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精编学案1.1沁园春·长沙新123

合集下载

2012高一语文:1.1《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2012高一语文:1.1《沁园春·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教案:1.1《沁园春•长沙》 (人教版必修一)【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

词:是诗歌的一种。

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1《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课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诗歌及其背景知识。

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了解毛泽东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感受到时代对于文学艺术所提出的要求。

同时,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了解古典诗词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到《沁园春·长沙》的诗歌背景及其创作过程,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2、能力目标:通过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沁园春·长沙》诗歌的阅读,了解毛泽东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理解诗歌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法。

2、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了解古典诗词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及其重要意义,让学生了解这首诗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毛泽东在诗歌中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3、课堂演示:通过对于古典诗词的演示,诠释诗歌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五、教学内容及方法1、讲解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及其重要意义。

2、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毛泽东在诗歌中对于社会现实的批判,引导学生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经历的思考和感悟。

3、通过对于古典诗词的演示,诠释诗歌的构成要素及表现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4、通过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毛泽东及其诗歌的背景,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 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学案(含答案)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和毛泽东同志的相关经历。

2.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学会鉴赏诗歌的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4.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1.温故知新:回顾毛泽东生平及创作,体会毛泽东的伟大情怀;默写《沁园春·雪》2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3.自查资料,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4.自读《沁园春·长沙》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主要著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反对党八股》。

三、学习字词(1)单音字①沁园春()②百舸()③寥廓()④峥嵘()⑤方遒()⑥浪遏飞舟()答案①qìn②gě③kuò④zhēngróng⑤qiú⑥è(2)多音字①曾②劲答案①zēngcéng②jìnjìng(3)给下列形似字组词①沁/泌②惆/稠③遏/竭答案:①沁人心脾/分泌②惆怅/稠密③遏止/竭力4、学习课文(一)分析上阕1、作者描写自己在湘江边的情景时用了“独立”两字,“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为什么?参考:背景链接:1925年,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精品学案【学习指引】《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与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生活,开始高中学习的时间节点密切相连,与高中生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时间段紧密相连。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紧扣“青春”的主题,将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入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中,号召生命的崭新活力。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

【素养目标】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从写景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学习方法】1.语言品读法:诵读——美读——成诵2.点拨法:抓关键词语,点拨学生理清脉络,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这样评价毛泽东的作品:他(毛泽东)的作品,给传统的诗词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坚强的革命意志,博大渊深的胸怀,厚实的文学修养,高超的表现艺术。

他还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的确如此,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二、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新人教版学案: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沁园春·长沙》学案[教学目标]1。

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教学过程]一、知识链接:1。

请填空(古代描写秋天的诗句)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⑶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唐]刘禹锡《秋词》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绝句》2.词的有关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称为“曲词” 或“曲子词” ,是配音乐的.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某些词牌的命名,与创始之作的内容有关联,但后人倚声或依谱继作,则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赋词牌本意,也可以撇开词牌本意自由发挥.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如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词的分类: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字数的多少来划分的.58 字以内为小令;59 至90 字为中调;91 字以上为长调。

3.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农民运动蓬勃兴起。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经在广州正式成立.但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毛泽东看到了革命力量,看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因而这年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追忆了昔日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豪放词,巧妙地回答了革命领导权问题。

人教版 语文必修一 学案答案

人教版 语文必修一 学案答案

高中课程新学案高一新学案答案语文必修1 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二、语言积累1.gěâlǚmàn xiáng2.沁(qån)沁园春泌(må)分泌惆(chèu)惆怅稠(chèu)岁月稠遏(â)阻遏竭(jiã)竭力酋(qiú)酋长遒(qiú)遒劲【课堂活动】二、(1)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作者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

(2)表现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胸怀抱负。

三、1.诗人抓住了寒江、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等意象展开联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的、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2.“看”和“忆”这两个字属于领字,起到统领下文的作用。

在词的上阕,一个“看”字领起后文七句,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在这里,有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有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有仰望“鹰击长空”,有俯视“鱼翔浅底”。

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动静结合。

特别是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寒秋严霜下的万物的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

这首词的下阕,一个“忆”字与词的一开头“独立寒秋”遥相呼应,同时又领起下面七句。

诗人用高度概括而又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流露出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

3.词的上阕中,“我”由“独立”到流连万象、顾盼自如,“我”思虑遥远,感慨万端,禁不住要问:世界的命运,人类社会的升沉变化,到底由谁来主宰?历史的纵深感与现实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我”的胸襟和抱负闪射出哲人的睿智的光辉。

下阕的“我”,不是同大自然发生关系,而是同“人”的一个群体发生关系。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学案学案博苑2011-09-05 00255d56b7b40102drj5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鉴赏,体会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和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学习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学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1.导入学习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人——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

