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精编]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doc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生物的特征与分类植物与动物的差异2. 熟悉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部位及其功能健康的生活习惯3. 奇妙的天气天气的变化及其原因不同的气象现象4. 水与我们的生活水的来源与重要性节约用水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认识动植物之间的差异。

2. 掌握人体主要部位及其功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3. 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学会观察和描述不同的气象现象。

4. 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人体部位的功能、天气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重点:生物特征的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节约用水的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卡片、气象工具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不同生物,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其特征。

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观察窗外天气,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

组织学生参观水源地,了解水的来源与重要性。

2.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生物分类,如植物、动物等。

通过图示讲解人体部位及其功能。

以实例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如冷暖气团的相遇等。

说明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紧水龙头、重复利用水资源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分类。

画图并描述人体部位及其功能。

观察天气,记录变化,并分析原因。

设计节约用水标语,进行展示。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

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特征、分类、动植物差异。

2. 人体部位、功能、健康生活习惯。

3. 天气变化、气象现象、原因。

4. 水的来源、重要性、节约用水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记录。

画一幅人体部位图,并标注功能。

观察一周内的天气变化,记录并分析原因。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植物的观察动物的观察天气的观察2. 探索物质认识水认识空气认识土壤3. 动手实践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运动玩转天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空气和土壤等物质的基本特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物质特性的理解,如水、空气、土壤的特性。

2. 教学重点:观察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天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图片、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自然故事、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结合图表、关键词进行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

(2)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画出来并简单描述。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答案:(1)植物的特征:叶子、花朵、果实等。

(2)动物的运动方式:爬行、行走、跳跃等。

(3)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如雨天需带伞、晴天可外出游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作业,如开展科学小实验、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详细设计;6. 板书设计的结构布局;7.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材设计,教学内容包括:1. 章节一:我身边的科学课文1.1:《有趣的科学》课文1.2:《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课文1.3:《科学家是怎样工作的》2. 章节二:植物的秘密课文2.1:《各种各样的植物》课文2.2:《植物的生长》课文2.3:《植物的作用》3. 章节三:动物的世界课文3.1:《形形色色的动物》课文3.2:《动物的生活》课文3.3:《动物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培养科学兴趣。

2. 使学生掌握观察、描述和记录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与运用。

2. 教学重点:科学基本概念、观察与描述、环境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详细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3. 例题讲解:针对难点和重点,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板书设计1. 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如“植物的生长”。

2. 内容:列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以提纲形式展示。

3. 图表:用图表展示科学探究过程、植物生长过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了解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作用。

2. 答案:植物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名称、特点、生长过程等。

动物介绍:介绍动物名称、生活习性、作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网站、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拓宽知识面。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天空和地面的生物2. 简单的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空气的存在和作用3. 常见物体和材料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分类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学会区分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对简单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物特征、物理现象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动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它们的特征,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

2. 例题讲解以水的形态变化为例,讲解物质的状态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和材料,并进行分类。

4. 小组合作六、板书设计1. 生物特征动物:生活需要食物、呼吸、运动等植物:光合作用、生长、繁殖等2. 物理现象水的形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空气的存在和作用:呼吸、风、浮力等3. 物体和材料分类金属、塑料、木头、纸张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记录下来。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分类,并说明原因。

2. 答案动植物特征描述准确,记录清晰。

物体分类正确,原因说明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和物理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实践性5. 板书设计的信息化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反馈机制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深度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设计。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任务名称: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二、内容需求:1. 根据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编写一份教案。

2. 教案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

3. 教案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确保学生能够明确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案教学内容: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与自己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特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观察生物的能力。

2. 引导学生了解动植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生物特征。

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生物的想法和感受。

二、讲解(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常见的生物,例如:宠物、家禽、野生动物等。

2. 让学生依次描述这些生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身体结构等。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些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 组间讨论:要求学生用描述词语来表达各自所观察到的特征,并将观察结果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3. 整体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解答疑惑。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不同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学生自由发言并对比讨论。

