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灵动之美

合集下载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灵动之美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灵动之美
@ 吉林教 育
Y UW E l NJAOY AN ■畦 强
让 小 学Leabharlann 语 文 课 堂 充满 灵动 之 美
福 建省 平和 县新桥 小学 张先 扬
: , 提 高 学 生 的 语 感 能 力 , 整 个 语 文 课 堂 灵 气 十 足 ?笔  ̄f lk lr 让 者 认 为 , 先 要提 升语 文教 师 自身 的 基 本 素 养 。若 教 者 自身 的 首 语 感 水 平 不 高 , 学 中 常 出 现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差 错 , 又 怎 能 给 教 则 学 生传 道 授 业 解 惑 呢 ?故 教 者 必 须“ 而 时 习之 ” 不 断 充 实 自 学 , 己, 以满 腹 的 经 论 去 教 化 求 知 若 渴 的学 生 , 生 动 、 美 、 有 以 优 富 文 采 的 课 堂 语 言 , 声 绘 色 的表 达 文 中 的 人 、 、 、 , 学 生 绘 事 物 景 让 在 富有 节 奏 、 时轻 时重 、 急 时 缓 、 扬 顿 挫 的形 象 化 语 言 启 发 时 抑


凡 美文 , 里 行 间 无 不 洋 溢 着 浓 郁 的 情 感 。故 教 者 必须 在 字 起 始 课 中创 设 情 境 , 学 生 充 分 感 知 课 文 服 务 。 如 教 学 《 寨 为 九 沟》 ,我 设 计 了这 样 一 段 导 语 : 同学 们 , 我 们 的 祖 国花 园般 美 “ 丽 , 连 绵 起 伏 的 高 山峻 岭 , 白浪 滔 天 的万 里 大 J , 有 一 望 有 有 I也 l 无际的沃野 良田, 美不胜举。其 中有~素称 ‘ 人间仙境 ’ 的地方 , 它 吸 引着 诸 多 中 外游 客流 连 忘 返 , 就 是 九 寨 沟 。’ 而 展 示课 那 ’ 继 件 。学 生 阂受 导 语 之 感 化 , 之 课 件 的独 特 魅 力 , 内心 亦 随文 加 其 中精 妙语言之描 绘, 飞进 了神秘 的九寨沟 , 去欣 赏那美 丽的景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

让灵动之美充满语文课堂北票市尹湛纳希高级中学张宇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尴尬:一边是教师被作品深深地感动,一边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隔膜;一边是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一边是学生昏昏欲睡,于是我们禁不住感慨学生的“无情”、教学的“无趣”、教师的“无奈”。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如何让学生学得又实又活,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确实须花大力气研究、探索。

所谓“灵动”,就是一种生气、活力,就是和谐、节奏,事实上,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过程,也是思维发展、情感活动的一个过程。

语文教学的诸元素——文本、学生、教师,都离不开思维和情感的相互作用,因而好的语文课堂是灵活多变的,充满张力的。

任何固定的模式、僵化的流程、刻板的讲述都会使语文课变得枯燥索然。

也就是说,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追求灵动,正是一种教学形式的表现形态。

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正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绿色,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空间。

以灵动为核心,教师灵活地教,学生灵活得学;教师教得灵气洒脱,学生学得轻灵自在。

一、灵动的课堂是生命和谐的课堂灵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和谐的课堂,是轻松愉悦的,是民主平等的,是合作探究的。

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助于激发灵感、激发智慧,提高学习的效率,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只有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在教学冯梦龙的“三言”名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我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发问,而后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来讨论、交流,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课堂上学生热烈的讨论、精彩的发言。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摘要】灵动的课堂,就是有生气、有活力、和谐融洽、充满张力的课堂。

以灵动为核心,倡导教师学会欣赏,巧用提问艺术,关注独特个性,还原人文之美,激发创造欲望,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灵活地教,学生灵活地学。

在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使课堂富有个性,充满生气和活力则是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如何让学生学得又实又活,学得兴致盎然,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确实需花大力气研究、探索。

