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物体的区别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中考物理知识点: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据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关物,而物质是指构成物体的材料。

一个物体可以由多种物质组成,同种物质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体,如铁球、铁锅都是物体,而它们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

例1,天平的每一个砝码都有一定的质量,它们的质量任下述情况下会发生改变的是()
A.生锈了
B.放在月球上
C.掉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碰了一下
D.气温升高
解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质量的大小只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府)没有关系,故B.C.D错误;砝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这一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砝码的质量会增加,故A正确。

答案A
练习1,在下列各种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是()
A.一把菜刀用了两年
B.进入太空中的字航员所戴的手表
C.钢水浇铸成车轮
D.铁块锻打成铁件
答案A
点拨:看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应看它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否有变化,宇航员所戴的手表在宇航员进入太空中时没有任何改变,钢水浇铸成车轮、铁块锻打成铁件,只是形态变化了,其含有物质的多少都没有改变,因此,质量也就不变.对于一接把菜刀,使用中由于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它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会改变的,则其质量也就改变。

相关推荐:中考物理知识点:一些物体的质量。

土豆初中物理——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知识要点总结和考点分析

土豆初中物理——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知识要点总结和考点分析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考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考试要求1、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会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会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4、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及简单应用。

第二部分知识点总结第1节质量一、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1、区别物体与物质.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体是一个实物概念,包括汽车、桌子、树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物质则是一个宏观概念.比如铁块是物体,而铁就是物质。

再举个例子,锤子钉子两个物体都由铁这种物质构成的,而构成的物质铁多少不同.(概念比较抽象,最好理解,实在理解不了先死记,到后期自然理解了)2、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m”表示。

(记住!)基本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吨()、克()、毫克()1t=103kg 1kg=103g 1g=103mg(此处必考估算题,质量、长度、时间、温度、速度的估算值附后,记住!)4、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填空选择都可能出题,理解并记住!)二、质量的测量1、生产生活中测质量常用杆秤、案秤、磅秤、电子称等。

2、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

三、天平的使用(天平非常重要,大考小考都要考,中招不少于5分,先理解,划线的词句常填空)1、基本步骤(1)放:测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或水平台面,填空)(2)调:先将游码拨回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归零),再调节平衡螺母(“走高端”,哪儿高往哪个方向调),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表示横梁平衡;(3)测:将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左物右砝),用镊子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注意:调节游码相当于在右盘加砝码。

选择填空)测量环节要牢记:左物右码,先大后小。

另外:先估后测,先砝后游。

九年级化学绪言PPT 课件

九年级化学绪言PPT 课件
原子、分子、离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用途与制法
三、巩固练习
1、在人类历史上 ,第一次利用化学反应改善人类 生存条件的是 ******* 。
2、近代化学的基础是************,原子论和分子学 说的重要结论******************。
3、发现元素周期律和编制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 保障人体健康;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 人类的生存条件;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3、化学发展史
(1)古代化学:火和简单工具,陶器、铜器、 铁器、纸、火药、酒、染料。
(2)近代化学:道尔顿——原子论 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 (3)现代化学:能源、材料、医药、信息、
环境和生命科学。 “ 绿色化学”
4、什么是绿色化学?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无毒、无害、零排放”
二、化学的定义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的 研究对象)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元素
九年级化学上册
教师:郭红晓
绪言
化学使世界 变得
绚丽多彩
一、思考: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有哪些? 3、化学发展过程中的成就有哪些?(古代、
近代、现代) 4、根据生活经验,想一想什么是“绿色化
学”?
1、什么是化学?
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的及其变化,它不仅要
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 创造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各节导学案和达标检测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各节导学案和达标检测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6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各节导学案和达标检测6、1物体的质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一种物理属性。

2、能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说出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3、阅读天平使用说明,知道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二、导学流程活动一:“物体”和“物质”的的区别和联系。

