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东垣“阴火”学说探讨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论治思路

合集下载

李东垣“阴火”论观点临床运用浅析

李东垣“阴火”论观点临床运用浅析

创立“阴火”论。

阴火实乃内伤之火,其病因为饮食伤干扰心包。

人以胃气为本,受水谷之气以生,内伤脾胃,对证施治,往往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火与元气不两立”,提出益元阳与降阴火的辨证关系。

“阴火”乃脾胃气衰,元气不足,得以乘其土位,创制了“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阴火”的病因为饮食伤胃,劳倦伤脾,七情伤气。

该火因热自内生故谓之“阴火”。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云:“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

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

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

”[1]由此可见,元气与阴火是有矛盾关系的。

元气升发温煦心肺,下济肝肾。

五脏之中,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心居上焦,肾居下焦,肾水上承,心火下降,水火既济,心肾相交;气机运行,全凭升降,而脾胃为升降之枢纽,推动了脏腑精气的循环化生。

东垣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若胃之气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他阐述了元气虽为“五脏六腑之本”,但有赖于后天脾胃的滋养。

“阴火”一论,后世有医家理解为“阴虚火旺”之意,也有认为其是“虚阳上越”,可谓见仁见智。

刘炳凡在其《脾胃论真铨》中提出,此火不是温煦机体新陈代谢的“少火”,“少火”与元气互相资生。

而离位的“阴火”,实为“食气的壮火”,故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称其为“元气之贼”[2]。

2 “阴火”的临床表现、治则及代表方剂《灵枢·五邪篇》云:“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胃为阳土,喜润,以通为用;脾为阴土,喜燥,以升为补。

阳有余,则胃气有余,相对而言,则脾阴不足,阳有余化为热中,热主化谷,则善饥。

清代医家叶天士,对脾胃学说进行发挥与创新,他提出“脾胃为病,最详东垣”,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脾可宗东垣甘温升发,治胃则宜甘润通降”。

李东垣指出:“故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学习李东垣的阴火学说

学习李东垣的阴火学说

学习李东垣的阴火学说2022.05.23跟肖师学中医第30期林佳明:《复习·运用仿三甲散案例》提要:学习此案例之目的,一是学如何准确辨证,二是学如何运用仿三甲散。

1,【病例】某男,62岁,慢性附睾炎半年余,左侧睾丸下坠肿大,刻诊: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厚腻罩黄,舌下静脉紫暗、粗大、分枝,脉濡滑有力,左关为甚。

2,【分析】(1)因为左关脉主肝,所以患者脉濡滑有力,左关为甚,说明肝病变了。

病人既存在肝病变,又存在睾丸肿大,由于肝经绕阴器(生殖器官),所以睾丸肿大的病位在肝无疑。

(2)苔厚腻罩黄主痰热。

舌下静脉紫暗、粗大、分枝,主气滞血瘀。

病机应该是痰热陷入肝的血脉中,壅塞脉络导致气滞血瘀。

因此病性为痰热与血液胶固,即主客浑受。

3,【诊断】痰热入肝的血脉,主客浑受。

4,【治法】用仿三甲散将痰热从肝的血脉中提出来,再用温胆汤降胆胃,将痰热排出去。

5,【治疗】炙鳖甲20克,柴胡10克,穿山甲3克(呑服),僵蚕10克,土鳖虫10,桃仁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法半夏15,茯苓15,木香10,蜈蚣2条。

6,【效果】服药三剂,胀痛大减,肿胀也消除很多。

去掉木香,蜈蚣,再服三剂病愈。

7,【按语】虽然睾丸为肾所主,但是由于肝经绕阴器(生殖器官),睾丸与肝有联系。

当肝气郁结时,可导致睾丸肿大,用木香蜈蚣散治之,木香蜈蚣散组成:广木香10克,蜈蚣3条。

主治: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而痛。

用法:共研细末,分3次服,大人白酒冲服,小儿煮甜酒服。

谢谢肖老师的倾情分享,静脉曲张导致的瘀积性皮炎,奇痒难忍,常因搔抓感染,久之红肿、糜烂、渗出,严重的久不收口,基层皮肤科常见。

感谢肖老师,给解决疑难杂症打开了一条思路~~肖老师将脏腑辨证、六经辩证、圆运动等中医体糸融合一体,对指导临床实践十分有价值,对培养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及辨病辨证指明了非常重要的路径,对提高疑难病的辨治能力非常有意义。

感谢各位老师毫无保留的传授和分享感谢肖老师,给我们解决疑难杂症打开了许多思路。

李东垣“阴火”病机探讨

李东垣“阴火”病机探讨

李东垣“阴火”病机探讨摘要】李东垣是我国中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为中医学脾胃学说的创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东垣在有关内伤发热的论述中,提出了“阴火”的概念,由于论述过于简洁,引起后世医家对“阴火”的概念、病位、病性、病机、症状、治疗等方方面面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众说纷纭。

就“阴火”而言,笔者认为是脾胃内伤,元气不足的基础上,由相火和心火转化而成。

【关键词】李东垣;阴火;元气;相火;心火【中图分类号】R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236-01“阴火”是李东垣学说中的重要概念,后世医家对此议论纷纷。

以下,笔者对李东垣“阴火”病机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脾胃内伤,元气不足阴火是在元气不足的基础上内生而出的一种火热邪气,脾胃内伤,元气不足是阴火产生的第一步。