五、评价(5分钟)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如自己在观察和描述特征上的进步。

1. 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描述主动性。

3. 讨论引导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促进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动物动物的特征常见的动物分类2. 植物的奥秘植物的组成部分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美丽的星空认识太阳、月亮和星星天气的简单变化4. 奇妙的身体人体的主要器官健康的生活习惯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星空和人体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动植物分类及特征的理解天气变化和人体器官的认识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动植物标本、模型天文望远镜人体器官模型2. 学具:彩色笔、画纸观察记录本动手实践材料(如种子、土壤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

通过观察天气变化,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动植物分类、星空和人体器官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分类。

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画出人体的主要器官,并标注名称。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参观动植物园、天文馆等,拓宽知识面。

推荐相关科普书籍和视频,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6. 板书设计的简洁明了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覆盖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核心知识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我们身边的科学》:认识科学,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的应用。

1.1《科学是什么》:介绍科学的概念和特点。

1.2《我们身边的科学》: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第2章《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1《我们的身体》:介绍身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2.2《身体的奥秘》:探索身体各部位的功能。

3. 第3章《植物的秘密》: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

3.1《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2《植物的生长》: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第4章《动物的世界》: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点。

4.1《形形色色的动物》: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

4.2《动物的生活》: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关键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简洁明了,突出教学主题。

2. 内容: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结合图表、图片等元素,增强视觉效果。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简述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功能。

(3)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描述其生长过程。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1)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小伙伴2. 观察我们的身体3. 看看、摸摸、闻闻4. 声音的世界5. 多彩的秋天6. 谁轻谁重7. 水的用途8. 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感官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等基本科学技能。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感官的认识与运用、简单的比较与分类。

2.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常见水果和蔬菜、水的用途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天平、水杯、水果和蔬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设置生活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在“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课中,邀请学生与身边的小伙伴互相观察、交流,引发学生对身体结构的兴趣。

2. 新课内容:按照教材内容,逐步讲解各个章节。

例如:在“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了解各个器官的作用。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给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例如:在“谁轻谁重”一课中,给出几个物品,让学生通过比较,判断哪个轻、哪个重。

4.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常见的水果和蔬菜”一课中,让学生观察、描述水果和蔬菜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

例如:在“声音的世界”一课中,板书可设计为:“声音的来源、传播、特点”。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我们的身体,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器官,并说明原因。

(2)比较两个水果(或蔬菜),写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举例说明水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即可。

(2)如:苹果和橙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2. 周围的物体观察和描述周围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和分类3. 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变化和四季特点学会适应不同的天气和季节4. 植物和动物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学习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培养保护身体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3. 使学生认识天气变化和四季特点,学会适应不同的天气和季节。

4. 让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培养关爱自然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 教学重点:身体构造和功能、物体性质和分类、天气与季节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挂图、多媒体设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展示图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和周围环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 例题讲解(1)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身体构造和功能、物体性质和分类、天气与季节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特点。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观察记录表,巩固观察和描述物体、天气和植物动物特点的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

(1)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自我反思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和难点。

2. 板书采用图表、图片、文字等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季节对天气的影响。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我和我身体解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保护自己身体2. 我和动物朋友认识常见动物及其特点学习与动物相处方法3. 我和植物邻居认识常见植物及其生长过程学会关爱植物,保护环境4. 我和天气解常见天气现象学习预防天气灾害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己身体结构,学会保护自己。

2. 使学生认识常见动植物,学会与它们和谐相处。

3. 让学生解天气现象,增强安全意识。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动植物特点及分类天气现象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2. 教学重点: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培养关爱动植物观念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天气灾害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结构模型动植物标本或图片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2. 学具:绘画材料观察记录表安全教育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活动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掌握情况。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知识点。

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直观感受。

3. 例题讲解:精选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实践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错误。

5. 课堂小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一年级《科学》上册精品教案2. 内容:按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和我身体:画出自己身体结构,并标注每个部位功能。