看P2图,请在空格中填入“物体”或“物质”1、小明所提到的铁钉和大头钉是,它们是由同种组成的,体积大的铁钉含有的比体积小的大头针多。

2、小华提到的大理石和泡沫塑料是,它们是由不同种组成的。

活动二:质量的基础知识1、叫做物体的质量。

用字母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符号,辅助单位有()、()、()。

3、感知质量单位的大小。

你觉得一只公鸡的质量大约是2 。

4、换算关系:1t= kg;1kg= g;1g= mg。

活动三:单位换算,要求写出过程:1、1700t== kg25g== kg2、总结单位换算的要点:活动四:观察天平1、实验室里常用作为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观察右图天平的结构,试说出各部分构件的名称。

1、2、3、4、5、6、7、8、活动五:天平的使用1、两次调节:(1)水平调节指。

(2)横梁平衡调节:先将游码移到标尺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使对准中央的刻度线。

(左盘低向调,右盘低向调)。

2、称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盘;用镊子向盘按的顺序砝码;移动,使指针对准中央的刻度线,即横梁重新平衡。

此时, m物=。

活动六:写出使用天平时的两条注意事项1、2、活动七:思考:1、称量物体质量时,天平两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各采用何种方法达到这一要求?2、如果砝码有磨损,你觉得会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若砝码上粘了异物呢?活动八:读图6-2指出各操作中存在的错误,说出图6-3中的各测量工具的使用场合。

活动九: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的变化对其质量大小的影响。

实践1中只改变物体的,质量;实践2中只改变物体的,质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
注意:对于粉末状的固体质量的测量,一般在测量前,在天平的左、右两盘 中各放一张相同的白纸,再调节天平平衡,然后进行测量。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对于需要调节底座水平的天平,应 先调节底座下面的螺钉,使底座水平。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处(或使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两侧摆动的幅度相等),这一步的目的是 把天平横梁调平衡。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 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
(5)测:测量前,先估测;测 量时,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 按“先大后小”的顺序依次向右 盘试加砝码,若添加或取下最小 砝码后,天平仍不平衡,则需要 用镊子调节游码,直至天平的横 梁恢复平衡。
新知探究
2. 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
(6)读: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游码左侧边缘在标尺上所 对的刻度值)就等于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
新知探究
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
1791年,规定在4℃时1立方分米纯水的质量为1千克。 1872年,科学家们通过国际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决定以法国档案千克为标准, 用铂铱合金制作标准千克的复制品,分发给其他国家。 1883年,在复制品中选了一个与“档案千克”质量最接近的作 为国际千克原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
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
2. 质量单位
①质量的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 毫克(mg)
我国生活中的常用单位: 公斤、斤、两 ②单位换算:
1t =___1_0_3__kg
1g =___1_0_-3__kg
1mg =___1_0_-6__kg
1千克=1公斤=2斤
1斤=0.5千克=500克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基本概念物质是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宇宙中自然存在的一切实体的总称,是占据一定空间,有一定质量的任何事物的总称,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成分。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组成的,包括原子、分子等微粒。

物质是具有一定质量、占据一定空间、具有可观察性和可度量性的,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客观存在。

物质性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成为物质被认识的依据。

物质的三态:固、液、气。

物质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二、物质的组成1.原子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化学元素的最小单位,化学反应中不会分解的微粒。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分子分子是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分子的组成是由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会发生改变,化学反应中发生的都是分子的变化。

分子的构成有原子殊,分子中原子的种类与比例确定了分子的性质。

3.离子离子是由失去或者获得电子而具有电荷的粒子,可以是单个原子,也可以是分子,称为单一离子,或者多个原子或分子部分组成的有电荷的团体,称为复合离子。

离子在水溶液中自由移动,具有导电性和电化学反应性。

三、物质的性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改变物质本质情况下,其所具有的固有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观察和度量。

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磁性等。

2.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反应和实验才能得以确认。

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氧化还原性、酸碱性、水解性等。

3.物质的结构性质物质的结构性质是指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和组成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结构性质包括: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离子的组合方式等。

