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实用与交际能力的发展

合集下载

论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论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论 非 英 语 专 业 学 生 口语 交 际 能 力 的培 养
曹 磊
(南京工程学院 外语部, 江苏 南 210013)
摘 要: 文章运用经典的交际能力理论 , 分析 了交际能 力的特点, 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 找出了影响大学生口 语交际能力发展的原因。 采用交际性处理教材、 重视跨文化交 际 教学和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等教学方法和措施,有效地提 高了学生英语 口 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课堂 口语交际能力 语篇能力 文 化 学生为中心
要, 但是在实际的英语课堂学习中, 由于词汇和阅读在四、 六 级英语考试所占有的比例, 60%的学生还是希望老师把教学
的重点放在词汇的讲解和阅读能力的训练上。这说明学生学
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2.课堂教学中缺少足够的文化教学 学生希望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外国社会交往(28.75%) 和外
二、 交际能力 ( 一) 交际能力的概念
为了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找出导致大学生英语口 语交际能力薄弱的原因,笔者在本校8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中 开展了问卷调查, 并对三位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
( 二) 结果分析与讨论 笔者发现: 学生们非常清楚 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重要
与合作。 特别是在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许多大型的国 际公司纷纷在中国开办了业务,能流利地使用英语进行沟通 交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受到普遍欢迎。 但遗憾的是,根据1986年教育部在全国15个城市的调查 结果显示: 经过900学时正规英语学习的大学生在实际运用语 言时却显得非常无助,大部分学生不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 际。 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一种悲哀。 时至今日, 在教学过 程中, 我们依旧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通过对大学英语教育现 状进行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并没有 与人才市场的需求接轨,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力。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深切地感受到开展口语 交际教学活动的困难以及提高口 语交际能力的难度。 语言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 因 此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显得

结合教材实际,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结合教材实际,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 vi ) 17 年 提 f 的 他 指 m交 际 能 力包 括 四个 要 素 : H h s于 9 2 e } { 可能性 , 即是 否 符 合 语 法 规 则 : 町行 性 , 某 些 语 言 是 否 能 ② 即 够付诸实施 ; 适 合性 , 话语彳 特定 的情景 中是否得体 ; ⑧ 即 F 有效性 , 即话 语 是 否 已 经 付 诸 实 施 。 两 个 素 直接 和 文化 有 后 关 . 体性主要是讲在说话的对象 、 题 、 合 、 . 得 话 场 身份 等 不 蚓 的 情况下 , 能够使用不 同的得体的语言 , 要 这 就 涉 及 文 化 背 景 的 问 题 。 现 实 性 主要 是指 要 使用 真 实 、 道 的 英 语 。 地
值 , 欢 个性 的 张扬 和表 现 , 喜 因此 , 们 不 会 把你 的谦 虚 理 解 为 他 谦 虚 . 会认 为你 真 得 不 行 。 国人 在 和 不熟 悉 的人 交谈 时 , 而 中 会 自然 而 然 地 问 到 对 方 的 工 作 、 庭 、 入 、 龄 等 , 不 知 道 这 家 收 年 却 种 做 法 会使 西 厅 人 十 分恼 火 , 因为 他们 觉 得 这 侵 犯 了他 们 的 隐 私 . 致 交 际 的不 顺 畅 。 此 , 导 教师 在 教 学 中 要 向学 生 介 绍 不 同

和 狗 住 在 一 起 , 狗 当 作 家 庭 成 员 , 必 令 许 多 巾 国人 吃 把 想 惊 。 中 国人 来 说 , 就 是 一 种 动 物 , 可 以 当 作 宠 物 养 , 可 对 狗 既 也 以 当作 家 畜 养 在 中 国吃 狗 肉和 吃 猪 肉都 是 很 普 遍 的 一 件 事 , 而 这 对 于 西 方 人 来 说 是难 以 接 受 的 。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分析——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叶 圃
、 , 一 、 … ~ J
刊 21 6 0. 1
、 、 一 一






