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东垣_阴火_理论论治糖尿病_龙森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李东垣是明朝著名的医学家,他的消渴方剂是治疗糖尿病的经典方剂之一。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基于阴火学说而创立的,阴火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理论,对中医治疗糖尿病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的阴火过盛而引起的病症。
这种阴火的产生是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不当,造成人体湿热和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肝肾阴虚,失去了正常的调控功能。
肝肾阴虚会导致身体的液体失衡,血糖水平超高,引起多种糖尿病症状。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的组成非常重要,包括黄精、玄参、阿胶、山萸肉、茯苓、泽泻、薏苡仁、桂枝等中药材。
这些药材的作用可以补肝肾阴虚、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健脾和胃、活血止痛等,有效缓解糖尿病症状。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之所以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防止糖尿病发展的作用。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消渴方剂可以帮助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控制血糖、改善症状;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消渴方剂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帮助糖尿病前期患者避免糖尿病的发展。
总之,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经典方剂之一,其治疗原理基于阴火学说。
阴火学说认为肝肾阴虚是糖尿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饮食和生活方式入手,调节身体内的阴阳平衡。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就是以此为基础,通过中药材组合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消渴,又称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生物学效应受损,导致血糖升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在中医中,这种疾病被归为“消渴”范畴。
早在唐代,李东垣就已经提出了治疗消渴的方剂,被后人奉为经典。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李东垣提出了“阴火学说”,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以及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进行探讨。
我们要了解李东垣的消渴方剂。
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李东垣详细地记载了一款名为“养阴清热汤”的方剂,其主治就是治疗消渴。
该方剂的组成为知母、石膏、石菖蒲、麦冬、甘草。
这些药物的性味为苦寒、苦寒、苦辛微温、甘寒、甘甜。
这种组合能够清热润燥、滋阴清热,调整阴阳平衡。
李东垣认为,消渴的产生是因为体内阴液亏虚、热势偏盛所致,因此通过滋阴清热的方式来治疗消渴,从而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
我们要了解阴火学说在治疗消渴中的作用。
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大对立统一的规律。
阴阳失衡即为病理状态。
根据李东垣的观点,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就是调整阴阳的平衡,阴阳失衡则会导致“阴不制阳,火大被风”,从而导致了“消渴”这种病症。
治疗消渴的过程中,要注意滋阴清热,调整阴阳的平衡,这也是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的关键。
我们要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
消渴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规律的生活方式来维持患者体内的血糖水平。
而在中医中治疗消渴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强调调整患者的整体阴阳平衡。
阴火学说启示我们,治疗消渴不仅仅是单纯的降血糖,更应该注重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可以借鉴李东垣的消渴方剂,采用清热滋阴的中药进行治疗。
通过药物的作用,来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的生活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李东垣的消渴方剂和阴火学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应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显降低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P< 0 . 0 1 ) 。结论 : 补脾 胃泻 阴火升 阳汤可促进糖尿病 胃轻瘫 患 者 胃排 空率 , 降低 患者糖 化血 红蛋 白、 胃动素 、 胃泌 素水 平。
关键 词 : 糖尿 病 胃轻瘫 ; 补脾 胃泻 阴 火升 阳汤 ; 李 东垣
中
・
医
药
信
息
2 0 1 7年 3月第 3 4卷第 2期
Vo 1 . 3 4, No . 2, Ma r . 2 0 1 7
6 2・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n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e i n e
分 为观察 组与 对照组 , 各1 0 0例 。观 察 组 患者 给 予补 脾 胃泻 阴 火升 阳汤 药加 吗 叮啉 口服 治疗 , 连续4
周; 对 照组 患者 给 予吗 丁啉 口服 治疗 , 连 续 4周 。观察 治疗后 补脾 胃泻 阴火升 阳汤对糖 尿病 胃轻瘫 患者 胃排 空 率 、 糖化 血 红蛋 白、 胃动 素 、 胃泌素 水平 的影 响 , 并 与对 照组 比较 。结果 : 与治 疗前 比较 , 两组 患者 胃排 空率均 明显升 高 , 差 异极 显著 ( P< 0 . 0 1 ) ; 糖 化 血 红蛋 白、 胃动 素 、 胃泌 素水 平 明显 降低 , 差异 极 显 著( P< 0 . 0 1 ) 。与对 照组 比较 , 观 察组 患者 胃排 空率 均 明显 升 高 , 糖化 血红 蛋 白、 胃动 素 、 胃泌 素 水平 明