追求灵动,正是教学有效的表现形态。

灵动的课堂,就是有生气、有活力、和谐融洽、充满张力的课堂。

追求灵动的教学艺术,在于还原课堂生命的绿色,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醇。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学会欣赏“错误”如天津数学特级教师徐长青所说:“好的教育从不拒绝错误,而是尊重差异,正视错误,以错误为资源,探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它倡导人生因你我的不同而美丽,课堂因暂时的差错而精彩”。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课堂场景:学生热情高涨地回答完老师的问题,当教师点评结束时,学生的脸上不再洋溢着自豪和骄傲,而是羞红了脸,低下了头。

而在这同时,听课的教师心中也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不舒服的电流,涌遍全身。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有问题。

问题出在教师拒绝错误、追求完美。

难道错误真的那么可怕吗?如果在你的课堂中学生没有暴露错误,说明这节课是多余的。

我们为什么要上课?上课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纠正他们朦胧的、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与经验。

这里面的认知偏差恰巧是教师所需的第一手材料,而教师的任务是挑战他们的思维,“欣赏”他们的错误。

在知已知彼后,教师的讲解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才觉得解渴,才是所需,才有效果。

说说语文之美

说说语文之美

让我们携手共进,与语文成为闺中密友吧!
同学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是美的。”然而,语文之美,美在哪里呢?我们如何来挖掘这些美的因素呢?同学们,我们不妨试试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语文之美
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
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
启发想像,捕捉意境美
所谓“一草一木皆入景,一事一物总关情”,作家们在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时候,总会将它与自己的感情熔铸在一起,这就形成了需要每个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意境”。这些文章寓抽象于形象中,寓理性于感性中,浅浅而读是没法读出什么来的,只有唤起想象,调动起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文章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才能捕捉到文章所蕴涵的美好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江南》是一首古诗,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质朴精练,形象地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学习时,不妨透过语言文字,想象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鱼儿是怎样欢快地游来游去的?这些景物若画下来应该如何安排?只有展开了想像的翅膀,才能看到碧波荡漾的湖面上,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上面滚动着晶莹的水珠……
语文之美,美在灵动的秀丽。多少年来,语文都在一派婉约的诗词中崭露笑脸。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语文之美,不是死板的美,而是灵动的美。语文抒发了多少文人惆怅、欢喜、悲哀的情感,语文是人类情感的最好表达方式!语文见证了多少美如画的人间仙境,语文是胜似相机的相机!语文有如二八芳龄的少女坐在船头,在莲池中羞涩地歌唱,也好似一片青翠的树叶,旋转着飘向远方。“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语文是惜别的惆怅;“爆竹声中一岁除”,语文是节日的快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语文是亲情的伟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语文是思念的苦楚。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育中,课堂是知识传授和思想交流的地方,它承载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

而当课堂变得如此灵动,教育自然变得更加美好。

一、灵动的课堂氛围课堂的灵动,首先体现在氛围的营造上。

一个灵动的课堂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会感受到老师的热情和对知识的热爱,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活动中,而不是被 passively 的接受知识。

灵动的课堂氛围也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们会在这样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而不是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二、多元的教学方式灵动的课堂需要多元的教学方式来支持,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培养。

多元的教学方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灵动的课堂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他们在思考和实践中得到成长。

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

四、注重情感教育灵动的课堂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更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能够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并引导他们正确表达情感、处理情感,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和幸福。

灵动的课堂还能够建立积极向上的教师-学生关系和学生-学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灵动的教育还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如学术科技比赛、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课堂如此灵动,教育果然美好。

一个灵动的课堂是教育的希望所在,是学生成长的理想场所。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动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动之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动之美作者:孔成功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1期一、语感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感是一种直觉的语言思维形象,是人头脑中深层言语结构水平的“外化”表现,是在长期的阅读活动和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养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它具有如下一些特性:1.直觉性。

这是语感的最基本特征。

它一般不依赖分析思维,并未用语法规则和其它语文知识去进行专门分析,没有经过明确的思维步骤,靠直觉思维便能比较准确敏捷地捕捉到某种语感。

2.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蕴,而不是条分缕析作具体的理解和切分。

3.联想性。

丰富的联想使得语言描述的内容更生动、具体、真切,是构成和发展语感的重要因素。

4.情感性。

情感往往通过感受、知觉而粘附在一定的表象中,所以人们对言语感受判断的同时,能在内心深处体味语言信息所蕴含的真善美的东西,从而产生情感体验的和谐共振。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培养语感”。