■Ⅲ圜髓阻皿田圃皿删
内容也 可 按 照 态度 、知识 和 技 能三 个 层 面进 行 分
化 交 际及 跨 文化 外语 教 学 文献 ,本世 纪 出版 的外 语 文化类 教材 , 国际化 人才 培养 的相 关文 献 。
非英 语 专 业研 究 生 跨 文化 交 际 能力 现 状 ,了解 其
不 能独 立 于语境 之 外 。其次 , 文 化能 力要 求人 们 跨
行 为 得体 、 有效 并 达 到 期 望 的结 果 。 最后 , 文 化 跨 能 力 需要 人 们 有 足 够 的知 识 、适 合 的动 机 和有 技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 内涵 与 测 评 维 度

般 而 言 ,跨 文 化交 际能 力 指 的是 进行 成 功
得体 、 有效 的交 际行 为 的关 键 。
从外 语 教 育 出发 ,在 S moa, o r B rm a vrP t 及 ya e 等研 究 的基础 上 , 红玲 I提 出跨 文化 交际 能力 体 张 】
在 高 等 教育 国 际化 时代 ,跨 文化 交 际 作 为联 系 世 界各 国和 各 民族 的纽 带 功能 愈 发显 著 。从 文 化学上说 , 国际 化 的 高 等 教育 就 是 跨 文化 交 际I。 ¨
高 质 量 的研 究 生 教育 ,不 仅要 提 升研 究 生 的 自主
Ce h n和 Saot ̄认 为 , trs a1 由于 交 际 者 的 文 化背
能 力的发 展 不 均衡 。 为此 需要 在教 学 中强化研 究生 的 交际意识 , 完善研 究生 的知识 结构 , 高研 提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对策概要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对策概要

第31卷第4期2012年8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31No.42012.8收稿日期:2012-06-01作者简介:林红,广东汕头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及对策林红(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摘要:文章以Byram 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为理论依据,针对部分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当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较低水平,而且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内部四个层面上的表现也有差异。

针对该结果,从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图分类号:H31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1750(201204-0197-04自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Hymes 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如H.D.Brown (1980、Imahori &Laniga (1989、Kim (1992、胡文仲和高一虹(1997、陈申(1999等都对跨文化交际有所研究和论述。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跨文化交际环境中的交际能力,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际时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善于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并成功进行交际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对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根据Hymes 提出的理论,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两部分。

换言之,交际能力既包括言语行为的语法正确性,也包括言语行为的社交得体性。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眼中的“交际教学法一份调查报告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眼中的“交际教学法一份调查报告

2、提升教师能力:教师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交际教学法的理念和方法, 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
3、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尽管交际教学法有很多优点,但其他教学方法如语 法翻译法和视听法也有其价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 教学方法。
4、充分利用技术工具:现代科技如在线平台和社交媒体可以成为实施交际 教学法的有力工具。教师应利用这些技术工具创造更多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实 践机会。
2、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词汇学习的价 值和重要性,鼓励他们积极面对词汇学习的挑战。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和 有意义的词汇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乐趣。
3、提升阅读和语境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通过上下文理 解词义;还可以教授一些阅读技巧,如预判、推断和总结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文章中的词汇。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眼中的 “交际教学法一份调查报告
01 一、引言
目录
02
二、交际教学法的理 05 五、结论
06 参考内容
标题: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眼中的“交际教学法:一份调查报告”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了重 要地位。近年来,许多学者和教师都在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英 语应用能力。交际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备受的教学法。本次演示旨在通过调查中 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交际教学法的看法,进一步探讨交际教学法的实施情况和 效果。
二、交际教学法的理念与特点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有效的沟通,主张语言学习应该 在一个真实的语境中进行,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 习和掌握语言。其特点包括: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 中运用语言,以及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以根据 自己的英语教学方法 , 根据不 同学生 的兴趣爱好 , 鼓励他们学唱英语歌 , 看英语影碟等多 种英语趣味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在外语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 很多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潜力 , 比如他 们发音清晰, 语法知识牢固, 造成英语成绩不理想关 键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信心 。所 以教师要鼓励非英语 专业学生 , 让学生知道 , 只要掌握外语学 习的方法, 英语成绩是可 以循序渐进地提高的。同时, 教师要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1 - - 2 0
作者简介 : 李曼 ( 1 9 8 4 一) , 女, 陕西西安人 , 助教 , 硕士 , 从事英语语言教育研究 。
7 6
西安航 空学 院学 报
第3 1 卷
“ 交 际能力 的三 维” 。
错误 的问题 上 , 教 师 要 处 理好 语 言 流 畅 和准 确 的关 系 。如果 学 生错误 一 出现 , 就立 即纠正 , 势必 会影 响 学 生表 达英语 口语 的积 极 性 , 也 影 响 了学 生 口语 表
力。 社会语言能力, 在不 同的社会 文化环境中使用
适当的语言能力 , 将信息传递给听众 的能力 , 包括使 用通讯设备通讯过程 中解决问题 的能力, 这三种能
力的交际行为互动 , 沟通才可 以顺利 , 因此被称为
的直接 目标对准了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 , 学生 的英
语学习具有明显 的功利性 。课堂教学缺乏足够 口 语
非 英 语 专 业 学 生英 语 口语 交 际 能 力 的培 养
李 曼
( 西安航空学 院 基础部 , 陕西 西安 7 1 0 0 7 7 )

