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有特定结构的有机体
结构功能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结构功能理论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理论, 又称功能主义理论。
它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部分构成的, 这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并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提供了特定的功能。
这一理论由Émile Durkheim及其学派创立, 并被后来的学者进一步发展。
根据结构功能理论, 社会具有一种结构化的秩序, 可以被看做一个有机体。
每个组织或个体都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并具有特定的功能。
如果每个部分都能正常运行并履行其功能, 社会就会保持稳定和正常运作。
这种稳定和正常运作被称为社会的功能。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 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机构, 如家庭、学校、政府等。
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功能, 如家庭提供保护和教育等。
不同的机构之间相互联系, 形成一个互补和相互依赖的系统。
这种相互依赖使得整个社会能够平衡和发展。
另外, 结构功能理论也强调了社会的秩序和一致性。
社会的各个部分不会以随机的方式存在, 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组织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使得社会的各个部分能够相互合作, 从而达到整体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结构功能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 社会的功能是通过社会化和个别人的行为来实现的。
社会化是指个人在社会中通过教育、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 学会适应社会的行为和观念。
个体通过社会化可以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 同时为社会的正常运作贡献力量。
结构功能理论也强调了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系统, 各个机构和角色也会不断地调整和改变。
社会的发展是通过适应新环境和解决社会问题来实现的。
当社会无法正常运行时, 社会的结构和机构会发生调整, 以便再次实现社会的稳定和正常运作。
总之, 结构功能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由不同的部分构成, 并相互联系和影响。
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 如果能够正常运作, 社会就能保持稳定和正常运作。
这一理论强调了社会的秩序和一致性, 同时强调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它提供了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功能的重要框架, 在社会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文化结构的 构成要素及 其关系
艺术:通过塑造具体 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 会生活的意识形态
01
政治思想:关于政治 制度、政治生活、国 家、阶级或社会集团 及其相互关系的观点 的总和
哲学:系统化、理论 化的世界观,更概括、 更完整地表明人们关 于社会生活的总体意 识
03
05
02
道德: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 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 括伦理思想和在其指导下人的行为 所体现的情感、情操等
客观性: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虽然有精神因素的作用,但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社会性:个人劳动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产生的社会力量
历史性:劳动以人的需要为其内在动因,而人的需要又是历史地发展的
阶级: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的形成及其实质均根源于经济地位不同,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实体
2
其次,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
再次,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 新的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思想为我们全面理解 社会内部结构、生长机制以及运 动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社会是不断自我更 新的有机体
孔德、斯宾塞等人的社会有机体 理论合理性在于:将社会作为一 个整体来看待 总体上是错误的: 站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立场上对 社会和生物机体进行简单、庸俗 类比
意识、意识形态和 文化结构
社会意识的发生和意识的发生是 同一个过程,意识本质上是社会 性的意识,意识的发生也就是社 会意识的发生
意识、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
社会意识包括意识形态和科学
社会意识是与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意识形态只是在人类劳动、思维能力 和社会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出现
在阶级社会的每一种社会形态中,往往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五章社会有机体
第五章社会有机体第一节社会有机体一、含义和特点1、含义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血缘关系,伦理关系等。
2、特点(1)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之中;(2)社会有机体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3)社会有机体再生产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二、社会有机体自我更新的内在机制1、社会有机体的概念源于生物学,一方面说明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另一方面说明社会是一个活生生的能够进行自我更新的存在物。
2、在社会有机体自我更新的过程中,实践活动起着决定作用。
(1)物质生产活动中生产工具的更新,引起了劳动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的更新;(2)而生产方式的更新又引起了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3)这些变化最终又导致社会意识结构的更新。
3、社会意识结构和政治结构的更新反作用于生产方式,促进生产方式更进一步的发生更新。
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个不断进行的更新过程中实现着自我发展和完善,这个自我更新机制的起始点就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第二节社会经济结构一、含义1、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依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2、生产力: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从哲学上看,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范畴,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3、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结合,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它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本质,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统一体。
马哲社会有机体的名词解释
马哲社会有机体的名词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方法,它对于认识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社会有机体是一个重要概念,它被用来解释社会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马哲社会有机体进行详细解释和探讨。
一、社会有机体的起源和基本概念社会有机体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念,它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有机整体,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关系,就像生物体内的器官一样相互作用。
通过对社会有机体的研究,可以揭示社会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概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有机体是社会群体的有机整合,即社会中不同的个体和群体通过相互协作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个有机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实现社会的功能和发展。