作用 , 观察 补脾 胃泻 阴 火 升 阳 汤对 糖 尿病 胃轻 瘫 患 者
作者简介 : 石燕萍 ( 1 9 7 3一) , 女, 副主任 医师 , 主要研究方 向: 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的中西 医治疗 。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摘要】李东垣是一位在宋代活跃的医药学家,他提出了消渴方剂并倡导了阴火学说。
阴火学说认为消渴病机主要是因为阴虚引起的内热。
这种理论启示我们在治疗消渴病时应重视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和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这种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的思路也为今后的医疗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李东垣、消渴方剂、阴火学说、消渴治疗、启示、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中西医治疗方法。
1. 引言1.1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其消渴方剂在治疗消渴病症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消渴病属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范畴,主要症状为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等。
李东垣在治疗消渴病时注重阴火平衡理论,即阴阳失调导致火热内生,进而引发病症。
阴火学说认为,体内阴阳平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出现各种病症。
在治疗消渴病时,李东垣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针对性的方案,避免一刀切的治疗模式。
李东垣还主张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包括重视阴火平衡、个体化治疗和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
这些启示为今后治疗消渴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2. 正文2.1 李东垣及其消渴方剂李东垣,唐代著名医学家,是中国医药史上消渴治疗方面的权威人物。
他在《金匮要略》中详细描述了消渴病证的病理、辨证和治疗方法,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观点和治疗方案。
李东垣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平和、清热、养阴,并注重辨证施治。
在消渴方剂的应用上,李东垣提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处方,如知柏地黄丸、龙胆瀉肝丸、黄连阿胶汤等。
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之一 。另一 方 面 ,脾 胃既 虚 , “ 不能 升浮 , 阴火伤 其 为
阴火 的学术 渊 源
生发之气 , 血 大 亏 ; 营 营气 内伏 , 火 炽 盛 , 阴 日渐 煎 熬, 血气 亏 少 , …… 清 气 不 升 , 气 不 降 , 浊相 干” 浊 清
阴火理论渊 源可追 溯到 《 帝 内经 》 黄 。东垣在 (兰室秘藏 ・ 《 劳倦 所伤》 脾气虚弱 , ), 升清降浊失 《 胃论》 《 脾 、兰室秘藏》 等著作 中多处引用《 内经》 经 司 , 阳气 不得 宣发 , 而渐盛 , 耗 营血 , 剧 内热 的 郁 消 加 文, 可见其对《 内经》 有深刻的研究 , 阴火理论也是 由 程度 , 这是阴火的另一来源 , 阴火始终 以脾胃气虚为 《 内经》 阴虚生 内热” “ 观点发展起来的。尽管张仲景 根 本原 因 , 脏 亢盛 之火 与 气 机 失 调 产生 的 内火 皆 他 《 伤寒论》 巢元 方《 、 诸病源候论》 陈言《 、 三因极一病 为其标 , “ ” 而 标 又可加 重“ ” 本 的虚 弱 。 证方论》 , 等 均涉及过 内伤发热 的证治 , 而均未及 然 李东垣论述详尽。《 兰室秘藏 ・ 劳倦所伤》 中引用《 内 经》 阴虚内热奈何?岐伯 日: “ 有所劳倦 , 形气衰少 ,
则元气 亏 虚 , 阴火 内生 。 谷 气下 流 , 阴火上 乘 脾 胃居 于 中焦 , 升降 运 是
然而他提 出的“ 阴火” 理论 , 内容丰富 , 却略于具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阴血滋养 , 导致 心火亢 盛;同时 , 水谷精气 化生不
以致后代医家见仁见智 , 莫衷一是。笔者在学习《 脾 足 , 不能滋养 肾精 引起 肾阴不足 , 肾相火因而亢 肝 此心火 、 肾相火 的亢 盛便 是“ 肝 阴火 ” 的直接来 源 胃论》 的基础上 , 就其“ 阴火” 理论及临床应用略陈管 盛 ,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他在治疗消渴(即糖尿病)的过程中提出了阴火学说,并开发了相应的治疗方剂。
这些方剂包括《李斯特方》、《甘菊消饮》、《鲜地黄汤》等。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阴火学说在消渴治疗中的应用,并获得对现代消渴治疗的启示。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和《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
他认为,消渴是由于阴液亏虚,阴火上炎导致的病症。
阴液亏虚表现为糖尿病患者的津液不足、病人身体干燥;阴火上炎则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容易口渴、多尿等症状。
治疗消渴的关键是通过滋养阴液、清泄阴火来平衡阴阳之气,达到消除病因、调理机体的目的。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主要通过药物的配伍运用来达到治疗目的。
在治疗消渴的过程中,他注重滋补阴液、清泄阴火。
其中《李斯特方》以生地、麦冬为主要药物,能够滋养肝肾阴液,清泄内热,治疗消渴;《甘菊消饮》主要以甘草、半夏、菊花为主要药物,能够清热解毒,滋养阴液,对于糖尿病引起的阴液亏虚有一定的疗效;《鲜地黄汤》则以生地、黄精、山药等为主要药物,能够滋补阴液,对于消渴症状明显的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的治疗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阴火学说对于治疗消渴具有一定的启示。