四、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的分类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属性来进行分类,包括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组成结构等方面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组成结构分类、按化学性质分类、按物理性质分类等。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第1节《物体的质量》教案 粤教沪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第1节《物体的质量》教案 粤教沪版-粤教沪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教材分析】本章教材安排了3节内容。

先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和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定性地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接着通过测量和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手段,重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如何定量认识“质量”和“密度”的过程。

最后借用计算机术语“点击”出一些新材料,一方面有目标地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新材料,简介它们的性能及其应用;另一方面告诉学生今天的新材料层出不穷,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启发他们通过上网、进图书馆,及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去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进而在拓展他们的学习层面的同时,培养他们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本章特点:1、首先它把物质的一些基本物理属性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等相对集中的编排在一起,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手段,结合它们性能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定性地认识它们。

然后把重点转移到对“质量”和“密度”两个属性的定量探究。

最后再延伸拓展,并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这种由浅入深的递进,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又能达到逐步深入认识理解事物的目的。

2、强调实验活动,突出探究过程,把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然融入到过程与方法之中,切实地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的要求,这是本章比较明显的特点。

全章安排了9个实验活动,其中包括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

《课标》的要求基本都隐含在实验活动和探究过程中,因此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认真体验探究过程,不仅能索取到知识,形成某些技能,而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也能得到升华。

【课标要求】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用途联系起来。

3、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5、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物质概念的范畴

物质概念的范畴

物质概念的范畴物质概念是自然科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它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广泛领域和概念。

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它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是物理实在的基础。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物质都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我们认识和理解自然世界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对物质概念的范畴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实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感知和触摸的物体,比如水、空气、沙子、金属等,都属于物质的范畴。

这些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它们可以被我们观察、触摸、感知和测量。

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密度、体积和其他物理性质来研究物质。

物质的宏观性质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了解的内容,比如材料的强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都是物质的宏观性质,对于工程、建筑、制造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在19世纪末,化学家达尔文、阿沃加多罗夫等人通过实验证据证明了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成分子,不同种类的原子和分子构成了不同的物质。

通过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理解物质的微观世界,比如化学反应、化学键的形成和断裂等。

在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对于合成新材料、改良原有材料和探索新的物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从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来看,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物质的宏观性质是由其微观结构和相互作用决定的。

例如,金属材料的硬度、延展性、导电性等宏观性质取决于其原子和电子的排列方式和结合方式。

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控制物质的宏观性质,从而实现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优化。

另外,通过研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相变、化学反应、电磁性质等现象,我们可以揭示物质的宏观行为背后的微观机制,这对于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如何区分“物质”和“物体”的含义

