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20101201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精选12篇)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精选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篇1“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
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
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
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
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这两段话摘自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勉强”是不断地以结束为标志来划分、区别学校中学习的进程的,而“学习”却是不断地准备新的开始,如“没有终结的故事”一样。
”曾有这么一句话:“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良好的倾听习惯意味着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我将以佐藤学先生的这句话为精神动力,不断追求新的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快乐,一起进步,一起收获。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3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3篇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下面是准备的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当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逐渐在自己的脑海中扎下根的时候,我开始试图将自己的课堂转变为我理想中的开放的、个性的、多彩的课堂,但在许多次的尝试中,我发现:相对低、中年级而言,高年级的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
教室里能自主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同学不到四分之一,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有想法,却不愿交流,另一半同学表现出观望、漠然的态度,那神态让人看不见他想交流的意愿。
这样寂静、沉闷的课堂,让我茫然,疑惑……我不知老师们是否也在这样的茫然、疑惑中努力地探寻着、摸索着——如何去引领学生的个体参与?如何去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如何去构建一个异彩纷呈的课堂?打开日本教育专家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我看到了,原来诸多的困惑并不是我一人所有。
“日本的教师也在边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这一切与我国教育的现实状况是何等的相似!”读着此书,文中的许多话语引发了我的共鸣,现择取部分话语,与大家共赏之,共析之:他流连于无数个学校的校园、站在一个个教室前的窗口边,坐在一间间教室里,将一切收纳于胸,以他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发生在教室中的静悄悄的革命,并精辟地论述:“静悄悄的革命,即使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就绝非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效果。
”读着这些充满睿智与思考、信心与执着的文字,就像喝一杯极品冻顶乌龙茶,甘甜隽永、回味无穷。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如,本书中对“学”的描述特别的意味犹长。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5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5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读了佐藤学教授的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思想方式的“革命”和课堂实践的“革命”迫在眉睫,静悄悄的唤醒,让课堂回到本真,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关注孩子的个体需求,从而促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静悄悄的唤醒,点燃老师的教学反思的热情,创造综合学习的教师。
一、倾听学生的发言,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书中说到: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打一形象比喻,好比是在和学生玩棒球投球练习。
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
学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如果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奋起投出更好的球来。
这投球的快感,我认为应当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基本。
不仅要倾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且要听其发言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记得前段时间听的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四年级语文课文《父亲的菜园》,在交流父亲填石这一环节中老师提问:“你看到了一位怎么样的父亲?”一位学生说:“坚定。
”那位老师接着问:“你是说这位父亲有坚定的信念,是吗?原来如此,你体会得真深啊!”并且板书了“坚定的信念”几个字,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在教学中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发言。
二、在交往中学习,唤醒学生们共享、共赏书中提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理解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相互欣赏的活动的学习。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大阅读推广活动,在孙老师阅读汇报— 212;《秘密的花园》课上,孙老师出示了一组人物前后性格的变化的问题,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回答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结果汇报时,有图式法演示的,有画画表达人物的,有模拟片段的,这种共享的汇报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乐于与同伴共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共同欣赏的良好情感,进而为“学”的教学铺出一条彩色大道。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静悄悄的革命》是国际著名专家,日本的佐藤学教授以日本7000间教室、美国100间教室的实际研究为基础写的一本书。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 读了佐藤学教授的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思想方式的“革命”和课堂实践的“革命”迫在眉睫,静悄悄的唤醒,让课堂回到本真,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培养,倾听孩子们的发言,关注孩子的个体需求,从而促进孩子们的生命成长。
”并且板书了“坚定的信念”几个字,我很佩服这位老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在教学中真诚地倾听学生的发言。
佐藤学说,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因为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那么不善于倾听的老师呢,往往自己很爱讲话,但讲话时是不会对自己的言辞进行谨慎的选择的,也对在场的每个学生能否听到或理解自己的话毫无意识。
阅读《静悄悄的革命》,给困惑中的我带来了许多思考、启示。
是啊,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有多少教师认真倾听了呢?特别是我们年轻的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一个环节,想着自己该说些什么话,该怎样把学生引到自己要走的路上来,该开展哪个活动,对学生的发言没有耐心听。
