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付退休金 劳退新制对私部门劳工薪资的影响
德国退休金制度
德国退休金制度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退休金制度备受关注。
德国的退休金制度在追求社会公平和保障老年人福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本文将从德国退休金制度的构成、运作方式以及其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退休金制度的构成德国的退休金制度主要由三个构成部分组成,分别是国家养老金、企业退休金和私人养老金。
国家养老金是德国退休金制度的核心,它由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承担。
在职期间,工薪阶层每个月会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金保险费,而雇主也需要为其缴纳相应的社保费用。
当工作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就能够获得国家养老金的待遇。
企业退休金是企业根据劳动合同或员工公约向员工提供的额外养老保障。
企业员工在享受国家养老金的同时,还能够获得企业退休金的待遇。
这种制度可以进一步提高退休收入,并促进员工的福利保障。
私人养老金是个人自主选择和购买的养老保险产品,例如养老年金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
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政策,鼓励个人主动参与私人养老金的缴纳,以提高其退休后的福利水平。
二、退休金制度的运作方式德国的退休金制度主要通过社保实体和退休金保险机构来实现运作。
社保实体负责收集和管理社保费用以及相关的行政事务,而退休金保险机构则负责管理和支付退休金。
国家养老金的发放主要是基于纯延续或者个人账户制度。
纯延续制度是根据在职期间所缴纳的社保费用及个人缴款记录来计算退休金的数额,而个人账户制度则是将个人的缴费金额和投资收益进行累积,退休时通过账户余额来计算退休金的数额。
企业退休金由企业自行负责管理和发放,其标准和计算方式由企业内部规定。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根据员工在企业工作的年限、职位和工资水平等因素来决定退休金的数额。
私人养老金的运作方式则是由保险公司负责,个人通过购买养老保险产品来缴纳保费,并在退休后获得相应的养老金待遇。
三、德国退休金制度面临的挑战尽管德国的退休金制度相对完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人口老龄化对退休金制度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是对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概念的解释,以及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制度。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1.1 概述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是一种旨在为员工提供合理退休和福利安排的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解决员工退养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由于缺乏统一的公共福利保障制度,民营企业需要建立适应自身特点和员工需求的退养制度,以确保员工老有所养,享有相对稳定的福利保障。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员工的保障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职工福利和退休制度已经难以满足员工的多元化需求。
因此,民营企业需要积极探索适应自身特点和员工群体特点的退养制度,以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福利保障。
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的确立既有利于满足员工个体退养需求,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养制度,可以更好地吸引和激励人才,减少员工的流失率,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同时,良好的退养制度还有助于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科学、公正的退养政策,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退养需求,提升员工满意度和企业形象,民营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要探讨的主题——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2. 正文:正文部分将着重讨论员工退养制度的定义和背景,以及民营企业员工内部退养制度的重要性。
2.1 员工退养制度的定义和背景:在这一小节,我们将解释员工退养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我们将介绍什么是员工退养制度,为什么员工需要退养制度以及它对员工的影响。
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有企业逐步向市场化转型,国企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其中,国企员工的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讨论,并从多个层面阐述目前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状况,以及如何进行合理改革。
1. 当前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状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情况。
根据国家企业退休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当前国有企业对于退休人员工资收入的分配主要依靠两种方式,即月平均工资制和年平均工资制。
在月平均工资制下,国有企业每年会对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进行统计,统计后的数据视为员工的月平均工资收入,从而计算出员工的退休工资收入。
在年平均工资制下,国有企业会对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进行统计,并计算出每个员工在企业内的累计工龄和累计工资,从而得到员工在企业退休时应该享受的退休工资收入。
总体而言,国有企业对于退休人员工资收入的分配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尤其是年平均工资制,能够保证员工在企业内工作时间越长,获得的退休工资收入也越高。
2. 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然而,当前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员工的退休工资收入难以与企业的产业发展和经济环境保持同步。
这是因为,当前国有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如市场竞争、政策和法规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生影响,并导致企业无法对员工的退休工资收入进行适时调整和维持。
此外,当前国有企业往往需要承担较高的社会责任,如就业创造、环保和公益等,这些社会责任的承担往往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从而无法将全部盈利转化为员工的福利待遇。
3. 改革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建议面对当前国企员工退休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改革。
以下建议供参考:1)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国企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福利政策,如完善员工绩效考核机制、增加福利金等,从而提高员工在退休后的福利待遇。
兼论养老金领取机制和弹性退休政策:老龄社会的就业与养老金
4. 老龄社会,即指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趋高、代际赡养比趋重的社会。根据 1956 年联合国《人口老龄 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用老龄人口占比划分一个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三个阶段。以 65 岁及以 上人口为例,进入阶段占比达到 7% 以上、深度阶段达到 14% 以上、超级阶段达到 20% 以上。
