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余应力的产生与消除

合集下载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一、背景介绍焊接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方法,但是在焊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些应力可能会导致零件变形、裂纹和失效。

因此,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焊接残余应力的来源焊接残余应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热应力和冷却应力。

1. 热应力在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作用下金属材料发生膨胀和收缩,导致产生热应力。

这种热应力会导致零件变形和内部裂纹。

2. 冷却应力当热源移开后,焊缝区域开始冷却,并且不同区域的冷却速度不同,导致产生冷却应力。

这种冷却应力会导致零件变形、裂纹和失效。

三、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为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预热法预热法是指在进行实际的焊接之前,在工件上施加一定的加热处理。

这样做可以使材料温度均匀分布,减少热应力的产生。

2. 后热处理法后热处理法是指在焊接完毕后,对工件进行一定的加热或冷却处理。

这样做可以消除残余应力,并且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3. 机械加工法机械加工法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工件进行一定的机械加工。

这样做可以消除残余应力,并且提高材料的表面光洁度和精度。

4. 振动法振动法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对工件进行一定的振动处理。

这样做可以消除残余应力,并且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5. 放电等离子体法放电等离子体法是指在焊接完成后,利用放电等离子体产生高温和高压作用于焊缝区域。

这样做可以消除残余应力,并且提高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

四、总结以上就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几种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以确保焊接工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完整版)残余应力

(完整版)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

机械加工和强化工艺都能引起残余应力。

如冷拉、弯曲、切削加工、滚压、喷丸、铸造、锻压、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因不均匀塑性变形或相变都可能引起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如零件在不适当的热处理、焊接或切削加工后,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发生翘曲或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或经淬火、磨削后表面会出现裂纹。

残余应力的存在有时不会立即表现为缺陷,而当零件在工作中因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叠加,使总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便出现裂纹和断裂。

零件的残余应力大部分都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消除。

残余应力有时也有有益的方而,它可以被控制用来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

[1]工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

也称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当物体没有外部因素作用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凡是没有外部作用,物体内部保持自相平衡的应力,称为物体的固有应力,或称为初应力,亦称为内应力。

测试仪器编辑残余应力分析仪其原理是基于著名的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 :即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材料上,相邻两个原子面衍射时的X射线光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

通过测量衍射角变化Δθ从而得到晶格间距变化Δd,根据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原理,计算出材料的残余应力。

应力方程根据弹性力学理论, 在宏观各向同性晶体材料上角度φ和ψ(见图1)方向的应变可以用如下方程表述:(图1)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应力分量σφ和τφ为方向Sφ上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含剪切应力的应力方程和曲线如果在垂直于试样表面上的平面上有剪应力存在(τ13≠0和/或τ23≠0),则εφψ与sin2ψ的函数关系是一个椭圆曲线,在ψ> 0和ψ<0是图形显示为“ψ分叉”(见图3)。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
特种加工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与 消除技术
汇报人: 学 号:
• 残余应力的危害
主要内容
• 残余应力测量方法 • 残余应力消除技术
残余应力的产生及原因
残余应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机械零部件在铸造、热处理、焊接、 压力加工、切削加工等制造过程中, 由于受热不均、机械载荷等因素产 生内部应力,而当这些因素消失后 仍然有部分应力残留,就成为残余 应力。 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钻孔法示意图
典型的钻孔云纹图 条纹分布
环芯法与深孔法
环芯法:其原理与钻 孔法相似。 深孔法:原理是首先在 零件上钻一个小孔,精 确测量出小孔的直径, 然后在零件上钻一个与 小孔同心的环,其周围 因为应力释放而使小孔 的直径发生变化,经计 算得到钻孔处原有的应 力。
环芯法示意图
深孔法示意图
剥层法
剥层法常用于测定几何形状简 单(平板、圆柱)的试件。 原理:当通过电化学方法从含 有残余应力的平板或圆柱上去 除一层材料时,其内部残余应 力将不再平衡,当它重新平衡 时将导致平板变形,平板弯曲 的曲率取决于被去除掉的那层 材料原来的残余应力分布和遗 留部分材料的弹性性能。
成分差异 不同材料成分 的比容不同 渗碳、氮 化、电镀、 材料制备等
产生的工 艺过程
切削、喷 丸、冲压、 锻造等
热处理、焊接、 热处理、焊接、 材料制备等 材料制备等
残余应力的危害
1)残余应力能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一方面,后续工 序将引起前道工序的残余应力重新分布;另一方面,残 余应力随时间的推移缓慢松弛,均能导致零件变形和尺 寸不稳定。 2)残余应力能够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表面压应力增 大疲劳强度;表面拉应力减小疲劳强度。 3)表面残余拉应力能加速应力腐蚀。
钻孔法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残余应力测试方法残余应力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作用后,未完全消除的应力。

残余应力的存在可能会对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对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一、残余应力的形成原因1. 加工过程中的应力:在材料加工过程中,由于变形、切削或焊接等操作,会引入应力,这些应力可能会在材料中残留下来。

2. 热应力:材料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不均匀,会产生热应力,这些应力也可能会残留下来。