也许很多情况是我们无法改变的,很多改变也是艰难的,但既然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起码可以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加入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4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
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说,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语文学科是所有学科当中最富有创造力和激情的学科。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对学生的举动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报告大全、条据书信、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experiences, report summaries, written documen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只有将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融入到读后感中,才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书写一篇读后感可以深化我们对书上人物的分析,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优秀10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优秀10篇)一、“小林老师的初衷”有感第一天读《静悄悄的革命》,被一句话打动,“每位都是富有个性的、彬彬有礼的、诚实的教师。
”细细品味这句话的分量,真的有些涩涩的味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个性”已经成为一个人的缺点,好像不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
“诚实”也已经不再是成年人的基本品质,只是用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便于管理罢了。
在教师队伍里也有着自己的潜规则,所有的事情都要整齐划一,所有人的课都必须多说优点,甚至看人评课的时候也多,有点背景的老师,怎么上课都会得到表扬,刚刚出道的年轻人或者没什么背景的老师怎么努力也是徒劳。
正因为有太多的不正常,许多老师开始每天抱怨甚至谩骂,“彬彬有礼”也就成了理想的境界。
对一个团队而言,每个人的品质都非常重要。
犹如做出一道好菜,必须每种原料都是最好的一样,一个优秀的团队也应该是每位教师都具备上述三个品质,多么希望我们的团队能像这些教师一样真正做点教育教学的实践!随后认识了小林老师,从他的遭遇,可以推想他平日和学生的交流是很少的,所以出现了如此尴尬的局面。
也很欣赏他的学生,他们认为“教师太严厉了或者太温和了都是不够格的。
”这充分说明“温和和严厉”是孩子们都需要的教师品质,“温和”给他们爱,“严厉”给他们约束。
就像小羊必须在羊圈里喂养一样,如果没有约束,孩子就没有安全感。
如果说这件事情是契机,小林老师一定是反思了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希望孩子们在他的课堂上是快乐的,在他的班级中学习不再感到讨厌。
但是究竟是什么理论使得小林老师开始在教室里构筑“相互学习的关系”的实践,书中并没有说明白。
为什么小林老师要构筑“相互学习的关系”?我想他一定是认为只有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改变学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
真的很佩服小林老师的创新精神,他把课堂向所有人敞开,把学生放在了教学的首位,以学生为本,“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看他们是否在持续学习。
读书笔记_《静悄悄的革命》
读书笔记_《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p58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一本书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p58作为教育研究者,自己首先要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作为授课人登台演讲。
p60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教研活动的中心:建立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每个学生:安心上课,互相勉励。
让教室里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放心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建立互动、尊重、鼓励、相互学习、安心、安全的氛围。
p72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好的。
p73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改变学生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不能性急。
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侧耳静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
在沉闷的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笔直地端坐着,面无表情,教师也是用生硬的姿势、硬梆梆的语言控制着整个教室。
教师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讲课上,很少去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波动或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
相互学习关系的建立恰恰需要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身体所发出的无声的语言开始。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促进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这是我观察的出发点。
在想观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
我站在教室前面的窗口边,而同时我意识到自己正身处教室中。
与其说我想在教室中发现什么,还不如说我想把教室中所发生的一切全部都收纳于心中。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范文五篇,欢迎大家借鉴参考!《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1】在教学实践中,当我在营造合作学习的环节时候,总是不尽人意,因为学生总是在课堂上东拉西扯,叽里呱啦地不知道说什么,就是不愿意动脑筋思考讨论老师布置的任务。
这样的讨论没有效果不说,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有时候讨论倒是讨论了,但是由于学生视野狭窄,合作了半天也没有结出什么果子。
所以,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特别是农村的孩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大家都需要帮助的气氛,投入自己感兴趣有意义的事情上去,我想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反复而热情地慢慢探索,让合作学习真正地的获得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而出现的结晶。
佐藤学教授特别强调创造以学中心的课程,不论是学科学习还是综合学习,都是把“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作为一个一个的单元来加以组织,都是创造课程。
书中用广见小学以“水”为主题的综合学习课程的开展过程为例,说明了“课程”不是事先做好“计划”的而是作为学习经验的积累时候确定的,这一点我认为很了不起。
大淀小学的教师大西先生实施的综合学习活动也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他以“寻找大淀最漂亮的地方”为主题,让学生分组在社区边走边观察,然后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最后积极地投入到“羊栖菜”的学习中去,整个活动中,老师和学生都感到很愉快,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佐藤学教授认为,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中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的学习,在传统的“阶梯型”之外创造“登山型”课程。
而这样的综合课程的学习,是没有固定的答案的。