我和动物朋友:观察身边动物,描述它们特点,学会与它们相处。

我和植物邻居:记录植物生长过程,解它们生长需求。

我和天气:收集天气现象图片或视频,分析其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2. 答案:依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准确、简洁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自我介绍:我是谁?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空气与水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水的奥秘4. 天气与季节四季的变化天气的多样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生物的特点;观察与描述事物的能力;了解空气与水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启发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醒目、简洁,体现教学内容。

2. 内容:条理清晰,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征。

收集天气信息,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2. 答案:动物或植物特征的描述:准确、生动。

天气记录:详细、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自然界生物。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理解空气与水的重要性。

2. 实践情景引入:以故事、游戏、观察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 作业设计:观察身边的动物或植物,描述其特征;收集天气信息,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一、教学难点解析1. 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进行准确描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第一单元:自然界的奥秘第1课: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第2课: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第二单元:植物的世界第3课:各种各样的植物第4课:植物的生长2. 人与自然第三单元:我们生活的环境第5课:我们的家园第6课:生活中的科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对植物、环境等方面的认识。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能力。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了解植物的生长。

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科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的物品。

植物样本、种植工具等展示植物生长的物品。

2. 学具:彩色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记录本、照相机等记录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展示自然界奥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描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5. 互动环节: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成果,相互交流、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自然界奥秘与植物生长2. 内容:天空、大地和水的秘密大自然的颜色和形状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的生长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了解我们的家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完成作业,教师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界。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生物的分类2. 观察与描述用感官观察描述事物的特征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认识四季的特点4. 玩具与游戏玩具的原理有趣的游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生物的基本特点,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能用感官观察事物,并能准确描述事物的特征。

3. 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关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观察与描述、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关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展示各种动植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内容:(1)认识自然界的生物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

学习生物分类,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归类。

(2)观察与描述引导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如摸、看、闻等。

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

(3)天气与季节认识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了解四季的特点,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季节的变化。

(4)玩具与游戏探讨玩具的原理,如杠杆、齿轮等。

学生参与有趣的游戏,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 例题讲解:结合新课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观察一种植物,描述它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观察周围的同学,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特点与分类2. 观察与描述方法3. 天气与季节变化4. 玩具与游戏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2)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2. 答案:(1)动植物特征描述及分类答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自然界的生物(第一、二章)生物的基本特征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2. 玩转科学(第三章)常见物质的性质简单的物理现象3. 我和我的身体(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生物、物质性质等概念的理解;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现象等,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重要知识点,进行问题解答。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观察动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2)动手操作实验,验证物质性质。

(3)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2. 知识框架:按照教材章节,列出主要知识点。

3. 关键词: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便于学生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2)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性质。

(3)结合教材内容,谈谈如何保护我们的身体。

2. 答案:(1)特点:如形状、颜色、习性等。

(2)物质性质:如固体、液体、气体;导电性、导热性等。

(3)保护身体的方法:如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持卫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拓宽科学视野。

(3)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______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表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1.《我们知道的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2.尝试种植一棵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植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产生认识植物的浓厚兴趣。

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点:识别植物,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植物和塑料花的对比观察,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看法。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 塑料花、植物、种子、花盆、泥土、小铲子、小葱、大蒜、胡萝卜、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板书设计:1.我们知道的植物绿色、有叶子、能生长、开会、结果有生命、需要水、阳光……水培土培2.《观察一棵植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植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植物、课件。

学生表达、思考、质疑、梳理。

四、小结教师提问:今天你都有什么收获呢?预设生1:我知道了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预设生2:动物虽然有生命,但是它不是植物;预设生3:塑料花不是植物……备注:板书设计:2.观察一棵植物根、茎、叶3.《观察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基本方法,身边事物的观察,动植物特点,空气与水的性质,太阳与光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预测等基本技能。

3. 使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观察、描述、分类、预测等基本技能的掌握。

重点:身边的科学现象,动植物特点,空气与水、太阳与光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模型,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彩泥,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第一章《走进科学》导入,组织学生进行“找不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观察、描述、分类等科学方法。