—兼论养老金领取机制和弹性退休政策
杨燕绥 胡乃军 于淼 妥宏武
清华 - 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目录
名词解释 .......................................................................................01 摘要 ...........................................................................................02 一、老龄社会的劳动人口年龄与就业参与率 ..........................................................04 (一)中国劳动人口年龄及其就业参与率 ............................................................04 (二)OECD 国家劳动人口年龄及其就业参与率 .......................................................06 二、养老金领取机制与弹性退休政策 ................................................................08 (一)中国捆绑式退休与领取养老金的政策沿革 ......................................................08 (二)发达国家养老金领取机制和弹性退休政策 ......................................................13 三、延迟领取养老金实证研究及其影响分析 ..........................................................20 (一)延迟领取养老金必要性分析 ..................................................................20 (二)延迟领取养老金拟行方案和测算分析 ..........................................................21 (三)激进型延迟领取养老金政策对职工的影响分析 ..................................................24 四、延迟领取养老金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议 ..........................................................26 (一)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执行条件和配套措施 ........................................................26 (二)建立早减晚增养老金领取机制政策建议 ........................................................26 附录 1: 延迟退休与促进就业互动发展研究报告 ......................................................29 附录 2:关于延迟退休的网络信息综述 ..............................................................34
国务院关于严格执行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81]164号
国务院关于严格执行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关于严格执行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81]164号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七日)国务院于一九七九年六月二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实施以来,已有大量年老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办理了退休、退职,从而使企业的劳动力得到了更新。
许多退休、退职工人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义务工作,发扬了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受到各方面的赞扬;有的到街道或农村社队企业作技术、业务指导和帮助待业青年举办各种集体所有制的生产服务事业,为四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但是,也发生了一些严重问题。
主要是一些部门和单位,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暂行办法》规定,随便放宽退休、退职的条件,任意扩大招收退休、退职工人子女的范围,致使一些不合退休、退职条件的工人办了退休、退职,不合招工条件的工人子女进了工厂、机关、学校;而一些应该退休、退职的工人则没有退休、退职。
上述情况很不利于生产和企业管理。
有的单位还聘用了不合条件而退休、退职的工人,并给他们高工资、高福利,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也不利于待业青年的安置。
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贯彻执行《暂行办法》,进一步做好退休、退职工人的管理工作,特作如下通知:一、必须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严格掌握退休、退职的条件。
凡是符合退休、退职条件的,就应当动员他们退休、退职。
如生产上确有需要,必须缓退的,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没有经过批准,超过退休年龄继续工作的时间不计算“连续工龄”。
对于应当退休、退职的工人,经过多次动员,仍然坚持不退的,可以停发其工资,改发退休费或退职生活费。
对接近退休员工的薪酬保护政策
对接近退休员工的薪酬保护政策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对接近退休员工的薪酬保护政策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障退休员工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许多国家都开始着手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
本文将从退休员工的薪酬保护政策的背景、政策内容和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薪酬保护政策的背景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得到了大幅延长,而退休年龄往往没有相应调整。
这就导致了老年人劳动力提供量的下降,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
从社会公平和人权保障的角度来看,应当为退休员工提供相应的薪酬保护政策。
二、薪酬保护政策的内容1. 退休金制度的建立:建立健全的退休金制度是保障退休员工薪酬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当设立统一的退休金制度,并确保其可持续运行和稳定发放。
2. 退休工资的调整:退休员工的退休工资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其购买力不断增强。
3. 医疗保险的覆盖:退休员工应当纳入全国医疗保险体系,享受相应的医疗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资金补贴、医疗服务优惠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4. 生活补贴的发放:退休员工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以满足其日常生活所需。
三、薪酬保护政策的影响1. 对企业的影响:薪酬保护政策的实施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
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费用,并提供生活补贴。
这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将带来一定的挑战。
2. 对个人的影响:薪酬保护政策将给即将退休的员工带来一定的福利。
他们可以通过享受退休金、医疗保险和生活补贴等来提高自身福利水平,增强经济保障。