要: 探讨非英语专 业大学生英语 口 语 交际能力的策略 , 以使 用相 关英语教 学研 究与学 习者提供一 些有 价值的启

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英语专业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巴 。
从 捂 用 学 的 观 点 和 理 论 出 发 . 以 得 出 这 样 的 可
结 论 : 习 一 门 语 言 是 培 养 该 门 语 言 的 语 川 能 力 的 学 过 程 。 语 用 能 力 可理 解 为 运 用 语 言 进 行 得 悼 交 际 的 能 力 、 简 化 为 表 达 和 理 解 两 个 方 面 以 此 引 伸 到 可 外 语 教 学 , 把 外 语 教 学 视 为 培 养 学 生 运 用 语 言 的 可
维普资讯
第 2 3卷 第 1 期
No 【 Vo 2 ] 3
固娘 师 专 学报 ( 台科 学 版 ) 社 ;y a ra h r C ee( o ilS in e ) u u n ec es dlg S ca ce c s
2 0 年 1月 02
言 训 练 也要 发 展 在 语 篇 水 平 上 进 行 交 际 的 能 力 ” 这 就 要 求 外 语 教 师 认 真 学 习 . 心 研 究 实 用 的 语 言 和 细
实 际 运 用 由 两 十 方 面 的 能 力 组 成 : 一 , 境 识 别 第 语
能 力 语 境 对 语 用 能 力 有 着 重 要 钓 作 用 郓 决 定 陛 识 别 语 境 就 成 为 语 用 能 力 的 一 十 先 决 条 件 和 组 成 部
别 语 境 后 的 必 然 发 展 和 结 果 ; 之 , 果 误 用 了 语 夏 如

交 际 能 力 的 理 论 基 础 爱 定 义
境 , 不 能 有 效 地 表 达 自 己 园 此 . 用 能 力 的 实 厦 戟 语
是识 别 语 境 井 在 语 境 下 准 确 地 理 解 别 人 和 表 达 g ; t
能 力 的 过 程 语 言 敏 识 的 教 学 固 然 不 可 少 , 它 决 但

对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对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

对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思考摘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行,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本文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出发,总结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差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3—0049—02一、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采用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将相关信息输入到学生的头脑中。

尤其在中学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习惯于老师填鸭式的教育,而学生学习也只为应付将来的高考,很少开口说英语,有些口语能力差的同学更是羞于开口。

因而在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

从整体来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水平较低,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我们知道,作为一门语言,“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练习口语的机会相对较少,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现状突出表现在大部分的学生英语笔试成绩不错,但无法用英语和人交流,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相当薄弱,无法适应现今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需要。

二、造成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原因中国学生在传统的中学教学模式下习惯以老师为主的授课方式。

学生即使说英语也都是被迫着回答个别问题,他们特别怕说错,怕说错后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尤其是对于个别发音不标准的学生,他们心里会对这样的课堂教学产生抵触甚至是恐惧心理。