如何区分“物质”和“物体”的含义

如何区分“物质”和“物体”的含义作者:李伟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2年第02期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的第一章讲的是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这是学生第一次与“物质”这个词作如此亲密的接触.但是受生活习惯的影响,在他们的脑海当中经常把“物质”和“物体”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课本中的有些描述也不同程度地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如引言中出现的两个例句:①“地球上有高山、大海、空气、有树木、鸟兽,有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所需的生活用品,这些都是物质.浩瀚的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体,如太阳、月亮等,它们也都是物质.”②“不同物质的属性,例如大小、形状、颜色、质量、电特性、磁特性等方面,是千差万别的.”在第①句所列举的这些词中除“大海”(可理解成海水)、“空气”外,其他几个都是些有形的物体,应该说它们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第②句中不同的物质确有不同的属性,然而“大小”和“形状”却不是物质的属性,“质量”更不是物质的属性,如:铁是一种物质,我们无法说它的大小和形状如何,更不能确定铁的质量是多少,只有用它做成一个具体的物体后,它的大小、形状、质量才有真正的意义.由此可见,物质和物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正确地区分它们,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其他的物理概念,怎样正确地区分它们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1 从概念的本质进行对比理解物体和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即有区别也有联系.物体是有形的东西,,它是由物质组成的;而物质是物体的组成部分.同一个物体可以由同种物质来组成,也可以由不同物质来组成,如生活中用的桌子,桌面可以用木头这种物质制成,桌腿可以用铁这种物质制成,作为“桌子”,它是一个物体,而作为“木头”、“铁”就是不同的物质了.2 借助质量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课本中质量的定义是这样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在这个定义当中同时出现了“物体”和“物质”这两个词,这给我们区分它们提供了很大帮助,首先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内所含的就是物质.然后要意识到物质有多少之分,最后要明确质量所表示的就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大小是由它所含的物质的多少决定的.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温度怎么变化,只要物体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的质量就不会变化.通过以上比较,不仅使我们区分开了“物体”和“物质”的含义,同时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质量的本质.3 表示它们的量词是不同的由于“物体”和“物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活中在描述它们时用的量词是不同的,物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有形状大小之分,一般可以用“个”作为单位,由于所描述物体的特性不同,有时还用其他量词,如桌子可以用“张”,鸡可以用“只”等等,但他们都是一些有形的东西.而物质是以种类来区分的,描述它们的量词是“种”或者是“类”,同一种物质,无论将其构成什么样的物体,材料的特有性质是不会改变的.如铁、铜、塑料等.4 在运用当中区分它们巧用它们的区别可以加深对“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教材中密度的概念是这样的:“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在概念中只出现了“物质”这个词而没有出现“物体”这个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的大小与物体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一类物质只有一个密度值,无论这种物质组成了什么样的物体,它的密度值都一样.我们可以用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值,但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当用不同密度的物质组成形体大小相同的物体时,由于物质的密度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也不同,即物体的质量不同.总之,只有正确理解“物体”和“物质”这两个词的含义,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质量”和“密度”的实质意义,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要改变那些不规范的说法,主动运用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物质的构成

物质的构成

初三物理讲义知识点一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1、物质与物质的区别与联系:物体是具有一定形状与体积的个体,具有软硬、颜色、气味等特征,而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

例如,铁钉是物体,但制作铁钉的铁是物质;桌子是物体,但制作桌子的木材是物质。

2、目前,人类对于太阳系及整个宇宙的认识。

例1 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宇宙是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的。

C、宇宙中各个物质都是静止的。

D、宇宙就像地球一样的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像太阳一样的天体不是由物质组成的。

例2 太阳的体积约是地体积的130万倍,地球直径大约是1×107m,而银河系的宽度大约是十万光年,通过计算说明太阳只是银河系中很微小的一员。

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人们普遍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粒子组成,那时就把质子、中子和电子称为“基本粒子”.随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大批新的粒子相继发现,其中的许多粒子本身也有内部结构.“基本粒子”并不基本.问:本节的重点是什么?答:(1)初步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认识宇宙的艰辛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2)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和原子组成的;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模型及分子结构的区别.知识点二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现象探究:一座大山由许多巨石组成,将巨石劈开分成小石头,小石头碾碎成小石子,将小石子研磨成小颗粒……如此不断细分,是否无止境呢?2、探究归纳: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笑的粒子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通常把它们叫做分子。

分子极其微小,一般的分子的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它。

3、分子很微小。

4、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图。

现代科技可以使我们看到物质中的分子,不同的物质,分子是不一样的,图11-1-1是金原子(成为单原子分子)排列图像,图11-1-2是DNA生物大分子(成为多原子分子)结构示意图。

物质的质量及测量

物质的质量及测量

物理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 徐正天学生: 年级: 初二日期: 星期: 时段:宇宙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尺度可形象表示为图1.图1 宇宙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尺度)托盘大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游码归零,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横梁平衡。

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侧零位;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标盘的中央刻度线上,这时天平平衡;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记: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把被测物体的质量记录下来完后把砝码放回盒内,不许用手捏砝码.图4 几种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方法:)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托盘天平,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杆秤、磅秤、电子台秤等等。

(2)3)审阅签字: 时间: 教务主任签字: 时间:【目标检测】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① 0.2吨= 千克;② 45×108克= 千克;③2吨=________ 千克=__________克=__________毫克。