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近年来,对接近退休员工的薪酬保护政策的需求日益增长。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的薪酬保护制度,以保障退休员工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同时,企业也需要积极应对,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为退休员工提供稳定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原国企改制后人员退休政策
原国企改制后人员退休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之一。
而国企改制后,就涉及到原国企员工的退休政策问题。
本文将就原国企改制后人员退休政策进行探讨,以了解其影响和相关政策细则。
一、国企改制后的退休政策变化国企改制带来的首要变化是原国企员工的退休政策,由于国企改制的性质不同,退休政策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一方面,改制后的国企可能会采取更加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员工的待遇和福利也会有所调整。
另一方面,改制后的国企可能会形成新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员工在退休政策上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
二、改制后的国企退休政策调整方向1.养老金制度改革国企改制后,养老金制度通常会进行改革。
传统的国企养老金制度通常是按照员工工龄和工资来确定退休金的多少,改革后可能会更加注重个人贡献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例如,国企可能会引入个人账户制度,根据个人的缴费情况和投资收益来确定退休金的数额。
2.退休年龄调整国企改制后,退休年龄也可能会进行调整。
由于国企改制后可能采取更灵活的用工机制,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退休年龄也可能会相应提高。
然而,改制对于年龄较大的员工会有一定的过渡安置政策,以保障其合法权益。
3.福利待遇调整改制后的国企可能会对福利待遇进行调整。
国企改制过程中,一些原本由国企提供的福利待遇可能会减少或取消,而增加一些市场化的福利待遇,比如股权激励、高额奖金等。
4.再就业政策国企改制后,为了帮助员工顺利转型和融入市场,可能会提供再就业政策和支持。
这些政策包括职业培训、创业支持、就业推荐等,旨在帮助员工找到新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改制后人员退休政策的影响和挑战1.影响改制后的国企退休政策调整可能会对原国企员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退休金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个人账户制度的引入,原国企员工的退休金数额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
此外,可能需要员工延迟退休或面临职业转型,这也会对他们的生活和未来带来一定的影响。
国企改制后退休政策
国企改制后退休政策在国企改制后,退休政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讨国企改制后的退休政策对职工的影响,包括个人待遇、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同时,还将讨论国企改制后退休政策的改变和调整,以及可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改制后的退休政策对职工的影响国企改制后,退休政策向何方发展是职工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改制前,国企的退休政策通常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和住房补贴等各项福利待遇。
而改制后,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国企可能会对退休政策进行调整,这对职工的退休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个人待遇可能会有所变化。
在改制后,国企可能会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职工自身的贡献情况,对退休待遇进行调整。
一些优秀的职工可能会享受到更好的退休待遇,而一些业绩不佳的职工可能会面临待遇下降的情况。
其次,福利待遇可能会有所调整。
改制后的国企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对福利待遇进行重新设定。
一些原本享受较高福利待遇的职工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减少,而一些原本福利待遇较低的职工可能会获得一定的提高。
最后,社会保障可能会有所改变。
在国企改制后,由于企业的所有权和法人结构可能发生变化,职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也可能发生调整。
这可能涉及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对职工的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改制后退休政策的改变和调整国企改制后,退休政策的改变和调整是不可避免的。
在改制过程中,国企可能会面临资源和财务的压力,需要对退休政策进行调整,以应对市场化竞争的需要。
首先,国企可能会采取灵活多样的退休模式。
改制后的国企可以引入灵活的退休制度,例如推出提前退休、流动退休和分阶段退休等制度,在满足职工需求的前提下,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和降低人力成本。
其次,国企可能会加强职工培训和再就业安置。
为了减少改制对职工的冲击,国企可以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提升职工的技能和就业能力,帮助职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和就业需求。
最后,国企可能会加强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合作。
改制后,国企可能需要与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共同制定符合企业和职工利益的退休政策,并承担起社会责任,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被开除公职人员退休工资怎么规定
3.加强信息安全防护,确保个人信息和工资数据的安全。
十一、培训与宣传
1.定期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2.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退休工资发放政策,提高被开除公职人员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3.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解疑释惑。
十二、附则
1.本规定适用于被开除公职人员的退休工资发放管理。
2.本规定的修改和废止,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
3.本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
4.各级单位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十三、实施日期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在此之前的相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以本规定为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和指导。
十七、国际合作与交流
1.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完善退休工资发放制度。
2.加强与国际组织在退休工资发放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3.定期组织国内外专家研讨,交流退休工资发放管理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十八、保密与隐私保护
1.各级单位在退休工资发放工作中,应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确保相关信息安全。
6.异议处理:被开除公职人员对退休工资发放有异议的,可向所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复核。所在单位应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给予答复。
五、退休工资调整机制