另一方面,社会有机体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即社会的发展是朝着更高级别、更稳定和更有机的形态发展的。
社会有机体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二是微观层面,即社会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社会有机体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功能,即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满足的能力;二是生活功能,即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的心理需求满足的能力。
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共同构成社会的整体和动力。
三、社会有机体的演化和发展社会有机体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又多样化的过程。
社会有机体的演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即社会的结构和制度的变革;二是微观层面,即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和思维的变化。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更新的过程,它通过社会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得以推动。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但是在大的历史长河中,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趋势。
《社会学概论》第5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
•
•
社会结构还使我们能够以适度的效率来完成日常生活中绝大部 分事务。
社会结构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有着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它一 方面促使有效率的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同时它也限制了个人的 自由。如果这种限制性的压力过大,就会产生改变社会结构的 反作用力。
•
社会结构最重要的基本单位是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
第五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第五章 社会与社会结构
5.1
社会概述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
5.3
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5.1
社会概述
5.1.1 社会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5.1.2 关于社会概念的解释
5.1 社会概述
5.1.1 社会的概念与基本功能
• •
1.我国典籍中的“社会” 在我国的古籍中,“社会”是“社”与“会” 的连用,也就是 说,“社” 、“会” 的出现,早于“社会” 一词。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1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单位
• •
1.地位 一个人在体系中所占的结构性位置,即某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 中确定的社会位置。
•
社会地位是指任何具有从社会角度规定了的权利和义务的社会
位置,通常是根据财富、声望、权力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多 寡做出的社会排列。(4)(P70)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类型
5.2.1 社会结构及其基本单位
• • •
2.角色 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 在每一天的社会互动过程中,人们都扮演着许多不同的角色。
每个人都可能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两
种或两种以上的身份,当来自这些角色与身份的要求出现对立 时,置身于其中的个人就处于一种角色冲突状态。 • 有时,相互对立的要求被置于同一角色之中,由这种情况导致 的个人压力就是角色紧张。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doc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是测试考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哲学: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1.社会有机体(1)含义:社会有机体是指作为人类个体之间交往关系的产物的社会,是由社会诸要素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所构成的统一整体。
(2)特征:社会有机体不同于生物有机体,一是社会有机体形成于人的实践和交往活动只中;二是社会有机体是以人为主体的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三是社会有机体的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3)构成:社会有机体既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三大社会生活领域,又包括其他社会要素,如家庭、氏族、阶级、民族等人们的共同体。
(4)意义:坚持唯物史观的社会有机体观点,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有机体的变化发展及其内在根据和外部条件,有利于我们从整体理解部分和从部分理解整体,有利于我们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反对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
2.社会结构(1)含义: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其内容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2)基本结构:人类在三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三者密切联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
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心!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研究总结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核心要点,突破记忆瓶颈。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推荐:市场经济概述民法的含义行政合同的特征螃蟹效应成语俗语里的哲学原理。
社会学概论笔记
社会学概论笔记第一章社会学概述第一节社会一、社会的概念: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基础、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共同体,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个人是无法组成社会的,数量:2个以上,这是最低限度。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三、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功能3.导向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运行一、什么是运行与社会运行运行表述的是一种动态过程,含有运动、变化的含义。
社会运行: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内部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功能。
二、社会运行的类型一是良性运行协调发展。
是指特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二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
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它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发展中国家就是这一类)三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亚非拉低度发展国家)四评价社会运行的原则1综合型 2满足需要 3.协调第三节社会学1.社会学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将社会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和可接受的程度之内,因此,条件和机制指的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途径3.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4.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宏观、中观、微观微观层面:可以分析个人购买钻石的社会因素或其中的社会意识对个人购买钻石的决定性影响。
宏观分析: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体系1、产地较为集中:比较好的原产料多产于非洲,特别是南非。