王武兴先生[1]认为:李东垣所论述的元气包括包括谷气、营气、清气、卫气、少阳上升之气、五脏六腑之气、十二经脉之气等在内的生理之气,凡脾胃受病就会导致元气虚,而凡种种阴火证的产生都是因为东垣所论之元气亏虚所导致的,而“相火离位、心火上冲、虚阳外越、血虚阴亏”等都是元气不足导致的,只是发病的方式和类型不同而已。

阴火起于脾胃内伤,元气不足,李东垣在著作中曾多次强调,如:《内外伤辨》:“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

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

既脾胃有伤,则中气不足,中气不足,则六腑阳气皆绝于外,故经言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是六腑之元气病也。

气伤脏乃病,脏病则形乃应,是五脏六腑真气皆不足也。

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失守,诸病生焉。

其中变化,皆由中气不足,乃能生发耳。

”李氏认为,百病根源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归根到底是四者都能使“中气不足”;阴火发病,更是这样,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升降失常,这是阴火产生的始发环节。

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见。
之一 。另一 方 面 ,脾 胃既 虚 , “ 不能 升浮 , 阴火伤 其 为
阴火 的学术 渊 源
生发之气 , 血 大 亏 ; 营 营气 内伏 , 火 炽 盛 , 阴 日渐 煎 熬, 血气 亏 少 , …… 清 气 不 升 , 气 不 降 , 浊相 干” 浊 清
阴火理论渊 源可追 溯到 《 帝 内经 》 黄 。东垣在 (兰室秘藏 ・ 《 劳倦 所伤》 脾气虚弱 , ), 升清降浊失 《 胃论》 《 脾 、兰室秘藏》 等著作 中多处引用《 内经》 经 司 , 阳气 不得 宣发 , 而渐盛 , 耗 营血 , 剧 内热 的 郁 消 加 文, 可见其对《 内经》 有深刻的研究 , 阴火理论也是 由 程度 , 这是阴火的另一来源 , 阴火始终 以脾胃气虚为 《 内经》 阴虚生 内热” “ 观点发展起来的。尽管张仲景 根 本原 因 , 脏 亢盛 之火 与 气 机 失 调 产生 的 内火 皆 他 《 伤寒论》 巢元 方《 、 诸病源候论》 陈言《 、 三因极一病 为其标 , “ ” 而 标 又可加 重“ ” 本 的虚 弱 。 证方论》 , 等 均涉及过 内伤发热 的证治 , 而均未及 然 李东垣论述详尽。《 兰室秘藏 ・ 劳倦所伤》 中引用《 内 经》 阴虚内热奈何?岐伯 日: “ 有所劳倦 , 形气衰少 ,
则元气 亏 虚 , 阴火 内生 。 谷 气下 流 , 阴火上 乘 脾 胃居 于 中焦 , 升降 运 是
然而他提 出的“ 阴火” 理论 , 内容丰富 , 却略于具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阴血滋养 , 导致 心火亢 盛;同时 , 水谷精气 化生不
以致后代医家见仁见智 , 莫衷一是。笔者在学习《 脾 足 , 不能滋养 肾精 引起 肾阴不足 , 肾相火因而亢 肝 此心火 、 肾相火 的亢 盛便 是“ 肝 阴火 ” 的直接来 源 胃论》 的基础上 , 就其“ 阴火” 理论及临床应用略陈管 盛 ,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在治疗消渴(即糖尿病)的过程中提出了阴火学说,并开发了相应的治疗方剂。

这些方剂包括《李斯特方》、《甘菊消饮》、《鲜地黄汤》等。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阴火学说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并获得对现代消渴治疗的启示。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和《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消渴是由于阴液亏虚,阴火上炎导致的病症。

阴液亏虚表现为糖尿病患者的津液不足、病人身体干燥;阴火上炎则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口渴、多尿等症状。

治疗消渴的关键是通过滋养阴液、清泄阴火来平衡阴阳之气,达到消除病因、调理机体的目的。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主要通过药物的配伍运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他注重滋补阴液、清泄阴火。

其中《李斯特方》以生地、麦冬为主要药物,能够滋养肝肾阴液,清泄内热,治疗消渴;《甘菊消饮》主要以甘草、半夏、菊花为主要药物,能够清热解毒,滋养阴液,对于糖尿病引起的阴液亏虚有一定的疗效;《鲜地黄汤》则以生地、黄精、山药等为主要药物,能够滋补阴液,对于消渴症状明显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的治疗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阴火学说对于治疗消渴具有一定的启示。

阴火学说突出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常常体内阴阳失衡,以及阴虚火旺的现象,通过调理阴阳之气,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

阴火学说的治疗方剂强调了滋养阴液、清泄阴火的原则。

这一原则对于消渴的治疗非常重要,通过药物的配伍运用,可以达到调节体内阴阳之气的目的。

阴火学说注重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病因与症状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药物配伍。

丁书文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临证应用

丁书文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临证应用

丁书文教授是首批全国名中医,是第三、四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导师,山东省名中医专家,深耕临床50余载,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在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影响下,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创立心系疾病热毒学说,应用于临床,多获奇效。

1 对李东垣学术思想的认识李东垣作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师从张元素,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宗《黄帝内经》之旨,创立脾胃内伤学说。

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有学者将他的《脾胃论》与张仲景《伤寒论》并列[1]。

丁论著·名医经验丁书文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的临证应用仇玉平1,江镇2,李晓3,李伟1 指导:丁书文(1.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1;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3.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丁书文教授推崇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强调脾胃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的重要性,主张心系疾病从脾胃论治。