阴火学说突出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糖尿病患者常常体内阴阳失衡,以及阴虚火旺的现象,通过调理阴阳之气,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
阴火学说的治疗方剂强调了滋养阴液、清泄阴火的原则。
这一原则对于消渴的治疗非常重要,通过药物的配伍运用,可以达到调节体内阴阳之气的目的。
阴火学说注重个体化治疗。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病因与症状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药物配伍。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理学家,他在他的消渴方剂中引入了阴火学说,
这对于消渴的治疗给予了重要启示。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得出的,他认为消渴这种疾病是由于阴火
上炎所致。
他认为人体由阴阳两个方面组成,阴阳之间需要保持平衡,如果阴火过盛,阳
气不足,就会导致消渴的发生。
他进一步认为,阴火是由于脾胃失调、肺热内盛等因素引
起的,而这些因素又与饮食习惯、情绪变化等有关。
根据阴火学说,李东垣提出了一种针对消渴的治疗方案。
他认为治疗消渴需要先清热,然后滋阴。
他的消渴方剂中就包含了一些具有清热、滋阴作用的草药,如麦冬、玄参、生
地等。
这些草药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平衡阴阳,从而起到治疗消渴的作用。
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启示在于,强调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也认为,很多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与阴阳失调有关。
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是由于阳气过盛、阴液
不足引起的。
在治疗这些疾病时,也需要通过调节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阴火学说还提醒我们,外界环境和内部因素都会影响阴阳平衡。
饮食习惯、情绪变化、工作压力等都可能导致阴阳的失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健康的饮食习惯,保持
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从而预防和治疗阴阳失调引起的疾病。
李东垣的阴火学说为消渴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通过理解阴阳平衡的重要性,我们
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消渴等疾病。
阴火学说还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心理状
态对于维持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Ⅱ型糖尿病
刘碧 山 李楠 楠
d i 036 /i n17 -7 92 1.1 5 o :1,99js , 22 7 . 01. 6 .s 6 0 0
第第・l 2 O上期 01第 86半 11 9 0期 月 卷月 刊 年总
述 、医案精彩 ,老师 讲课也讲 的很精彩 ,初 入大学的学 生们 不知不觉 中就 已深受丹溪滋 阴法感染 ,在很早的时 期就 已播下 了滋 阴的种子 。在 中药学 中,老 师往往 以当 归 、熟地等滋 阴补 血填精功能 ,通 俗 易懂而讲 得津 津有 味 。而讲 肉桂 、附子等温补药 时, 以其补力太 强,且附 子有 毒 ,故常 告诫 学生用之易伤 阴,必须慎用 ,不 到万 不得 已不可轻用 ,而且是少量使 用 。但讲滋 阴清热 药时
相合 ,成为湿浊郁而化 火 。④情志所 伤 ,所谓 “ 心火 者 阴火也 ” ,李东垣认 为五脏六腑 皆生 阴火 “ 火与元气不两 立 ”出现气火失调 的糖 尿病表现 ,但 归结起来主要有脾 肾气虚 阴火 内生和阴火亢盛两大证侯 即可 。 2 阴火理论辨 证分型 以阴火理论可 以把 I型糖尿病分 为 阴火旺盛和脾 I 肾 虚弱两大类 型:① 阴火旺盛型 :主要表现 为 口渴 、口干、 舌红 、尿 糖高 ,我们采 用 :黄连 、地 骨皮 、玄参 、天花 粉 、知 母、葛根为基本 方 ,阴火亢盛 烦渴多饮者加生石 膏 。②脾 肾虚弱 阴火 内生型: 阴火 既是离位之心火 、相 火 ,心 火于相火在其位 行其职则为 生气 ,离其位 、失其 职则为邪 火阴火 。经言 “ 阴虚生 内热 ”不能简单 的理解 为阴液 不足 。而应理解 为脏腑 功能虚 弱 ,尤其是脾 胃。 脾 胃是心 肾交通 的要道枢纽 , 也是营卫功 能正 常的保证 , 故脾 胃虚 弱,心 肾不能相 交,心火亢 于上 ,不能下济于 。 ,而 成相火 ,即阴火。脾 肾虚弱 阴火 内生型 的主要 肾中 表现 :血糖 升高 ,舌淡苔 自,无 口干 口渴 ,有疲乏无力 之 感 。我们采 用黄芪 、山药、苍术 、生晒参、玄参 、天 花粉 、葛根为 主补脾 益肾 ,取得 了 良好 的治疗效果 。⑦
浅论李东垣之“阴火”
浅论李东垣之“阴火”东垣学说重脾胃,倡“阴火”。
然“阴火”概念,历来争议较多,而东垣自己也莫衷一是。
如《脾胃论》言:“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胞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内外伤辨惑论》言:“或因劳役动作,肾间阴火沸腾。
”又言:“乃肾间受脾胃下流之湿气,闭塞其下,致阴火上冲。
”后世对“阴火”注解,更是众说纷纭,有谓“脾胃之气下陷,挤占相火上行”者;有谓“脾胃为营卫之源,中虚则营卫失和而热”者;有谓“脾虚不能运化水湿、饮食,致郁热内生”者;有谓属“心火”者,有谓“妄动肾阳”者……更使后学者无所适从。
但总结一点,多认为阴火产生的本质是脾胃气虚,属“虚火”范畴,中气旺则阴火除。
我们从东垣的一首方看起,那就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苍术、羌活、柴胡、升麻、黄芩、黄连、石膏(原方注:少许,长夏微用,过时去之,从权)十味药。
可以分为三组:补脾胃用人参、黄芪、苍术、炙甘草;升阳用升麻、柴胡、羌活;泻火用黄芩、黄连、石膏。
依据方名,后一组三味药是针对“泻阴火”。
实火要清,虚火宜补。
如果阴火因于气虚,益气健脾升阳即可,但东垣治疗阴火常用黄连、黄芩、黄柏等清热泻火药,而此类苦寒之品,并不适于脾胃虚弱者。
所谓阴火,笔者认为就是在脾胃气虚基础上夹杂火热。
这种火比较亢盛,很难单纯从“虚实”分,来源也未必一定是脾胃虚损。
阴火可以表现为上焦的心火、肺热,中焦的胃火,也可以表现为下焦的相火、湿热等。
所谓“壮火食气”,火旺则易耗气,故在人参、黄芪、甘草益气的基础上,佐以黄芩、黄连、黄柏苦寒药的主要目的是祛邪,邪去正自安。
从临床实际看,很多辨证属气虚的患者(表现为乏力气短、汗出神疲、反复外感、纳差便溏等)来诊时常说:“我体虚,但不能补,一补即上火。
”阳虚则寒,气虚亦寒,临床有气虚而热吗?笔者临床观察,此类患者并不少见。
如素体脾胃不足者,饮食不慎则有食积,积下多郁热,这时健脾益气、和胃消食、清热导滞之法常并进;再如气虚易外感,感邪则不易散,邪郁肌表日久,里热易生,故益气解表与清热泻火可并投。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类证治裁》中提出了消渴方剂,这是一种用于治疗消渴症状的中药方剂。