1.定期调整: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情况,定期对退休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2.临时调整:遇有特殊情况,如国家政策调整、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等,可进行临时性调整。
九、退休工资发放的档案管理
1.退休工资发放档案应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个税改革对退休人员的影响提高养老金水平
个税改革对退休人员的影响提高养老金水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个税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对退休人员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个税改革对退休人员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养老金水平进行论述。
一、个税改革对退休人员的影响随着个税改革的推进,退休人员的收入状况得到了明显提高。
首先,个税起征点的提高使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不再全部进入征税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其次,个税改革进一步降低了税率,使得退休人员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减少。
这样一来,退休人员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并且可以更好地保障生活质量。
个税改革还对退休人员的惠民政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到个税抵扣政策的裨益,例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等支出都可以通过个税抵扣来减少退休人员的税负。
另一方面,个税改革还引入了个人专项附加扣除机制,这对于退休人员来说,更加合理地反映了他们的实际生活状况,降低了税负。
二、如何提高养老金水平除了个税改革,为了提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还需要从其他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加大对退休人员的福利待遇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标准、调整养老金的发放频次等方式,确保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也是提高养老金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与其工作时的薪资水平相挂钩,使得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能够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相应的增长。
此外,还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增加养老金的筹资来源,提高养老金水平。
第三,积极引导退休人员进行个人养老金的补充。
鼓励退休人员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养老金管理产品等,增加其个人养老金的来源,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水平。
另外,加强对退休人员的就业创业扶持也是提高养老金水平的有效途径。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创业资金、技术培训等支持措施,鼓励退休人员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增加其收入来源,提高养老金水平。
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城乡居民就业的影响
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城乡居民就业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
为了确保老年人的福利和养老金的可持续发展,各国都在积极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
这其中,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城乡居民的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城乡居民就业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积极与消极方面。
首先,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城乡居民的就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随着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和健全,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这使得老年人不再只依赖子女或亲戚的养老金补贴,而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改革对城乡居民的就业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冲击。
首先,随着老年人的福利增加,需求也相应提高,从而刺激了服务业的发展。
例如,养老院、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等都面临着更多人力资源的需求,因此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出现。
其次,随着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的改善,许多老年人重新融入就业市场,再次开始工作。
这种现象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脱离贫困,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养老金制度改革对城乡居民的就业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
首先,由于养老金的改革可能会导致退休年龄的提高,许多年轻人可能会错失机会,难以进入就业市场。
例如,原本计划在某个特定年龄退休的人,可能由于政策调整而不得不继续工作,限制了新一代人就业的机会。
其次,随着老年人延迟退休,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也会增加,这将给年轻人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
特别是在一些本来就就业困难的地区,这种压力可能更加明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在养老金制度改革中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就业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首先,要通过政策调整来平衡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计划,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保证老年人的福利不受影响。
其次,要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
服务业有着广阔的就业空间,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减税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在这个领域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还需要加强教育培训,为退休后重新就业的老年人提供更多技能培训机会,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两劳人员退休社保政策
两劳人员退休社保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我国的退休社保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
其中,对于两劳人员的退休社保政策也有着独特的规定和待遇。
本文将就两劳人员退休社保政策进行详细论述。
一、两劳人员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两劳人员的定义。
两劳人员,一般是指在特定历史时期,因政治、经济或其他原因受到迫害,曾被判处刑罚或被送劳动改造的人员。