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单位.①成年人的质量:70______ ;②一杯水的质量:200_______;③一头大象的质量:10______ ;④一根火柴的质量:70______.3.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量铜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有50g、20g、10g各1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铜块的质量是_______g,如把上述实验移到山顶上进行,测得的该铜块的质量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一物体在地球上的质量为20千克,把这个物体搬到月球上,那么它的质量为()A.大于20千克;B.小于20千克;C.等于20千克;D.无法确定。

5.下列现象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水凝固成铁块B.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C.把菜刀表面磨光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6.在调节托盘天平使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中线左侧,此时游码已经对零,下列几种调节中正确的是()A.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把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C.把标尺上游码向右移动D.把天平搬动一下位置就行了7、托盘天平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关于其使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物体前首先应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以免超过量程B.称量时,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砝码C.不管桌面是否水平,只要调平横梁就可以称量D.不能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称量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能超过220VB、某一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45kgC、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D、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100cm9.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若指针仍偏左,此时可将横梁右端的向端调节。

初中物理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初中物理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质量与密度知1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物质与物体的区别物体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占有一定空间、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而物质是指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塑料盆、塑料玩具、塑料桶等是具体的物体,都是由塑料组成的。

2.质量: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用字母m表示。

①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任何物体都有质量②对于一个确定的物体,它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③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和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区别:物理学中的质量指的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生活中的“质量”用于评价产品的好坏,如这衣服的“质量”真好④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克(g),常用单位是毫克(mg)、千克(kg)、吨(t)。

换算关系:1t=103kg 1 kg =103g 1 g =103mg体积的国际单位是立方米(m³)、常用单位立方分米(dm³)、立方厘米(cm³)、升(L)、毫升(ml)换算关系:1 m³=103 dm³ 1 dm³=103 cm³ 1 dm³=1L 1 cm³=1 ml知2 天平和量筒1.天平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按“一选、二放、三调、四称、五读、六整”的顺序进行。

一选:选择合适的量程和分度值,在这里量程还称作称量,分度值还称做感量。

二放:天平须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三调: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恰好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摆动的幅度相同。

四称: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使用镊子加减砝码,移动游码。

砝码先加大的后加小的。

五读:读数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称量标尺上游码左侧所对应的示数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

六整:称量完毕,用镊子把砝码依次全部放入砝码盒。

注: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大于天平的称量即量程。

②取放物体、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动作轻缓,不要使天平发生剧烈震动。

关于物质的名词解释

关于物质的名词解释

关于物质的名词解释物质: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物质,作为一个名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的词汇之一。

它似乎与我们息息相关,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并能够将其抽象概念化为明确的定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尝试对物质进行深入剖析,从科学、哲学和文化的角度,揭示其丰富的内涵和引发的思考。

科学视角下的物质从科学角度来看,物质是构成自然界和宇宙的基本实体,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

它是世界的实在,是我们所直接感知和触摸到的。

物质有其自身的属性和特征,比如质量、形状、颜色等。

物质既可以凝聚成有形的物体,如石头、树木和水流,也可以以微观的方式存在,如空气和光线。

科学告诉我们,物质是由不同种类的基本粒子组成的。

这些粒子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力相互联系和互动。

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其组成的粒子类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金属由金属元素的原子组成,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共享形成金属键,使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

这种从微观层面解读物质的方法,让我们能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转化,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哲学思考中的物质在哲学领域,对于物质有着更加深入的思考。

无论是古希腊的原子论派,还是近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探索了物质的本质和含义。

历史上,人们提出过各种关于物质的理论,如亚里士多德的“成分性”理论、笛卡尔的“外延的”物质理论,以及马克思的“对立统一”的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类的意识和意向。

物质通过人类实践的不断改造和认识,得以逐渐揭示和解构。

这种对物质的历史观点,为人们深入思考社会现象提供了重要启示。

物质的生产和分配,物质的使用和消费,皆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揭示了物质的巨大力量和影响。