丁书文教授基于李东垣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心系疾病“热毒”学说,指出心系热毒是脾胃功能失调、湿痰瘀热胶结导致。

治疗既治心系疾病之标,亦调脾胃后天之本。

[关键词]丁书文;李东垣;学术思想;脾胃论治;心系疾病;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257-358X(2024)04-0402-04DOI:10.16295/ki.0257-358x.2024.04.013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reating Heart Diseases from Spleen and Stomach by DING Shuwen QIU Yuping1,JIANG Zhen2,LI Xiao3,LI Wei1Mentor:DING Shuwen(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01,China;2.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3.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Abstract Professor Ding Shuwen advocates the theory of internal injury from spleen and stomach by Li Gao,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pleen and stomach in human body,and proposes that heart system diseases should be treated from spleen and stomach. Professor Ding Shuwen Based on the academic thought by Li Dongyuan,Professor Ding Shuwen founds the theory of “heat toxin”of heart system diseases,and pointes out that the heat toxicity of the heart system is caused by disorder of spleen and stomach,and mixture of dampness,phlegm,blood stasis and heat. Treatment should not only aim at the branch,heart system diseases,but also at the postnatal root.Keywords DING Shuwen;LI Dongyuan;academic thought;treat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heart system disease;clinical experience[收稿日期]2022-05-04[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GSF108024)[作者简介]仇玉平(1971—),女,江苏徐州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治疗心脏与心理疾病的临床研究。

我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

我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

我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发表时间:2010-11-02T15:19:20.3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9期供稿作者:霍湛锋[导读] 在病因病机、舌脉症等方面作了分析和鉴别,“阴阳之证,不可不辨也”。

霍湛锋(江苏省沭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223600)【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9-0353-03金元四大家补土派代表人物李东垣,首先提出阴火一词,并在其《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兰室密藏》、《医学发明》等主要著作中,反复使用阴火论述病理,时详时略,具体时直言心火、相火为阴火,有时还将阴火分别虚实落实在脏腑上,指导治疗用药;有时只言阴火,对其定位不明,审因含糊;总之对阴火概念无明确阐述。

如何正确理解东垣所谓的“阴火”,阴火是怎么形成的?阴火的病理机制是什么?临床有何特点?怎么治疗阴火证?笔者在诊余学习东垣原著后,结合临床实践,对李东垣阴火论有点滴粗浅认识,现叙述于后,以供同道参考。

1、从阴火之名认识阴火含义古人凡事必先正名,名正则言顺。

东垣命名阴火,其用心良苦,分析其根据和道理有三方面。

第一,东垣运用阴阳学说将人身生理之火分为阴和阳,《内经》称之为“少火”,同时又根据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把属于人身阳气的生理之火又分阴阳,在《脾胃论》中引用《内经》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日,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作为立论之据,以区分阳气精和柔之不同作用,因此运用阴阳学说将生理之火分为“阴火”和“阳火”是顺理成章的;他在《内外伤辩惑论·吐法宜用辨上部有脉下部无脉》也说:“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

”这是从生理角度将水和火作为一对阴阳。

阳气在人身是无处不在的,故五脏六腑都各自有其自己的火,此火在正常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通常生理上将火分阴阳实际意义不大,因为无论阴火还是阳火,在人体都是阳气,都属《内经》所言的“少火”范畴,共同发挥温煦作用,所以他从生理上更突出地、多次的强调阳气和元气。

李东垣阴火论临床运用体会

李东垣阴火论临床运用体会

李东垣阴火论临床运用体会李东垣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他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了“阴阳调和, 火为正气” 的理论,也就是所谓的“阴火平衡论”。

本文将探讨李东垣阴火论在临床运用中的体会。

阴阳调和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阴阳调和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阴气和阳气是协同作用的,阴气具有养生和滋润作用,阳气则具有推动和温煦作用。

阴阳失衡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李东垣阐述了阴阳的重要性,强调调和阴阳是治疗疾病的基础。

火为正气火是人体内的正气之一,它具有生命活力、保护机体和消化食物等重要作用。

李东垣认为,火气过盛或不足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调节火气的平衡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李东垣阴火论在临床运用中的体会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认为李东垣阴火论对中医临床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医治疗中,通过调和阴阳,调节火气,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调节阴阳平衡中医理论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李东垣提出的阴火平衡理论,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调节阴阳平衡,治疗疾病。

例如,对于阳盛病症,可以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来抑制阳气;对于阴虚病症,则可以采用滋阴养血的方法来增强阴气。

调节火气平衡火气过盛或者不足都会导致疾病。

如何调节火气平衡,成为治疗疾病的关键。

李东垣的阴火平衡理论,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例如,对于火盛病症,采取清火解毒,调理升降气机,让火气得以转化和升降;对于火弱病症,则以温补为主,帮助患者培补阳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考虑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个体差异,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李东垣阴火平衡理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年龄等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和治疗。

总结李东垣阴火平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节阴阳平衡,调节火气平衡,考虑个体差异,可以更好地治疗疾病,维护人体健康。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冠心病室性早搏属于祖国传统医学“胸痹”“心悸”范畴,其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与感受外邪、七情内伤、药食不当、体质虚弱有关,但病因病机较为复杂,根据八纲辨证可概括为本虚标实。