3. 外部载荷:材料受到外部力的作用,如压力、拉力或弯曲力等,会导致材料产生应力,这些应力也可能会残留下来。

二、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法1. X射线衍射法:通过测量材料中晶格的畸变程度来间接推测残余应力的大小和方向。

2. 中子衍射法:利用中子的衍射特性来分析材料中晶体的结构和应力状态。

3. 应变测量法:通过测量材料中的应变来推断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

4. 晶格畸变法:通过分析材料中晶格的畸变情况来评估残余应力。

5. 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在材料中传播的速度和衰减情况来测量材料中的应力。

6. 磁性法:利用材料磁性的变化来分析残余应力的分布和大小。

7. 光学法:通过光学显微镜或偏光显微镜观察材料中的应力畸变情况。

8. 拉伸法:将材料进行拉伸测试,通过测量材料的应变和应力来计算残余应力。

三、残余应力测试的应用领域1. 金属材料:在金属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会对材料的强度、韧性和疲劳寿命等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对金属材料中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2. 焊接结构: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焊接接头的变形或裂纹,因此对焊接结构中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可以评估焊接接头的质量和可靠性。

3. 玻璃材料:玻璃材料在制备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残余应力,这些应力可能会导致玻璃材料的破裂或变形,因此对玻璃材料中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复合材料:在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复合材料的层间剥离或破坏,因此对复合材料中的残余应力进行测试可以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

残余应力测量与消除方式的介绍

残余应力测量与消除方式的介绍

4、残余应力测量的介绍
金陵船厂
磁测法残余应力测量
磁测法残余应力检测法主要是通过磁测法来测定铁磁材料在内应力的作用下 磁导率发生的变化确定残余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众所周知,铁磁材料具有磁 畴结构,其磁化方向为易磁化轴向方向,同时具有磁致伸缩性效应,且磁致 伸缩系数是各向异性的,在磁场作用下,应力产生磁各向异性。磁导率作为 张量与应力张量相似。通过精密传感器和高精度的测量电路,将磁导率变化 转变为电信号,输出电流(或电压)值来反映应力值的变化,并通过装有特 定残余应力计算机软件的计算机计算,得出残余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应力的 变化趋势。
经济型振动时效设备
数码交流振动时效设 备
2、振动时效的介绍
金陵船厂
交流与直流对比
2、振动时效的介绍
金陵船厂
设备的技术参数
参数 最大激振力(KN) 调速范围(r/min) 1000-8000 涵盖范围 10/20/30/35/40/50/65/80
稳速精度(r/min)
电机额定功率(Kw) 最大处理工件重量(T) 加速度显示范围 加速度测量 供电电压(V) 打印功能
2、振动时效的介绍
金陵船厂
振动时效设备原理
振动处理技术又称做振动消除应力,在我国又称做振动时效。它是将一个具有偏心 重块的电机系统(称做激振器)安放在构件上,并将构件用橡皮垫等弹性物体支承,通 过控制器起动电机并调节其转速,使构件处于共振状态。约经20~30分钟的振动处理即 可达到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可见,用振动调整残余应力技术是十分简单和可行的。
动测量和分析,快速显示X和Y方向残余应 力值,并显示各方向的平均应力曲线。并 可将测量结果和分析曲线打印,作为检验
依据永久保存。是目前唯一能进行三维应

残余应力的产生与消除

残余应力的产生与消除

残余应力的产生与消除残余应力的产生、释放与测量一、残余应力的产生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归结为三类:一是不均匀的塑性变形;二是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三是不均匀的相变。

根据产生残余应力机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车轴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是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由于构件内、外部温度不均,引起材料的收缩与膨胀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热应力是由于快速冷却时工件截面温差造成的,淬火冷却速度与工件截面尺寸共同决定了热应力的大小。

在相同冷却介质的情况下,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截面尺寸越大、钢材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越大,均能导致淬火件内外温差增大,热应力越大。

而加工过程中,由工件内外组织转变的时刻不同多引起的内应力成为“组织应力”。

淬火时,表层材料先于内部开始马氏体的相变,并引起体积膨胀,由于表层的体积膨胀受到未转变的心部的牵制,于是在试样表层产生压应力,心部产生拉应力。

随着冷却的进行,心部体积膨胀有收到表层的阻碍。

随着心部马氏体相变的体积效应逐渐增大,在某个瞬间组织应力状态暂时为零后,式样的组织应力发生反向,最终形成表层为拉应力而心部为压应力的应力状态。

组织应力大小与钢的含碳量、淬火件尺寸、在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钢的导热性及淬透性、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有关。

二、残余应力的释放针对工件的具体服役条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或降低对其使用性能不利的残余拉应力,有时还可以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这就是残余应力的调整问题。

通常调整残余应力的方法有:①自然时效把工件置于室外,经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

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仅下降2%~10%,但工件的松弛刚度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很好。

但由于时效时间过长,一般不采用。

②热时效热时效是传统的时效方法,利用热处理中的退火技术,将工件加热到500~650℃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后再缓慢冷却至室温。

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

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消除残余应力是指在材料或结构中消除由外力引起的剩余应力,主要通过热处理方法实现。

