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_1.2课教案新人教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精品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重点1、南北重归统一的条件2、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教学难点1、南北重归统一的条件2、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河道、目的和作用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3)三点:中心在,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邗沟、。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你们小组不能解决的或向全班同学推荐的有价值的问题:3、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请你尝试用示意图的方式画出隋朝大运河的路线图,然后设想如果你生活在隋炀帝时期,并参加了大运河的开凿,你会有哪些遭遇?四、系统总结:(学会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诊断评价】(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四、系统总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课内容五、巩固训练(见同步探究)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重新统一南北B、设三省六部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5、阅读下列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19最新编辑)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三、探究新知(一)导入新课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
诗中提到的“雷塘”在扬州,那么“君王”指的是谁?这首诗将的哪一朝的史事呢?(二)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结合本课导学案【自主学习】环节,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隋的统一结合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西汉之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进而知道隋朝建立、统一的时间。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
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探究:通过材料分析: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学习与探究结合课件学习隋灭陈流线图,探究隋朝统一的意义是什么?结合课件,引导学生学习隋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1.三省六部制,发展经济,编定户籍,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2.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通大运河学习与探究材料: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
——改编自《话说运河》解说词“阴柔一捺”的大运河修建于何时、目的何在?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材编写思路伴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迅速发育,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生活矛盾也开始凸显。
七年级下册教材在设计中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与矛盾为基础,突出“成长的不仅是身体”的基本观点,提炼确定了青春时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在集体中成长、走进法治天地四个学习主题。
在具体设计中,首先致力于帮助学生开启一扇洋溢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和充满各种发展可能的青春之门,引领学生步入青春时光,体会成长的喜悦,积极面对成长中的烦恼;继而引导和鼓励学生珍惜青春,积极作为,在学校生活中,主动参与集体建设,在集体中成长;在社会生活中,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育积极情感,遵法行事。
本册教材设计突出体现了初中学生的青春文化色彩,关照到初中生进入青春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情绪管理情感发展集体生活法治信仰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二、教材编写原则与特点(一)全书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专题内容:“共奏和谐乐章”“走进法治天地”●部分落实或渗透:“青春时光”——文明、自由、爱国等“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友善、文明、和谐等“在集体中成长”——公正、平等、敬业、友善等“走进法治天地”——公正、自由、和谐等(二)凸显生命教育底色,隐含公民意识教育,加强法治教育。
●关注青春生命,凸显生命教育底色。
●隐含公民意识教育:一方面,主题内容设计逐步从共同生活中渗入公共生活的要素(如“我与集体共成长”关涉共建、自治);另一方面,教材活动设计着力搭建平等对话的脚手架,留有对话、探讨、磋商空间。
●拓展生活内容领域,加强法治教育。
(三)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到每一单元,着力于中华优秀传统对学生精神人格的引领。
无论是教材正文,还是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辅助文,都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材语言:《孟子》《大学》等。
阅读感悟:“鲁班的创造”等。
相关链接:“慎独”“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等。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三、讲授新课:
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学习“开元之治”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5、学习陶瓷业的发展时,可以重点介绍唐三彩。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图片,或提供几件唐三彩的仿制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亲身感受一下唐代陶瓷业的成就,这样即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又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6、讲长安城时,一定要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对长安城的布局有一了解(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再加工一下插图,如可以利用电脑制成可变化的长安城平面图)。讲述时也可以一面播放一些西域音乐或日本、波斯、朝鲜等国的音乐,一面同时出示相关图片。
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
一Hale Waihona Puke 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套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启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 课程导入
- 介绍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于理解和认识世界的作用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 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国家组织形式
- 分析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课: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文化
- 探讨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分析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色
第四课: 世界古代文明
- 介绍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古代文明
- 比较不同文明之间的特点和影响
第五课: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与国家
- 分析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 探讨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改革
第六课: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 了解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文化变迁- 探讨中国在世界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地位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将根据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
主要包括日常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
通过评估结果,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本套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能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出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希望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出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以及隋朝的灭亡。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让学生对隋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新人教版)第一课:辨认历史的方式和绘制历史时间线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掌握辨认历史的方式;- 学会绘制历史时间线。
教学内容:1. 历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讨历史的定义和意义;- 介绍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2. 辨认历史的方式:- 讲解不同的历史文物,如古代器物、文字、石碑等,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材料和资源;-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后果;- 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如考古学、文献研究等。
3. 绘制历史时间线:- 解释时间线的概念和作用;- 指导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历史时间线,标注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线上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关联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例子引起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2. 概念解释:介绍历史概念及其重要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3. 方式辨认:- 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历史文物和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历史材料,辨认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后果;- 引导学生讨论使用不同的历史研究方法的情况和效果。
4. 时间线绘制:- 解释时间线的定义和作用;-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个简单的历史时间线;-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绘制的时间线,探讨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关联性。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目标,强调历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图片和实物展示历史文物、材料和时间线的例子;- PowerPoint或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信息。