他们通常是在1949年建国以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或者其他政治运动期间被判刑的人。
二、退休社保政策的规定1. 养老保险针对两劳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政策。
根据相关规定,两劳人员退休时可以享受与正常劳动人员相同的养老保险待遇。
具体来说,两劳人员可以按照一定的缴纳年限和缴费基数来计算养老金,享受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的养老福利。
2. 医疗保险在医疗保险方面,两劳人员也有相应的政策保障。
他们可以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或者参保工作居民医保,享受相应的医疗待遇。
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政策,两劳人员可能需要缴纳一定的医保费用,然后就可以享受医疗费用报销或者补贴。
3.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针对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职业病导致的伤残或者死亡提供的保障。
两劳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时,也可以享受同样的待遇。
一旦发生工伤,他们可以获得相应的工伤待遇,包括伤残津贴、医疗费用报销等。
三、两劳人员退休社保政策的意义两劳人员的退休社保政策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一政策能够解决两劳人员在晚年生活中面临的经济问题。
养老金和医疗保障能够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其次,这一政策可以缓解两劳人员在就业和社会融入方面的困难。
由于他们曾受到迫害,重新回到社会往往面临很多困难。
退休社保政策的实施,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支持,助力他们顺利融入社会。
最后,这一政策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着示范作用。
它体现了国家对于两劳人员的关注和关怀,也彰显了国家对于基本公民权益的坚守。
退休财务规划与年金保险商品
如何挑选传统型年金商品
签单公司能否永续经营 比较保单费率 解约费用率扣收年度数 解约费用率 签单公司之售后服务 保单之附加价值
12
如何挑选利率变动型年金商品
签单公司能否永续经营 资金管理能力是否优良 附加费用率 宣告利率 解约费用率扣收年度数 解约费用率 签单公司之售后服务 保单之附加价值
13
9
年金保险类型比较
10
年金保险市场之主要商品
1.递延定额年金(Deferred Annuity)
2.利率变动型年金(Single Premium Immediate Annuity) 3.趸缴即期年金(Single Premium Immediate Annuity) 4.趸缴递延年金(Single Premium Deferred Annuity) 5.弹性保费递延年金(Flexible Premium Deferred Annuity) 6.变额年金(Variable Annuities) 7.证券指数年金(Equity Index Annuities) 8.反向房地产抵押年金保险(Reverse Annuity Mortgage)
退休商品– 消费者理财商品
1. 银行定存 2. 退休赡养信托基金 3. 共同基金
1. 生命周期基金 2. 成长型基金 3. 平衡型基金
4. 年金保险
1. 传统型定额年金 2. 利率变动型年金 3. 投资型/变额年金
5. 长期看护保险
1
退休后财源之风险分析
活太久的风险(Longevity Risk) 投资风险(Investment Risk) 通货膨胀风险(Inflation Risk) 政府或企业退休金给付减少或不充足(Social Security/pension benefit cut) =>无足够的退休金
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56]国议周字第53号
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正文:---------------------------------------------------------------------------------------------------------------------------------------------------- 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一九五六年六月十六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七月四日发布实行(56)国议周字第53号)一、几年来,政府根据在发展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的方针,相当地提高了职工的工资水平;同时,按地区和部门进行过一次或者几次的工资改革,初步地建立了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度。
这对于鼓励职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工资的提高在年度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一九五三年以前提高较快,一九五四年和一九五五年则由于工业、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等部门的工资标准没有调整,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奖励、津贴制度后,合理的奖励、津贴制度没有及时建立,对职工的升级控制过紧,以及某些企业和工程单位有停工窝工现象,因而上述这些部门职工的平均工资提高的速度较慢,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相适应,加之副食品的价格有些上涨,以致一部分职工的实际工资还有降低,这是政府工资工作的一个严重的缺点。
在以往的工资改革中,对于旧的工资制度遗留下来的不合理的因素还没有完全克服,并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变化,又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以致在目前工资制度中还有不少不符合按劳取酬原则和不符合生产发展需要的现象,特别是平均主义现象还相当严重。
这种情况必须努力克服。
目前全国职工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正在不断地高涨,为了更好地鼓励职工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巩固和提高职工的劳动热情,进一步开展先进生产者运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任务,国务院现在决定适当地提高工资水平,并且在这个条件下,根据按劳取酬的原则,对企业(包括国营企业、供销合作社企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公私合营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的工资制度,进行进一步改革。
私营企业员工退休制度
私营企业员工退休制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私营企业也逐渐壮大起来。
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员工退休制度的问题也逐渐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私营企业员工,退休待遇和退休制度对于其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质量以及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就私营企业员工退休制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私营企业员工退休制度现状1.1 退休年龄普遍滞后传统的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或65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私营企业的员工普遍超过了这个年龄。
许多员工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无法退休,或是被迫留在职场上工作。
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同时,也可能造成了年轻员工就业机会的短缺。
1.2 缺乏系统和完善的制度与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员工的退休制度通常相对简陋和不完善。
缺乏明确的制度,使得务工者很难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一些不良的私营企业也借此为机会,利用法律漏洞,逃避退休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切实权益。