这种教学方式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不敢说,不愿说,最后不会说了。

进入大学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依然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英语,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为了运用,因而他们在大学四年中往往忽略了口语训练,大大阻碍了他们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此外,学生缺乏语言环境,中国的英语教学历来重视语法、翻译以及精读,而往往忽略了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学生所学的英语难为所用也是造成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③文化调适 能力 : 文化调适能力是 一种 在跨 文化环境 中 根据文化特征调 节 自身行 为 的能 力。它建立 在对一定 文化 的理解基础之上 , 与个人 心理 素质密切 相关 , 直接影 响到跨
差异 、 决文化冲突 , 现有效交际。 解 实
在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之前 , 有必要先对跨文化
交 际 能 力进 行 解 析 。 1 解析 跨 文 化 交 际能 力 、 在 国外 ,a oa adP r r(0 4 33 将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Sm vr n ot 20 :0 ) e
们对 目的语 国家 的思想意识 、 风俗习惯 、 价值观念 、 及至委婉 ( uh ms 、 忌 (ao ) ep e i 禁 m) t o 知之 不 多。因此 , 管学 生 对英 b 尽 语材料 中的词汇 、 语法及 至句 型结构 都很 清楚 , 但他 们仍然
不 能准 确 地 掌 握 , 全 地 理 解 材 料 的 内 容 , 不 能 进 行 跨 文 完 更
二、 建构 研 究 生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的 培 养模 式
分析和篇章结构 的讲解 , 而忽视对母 语与 目的语 国家 的文化
差 异 进 行讲 解 与 练 习 。学 生 也 往 往 认 为 掌 握 了语 音 、 法 和 语 词 汇 , 够 听 、 、 、 便 能 在 交 际 中畅 通 无 阻 , 而 导 致 他 能 说 读 写 因


问题 的提 出及 原 因分 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互融会贯通 , 不能正确地传达或接受语 言载体所承载 的所 有
信 息 。语 义 和 语 用 失 误 较 多 , 语 言 的运 用 上 跳 不 出 汉语 的 在
由于我 国教育体制和考试 制度的影响 , 由于理论 上受 也 到 Sse和 Co k as r i hmsy结构 主义语 言学 的影 响 , 在非英语专业 研究生英语教学 中, 教师往 往注重 英语知 识 的传授 , 中包 其 括对语音知识的讲解 和操 练 ; 汇用法 的归类 ; 词 句法 结构 的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调查
交际能力 的重要性 。 着世界经 济一体化的进一 步形成 , 随 英 语 水 平 更 进 一 步 成 为 一 个 国 家 综 合 实 力 的 一 种 体 现 。所 以 英 语 交 际 能 力 水 平 高 低 不 但 对 整 个 国 家 政 治 、 济 诸 方 面 经
8 . , 认
第 5期
关 剑 / 于 非 英 语 专 业 学 生 英 语 交 际 能 力 的 调 查 关 备 。可以说此类方法 是近年来 流行的活动/ 务教学法 。 任 课 外 英 语 活 动 是 提 高 学 生 语 言 应 用 能 力 与 交 际 能 力 不 可 缺 少 的重 要 环节 。 以往 课 外 活 动大 多 局 限 于 英 语 专 业 的 学 生 为 主 , 实 这 是 一 种 偏 见 。 语 不 是 外 语 专 业 学 生 的 专 其 外
7 . 。 着 中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进 一 步 加 速 , 场 经 济 进 一 步 67 随 市
收 稿 日期 :0 2O — 0 2 0 一 11
作者简介 : j 14 一 , 北 京人, 5 (9 4 ) 男,  ̄ 华北科技学院副教授 , 主要从事英语交 际能力的教学法研究。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第 5期 ( 7 ) 总 8期
20 0 2年 9月
煤 炭 高等教 育
M EI A N I HER T H G EDU CA T 1 N 0
No 5 S m . 8 . ( u No 7 )
Se p.2 2 00
关 于 非 英 语 专 业 学 生 英 语 交 际 能 力 的调 查
的 重 要 性 。Q3答 案 能 有 意 识 用 英 语 进 行 交 际 的 学 生 只 占
利 , 言只不过是 一种工具 。外 语活 动参加学生 越多越好 。 语 如我校学 生组织 的英语爱好 者学会 , 定期 组织英语 讲座 、 英

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摘要:大学英语中的口语教学一直都是比较难的课题,教师好的教学方法与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本文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的原因,结合动机、教学形式等方面,对改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口语教学;交际能力;动机;教学形式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1-0-01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的对外开放度已日益扩大,社会对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也在迅速增长。

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都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的原因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是有声的。

因此,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流的能力。

然而,大多数学生在经过十多年的英语学习之后,仍然存在“听不懂、说不来”,难以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流的情况。