评估方法:- 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历史材料时的活动参与程度;- 学生绘制的历史时间线是否准确和完整。
扩展活动:- 邀请学生调查自己家庭的历史,了解家庭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绘制家庭历史时间线;- 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不同历史事件和人物。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一、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教学目标了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掌握历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2. 教学内容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
难点:理解隋唐时期开放的原因及其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隋唐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内容:介绍隋唐时期的繁荣表现,如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
(3)分析开放:探讨隋唐时期开放的原因,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包容等。
(4)总结影响:总结隋唐时期开放对国家及世界的影响。
5.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自己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认识。
二、第二章: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过程,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重点:国家统一的主要事件,如秦统一六国、汉武帝统一边疆等。
难点:理解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国家统一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内容:介绍国家统一的主要事件,让学生了解统一的过程。
(3)分析民族团结:探讨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如汉武帝统一边疆后的繁荣等。
(4)总结:强调民族团结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 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内容,举例说明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三、第三章:动荡与转折的时代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动荡与转折,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2. 教学内容重点:动荡与转折的主要事件,如三国鼎立、南北朝分裂等。
难点: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3.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动荡与转折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内容:介绍动荡与转折的主要事件,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人教版本初中七年级的下册的历史教学教案全册.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 1 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
教学难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引导学习概括出“结?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 / 55大一统 ?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总结:1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 :“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总结1:人口激增 2 :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 年开始,到610 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1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总结:“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2.思想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3.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的建立(581年)
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南北政权的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增加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的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方
3.能力培养: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隋朝与秦朝都是短命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
难点:三省六部制和改革选官制度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 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学生回忆南北朝的历史。(2)北周何时候统一北方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3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1-3课)一、教学目标根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一至第三课的内容,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掌握金文、青铜器、史料等作为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主要途径。
3.增强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和文化遗产。
2.教学难点:夏、商、周三代文化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自我介绍和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自己,并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对古代文明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2. 导入活动:文物图片分享(10分钟)将一些夏、商、周三代的文物图片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分小组依次分享自己观看到的文物,并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古代文明的印象。
3. 授课环节: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背景(25分钟)教师通过授课讲解,给学生介绍夏、商、周三代勤政、宗法制度、社会分工、生活文化等的主要特点及文化遗产。
4. 案例分析:写出自己希望身边的正能量展示在哪个文物上(10分钟)学生选择一件文物,并写出自己希望展示的正能量,比如“杯子上展示男孩的坚强”,“铜镜上展示女子的内敛”。
5. 评价检验:课堂小测试(10分钟)测试内容为前三部分课程重点的基本概念、文化遗产以及案例分析的结果。
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题。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性和难点进行总结,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引导。
四、教学反思本节历史课是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基础性课堂。
针对本课程目标,教师采用了文物图片分享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阅读时间并且感性认识到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打造一个实现有效教学的知识体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了解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建设过程和作用。
1.2 唐代的政治与经济探讨唐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省六部制。
学习唐朝的经济繁荣,如坊市制度、农业生产发展。
1.3 繁荣的唐代文化研究唐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了解唐代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科学技术与世俗生活2.1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探讨其他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医学等。
2.2 世俗生活的变迁了解中国古代世俗生活的特点,如服饰、饮食、住宅等。
探讨世俗生活的变迁,如城市化进程、商业发展等。
第三章: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3.1 北宋的建立与辽、西夏的并立学习北宋的建立过程和意义。
了解辽、西夏的历史背景和与北宋的关系。
3.2 南宋的建立与金、蒙古的兴起探讨南宋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学习金、蒙古的历史背景和与南宋的关系。
3.3 元的统一与民族融合了解元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探讨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经济4.1 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如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等。
探讨农业经济的变迁,如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演变等。
4.2 农业经济的生产组织与生产工具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如家族、村庄等。
学习农业生产的工具和设备,如犁、牛耕等。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经济5.1 手工业经济的特点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如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等。
探讨手工业经济的变迁,如技术进步、市场发展等。
5.2 手工业经济的行业与技术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如纺织、瓷器、冶金等。
学习手工业的技术成就和创新,如瓷器烧制技术、冶金技术等。
第六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经济6.1 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如市场、货币等。
r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课教案
r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课教案教案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一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时间线和重要事件;3.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2. 中国历史的基本时间线;3. 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
教学难点:1. 启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理解;2. 帮助学生建立中国历史的时间线和事件的联系;3. 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黑板;2. 教学PPT或教学素材;3.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历史的时间线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并与学生进行简要的讨论。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或黑板,讲解中国历史的起源和发展,包括黄河文明的形成、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等。
2. 介绍中国历史的基本时间线,重点强调各个朝代的名称和时间段。
Step 3:重要事件学习(15分钟)1. 列举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夏朝的建立、商朝的灭亡、秦朝的统一等。
