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标题:公益组织自发为50名老人记录口述家史

晚报记者朱蒙雪报道

祖母的一纸遗训,令多年家庭纷争终化解;外祖父的数枚勋章,每一枚故事却再难追溯……当长者渐次凋零,他们的个体记忆要怎样留存,由个体记忆构成的城市记忆又将如何传承?目前,有一个叫“绿梧桐”的公益组织正筹划开展一项名为“口述家史——记录城市变迁中的民间记忆”的公益行动,首批计划在全市选取50名老人,为他们收集整理家史、家谱及家训。口述历史

城市由一个个家庭组成,个体记忆能直观展现城市的变迁,民间记忆里更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细节。

一纸祖母遗训消弭多年家庭纷争

这项公益行动的发起人吴烨宇曾是一名资深媒体人,如今在一家教育管理集团担任高管,兼任上海绿梧桐公益促进中心监事会工作。他告诉记者,“口述家史”公益行动的设想萌生于他90岁的老祖母留下的一纸遗训。

原来,在吴烨宇的祖母去世前两年,老宅传来“可能拆迁”的消息,在吴烨宇的叔伯一辈引起不大不小的纷争,兄弟姐妹间的关系变得“疙里疙瘩”。待祖母去世后,一家人在老宅清点遗物,发现一本巴掌大小、用旧纸片缝制而成的小本子。小本子前几页写着各子女的电话,后几页却用大号字体一笔一划写着“你们要兄弟团结、家庭和谐”。

“这其实是遗训。”吴烨宇说,“我当时偷偷看了在场的长辈,有的哭了,说对不起母亲。”多年的家庭纠纷因这份遗训化解,长辈们当即表示不再为拆迁一事相争。由于老祖母并未接受教育,解放后参加“扫盲班”后认得一些字,能留下亲笔手书的字迹不易,作为长孙,吴烨宇得以保留这份遗训。

这件事令吴烨宇感触颇深。在他看来,随着以往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分散成一个个小家庭,城市中的家庭功能正被日益削弱,在经济生活、精神生活、代际关系等方面经常会引发家庭矛盾甚至冲突,虽然原因复杂,但都与现代城市家庭不太注重文化传承、历史延续有关联。为此,他倡议发起这项为普通家庭收集、整理家史的公益行动,以期改变家庭在城市变迁、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功能,留存城市变迁中的民间记忆。

年轻人不懂得追溯自家老人往事

今年2月,“绿梧桐”的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开始着手筛选口述者、搜集相关资料、多次访谈、整理访谈记录等工作。经过好几个月的筹备,他们制作出一本口述家史的样册。“绿梧桐”执行总干事王晓婕向记者展示了这本样册——厚质牛皮纸封面、黑底白字内页的16开册子共十来页,完整呈现了本市一位大学退休老教授(注:口述者不愿在媒体披露更多详情)的人生履历,包括出生、成长、求学、择业、婚恋、子女、住宅变迁及家庭重要成员经历过的事、上山下乡、下岗再就业等,还收集了这名口述者亲笔写下的家训,由口述者亲笔签名,附口述者在人生各阶段的照片、家庭合影及访谈的音频、视频。

日前,在徐汇区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园举行的公益项目推介展示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在这本口述家史样册前驻足良久、摩挲不已。这位老先生也是一位退休的大学教授,最近正在回忆、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希望让小辈知道那些久远的故事,但在音频、视频的保留方面深感力不从心,看到有年轻人自发为长者做口述家史的记录,他觉得很欣慰。

长者生命中的吉光片羽,儿孙们可曾仔细珍藏?这也勾起了王晓婕的心事,她想起在自己小学时就相继过世的外祖父母。“我的姥爷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他有很多勋章,可我完全不了解每一枚勋章背后的故事”,王晓婕说,“学历史的时候每次看到…长征‟就会想起姥爷,他还在世的时候我太小了,现在只能通过旧照片、儿时的模糊回忆来思念逝去的姥姥、姥爷。”在王晓婕看来,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祖辈的了解相当有限,也不会想到去询问、倾听他们的故事,当老人过世后,许多东西便再也无从追溯,留下的是永久的遗憾。

理性的思考糅杂感性的思绪,王晓婕对“口述历史”公益行动全情投入。她希望招募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进入本市中心城区的代表性家庭,对居家老人或核心家庭成员等口述者开展家史记录,并完成整理、撰写;收集相关的图像、影像资料,收集口述者对后人提出的家庭传统要求,归纳形成家训;修订完善后,将家史、家训及其他资料统一装订成册,赠送给口述者,并由口述者在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特殊节日郑重送给子女、孙辈,帮助人们重温家史家训、促进家庭和谐。

呼声:更多年轻人应加入记录者行列

上海老龄人口数量庞大,口述家史作为对人力、财力要求颇高的项目,仅靠三五个公益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力量无疑是杯水车薪。吴烨宇和王晓婕希望首批做出50个口述家史、家训的样本,用一到两年时间建立完善口述家史这一公益项目,呼吁更多年轻人参与到记录者行列中来,大中学生可将此作为课外实践活动,从整理自家家史做起。目前,“绿梧桐”的口述家史行动正在进行筹资和前期筹备。

“口述历史倡导人人可以写历史,我在口述历史课上也常跟学生说,但凡家里有老人的,只要愿意讲述,都可以做口述历史访谈和记录。”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陈雁表示,口述历史是一种很好的历史学教学手段,在国外口述历史早已进入课堂,鼓励中学生到家庭和社区做口述访谈,帮助年轻人更充分地了解自己成长的环境。更何况,城市即由一个个家庭组成,个体记忆能直观展现城市的变迁,民间记忆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细节,值得好好挖掘。除了传承,口述历史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当年轻人反复多次、每次长时间地与老年人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对老年人是一种很大的精神慰藉。

陈雁提醒说,非专业出身的志愿者在为老人记录口述家史前,应经过基本学科规范和基本访谈技巧的培训,进而在实践中提升水平。非家庭成员为老人做口述家史,不妨先做一些预访谈,和老人的子女聊聊,以使访谈更言之有物。口述历史往往是当代人讲当代事,做完访谈后,应当就口述家史的用途、权限等事宜签订一份法律文件,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