虚证因气血阴阳亏虚为主,导致心脉失养;实证以心血瘀阻、痰扰心神、水饮凌心、外邪侵心为较为多见。

目前研究发现,许多中药材具有增加冠脉流量、营养心肌、抑制异位起搏点兴奋、抑制膜电位及延长动作电位、阻断折返激动等拮抗心律失常作用。

随着研究不断进展,中医药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许多中成药、单味药物提取物已应用于临床,有着明显改善患者证候、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势。

由此可见中医药在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诊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室性早搏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1.临床研究1.1病因病机的认识祖国医学尚无“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病名,根据其证候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等范畴。

其临床表现多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常伴有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

心悸的发生多因感受外邪、体虚劳倦、七情所伤及药食不当等,以至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心主不安,或痰、饮、火、瘀阻滞心脉,扰乱心神。

心悸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等脏腑密切联系。

其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

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1)感受外邪早在《黄帝内经》就描述“诸病惊骇,皆属于火”认为该病是由火邪犯心,扰乱心神所致。

《诸病源候论》“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腑为风邪所乘;或恐惧所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

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

惊不已,则悸动不定。

”“此由体虚受寒,寒客于经络,血脉痞涩,热气蕴积……热气迫于心,故心虚热,则惊不定也。

”强调了风邪侵袭、寒邪入里化热与心悸病相关。

2)体虚劳倦《济生方·惊悸论治》记载:“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其认为心悸是为心虚胆怯所致。

剖析李东垣的“阴火”论

剖析李东垣的“阴火”论
刺激骨 完成正常的生长过程 , 如果 负荷过 大 , 反而阻碍 骨生长 , 因此
膳 食中提高植物蛋 白的摄人量 , 动物蛋 白的摄人 量对预防骨质 减少
疏松症是有利 的。增加人体骨折 风险性 的是动物 蛋白而不是植物蛋 白, 因此 , 大豆及其豆制品是我 国居 民膳食 中的优质蛋 白质来 源。 113多吃蔬菜 水果 多 吃蔬菜 水果 , 高对钾 、 、 .. 提 镁 纤维 、 萝 卜 胡
医学信息 2 1 年 3月第 2 01 4卷第 3期 Meia Ifr t n Ma 0 1 V 12 . . dcl noma o . r2 1 . o. 4 No i 3
较合适 , 并且还含有维生素 D、 、 乳糖 氨基酸等促进钙 吸收 的因子 , 因 此吸收利用率高 。中老年人饮奶可减少其骨质丢失 , 有利于骨健康 。 特别 对于绝 经后 的女性 , 内雌激素水平 下降 , 体 骨吸 收作 用增强 , 增 加奶类摄人 , 可改善钙营养状况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推荐每人
进行 , 总的运动 时间达到标准 即可 。
泄。现在各种酒类 中, 啤酒 比其它酒类对髋部骨折的影响更显著。吸 烟影响钙 吸收 , 吸烟 还可增加 骨吸收 , 增加骨 质疏松发病 和骨折 的 危险。 咖啡因可拮抗钙的吸收 , 长期或大量喝浓茶 、 隔夜茶 、 浓咖啡 的人 , 骨质疏松发生率相对更高 。因此 , 有饮茶和饮咖啡 习惯者 , 最
35 . 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运动前去医院进行检查 , 判定心功能状况及 有无心 血管 系统合并症 , 咨询 医生选择 适合 自己的运动 方式和运动 强度 , 从而确保运动的安全 、 有效。②遵循循 序渐进 、 量力 而行 、 持之
以恒的原则。 ③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合运 动的衣 物鞋袜 。 鞋子应该选择

李东垣“阴火”理论之体会

李东垣“阴火”理论之体会
火” 病机困惑不解 , 明白脾 胃元 气损伤 为何产 生的是 火 不
作者简介 : 王志栋 (99 _ , , 16 _ )男 主治 中医师 , 学士 。从 事 中西 医 结合治疗 内科疑难病工作。
1 李东垣对“ 阴火 ” 提 出和 论 述 的
李东垣秉 承 《 内经》 以 胃气 为本 的思 想 , 他 的著 人 在 作《 胃论》 内外伤辨惑论》 脾 和《 中提到 :盖人受水谷之气 “
6 固 肾阴 治 淋 浊
综观《 医学衷 中参 西 录》 全书 , 证论 治 , 药立 方 , 辨 选 扶正 固本 , 本 求源 是 张 锡纯 学 术思 想 具体 体 现 之 一。 治
而他所提 出的山 药性 平 味 甘 , 能 补 肺 补 肾兼 补 脾 胃” “ , “ 在滋补药 中诚 为无上 之品” “ 以常服多 服” ,可 之说 , 及临
5 补 脾 胃止 泄 泻
7 益气 阴治 消渴 “ 渴一证 ……起 于中焦而 极于上 、 。……迨至膊 消 下 病累及于脾 , 致脾 气不能散精达 肺则津 液少 , 不能 通调水 道则小便无 节 , 以渴 而 多饮 多溲 也 ” 是 。山药 “ 补肺 补 能
泄泻 E久 , 致脾 之气 阴两 虚 , t 多 且易 兼 湿邪 留恋 , 单
补, 在上能清 , 在下能 固, 利小便 而止 大便 ” “ , 阴虚小便不 利者服之 , 又能利小便” 。配车前子 以其 “ 能利 小便 , 而性 兼滋 阴, 可为补。 肾之佐 使 , 又能助 山药 以止 大便也 ” 配 白 ; 术“ 健脾之阳” 使“ , 脾土健壮 , 自能助 胃” 配鸡 内金“ ; 能助 健补脾 胃” 又能 “ , 流通 补药 之滞 ” 配 甘草 之甘 缓 , 能逗 ; “
热证 , 而非常 见 的虚习, 并反复 研读 李 东垣 《 胃论》 《 脾 、 内外 伤辨 惑 论》 著 等

