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陈力勇--腹腔间隙综合征与麻醉
Intensive Care Med. 2013, 39 (7):1190-1206.
四、2013年世界ACS协会的共识
建议
重症或创伤患者应进行最佳的镇痛镇静治疗 。[2D] 在ACS治疗中,肌松剂仅作为临时性的治疗措施。[2D] 伴ACS患者,应注意体位对IAP的作用。[2D] 胃或结肠膨胀的ACS,采用鼻胃管或直肠插管减压。[1D] 结肠梗阻伴ACS ,对其他普通的措施无反应时,可用新 斯的明。[2D] 重症或创伤患者急救复苏后,若存在或伴有IAH/ACS危 险因素,应采取措施避免液体正平衡。 [2C]
腹腔间隙综合征(ACS)
指IAP 持续>20mmHg ;(儿童>10mmHg ) 伴有或不伴腹腔灌注压(APP) APP<60 mmHg ;
注: APP= AMP - IAP
新发器官功能障碍/衰竭; 腹腔减压后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器官功能障碍。
IAP或ACS分为类型
原发型:指源于腹盆区的疾病和损伤相关的ACS,其常需外 科和放射介入的干预。 继发型:指不源于腹盆区的ACS。 再发型:指的是经过外科或药物治疗后再发的原发或继发 ACS。
图5. ACS的病理生理学
四、2013年世界ACS协会的共识
推荐
存在IAH/ACS危险因素的重症或创伤患者应监测IAP。[1C] 经膀胱测定IAP是标准的IAP监测技术。 按草案要求监测和管理IAP 。 [1C] 对于重症或创伤患者应采取各种措施和/或草案方法避免持续 的 IAH 。 [1C] ACS的重症患者,应行开腹减压手术。 [1D] 对于ICU的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应早期采取各种措施防止 IAH/ACS。[1D] 开放性腹部外伤重症患者应采用负压治疗方法。[1C]
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
体长度,有利于晚期植骨。
外固定架另一优点是膝踝关节运动不受影响,甚至可带支架行走。
从结果看,由于严格遵守使用外固定架的基本原则:早期无痛性运动,减少制动的并发症,如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僵直已不存在。
小腿外固定架的位置,螺钉从前内侧进针,螺钉不会损伤主要血管神经和肌腱。
胫骨的前内侧面全长均表浅,骨性标识明显,便于定位进行外固定架的螺钉插入,简单易行、安全,对大多数病例,单侧固定器构型已足够,安全有效,硬度足以维持,有利于完全负重。
术后早期开始主动关节活动、肌肉强度练习,拄拐部分负重,随骨折愈合逐渐增大伤肢负重。
螺钉入口部位保持清洁,用无菌敷料覆盖。
外固定架固定通过二期长愈合连接。
在软组织愈合后鼓励病人部分负重行走,往后完全负重,一旦能完全负重,即逐渐拆除固定器支架,进一步增加活动,一直至完全拆除外固定架。
(收稿日期:2004210225)作者简介:梁冰,男,1971年12月生,主治医师,大同煤矿集团第一职工医院,037003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和处理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030200) 张红强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发生率低,病死率高。
国外报道病死率高达62%~75%[1,2],国内为40%[3]。
我院1992—2003年发生腹腔间隙综合征4例,其中误诊2例,确诊2例。
另结合国内文献[326]介绍的7例综合总结共计11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1 临床资料[326]:本组11例,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3~67岁。
原发疾病为急性重症胰腺炎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胆管炎1例,肝、脾破裂,左侧肋骨骨折血气胸1例,骨盆骨折、右尺骨骨折、右桡骨骨折、肾挫伤、后腹膜血肿1例,脾破裂、肝破裂、肝后下腔静脉破裂1例,开放性胸腹联合伤,升结肠及横结肠断裂1例,肝破裂、血气胸、肋骨骨折1例,脾破裂、腹膜后血肿1例,全身重度烧伤2例。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处理的一些思考
急性胰腺炎分期
急性反应期
➢ 起病2周内
全身感染期
➢ 2周-4周
残余感染期
➢ 4周后
旧版指南
早期(急性期)
➢ 起病2周内
中期(演进期)
➢ 2周-4周
后期(感染期)
➢ 4周后
我国新版指南
早期(急性期)
➢ 起病1-2周内 ➢ 第一死亡高峰
后期(感染期)
➢ 1周后 ➢ 仅MAP、SAP才有 ➢ 局部或全身并发症 ➢ 第二死亡高峰
腹腔是一个封闭式腔隙,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压力(IAP)为零或接近零; 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IAP升高,当IAP进行性剧烈升高到≥12mmHg
时,称为腹内高压症(IAH); 若IAP持续性>20mmHg(伴或不伴腹腔灌注压<60mmHg)并有新发生的器
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则称之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腹腔灌注压=平 均动脉压-IAP) ACS是SAP的一种特殊并发症,病情复杂、凶险,处理棘手,死亡率高达 60%。
测量输液管内稳 定水柱高度
诊断标准 ——SAP并发ACS诊断依据
结合SAP病史,复苏液体量已足够时出现:
①弥漫性腹膜炎、腹膨胀、腹壁高度紧张; ②心动过速和/或血压下降,但CVP、PCWP与腹 内压成比例升高; ③呼吸频率加快,吸气压峰值增加(≥85cmH2O ),难治性低氧血症,发生于ACS后期的高碳酸血症。 ④少尿或无尿,对多巴胺及襻利尿剂无效; ⑤膀胱测压20mmHg以上; ⑥开腹见肠管、大网膜、壁层腹膜高度水肿肠管涌出切口之外,随后心肺肾功能不全发生逆转; ⑦术毕肠管高度肿胀不能还纳,强行还纳则导致心肺肾功能不全。 紧随①后出现②~④,就可诊断ACS, ⑤仅作参考, ⑥和⑦为术中所见,可作为已发生ACS的佐证和术 后可能发生ACS的提示。
