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请回答3-6题。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5、老子的代表作是()A、《论语》B、《道德经》C、《春秋》.D、《大学》6、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舍生取义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韩非是()家的代表人物。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8、《孙子兵法》是下列哪个人的作品()A、孙武B、孙膑C、孙权D、孙中山、9、西汉建立之初的约70年的时间里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A、法家思想B、道家的黄老之学C、儒家的仁政D、董仲舒的儒家思想、10、下列对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无为而无不为”B、“积极有为”C、毫无作为D、“待时而动”1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学说C、三纲五常D、仁政学说12、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是“二程”,“二程”指的是()A、程颢B、程颐C、程颢和程颐D、都不是13、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的是()A、陆九渊B、王守仁C、李贽D、朱熹14、程颢被称为()A、明道先生B、伊川先生C、象山先生D、阳明先生15、下列被称为“异端”思想家是()A、程颢B、朱熹C、李贽D、王守仁16、()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2.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5.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8.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9.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3第一、二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具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3.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5..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6.“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7.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8.“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9.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0.(02上海历史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1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
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原创)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2.《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3.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4.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B.维护奴隶制度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D.主张“百家争鸣”5.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7.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制天命而用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C.“三纲五常” “独尊儒术”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9.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A.儒家、墨家B.道家、法家C.法家、儒家D.道家、儒家10.我国古代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B.西汉C.唐朝D.明朝11.(2007年宁夏文综)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60分)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C.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2009·济南高二检测)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师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 儒家的“仁政”思想B 墨家的“兼爱”思想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4、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④“民贵君轻”“君舟民水”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6、左图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塑的孔子泥塑像,上传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原因是孔子被塑成愁眉苦脸、老泪纵横的样子。
这说明该泥塑的主题是表达:A.网络恶搞孔子,反映了人们的变态心理B.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甚至与其精华背道而驰C.先进的文明终要取代落后的文明D.艺术表达的内涵不是人们所能正确理解的7、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8、2009年10月29日下午四时许,温家宝在费县一中高二(8)班听取了文言文《张衡传》这堂课。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35*2=70分)1、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2、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4、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5、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8、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完整word版)【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每小1.西方学者,公元前2 分,共 48 分)6—公元前 3 世是人文明的“ 心代”( Axial Age),“人意” 首次醒,理性思所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的中国,最具典型意的象【】A.子并立,百家争B.以法教,焚坑儒C.黜百家,独尊儒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国期学派林立,学点异彩呈,然“天下一致而百,同而殊途”。
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B.关注社会C.人与社会的和D.关注人的价3.思想家在世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孔子世家》,周游列国推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而之”的孔子受到了多同代人的嘲笑和刺,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家之狗”等。
致扎子如此尬局的主要原因是【】A .他的宣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不符合当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治固治D.他的思想念相旧保守4.“《礼》者,法之大分,之也⋯⋯隆礼至法国有常,尚使能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而王,重法民而霸⋯⋯”下列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的主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犬之声相,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社稷次之,君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舟,水覆舟D.利用大臣,以的威来震臣民5.“天下之人皆不相,不弱,众不劫寡,富不侮,不敖,不欺愚。
凡天下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生也”。
以上言出自【】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6.儒家典著作之一《尚》中最早提到“民主”一,:“天惟求民主,乃大降于成。
”含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才是民主。
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B.肯定了成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C.明早期儒家已有“天人感”思想D.“主在民”,人民有推翻治者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侯者,以其威也。
”下列各中,与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天地之人,众人之中王本”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从道不从君,从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者勉以分人”8.右《三教》。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国与国的关系D.夷夏关系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3、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4、“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5、下列各项,不属于墨子观点的是()A.民贵君轻B.人应互爱互利C.反对掠夺战争D.提倡节约反对浪费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7、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8、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9、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10、战国时期,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家是()A.韩非子B.庄子C.孟子D.墨子11、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乱”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孙子C、孟子D、韩非12、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孙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13、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14、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总结复习测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5 ×36=54 分)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首创人,是我国有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办了一套较为完好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系统的中心是A. 克己复礼B. 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型进行,对不一样的人进行不一样的教育B.对老百姓进行教育C.不问身世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益D.教育不该分类型3.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迫地问:“伤人了没有 ?”对于财富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应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B.性善主张C.仁者爱人D.兼爱主张4.老子是我国春秋期间优秀的思想家,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议法治D.他提出“天人感觉”,主张自然而然5、春秋战国期间“百花怒放”场面出现的主要原由是A.经济上井田制崩溃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C.“士”阶层兴起和“学在民间”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行6.春秋战国期间,中国出现了“百花怒放”,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一样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目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一样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有名的不一样学派的代表人物7.孟子“德政”思想的本质是A .改变社会制度的门路B.保护劳感人民利益的保障C.推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增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8、电影《墨攻》叙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扮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挽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听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有关剧本资料,以下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反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花怒放”的场面B.原来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兴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D.“学在官府”致使墨家不可以办私学9、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样敌视,命人将孟子的雕像拆掉,撤出贤人庙,并亲身将《孟子》一书删减大部分。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
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
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2、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3、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②阶级结构变化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④制度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5、(2015•安徽)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2015浙江)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5 浙江)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
但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3.如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B.“兼相爱,交相利”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两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思想不同D.讨论的话题不同6.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说D.大一统思想7.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3江西上饶模拟)〈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 材料表明孔子强调()A .仁爱思想B .忠恕之道C.等级秩序D .以德治民2 .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下列各项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A .'民贵君轻”属于史料B .民贵君轻”属于史料解释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属于史料D .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属于史料评价3 .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俭;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疆界;商鞅主张开阡陌。
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立论相同,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B .立论不同,但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作考虑C.立论相同,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D .立论不同,但都成为当时统治阶级的治国方略4 .胡锦涛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A .礼之用,和为贵”B .仁人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养心莫善于寡欲”5.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 B .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 .重农抑商6 .从来皇帝的尊号中都有奉天承运’继天立极’这样的字样。
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
”曾为皇帝制造神圣光环的历史人物是()A .老子B .董仲舒C.李贽D .梁启超7 .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兴起,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2×32=64分)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2分]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D.民贵君轻2.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2分]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2分]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4.下列哪一事件为“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2分]A.秦统一六国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佛教传入5.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2分]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6.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2分]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2分]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8.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