2. 新课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

例如:第三章《动物与植物》讲解,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和分类。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例如:第二章《观察与发现》例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描述其特点,进行分类。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第四章《空气与水》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空气与水的性质。

六、板书设计根据各章节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

(2)实验:比较空气与水的性质,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1)略。

(2)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水为无色液体,具有流动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发现、探究,培养科学素养。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和详细内容相符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第2课:身体的信号第3课:保护身体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第4课:认识物体第5课:物体的分类第6课:物体的变化3. 主题三:植物的世界第7课:认识植物第8课:植物的叶子第9课:植物的生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2. 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分类和描述能力,了解物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3.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及保护方法物体的分类和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2. 教学重点:认识身体各部位,学会保护身体学会观察、分类和描述物体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身体部位挂图物体模型或实物植物标本或实物2. 学具:身体部位贴纸物体分类卡片植物观察记录表五、教学过程1. 主题一:我们的身体(1)第1课:认识自己的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部位。

b. 例题讲解:展示身体部位挂图,引导学生认识身体各部位。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身体,并标出各部位名称。

(2)第2课:身体的信号a.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身体不适的经历,引出身体信号的概念。

b. 例题讲解:讲解身体各部位发出的信号,如头痛、肚子痛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身体各部位的信号,并学会判断是否需要寻求帮助。

(3)第3课:保护身体a.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小朋友因不注意身体保护而受伤的故事,引出保护身体的重要性。

b.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保护身体,如注意卫生、避免受伤等。

c. 随堂练习:让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身体。

2. 主题二:身边的物体(1)第4课:认识物体a.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身边的科学1.1 感知科学1.2 观察与发现2. 第二章:植物的世界2.1 认识植物2.2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3. 第三章:动物的世界3.1 认识动物3.2 动物的特征与生活4. 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4.1 水的奥秘4.2 空气与呼吸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知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提问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索问题。

3.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植物和动物的特征、生长变化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提问能力认识常见的植物、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器材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观察记录表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科学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发现、提问。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 板书内容:章节、重点知识点、关键词汇、思维导图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探究水的奥秘,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答案: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推荐相关的科普读物,拓展学生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2.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提问能力的培养3.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引发兴趣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需具有实践性和探究性,答案要具有指导意义一、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1. 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学会探究。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册一年级科学教科书共有10个单元,涵盖了自然界、物质世界、人体与健康、技术与工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第一单元:科学探究入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2.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的特征物质的分类物质的组成3. 第三单元:物质的形态与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特点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4. 第四单元:我们生活中的力力的概念及作用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5. 第五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热温度的概念及测量热传递的规律热能的转化与利用6. 第六单元:我们身边的生物生物的特征及分类生物的生活环境及适应性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生殖7. 第七单元:我们身体的基本结构人体器官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人体健康与生活方式8. 第八单元:简单的机械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简单机械的应用及制作9. 第九单元: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传播及特性光的现象及特性10. 第十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技科技产品的作用及影响科技改变生活的实例科技创新的趋势与前景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进行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力的作用效果、热传递的规律、生物的特征及分类、人体器官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等。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人体健康与生活方式、科技产品的作用及影响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杠杆等)、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表、课本、练习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或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思考。

3. 例题讲解:教师运用典型例题,讲解科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包括两大块:植物:1我们知道的植物2观察一棵植物3观察叶4这是谁的叶5植物是“活”的吗6校园里的植物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2起点和终点3用手来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6做一个测量带7比较测量带和尺子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

“植物”单元,将引领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其变化。

“比较与测量”单元,让学生在亲身观察和动手测量中,感知物体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

认识一些测量工具,体验不同工具的测量方法以及准确性。

21·世纪R教育网学生情况分析:作为刚跨入小学学习生活的一年级学生,对全新的课程充满了好奇和渴望,这也为上好科学课带来了契机。

加上本册教材安排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相信他们会倾注更多的热情来学好这门课程。

大多数学生会喜爱科学,特别是男生,对于科学实验课充满了期待。

但由于之前没有系统的接触过这门课程,缺乏相应的学习方法,课堂主动参与思考性也会不足,今后要在这几方面多多强化。

21RcnjRRcom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一些简单的比较与测量的方法,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