1. 淬火和回火:淬火是将材料快速冷却到室温以下,使其形成马氏体结构,从而产生较高的表面硬度和残余应力。

回火是将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冷却,以减轻残余应力。

淬火和回火可以有效地消除大部分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2. 热拉伸:热拉伸是通过加热材料到高温,然后进行拉伸,再冷却,以消除残余应力。

热拉伸方法可以使材料在不引起形变的情况下,通过热膨胀来消除应力。

3. 冷加工:冷加工是指通过塑性变形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以消除残余应力。

冷加工可以通过压下、弯曲、拉伸、轧制等方式进行,可以有效地减轻残余应力。

4. 喷丸处理:喷丸处理是通过高速飞沙或高压水流冲击材料表面,以消除表面残余应力。

喷丸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材料的表面质量和耐蚀性,并减轻残余应力。

5. 超声波处理:超声波处理是将超声波能量传输到材料中,通过超声波的机械振动作用消除残余应力。

超声波处理可以迅速、均匀地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消除残余应力。

6. 磁性退火:磁性退火是通过在材料中施加高频电磁场,使材料的分子磁化方向改变,从而消除残余应力。

磁性退火可以在材料表面产生逆磁场,从而减轻残余应力。

7. 残余应力分析:通过应力测量、有限元分析或光学方法来分析和识别残余应力的分布和特征,从而采取相应的消除措施。

残余应力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消除残余应力的最佳方法,并指导材料或结构的设计和制备。

总之,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热处理、热拉伸、冷加工、喷丸处理、超声波处理、磁性退火和残余应力分析是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残余应力,提高材料或结构的性能和可靠性。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焊接残余应力产生的原因
焊接残余应力是指在焊接过程中,由于局部区域受到不均匀的热膨胀和冷却收缩的影响,导致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残余应力可能会对焊接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和控制。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热膨胀和冷却收缩不均匀:焊接过程中,焊接件局部区域受到高温热输入,导致局部区域膨胀,而在冷却过程中又会收缩。

如果热膨胀和冷却收缩不均匀,就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2. 焊接过程中的变形:焊接过程中,由于焊接件受到热输入,可能会发生变形,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3. 材料性能差异:焊接时使用的母材、焊材和焊接工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4. 焊接残留缺陷:如果焊接过程中存在气孔、夹杂等缺陷,也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对于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控制和处理:
1. 合理选择焊接工艺和参数:在焊接过程中,应根据焊接件的材料和形状,合理选择焊接工艺和参数,以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2. 采取预热和后热处理措施:在焊接过程中,可以采取预热和后热处理的方式,以减少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

3. 控制焊接变形:在焊接过程中,应控制焊接变形,避免过大的变形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4. 检测和修复焊接残留缺陷:在焊接后,应对焊接件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修复焊接残留缺陷,以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焊接过程中加以控制和处理,以确保焊接件的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合理选择焊接工艺和参数、采取预热和后热处理措施、控制焊接变形和修复焊接残留缺陷,可以有效减少焊接残余应力的产生,从而提高焊接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注塑件 残余应力

注塑件 残余应力

注塑件残余应力摘要:一、注塑件残余应力的概念1.注塑件2.残余应力二、注塑件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1.冷却过程2.收缩不均3.脱模过程三、注塑件残余应力的影响1.变形2.裂纹3.降低使用寿命四、减少注塑件残余应力的方法1.优化模具设计2.控制注塑参数3.采用后处理技术五、总结正文:一、注塑件残余应力的概念注塑件是在注塑机中通过加热、注射和冷却过程制成的一种塑料制品。

残余应力是指在注塑件生产过程中,由于冷却收缩、脱模等外力作用,使得塑料内部产生的一种潜在的应力。

这种应力在制品内部形成一个平衡状态,但如果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引发制品变形、裂纹等问题。

二、注塑件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1.冷却过程:在注塑件冷却过程中,由于塑料的热膨胀系数和冷却速度不同,容易产生收缩不均,从而导致内部应力的产生。

2.收缩不均:由于模具设计不合理、浇口位置不当等原因,使得塑料在冷却过程中收缩不均,从而形成残余应力。

3.脱模过程:在脱模过程中,如果脱模力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导致制品内部产生应力。

三、注塑件残余应力的影响1.变形:残余应力使制品在存放、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影响制品的外观和使用性能。

2.裂纹:当残余应力超过制品的强度极限时,容易在制品表面形成裂纹,导致制品报废。

3.降低使用寿命:残余应力会降低制品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导致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突然损坏。

四、减少注塑件残余应力的方法1.优化模具设计:合理设置模具冷却水道,确保冷却速度均匀;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提高模具刚性;合理设置浇口位置,减小收缩变形。

2.控制注塑参数:合理选择注射速度、压力、时间和温度等注塑参数,降低残余应力的产生。

3.采用后处理技术:通过热处理、时效处理等方法,消除或减小残余应力,提高制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注塑件残余应力对制品的质量、使用寿命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要减少残余应力,需要从模具设计、注塑参数控制和后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

铸造合金中的残余应力分析与控制

铸造合金中的残余应力分析与控制

铸造合金中的残余应力分析与控制在铸造工艺中,残余应力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对铸件的性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分析和控制铸造合金中的残余应力,对于提高铸件的质量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铸造合金中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和控制方法。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1. 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塑性残余应力在铸造过程中,液态合金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会出现体积收缩,而模具和模型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产生应变。

