检查管理制度
急诊cta检查管理制度一、急诊CTA检查的临床意义1.急诊CTA检查可快速明确病情,为医生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及时做CTA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冠状动脉阻塞,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对于脑卒中患者,CTA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血管阻塞或出血,指导溶栓或手术治疗。
2.急诊CTA检查节约了诊疗时间,提高了急诊科工作效率。
相比起传统的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操作简便快速,不需要开放手术,不需要插管造影,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同时缩短了等待和手术时间,提高了对于危重病情的诊断和救治效率。
3.急诊CTA检查减少了医疗风险。
相比于传统的血管造影检查,CTA检查无需切口和介入操作,减少了传染风险和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同时,CTA检查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血管图像,有助于医生准确诊断病情,避免了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二、急诊CTA检查的管理制度建设1.设立专门的急诊CTA检查团队。
急诊CTA检查操作技术要求高,必须由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的医疗人员进行操作。
因此,急诊科应设立专门的CTA检查团队,负责检查设备的维护、操作规范的制定和培训、检查质控等工作。
2.建立急诊CTA检查的标准操作流程。
为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急诊科应建立统一的CTA检查操作规范,包括患者信息的登记、检查仪器的准备、患者的安全防护、检查操作步骤、图像数据的采集和保存等内容,确保每一次检查都能够按照规范进行。
3.加强对医疗器械设备的管理。
急诊科应定期对CTA检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同时,要进行定期的质量控制和校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检查设备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技术水平符合要求。
4.建立急诊CTA检查质量评价机制。
急诊科应建立急诊CTA检查的质量评价机制,从检查操作规范、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等方面对检查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
通过定期的质量评价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提高检查质量和工作效率。
急诊相关制度
八、急诊管理与持续改进4.8.1急诊科诊疗规范1.在急诊各科工作的医师须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
急诊科轮转时间不少于半年,有75%以上的急诊科固定人员。
刚分配到院和未取得“二证”的医师,必须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医疗工作,不得独立从事临床医疗的一切工作。
2.急诊科设置有预诊分诊、诊断区、急危重症抢救区、急诊病房观察区、挂号室、收费室、药房、化验室、超声检查室。
3.急诊科设内、外科,妇、儿及其他专科备班,随叫随到。
4.急诊接诊时间1~2分钟内,危重病人立即接诊。
5.急诊设立二线值班,至少一名中级职称医师。
6.危重病人检查有医护人员陪送。
7.抢救室有急危重症抢救规范。
8.急诊抢救室有生命体征监护设施。
9.急诊病人有登记,留观病人有交接班,抢救病人床旁交班。
10.留观病人有观察记录,抢救病人有抢救记录,输液病人应有急诊病历、处方、输液医嘱及观察记录。
11.急诊留观时间不超过三天,留观24小时以上应按住院病人处理。
12.危重病人住院前需有适当的维护生命体征的处理。
13.设立公开急救电话,24小时开通。
院前急救应做到人员、药械、设备、通讯、车辆“五落实”,接诊后5分钟内出车,出车人员与急救伤情病情相适应,药械完备。
4.8.1急诊科工作制度与医疗质量管理总则1.急诊科是医院诊疗、抢救第一线科室,并负担成都“120”急救,公共突发事件及救援任务。
要求急诊医护人员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一旦接到指令性任务,迅速反应到位。
2.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医师法及各级工作人员工作规范进行。
3.急诊科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治医师(含主任、副主任及主治医师)负责科内的各项具体工作。
科内重要决策经科会讨论,由科主任综合意见后最后做决定。
4.急诊科室实行严格的正规临床培训。
住院医师必须有三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并取得医师执业证和职业资格证;护士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取得护士执业证。
轮转医师和进修医师的管理参照住院医师制度执行。
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保证急诊就诊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准确识别急危重症患者,确保患者安全,提高预检分诊的正确率。
2.适用范围适用于门急诊预检分诊全体护理人员。
3.制度内容3.1.预检分诊岗位必须由3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要求熟悉业务知识、沟通协调能力强、责任心强、临床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经过急诊专科培训及考核,有较强急诊意识和急救理论,能熟练解决各种突发事件的注册护士担任。
3.2.预检护士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如有事离开时必须由能力相当的护士替代。
3.3.预检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要了解病情,采用一“问”(询问病人和陪护人,以了解现病史)、二“看”(观察病人的神志、精神、表情、面色、呼吸、体位、姿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三“检查”(体温、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脉搏、皮肤温度等)、四“分诊”(病情分级“四级”和学科分诊内、妇、儿等)、五“登记”,尽量予以合理的分诊,确保分诊质量。