造成这种英语学习“聋哑症”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传统教学法的影响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将句子视为语言的交流单位,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分析及操练,而忽视传授使用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使得许多教师在授课时过多地强调语法的作用,强调句型的讲解与练习,忽略跨文化知识的传授与讲解。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英语口语的表达和交际除了要有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也对口语表达和发挥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几乎从来不开口,有的虽然英语基础知识学得相当扎实稳固,但口语表达能力却不高。

这部分学生当中有很多是因为性格内向、胆子小,从来没有尝试过在众目睽睽之下“高谈阔论”,他们可以用文字以书写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情感,但却无法用语言来进行交流。

(三)教学环境的影响长期以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普遍相对有限,除了课堂上有机会学习和了解英语之外,大多数学生课后几乎不接触英语,缺乏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浅析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l 际能力 的含义 交 “ 交际能力” 这一概念最初是 由美国社 会语 言学家 D e y e 出的。他认 为, 际能力 w l H m s提 l 交 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 的语言形式 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 、以什 么方式对谁恰 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 际的知识 体系的理解和 掌握 。 际能力是一个复杂 的概念, 交 涉及到语言 、 修辞 、 社会 、 文化 、 心理 等多种 因素, 包括一个人 运用语 言手段( 口头语或 书面语) 和副语 言手段 ( 语 )来 达 到 某 一 特定 交 际 目 的 的能 力 。( 身势 姚 瑾 ,0 66— 8 2 0 :5 6 1 语 言教学 应该 围绕交_ 能力包含 的几方 面 际 的内容,着重培养 学生运用英语 进行交 际的能 力。 2 提高非英语专 业学生英语交 际能力 的途
维普资讯

C i aN w T c n lge n rd cs hn e e h oo isa d P o u t
Q( ) 王
Hale Waihona Puke 文 化 教 育 浅析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张 晓 利 王 瑜
( 东 工商 学 院 , 东 烟 台 山 山
24 0 ) 605
摘 要: 英语作为交际的工具在世界范 围内 着越 来越重要 的作用。 起 在我 国, 各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 , 各行 要求应聘者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 进行 口头或 书面的 交流与表 达。然而 , 我国 目 前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 学忽视 了学 生英语 交际能力 的培养 , 生在学 习了多年的英语之后 仍 学 然不具备英语的 实际应用能力。因此 , 笔者认 为,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要 回到根本上 来, 注重提 高学生的英语 交际能力 , 充分发挥 英语作为工

浅析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浅析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o I t r u t r l e s ti t . D S 。 这 一模 式 将 跨 文 化 敏 f n e c l u a S n i vi y MI ) 感性 发展 过程分 为 2个 阶段: 民族 中心主 义阶段 ( h E h o e — T e t n C n t St ge) c ri a ,和 民 族 相 对 主 义 阶 段 ( he E n ati T th or e1 ve St ge 。学 习者 从最初 的否 认文化差 异的存 在渐 渐发展 到接 受文化 a ) 差 异 ,调 整 适应 文化 差 异 , 到最 后 的完 全 融 入各 种 文化 ,即从 民
教 育 时 空
I ■
Co 酬ed coy h 1o tl i i dcn e oRe n T ̄ g ew S n
浅 析 培 养 非 英 语 专 业 大 学 生 的 跨文 化 交 际 能 力
Hale Waihona Puke 杨 晶华 [ 要] 摘 当今世界人们 的全球意 识 日益增强 ,不同社会 、文化和地 区间人们 的交 往越来越 频繁 。这 一切使 得跨文 化交 际成为这个全 球化 时代 的一个突 出特 征益频 繁,具有跨 文化交 际能力的人才 已经成为 各种急需 的人才之 一 。那么 如何培养 大学 生,特别 是非英 语专业 的大 学生 的跨文化 交际能力 已经 引起 了外语教 学研究者 的关注 。本文就 如何培养 非英语专 业大 学生的跨 文化交 际 能力进行 分析 。 [ 关键 词】 跨文化 交际能力 跨文化 敏感度 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 1 x( 0 8 9( ) 01 2 0 0 994 20 ) a一 1- 1
当今世 界科学 技术迅猛 发展 ,信息无 处不在 ,人们 正经 历者 前 所未有的广泛 的深入 的交流与合 作。而 具有跨 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无 疑成为最急需的人才之一 。外语 学习的 目的恰 恰是为了掌握一个阅读 交际的工具 ,了解 目的语 国家的科技 、经济 、社会 、政 治、习俗等 各 个方面,并与该目的语 国家的人们进行商务,外交文化交流。( 张红玲, 2 0 )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研究者 、外语 教师都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 03 应该涉及文化教学 ,并且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终极 目标。 首 先 .什 么 是 跨 文 化 交 际 能 力 ?