2、加工:初加工(东南亚国家——印度)精、高级加工(欧美发达国家——比利时美国)我们大体可以看到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观分析:钻石消费统计可以分析社会分层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一节人口与社会运行01 人口与社会运行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这两种生产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共同构成了人自身的存在方式一、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一)人口规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解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答题导论部分◆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2、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4、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是有特定结构的有机体
社会是有特定结构的有机体一、社会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是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的有机开放系统,是活动和发展着的社会有机体。
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社会有机体具有适应、协调和自组织能力,能够调节社会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社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社会结构与社会文明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演进表现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1.社会是活动和发展着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或称社会机体,即社会有机构成、有机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总结,它表明着人类社会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社会,有机体的一般特征是,以某种方式构成该系统的物质基础,并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完整的由各个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结构。
从物质基础来看,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整个社会有机结构的基础和骨骼系统。
从构成要素的关系来看,社会有机结构是一个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有机整体。
从活动的主体来看,人是社会有机结构的主体系统。
社会有机体就是人与社会的统一体,二者互相贯通,这是社会有机体的基本原则。
2.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社会有机体发展遵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①社会有机体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物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②社会有机体具有发展规律性。
社会有机系统由于其内在的矛盾,以及系统与环境的矛盾,而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3.社会结构是人类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形态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和结合的方式,其本质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形成了所谓社会。
社会交往按照活动领域和价值目标不同,可以划分为三种。
经济的社会交往是同物质生产劳动十分紧密的交往形式,其本质内容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经济交换关系。
是构成政治的和文化的社会交往关系的物质基础。
政治的社会交往直接围绕着经济交往目标来进行,并且保证经济交往目标的实现,因而它比经济的社会交往具有更高的自觉性。
社会学作业1
社会学作业1一、名词解释1、社会有机体论答:社会同生物一样也是一个有机体,但社会不是简单的有机体而是“超有机体”,因为:(一)、生物有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紧密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整体,各个分子或多或少是自由和分散的;(二)、生物体的功能分化使感觉和思维的能力仅仅集中在有机体的一个部分,而在社会中,意识遍布有机体的各个部分,全部个体都能感到快乐和痛苦;(三)、在生物有机体中,分子是为了整体而生存,而在社会中则相反,“社会的存在是为社会成员造福,成员的存在不是为了社会造福。
”2、社会进化论答:宇宙的各个部分,不管是有机的或无机的,社会的或非社会的,都受进化定律的支配,这是一条公理。
斯宾塞将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
他认为社会进化是存在矛盾的,但基本上是平稳的和进步的。
社会进化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人们不能有意识地加以延缓或加速。
3、结构功能理论答:帕森斯从宏观角度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现实来看待。
社会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分为文化、社会、人格和行动有机体四大系统(A适应环境、G实现目标、I社会整合、L维持价值框架),它们相互依存,围绕着人的社会行动和组织而构成一个整体。
这些系统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使社会整体能够维持一种均衡状态,任何一部分功能的失调,都将波及其他部分以至整体。
但无论是关系的失调,还是功能的变化,社会都将在稳定的情况下有序地演进,而不是革命性变迁。
帕森斯建立的社会行动结构体系,适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国际环境,在美国社会学理论中主导了数十年。
4、交换理论答:交换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霍曼斯和布劳创立的。
其基本观点是认为人类的相互交往和社会联合是一种相互的交换过程。
他们把经济学的商品交换原则推广到社会行为,认为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利益交换。
既是利益交换就要计算报酬和代价。
报酬是得到的东西,代价是交换中失去的东西或受到的惩罚。
而衡量报酬和代价大小的标准是价值。
价值是对需求的主观判断,对某种东西需求大,它的价值就高,需求小则价值低。
同等学力申硕《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章节题库(结构功能主义)【圣才出品】
第六章结构功能主义一、名词解释1.功能主义视角答:功能主义主张社会是由相互依存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对整体发挥功能、满足整体的需要。
社会某一部分的运转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
功能主义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基于功能主义的上述理论取向,在它的研究中就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为了实现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究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芝加哥学派答:美国芝加哥学派是以芝加哥的一些大学社会学学者为主的,以重视调查研究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城市生活问题的城市社会学派,是城市社会学领域内生态学派的先驱。
该学派于20世纪初形成,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帕森斯功能学派的兴起而逐渐衰落。
3.帕森斯答:帕森斯,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经济与社会》、《关于行动的一般理论》。
他前期倡导一种“唯意志的行动论”,以《社会行动的结构》(1937)为代表作;后期则转向了强调系统整体论的功能主义学说,发展和完善了功能分析方法。
他还对社会进化作了系统考察,形成了所谓的新进化论观点。
4.单元行动答: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目的”框架。
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
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素:①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
②目的: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
③情景: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它又分为两个方面,行动的条件和手段。
其中前者是行动者不能控制、难以改变的,而后者是可控制的。
④规范限定: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复杂方面,但对行动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它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这些都制约着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中手段的选择。
5.模式变量(帕森斯)答:模式变项是帕森斯学派对社会系统进行分析的重要概念,是指行动者在确立情境意义之前,和在他能够根据情境采取行动之前所作的选择,是一定情境下人们的角色选择的类型。