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弊端:第一是读书感悟少,提问分析多。

教师重内容的分析,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

第二是强调让学生有所感悟而忽略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应用。

第三是学生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少,大多数停留在教科书上,导致学生语言积累、文化积累贫乏,在表达时词不达意。

探索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

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主张:“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王尚文先生说:“语文学科经由言语…立人‟,必须致力于语感的培养,即以语感为中心,使学生的语感由片面而全面,由肤浅而深刻,由贫乏而丰富,由迟钝而灵敏。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江苏省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224633 韩海涛摘要: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

应当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生命,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在阅读中感悟生命,激发创作的思维火花。

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飞扬。

关键词:语文课堂灵动和谐个性在日复一日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繁琐的课文分析,枯燥的阅读训练被很多教师采用,虽然满足了一时的考试所需,但将原本美丽的课文撕成了碎片,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语文究竟是什么呢?记得曾有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天空中一丝云儿飘过,淡淡的,自由自在,你觉得真好,这就是语文;初升的朝阳光芒万丈,你觉得生机勃发,这就是语文;如血的残阳映红半边天,让人无限留恋,别忘了这也是语文……语文就是这样地充满人文气息,这样地充满生命的灵动。

语文的生命就是人的生命,人创造语文,语文也培育人,二者是生命的共同体。

如何让学生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之处,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尊重生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个体,他们有情感的需要,有满足的需要,有好奇的需要,有展示自我的需要。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这种生命的需要,用爱心、耐心、信心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敬重感、信赖感,形成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教师才能和学生平等地进行对话,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引导者;也只有在这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自主地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获得营养,体验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呢?1、充满尊重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必定是建立在教学民主的基础上的,而民主是建立在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的。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火花。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灵动之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灵动之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灵动之美摘要:本文提倡采用灵动的语文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喜欢语言学习。

让学生深切体会语言学习,探索语言、体会语言。

学生练习如何正确掌握语言的试用,宣泄语言学习的激情,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知识平台。

使学生了解语文学习扩展,提高语文兴趣和激情,让学生感悟到语文就在生活中,语文无所不在,在热爱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做到随时随地的积累语言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灵动;实例分析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29-02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生动活泼的语言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研究性的增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更长。

[1]相反,枯燥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厌学。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将根据教学内容、学习环境、及时和适当的挖掘语言教学的灵活性,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激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真正达到精神与作者共鸣的效果。

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教和学生学更令人兴奋的阶段,探索更浓厚的兴趣,可以突出显示语文教学的灵动性。

本文以《九寨沟》为例,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灵动之美。

《九寨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第10课。

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背诵。

文章语言优美,用词鲜活生动,既让人身临其境般的体会到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又让人陶醉于灵幻的异兽珍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一片深情。

1.提高学生兴趣,情感灵动之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其兴趣爱好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是漫长的,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必须通过某种可行的有效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陶醉并蒙受于语文学习中的乐趣。

只有在这种方式下,学生才会真正将爱学习语文、接受语文。

小生学习语文不是为了生存,而是愿意为快乐而学习。

现在的学生的思想变化非常快,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没有坚韧的毅力等,教师应随之应对。

只有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学习。

语文课堂五美谈

语文课堂五美谈

2013.10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以其独到的个性呈现出姹紫嫣红的风貌。

但不同的课堂无不蕴含着独特的语文课堂的魅力,细细品味一下,语文课堂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起始的切入美、导练的设计美、语言的形象美、板书的凝练美和结尾的余韵美。

因此探讨语文教学过程尤其是语文课堂之美,对增强教学艺术、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起始的切入美教材所选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堪为范例。

然而,倘若对生动的教材(课文)作平面的、千篇一律的处理,必然导致教学的生硬、呆板、僵化,教材情韵的丧失,学生情绪的淡化,感悟效果的低下。

此时,起始的切入美———美的孕育,美的启迪,就显得异常重要。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之前具有一种期待视野,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

它是体验的引线,探究的前奏。

因此,要运用多种课文导入的方法,适当地交代背景、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为进入多彩多姿的语文天地埋下美妙的伏笔。