物质文化的多元表达除了科学和哲学外,物质还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之中。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文化充斥的时代,物质对我们的生活、价值观和认同感产生了深远影响。

物质世界中的商品、娱乐、艺术和建筑,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体验。

浅谈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密度的区别与联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少学生常常把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密度相混淆,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确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密度的区别与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物体的密度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质量与物体体积的比值叫做物体的密度。

物体的密度也可简称为体密度。

物体的密度通常又称为视密度。

二、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密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密度的相同点:⑴二者定义方法相同,都采用比值定义法;⑵二者都不能根据ρ=m/V进行纯数学讨论,说成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⑶不同的物质,一般有不同的密度但也可能有相同的密度(如煤油与酒精密度相同、冰和蜡的密度相同);不同的物体,一般有不同的密度但也可能有相同的密度(如我们可制成密度相同的空心铜球与空心铁球)。

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密度的不同点:物体的密度与物质的密度的定义方法虽然相同,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二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⑴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而物体的密度不能反映物质的性质,不是物质的特性。

⑵物质的密度值在一定的物态和条件(温度)下具有确定性与唯一性,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物态(固态、液态、气态)和条件(温度)下其密度不同,例如水的密度是1.0×103㎏/m3,0.9×103㎏/m3,0.6㎏/m3,而物体的密度值具有可变性。

例如说到铝的密度,那就有确定的值即2.7×103㎏/m3,但用铝这种物质可以制成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铝制物体,其铝制物体的密度可能等于2.7×103㎏/m3、也可以小于2.7×103㎏/m3。

当铝制品是实心体时,它的密度才等于2.7×103㎏/m3,当铝制品是空心体时,它的密度将小于2.7×103㎏/m3。

空心体空心部分的体积越大,其体密度越小。

⑶物质的密度是指某种单一纯净的物质的密度,而物体的密度则可能是多种物质构成的结合体或混合体的密度。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物质是指组成物体的基本单位,是构成宇宙的一切实体的形态。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一般来说,物质主要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在宏观上,物质表现出各种性质和现象,如质量、体积、形状、颜色等。

理解物质概念需要考虑物质的特性、构成以及变化等方面。

首先,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

质量是物质所固有的特性,是物质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作用的表现。

物质的质量是它所包含的原子和分子的质量的总和。

体积是物质占据的空间大小,物质的体积可以通过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来确定。

其次,物质具有形状和颜色。

物质的形状是其外部形态的表现,可以是固态、液态或气态。

固态物质的分子排列有规则,液态物质的分子排列较为松散,气态物质的分子则自由运动。

颜色是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选择性吸收或反射的结果,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颜色。

再次,物质具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通过化学反应,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新的物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如导电性、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可以通过测量和实验来确定。

物质的构成主要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一种微观粒子。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元素是指具有一定原子数目和原子序数的物质。

原子根据其内部结构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等粒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分子可以是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不同元素的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数量决定了物质的量。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物理变化是指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成分,只改变其物理状态或物理性质的变化,如固态水变为液态水。

化学变化是指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如燃烧、酸碱反应等。

总之,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具有质量、体积、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物质具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宇宙万物的奥秘。

如何区分“物质”与“物体”

如何区分“物质”与“物体”

如何区分“物质”与“物体”作者:马利军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39期怎样正确理解“质量是物体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密度”?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搞清“物质”与“物体”的区别。

哲学范畴物质概念:物质指客观存在。

具体地说,在人们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又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就是物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世界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从星球到原子,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到底都是客观实在,都是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物质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和物体是有很大区别的,哲学上的物质和物理上的物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上的物质注重整体,而物理上的则更为具体.对物质的思考正是源于物理上对物质的研究。

可以通俗地说,凡是在自然界客观地存在着的,并且人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或间接感觉到它们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也就是说,人们看得见的、摸得着的都是物质。

还有一些如磁场等无色无形的东西,虽然人们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觉到它们的存在,但是通过实验或仪表的检测可以间接地证明它们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因而也是物质。