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诊治体会
腹腔间隙综合征22例诊治体会曹杰智,麦伟锦,苏刚岭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中医医院外二科(510470) 【摘要】 目的 总结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22例腹腔间隙综合征临床资料,根据腹内压进行分级,分别予以保守治疗、穿刺引流及手术治疗。
结果 22例中存活14例,行穿刺引流术2例,手术探查18例。
其中并发肺部感染5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腹腔脓肿2例,切口疝2例,小肠瘘1例,炎性肠梗阻1例,存活率63畅7%;死亡8例,包括保守治疗2例,手术治疗6例,死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36畅3%。
结论 腹腔间隙综合征病情发展迅速,预后凶险,临床医师应提高诊断意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顽固性腹腔高压病例果断开腹减压能降低其病死率。
【关键词】 腹腔间隙综合征;腹内压;手术治疗 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压(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升高至一定程度时影响腹腔内、外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
ACS在外科ICU并不少见,发生率>15%[2]。
临床医师对ACS概念认知模糊,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导致误诊、漏诊,这些现象在基层医院尤甚。
本文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ACS患者22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共收治22例ACS患者,其中男9例,女13例,年龄28~89岁,平均(69畅5±3畅4)岁。
1.2 临床诊断 消化道穿孔并弥漫性腹膜炎4例,腹腔脏器恶性肿瘤致肠梗阻4例,结肠癌根治术后肠吻合口瘘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3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例,外伤性肝破裂2例,外伤性脾肾复合伤并腹膜后血肿2例,胆囊穿孔并胆汁性腹膜炎1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尿渗1例。
1.3 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出现腹胀、少尿(尿量少于30mL/h)或无尿、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平均气道压升高等症状。
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下手术体会
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下手术体会——附32例分析江苏盱眙楚东医院赵长松严继男彭德芳(211751)摘要目的探讨Mirizzi综合征(Mirizzi,s Sysdrome简称MS)腹腔镜下手术的可行性及其适应症、术式方式选择、术中注意事项。
方法对不同类型的MS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
结果全组均治愈,Ⅱ型、Ⅲ型中各有1例术后第1、2天温氏孔引流管有胆汁200ml,但无腹痛,第三天逐渐减少,第五天无胆汁流出,B超腹腔探查无异常后拔除引流管。
结论处理MS这样复杂的胆道手术对腔镜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高,更进一步体现出微创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关键词Mirizzi综合征腹腔镜我院自1993年5月开展腹腔镜手术至2005年12月共施行LC15667例,其中Mirizzi 综合征32例,发生率0.27﹪,较文献报道的要低[1];全组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性12例,女20 例;0-20岁0例,21-40岁13例,41-60岁16例,61岁以上3例;病史最短6个月,最长2年;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均有上腹疼痛史,合并程度不等的黄疸28例;病程中有发热、畏寒史12例;2、检查诊断及分型情况:全组肝功能异常者30例(隐性黄疸2例,轻度黄疸18例,中度黄疸10例,谷丙转氨酶异常22例,B超检查全部示胆囊管或胆囊颈部有结石嵌顿,胆总管近端扩张;胆总管结石12例,行ERCP检查28例均排除胆总管结石;其中Ⅰ型18例,Ⅱ型10例,Ⅲ型3例,Ⅳ1例3、手术方式:单纯行LC 26例;LC+胆(肝)总管修补(包括用胆囊残端修补胆管缺损)+“T”管外引流术5例;LC+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1例;全组均常规放置温氏孔引流管。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全部治愈;未出现死亡病例,为手术期未出现明显合并症和并发症。
平均住院时间8.9天,最长19天,“T”管均在16天左右行胆管造影无异常后拔除;术后一周内复查肝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出院时绝大部分转为正常;随访6个月-5年,1例合并胆总管狭窄。
腹腔间隙综合征治疗进展
取多种腹腔 扩容 的 T C技 术关 腹 , A 可立 即起 到减 压 作用 ,
I H产生 的病理生理表现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改善 。 A
一