这种温度差异引起的应变在冷却过程中将会形成残余应力。

2. 金属液态及凝固过程引起的组织和晶体排列的不均匀性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晶体的生成以及晶界的形成,其组织和晶体排列的不均匀性将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3. 熔化金属与模型之间的溶解反应在铸造合金中,金属与模型之间会发生溶解反应,而金属的表面会因此产生变化,导致应力的积累。

二、残余应力的分析方法1. 数值模拟分析法利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铸造合金中的残余应力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合适的模型和输入相关的工艺参数,可以模拟和分析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力变化。

2. 试验测量法通过引入适当的试验装置和传感器,可以对铸造合金中的残余应力进行直接测量。

利用应力测量仪器,如应变计和拉压计等设备,可以准确测量不同位置和方向上的残余应力,为分析和改善铸造工艺提供依据。

三、残余应力的控制方法1. 优化铸造工艺参数通过调整铸造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如浇注温度、冷却速率和模具的材料等,可以有效控制残余应力的产生。

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对于减少金属体积收缩和模具热胀冷缩之间的差异是十分重要的。

2. 合理设计铸件结构合理设计铸件的结构,减少应力的集中和应变的局部堆积。

通过合理的几何尺寸和结构设计,可以改善金属的流动性和凝固过程,从而降低残余应力的产生。

3. 采用热处理工艺对于一些易产生残余应力的铸件,在铸造过程结束后,采用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减少残余应力的存在。

热处理过程中的固溶、时效等工艺手段,可以通过改变金属的组织和晶体排列状态,从而减缓和消除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消除外力或不均匀的温度场等作用后仍留在物体内的自相平衡的内应力。

机械加工和强化工艺都能引起残余应力。

如冷拉、弯曲、切削加工、滚压、喷丸、铸造、锻压、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因不均匀塑性变形或相变都可能引起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一般是有害的,如零件在不适当的热处理、焊接或切削加工后,残余应力会引起零件发生翘曲或扭曲变形,甚至开裂。

或经淬火、磨削后表面会出现裂纹。

残余应力的存在有时不会立即表现为缺陷,而当零件在工作中因工作应力与残余应力的叠加,使总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便出现裂纹和断裂。

零件的残余应力大部分都可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消除。

残余应力有时也有有益的方而,它可以被控制用来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和耐磨性能。

[1]工件在制造过程中,将受到来自各种工艺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当这些因素消失之后,若构件所受到的上述作用与影响不能随之而完全消失,仍有部分作用与影响残留在构件内,则这种残留的作用与影响。

也称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当物体没有外部因素作用时,在物体内部保持平衡而存在的应力。

凡是没有外部作用,物体内部保持自相平衡的应力,称为物体的固有应力,或称为初应力,亦称为内应力。

测试仪器编辑残余应力分析仪其原理是基于著名的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 :即一定波长的X射线照射到晶体材料上,相邻两个原子面衍射时的X射线光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

通过测量衍射角变化Δθ从而得到晶格间距变化Δd,根据胡克定律和弹性力学原理,计算出材料的残余应力。

应力方程根据弹性力学理论, 在宏观各向同性晶体材料上角度θ和ψ(见图1)方向的应变可以用如下方程表述:(图1)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应力分量ζθ和ηθ为方向Sθ上正应力和剪切应力:含剪切应力的应力方程和曲线如果在垂直于试样表面上的平面上有剪应力存在(η13≠0和/或η23≠0),则εθψ与sin2ψ的函数关系是一个椭圆曲线,在ψ> 0和ψ<0是图形显示为“ψ分叉”(见图3)。

残余应力分析报告

残余应力分析报告

残余应力分析报告1. 引言残余应力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后,去除外力后仍然存在的应力。

它是材料内部微观结构产生的结果,对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残余应力分析是研究材料力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的变形特点和失效机制。

本报告将介绍残余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残余应力的产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2.1 热应力材料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梯度而产生的热应力是导致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材料的不同部分受到不同的温度影响时,会出现不均匀的热膨胀,从而引起应力的产生。

2.2 加工应力加工过程中的机械变形也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例如,材料的塑性变形、切削加工和焊接等过程中,由于材料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一旦去除外力,材料便会维持一定的应力状态。

2.3 相变应力材料的相变过程也会引起残余应力的产生。

例如,金属在固相转变时,由于晶格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应力的产生。

3. 残余应力分析方法残余应力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3.1 X射线衍射方法X射线衍射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可以通过测量材料晶体的衍射图样来分析残余应力。

通过对衍射峰的位置和强度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3.2 高能同步辐射方法高能同步辐射方法是一种精密的残余应力分析方法,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该方法利用高能同步辐射源产生的高强度辐射束,通过测量辐射束的散射特性来分析残余应力。

3.3 数值模拟方法数值模拟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建立材料的力学模型和边界条件来计算残余应力。