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2分]A.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张分封的思想C.妄议朝政的儒生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9.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2分]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B.取得了独尊地位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D.吸收了道教思想10.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2分]A.①②B.②③D.①②③11.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2分]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12.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2分]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13.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2分]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14.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2分]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5.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分]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16.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2分]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7.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2分]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18.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2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9.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2分]A.明朝后期B.鸦片战争时期C.维新运动时D.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2分]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21.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2分]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22.明末清初,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这主要是基于()[2分]A.八股取士使得知识分子不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B.清朝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C.君主专制日益强盛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23.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2分]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4.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2分]A.都是进步思想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2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2分]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26.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2分]A.农业发展的需要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7.《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能力测验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能力测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2、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持这一种思想主张的有()①韩非子②孟子③黄宗羲④伏尔泰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战国时的稷下学宫,历时150多年,因建于临淄城南的稷门而得名,齐统治者广纳各地文学游说之士,学土云集。
稷下学宫的出现说明()A、齐鲁大地有重视文化的优良传统B、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发展C、儒家思想居主导地位D、齐鲁大地思想活跃、哲学家辈出4、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乱”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孙子C、孟子D、韩非5、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事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会遭到报应”。
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哪些传统思想()①儒家②道家③墨家④法家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6.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其核心主张是()A.取消文字;B.以法治国;C.实行吏治;D.厚今薄古7、“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8.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A.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B.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C.人定胜天;D.选举贤能,让贤能的人做天子;9.春秋战国时期,下列学派或代表人物在思想上存在对立的是()①老子—韩非子;②墨子——孙武;③荀子——庄子;④孔子——墨子;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10.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促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11.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最主要的是()A.天人感应,君权神授;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2.宋代的朱熹和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哲学观点上都主张“理”“气”说,他们的根本区别是()A.对“理”“气”的解释不同;B.出发点不同;C.指出的社会背景不同;D.世界观不同;13.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的儒学。
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Axial Age),“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为【】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 B.关注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关注人的价值3.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等。
导致扎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4.“《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5.“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以上言论出自【】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6.儒家经典着作之一《尚书》中最早提到“民主”一词,认为:“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
”含义说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实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义B.肯定了成汤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义举动C.说明早期儒家已经有“天人感应”思想D.强调“主权在民”,人民有权推翻统治者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
必修三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小题共计5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和”字。
它所蕴含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3.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5. 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A.仁政学说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性善论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阿南看到一则连环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7.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 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完整word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5×36=54分)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3.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4.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C.“士”阶层崛起和“学在民间”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7.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8、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9、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1右图是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A.《道德经》B.《孟子》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2.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读物,右图中有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A.提倡家庭自身教育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3.儒学自创立后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仁政”的学说 B.“以德服人”的观念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理论4.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
”这一先哲思想当为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5.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经历战国、秦、汉三个阶段,儒家思想从碌碌无为到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拥护 B.它与其他学说糅合在一起C.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 D.它主张仁政、民贵君轻8.“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
”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9.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 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10.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
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
右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
这种现象与我国古代儒家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 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有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11.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法家思想的衰微B.黄老之学被推崇C.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程朱理学的盛行12.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13.据史料记载,宋代女子吴妙静新婚之日,未婚夫在迎亲时溺水身亡,她遂出资在溺水处建造一座五孔石桥,并终身守节。
吴妙静此举的思想根源最有可能来自于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D.王阳明14.“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D.致良知15.“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
”文中的“他”应指A.王阳明B.李贽 C.顾炎武D.陆九渊16.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A.穷理的方法问题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C.理气的关系问题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17.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
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
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A.孔子B.董仲舒 C.朱熹D.王守仁18 “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抨击封建政治制度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19.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
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20.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
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正宗儒学的背弃 D.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21.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22.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23.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24.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25.培根说:“(两宋时期)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
”这里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火药 B.造纸术 C.印刷术 D.指南针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泊恩斯等《世界文明史》(1)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政治原则”?(3分)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 (2分)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3分)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3分)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的背景。
(2分)27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民也,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故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8分)(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8(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族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9分)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答案1.【解析】A 本题考查老子思想。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主张万物的本原是道,道生自然。
老子著有《老子》,又称《道德经》。
2.【解析】B 题干所涉材料的大意是:父母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训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这反映了清朝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3.【解析】C A项是孟子的思想;B项是孔子的思想;C项是荀子的“人性本恶”学说;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
4.【解析】C 庄子的“齐物”思想是从本质而言的,这并不意味着实际生活中万物的差异。
5.【解析】B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
法家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它代表了君主的利益,这正好符合本题题干材料“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重要信息,故B项为正确选项。
6.【答案】C7.【解析】C 从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到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政治局势的统一需要思想的统一,西汉时期,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故C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排除;B、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