这些类型包括五对:①情感中立性—情感性,②自我取向—集体取向,③普遍主义—特殊主义,④成就性—先赋性,⑤专一性—分散性。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中,社会被看作是一个有机体。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众多不同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在这一整体中,每个个体都具有相互联系的作用和功能。
因此,要想真正了解社会,就必须从整体和个体两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马克思对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一步探讨:一、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马克思认为,社会是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的一个有机体。
社会的整体性指的是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整体,每个个体都受到整体的影响,同时也对整体产生着影响。
社会的统一性则表现为社会以一个共同的目标为指引,所有个体都共同奋斗,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
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只有整体性的社会才能具有统一性。
只有所有个体为整体的利益奋斗才能使社会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发挥出其统一性。
马克思认为,社会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建立离不开个体的努力和奉献,也需要社会的组织和管理来实现。
二、社会的等级和分工马克思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另一个基本观点是社会的等级和分工。
社会的等级指的是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地位,这些阶层和地位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和规则来进行界定和划分的。
社会的分工则指的是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每个个体应该根据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来发挥相应的作用。
社会的等级和分工是社会有机体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在实现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同时,也需要保证着社会中不同个体的利益和需求。
这就需要社会建立相应的机制和规则来调控社会的等级和分工,确保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基本观点是非常重要和实用的。
在当今的社会中,社会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以及社会的等级和分工已经成为了社会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方向,通过了解和应用这些观点,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原第三章、
3.劳动者
(1)劳动者: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 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直接或间接从事物质 资料生产的人。 (2)劳动者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 括为生产过程提供科技服务和从事管理的 脑力劳动者。
(3)劳动者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决 定性要素。
劳动者
管理人员
体力劳动者
工程技术人员
科研工作者
二、经济结构的内容和类型
政治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 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 和组织设施 。 观念上层建筑:是基于经济基 础之上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 形式等 。
33
上层建筑
一、政治结构的要素及其特征
(一)社会的政治结构:就其 内容来说就是人们之间的政治关 系,是人们政治生活、政治交往 的产物。
政治结构的要素
政治制 度
政治文明具有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动态 性、开放性等特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还具有 突出的人民性特点。
2012-12-16 52
社会的文化结构
一、社会意识及其相对独立性
二、构成观念形态的成分 三、观念形态的社会功能
★广义文化:指人类改造自然、社会和主题自 身的一切活动和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它包括风 俗习惯、学术思想、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认知 心理、价值观念、审美意识、思维方式、宗教信 仰和哲学思想等等。
卢 梭
2.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学说 (1)阶级根源:国家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 矛盾不可调和的必然产物和表现。
(2)社会根源:国家的社会管理 职能的独立化。
“国家这种强制人的 特殊机构,只是在社会划 分为阶级,即划分为这样 一些集团,其中一些集团 能够经常占有另一些集团 的劳动的地方和时候,只 有在人剥削人的地方,才 产生出来的。”
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论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是其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深刻影响了马克思其他思想的形成。
马克思认为社会结构是由各种关系组成的,并通过人与社会的互动,从整体上把握社会的构成。
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体现了客观性与人本性、动态性与稳定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继承性与重构性的统一。
标签: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内容与特征关于马克思的社会结构理论,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一段论述非常经典:“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1]社会结构理论是马克思分析历史本质的工具,也是其唯物史观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这一典型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及其规律。
他认为社会发展变化是一个社会形态不断向前发展并且不断更替的过程,而社会结构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这个过程要求人们把实现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放到社会结构的形成、重组和解构的对立与统一中去,从而摆脱唯心史观的影响,发现人类社会进步的一般规律。
一、马克思对“社会结构”概念的界定区别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社会结构”概念,马克思对“社会结构”的界定,其观点的根本不同在于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及其地位。
马克思是着眼于构成要素来确立他的社会结构理论,因而,社会结构从外在上来说其实是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相互组合的表现形式。
同时,社会是一个多层次的庞大整体,具有多种构成要素,因而只有在一定的层次中对社会结构进行要素分析才会有意义。
马克思多次使用过有关“结构”的概念,如“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占有结构”“等级结构”“社会结构”等。
他也很重视使用结构的方法,认为《资本论》的辉煌成就全在“结构”[2]。
马克思对于社会结构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不完善、不够成熟到比较完善、成熟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一、社会有机体及构成:⒈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⒉起源、形成、内在机制: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生产实践,形成于人们之间的交往活动中,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其再生和更新的内在机制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统一。
3、社会有机体结构:表现为人们之间彼此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社会整体结构,其基本结构有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4、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为我们全面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发展源泉、生长机制及运动规律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二、社会构成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