般应全腹切开 , 大多采 用正 中切 口, 胰腺炎 患者 也有
横 向切 口的。T C技术选择的基本准则是既要扩容 腹腔 , A 方 便 引流、 次开腹 , 再 又要 经济并 能很好 防止感染 及相关 并发 症 。当 A S缓解后就要根据 A P及 I P恢复情 况考 虑确定 C P A 性关腹 ;如果 切 口无法靠拢 , 则需形成计划性腹 疝 , 3—6个 月后 进行 确定性腹壁重建 。
一
如果 上述措施 没能使 IP降 至 目标值可 以使用神 经肌 A
肉阻滞剂( e r sua lcae N ) 如果有 效 , 2 nuo clr okd , MB , mu b 于 4—
般仅用于紧急情 况如前 线战 区 , 因弊端 明显 , 时应用 较 平
正 中切 口入腹 , 于皮下 与
3 %及 5 l , 中 A S的死亡率达 3 % ~ 1 2;创伤后 5 % 】其 J C 8 7 %[ 3 腹腔填塞患者中 , C A S的发生率为 1% , 5 死亡率 达6 .% E ; 25 3 J 儿科 IU非创伤性 A S的死亡率 亦很 高 , C C 经开腹减压后死亡
m n sn r , A S 2 0 et ydo WS C ) 06年 公 布 了 相 关 诊 断 标 准 : me
I H为持续 的或 反复 的病理 性 IP≥1m g A A A 2 mH 。I H分 为 4
级 : I ,A 2~1 m Hg I级 ,A 6—2 mm g m 级 IP1 5m ; I lP 1 0 H ;
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
腹腔问室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
南方医科大学东莞广济医院急救中心(广东
东莞523690)
腹腔间室综合征(ACS)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
导管,排空膀胱后充人50 IIll等渗盐水。用一直径
为0.8。1.0 cm测颅内压玻璃管,一端与Foley导
的腹内压(脚)急剧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引起了包
括心、肺、胃肠道及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病理改变 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l J。危重症患者一旦发生 ACS,病死率迅速增;01[2J。现将我院收治的3l例 患者就早期诊断及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现代急救信息化网络化无线联网终端系统 在提高抢救成功率方面的作用
、、√∥
江苏省常州市医疗急救中心(常州市213000) 解放军第306医院特种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中心(北京
100101)
秦国良路剑新
岳茂兴
李华
【摘要】目的探讨现代急救信息化网络化无线联网终端系统在提高急救成功率方面的作用。 方法启用ZXl20急救信息预告知系统后统计出60秒钟内完成接听呼救电话、发出出车指令后出 车台次、完成院前院内衔人次并与对照组比较,心血管疾病康复出院组、猝死抢救成功率、脑外伤 康复出院率与对照组比较。结果60秒钟内完成接听呼救电话率45.20%,而对照组为28.99%。60 秒钟内出车台次率71.96%,对照组61.47%。60秒钟以内完成院前院内衔接率94.35%,对照组为
12.46%。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95 P<1%)。心血管疾病康复出院率99.80%,对照组为
99.26%,猝死抢救成功出院率3.23%,对照组为1.54%,脑外伤康复出院率96.7l%,对照组脑为 94.82%,二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伤病员实施抢救时间及院前院内衔接时间的快慢,直 接关系到伤病员能否及时得到救治及院内抢救是否成功的关键。启用ZXl20急救信息预告知系统解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室隔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6月以来收治的3例ASC病例的诊治体会。
结果因延误手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开腹减压治愈2例。
结论ASC一经确认应及时开腹减压,用3 L静脉营养输入液袋暂时性关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erience of diagnosis andtreatment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Method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3 cases of patients from 1996 to 2007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1 case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with a delayed Operation,2cases were cured after decompressive celiotomy.ConclusionEmergency decompressive laparotomy and temporary abdomen closure are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heatment of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Key words】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Diagnosis;Treatment;Temporary abdomen closure腹腔室隔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因腹腔内压急性进行性升高,腹部和全身的器官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腹部手术后合并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治疗