该方法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和边界条件来模拟不同情况下的残余应力分布。

4. 残余应力分析案例分析以某航空发动机叶片为例,进行残余应力分析。

通过X射线衍射方法对叶片进行测试,得到了残余应力的分布情况。

结果显示,叶片的根部和尖部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而中部相对较小。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除方法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消除方法2011年08月09日10:56转载344次阅读0次被顶共有评论1条金属构件(铸件、锻件、焊接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高者在屈服极限附近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大多数表现出很大的有害作用;如降低构件的实际强度、降低疲劳极限,造成应力腐蚀和脆性断裂,由于残余应力的松弛,使零件产生变形,大大的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精度。

因此降低和消除构件的残余应力就十分必要了。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1.铸造应力的产生(1)热应力铸件各部分的薄厚是不一样的,如机床床身导轨部分很厚,侧壁.筋板部分较薄,其横向端面如图一所示。

铸后,薄壁部分冷却速度快收缩大,而厚壁部分,冷却速度慢,收缩的小。

薄壁部分的收缩受到厚壁部分的阻碍,所以薄壁部分受拉力,厚壁部分受压力。

因纵向收缩差大,因而产生的拉压也大。

这时铸件的温度高,薄厚壁都处于塑性状态,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变粗,拉应力使薄壁部分变薄,拉压应力,随塑性变形而消失。

铸件逐渐冷却,当薄壁部分进入弹性状态而厚壁部分仍处于塑性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产生塑性变形,继续变粗,而薄壁部分只是弹性拉长,这时拉压应力随厚壁部分变粗而消失。

铸件仍继续冷却,当薄厚壁部分进入弹性区时,由于厚壁部分温度高,收缩量大。

但薄壁部分阻止厚壁部分收缩,故薄壁受压应力,厚壁受拉应力。

应力方向发生了变化。

这种作用一直持续到室温,结果在常温下厚壁部分受拉应力,薄壁部分受压应力。

这个应力是由于各部分薄厚不同。

冷却速度不同,塑性变形不均匀而产生的,叫热应力。

在导轨或侧壁的同一个截面内,表层与内心部,由于冷却快慢不同,也产生相互平衡拉压的应力,用类似与上述方法分析,可知在室温下表层受压应力,心部受拉应力,并且截面越大,应力越大,此应力也叫热应力。

(2)相变应力常用的铸铁含碳量在2.8-3.5%,属于亚共晶铸铁,由结晶过程可知①:厚壁部分在1153℃共晶结晶时,析出共晶石墨,产生体积膨胀,薄壁部分阻碍其膨张,厚壁部分受压应力,薄壁部分受拉应力,薄辟部分受拉应力。

残余应力的产生

残余应力的产生

残余应力的产生金属构件(铸件.锻件.焊接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产生残余应力,高者在屈服极限附近构件中的残余应力大多数表现出很大的有害作用;如降低构件的实际强度.降低疲劳极限.造成应力腐蚀和脆性断裂,由于残余应力的松弛,使零件产生变形,大大的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精度。

因此降低和消除构件的残余应力就十分必要了。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1.铸造应力的产生(1)热应力铸件各部分的薄厚是不一样的,如机床床身导轨部分很厚,侧壁.筋板部分较薄,其横向端面如图一所示。

铸后,薄壁部分冷却速度快收缩大,而厚壁部分,冷却速度慢,收缩的小。

薄壁部分的收缩受到厚壁部分的阻碍,所以薄壁部分受拉力,厚壁部分受压力。

因纵向收缩差大,因而产生的拉压也大。

这时铸件的温度高,薄厚壁都处于塑性状态,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变粗,拉应力使薄壁部分变薄,拉压应力,随塑性变形而消失。

铸件逐渐冷却,当薄壁部分进入弹性状态而厚壁部分仍处于塑性时,压应力使厚壁部分产生塑性变形,继续变粗,而薄壁部分只是弹性拉长,这时拉压应力随厚壁部分变粗而消失。

铸件仍继续冷却,当薄厚壁部分进入弹性区时,由于厚壁部分温度高,收缩量大。

但薄壁部分阻止厚壁部分收缩,故薄壁受压应力,厚壁受拉应力。

应力方向发生了变化。

这种作用一直持续到室温,结果在常温下厚壁部分受拉应力,薄壁部分受压应力。

这个应力是由于各部分薄厚不同。

冷却速度不同,塑性变形不均匀而产生的,叫热应力。

在导轨或侧壁的同一个截面内,表层与内心部,由于冷却快慢不同,也产生相互平衡拉压的应力,用类似与上述方法分析,可知在室温下表层受压应力,心部受拉应力,并且截面越大,应力越大,此应力也叫热应力。

(2)相变应力常用的铸铁含碳量在2.8-3.5%,属于亚共晶铸铁,由结晶过程可知①:厚壁部分在1153℃共晶结晶时,析出共晶石墨,产生体积膨胀,薄壁部分阻碍其膨张,厚壁部分受压应力,薄壁部分受拉应力,薄辟部分受拉应力。

厚壁部分因温度高,降温速度快,收缩快,所以厚壁逐渐变为受拉应力。

残余应力 消除机理

残余应力 消除机理

残余应力消除机理一、残余应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残余应力是指材料在加工或应力加载后,未能完全消除的应力。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热应力、冷却应力、机械应力等。

比如在金属加工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和相变引起的温度梯度,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二、残余应力的危害和影响残余应力对材料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残余应力可能导致材料的变形、破裂和失效。