1.3 经济负担较重私营企业员工退休制度通常由母公司进行掌控,采用的是企业年金、职工年金以及政府发放的养老金等形式。
然而,由于经济实力的差异,大多数私营企业无法承担较高的退休金和保险费用,这也就使得员工的退休后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私营企业员工退休制度对策2.1 引入政府养老金由于私营企业自身实力与规模可能较小,因此在建立自己的退休制度时可能存在较大风险。
因此,引入政府养老金确保员工得到基础的保障,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政府养老金算法靠近公平,供给完整,否则可以很好地保证员工的全民及国家养老的权益。
2.2 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吸引人才以及提高企业的形象。
这种方式适合于商业模式适合的企业,可以适量为员工提供补充保障和退休金,同时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 加大对私营企业的政策支持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私营企业,帮助其提高经济实力,从而更好地承担起员工退休金的费用。
退休签劳务合同影响退休金
一、退休签劳务合同的定义退休签劳务合同,是指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以提供劳务为内容的合同。
与劳动合同相比,劳务合同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属于《合同法》调整范畴。
二、退休签劳务合同是否会影响退休金1. 退休签劳务合同不会影响退休金的发放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退休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已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即可享受基本养老金。
退休人员再就业,签订劳务合同,并不会影响其退休金的发放。
因为退休金的发放依据是养老保险的缴纳情况,与是否签订劳务合同无关。
2. 退休签劳务合同可能影响退休金水平虽然退休签劳务合同不会影响退休金的发放,但可能会对退休金水平产生影响。
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导致退休金水平降低:(1)退休人员再就业后,工资水平提高,导致其个人缴费基数增加,从而影响养老保险待遇。
但这种情况属于个人自愿行为,不影响退休金的发放。
(2)退休人员再就业后,单位为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可能会增加,导致其个人缴费基数增加,从而提高养老保险待遇。
但这种情况同样属于个人自愿行为,不影响退休金的发放。
(3)退休人员再就业后,如单位未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则可能导致其退休金水平降低。
这是因为退休金的发放依据是养老保险的缴纳情况,如果单位未缴纳养老保险费,则可能导致退休人员无法享受应有的养老保险待遇。
三、退休签劳务合同的注意事项1. 退休人员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务合同时,应明确约定工作内容、报酬、工作时间等事项,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
2. 退休人员应关注单位是否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费,以确保自己的养老保险待遇不受影响。
3. 退休人员应了解当地相关政策,确保自己在再就业过程中,既能发挥余热,又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总之,退休签劳务合同不会影响退休金的发放,但可能会对退休金水平产生影响。
退休人员在再就业过程中,应关注自身合法权益,确保自己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余热。
各国退休金制度
各国退休金制度随着全球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纷纷推出了不同形式的退休金制度,旨在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国际角度出发,探讨几个代表性国家的退休金制度,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日本的退休金制度日本的退休金制度主要分为两类: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
国民年金是为自营业者、自由职业者、农民等提供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厚生年金则是为在职人员提供的企业年金制度。
国民年金是一种强制性制度,所有18岁以上且具备工作能力的日本居民都需要缴纳国民年金保险费。
其优点在于覆盖范围广泛,保障了绝大多数人的基本养老需要。
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缴费负担较重,对低收入人群造成了一定压力。
厚生年金则是日本企业员工的主要养老保障来源。
雇员和雇主各承担一部分保险费,累计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的养老金越高。
这种制度优点在于可以根据个人工作收入和缴费年限确定退休金数额,但对于一些刚刚进入劳动市场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存在较长的缴费期限和不稳定的就业形势。
二、美国的退休金制度美国的退休金制度相对较为复杂,主要由社会安全制度和企业年金制度组成。
社会安全制度是一种由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所有符合条件的劳动者都可以参与。
而企业年金制度则是由各个雇主为员工提供的附加退休保障计划。
美国的社会安全制度基于工作收入的纳税原则,缴税年限和缴税金额决定了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
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覆盖面广,基本上所有合法工作的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到退休金的待遇。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养老金金额相对较低,对于一些高收入者来说可能不够满足其生活需求。
企业年金制度则是由各个雇主根据自身情况和政府相关规定为员工提供的附加福利。
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雇主可以为员工提供更丰厚的退休金待遇,但对于没有雇主提供这种制度的劳动者来说,可能需要自己单独储备养老金。
三、德国的退休金制度德国的退休金制度主要由法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组成。
法定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劳动者和雇主共同缴纳养老金保险费,以满足劳动者退休后的养老需求。
苏联解体退休金
苏联解体退休金引言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苏联解体,许多问题产生,其中之一是苏联解体后的退休金问题。
本文将探讨苏联解体后退休金面临的挑战、改革措施以及现状。
苏联解体后退休金面临的挑战1.资金短缺:苏联解体后,原来的中央预算不再存在,各个独立国家需要自行负责退休金支付。
这导致了资金短缺和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继承债务: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各成员国继承了其债务。
这些债务包括了退休金支付所需的资金,给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
3.系统失序:原来由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和分配退休金的系统在苏联解体后崩溃。
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协调各个国家之间的养老保障事务,导致退休金的支付和管理出现混乱。
改革措施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苏联解体后的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改善退休金制度。
1.建立新的退休金制度:各个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独立的退休金制度,以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基本的养老保障。