7例患 者中 , 男性 5例 , 女性 2例 。患者年龄 4 次 出现 AC 6 S而丧失手 术机会 , 最终死 亡 。
~
3d来 院就诊 , 中见胰 腺颈 体部 断裂 , 周 积 液 , 术 胰 行
天 出现 AC ; 伤 性 肝 破 裂 1 , 中 见 第 二 肝 门 损 S外 例 术
文章 编 号 :1 7 — 7 0 (0 O 0 —0 4 —0 6 2 6 62 1 】2 1 8 2
腹 腔 间 隙 综 合 征 ( d mia cmp rme t y — 压 , Ab o n l o at n n s 3例予 以清创后 多管 引流 , 1例采用三 升袋覆 盖缝 do , S 是 指 由 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 腹 内 压 (n r 合在皮 缘 ; rme AC ) Ita 2例 因切 口感染 、 开 未予 腹腔 减 压 ; 裂 1例 a d mia pes r ,AP 升 高 至 一 定 程 度 时 , 导 致 行 B超下腹腔 置管 引流 。 b o n l rsue I ) 所
天并发多 器官功能 衰竭 ; 症胰腺 炎 2例 , 重 行清创 、 冲 M( s M( ) / ) D F。目前 多数学 者。 认 为 , 当膀 胱 内压高
洗 引 流 , 行 2次 以 上 清 创 , 例 发 生 A S时 间 在 术 于 2 ~ 2 均 1 C O 5mmHg 同 时 并 存 下 列 一 项 或 几 项 时 就 可 , 后 第 3天 , 1例 发 生 在 术 后 第 6天 ; 展 期 胃癌 2 诊断 为 AC : 少 尿 或 无 尿 ; 呼 吸 急促 或 呼 吸 困 另 进 S① ②
例 , 2例均 行 胃癌 扩 大根 治术 , 此 1例 在术 后第 2天 难 、 氧血症 ; 吸气压 大于 4 mH2 ④低 血压 或 低 ③ 0c 0;
重度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SAP并发ACS的发病机制
腹腔间室综合征(ACS)
• 定义:是指各种疾病,特别是腹部病变引起的持续急性腹腔高 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所产生的一系列 临床综合征,极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 原发性ACS:以前称外科ACS、术后ACS、腹部ACS,缘自腹 部创伤、腹部动脉瘤破裂、血腹、急性胰腺炎、继发性腹膜炎、 肝移植。
腹内压的测量
• 临床判断和物理体检难以准确评估IAP • 经膀胱测量技术因简单和价廉在全球广泛开展 • 近期,通过胃、腹膜腔持续测量IAP的方法也被证实有效
关于ACS的临床意识
• 仍然普遍缺乏意识 • 许多ICU仍不测量IAP • 膀胱内测量法是唯一的方法 • 测量的最佳时间和何时行剖腹减压手术尚未统一 • 外科、内科、儿科医生仍意见不一
目标指导早期容量复苏方案,维持腹腔灌注压
• 近来腹腔灌注压(abdominal perfusion pressure, APP)的 重要性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研究表明,液体复苏监测APP要比单纯IAP监测更重要。 • APP值降低不仅显示IAP的严重程度而且反映腹部血流量不足, 也就意味着液体复苏需注重优化液体组合,从而达到维持腹腔 及全身组织灌注的基本复苏目标。
肠道导泻治疗
• 口服泻下性药物,如硫酸镁、甘露醇及中药大黄、芒硝等(清 胰汤的主要成分亦为大黄),能明显促进胃肠蠕动,是目前临 床较常用的方法。 • 使用上述药物灌肠后可促进结肠蠕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 机体中胃肠激素(MTL、CCK、VIP)的水平有关。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可有效下调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毛细血管渗漏,是改 善ACS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ACS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能动态平衡机体内循环血量,降低液体潴留。 • 对于高脂血症引起的SAP具有降酶、降脂、清除炎症介质等作 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疗现状
A C S这 个 名 词 最 早 由 K r o n在 1 9 8 4年 提 出 。
2 0 0 7年 3月在 比利时安特 卫普召开了第 三届 国际
A C S专题 会议 , 基于 当时 医学依 据 和专家 观点 , 会议 对腹 腔 高压 ( i n t r a — a b d o mi n a l h y p e r t e n s i o n , I A H) 和
的临床诊治 指南 , 认为 I A P是 指腹腔 内潜在 的
压力 , 正 常值 在 0~5 m mH g ; 危 重患 者 的 I A P波 动
于 5~ 7 mm H g ; 病 理性 I A P是 一 个 包 含 I A P轻 度 升
高( 无显著临床并发症 ) 到伴 有重要脏器严 重损 伤
2 发病 机 制
m m H g 伴 或不伴有腹腔灌注压 ( a b d o m i n a l p e r f u s i o n
p r e s s u r e , A P P ) < 6 0 m m H g , 并伴 有新 的器官功能不
腹 腔是 一个 闭 合 的腔 隙 , 任 何 原 因引起 的腹 腔
A C S进行 厂重新 定 义 , 提出了 I A H分 级 和 A C S分 类
据 L e p p a n i e m i 等 统计 , S A P患 者 中 I A H 的发 病 率约 为 4 0 %, 出现 A C S约 1 0 %, D e Wa e t e等 报 道尽 管 采 取 了 干 预 措 施 , 死亡率仍高达 5 0 % ~ 7 0 % 。有 学 者 刮 报 道 , S A P中 A C S 发 生 率 为 3 7 . 2 %~ 5 9 . 4 6 %, 其中A C S的死 亡 率 为 1 5 . 6 % ~