消渴在中医学中是指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属于糖尿病的范畴。
而李东垣所提出的消渴方剂,实际上是基于阴火学说进行的治疗。
阴火学说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理论,认为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阴虚内热,导致气血失和,从而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和阴火学说的探讨,可以得出对消渴治疗的一些启示。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阴虚内热导致的,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时应该重点调理阴虚和内热。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中包含了大黄、黄芩、知母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清热的功效,可以有效地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口渴、多尿等症状。
对于现代医学来说,也可以借鉴阴火学说,采用清热、滋阴的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调理阴虚内热的效果。
阴火学说强调糖尿病的治疗要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在李东垣的《类证治裁》中,他提出了多种消渴方剂,针对不同类型的消渴症状进行治疗。
这就表明,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并非单一疾病,而是有多种类型的病理机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现代医学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阴火学说还强调了饮食调理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在《类证治裁》中,李东垣提到了消渴患者的饮食调理,建议患者应该忌糖忌油腻,多食清淡饮食,以帮助调理阴虚内热。
这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饮食治疗理念是一致的,都强调了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可以借鉴阴火学说的理念,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以辅助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阴火学说还提出了在治疗糖尿病时要注意调理情志的观点。
在《内经》中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之说,即情志对五脏有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李东垣在《类证治裁》中也提到了消渴患者情志的调理,认为情志不舒会加重病情。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李东垣是唐代医家,他所创立的消渴方剂是中国中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方剂之一。
该方剂通过良好的临床应用和文献传承,成为后世治疗消渴(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的重要方剂。
李东垣关于消渴治疗的阴火学说对中医治疗现代糖尿病具有重要启示。
李东垣认为,消渴病人之所以会出现口干咽燥、多饮多尿等症状,是因为“阴精伏火”所致。
他认为,人体内的“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相互调和的关系,如果“阴”不足,“阳”就会偏旺,形成“火”的症状。
李东垣根据中医理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治疗原则:一是“甘温养阴”,即进补清甜的食品,如枸杞、百合、山药、桑葚等。
二是“清热解毒”,即使用具有清凉和解毒作用的药物,如黄连、黄芩、石膏、竹叶等。
三是“泻火通淋”,即使用温和的泻火通淋的药物,如泽泻、车前草、柴胡等。
在治疗实践中,李东垣将“清热解毒”与“泻火通淋”相结合,运用了多种药物,如黄连、黄芩、竹叶、泽泻、车前草、柴胡、贯众、薄荷、丹皮、茯苓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淋、健脾、益气、养阴等多种作用,能够缓解消渴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免疫力,达到治疗的效果。
李东垣的阴火学说对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有许多启示。
首先,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身体阴阳平衡失调有关,应该根据这一理论去调整身体状态。
其次,糖尿病治疗要遵循“多方治疗”的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此外,李东垣强调了治疗消渴要防范副作用,这也应该成为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思想。
总之,李东垣所创立的消渴方剂及其阴火学说,对于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剂,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宝贵的启示,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种疾病。
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消渴病治疗启示
李东垣阴火理论及升阳散火治法对旖渇病治疗启示*董广通,魏军平**(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摘 要:“阴火”致病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运用于临床阐释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理论学说。
其 产生机制与五脏失调密切相关。
李氏重视脾胃与元气,依据五行子母关系独创“升阳散火”治法以及特色组方用药对消渴病治疗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意义深远。