学生从现实主义出发进行学习,真正的进行的自主、主体性地学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兴趣的指向。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精选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精选本文是关于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精选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
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下面是yuwenmi小编整理的作文,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篇一】好的教育书,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背景,能洞悉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应该经过实践的检验,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
《静悄悄的革命》正是这样一本耐人寻味的好书。
该书的作者佐藤学先生的大名虽然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但当我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后,我被书中深入浅出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所启迪,佐藤学先生的平易、深刻、务实的作风让我油然而生了钦佩之情。
书中对许多教育实例的剖析和论述对我们一线的教师来说颇有启示。
“跨越国界相互学习”,这是作者和译者的希望,也是我读这本书的目的。
一、倾听比发言更重要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
佐藤学教授在这本书中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习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
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学习,一般认为这是能动的行为,但不应忘记的是,在能动的行为之前,还有倾听这一被动的行为。
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72页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的话,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
这看起来好像离得远些,其实却是一条捷径。
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摘自《静悄悄的革命》第27 页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每个孩子的发言。
教师往往想让孩子多多发言,在听他们发言时,心不在焉地想着“下一步该怎么办”,于是便希望孩子的回答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当回答有一点偏差时只需一点点粉饰,而出现异向的回答时,教师会从容请他再作思考,请其他小朋友回答。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相关推荐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通用26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通用2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篇1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
此书封面设计简单素淡,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
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
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
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
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
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一、润泽的教室。
作为一线教师,更关注课堂里的革命。
佐藤学在书中对教室的阐述让人心生向往:“润泽的教室能使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是那么地柔和,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在教室里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真诚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们的心态是开放无拘的,教室是轻松愉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也许会变得简单起来。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精选10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精选10篇)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1这一段时间读了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刚拿到这本书时,翻了前言没有看懂,觉得这本书很有难度,反复看了前言几遍还是一知半解,现在虽然看完了这本书,但是很多内容还没来得急细细消化,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书中提到的:我们的课堂教学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
当我看到这一内容时,我心中的疑问豁然开朗:为什么我不缺一节课但是教学效果却总是一般般?原来我的课堂缺少倾听,尤其是缺少用心的倾听。
每节新授课前我会根据内容的安排要求学生课前或者是课上预习,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理解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但是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接受能力慢一些,于是课堂就变成了优生的课堂,他们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他们只想着自己的见解,并没有用心倾听同学的回答,对于那些接受慢的学生,由于课堂节奏太快,他们听是听了但是没有时间好好的消化,就和我一样,书是看了但是没来得及细细消化,因此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我认为要想改变现状,那必须让课堂变成用心倾听的课堂,不光是要学生学会相互倾听,我更要学会倾听,不但要会倾听学生的发言内容,更要倾听学生的心情与想法,与学生产生共鸣,作他们的最佳听众。
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要用委婉的语气,适当的开导与纠正。
同时,让每个学生也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与结论,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打开心扉,让他们的差异得到关注。
接下来我还要再仔细研读这本书,结合书中的许多理论和案例,改变我落后的观念。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2本书以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为主线,结合课堂实践示这种课程形态为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生长点,从而引发课堂和学校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学校是一个个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地方同时也是大家的学校,从学校内部的关系来看,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激励,学校应该是师生一起学习、休息和交流的场所。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下面是作者整理的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共含1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静悄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革命读后感静悄悄革命读后感我们知道教育是关乎国家兴衰的事业。
很少有人会把教育当作是一场革命斗争。
面对学生的心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学校并不快乐”“老师一点也不可爱”,我们往往会强行学生从属我们的权威。
作为教师,我们禁不住问自己:教育这一事业的人性魅力何在?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怎样的教师是优秀的教师?怎样的教育实践是优秀的实践?怎样去“倾听”学生、“理解”学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
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教授的观点。