作为一种组织方式和联系网络,社会结构的内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结构的要素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在社会结构的三个组成部分中,经济结构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同生产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而社会经济结构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经济结构直接决定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现实基础。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把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的社会经济结构称为经济基础。
同时,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又对经济结构具有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对于我们今天“三个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因此必须加以强制、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
10、“Y理论”的假设是:一班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恰当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行自我指挥和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
5、外群体:相对于内群体来说,那些不属于“我们”的群体是外群体,这是由非“我们”的社会成员结合而成的群体。
6、参照群体:也称参考群体,它是人们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进行比较的人类群体,是人们在决定其行为和态度时所参照的群体。
7、群体凝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互相吸引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它是不同个体结合成群体的基本要素和内在机制。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
1、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使用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时才可以接受。
2、社会关系: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关系不是指个人间的关系,而是指两种不同属性的人们之间形成的社会交往形式。
3、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不同类属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一般指社会中各群体间的关系,其中包括职能部门之间,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稳定的关系模式。
4、社会行动,社会过程:从动态的角度考察社会,宏观视野关注的是社会过程,微观上则是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并不只是在社会形态的意义上才表现出来的,在中观甚至微观层面上也可以表现出来。
社会行动:是指人们有意识的,注入了某种社会意义的,并与他人发生关联的行动。
1、社会:社会由人群组成,它是人们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2、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社会中占有一定位置的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的稳定的,合乎社会期望的相互作用的模式。
3、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4、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中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文化,也成主流文化,相对的,亚文化是指在这一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5、我族中心主义:指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认为本民族的文化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而排斥和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现象。
6、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判其他民族的文化。
7、文化冲突:两种文化接触是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行为方式方面发生相互反对的情况。
1、社会化:社会学中所讲的社会化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马哲》第五章 社会是不断发展着的活的机体
经济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总称,指以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为主要内 容、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为直接目的的 社会活动领域,包括经济现象、经济关 系、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等诸方面。 经济生活的核心是通过对自然的改 造获得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 经济生活是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唯 一途径。 经济生活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前提和 基础。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解决其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 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 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 本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 本问题。
决定 唯心 史观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唯物 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首先,从社会意识的产生看,其 根源在于社会存在的需要。 其次,从社会意识的内容看,社 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再次,从社会意识的发展看,社会存 在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例:私有观念
英国 英国
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 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赫拉克利特
黑格尔
马克思
辩证法的发展过程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 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哲学
艺术
政治法 律思想
道德
宗教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 有能动的反作用。
促进作用 质的方面 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 的反作用 程度深浅
量的方面
范围大小 时间久暂
C、人口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是 由单纯的自然规律决定的,而是由社会 规律决定的。
③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 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 ,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就是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 产 力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第一章社会有机体理论
从性禁忌到家庭制度 原始的自然群体(极简单的劳动活动)-纯
粹的血缘关系和杂乱的性关系---(劳动生 产进一步发展)——血缘家庭——普那路 亚家庭(发生了原始的氏族公社,恩格斯) 氏族内部限制血亲之间通婚的目的,即为 了后代身体强壮,以适应艰苦劳动的需要。 在这个意义上,性禁忌这一措施有利于组 织共同劳动,分配(消费),保护公共劳 动成果,并促进了氏族组织和机构的建 立。——(私人劳动出现,劳动能力提高) 氏族制瓦解,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斯宾塞(1820-1903)社会有机体理论
1、强调社会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寻求 社会有机体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原理, 前者是社会结构原理,后者是社会运 动原理。 2、生物机体与社会有机体之间的一系 列相似之处: A、它们者不同于无机物质,都力求扩 大自己的范围(小国——大国); B、生物演化导致其结构不断复杂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结构也日益复 杂化; C、二者结构二分化伴随着功能的类似 分化; D、二者的组成部分都相互依赖,一部 分失去功能,也就意味着另一部分功 能丧失;E二者的生存,都取决于整体 的功能而不是部分的功能。
1、社会如同生特体, 是一个各部分相互联系 的整体; 2、社会像生物界一样, 是一个连续进化的过程。 其“社会静力学”与 “社会动力学”就是依 据生物学中的“生物静 力学”(解剖学)和 “生物动力学”(生态 学)而建立的。