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让我们一起品味《沁园春·长沙》,一起追寻伟人的足迹,走进诗人、领袖的宽阔胸怀和崇高心灵。

初中时我们学习了同一词牌的《沁园春·雪》,请大家一起来背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果说《沁园春·雪》是通过描绘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对历史风云人物的评论来表现革命领袖高屋建瓴的宏大的政治气魄的,那么这首《沁园春·长沙》又是怎样表现的思想感情的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会逐步了解。

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一必修《沁园春长沙》学案设计

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一必修《沁园春长沙》学案设计

最新整理人教版高一必修《沁园春长沙》学案设计《沁园春长沙》是高中第一册的第一课,属于古典诗诗词,以下就是精心推荐《沁园春长沙》学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词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豪情壮志,能够背诵本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领悟本词“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知、品悟、探究、拓展等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学习本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1.认识湘江秋景的意象和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同学当年的生活情境。

2.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学习设想本课是略读课文,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特设置学案。

本学案分三个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

课堂案中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品情悟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联系现实,进行拓展。

本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一)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本词。

(二)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本词的写作背景,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

二、课堂案(一)新课导入(3分钟)复习导入:由作者诗人政治家的身份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沁园春雪》的温习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2分钟)(多媒体课件展示)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遒qiú稠chóu 遏è);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

2.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教师总结。

明确: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教案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教案新

沁园春·长沙【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

部编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沁园春·长沙》教案
当然,不会有完美无缺的课堂,课堂当中的体态语运用的不是太好,以后还需不断改进,如果说语言是蜜可以粘住学生,那么教师的体态与神情就是芬芳的花香,它可以让学生心旷神怡,陶醉其中!
路在脚下,教学的路就在脚下,它要具有创新头脑的人不断去开辟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朗读
背诵
比较中是否还有你自己新的鉴赏
你能否将意象运用到你自己的作文中,从而使你的作文更具感染力
八、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同种有异景、情、开头铺设大画面底色
意象景(含情之景)
意境境(艺术之境)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学生积极性较高,基本上能当时将毛泽东的两首诗置于视野之内,一些浅显的问题会不攻自破,而一些疑难问题也有了解决的捷径,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还会不断的运用这种方法,不管是对比还是类比,比较之中自会出真知!
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情感的景物
意境指作品的意韵和境界
比较《天净沙.秋思》与《沁园春.长沙》意境以及选取意象的不同之处
8、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沁园春.长沙》描写的画面
9、背诵全词
调动学生的历史知识
可范读、指名读,领读、齐读、对读等
同学争相发言,之后自己归纳
同学通过旧作理解新知,在比较中加深对“象”与“境”的理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三的门槛迈进,尤其是汤中学生,基础较差,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居多,因此,只能低起步,从学生熟悉的作品入手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以学生朗读为主,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朗读思考贯穿课堂始终,比较鉴赏贯穿课堂始终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与《沁园春.雪》相比较,在比较中学习《沁园春.长沙》达到有感情的朗读和准确背诵,难点是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 沁园春 长沙》0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1  沁园春 长沙》0

沁园春长沙教案鲁山二高秦园园目标解读:1了解词的一些题材知识。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

重点难点:1理解词作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抓住关键词语,赏析语言的表现力。

3品味词中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理解作品的情感。

学法指导:诵读法点拨法师生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冷风细雨倾城,叶落片片如雨,夜凄凉。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悲”与“秋”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但也有人发出不同的声音,他们一反文人悲秋的伤感情调,赞秋气,吟秋色,唤起人们冲破云霄凌空直上的勇气。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词人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二、了解写作背景,指导诵读1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毛泽东“掌上秋千史,胸中百万兵”的伟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写下了这首词。

2指导诵读:教师范读→学生正音→学生朗读三、解析课文1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答案】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下面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下面七句。

2上阕“看”到的景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与你交流】独立寒秋的词人抓住了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湘江、百舸、飞鹰、游鱼等意象展开联想,词人通过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词人面对大好河山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革命事业必胜的豪言壮志。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精品导学案

新⼈教版⾼中语⽂必修⼀1.1《沁园春·长沙》精品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

3、积累掌握⽂中字词。

【学习重难点】学习⽬标中的1、2【学习⽅法】:朗读、⾃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近作者⽑泽东不仅是⼀位伟⼤⼈政治家、⾰命家,⽽且还是⼀位杰出的哲⼈、诗⼈,他在⽣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著名诗⼈克家曾说过:"⽑泽东是⼀位伟⼤的诗⼈。

(⼆)背景资料⽚段⼀:⽑泽东(1893-1976)政治家、⾰命家、诗⼈。

1910年⽑泽东离开韶⼭投考湘乡县东⼭⼩学。

在回答《⾔志》作⽂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哪个⾍⼉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抱负。