那么“物体”与“物质”有何区别呢?当然,任何一个物体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事实上,自然界某种物质的存在,都是由这种物质构成的具体物体的存在而体现出来的,譬如说,离开铝锅、铝壶、铝盒、铝块等各种铝构成的物体外,谁还能见到过不是物体的铝呢?物理学中通常所说的“物质”,就是狭义地指存在于自然界的某一类性质完全相同的物质总称。

如金、银、铜、铁、铝、水、酒精、氢气、氧气等。

然而物体不是指一般物质,而还有其特定的涵义:物体总是指具有某种形状和大小的具体物质对象。

宇宙中大到一个星球,小到一粒砂子,一颗露珠等,都是这样一种有形状和大小的具体物质对象,都叫做物体。

物质与物体最简单的区别

物质与物体最简单的区别

物质与物体最简单的区别物质和物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物质是组成物体的基本元素,而物体则是由物质组成的实体。

下面将详细解释物质和物体的区别。

物质是指构成物体的基本元素或成分。

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形态,它们具有质量和体积。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

不同种类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例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体则是由物质组成的实体或存在于空间中的实体。

物体具有形状、大小和质量等特征。

物体可以是有形的实体,如桌子、椅子、汽车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实体,如声音、光线等。

物体是物质在空间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可以通过感官观察或测量来确定其存在。

物质是抽象的概念,而物体是具体的实体。

物质存在于物体中,但物体并不仅仅由物质组成。

物体还包括了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空间结构等因素。

例如,一台电视机是一个物体,它包含了金属、塑料、电子元件等多种物质,还包括了电路连接、电磁辐射等物理现象。

物质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而物体是一个更具体的概念。

物质可以是微观的,如原子、分子等;也可以是宏观的,如岩石、星球等。

物体则更多地指的是宏观的实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地关注物体,因为它们是我们可以看到、触摸和使用的实体。

物体是相对稳定的,而物质可以发生变化。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常保持不变,虽然物质可能在物体中发生转化或变化。

例如,一块木头是一个物体,它由纤维素等物质组成。

尽管木头的物质可能因为湿度、温度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但这并不改变木头作为一个物体的存在。

物质和物体是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元素,而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实体。

物质更多地关注物质的本质和性质,而物体更多地关注物质的组合和表现形式。

理解物质和物体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和物体分别是化学和物理的研究对象。

对于初学者区分这两个概念只需要知道一些例子就可以了。

对于学过高中物理、化学的,那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行区分了。

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体是一个实物概念,包括汽车、桌子、树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

物质则是一个宏观概念,比如铁块是物体,而铁就是物质。

在化学中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铁是单质,三氧化二铁就是化合物,而铁锈就是混合物。

在化学以外,物质还可以包括场,如电磁场。

物质分为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

宏观、微观的分界尺寸是10的-10方米。

尺寸大于10的-10方米的称为宏观,尺寸等于小于10的-10方米的称为微观。

物体是具有宏观形状、宏观体积的物质。

简言之,宏观物质称为物体。

物体也是物质。

分子、原子、离子、电子、基本粒子,是物质,但不是物体,因为它们的尺寸都不大于10的-10方米,没有宏观形状和宏观体积,不符合物体的定义。

一段木头、一块煤、一滴水,是物体(当然也是物质),因为它们都有宏观形状和宏观体积,符合物体的定义。

但是,组成水、煤、木头的分子,就只能称为物质,不能称为物体,因为它们没有宏观形状和宏观体积,不符合物体的定义。

声音、热量、电流、电磁场,只能称为物质,不能称为物体,因为它们没有宏观形状和宏观体积,不符合物体的定义。

光,通常称为物质,但是,火焰、光柱,称为物体。

物理学中的[质点],虽然没有宏观形状和宏观体积,但有宏观质量,故[质点运动==[物体运动]。

总之,力学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位置的变化),电学、热学、光学,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的宏观表现。

化学研究微观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运动的微观表现(和宏观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