这些制度包括了国家养老金、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等多种形式。
2.财政支持:一些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来支持退休金支付。
他们提高税收、削减开支以及寻求外部援助等方式来增加养老保障资金。
3.国际合作:苏联解体后的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寻求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帮助。
他们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合作,争取获得财政援助和技术支持。
现状苏联解体退休金面临的挑战仍然存在,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政策改进:许多国家不断改进退休金政策,提高养老金的支付水平和覆盖范围。
他们增加了退休金的最低保障标准,提高了退休金的调整幅度,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2.养老金投资:一些国家开始将养老金资金进行投资,以增加其回报率。
他们将养老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领域,以期提高资金收益并保持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
3.国际合作与交流: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在退休金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他们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借鉴各种养老保障制度的优点,并通过合作共同应对退休金问题。
苏联解体退休金
苏联解体退休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苏联解体背景
2.退休金制度的变化
3.俄罗斯退休金制度的现状
4.对中国退休金制度的启示
正文
1.苏联解体背景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 20 世纪世界上的一个庞大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遭遇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最终在 1991 年 12 月 25 日解体,分裂成 15 个独立国家。
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冷战的胜利方美国和北约的胜利,并且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2.退休金制度的变化
苏联解体前,苏联实行的是一种全民福利制度,包括退休金制度。
这种制度下,苏联公民在退休后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退休金,退休金的数额和职位、工作年限等因素有关。
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这种退休金制度也发生了变化。
3.俄罗斯退休金制度的现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主要遗产,包括退休金制度。
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俄罗斯的退休金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退休金的数额大幅度下降,许多人的退休生活陷入困境。
其次,退休金的发放也出现了问题,许多人的退休金不能按时发放。
4.对中国退休金制度的启示
苏联解体和俄罗斯退休金制度的变化,为我国的退休金制度提供了反面教材。
我们应当从中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当保持政治稳定,避免因为政治动荡而影响退休金制度的运行。
其次,我们应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退休金的按时足额发放。
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
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退休保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为了保障雇员在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退休收入保障法。
本文将就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一、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重要性退休收入保障法的出台对于保障雇员退休后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退休收入保障法能够确保雇员在退休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免于生活困境。
其次,这一法律能够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使得雇员在工作期间更加安心,提高工作积极性。
最后,退休收入保障法对于国家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内容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老金制度:法律规定了养老金的计算方法和支付方式,确保雇员在退休后能够获得相应的养老金待遇。
2. 退休年龄:法律规定了雇员的退休年龄,确保雇员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能够享受退休待遇。
3. 养老金调整:法律规定了养老金的调整机制,以适应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变化,保证养老金的实际价值不受损失。
4. 养老金资金来源:法律规定了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包括雇员和雇主的缴纳以及政府的补贴。
5. 养老金管理:法律规定了养老金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方式,确保养老金的安全和合理运作。
三、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实施效果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实施对于雇员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养老金制度的出台使得雇员在退休后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退休年龄的规定使得雇员能够在合适的时间享受退休待遇,不至于过早或过晚。
此外,养老金的调整机制使得雇员能够适应经济变化,保持养老金的购买力。
最后,养老金的资金来源和管理机制的规定保证了养老金的稳定和安全,避免了养老金风险。
结论: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的出台对于保障雇员退休后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定养老金制度、退休年龄、养老金调整、养老金资金来源和养老金管理等内容,这一法律能够确保雇员在退休后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促进国家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誰付退休金?—勞退新制對私部門勞工薪資的影響楊子霆·駱明慶∗2008.5我國於2005年7月實施新的勞工退休金制度(以下簡稱勞退新制),相較於舊制,新制規定雇主每月必須至少提撥勞工薪資的6%於勞工的個人帳戶作為退休金,此一變革對我國勞動市場的影響尚待研究。
本文使用2003-2004年與2006-2007年的「人力運用調查」資料,並以未適用勞退新制的公部門勞工(包括公務員與國營事業員工等)作為對照組,採用differences-in-differences法進行估計,分析勞退新制對私部門勞工薪資的影響。
由於雇主調薪存在交易成本,且政府允許在新制實施前取得現職工作的勞工可以自由選擇適用新制或舊制,新制應對年資較淺者有較大的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施行不到2年的勞退新制對2006-2007年整體私部門勞工的薪資尚未產生顯著的影響,但對在新制施行後才取得現職工作的勞工,勞退新制造成其薪資顯著減少,減少幅度約為勞工薪資的5.86%,十分接近新制規定雇主須提撥的薪資比率6%,顯示雇主可能將新制所帶來的退休金成本完全轉嫁給勞工。
Key Words:工資,退休金。
JEL Classification:J32,J33。