⽚段⼆:这⾸诗写于1925年,当时⽑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泽东离开韶⼭前往⼴州,途径长沙,重游橘⼦洲,⾯对绚丽的秋景和⼤好的⾰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岁⽉,不禁⼼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势磅礴的词。

【预习检查】(⼀)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zhōu()头层林尽rán ()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地Zhēng róng()岁⽉稠挥斥⽅qiú()万户hóu()màn()江碧透浪è()飞⾈(⼆)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遒:苍茫:主:峥嵘:激扬⽂字:稠:风华正茂:遏:挥斥:击⽔:指点江⼭粪⼟当年万户侯:三、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

(⼀)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意象:(⼆)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三)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四)关于秋景你知道古⼈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与古⼈有何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积累掌握文中字词。

【学习重难点】学习目标中的1、2【学习方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著名诗人克家曾说过:"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二)背景资料片段一: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

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

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片段二: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

当年10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前往广州,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预习检查】(一)给下列加点字标注读音,写出括号内相应汉字。

橘()子zhōu()头层林尽rán ()百舸()争流鱼xiáng()浅底万类霜天jìng()自由怅()liáo kuò()问cāngmáng()大地Zhēng róng()岁月稠挥斥方qiú()万户hóu() màn()江碧透浪è()飞舟(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漫江:舸:寥廓:遒:苍茫:主:峥嵘:激扬文字:稠:风华正茂:遏:挥斥:击水: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侯:三、品读上阙,探究下列问题。

(一)本词上阙写景,你能说出词的上阙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意象)来写的吗?意象:(二)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三)试概括上阙描绘的景物的特点:、(四)关于秋景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绘的吗?写出古人描写秋景的诗句,诗人与古人有何不同。

(五)本阙开头三句,语序同一般词序不一样,你能调整好并说说它的大意吗?(六)上阙最后三句,写出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提出了什么问题。

四、品读下阙,探究以下问题。

(一)导读:阙的上下片写法上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下片首句称过片,起过渡作用。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忆”的是,由哪个字统领,表现了毛泽东的精神。

(二)探究:结尾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达标训练】(一)填空选择题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成形于,盛行于;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派和派两种。

2、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3、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漫江碧透百舸寥郭B、沉浮携带仓茫C、挥斥酋劲峥嵘D、遏阻惆怅激扬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粪土当年万户侯(作动词用,视……粪土)B、怅寥廓(失意)C、挥斥方遒(强劲有力)D、浪遏飞舟(阻止)5、诗词讲究炼字。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景表现出来。

选出本诗锤炼得精彩的字。

()A、独寒击翔B、染透争击C、层漫遍底D、碧尽遍6、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似,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百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7、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A、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二)课内阅读。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________,地点是 ________。

2、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________句到第________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________________。

3、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_______到__ ____,自________而____ ,再从_______到________。

4、“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5、上段中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采桑子重阳毛泽东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1929年10月)1、本词的词牌是,词题是。

依长短来看,属于;从分段来看,是。

2、对下面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B.本词表现了诗人在革命事业首创之际对未来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之情。

C.本词表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初期虽屡遭挫折,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D.本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难老”“易老”和“不似”“胜似”两组矛盾的事物作比抒发感情,表现主题。

(四)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8分)阮郎归•初夏苏轼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

榴花开欲燃。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1、“词”这种体裁的别称(1分)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狭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境界开阔,韵味悠远。

3、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必修一第一课《沁园春.长沙》参考答案三、(一)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二)作者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写景: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近观江中,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长空,雄鹰展翅高飞;俯察水底,鱼儿轻快地畅游。

这几组景物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三)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四)“自古逢秋悲寂寞”、“风急天高猿啸衰”、“草本摇落而变衰”、“秋风秋雨愁煞人”等等。

我们初中学过的马致远的《秋思》。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五)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在深秋一个天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六)“怅寥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诗人“独立寒秋”,他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忧思着民族的命运,这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全诗的“诗眼”。

上阕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

四、(一)1、承上启下2、“忆”的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他们指点江山,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

由哪个字统领恰,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战斗精神。

(二)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三、达标训练(一)填空选择题1、“词”这种文学式样兴起于五代,成形于唐,盛行于宋;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每首词遵循一种格式,叫词牌,这首词的“沁园春”就是词牌名;因为句子长短不齐,又称长短句;按其篇幅的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按其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

2、C3、D4、B5、B6、C7、C8、D(二)课内阅读。

1、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深秋,地点是湘江中橘子洲头。

2、从第一句到第七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总领。

3、从远到近,自上而下,再从分到总。

4、林、江、舸、鹰、鱼。

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三)1、本词的词牌是采桑子,词题是重阳。

依长短来看,属于小令;从分段来看,是单调。

2、B(四) 1、长短句(诗余) 2、 D3、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

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

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这位女主人公索性端著漂亮的瓷盆到清池边玩水。

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

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