从《脾胃论》管窥李东垣论治心系病症的学术思想

从《脾胃论》管窥李东垣论治心系病症的学术思想
李东垣在 汲 取 《黄 帝 内 经 》《难 经 》等 经 典 有 关 脾胃与心而言,心与脾胃是相生的关系;从功 能而言,心与脾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 成、运行以及神志活动等方面。例如《脾胃虚实传变 论》中,引用大量黄帝内经条文,来说明脾胃与心在 功能上的协 同 作 用:“《经 脉 别 论 》云,食 气 入 胃,浊 气归心,淫精于脉。”“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 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 心肺,而行呼吸焉。”(《灵枢经·邪客》)[2]。饮食水 谷经过脾胃运化,一方面水谷精微中稠厚的部分渗 入脉中,化生为营血,濡养全身的血脉。另一方面, 饮食所化的上焦宗气积聚胸中,出于喉咙,以贯通心 肺而推 动 呼 吸 运 动。又 如 《阴 阳 升 降 论 篇》[2]云: “血荣也,维 持 神 明 也,血 之 将 会 也,母 也。 浊 中 清
阴火日夜煎熬,脉中营血大亏导致的心失血养, 则会出现心脉不利、心神失养等心之功能异常。用 药方面除考虑补脾胃升阳气,还需加用当归等补血 和血之品。李东垣在《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 气汤论》[2]中 云:“血 虚 以 人 参 补 之,阳 旺 则 能 生 阴 血也。更加当归和血。”同理,此方与其 《内外伤辨 惑论》中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发热的思路相同。方 中重用黄芪一两,甘温益气,加用当归一钱,以养血 脉。黄芪“补诸虚有不足……排脓止痛,活血生血, 内托阴疽,为 疮 家 圣 药 也 ”,《神 农 本 草 经 》[13]言 其 “主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当归补血养血又能 活血行血,有补血而不滞,活血而不散的优点,为补
《脾胃论·脾胃胜衰论》[2]云:“其治肝、心、肺、 肾,有余不足,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李东 垣提出,治 疗 脾 胃 虚 弱 导 致 的 肝、心、肺、肾 四 脏 疾 病,除了要遵循升降浮沉法,还要使用有助于脾胃的 方药。因此在论治心系病症方面,亦遵循此法,在补 益脾胃的基础之上,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 21 脾胃气虚,心气不足,治以补益脾胃,生发阳气 若脾 胃 虚 弱,运 化 无 权,则 会 导 致 上 焦 心 肺 气 虚,即所谓“夫脾胃虚弱,必上焦之气不足”。《脾胃 盛衰 论 》[2]云 “大 抵 脾 胃 虚 弱,阳 气 不 能 生 长,是 春 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针对此种脾胃气虚导 致的心肺之气不足的心系疾病,可参用李东垣补脾 胃升阳气的思路,用药可选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 以补益脾胃,黄芪在补脾胃的同时还有益气固表之 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入升麻、柴胡二味,以升少阳生 发之气上煦心肺,行春升之令。脾胃运,清阳升,则 心气足,心阳通。后世张锡纯之升陷汤与此方组方 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可用来治疗宗气下陷的胸痹 等心系疾病。从升陷汤的组方来看,方中“以黄芪为 主者,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与胸中大气有 同气相求之妙用”“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 者自左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 右上升[3]。”此三味用意与李东垣用意基本相同。现

从“阴火”理论探讨升阳散火汤配合梅花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

从“阴火”理论探讨升阳散火汤配合梅花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

从“阴火”理论探讨升阳散火汤配合梅花针治疗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尚无确切疗效,其中医病机为脾肾虚损、气血不足。

李东垣所创“阴火”理论源于脾胃气虚、下流于肾、清阳不升,并据此创立升阳散火汤使阳道充盛,阴火自散;“阳三针”集温阳、益气、补肾于一体,具有“阴由阳出”的治疗作用。

二者药、针辨证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的病機一致,可为优化中医药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并为基层医院提供“廉、简、效”治疗模式。

Abstract:Restless legs syndrome is one of the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t present,there is no exact efficacy of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and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are the TCM pathogenesis for this syndrome. LI Dong-yuan’s theory of “Yin Fire” based on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down in the kidney,and clear Yang not rising. The creation of Shengyang Sanhuo Decoction can enrich Yang Dao and scatter Yin Fire. Yang three needles can warm yang,tonify qi and invigorate the kidney,and has a “yang from yin” therapeutic effect.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medicine and acupunctur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restless legs syndrome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It can provide new ideas and new targets for optimization of TCM treatment,and provide “low cost,simpl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mode for primary hospitals.Key words:restless legs syndrome;hemodialysis;Shengyang Sanhuo Decoction;Yin Fire;yang three needle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特征是发生于下肢的一种自发且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通常呈对称性,患者常自觉下肢深部有蠕动感、麻木感、瘙痒感、烧灼感、撕裂感或刺痛等不适,尤于夜间卧床时症状变得强烈且半夜后达到高峰,导致严重的睡眠障碍。

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进展

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进展

文章编号:1673 2995(2021)01 0070 02·综 述·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进展张天阳,陈 颖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 130021)摘 要:室性早搏现属临床常见病。