其次,残余应力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影响其力学性能。

此外,残余应力还会影响材料的耐蚀性、疲劳寿命和尺寸稳定性。

三、残余应力消除的方法和机理为了消除残余应力,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热处理: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利用材料的热塑性变形特性,使残余应力得到释放和消除。

2. 机械加工:通过切削、打磨等机械加工方法,改变材料的形状和尺寸,达到消除残余应力的目的。

3. 冷却处理:通过控制冷却速率,使材料均匀冷却,避免产生温度梯度,从而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残余应力的消除机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 塑性变形:材料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原先存在的残余应力会得到部分或完全释放。

2. 相变:材料的相变过程中,晶体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残余应力的消除。

3. 热稳定:在高温下,材料的晶体结构会重新排列,从而消除残余应力。

4. 弹性回复: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发生弹性变形,在外力去除后,材料会部分或完全恢复原状,从而消除残余应力。

四、残余应力消除的应用领域和意义残余应力消除技术在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等领域,对材料的残余应力进行有效的消除,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减少材料失效的风险。

此外,残余应力消除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减少加工工艺中的变形和破损情况。

总结起来,残余应力消除是一项重要的材料工程技术,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机理,可以有效地消除残余应力,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寿命。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对策 书籍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对策 书籍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对策书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残余应力是指物体在受力后解除外部载荷的情况下所保留的应力状态,这种应力状态往往会影响物体的性能和稳定性。

残余应力的产生是由于材料在受力或变形的过程中内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材料的原始形态无法完全恢复。

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开裂、变形等问题,严重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残余应力的产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焊接是一个常见的工艺过程,焊接过程中会引入残余应力,如果没有有效的对策控制,会导致焊接件的变形和破裂。

热处理、塑性加工、注塑成型等工艺也会引入残余应力,在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残余应力的问题。

对于残余应力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对策进行控制和解决:1. 合理设计和选择材料:在工程设计中,可以根据材料的性能和应用要求合理选择材料,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合理设计结构,在加工和焊接过程中减少应力的集中和不均匀分布。

2. 控制加工过程: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例如采用合适的工艺参数和工艺控制,控制加工温度和变形,减少残余应力的积累。

3. 热处理和调质处理:对于产生残余应力的材料,可以通过热处理和调质处理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在焊接后进行热处理,使材料重新回复力学性能,消除残余应力。

4. 采用残余应力监测和控制技术:在工程领域中,可以采用残余应力监测和控制技术,对残余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残余应力的产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工程设计和生产制造等各个领域的重视。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材料、控制加工过程、热处理和调质处理、采用残余应力监测和控制技术等对策,可以有效减少或消除残余应力的影响,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希望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和学者能够重视残余应力问题,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对策,为实现材料的高性能和高稳定性做出贡献。

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关系 -回复

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关系 -回复

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关系-回复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关系是材料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材料经历了外力的作用后,即使外力消失,材料内部仍存在一定的残余应力。

残余应力是指在物质内部形成的应力状态,该状态保存在物质内部,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仍存在。

它是材料加工和工程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留在材料内部导致的现象。

残余应力与变形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回答:第一步: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和方式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形变通常是无法完全弹性恢复的。

这意味着材料在变形后会产生内部应力,而这些应力不会随着外力消失而消失。

常见的产生残余应力的方式包括:1. 冷加工:材料在冷加工(如锻造、压延等)中,由于变形速度较大,形成的应力无法及时释放,导致产生残余应力。

2. 焊接:焊接过程中,由于热变形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差异,会导致产生残余应力。

3. 热处理:热处理过程中,由于材料晶粒的重新排列和形变,会产生残余应力。

第二步:残余应力的影响残余应力对材料性能和工件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它们可能导致以下问题:1. 延长材料疲劳寿命:残余应力降低了材料的疲劳强度和寿命,因为它们对材料内部的位错和裂纹起到了催化作用。

2. 引起尺寸变化:残余应力可能导致材料或工件的尺寸变化,使其与设计要求不符。

3. 引发应力腐蚀和应力开裂:由于残余应力,材料对环境中的腐蚀性介质更加敏感,从而可能导致应力腐蚀和应力开裂。

第三步:衡量残余应力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残余应力对材料的影响,需要进行残余应力的测量。

常见的残余应力测量方法包括:1. X射线衍射法:通过测量材料晶体的衍射角度,来确定残余应力的大小。

2. 中子衍射法:利用中子束的衍射效应来测量残余应力。

3. 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如超声波测量、光学方法等,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声波传播速度或变形情况来得到残余应力。

第四步: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为了减小或消除残余应力,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热处理:通过热处理过程中的热处理温度和时长来改变晶体结构,使残余应力得到释放或减小。

proto残余应力

proto残余应力

proto残余应力PROTO残余应力是材料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在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加工和变形等原因导致的一种内部应力状态。

这种应力状态常常会对材料的性能和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材料研究领域中备受瞩目。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PROTO残余应力的相关知识。

一、PROTO残余应力的形成原因PROTO残余应力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的冷加工或热加工。

比如,高温下热处理的金属材料,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现象,就会导致内部残余应力的形成。