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强途径探讨

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强途径探讨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11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强途径探讨于连芬【摘 要】在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口语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他们想说,又害怕说错,这种学习状态对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使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有所提升,这样才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标准要求。

本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加强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们口语交际能力的快速提升,对英语教师有所启示。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加强途径英语是贯穿一生的学科,当今时代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时代,各个国家的学生都在进行不断的交换,而且现在出国的机会越来越多,英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了上来。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们来说,学习英语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事情,尤其是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尤为困难,再加上各大高校的教育模式基本上都是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针对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良好的促进和提升,使他们能够在步入社会中掌握一种语言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能够快速进步,加快中国的发展和建设。

一、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强途径探讨(一)充分利用精读课进行口语教学英语教师在进行精读课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对英语课文的讲解使学生们对口语交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要求学生们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对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组织和交流,这个过程需要英语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使用的单词、短语、语速、语调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保证英语精读课堂教学的效果非常好。

另外,英语教师应根据一篇精读课文中的内容对下一篇课文进行引导,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课文阅读,读完后,教师可以找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并讲解,使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加强[1]。

浅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及提高

浅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及提高

浅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及提高作者:杨倩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4期摘要:本文主要说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基本能力的发展状况,包括过去、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对他们如何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与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更带动了我过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作为世界第一通用语的英语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现今,我们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其应用技巧显得尤为突出,即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这一点特别体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能力的培养上。

因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我国大学生总数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所以,对于培养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了。

纵观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在过去,由于受到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转换生成理论的影响,教师们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是“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强调死记硬背”。

(Teacher-centered, book-centered,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with emphasis on rote memory)。

在这样一种学习过程中,老师是课堂主题,而学生是受动者,只能一位的接收理论学习,而没有一定的真正的自主性,从而形成了基础理论学习能力特别强的特点。

这虽然给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学生升入大学接触到高层次英语学习后,便会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再加上有些大学还没有开设的英语实用能力课程。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课下也没有充分认识到练习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渐渐地,他们的基础能力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的不足逐渐显露,这就促成了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差的现象形成。

一时间,学到的东西排不上多少用场,使得他们对用于学习的兴趣骤减。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在和其他国家频繁接触,在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模式的同时,我国自己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改革、创新,这就使得不是特别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逐渐为一些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代替,例如,注重实际应用的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便是较为适合我们现今对英语教学要求的一种方法。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摘要】本文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首先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接着探讨了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

然后提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加以说明,最后讨论了建立有效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总结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强调了实践意义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实践案例、评估体系、研究方向、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不断深化,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高度互通的时代,人们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来应对各种复杂且多样化的跨文化交际情境。

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一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他们缺乏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在跨文化沟通中积极主动展示的能力。

研究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可以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共融。

1.2 研究意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对于当前国际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只有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好地融入不同文化背景的工作环境。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也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几乎是必要的。

本文提出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模式构建,以期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

首先,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语言能力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差异往往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因此,通过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可以帮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的传统、价值观和社会规范。

此外,外语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使我们更加自信地与外国人沟通。

其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交流和文化活动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国际交流和文化活动是体验不同文化的好方法。

通过亲身参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可以感受不同文化和习俗的魅力,了解其他国家人民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这种体验还可以增强个人的文化意识和自我意识,培养自己的宽容性和适应力,使跨文化交际变得更加容易。

最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和跨文化培训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网络学习和跨文化培训是当今主要的学习方式,它们可以帮助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有关其他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网络学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时间,轻松地了解其他文化和语言知识。

通过跨文化培训,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可以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和指导,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和社会,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实用技巧。

综上所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的模式构建是多元化和综合的,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实现。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技能,以适应国际化的社会和职业发展需求。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文化、科技的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交往的日益增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面临着与外国人沟通交流的需求。