西医在治疗室性早搏方面存在其局限性,中医药具不易复发、安全性高等一定优势。

关 键 词:中医药;室性早搏;经方;中成药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志码:A 室性早搏是心室内的异位起搏点提前激动导致的整个心室提前除极的心室搏动,属中医心悸病范畴。

现代研究表明,长期的室性早搏会引起心脏结构改变。

中医药在室性早搏的治疗方面有其独有立法特点,经方及中成药的应用均取得良好疗效。

1 应用经方治疗室性早搏心悸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

在《伤寒论》中有“脉结代”“心动悸”的描述,炙甘草汤也成为治疗心悸病的常用方剂。

《金匮要略》中也记载了相关的症状及治疗方剂。

经方在治疗室早方面疗效显著,现广泛运用于临床。

1.1 炙甘草汤姜宝山[1]将120例患者随机分组,以炙甘草汤为治疗组,给予可达龙口服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苗灵娟[2]等在胺碘酮基础上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室早,与仅应用西药治疗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中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许红艳[3]将炙甘草汤联合美西律与单纯口服西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应用炙甘草汤有明显优势。

张绍开[4]纳入204例患者,将口服炙甘草汤设置为治疗组,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口服中药治疗效果占优势。

1.2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路瑞华[5]等纳入84例患者,观察组给予桂甘龙骨牡汤,给予稳心颗粒进行对照。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无明显区别,中医症候积分及室早减少数量方面,治疗组均有明显优势。

黄培培[6]等以常规治疗联合桂甘龙牡汤为观察组,经治疗患者心脏功能得到作者简介:张天阳(1994—),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陈 颖(1966—),女(汉族),主任医师,博士.有效改善,其早搏减少数量较常规治疗组有优势。

李士懋老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十八问之“对李东垣阴火的认识”(第三季第八期导论)——李东垣阴火部分索引

李士懋老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十八问之“对李东垣阴火的认识”(第三季第八期导论)——李东垣阴火部分索引

李士懋老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十八问之“对李东垣阴火的认识”(第三季第八期导论)——李东垣阴火部分索引恭迎诸君于学术沙龙,共求真知于先贤古籍李士懋老师平脉辨证思辨体系十八问之“对李东垣阴火的认识”(第三季第八期导论)阴火张元素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

朱丹溪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著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

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

张景岳东垣发明内伤一证,其功诚为不小,凡其所论,有的确不易者。

叶天士气分本虚,卫少外护,畏寒怯冷……力举益气法,无出东垣范围,俾清阳旋转,脾胃自强,偏寒偏热,总有太过不及之弊。

补中益气加味。

仆幼自受《难》《素》于易水张元素先生,讲涌即久,稍有所得。

中年以来,更事颇多,诸所诊治,坦然不惑,曾撰《内外伤辨惑论》一篇,以证世人用药之误。

陵谷变迁,忽成老境,神志即惰,懒于语言,此论束之高阁十六年矣……《素问.调经论》:“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循环无端,惟脾无正行,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

四季者,辰、戍丑、未是也……戍湿,其本气平,其兼气温、凉、寒、热,在人以胃应之;己土,其味本咸,其兼味辛、甘、酸、苦,在人以脾应之。

脾胃兼化,其病治之,各从其化,不可定体;肝肺之病,在水火之间,顺逆传变不同,温凉不定,当求责耳。

今客邪寒湿之淫,从外而入里,以暴加之,若从以上法度,用淡渗之剂以除之,病虽即已,是降之又降,是复益其阴,而重竭其阳气矣,反助其邪之谓也。

故必用升阳风药即差……大法云:湿寒之胜,助风以平之。

又曰:下者举之,得阳气升腾而去矣。

又法云:客者除之,是因曲为之直也。

夫圣人之法,可以类推,举一而知百病者也,若不达升降浮沉之里,而一概施治,其愈者幸矣。

遍观《内经》中所言,变化百病,其源皆有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使然。

浅谈后世医家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

浅谈后世医家对李东垣“阴火论”的认识

读, 他在其 著作 中反 复 引 用 《 黄 帝 内 经》 原文。如《 素 问・ 调经 论 》 就有 云“ 夫 邪之 生也, 或 生于 阴, 或 生 于
阳。其生 于 阳者 , 得 之风 雨寒 暑 。其生 于 阴者 , 得 之饮 食居 处 , 阴 阳喜 怒 ” 。阴火 是 相对 于 阳火 而提 出 的 , 人 体像 大 自然一 样处 于 阴 阳相 对 平 衡 的 状 态 , 一旦 此 状
关键词: 阴火; 李东垣; 《 脾胃 论》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7 . 0 5 . 0 0 8 文章编号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7 ) 一 0 5 — 0 6 3 1 - 0 2
气不 足则 不能 制约 心 火 , 因而 导 致 心火 旺盛 。 此 时不
能单 纯 以子病 及 母 的观 点来 分 析 , “ 脾 胃气 虚 应 导 致
心气 虚 , 而 不能 导致 心 火 独盛 ” 的 观点 显 然过 于片 面 。
包括“ 阴虚 发 热 ” 和“ 气 虚发热 ” 两种。《 素问・ 调 经 论》 有 云“ 阴 虚 生 内 热 奈 何 ? … … 有 所 劳倦 , 形 气 衰
年代 , 其师 张元 素提 出 了 “ 古方新病 , 不相能也 ” 的新
思想 , 该 思 想对李 东 垣 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他经 过 大 量 的临证 观 察 , 创 造 性 的提 出 了脾 胃阴 火 论 , 写 成 了
“ 阴火 ” 之说 源 自李 东 垣 对 《 黄 帝 内经》的深 入 研
火就是 阴火 ; 也 有 医家纵 观《 脾 胃论 》 全 书认 为 心火 属