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5.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6.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5.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生在观察中感知不同植物的叶子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的不同。

2.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尺子、体温计、温度计、卷尺、卡尺等不同的测量工具,初步了解它们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1.学习制作测量纸袋,学习用测量纸带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以及和同学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课时:13课时教学进度安排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内容: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植物,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植物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上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展示自己的小成果)。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个别同学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4.塑料花是植物吗?学生讨论交流,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塑料花不是植物。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里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认为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式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2.校园中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四.拓展活动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老师引导学生掌握步骤方法,学生分组交流自己准备种什么,打算如何去做。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五.作业设计: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植一种植物,通过画画或拍照的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2.观察一棵植物教学内容:观察一棵植物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情感、态度: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2.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教学难点: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教学准备:凤仙花、记录单、植物拼图、课件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导语:星期天,维尼熊去植物园游玩,植物园里的植物真多啊!(板书:植物)小朋友,我们跟维尼熊一起去看看,他看到了哪些植物?2.在游玩中,维尼发现了一种不认识的植物,怎么办呢?小熊维尼决定好好观察这棵植物,回去问问见多识广的跳跳虎。

二、观察一棵植物1.整体观察植物。

拿出教师准备的一盆大的凤仙花,学生观察说说看到的情况。

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植物的结构:根、茎、叶。

2.观察植物的茎和叶。

(1)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小熊维尼决定走近这棵植物的茎和叶。

走近了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观察,还可以用什么来观察?(在交流中板书:鼻子、手,同时强调要轻轻摸)www-2-1-cnjR-com(2)学生观察茎和叶。

(3)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在交流中强调说的习惯和听的习惯。

)三、画一棵植物过渡:听了大家的观察交流,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厉害。

如果把这棵植物画下来,再去问跳跳虎,肯定能认出这是什么植物。

怎么画呢?我们先来看看科学记录单吧!【来源:21cnjRR.coRm】1.教师示范科学记录单的使用。

1)请学生拿出科学记录单,教师在展台显示科学记录单。

2)老师指导学生填写姓名、日期。

2.指导画一棵植物。

1)教师示范画植物的顺序、方法。

在示范的过程中,强调边观察边画,顺序是:茎——叶——根。

2)观察植物的根,指导画根。

3.交流评价画的植物。

引导学生相互评价,围绕科学记录的真实性进行研讨和评价。

四、小结过渡:你的介绍,看了你们画得画,认出了这棵植物,原来它是凤仙花!(PPT 出示)发现大家这么厉害,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考考大家,你们能接受挑战吗?(投影逐块展示拼图)1.请两位学生分别来拼两种植物的拼图,并找出根、茎、叶。

2.这是两棵大树,如果我们要去观察拼图中这样的大树,我们可以怎样去观察呢?(PPT播放其中一棵树的远景、近景、茎叶的特写。

)3.结束:今天小朋友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我们一起认识了植物上有根、茎、叶,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

课后大家去校园里找找植物,用今天的方法去观察它。

【版权所有:21教育】五.作业设计:画一株植物,要具有根茎叶结构。

3观察叶教学内容:观察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引导学生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3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教学难点: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课件。

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

(具体名称不作要求)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为后面的“画一片叶”打基础。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知道了叶的名称后,让学生观察、比较各类叶的不同之处。

在观察之前,教师应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

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

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

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

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

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

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游戏后,教师可以进行总结,“我们能猜对叶子,是因为不同的叶的形状和其他许多方面是不同的”,帮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叶。

三、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到颜色浅、比较小的是“小时候”的叶,颜色深且比较大的是“长大后”的叶,教师可以顺势告诉学生,“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叶分别称为嫩叶和老叶”。

叶是有生命的,从叶芽开始,会长大、会死亡。

)四、画一片叶(活动手册)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

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

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五、拓展做叶画。

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

让学生在课后进行。

作品可做展示。

4这是谁的叶教学内容:这时谁的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