∗作者分別為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生與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作者感謝蔡秉庚、邱龍禹、陳奕璁與顏維婷對本文寶貴的建議。
聯繫作者:楊子霆;E-mail:r95323010@.tw。
1前言隨著國人預期壽命延長,如何制定可行的退休金政策以保障國民老年的經濟生活,使國民在退休後能夠衣食無虞,不致成為社會的負擔,一直是公共政策上的重大議題。
我國在退休金政策上,依據受雇者在公部門或私部門就業而有不同的法律規範。
眾所週知,公部門勞工的雇主是政府,相較於私部門勞工,公部門勞工幾乎沒有「領不到退休金」的風險。
為了保障私部門勞工退休後的經濟生活,政府於2005年7月1日正式實施勞工退休金條例,希望透過立法,強制雇主按月提撥勞工薪資的6%作為勞工退休金,期使雇主能「確實」擔負起保障勞工退休生活的「社會責任」。
然而要雇主善盡此一責任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實上,勞工退休金條例(以下簡稱勞退新制)並非我國政府首次對私部門勞工退休金進行立法規範。
相反的,勞退新制的實施主要是在「導正」1984年實行的勞動基準法在勞工退休金規定上1(以下簡稱勞退舊制),造成私部門勞工領不到退休金的缺失。
一般來說,退休金制度可分兩種—「確定給付制」(defined benefit plan)與「確定提撥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兩者的主要差異在退休金的權屬不同。
在確定給付制下,勞工在沒有符合退休金給付條件前,退休金的所有權屬於雇主,雇主只須在勞工滿足退休金請領要件時,支付勞工一定數額的退休金;而在確定提撥制下,雇主須於平日定時提撥退休金至勞工的帳戶,退休金的所有權屬於勞工。
勞退舊制採取的是「確定給付制」,但舊制規定的給付條件十分嚴苛,要求勞工須在「同一家公司」連續服務25年,或連續服務15年以上且年滿55歲,才具有領取退休金的資格。
由於我國的企業多屬中小企業2,根據經濟部2006年的統計,我國有76.66%的勞工受雇於中小企業,但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13年,加上我國勞工自願離職率高,以本文使用的樣本來說,私部門勞工平均工作年資僅6年,以致勞工能順利領取退休金的機會實在不高。
依照勞委會(2004)的資料,勞退舊制實施20年來,僅有41萬名勞工領到退休金,且近半數領不到50萬元,對比我國每年約600萬名勞工,領到退休金的人可說是鳳毛麟角。
因此,退休金成為勞工看的到卻吃不到的大餅。
相對的,大多數雇主也不會預期有機會支付勞工退休金,因而未將退休金支出視為應付的人事成本,平時也就沒有確實提撥3。
總的來說,勞退舊制形同虛設,沒有達1由勞動基準法第53條至第58條規定之。
2中小企業定義係依據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之中小企業認定標準加以分類,凡礦業及土石採取業、製造業、營造業之經常僱用員工數未滿200人者;其他業別經常僱用員工數50人以下者均屬之。
我國企業家數約有97.77%為中小企業(經濟部2006)。
3勞退舊制有規定雇主平日須提撥勞工薪資2%-15%至退休金專戶,作為日後支付勞工退休金之1成當初立法的目標讓雇主負起保障勞工退休後經濟生活的責任。
針對勞退舊制的諸多缺失,勞委會自1990年起曾多次提出修法草案,惟國內勞、資、政、學各界一直無法就修法內容取得共識,導致修法工作延宕不前(辛炳隆2006)。
一直到2004年6月3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勞工退休金條例」,並於2005年7月1日施行。
我國勞工退休制度進入新的紀元。
新制與舊制最大的不同在於,新制採「確定提撥制」,規定雇主必須按月提撥勞工薪資的6%至勞工的退休金帳戶,而此帳戶可隨著勞工更換工作繼續累積退休金。
換言之,新制讓退休金的權屬由雇主變成勞工,表1是勞退新制與舊制的比較。
表1:勞退新制與舊制的比較項目勞退新制勞退舊制制度採確定提撥制,由雇主於平時為勞工提存退休金於勞工的個人退休金帳戶。
採確定給付制,由雇主於平日提存退休準備金,並以事業單位勞工退休準備金監督委員會之名義專戶存儲。
適用法規勞工退休金條例勞動基準法年資採計工作年資不以同一事業單位為限,年資不因轉換工作或因事業單位關廠、歇業而受影響。
工資年資採計以同一事業單位為限,因離職或事業單位關廠、歇業而就新職,工作年資重新計算。
領取方式領月退休金或一次退休金一次領退休金雇主負擔採固定費率,提撥率不得低於勞工每月薪資6%。
採彈性費率,以勞工每月薪資2%–15%為提撥基準。
勞工負擔勞工可以自願提撥(6%以內)。
勞工毋需提撥。
資料來源:勞委會。
勞退新制的實施對我國經濟發展與勞動市場究竟會帶來什麼改變,已有許多研究在新制實施之前提出評估,何金巡等(2004)分析新制對台灣總體經濟的效果,發用,然而未提撥的罰責太輕(2萬元以下),加上退休金的權屬在支付退休金前仍屬於雇主,因此,許多企業並未依規定提撥。
根據勞委會2004年底的統計,我國實際有提撥退休準備金的企業家數有55,277家,僅占應提家數的14.14%(辛炳隆2006)。
2現由於勞工退休金由資方負擔,新制將會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不利勞動需求與民間投資。
短期內,因為勞工領回的退休金數額不多,新制引發民間消費的正面效果遠不及企業減少投資的負面效果,新制將不利台灣總體經濟發展。
但長期來說,則會相反。
以上的分析主要假設勞工退休金皆由雇主負擔,並未考慮雇主可能將此一成本移轉給勞工。
然而,新制的實施無疑是強制雇主變相加薪,在勞工生產力沒有隨之提升的狀況下,雇主勢必得以減薪或改變薪資結構來因應退休金成本的增加。
吳忠吉、林昭禛(2005)認為新制將使職場新鮮人的起薪逐步向下修正,企業會在現職勞工的薪資名目與組合上做變動,透過降低員工的基本月薪,減輕提撥壓力,再以獎金或其他名目來回填薪資結構調整所產生的差額,間接造成受雇者退休金的損失。
辛炳隆(2006)也認為雇主會藉由降低原本調薪幅度來轉嫁退休金成本,造成退休前勞工所得與儲蓄的減少,而抵銷勞退新制對勞工退休後經濟生活的改善效果。
歸納而言,勞退新制會對我國經濟發展與勞動市場造成何種影響,是否真能讓雇主落實照顧勞工老年生活的責任,取決於雇主能否將新增的退休金成本透過減薪、調整薪資結構甚至是解雇來轉嫁給勞工,以上文獻對此沒有明確的預測。
若是雇主能完全轉嫁6%的退休金成本由勞工負擔,則勞退新制只是一個讓「強迫」勞工儲蓄以備退休生活之需的制度,僅改變了勞工終生的資源配置,並未造成雇主與勞工間的所得重分配,與舊制讓大部分雇主皆不給付退休金的狀況相比,新制可能只是迂迴地讓勞工負擔自己的退休金。
由於勞退新制施行時間尚短,就我們所知,幾乎沒有相關的實證研究可以告訴我們這項勞工退休金制度的重大改革帶來的變化為何4,本文嘗試填補此一空缺,旨在探討勞退新制對私部門勞工薪資造成的影響。
我們使用2003-2004年與2006-2007年「人力運用調查」的資料,應用晚近計量經濟學所發展、為了避免變數內生性造成估計偏誤問題的differences-in-differences估計法(Meyer1995,Bertrand,Du-flo and Mullainathan2004,駱明慶2004),以未受勞退新制影響的公部門勞工作為對照組,來估計勞退新制對私部門勞工薪資帶來的效果,評估雇主轉嫁退休金成本的程度。
本文共分5節,除本節為前言外,第2節使用勞動經濟學中解釋工資與退休金關係的理論—equalizing differences theory—來理解勞退新制對私部門勞工薪資可能帶來的衝擊,第3節簡介本文使用的樣本與估計方法,第4節為實證結果,分析勞4僅有勞委會於2005年與2006年針對勞退新制實施狀況與影響做過問卷調查,其調查結果將在第4節與本文結果做一比較。
3退新制對不同工作年資的私部門勞工薪資產生的影響,第5節為結論。
2勞退新制與勞工薪資過去勞動經濟學理論認為退休金與工資具有完全替代關係,文獻上經常使用equal-izing differences theory來解釋此一關係(Brown1980,Schiller and Weiss1980, Woodbury1983,Montgomery,Shaw and Benedict1992,Montgomery and Shaw 1997)。
如果勞動市場為完全競爭,勞工追求個人效用極大,雇主則要讓成本極小,均衡時勞工與雇主所簽定的薪資(包括工資、退休金與其他福利補貼之總和)將會等於勞工的邊際生產力。
equalizing differences theory預測擁有同樣能力的勞工(即他們勞動的邊際生產力相同),拿到較高退休金的人將會接受較低的工資,反之亦然。
換句話說,由於勞工的邊際生產力沒有差別,儘管薪資名目上有些差異,但雇主所付出的薪資總合仍是一樣,若雇主支付較高的退休金,必然得以提供較低的工資或減少其他福利作為補償。
這裡衍生出一個很強的政策意涵,即由於勞工會接受較低的工資來換取退休金的提供。
因此,任何政府對私部門退休金的管制(像是要求雇主提供勞工退休金)皆不會增加廠商的勞動成本或是勞工的終生預期收入(Schiller and Weiss1980),因為最終退休金將會透過減薪等方式由勞工自己付擔。
換言之,這類政策沒有帶來任何所得重分配的效果。
勞退新制強制雇主必須按月提撥勞工薪資的6%作為勞工的退休金,在勞工的勞動邊際生產力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這項政策的實行,雇主等於是被迫增加6%的生產成本,而勞工則是平白獲得6%的薪資所得,根據equalizing differences theory,雇主勢必會以調降6%的勞工工資來因應新增加的退休金成本,由於未來能獲得雇主提撥的退休金,勞工也會願意接受調降6%後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