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简称ACS)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大于6小时,并导致腹内脏器、心肺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系统的功能障碍。
目前临床上随着危急重症病人的增加,对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
本文就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腹腔间隙综合征发病机制诊断治疗任何原因引起的腹内压增高大于6小时,并导致腹内脏器、心肺系统、泌尿系统等多系统的功能障碍可称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随着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对于ACS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内、外科多种危重状态是ACS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上主要与腹内压升高导致的各重要脏器血流量下降以及对器官的压迫有关。
临床表现以少尿,无尿,呼吸困难,高碳酸血症,血压降低为主,不具有特征性,且ACS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隐蔽性,往往得不到临床医生早期足够的重视,而晚期ACS的治疗极为困难,病死率可高达60~70%[1],因此掌握ACS有关知识对于提高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1 病因总体来讲各种急危重状态下腹内压的持续性升高是ACS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为严重的外伤如腹部大出血,腹部贯通伤,骨盆外伤等。
此外,各种原因导致的腹水、腹腔脏器的水肿、腹部手术后关腹时间过早[2]都是ACS的发病原因。
近年来烧伤后引起ACS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并成为研究的热点。
2 发病机制ACS发病的解剖生理学基础是腹腔压力与容积曲线,在腹腔压力较低的情况下,腹壁的顺应性较好,即使是腹腔容积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腹腔压力变化也不是很大,此时腹压与容积的关系处在代偿阶段。
随着腹腔压力的逐渐升高,腹压与容积的关系由代偿转入失代偿阶段。
当腹腔压力到达一个临界点时,较小的容积变化就会引起腹压的急剧升高。
而在病理生理学方面,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氧自由基的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因素的作用下,可造成器官水肿,从而引起腹压的升高,发展成ACS。
浅谈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疗心得
浅谈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疗心得发表时间:2011-11-03T14:41:41.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林重阳[导读] ACS既可发生于手术病人,也可发生于非手术病人,既可发生于术前,也可发生于术后。
林重阳(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 165300)【关键词】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断治疗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IAH)导致心血管、肺、肾、腹腔内脏、腹壁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
ACS以腹内高压、严重腹胀为特征,其临床表现酷似肠梗阻,也可视其为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
1.病因与分类 ACS是从IAH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引起IAH的病因很多,结合分类归纳如下: (1)按病情进展:可分为急性ACS和慢性ACS,临床上所指的ACS均系急性。
1)急性病因:常发生在严重创伤、急腹症或腹部大手术后,最常见的病因是严重腹部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完全性肠梗阻和腹主动脉瘤破裂。
2)慢性病因:如腹腔肿瘤、腹水、妊娠、中心性肥胖症、慢性腹部透析等,由于病情发展呈渐进性且有逐步适应的过程,因而腹内压升高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远较急性为轻。
(2)按解剖部位:可分为腹膜后、腹腔和腹壁三种病因。
1)腹膜后:有胰腺炎、腹主动脉瘤破裂、主动脉手术后、盆腔或腹膜后出血、脓肿、脏器水肿与积液等。
2)腹腔:有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肠麻痹、腹腔脓肿、腹内器官水肿、肠系膜静脉阻塞、腹腔内出血、腹主动脉瘤向游离腹腔内破裂、腹腔镜气腹、腹内填塞、肝移植等。
3)腹壁:烧伤焦痂、腹裂修补或脐膨出、巨大腹壁疝修补术、高张力缝闭腹部切口、气动抗休克外套等,均可引起IAH。
此外,还可按原发与继发、创伤与非创伤、医源性与非医源性分类、叙述病因。
2.发病机制 ACS既可发生于手术病人,也可发生于非手术病人,既可发生于术前,也可发生于术后。