此外,材料的加工过程也是PROTO残余应力形成的重要原因。

比如,锻造、挤压、拉伸等加工过程会对材料进行形变,这些形变会导致材料内部出现残余应力。

二、PROTO残余应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PROTO残余应力对材料的性能和结构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首先,它会降低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因为在应力作用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裂纹会更容易扩展,导致材料的损伤和失效。

其次,PROTO残余应力还会影响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比如,如果残余应力足够大,就会导致材料的氢脆化现象,使材料的脆性增加。

三、PROTO残余应力的测量和分析方法为了有效地评估和控制PROTO残余应力,需要对其进行测量和分析。

常用的PROTO残余应力测量和分析方法主要有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红外法和磁力法等。

其中,X射线衍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通过测量晶格的畸变来计算出残余应力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四、PROTO残余应力的消除和减轻方法为了减轻或消除材料中的PROTO残余应力,有很多方法可以采用。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热处理和表面处理。

热处理可以使材料内部的残余应力得到缓解和减轻,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稳定性。

表面处理则可以通过改变材料表面的形态和物性等,减轻或消除残余应力。

综上所述,PROTO残余应力对材料性能和结构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控制,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对策 书籍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对策 书籍

残余应力的产生和对策书籍《残余应力的产生和对策》第一章什么是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是指在物体内部或表面存在的一种剩余应力,它是由于物体经历了外部力的作用或热应变引起的。

这种应力可能会对物体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章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2.1 材料加工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如锻造、轧制、淬火等,由于外部力的作用,会在材料内部产生残余应力。

这些应力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变形、裂纹甚至破坏。

2.2 热应变引起的残余应力材料在冷却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变会导致残余应力的产生。

这种应力可能会导致材料的变形和破坏。

第三章残余应力对物体的影响3.1 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残余应力会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等。

这些应力可能会导致材料的脆化、疲劳寿命的降低等问题。

3.2 对结构的影响残余应力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变形和破坏,从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章残余应力的对策4.1 应力退火通过加热材料并保持一段时间,使其内部的残余应力逐渐释放。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残余应力,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性能。

4.2 加工控制在材料的加工过程中,合理控制外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例如,在锻造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温度和应力控制方法,可以降低残余应力的产生。

4.3 热处理通过对材料进行热处理,可以改变其晶体结构,从而减少残余应力的产生。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第五章结语残余应力是材料工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对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了解残余应力的产生机制和对策,我们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残余应力的影响,提高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的稳定性。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残余应力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残余应力分类

残余应力分类

残余应力分类
残余应力是指物体内部的应力状态,在外力作用消失后仍然存在的应力。

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热残余应力
热残余应力是由于材料在制造过程中受到加热或冷却时,由于不同部位温度变化不一致而产生的应力。

这种应力可以通过调整加工工艺来减小或消除。

2. 内应力
内应力是由于材料的微观结构不均匀或加工过程中受到变形而产生的应力。

这种应力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加工工艺来减小或消除。

3. 残留塑性变形引起的残余应力
当材料发生塑性变形时,会引起内部的残余应力。

这种残余应力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退火处理来消除。

4. 表面处理引起的残余应力
表面处理过程中,如喷涂、电镀等会导致表面产生不均匀的压缩和拉
伸等残余应力。

这种残余应力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和条
件来减小或消除。

5. 残留裂纹引起的残余应力
当材料内部存在裂纹时,会导致残余应力的存在。

这种残余应力可以
通过修补裂纹或更换材料来消除。

6. 残留应变引起的残余应力
当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拉伸或压缩时,会产生残留应变,从而导致
残余应力的存在。

这种残余应力可以通过对材料进行退火处理来消除。

7. 化学反应引起的残余应力
当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会产生内部不均匀的化学成分
分布,从而导致残余应力的存在。

这种残余应力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
材料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来减小或消除。

总之,不同类型的残余应力产生原因不同,减小或消除方法也各有所
不同。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余应力的产生、释放与测量
一、残余应力的产生
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归结为三类:一是不均匀的塑性变形;二是不均匀的温度变化;三是不均匀的相变。

根据产生残余应力机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热应力和组织应力,车轴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是热应力与组织应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由于构件内、外部温度不均,引起材料的收缩与膨胀而产生的应力称为“热应力”。

热应力是由于快速冷却时工件截面温差造成的,淬火冷却速度与工件截面尺寸共同决定了热应力的大小。

在相同冷却介质的情况下,淬火加热温度越高、截面尺寸越大、钢材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越大,均能导致淬火件内外温差增大,热应力越大。

而加工过程中,由工件内外组织转变的时刻不同多引起的内应力成为“组织应力”。

淬火时,表层材料先于内部开始马氏体的相变,并引起体积膨胀,由于表层的体积膨胀受到未转变的心部的牵制,于是在试样表层产生压应力,心部产生拉应力。

随着冷却的进行,心部体积膨胀有收到表层的阻碍。

随着心部马氏体相变的体积效应逐渐增大,在某个瞬间组织应力状态暂时为零后,式样的组织应力发生反向,最终形成表层为拉应力而心部为压应力的应力状态。

组织应力大小与钢的含碳量、淬火件尺寸、在马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的冷却速度、钢的导热性及淬透性、加热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有关。