如从某次看电影的经历切入《社戏》;运用讲述故事把学生们引入新的教学情境《皇帝的新装》;运用歌曲把学生带入文质兼美的纪实散文《背影》等等。

这些课堂导入饱含美的因子,从而使课堂结构充盈而创造出美的氛围。

“视觉不仅是眼睛的事情,谁都知道,理智的记忆和思考总是伴随着视觉,而思考则总是以实体来填补呈现在眼前的空洞的形式”说明了起始切入之美的鲜活与灵动。

二.导练的设计美如果说起始的切入美给人以美的鲜活与灵动,那么导练的设计美则能给人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美。

那么,如何才能设计好导练系列呢?王荣生教授认为:“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堂好课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整体水平出发,从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和人生积淀出发,从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出发,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应与学生实际相契合。

”因此,我们要切准文章的思路进行美的导练设计,或分或合,或总或收:或一线贯之以利于概览,或曲折迷离以利于把握。

《故乡》是鲁迅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对初中生来讲,应该从文体出发,了解小说的一般知识,加强导学导读导练,以“学案”为载体,以“读”为主线,“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之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之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之美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比其他科目的教师更要注意课堂语言的使用。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多种美感。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标准优雅的,具有诗意之美。

语文教师标准纯正的语音、如沐春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张弛有度的节奏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说服力,能一下子就抓住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简洁精致的,具有简约之美。

一位教师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用了这样的导入——“你瞧,这是现在的罗布泊,蓝天下都是黄沙,一滴水也看不见”、“你再看,这是过去的罗布泊,你看,都是水”,这样的课堂语言朴素简洁,真实自然,宛如一条小溪,那种简约的美瞬间打动人心。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彩灵动的,具有变化之美。

如果每学一篇课文,提问总是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特点,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倦怠感。

所以,同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设问。

如《社戏》一课,想请学生谈谈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要以很巧妙地提问:“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

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位小伙伴交朋友呢?为什么?”又如,教古诗《钱塘湖春行》,可以将诗词鉴赏变成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取哪些镜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幽默风趣的,具有趣味之美。

易中天在《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中有这样的描述:“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我们将军士兵如果受了伤,他会自己拎着饭蓝,到医院去探视。

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拉家常,说长道短。

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里,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小气。

”这样的讲法虽然是对历史的一种“戏说”和调侃,但对于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完全可以借鉴到语文教学中来。

语文教学灵动之美

语文教学灵动之美

语文教学的灵动之美传统的语文教学太重视语文课堂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所以,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语文课堂成了教师阅读分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须改变。

针对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下面就是我对现代课堂教学探索时的一点心得。

一、变动“观念”让课堂闪烁灵性的光芒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

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

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首小令是极为精确的。

我安排两节课来学习这首诗。

第一节课是训练学生朗读、背诵,并指导学生作画,让学生“绘”出诗中之画。

第二节课是赏画、写文章。

让学生写出画里画外之意。

用这种方法教读此诗,可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

二、“互动”的师生让课堂成为和谐乐章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尊重是相互的,在学生尊重你的同时,你更应该尊重学生。

互动就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下唱出和谐乐章!记得有一次在教学《过故人庄》时,有一个学生质疑说:“老师我想知道‘故人’到底指的是哪位朋友呢?他叫什么?……”这个问题在我意料之中。

我查阅过好多资料,都无确切记载,只是把他理解成“老朋友”而已。

但是如果直接告诉他,或许学生会认为老师有搪塞之意。

便说:“很抱歉,我暂时不能回答你的问题,你愿意在下课后和我一起去查阅资料吗?”学生欣然答应,结果一下课就有好多学生一起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和他们一起在网上查询,终无果……学生对此有点遗憾,但是他们也同样有收获,那就是和老师互动的交流。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

三、“方式”的灵动让思维的火花绽放我总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有固定程序。

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的基本程序,但允许在教学过程中修改程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程序,提倡常式和变式的结合。