本文就阴火理论对李东垣对消渴病的治疗思路进行剖析,并通过对消渴病机的梳理,探讨脾胃与气、火及他脏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能够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关键词:李东垣阴火消渴doi :10.11842/wst.2019.01.017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A易水学派五大中坚(张元素、张壁、李东垣、王好 古、罗天益)尤以东垣先生为胜。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 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
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东垣对消渴病的论治独具一 格,对临床上消渴病的施治不无裨益,笔者受其启发尝 试从阴火及子母补泻理论予以探讨发掘,以期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治疗手段。
1阴火理论阐述:火与元气不两立,阴火内生1.1阴火理论渊源关于阴火理论的起源,后世医家大都一致认为当 归之于《素问•调经论》中关于“阴虚则内热”的阐述叫 《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胶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虽未明确说出“阴火”二字,但说明内伤正气而导致发热的发病机理,中气(脾胃)不足为内伤发热的基础。
“壮火 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素问•阴阳应收稿日期:2018-11-21修回日期:2018-12-2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保健局中央保健科研课题(W2017BJ43):新诊断T2DM 肥胖与非肥胖中医证素特征与胰岛0细胞功能相关性研究,负责人:魏军平。
* * 通讯作者:魏军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对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的防治°象大论》也阐述了阴火与元气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
从浊毒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
从浊毒论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30~90%,血管病变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因此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
吾师吴深涛爱习经典,尤重《脾胃论》。
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脾胃论》中的“阴火”理论,提出浊毒学说,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周围血管神经病变,获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老师的经验介绍如下:浊毒理论提出的依据:李东垣谓阴火是“血中伏火”、“阴中浮火”、“乃血所生病”。
“火为毒之渐”,“阴火”伏于脉络之中,熏灼阴血,而致津凝为浊,血稠成瘀,浊瘀酿而为毒,毒损络脉,而变生诸症。
这与现代医学认识不谋而合。
现代医学认为,血糖、血脂皆为机体赖以生存的能量物质,其所含热量为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之必需[3],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之“气食少火,少火生气”。
一旦机体代谢紊乱,产生高血糖、高血脂,人体血液中糖、脂能量积聚过度,则成为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功能活动的“毒物”,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之“壮火食气,壮火散气”,亦即李东垣所谓之“阴火”、“血中伏火”、“阴中浮火”。
在糖尿病病变过程中,机体代谢紊乱所致高血糖、高血脂(脾胃内伤,元气亏虚,“阴火”鸱张)所产生的糖毒性与脂毒性(“血中伏火”,浊瘀酿毒)是糖尿病诸多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二者相因为患致“慢性低度炎症—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之病理变化,进而发生心、脑、肾、视网膜、周围血管、周围神经等诸多慢性并发症,亦可从“血中伏火,浊瘀酿毒,毒损络脉”理论来认识。
浊毒理论的内容:病消渴,初为血浊内瘀,促发了血糖升高和形成持续高血糖状态及损害脏腑气血,而浊毒为害清之邪气,加之其粘滞之性与毒相类,粘滞于血分,日久必酿生毒性,浊毒理论用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分型治疗:1、血虚寒凝型症状:患肢凉痛,触之皮温低,畏寒喜暖,皮肤苍白,遇冷则痛甚,得温则舒,夜间加剧,午后患肢肿胀,呈袜套样分布,趺阳脉搏动减弱,可见间歇性跛行,甚则患肢肌肤甲错,肌肉干枯萎缩,体倦乏力消瘦,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关键词】李东垣;阴火;糖尿病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
他提出“阴火”病机理论,首创“甘温除热”治疗法则,遣方用药均以“升发脾胃阳气而泻阴火”为基本原则,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近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籍,对书中所述之阴火理论颇有感悟,其对现代临床诸多疑难杂病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1 阴火理论阐微阴火理论虽为李东垣所创,但其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理论。
阴火的产生乃饮食不节、劳役过度、精神刺激等原因损伤脾胃元气所引起。
《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曰:“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
喜、怒、忧、恐,损耗元气。
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
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正常情况下,脾胃健旺,元气充足。
当脾胃气虚,元气不充则相火妄动(壮火)而产生阴火。
具体而言,阴火产生之源有二:一方面,脾胃气虚,气血生化不足,心肝肾失却阴血滋养,导致心君之火、肝肾相火亢盛,此为阴火产生的来源之一;另一方面,“脾胃既虚,不能升浮,为阴火伤及生发之气,营血大亏;营气伏于地中,阴火炽盛,日渐煎熬,血气亏少……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相干”。
(《兰室秘藏·劳倦所伤》)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清浊相干,阳气不得宣发,郁而渐盛,消耗营血,助长热势,此为阴火之又一来源。