一、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不确定的回答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回答的正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会不自觉地舒一口气,或会心的微笑一下,而当学生回答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答案时,总是想方设法的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设想的答案上来。
对于这种现象,佐藤学教授分析到“在这些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明晰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
这就提醒我们,确定或不确定的答案,我们都要重视,尤其是不确定的,包含有创造思维的过程,应该更为重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把这些不确定的、模糊的思考和表现相互反响和激荡,课堂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了。
()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些,学生思考的威力就会淋漓尽致地发挥,个性思维特点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在这些个性思维的相互作用下,就可能创造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不同的音响,奏出和谐的音乐。
二、教学中要学会倾听佐藤学教授提到:“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学得好的。
……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行为’来实现的行为。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20101201
《静悄悄的革命》--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1P58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一本书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P58作为教育研究者,自己首先要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作为授课人登台演讲。
P60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里比较困难?学生有哪些表现?教研活动的中心:建立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每个学生:安心上课,互相勉励。
让教室里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放心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建立互动、尊重、鼓励、相互学习、安心、安全的氛围。
P72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好的。
P73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改变学生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不能性急。
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侧耳静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
在沉闷的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笔直地端坐着,面无表情,教师也是用生硬的姿势、硬梆梆的语言控制着整个教室。
教师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讲课上,很少去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波动或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
相互学习关系的建立恰恰需要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身体所发出的无声的语言开始。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促进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这是我观察的出发点。
在想观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
我站在教室前面的窗口边,而同时我意识到自己正身处教室中。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教室里的美丽风景——我读《静悄悄的革命》之一郑炳亮“在教室里,与对物对人的冷漠作斗争的实践,应成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中心课题”。
“让教室里的学习成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能放心地打开自己的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的学习。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
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以上所引皆出现在一本叫《静悄悄的革命》的书里,书的作者名叫佐藤学。
佐藤学先生事于日本东京大学,他在此书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室应该是怎么样的?这是个每位教师在走进教室前就应省察的问题。
有一种教室是由缺少人情味的硬邦邦、干巴巴的关系而构成的,但学生的心灵并不需要这样的教室,那么什么的教室是他们所期许的呢?佐藤学先生提出的是“润泽的教室”。
“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室和学生都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
‘润泽的教室’里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
”在我们的教学生涯里,我们可曾看过这样的教室?这样的教室如能构建,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更需要教师具有综合的高超的人文素养。
构建这样的教室,还需要洞明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厌学?厌学的学生是无法参与这种教室里的。
其实厌学只能作为结果而不是原因来考虑的——学生长期生活在硬邦邦、干巴巴的教室里,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而我们大部分的学校,在长期的升学压力之下,功利色彩弥漫了几乎所有的教室。
家长的愿景、社会衡量成功的标准,个人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统统诉求于直截了当的、粗放型的教室,而不是“润泽的教室”。
构建“润泽的教室”,应组织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中心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应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无声的语言。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
《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是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教育学博士——佐藤学所写的一部专著。
他在书中极其深刻地指出: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书中他对学校、教师、课程的深刻阐述,给了我震撼与反思:怎样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怎样的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以下是我对书中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感想:一、教育改革应该从每一间教室和每一节课堂教学开始佐藤学先生在书中阐述到:“可以说没有哪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他的这一阐述,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是改变课堂教学,实实在在解决课堂里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到每个教室里去,他还提到“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态度,看他们是否在持续的学习”,这种对教学的评价方式,让我懂得教学中绝对不能弄虚作假,不能搞形式主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学,应该以“投入专注”为要求,而不仅仅以热闹为目的,要让孩子投入专注、持续地学习,而不能只是引发的学生的兴奋。