用唯美的句子形容语文

用唯美的句子形容语文

用唯美的句子形容语文
1. 语文如清泉般深邃,让思绪在其中漫游。

2. 字句间跳跃的灵动舞姿,让文字跃然纸上。

3. 如茶香般浸润心灵,语文启迪智慧与情感。

4. 汉字丛林里隐藏着千年的智慧与生命力。

5. 语文如诗如画,用文字点亮内心的星空。

6. 用华丽的篇章串联起了思绪的琴弦。

7.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首悠扬的诗,抚慰着疲惫的心灵。

8. 利落的笔迹在纸上跳跃,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

9. 语文是思维的精灵,舞动着世界的无限可能。

10. 郑重的句子如石雕,始终立于文字的殿堂。

11. 汉字如美丽的花朵,绽放出纵横交错的芬芳。

12. 雄伟的篇章如奔腾的江河,倾泻着知识的浩瀚。

13. 语文是一面明镜,反射出人类文化的精髓。

14.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15. 语文是心灵的摇篮,安抚着人性的孤独与渴望。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灵动之美

让语文课堂绽放生命的灵动之美
的大语 文 观 已是 语 文 教 改 的 方 向。 语 文 是 有 生 命 的, 我常 常这样 对 学 生说 。生命 的美 丽 蕴 含 在语 文 里 , 活的艰辛 存在 于语文 里 。学 习语文 , 一个 发 生 是
者见 仁 、 智者 见智 的 现 象 , 现 出千 差 万别 、 彩 斑 呈 色 斓 的审美情 趣 。教师应 该鼓励 学 生对 阅读 内容 作 出
第2 6卷 第 1 期
Vo . 6 № 1 12
雅 安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U A F YA C T O L C L E E O RN L O AN VO A I NA O L G
21 0 2牟 3月
M ac 01 rh2 2
让 语 文 课 堂绽放 生命 的 灵动 之 美
赵 磊
名 山县建 山 乡初 级 中学 , 四川省 名 山县 6 5 0 2 10
语 文究竟 是 什 么 : 有人 说 语 文 是 天 空 中 一丝 云 儿 飘过 , 淡淡 的 , 自由 自在 , 你觉 得真 好 ; 有人 说语 也 文是初 升 的太 阳 , 光芒 万 丈 , 耀 万 物 , 你 觉得 生 照 让 机勃发 ; 有人说 语 文是 如 血 的 残 阳 , 还 映红 天 边 , 让
心灵 。教 师必须 尊 重学 生这 种生命 的需 要 , 爱心 、 用
耐心、 信心 去感 染学 生 , 学 生产 生亲 近感 、 重感 、 使 敬 信赖 感 , 成平 等 和谐 的课堂 氛 围。 只有这样 , 师 形 教
成 为学生 学 习的真 正 引导者 。也 只有在 这和谐 的学 习氛 围中 , 生才 能 自主地进 行 阅读实 践 , 学 自己去感
时 间之 内去 尊 重 、 体验 、 悟 生 命 , 悟 生命 的 真 、 感 领 善、 , 美 使语 文课 堂 凸现 生命 的灵 动 , 发 生命 的活 焕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动之美——学生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灵动之美——学生语感的培养

的g l 路人 、 指路 灯 。祝 愿我 们 的 教 师在 新 课 程 标 准 的要
求 下破 茧 成 蝶 。 与H 寸 俱进 . 能不 断地 适 应教 育 的 新发 展 。
★作 者 单 位 : 安徽 滁 州 市 来 安县 半 塔 中学 。
字 。” 吕叔 湘 先生 也 曾 主 张 : “ 语 文教 学 的首 要 任 务 是培
学 生 的 语 文素 养 意 义 重 大
要认 清时 代赋 予我们 的重任 .完成从新手 型教师向专
家型 教 师 的转 变
目前 . 我 们 的 语文 课 确 实 发 生 了 很 大 的变 化 ,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得 到 了 应 有 的尊 重 .教 师 也 有 了 更 为 自 由
的发 挥空 间
本专业知识 . 还 要 了解 相 关 的边 缘 知 识 : 不 仅 要 钻 研 新 的理论 、 新 的 思想 . 还 要 善 于 总 结 在 教 育 实 践 中 获 得 的 经验与体会 . 并 力 求将 感性 认 识 上升 到 理 性 认 识 . 从 而
表象中 . 所 以人 们 对 言 语 感 受 判 断 的 同时 . 能 在 内 心 深
总之 . 在 语 文教 学 中 教师 更 应该 是 个导 师 。导 , 即 导
学、 导恩 、 导言 、 导文 、 导法 、 导行 , 做 学 生 的 知 识 和 人 生
叶 圣 陶 先 生 紧 的
是 训 练 语 感 多 读 作 品 多 训 练 语 感 .必 将 渐 能 驾 驭 文
初 中语 文 阅读 教 学 中存 在 这 样 一 些 弊 端 : 第一 是读 书 感悟 少 . 提 问 分 析 多 。教 师 重 内容 的 分 析 . 重认 知轻 情 感. 重理 性 轻 感 性 , 追求讲深讲透 , 忽 视 自悟 自得 。第 二 是 强 调让 学 生 有所 感 悟 而 忽 略 对 语 言 文字 的 训 练和 应 用 。第 三 是 学 生花 在 阅 读 上 的 时 间 少 . 大 多数 停 留 在 教 科书上 . 导 致 学 生语 言 积 累 、 文化积 累贫乏 . 在 表 达 时 词 不 达 意 探 索 阅读 教 学 中 的语 感培 养 问 题 对 于 提 高