总之,阴火总以脾胃元气亏虚为本,而心君之火、肝肾相火的亢盛以及气机升降失调,阳气郁而化火皆为其标,标本相因为患,百病由生。
阴火的临床表现:“脾证始得,则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盖阴火上冲,则气高喘而烦热,为头痛,为渴,而脉洪……此皆脾胃之气不足所致也。
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口腔溃疡
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口腔溃疡
李雪青
【期刊名称】《河南中医》
【年(卷),期】2017(37)3
【摘要】饮食不规律,冷饮过度,偏食均可诱发糖尿病口腔溃疡,而"阴火"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内因,而内因主要指饮食失调。
糖尿病口腔溃疡与气虚阴火病机最为密切,体质因素及体虚是两者的重要致病因素,改善体质、补虚是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
从"阴火"论治糖尿病口腔溃疡治法:"补脾胃、泻阴火"法,滋阴降火法,甘温除热法。
常用方剂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中益气汤、知柏地黄丸。
【总页数】2页(P381-382)
【关键词】糖尿病;口腔溃疡;从“阴火”论治
【作者】李雪青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872
【相关文献】
1.胡珂从阴火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 [J], 章美玲;胡珂
2.林胜友教授从\"阴火论\"论治恶性肿瘤靶向治疗后口腔溃疡的经验 [J], 王珏;邵科钉;林胜友
3.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J], 徐江红;郝永蕾;吴雪红;朱立春
4.王晖从阴火论治复发性口腔溃疡经验撷英 [J], 顾颖杰;周开;龚文波
5.党毓起主任医师从"阴火"论治2型糖尿病临证经验 [J], 李娟娟;宋丽;党毓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从李东垣消渴方剂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启示
李东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著作《校注伤寒论》对后世医学理论和临床实
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提出的消渴方剂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中药方剂。
根据李东垣的阴
火学说,糖尿病的发生与阴火蓄积有关,治疗糖尿病需要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药物。
阴火学说认为,糖尿病是由于肺阴亏虚、胃热上炎引起的。
炎热为阳火,阳火过盛会
伤及阴液,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治疗糖尿病需要平肺清胃,降低体内炎热。
李东垣的消渴方剂是由5味中药组成的,分别是知母、黄芪、石膏、麦冬和杞菊地黄丸。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降火、滋阴润燥的作用。
知母、黄芪和麦冬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
可以降低体内的炎热程度;石膏和杞菊地黄丸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补充体内的阴液。
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可以平衡体内的阴阳,达到调节阴火的目的。
通过对李东垣消渴方剂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消渴治疗的启示。
治疗糖尿病需
要从整体上考虑,不仅仅是控制血糖水平,还需要调节阴阳平衡。
治疗糖尿病需要同时进
行清热降火和滋阴润燥的治疗,以达到消除炎热,补充阴液的效果。
中药方剂的配伍很重要,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以增强疗效,提高治疗的效果。
李东垣消渴方剂的研究对消渴治疗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阴火学说为我们理解糖尿病的
病机提供了新的视角,中药方剂的使用也为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更多的研究仍
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深入探讨阴火学说对消渴治疗的具体应用和疗效。
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胃轻瘫
基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胃轻瘫
尹样样;周鑫鑫;朱梦燕;张银玉;汪四海;方朝晖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22(34)9
【摘要】“阴火”是李东垣《脾胃论》中提出的病机概念,阴火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中医学认为糖尿病胃轻瘫的基本病机是以脾虚致运化无力为本,气滞、血瘀、痰浊等引起胃失和降为标。
该文通过从本质认识、病理基础及临床表现对阴火理论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尝试探讨阴火理论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以此更全面的拓宽对糖尿病胃轻瘫的认识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总页数】4页(P1581-1584)
【作者】尹样样;周鑫鑫;朱梦燕;张银玉;汪四海;方朝晖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
【相关文献】
1.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2.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Ⅱ型糖尿病