由于语言、文化等因素的限制,许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的特点、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可以为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可以为今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科学的策略和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获得模式构建,以期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和方式,从而构建一种有效的模式来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环境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沟通技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的挑战,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推动我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1.3 研究意义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今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也需要与国际社会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英语专业⼤学⽣跨⽂化交际能⼒现状及培养策略⾮英语专业⼤学⽣跨⽂化交际能⼒现状及培养策略 摘要:跨⽂化交际能⼒是跨⽂化交际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标是培养学⽣的跨⽂化交际能⼒,要实现这种能⼒,⼤学英语教学在注重培养语⾔能⼒的同时,还要重视⽂化差异对语⾔学习的重要性。

本⽂分析了⾮英语专业学⽣跨⽂化交际能⼒的现状和特点,为在教学中如何提⾼学⽣跨⽂化交际能⼒提出了⼏点策略。

关键词:跨⽂化交际;⽂化差异;现状和特点;⼤学英语教学 ⼀、跨⽂化交际与⼤学英语教学 跨⽂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和⽂化背景⽅⾯有差异的⼈们之间的交际。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扩⼤,不同⽂化背景的⼈们进⾏着越来越频繁的交际。

⽤外语进⾏跨⽂化交际,我们如果不了解外国⽂化,就容易造成语⾔不得体,甚⾄冒犯对⽅。

因此要想掌握语⾔必须了解⽂化。

英语教学⽬的就是教会学⽣熟练运⽤英语交流,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进⾏英美⽂化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对于英语语⾔能⼒相对较差的⾮英语专业学⽣,⼤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使得他们没有充⾜的课时来学习跨⽂化交际。

⼆、⾮英语专业学⽣跨⽂化交际能⼒现状和特点 笔者任教⼤学英语⼗年时间,在对⼤学英语教学课堂内容掌握以及课下与学⽣的交流中,还有在查阅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数据中,发现⾮英语专业学⽣对东西⽅⽂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较差,英语⼝语⼤多停留在课本中所学的基本表达,并且⼤都缺乏跨⽂化接触的经历。

还有⼀点⾮常突出的表现是,⼤多数⾮英语专业学⽣学习英语的.⽬的是为了拿到学位或通过四六级考试,并不是为了跨⽂化交流。

⽬前的现状即是跨⽂化交际并没有得到学⽣充分的重视。

学⽣在英语学习中的特点是:他们不了解英汉语⾔在表达⽅式上的差异,经常将汉语使⽤习惯带⼊相应的跨⽂化交际情景中,形成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