二、教学中要真实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
但是,教师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
曾几何时,认为只有学生发言热烈的课堂才能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差不多已经成了我们错误的共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管他们的回答是否是思考后的结果,惧怕课上的冷场,都曾是自己课堂上的真实写照。
静悄悄革命读后感4篇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4篇篇一:《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撰写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倍受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
此书封面设计简单素淡,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不张扬。
轻轻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更感觉平静、淡定,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和读者交流着自己的教育心得,交流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静静读来,收获颇丰。
《静悄悄的革命》一书由“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改变教学——学校改变”;“设计课程”;“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五部分构成。
佐藤学博士从观察者、推动者、研究者的角度,对这场自下而上的,由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革命,以及所取得的成果作了总结和介绍,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观点和做法。
日本的文化传统和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这本书和我们中国的教育现状也很契合。
当今社会大环境的急剧变化正在引发着日本的教育的“静悄悄的革命”。
佐藤学教授指出:“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支持每个学生的多元化个性的革命,是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读了这些话,我理解了这本书命名的原因。
认真读完《静悄悄的革命》,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洗涤,自己教育实践中的一些疑惑,也找到了答案。
特别是以下两点,更是极赞同佐藤学的观点。
篇二:《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暑假中有幸拜读了日本教育学佐藤学博士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为佐藤学博士的平易、务实的研究态度所感动,为他的喝彩,为他对教学中的*的鞭辟入里的批判所震动。
以下是我的一些读后感。
说真的,很早以前就听过佐藤学教授的大名,但对他的书就是没有阅读的欲望,总是以为一名外国教授,又是专门搞教育学理论研究的权威,写出来的著作会不会是超现代的,自己看得懂吗?这次因为阅读任务,带着疑问读完这本书以后,不禁为佐教授的研究态度深深折服,“务实、坚持、平易、深刻”就是我对他研究态度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悄悄的革命》
--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
【日】佐藤学著
李季湄译
长春出版社,2003.1
P58
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一本书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
P58
作为教育研究者,自己首先要积累一定的经验,才能作为授课人登台演讲。
P60
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这节课哪里有意思?
哪里比较困难?
学生有哪些表现?
教研活动的中心:建立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相互关系,
以及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每个学生:安心上课,互相勉励。
让教室里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每个学生都放心打开心扉,每个学生的差异都得到关注,建立互动、尊重、鼓励、相互学习、安心、安全的氛围。
P72
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
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人)是不可能学好的。
P73
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来实现的行为。
改变学生是慢工出细活的事情,不能性急。
在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教室里,能看到身体放松、轻松愉快、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感情的学生和侧耳静听学生轻言细语的教师。
在沉闷的教室里,看到的是学生笔直地端坐着,面无表情,教师也是用生硬的姿势、硬梆梆的语言控制着整个教室。
教师的注意力一般只集中在讲课上,很少去关注听课过程中学生思想的起伏波动或与学生的想象产生共鸣。
相互学习关系的建立恰恰需要从教师用心倾听学生身体所发出的无声的语言开始。
静悄悄的革命是从一个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是植根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革命,是促进教师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革命。
这场革命要求根本性的性的变化。
仅此而言,它就决非是一场一蹴而就的革命。
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确实的成果。
与教室里的学生和教师同呼吸,这是我观察的出发点。
在想观察什么之前,先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
我站在教室前面的窗口边,而同时我意识到自己正身处教室中。
与其说我想在教室中发现什么,还不如说我想把教室中所发生的一切全部都收纳于心中。
录像也是如此。
我的目光如摄像机、照相机那样,不断反复地调整着焦点和广角,以期把所看到的一切作为一幅幅图像如实地记录下来。
教学是充满活力的,如果我没能与教室中的一个个学生和教师共鸣的话,那么,真实而生动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P6
创造性教师的工作常常是从“开头”展开的。
学生在默默地专心致志地投入操作的同时,在一种毫无需介意的轻松关系中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其状态真是好极了!
P7
追求相互学习和合作,但是作为合作的前提应是每个学生必要的自立。
P8
判断自己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能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看他们是否在持续学习。
P12
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P13
忽略教室的多样性和在其中发生的事情的固有性,仅一般性地言论教学是非常空洞而没有什么意义的。
追随这种多样性来记述教室里发生的事情的意义,才是十分必要的。
P14
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P24
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造就学生的想法。
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
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P26
“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其节律都是那么地柔和。
P27
在教室里的交流中,保持远比发言更重要。
P28
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
在教室里倾听的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言语表现才会变得丰富起来,而不是相反。
P30
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中心的教师活动: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
教师在向学生讲话时,不仅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语,选择合适的言语,还能同时有意识地专注地倾听学生的言语,其“讲述”的行为同时也就是“倾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