清华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灵动之美教学反思

清华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灵动之美教学反思

清华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灵动之美教学反思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情况,创设了一系列情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进行创作。

例如:在“灵动之美”课题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了“看图说话”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主设计作品并上传到“班级信息技术平台”上。

本节课以一首《灵动之美》为例来学习。

文章通过对作者生平和作品特点的了解来体现文章主题是“灵动之美”。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观点这一主旨,也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将课前引导学生对作品特点的学习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初步认识作者是如何用图像进行创作的,运用这些作品来描述图片中所体现的美;学生还可以通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情节发展等过程来理解“灵动之美”所蕴涵着的深刻含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本堂课的新课标教学课文来完成第一自然段内容的教学。

让学生明白这一段内容需要借助文字才能完成,这就为后面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在课前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课题,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分组,把学生分成两组并同时回答问题。

由于小组中的学生对新课标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利用“班级信息技术平台”及时地将学生分成两组并回答问题并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主题“灵动之美”的理解能力。

通过这两次小组合作活动我让学生对课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但这种合作活动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开展工作的。

二、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所搜集的图片进行联想,也可以通过分析作品内容对所欣赏的图片进行分析。

而我让学生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进行创作,比如:“一只猴子飞向了天空。

猴子被吓得停了下来。

猴子停下来后,他也停下来。

这时……一只鸽子飞向了天空。

鸽子飞了一会儿飞到了空中。

童心荡漾,灵性飞扬——“糖果老师”许嫣娜语文教学撷英

童心荡漾,灵性飞扬——“糖果老师”许嫣娜语文教学撷英

P专^&成^^/陶继新论道名师童心荡漾,灵性飞扬一“糖果老师”许嫣娜语文教学撷英◎陶继新叱咤低学段小学语文教坛上的名师,我一直心存 敬意——这么多调皮好动的孩子聚之于一个教室,他们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引入高效学习的殿堂。

而被 学生称为“糖果老师”的许嫣娜,更是其中的出乎其类, 拔乎其萃者。

笔者从其宏阔的教育教学天地里取几个片 段,让读者可以管窥她那非凡的教学智慧。

灵动而有趣的“大小孩”初见许嫣娜,如果不是已知其已到不惑之年,绝 对认为她正处朝气蓬勃的而立之年;而在课堂上,她 的手舞足蹈与天真灿烂,又会让人感觉她是一个顽皮 而又幸福的孩子。

在徜徉于天真烂漫的儿童世界里时,许嫣娜的教 育智慧也常闪烁出熠熠的光华。

比如,为了让学生更 好地朗读,她还常演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于弟子”的“喜剧”。

她如是说:“如果哪个小朋友读 得超过了我,我就马上钻到讲台底下去!”此言一出,不少学生便立马叫嚷着高高地举起手 来;即使有的认为自己无法和老师一争高下,为了压 一压老师的“气焰”,也不甘示弱地将右手举起。

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尽管并未超越许嫣娜,可 她却“甘拜下风”地举手“投降”,故作逃遁状地钻到 讲台之下。

直到好几个学生连呼带叫地把她从讲台下 “拯救”出来,她才“满面羞愧”地站到讲台上。

此 后,便是对刚才朗读好的学生的一番赞扬。

于是,学 生们不但轻而易举地学好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也打 开了形象思维的翅膀,以至走进了 “观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审美天地里。