二、残余应力的释放
针对工件的具体服役条件,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消除或降低对
其使用性能不利的残余拉应力,有时还可以引入有益的残余压应力分布,这就是残余应力的调整问题。

通常调整残余应力的方法有:
①自然时效
把工件置于室外,经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

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仅下降2%~10%,但工件的松弛刚度得到了较大地提高,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很好。

但由于时效时间过长,一般不采用。

②热时效
热时效是传统的时效方法,利用热处理中的退火技术,将工件加热到500~650℃进行较长时间的保温后再缓慢冷却至室温。

在热作用下通过原子扩散及塑性变形使内应力消除。

从理论上讲采用热时效,只要退火温度和时间适宜,应力可以完全消除。

但在实际生产中通常可以消除残余应力的70~80%,但是它有工件材料表面氧化、硬度及机械性能下降等缺陷。

③振动时效
振动时效是使工件在激振器所施加的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产生共振,松弛残余应力,获得尺寸精度稳定性。

也就是在机械的作用下,使构件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从而使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以达到降低和调整残余应力的目的。

其特点是处理时间短、适用范围广、能源消耗少、设备投资小,操作简便,因此振动时效在70年代从发达国家引进后
在国内被大力推广。

④静态过载法
静态过载法是以静力或静力矩的形式,暂时加载于构件上,并在这种载荷下保持一段时间,从而使零件尺寸精度获得稳定的时效方法。

用于焊接件时需要将载荷加大到使原来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接近于材料的屈服极限,才能消除残余应力。

静态过载法的精度稳定性效果,取决于附加应力的大小及应力下保持时间。

特别指出,静态过载法处理后构件中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残余应力。

⑤热冲击时效法
1970年前后出现的一种新颖的稳定工件尺寸精度的时效工艺法。

其实质就是将工件进行快速加热,使加热过程中造成的热应力正好与残余应力叠加,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引起塑性变形,从而使原始残余应力很快松弛并稳定化。

⑥超声波时效法
超声波时效法首先在前苏联诞生,并在发达国家得到推广,该方法起先主要应用于船舶、核潜艇、航空航天等对消除应力非常严格的军事领域。

但是以上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残余应力值,但都不能完全消除残余应力,为了获取比较好的应力状态采取以下表面处理:
1、滚压工艺
滚压表面强化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以显着改善零件表面应力状态从而提高其抗疲劳性能的终加工工艺手段。

可以产生很大的残余
压应力和提高表面质量。

2、磨削工艺
精磨工序加工得到的工件表面存在较高一致性残余压应力。

3、喷丸工艺
4、表面淬火工艺
以上四种工艺都会对表面残余应力产生影响,既可以获得较好的表面组织,也可以调高表面残余压应力,提高车轴的使用寿命。

三、残余应力的测量
盲孔法
盲孔法测量残余应力的原理如图1所示,假设一个各向同性材料上某一区域内存在一般状态的残余应力场,其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别为σ1和σ2,在该区域表面上粘贴一专用应变花,在应变花中心打一小孔,引起孔边应力释放,从而在应变花丝栅区域内产生释放应变,根据应变花测量的释放应变就可以计算出残余应力:
σ1
1 2
图1 盲孔法残余应力测量原理图
()()()()⎪⎪⎪⎪⎪⎩
⎪⎪⎪⎪⎪⎨⎧---=--+-++=--+--+=1331223122313122312231311222)(442)(4 4 εεεεεθεεεεεεεσεεεεεεεσtg B E A E B E A E (1)
式(1)中:
ε1、ε2、ε3 — 三个方向释放应变;
σ1、σ2 — 最大、最小主应力;
θ — σ1与1号片参考轴的夹角;
E — 材料弹性模量;
A 、
B — 两个释放系数。

其中A 、B 系数与钻孔的孔径、应变花尺寸、孔深有关。

盲孔法测残余应力的误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应变片的粘贴质量。

应变片粘贴不好会引起数据漂移和精度下降。

2、 钻孔装置安装时的对中偏心引起的误差。

钻孔前必须用专用对中显微镜调整中心位置。

3、钻孔时产生的附加应变。

它可以用两次钻孔并改变钻速的方法减小附加应变。

4、释放系数A 、B 值的误差。

(A 、B 值的确定)
HT21B型便携式数字残余应力检测仪主要用于盲孔法进行各种材料和结构的残余应力分析和研究,还能在静力强度研究中测量结构及材料任一点变形的应力分析仪器。

如果配用相应的传感器,也可以测量力、压力、扭矩、位移和温度等物理量。

粘贴应变片
(1)将试件或弹性体表面贴片部位用细砂纸打磨去除氧化层,打磨方向应与应变片丝栅方向成45°左右。

(如何确定45°方向)(2)用脱脂棉棒蘸丙酮或无水乙醇将贴片部位擦洗干净,将应变片粘贴面擦洗干净。

(3)确定好45°方向(45°),用502胶水滴在应变片粘帖面,用手指放在指定部位。

贴片时应在应变片上面覆盖一张聚乙烯薄膜,用手指均匀地滚压,将多余的粘贴剂和气泡挤出。

要求达到胶层均匀无气泡,位置准确。

(4)分别连接好测量导线和补偿导线,将补偿电阻与测量片置于同一温度环境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