根据病情确定相应首诊科室,安排患者分区候诊,及时通知有关医师尽快接诊患者。
产科急诊患者应同时对孕妇和胎儿进行评估(限于孕周≥28周或患者/家属要求保胎),并按照孕妇和胎儿两者病情评估结果。
急诊分诊标准见附件。
3.4.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优先安排病情危重者诊治,急危病人按《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急诊危重病人抢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执行。
3.5.遇有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按《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执行。
3.6.掌握急诊就诊范围,对不符合急诊条件的病人要作妥善处理,做好解释工作,密切观察侯诊患者病情,合理分流非急症患者。
3.7.遇突发事件、大批患者来院应立即通知科领导、医教科、医院总值班,以便组织抢救。
有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3.8.预检护士做好各项病人信息登记工作,如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接诊时间、初步诊断、去向等。
无陪护的病人应及时与家人或单位取得联系。
3.9.在预检分诊过程中遇有困难时,及时向护士长汇报,或与有关医师共同商议解决,以提高预检分诊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山县人民医院
急诊检查管理制度
急诊工作是医院诊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急诊急救能力体现着一所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水平,是医院运行状态的直观反映。
加强急诊病人的各科室间的协作,为急诊病人提供必需的、优质的服务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医疗安全和二甲工作的要求。
为此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研究制定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1.急诊工作处于临床医疗第一线,急诊检查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
医技科室要牢固树立“以临床科室为中心,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科室服务,就是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2.急诊检查确保24小时运行,医技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值班电话不能以任何借口为由,无人接听,否则视为脱岗。
情节严重、造成损失或形成不良影响的,由政工、纪检部门处理。
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查,经常检查仪器设备、试剂,确保设备处于正常状态,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查。
4.急诊检查申请单或急诊电子医嘱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申请单上需注明“急诊”或盖“急诊”字样章,申请时间具体到分钟。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明报告时间(分钟),以备查询。
6、影像、B超、ECT、内镜等医技科室接到急诊申请单后,应迅速、优先安排病人检查,及时发送报告,注明报告时间(分钟),以备查询。
7、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查工作,提高急诊检查质量。
二、急诊检查的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5)急症手术的病人。
三、急诊检验的要求
1、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要迅速及时地采集标本,及时进行检验,准确地限时报告检验结果。
急诊检验工作在日常工作时间由各实验组完成,值班时间由值班人员完成。
必要时由检验科作出调整。
2、门诊急诊检验血标本由检验科人员采集。
急诊科和住院急诊病人检验标本: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
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现都是电子医嘱)。
3、标本接收岗位检验人员或其它人员接到急诊检验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完成标本的核对、接收、记录等工作。
4、急诊检验完成并审核结果后,检验人员立即通过电话或电子、纸质方式将检验结果报告临床医师。
四、急诊检查项目及报告时限:急诊检查项目是在医务科指导下经检验科、影像科、功能科和临床科室根据临床需要共同商定。
(一)、影像科急诊检查项目:
1、CR、DR、CT检查:30分钟内?
2、MR不属于急诊检查项目(备注:常规检查2小时
内完成)
(二)、功能科:B超、ECG、内镜等检查:30分钟内完成
(三)、检验科:
1、血液常规检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凝血四项测定,3P试验,D-二聚体测定,C反应蛋白,血型鉴定等,要求30分钟内报告。
2、尿液常规检验:尿常规、尿沉渣镜检、尿HCG等,要求30分钟内报告。
3、大便常规检验:粪便理学检验、涂片镜检、潜血试验等,其中常规及潜血试验30分钟内报告。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等。
要求1小时内报告。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测定,淀粉酶测定,胆碱脂酶测定,心肌酶谱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测定等,其中钾钠氯(用抗凝血)、血气分析要求30分钟内报告,血糖1小时内报告、急诊生化1小时内报告,心梗标志物三项检测要求2小时内报告。
6、胃液、呕吐物等的潜血试验,30分钟内报告
7、免疫学检验:术前抗体检测,要求2小时内报告。
8、其他临床特需项目,由临床科室与检验科主任商定,经同意后可按急诊检验项目处理。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务科、护理部
2014/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