李东垣“阴火”学说临床运用体会

李东垣“阴火”学说临床运用体会

李东垣“阴火”学说临床运用体会
冯文才
【期刊名称】《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7(014)004
【摘要】临床上有些表现为“热”的病症,是由于脾胃气虚,谷气下流于肾,相火离位上越形成“阴火”所致,对此运用李东垣的“阴火”学说,从脾虚论治往往取效。

本文举例阐述运用“阴火”学说在辨证论治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该类疾病多延医日久;(2)临床上须有脾虚见证;(3)即使舌苔黄甚或黄腻,如见舌质淡,或边有齿印,脉缓或弱仍可考虑运用;(4)治疗时在补中升阳的药物中须加黄柏或知母等降火药引“火”归原,但用量不宜大
【总页数】3页(P233-234,236)
【作者】冯文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市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
【相关文献】
1.从李东垣“阴火”学说探讨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论治思路 [J], 王昀;李蕊;吴弈姗;张晗;赵海滨
2.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J], 周永明
3.李东垣"阴火"学说发微 [J], 冯文才
4.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J], 董广通; 魏军平
5.李东垣阴火论临床运用体会 [J], 齐尚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速性心律失常从阴火辨治探析

快速性心律失常从阴火辨治探析

快速性心律失常从阴火辨治探析
王轩烨;徐燕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
【年(卷),期】2022(31)9
【摘要】金元医家李东垣的“阴火论”是中医学“火邪致病”认识的重要分支。

心为君脏,属火而居上,火邪是心系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本文从“阴火”角度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辨治思路。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因为阴火内生,病机为脾胃虚损,阴火内生,炎上扰心,治法为调脾理气泻火,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并以一则验案作分享。

临证基于“阴火”理论辨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应重视脾胃在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脾胃虚损为疾病根源,治疗重在调治脾胃、畅通气机。

【总页数】3页(P1405-1407)
【作者】王轩烨;徐燕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省常州市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中药内外兼治气阴两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132例
2.快速性心律失常辨治六法
3.基于阴火理论论治补中益气汤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4.快速性心律失常从“阴火”论治
5.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辨治需注意什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李东垣之“阴火”

浅论李东垣之“阴火”

浅论李东垣之“阴火”东垣学说重脾胃,倡“阴火”。

然“阴火”概念,历来争议较多,而东垣自己也莫衷一是。

如《脾胃论》言:“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内外伤辨惑论》言:“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

”又言:“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

”后世对“阴火”注解,更是众说纷纭,有谓“脾胃之气下陷,挤占相火上行”者;有谓“脾胃为营卫之源,中虚则营卫失和而热”者;有谓“脾虚不能运化水湿、饮食,致郁热内生”者;有谓属“心火”者,有谓“妄动肾阳”者……更使后学者无所适从。

但总结一点,多认为阴火产生的本质是脾胃气虚,属“虚火”范畴,中气旺则阴火除。

我们从东垣的一首方看起,那就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苍术、羌活、柴胡、升麻、黄芩、黄连、石膏(原方注:少许,长夏微用,过时去之,从权)十味药。