为了让学生自由而又快乐地学习并抵达高效学习的 殿堂,许嫣娜有着无数的锦囊妙计。

比如,她在带学生 学习课文或绘本的时候,往往根据故事内容,和学生分 别扮演文中的人物,在教室里开演妙趣横生的情景剧。

如此“披文以入情”的学习,不但有了生动形象之美, 更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文义,且有了“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心灵愉悦之美。

无疑,许嫣娜有着教好低学段学生的天赋,可如 果没有22年来一以贯之的“诗内” “诗外”功夫,是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光芒四射的课堂之美的。

以读为媒 感受语文之美

以读为媒 感受语文之美

以读为媒感受语文之美作者:朱晓婷来源:《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03期语文,即语言文字。

它的美不仅体现在我们可以听到的如同音乐般的美妙语音上,体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不同形状的美丽文字上,更体现在深藏其中耐人寻味的妙不可言的意蕴中。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这些美。

感受这些美的途径有很多:绘画、音乐、表演、多媒体……这些方式对学生理解和感受的确有所帮助,但是要真正感受那些静默的文字背后灵动的语文之美,就只有通过朗读。

朗读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对作者情感和作品意境的感受。

在朗读中,通过对语言的音节、语调、语气、语速、语脉以及轻重缓急的节奏、韵律的感受,可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意趣,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朱自清先生曾经明确指出:“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

”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

朗读训练的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这篇课文也就有了基本的理解。

朗读又是一种语文能力,朗读能力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而能力的获得要靠反复的有指导的训练。

因此,教师应该逐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逐步提高要求。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享受到语文之美、提高审美能力呢?一、给足朗读时间,在充分的朗读中唤醒感知美的直觉1.教学误区反思我们的教学,很多老师高举人文主义大旗,或者一个劲儿地煽情,一味地让学生感悟、体会;或者借助于大量的音像资料“狂轰滥炸”……殊不知,缺乏深入朗读的感悟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充分有效的朗读,再高明的手段也无法触及学生心灵最柔软的一处。

大谈感悟、“狂轰滥炸”挤占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有效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看看某些第一课时,看看某些高年级的语文课堂竟成这样的常态:学生先自由读课文一遍,检查预习时再指名读一遍,接下来就开始课文理解的教学。

教师《四季》教学有感:灵动语言,感受四季之美

教师《四季》教学有感:灵动语言,感受四季之美

教师《四季》教学有感:灵动语言,感受四季之美《四季》是我很喜欢的一篇课文,每每读完一遍,都对自然界的四季分明、风景不同更加喜爱。

对我是如此,我也希望我能把这份喜爱同样带给班上的孩子们,正好组里的老师前段时间又在研究如何上这篇课文,我也同样一起思考,如何才能让孩子喜爱这篇课文,并从中将知识学习扎实。

一、利用插图,观察感悟《四季》这篇课文分为四小节,每个小节都有一幅插图。

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它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

在研读课文时,我从这四幅图片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看着图片说一说,从图中观察四季的不同景物。

例如在观察夏天这幅图片时,我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荷叶和青蛙脸上的表情来感受夏天的美好。

在观察秋天的图片时,让孩子观察稻穗的样子,还让孩子观察后表演稻穗的动作,深入体会文本。

二、训练朗读,读中感悟我一直认为朗读对于学习语文非常重要,听一个孩子的朗读就能看出孩子学的如何。

但是一年级孩子在朗读上的训练还不多,在朗读中很容易有拖音、不流利的情况,因此要加强训练,而《四季》这篇带有节奏感又富童趣的课文就是一次训练的好机会。

先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或者联系生活,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点表达出来,如发现春天里草芽的特点是“尖尖的,嫩嫩的”;再读一读课文,并问学生:“你认为“草芽尖尖”应该怎么读更好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体会到草芽很轻、很嫩的感觉,所以读起来就知道声音要轻细一些。