他们习惯于把中国⼈的思维⽅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或把中国⽂化和西⽅⽂化等同起来,忽略⽂化的差异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gma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Non-English Major PostgraduatesMa YuekeZhengzhou UniversityAbstract: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s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 postgraduates and explore the ways to increase the learners’ pragmatic and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Key words: pragmatics;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1. IntroductionTo study a language does not only mean to understand it, but also to apply it properly. Therefore, to study a language is a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pragmatic competence of this language . According to Bachman (1990), language competence is made up of the competence of organizing the language and that of pragmatics. Leech (1983) proposed the theory of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pragmalinquistics and sociopragmatics, thus pragmatic competenc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pragmalinguistic competence which is based on grammar rules including the applying principle of grammar and socialpragmatic competence which refers to the competence of using the language in appropriate terms by following the social rules to apply language, so it is the higher level of pragmatic competence. According to cognitive theory, language learning is a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from input of the language to processing of it and then the output-----in which there ar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ng in each stage. The understanding of a language is influenced by such factors as context and social culture, etc. The language should not only be expressed accurately, but more importantly, it should also be expressed appropriately. Howev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 postgraduates is not so satisfactory. The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ccuracy of using the language than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t. As a result, there ar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pragmatic failures and lack of cultural and pragmatic knowledge among the students. Pragmatic failures refers to the errors made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hich has not achieved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The failures are not caused by the misusage of the grammar, but by speaking in improper terms. According to Thomas (1983), there are two kinds of pragmatic failure, one is the failure in pragmaliguistics, the other is in the sociopragmatics. As far as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concerned, the former means that the English spoken is not what is spoken by the native speaker; the latter means that the form of language is wrongly chosen by the speaker because he or she does not know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refore, I think that in order to avoid pragmatic failure and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the students, we should do the following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for the postgraduates.2.1. To clarify the wrong thinking on the side of the students that the mastery of largeEnglish vocabulary and grammar is a symbol of high level of EnglishA survey was done on about 50 students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bout 85% students think that the mastery of large English words and grammar rules; good marks in the English tests are a symbol of high level of English. For a long time and because of various reasons ,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not so satisfactory, which should absolutely not exist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for postgraduates. Teachers should not focus on how the textbooks are advanced and academic, but on the principle of the learning for the purpose of use. To direct the students to be aware of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language becomes a foremost business for the teachers. Moreover, some theories by famous linguists should also be known to the students. For example, Hymes ( 1972 )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at a person’s language competence does not only include how he can make grammatically correct sentences but include how to use the language properly.2.2. To narrow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in communicationDifferent psycholog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result in cultural difference i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Just as Dai Manchun said (2002): The reason for one’s inability to read and write is the lack of the basic skill of language. However, it is even worse to read and write fluently but not in an appropriate term. Generally speaking, the westerners would think that one who can use the language fluently must know communicative principles. Sometimes, accidental pragmatic failure will be understood as intentional harm.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he teacher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llowing:2.2.1. Avoid misleading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 in the process of getting informationIn communication, the speaker tends to pass an idea with an implication of some cultural factors through literal expression. In this survey, I used a sentence by He Ziran ( 1996 ) to test the students’ sense of pragmatic knowledge. “ Do you think the translation of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gao gao xing xing shang ban qu, ping ping an an hui jia lai.) into “ Go to work happily, and Come back safely !” proper ?” 95% students said “Yes”. 5% students didn’t know how to answer. In fac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will influence those foreigners who know little about Chinese culture in their process of getting the right information. Thus, the purpose of communication can not be achieved. On the other hand, cultural difference can mislead one in his process of getting information.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have different thinking. Therefore, they will infer in their way of thinking. If a Chinese student does not have some knowledge of cross-culture, they will not understand such a phrase as “ a pain in the neck “. They will have such a ridiculous inference that this phrase means “脖子疼” (bo zi teng)2.2.2. To clear up the language barrier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Different social system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peoples result in their different thinking and inferring in communication and thus arises the language barrier. For example, in this survey, there is a sentence “ Tom is a black guard, so everyone tries to avoidhim.” Only 5% students chose the correct answer “无赖” (wu lai) .I think as far as the students are concerned, esp, students majoring in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y don’t have enough time to read plentiful of literary works and enjoy colorful cultures of various kinds. So the teachers should supplement relevant cultural information to the text so as to enlarge their cultural knowledge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Only by doing this, can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communication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 be cleared up.2.2.3. To stress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focus on the understandingand expression of the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in order to avoid pragmatic failure and increase th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the students.The understanding of a language is a complicated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process. To accomplish this process, the listener should have the ability to assume and infer according to the given communicative context. According to He Zhaoxong ( 2002), i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what helps the listener to understand the speech is not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given communicative context, but the series of assumptions that form the cognitive context of the listener. According to Wilson’s theory of relevance, the standard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is the cognitive assumption, we tend to find some relevance between the new information and the contextual assumption. Therefore,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the teachers should guide the students to look for relevance based on speech information under a certain context, if proper relevance is found, a desired contextual effect can be achieved. Thus, a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can be made.3.ConclusionIn language expression, I think teachers should pay careful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use of words, focusing more on the their proper expression of themselves under certain language context than their accurately used words and correctly made sentences. Hymes ( 1972 ) has the idea that Grammar rules will be useless if one does not know the applied principle of language.In China, students learn English mainly in the classroom. Teachers should create a relaxed and interesting environment for the students to decrease their control and increase their use of communicative strateg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achers should help the students to adjust themselves and develop their sense of pragmatics, so as to increase their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参考书目:1.Bachman, L.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UP.2.Hymes. D.H.1970.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J] in Brumfit, C.J.&Johnson, K.(eds).3.Leech G.1983.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M] Longman, London.4.Thomas, J.1983.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 in Applied Linguistics, V ol. 4, No.2.5.Widdowson, H.1989.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 Applied Linguistics,V ol. 10. No.2.6.戴曼纯 2002 “外语能力的界定及其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6期7.何兆熊 1989 《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8.何自然 1988 《语用学概论》[M] 湖南教育出版社长沙9.何自然 1997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