可以分为三组:补脾胃用人参、黄芪、苍术、炙甘草;升阳用升麻、柴胡、羌活;泻火用黄芩、黄连、石膏。

依据方名,后一组三味药是针对“泻阴火”。

实火要清,虚火宜补。

如果阴火因于气虚,益气健脾升阳即可,但东垣治疗阴火常用黄连、黄芩、黄柏等清热泻火药,而此类苦寒之品,并不适于脾胃虚弱者。

所谓阴火,笔者认为就是在脾胃气虚基础上夹杂火热。

这种火比较亢盛,很难单纯从“虚实”分,来源也未必一定是脾胃虚损。

阴火可以表现为上焦的心火、肺热,中焦的胃火,也可以表现为下焦的相火、湿热等。

所谓“壮火食气”,火旺则易耗气,故在人参、黄芪、甘草益气的基础上,佐以黄芩、黄连、黄柏苦寒药的主要目的是祛邪,邪去正自安。

从临床实际看,很多辨证属气虚的患者(表现为乏力气短、汗出神疲、反复外感、纳差便溏等)来诊时常说:“我体虚,但不能补,一补即上火。

”阳虚则寒,气虚亦寒,临床有气虚而热吗?笔者临床观察,此类患者并不少见。

如素体脾胃不足者,饮食不慎则有食积,积下多郁热,这时健脾益气、和胃消食、清热导滞之法常并进;再如气虚易外感,感邪则不易散,邪郁肌表日久,里热易生,故益气解表与清热泻火可并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看似矛盾 的证候 , 与 金元 医家李 东垣 在《 脾 胃论》中提
火” 理论来 源于《 黄帝 内经》 。而《 素问 ・ 调经论》 亦言 “ 夫邪
基金项 目: 北京市科委 首都临床特 色项 目( Z 1 5 1 1 0 0 0 0 4 0 1 5 0 3 6 ) ;
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在 读研 究 生项 目( 2 0 1 5 . J YB — X S 2 0 0)
( 收稿 日期 :2 0 1 5 — 1 0 - 2 2 )
[ 7 ] 杨孚. 异物志 ( 影印本 ) [ M] . 广州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2 0 0 9 : 5 . [ 8 ] 嵇含. 南 方草 木状 ( 影 印本 ) [ M] . 广州: 广 东科 技 出版 社 ,
( 本文编辑 : 董历华 )
【 关键词 】 李东垣 ; 阴火 ; 冠 心病 ; 室性早搏 ; 中医药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5 4 1 . 4 【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1 7 4 9 . 2 0 1 7 . 0 2 . 0 2 2
[ 1 1 ] 朱 晓光. 岭南 本草 古籍 三种 [ M] . 北京 : 中国 医药科 技 出版
社 . 1 9 9 9 : 4 2 .
[ 5 ] 靳士英 , 靳朴. 岭南 医药启示 录 ( 八) [ J ] . 现代 医院 , 2 0 0 7 , 7
( 8 ): 7 7 — 8 1 .
2 08
环球 中医药 2 0 1 7年 2月第 1 O卷第 2期 G l o b a l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 F e b r u a r y 2 0 1 7 , V o 1 . 1 0, N o . 2
从 李 东垣 “ 阴火” 学说 探 讨冠 心 病 室性早 搏 的论 治 思路
王 昀 李蕊 吴弈姗 张晗 赵 海滨
【 摘 要 】 本文 旨在分析李东垣 “ 阴火” 学说与冠 心病室性早 搏 因机证 上 的关联 性 , 探 讨从 阴
火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 的新治疗思路 。文章首 先概述李 东垣 阴火 的理论渊 源 、 核心病 机 和代表方 药: 并概述中医对冠心病室性早搏 的病 因病 机认识 , 侧 重强调 冠心病 室性早搏 从脾 胃论 治切 人 , 具
2 0 0 9: 3.
f 2] 尚志钧 , 林乾 良, 郑金生. 历代 中药文 献精 华 [ M] . 北京: 科学
技 术 文献 出 版社 , 1 9 8 9: 4 6 9 .
[ 9 ] 晋 ・ 葛洪 . 肘后备急方 [ M] . 王均宁 , 点校 . 天津 : 天津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 1 9 9 9: 序二. [ 1 O ] 中国科学 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 物志( 第2 3卷第 1 分册 ) [ M] . 北京 : 科 学出版社 , 1 9 9 8 : 1 2 4 .
[ 1 2 ] 萧步丹. 岭南 采药录( 影 印本 ) [ M] . 广州 : 广东科技 出版社 ,
2 0 0 9: 3 .
[ 6 ] 孔祥华 , 刘小斌 , 裴芳利. 岭南中草药文献 著作简析 [ J ] . 广州
中医药大学学报 , 2 0 1 0 , 2 7 ( 3 ) : 2 9 1 - 2 9 6 .
有 资料显示 , 约8 0 % 的 心 源 性 猝 死 患 者 由室 性 早 搏 诱 出的“ 阴火” 病象相似 , 因此 , 笔 者 试 图从 “ 阴火 ” 学 说 角 度 切
发 的恶性心律失常导致 1 ] 。 目前现代 医学针 对室性 早搏 的 治疗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 主流 , 射频消融等非药物疗法也逐 步受到重视 。 然而 非药物疗 法 因为价格高 、 适应 人群 狭窄 等 因素限制不适 合普 及推 广 l 2 ] , 而抗 心律 失 常药 物疗法 因存 在一定 的致心律失常 作用及其 他毒 副作用 而致患者 往往 不 能耐受 . 其近 远期 疗效 受 到 了现代 循证 医学 的质疑 l 3 J 。中 医学有治疗胸痹心痛及 心悸 的丰 富经 验 , 在临床 过程 中 , 笔 者发现有部分冠心病 室性早搏 患者兼 具 中医气虚 与火热 这

入探讨 中医药针对冠心病室性早搏 的论治思路 。
1 李东垣“ 阴火学说” 的理 论 渊 源
《 素问 ・ 调经论篇 》 提到 “ 阴虚生 内热奈 何?岐伯 对 日: 有所 劳倦 , 形气 衰少 , 谷气 不 盛 , 上焦 不行 , 下脘 不通 , 胃气 热, 热气熏胸 中 , 故 内热”l 4 ] 。而李东垣在《 脾 胃论 ・ 脾 胃虚 实传变论》 里论述 : “ 调经篇 云 , 病 生阴者 ……又云 阴虚则 内 热, 有所 劳倦 ……热气 熏于胸 中 , 故 为 内热 。 ” _ 5 ] 可 知李东垣 引用的调经篇正 是来 自于 《 黄 帝 内经 》, 因此 可 以肯 定 “ 阴
[ 3 ] 来 平凡. 《 生草药性备要》 作者辨析 [ J ] . 中医文献杂志 , 1 9 9 6 ,
( 3 ) : 1 8 - 1 9 .
[ 4 ] 郑洪 , 廖春红. 《 增补食物本 草备考》 版本 及作者考 [ J ] . 中华
医史杂志 , 2 0 1 2 , 4 2( 6 ) : 3 6 4  ̄6 8 .
有火热病机 。在病 因病机 治疗 方药上找到阴火学 说与冠 心病 室性早搏 的共通 点 : ( 1 ) 共 同的病 因:
脾胃内伤 ; ( 2 ) 共同的病机: 气火失调 , 升降失常; ( 3 ) “ 阴火” 代表方药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作
用被部分证 实。因此 。 从李东垣 “ 阴火学说” 论 治冠心 病室性早 搏无 疑为该 病 的治疗 提供 了一个 新 的思路 , 具有一定 的临床指导意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