腹腔内高压及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腹腔内高压及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进展周滇【摘要】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ACS ) are recognized significant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a wide variety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Elevated intra-abdominal pressures interfere with vital organ function and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mortality directly or indirectly.Monitoring and prevention,and early recognition of signs and clinical symtoms with timely therapy will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Measurement of bladder pressures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S.%腹腔内高压(IAH)和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对于危重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显著的影响.升高的腹腔内压力(IAP)会影响重要器官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病死率的上升.对高危患者的监测、预防以及针对有早期征兆或已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膀胱压测量对于ACS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10【总页数】4页(P1791-1794)【关键词】腹腔内压力;腹腔内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作者】周滇【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增高所导致的心血管、肺、肾、胃肠以及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称为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摘要】总结1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认为要密切观察临床症状、腹腔内压、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做好胃肠道护理、外科干预治疗护理及心理护理。
18例痊愈出院,1例死亡。
【关键词】胰腺炎;腹腔间隙综合征;护理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2drome,AC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腹内压(int ra ab2dominal presssure,IAP)增高导致胃肠、心血管、肺、肾及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1]。
重症胰腺炎急性反应期常伴有毛细血管渗漏,渗漏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毛细血管渗漏的加重,腹壁、肠壁、腹膜水肿以及肠道扩张和大量的液体渗出,可出现腹腔压力升高,随着疾病的发展和液体复苏的进行,腹腔的顺应性开始降低,最后可发生ACS。
2004年2月―2006年8月,本院外科收治19例重症胰腺炎并发ACS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8岁;IAP 10~20mmHg 3例,21~35mmHg 12例,>35mmHg 4例;住院时间45天~6个月。
1.2 治疗及结果 15例经皮腹腔穿刺引流减压、胃肠减压、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用药等综合治疗,痊愈出院;4例予开腹减压加综合治疗,其中1例痊愈出院,2例经Ⅲ期切口疝修补后痊愈出院,另1例因病情严重死亡。
2 护理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处理2.1.1 ACS的观察临床上有下述表现要考虑ACS的存在[2],急性腹膨胀或腹壁紧张;液体复苏后心率加快和(或)血压下降;吸气压峰值逐渐增加,出现低氧血症,必须增加吸入气体中氧浓度;出现少尿或无尿,液体复苏后应用利尿剂无效。
同时具有以上4项特征方可诊断ACS。
因此,密切观察患者腹胀情况、呼吸频率、气道压、尿量,每日测量腹围,监测血气分析,评价有无难治性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并结合监测IAP,为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ACS提供依据。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治策略(附10例报告)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治策略(附10例报告)发表时间:2011-11-08T14:40:25.4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6期供稿作者:陈宇龙[导读] ACS一经确诊应及时开腹减压,但开腹减压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个体的病理改变和具体情况。
陈宇龙 (四川省安县塔水中心卫生院 610000)【中图分类号】R6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070-02【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诊治决策以及手术方法与技巧。
方法将确诊的10例ACS病人经积极而短暂的术前准备后,及时行开腹减压术或(和)原发病的妥善处理,术毕并用3L静脉营养袋整形后覆盖腹腔而行暂时性关腹,待5~7日病情稳定时再行正规关腹。