通过学生自读自读,通过“读”逐渐体会景物的这些特点。

随后我还会让学生做动作表演读,如“雪人大肚子一挺”,并且表演出顽皮的样子,孩子们读起来就更有劲,更集中注意力了。

【本文作者:汪梦云 (微信公众号:红谷一小语文名师工作室)】。

在课堂生成中展现语文课的灵动美

在课堂生成中展现语文课的灵动美

在课堂生成中展现语文课的灵动美
戚丽君
【期刊名称】《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 一、别具一格,促生成rn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潜能的时空,是向未来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
【总页数】2页(P75-76)
【作者】戚丽君
【作者单位】浙江省余姚市梁辉中学,315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巧用动态生成资源展现灵动语文课堂 [J], 王晓芳
2.让语文课堂在“动态生成”中走向灵动 [J], 刘维华
3.修炼基本功生成灵动美——以《你的语文课也可以这样灵动》中的几个案例为例 [J], 吴正兵
4.精心预设灵动生成——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J], 陈红岩
5.无法预约的美丽灵动生成的智慧——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利用策略初探[J], 徐贤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灵动之美
作者:陈秋萍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09期
传统的语文教学太重视语文课堂传道授业解惑之功能,所以,课堂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语文课堂成了教师阅读分析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必须改变。

针对这样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下面就是我对现代课堂教学探索时的一点心得。

一、变动“观念”让课堂闪烁灵性的光芒
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

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

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首小令是极为精确的。

我安排两节课来学习这首诗。

第一节课是训练学生朗读、背诵,并指导学生作画,让学生“绘”出诗中之画。

第二节课是赏画、写文章。

让学生写出画里画外之意。

用这种方法教读此诗,可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了他们的创造力。

二、“互动”的师生让课堂成为和谐乐章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是尊重是相互的,在学生尊重你的同时,你更应该尊重学生。

互动就是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下唱出和谐乐章!
记得有一次在教学《过故人庄》时,有一个学生质疑说:“老师我想知道‘故人’到底指的是哪位朋友呢?他叫什么?……”这个问题在我意料之中。

我查阅过好多资料,都无确切记载,只是把他理解成“老朋友”而已。

但是如果直接告诉他,或许学生会认为老师有搪塞之意。

便说:“很抱歉,我暂时不能回答你的问题,你愿意在下课后和我一起去查阅资料吗?”学生欣然答应,结果一下课就有好多学生一起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和他们一起在网上查询,终无果……学生对此有点遗憾,但是他们也同样有收获,那就是和老师互动的交流。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成为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

三、“方式”的灵动让思维的火花绽放
我总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有固定程序。

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的基本程序,但允许在教学过程中修改程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程序,提倡常式和变式的结合。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普通话、句意停顿、丰富的感情等),读课文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

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无论写得如何精彩,无论表达多么深厚的感情,首先都要通过“读”来领会。

读,是打开学习之门的金钥匙,否则,只会是空中楼阁,水中捞月了。

四、涌动的“激情”共谱艺术篇章
对生活有了激情,生活就充满朝气,同样对学习有了激情,学习就会变得很快乐。

教师在变换各种教学手段,不就是为了能把学生引到教学情境中来吗?教学情境就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由课堂空间、课堂物理条件、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信息交流、课堂卫生环境等因素构成。

当你用一张一成不变的面容去引导孩子进入情境时,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

只有当老师本身对教材有了激情,才能让孩子们融入情境中去。

从而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提高。

听过一位同仁的课,他教的是《广玉兰》,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让我为之感慨。

当学生学到“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要体会不同形态的花具有不同的美时,教师忽作娇羞之态,拎起衣角旋转。

让学生用词语来形容他。

学生兴致盎然纷纷畅谈:娇羞、芙蓉出水、千娇百媚……
接着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理解不同的花的形态下的美丽。

学生的思维和情趣被老师激起来了。

有的为自己选择的形态写了一段简介,有的用画笔画下了美丽的瞬间……一个看似做作的环节能让学生如此踊跃地展示自己的理解与想法,这不就是激情涌动的课堂吗?这样的学习哪个学生会累,会烦呢?
这一切的一切,都很平凡,也很常见。

可我却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

当他们开始动笔写时,不约而同地写成了:“老师,我想对你说”。

也许那堂课按常规来说,是失职的课,可是我和学生都因为这堂课而感动。

当学生和老师有了融洽的交流,有了那份珍贵的感动,我想那时候的语文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落入到令人乏味的地步的!这才是真正的“大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