孔德是受同时代生物学家毕夏 (Bichat)影响。毕夏曾提出,人 有21种组织(软骨、硬骨、肌肉、 韧带……)不同组织构成不同的器 官(胃、心、脾),各种器官构成 各种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 统……),由各种系统构成生物有 机体。 孔德认为:各社会各部分分工、合 作,同样也构成社会有机体,只是 社会有机体的复杂程度远超过人的 生理机体,是更高的机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社会有机体
社会结构 社会经济 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 社会文化结构 社会文明
目录(1)
第2章 社会是有特定结构的有机体 2.1 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 2.1.1 社会是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有机体 2.1.2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1.3社会结构是人类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形态 2.2 社会的经济结构 2.2.1 社会经济结构的一般特征 2.2.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与特点 2.2.3 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2.2.4 社会的经济结构与物质文明
分析与思考 (2)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 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 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 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 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 属于精神文明。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 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 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 起来。
2.1.1 社会是活动着和发展着的有机体 2.1.2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2.1.3社会结构是人类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 形态
2.2 社会的经济结构
2.2.1
社会经济结构的一般特征 2.2.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与特点 2.2.3 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 同体 2.2.4 社会的经济结构与物质文明
分析与思考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 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 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 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 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 式上的讲话》2005年2月19日。
第 2章 社会是有特定结构 的有机体
要论提示
社会是一个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 律的有机开放系统,是活动和发展着的社会 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结构是人类社会交往关系的制度形态。 社会结构与社会文明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社会结构的演进表现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2.3 社会的政治结构
2.3.1
社会政治结构的一般特征 2.3.2 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和核心 文化结构
2.4.1
社会文化结构的一般特征 2.4.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 功能 2.4.3 社会的文化结构与精神文明
本章小结 (1)
分析与思考 (3)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 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 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 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 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 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 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 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中华民族 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 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页、395页。
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1卷. 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2卷. 北京:人民 出版社,1995 3.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 攻击社会民主党人?(节选). 列宁选集. 3 版. 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目录(2)
2.3 社会的政治结构 2.3.1 社会政治结构的一般特征 2.3.2 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和核心 2.3.3 社会的政治结构与政治文明 2.4 社会的文化结构 2.4.1 社会文化结构的一般特征 2.4.2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 2.4.3 社会的文化结构与精神文明
2.1 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
本章小结 (2)
社会的政治结构是一定社会的政治上层建 筑及其结合方式。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 核心。 社会的文化结构是一定的思想上层建筑, 是由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 构成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 和相对独立性。
本章小结 (3)
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演进表现为社 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物质文明是基 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灵魂。 我们必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 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进程中,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 全面进步。
分析与思考 (1)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 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 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 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 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 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 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 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 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 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 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 革。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第32—33页。
社会是一个具有特定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的 有机开放系统。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 化结构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其中经济结构是 构成社会结构的基础。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 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 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 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 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