3.应用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4.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5.基于“内伤伏邪”理论论治糖尿病胃轻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Zhou L,Wang X,Yang Y,et al.Berberine attenuates cAMP-induced lipolysis via reducing the inhibition of phosphodiesterase in3T3-L1adipocytes[J].Biochim Biophys Acta,2011,1812(4):527-535.[4]Benson S,Arck PC,Tan S,et al.Effects of obesity on neuroendocrine,cardiovascular,and immune cell responses to acute psychosocial stressin premenopausal women[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09,34收稿日期:2012-08-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153)作者简介:龙森(1985-),男,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
通讯作者:李敬林(1949-),男,辽宁沈阳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及老年病的防治。
(2):181-189.[5]Toft-Nielsen MB,Damholt MB,Madsbad S,et al.Determinants of the impaired secretion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in type2diabetic pa-tient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1,86(8):3717-3723.[6]Zhou L,Sutton GM,Rochford JJ,et al.Serotonin2C receptor agonists improve type2diabetes via melanocortin-4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s[J].Cell Metab,2007,6(5):398-405.[7]薛洁.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药治疗[J].新疆中医药,2004,22(6):62.[8]Sang Z,Zhou L,Fan X,et al.Radix astragali(Huangqi)as a treatment for defective hypoglycemia counterregulation in diabetes[J].Am JChin Med,2010,38(6):1027-1038.从李东垣“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龙森1,李敬林2(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067000;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阴火理论作为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文章就论述阴火与糖尿病的密切关系,并探讨阴火是糖尿病与炎症学说的重要切入点,提出“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
关键词:阴火理论;糖尿病;补脾益气;升阳泻火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258-02糖尿病是目前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极高,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人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李东垣在构建脾胃内伤学说时,创造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
从“阴火”理论论治糖尿病可能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阴火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内伤学说”重要组成部分李东垣作为脾胃内伤学说的奠基人,开创的建立起内伤病的证治体系。
他指出“遍观《内经》中所说,变化百病,其源皆由喜怒过度,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劳役所伤而然。
”内伤脾胃,是伤脾胃。
关于元气之论,在《内经》《难经》称之为“真气”“原气”,其共同的特点都是注重肾气。
然李东垣“真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强调脾胃元气的密切关系,“元气之充,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
”脾胃受伤,元气不足。
一则清气下陷,不能上升,水谷精微物质不能得到布散转输,心肺之气无所禀受而致病;二则水谷不化精微,变生湿浊,下流肾间,下焦之气不化,郁而化热,成为阴火。
元气下陷,引动肾间相火。
相火为水(肾)中之火,即谓肾为“水火之宅”,两者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
元气寄居于“两肾命门之中,……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
”(《质疑录》)相火与元气是相互对立的,元气充沛,则相火戢降,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元气不足,则相火妄动而发生病变。
“相火易起,五性厥阴之火相扇,则妄动矣。
此火一起,或贼元气,或熬真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枯竭,诸恙丛生,宁日无望矣,故曰元气之贼”(《格致余论·相火论》)。
元气下陷,血中伏火。
李东垣尤其注重脾胃升清和升发功能,他认为元气的充盛与否依赖于脾胃的升发。
若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清阳之气不升反而下流,形成“清气在阴,浊气在阳”的局面,“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血伤其升发之气,荣血大亏,荣气不营,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
营血周流全身,血中伏火,使得阴火出现全身病变。
总之,脾胃内伤,元气不足是阴火病理基础,血中伏火为病机关键。
2阴火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灵枢·位中本脏》曰:“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近代张锡纯云:“消渴古虽有上中下之分,其证皆起于中焦而极于上下,中焦病而累及脾,脾气不能散精达肺则津液少,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无节,是以渴而多饮多尿。
”可见糖尿病的发生与脾的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在大量“脾的实质”的研究表明,胃肠道激素分泌反映脾脏功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脾气健运则胃肠道多种激素分泌正常[1]。