2. 通过PPT或教材,详细讲解每个重要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Step 4:小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介绍他们选择的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Step 5:展示与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全班分享。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复习今天所学的内容,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与中国历史相关的书籍或文章,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面;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亲身感受中国历史的魅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小组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能力;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教案第一课皇权下的秩序第1课时lesson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掌握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理解变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认识变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变法的关系。
2.变法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图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风貌,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和事件吗?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当时的社会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根据教材内容,填写表格,比较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讲解1.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2.分析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变法的原因和影响。
共同点: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改革税制,实行土地税;改革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不同点:各国变法的内容和力度不同,如齐国的管仲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原因:社会变革的推动,各国为了争夺霸权,纷纷进行变法。
影响:变法使各国政治、经济得到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四、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对当时社会有哪些影响?五、案例分析1.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让学生从商鞅变法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变法需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六、课堂小结2.强调变法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七、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整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第2课时lesson2秦统一中国教学目标:1.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朝的统一意义。
2.理解秦朝的统一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精选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精选教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B、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1.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教案
难理解:科举取士制度;易混淆:隋朝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时间,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板书
学具准备: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景引入(5分钟)
预习内容:1、北朝、南朝更替顺序;
2、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时间,建立者,都城);
3、隋文帝的统治措施;
4、大运河的开通(时间、建造者、起止点);
巩固练习
(10分钟)
课堂练习纸
课堂总结
(3分钟)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1、隋朝的建立
时间:581
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时间:589年
事件:灭陈朝,统一南北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开通的时间、建造者
时间:605年,建造者:隋炀帝杨广
三、开创科举选士制度
1、什么是科举?
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二、开通大运河
1、大运河开通的时间、建造者
时间:605年,建造者:隋炀帝杨广
四、开创科举选士制度
1、什么是科举?
2、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六、四、隋朝的灭亡
1、时间:618年
2、标志: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3、根本原因:残暴统治
4、原因:大量的徭役和赋税;战争不断。
课后反思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路线没讲清楚,需要补充,并且在作业上加强练习
4、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对当代和后世的影响
四、隋朝的灭亡
1、时间:618年
2、标志: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3、根本原因:残暴统治
4、原因:大量的徭役和赋税;战争不断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第一第二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坚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二、讲授新课1、隋朝统一南北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
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1)开皇之治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
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
2)大运河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
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
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
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
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李世民)3.崇尚节俭;———贞观之治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武则天1.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识记知识点
四、复习检测
1.隋朝的建立者是()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
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
5.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6.隋朝大运河经过下列哪些城市()
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④江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秦朝B.西汉C.东汉D.北魏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
隋朝建立建立者:_________
南北重都 城:__________
归统一南北统一:______年,隋灭______(国家),南北重新统一。
隋的统隋朝的繁荣:_______(皇帝)时,出现盛世局面,称为_______
一与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1-1.2课
课题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2课)
总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三维
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顾旧知理解时代特征、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14.(1)材料一:(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资治通鉴》;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唐太宗
⑴材料一说明什么?并解释唐太宗统治时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⑴材料中的“她”指的历史上的哪位皇帝?她统治时期被概况评价为什么?
⑵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说明了什么?
⑶通过以上材料综合评价这位统治者?
教学
反思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13.填图题
(1)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及相关地名。
A.B.C.D.
E.F.G.H.
(2)运河的A段和B段沟通了(河流)
(3)隋朝运河开通的意义:
⑵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⑶通过以上材料综合评价唐太宗?
(2)材料一:她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684年下令奖励农桑,提出凡是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降职。高宗死时,她宣布百姓年满50岁者免除徭役,比60岁免役的旧制缩短了十年。材料二:她很爱才。选官虽滥,但只要发现不称职的,就立刻废黜甚至诛杀。她选用的宰相狄仁杰是有名的贤相。开元年间的名臣姚崇、宋、张九龄等都是她提拔上来的。材料三:她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呈现出发展的趋势,人口也由380万户猛增到615万户。请回答以下问题:
重、难点
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学生难以感受和理解;全面分析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案
学生活动及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解读复习目标
二、知识点梳理:(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复习成果。)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并“戒奢从简”的唐朝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2.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
大运河大运河时间:_________年开始
的开通皇帝:__________
概况:大运河以_______为中心,北至_______,南到_______,全长_______千米。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贞观之治
唐高祖(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8.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实现了改朝换代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D.消灭了大批地主阶级
9.被现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封建帝王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10.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贞观之治”,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A.①来自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在隋朝被称为()A.杭州B.余杭C.江都D.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