因此从脾论治糖尿病有其重要科学依据。
阴火产生的病理基础即是脾胃虚弱,现代人快速的生活节奏、不合理的饮食结构、过度的夜生活以及工作生活压力是糖尿病高发的重要病因,这与李东垣归纳的阴火产生病因基本一致。
脾胃内伤,必然导致各脏腑之间的制约平衡。
其中最先受累的是肺,所谓“脾胃一虚,肺先受之”,阴火上冲于肺,则气高而喘,烦热,渴而脉洪;阴火灼伤阴血,心无所养,则心乱而烦;肾中伏火则燥烦不欲去衣,脚下隐痛。
“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这是糖尿病变证丛生,症状复杂最主要的原因。
脾胃内伤,元气不足,全身各脏腑功能活动呆滞不振,水谷精微输布障碍,水谷精微不升反降,下走小便,成为人体丢失的血糖;元气下陷,致阴盛上乘阳分,阳伏阴中化火,阴火上乘土位,始病热中,转为消渴。
“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阴火鸱张,销铄津血,正是糖尿病发生“烦渴多饮,小便频多,而形体消瘦”的病机关键。
3阴火是中医探讨糖尿病与炎症学说的重要切入点近年来有研究认为,2型糖尿病可能是由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炎症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
此观点被称之为糖尿病与炎症学说[2]。
在200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会议上该学说得到广泛认可。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做出的防御反应,是一种病理状态,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中西医理相通,中医优秀理论除了传承外,还要与时俱进,经得住现代医学的考验。
笔者认为阴火是中医探讨糖尿病与炎症学说的重要切入点。
首先,“血中伏火”是阴火与炎症联系的桥梁。
“血中伏火”中的火即阴火,“血中”指的是阴火发生的环境,其与炎症发生的环境一致。
李东垣的阴火除了与肾水密切相关外,他还进一步发挥,使之与血这种具有水液性质的人体重要物质密切相关。
“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液周流全身,“血中伏火”使阴火出现全身症状。
再次,阴火与炎症的病理基础均为“本虚”,2型糖尿病的炎症反应仅表现为炎症标记物高于正常人群,而没有出现所谓急性炎症反应明显的红肿热痛的表现,所以也被称为亚临床炎症或低度炎症,另外,该炎症反应认为是一种先天的免疫性疾病,而祖国医学的阳气、正气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机体免疫功能,所以可以认为糖尿病炎症发生的原因在于正气不足,本虚是其病理基础。
现有证据表明,炎症与糖尿病发生、发展及并发症方面都可能有关,参与了糖尿病的整个过程,炎症只是外在征象,而其本质是导致炎症发生的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
这与阴火理论以脾胃内伤为病理基础,外在变现阴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4“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阴火产生的病理基础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
脾胃虚弱,阴火内盛,壮火食气,脾胃愈虚。
此时不补脾胃元气,无以制约阴火,不泻阴火,阴火更耗元气。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脾胃论》一书的第一方,李东垣指出“后之处方者,当以此法。
”故补脾益气为治疗的根本,脾胃功能恢复,元气得充,脏腑功能活跃;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主司升清降浊,然李东垣尤其注重升发脾阳,盖脾阳一升,脾气散精功能得复,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并能鼓舞人体下陷的元气,另一方面,从中医角度讲,糖尿病患者升高的血糖、血脂为人体丢失的精微物质,应属阴,其本质为清阳下陷,阳气不足;泻火以治其标,在补脾升阳的基础上,清泻血中伏火,标本兼治。
施金墨认为健脾益气可助脾之升清降浊,故在临证中多选用葛根解醒汤、清暑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来治疗糖尿病。
康小明[3]应用古瓦汤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86例取得满意效果,显效33例,有效38例,总有效率82.56%。
叶敏等[4]根据李东垣《脾胃论》中“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的理论,以“补脾气、降阴火、升阳气”为治法,化裁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证实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观察也证实,其通过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的浓度,抑制Glucagon 的水平,从而降低血糖。
朱章志[5]以温脾肾暖肝胃,益气补中升阳为治法,用温脾肾暖肝胃方药治疗糖尿病,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改善胰岛索抵抗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治疗后CRP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中医药抗炎方面的文献较多,如黄连解毒汤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上调抗炎因子IL-10水平、下调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和炎性标记物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6-7]。
但是笔者认为炎症只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外在征象,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弱,因此临床上强调中医抗炎的同时,要以补脾升阳,恢复脾胃功能为基础,这才体现中医对因治疗的原则,否则一味强调中医中药抗炎,就失去中医的优势。
王丽英等[8]认为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血管并发症的出现已成为必然,而炎症时血管损害的基础。
“补脾益气,升阳泻火”法既是针对因炎症而引起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更重要的是针对糖尿病的病机根本,故其可以作为糖尿病的基本治则,临证时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应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