结果本组治愈8例,死亡2例。
结论熟悉ACS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及早确诊后行开腹减压术或(和)原发病的处理,并用假体缝于腹壁行暂时性关腹,不失为降低ACS病死率的关键。
【关键词】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诊治策略腹腔减压术手术方法与技巧ACS是以腹腔内压力(IAP)异常升高>20mmHg(持续时间>6h)为特征,所致的腹内脏器和相关的腹外系统及器官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种急危综合征,腹腔减压可以缓解。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肠道胀气、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以致进行性缺氧,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少尿甚至无尿,以及颅内压增高等。
ACS多发生于创伤或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原因是严重腹部创伤,腹腔内出血或严重感染,腹腔内或腹膜后巨大血肿,急性肠梗阻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以及腹腔填塞纱布等,尤其是对上述病例进行液体复苏或(和)手术中强行关腹者极易发生。
我院于2005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ACS10例,现将其诊治策略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
年龄36~72岁,平均38岁。
本组病例中肝破裂合并右肾挫伤、失血性休克3例;创伤性例脾破裂合并左肾破裂及腹膜后巨大血肿、失血性休克2例;该5例患者于入院后当日发生AC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洛酮治疗氟乙酰胺中毒1例报告
严盛芳, 孙继民, 陈 雯
我科近期试用纳洛酮成功治疗1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岁半,1997年10月29日上午10时急诊入院。
患儿入院前一天下午4时许因误食拌有氟乙酰胺之薯片(具体量不清),即刻昏倒,继之神志不清,四肢频繁抽搐,在当地使用大量止痉药无效而急转我院。
入院时体查:体温3819℃,脉搏10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mmHg ,体重17公斤,呈深昏迷状,双侧瞳孔1mm ,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压眶反射消失,听诊心率108次/分,心律不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双肺痰鸣音,腹部(-),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均未引出。
入院诊断:鼠药(氟乙酰胺)中毒并急性脑水肿、中毒性心肌炎。
检验: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T 波低平;心肌酶谱异常;血清电解质:低氯、低钾、低钙;未作头颅CT 。
入院后立即洗胃,给予乙酰胺解毒、脱水、利尿、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预防感染,供给每日所需热卡,以及中枢神经兴奋剂胞二磷胆碱等处理,在强直性抽搐时加用氯硝西泮止痉。
在多功能监测下,患儿呼吸、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
保持稳定,但仍处于深昏迷状,入院后第七天进行高压氧治
疗。
一周后,吞咽功能恢复,神志转为恍惚,记忆丧失,肢体活动障碍。
临床报导,纳洛铜对昏迷病人有催醒作用,我们试用纳洛酮治疗,每日静注2次,每次012mg 。
2天后,患儿病情戏剧般的好转了,神志转清,能答话,扶手行走,继续治疗一周后患儿身体完全恢复正常,未见何后遗症,痊愈出院。
纳洛酮总量为218mg ,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2 讨论
已有研究证实当机体处于各种应激状态时,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明显增高而干扰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对人体的生理调节作用,从而加重了神志障碍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盐酸纳洛酮在脑缺血的情况下,可提高脑灌注压,增加脑血流量而逆转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继发损害,起到催醒、恢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本例患儿神志障碍,除了氟乙酰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外,还与使用了大量止痉药物有关。
因此使用纳洛酮之疗效显著,与它解除了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使其恢复清醒,体现它有很强的非特异催醒功能有关。
当然基础治疗为纳洛酮的催醒创造了先决条件。
[收稿:1998-06-28,修回:1999-07-25]
[本文编辑:陈娜]
[作者单位] 武汉市儿童医院急诊科,430016
[作者单位] 卫生部北京医院外科,100730
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体会
吕 骅, 奚 桓, 谭树平
近年来,随着对腹腔间隙综合征认识的逐渐深入,我们
诊治2例,现报导如下。
1 病例简介
例1,女性,71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行迷走神经干切断,胃空肠吻合术。
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腹胀、腹痛,CT 扫描显示:腹腔内大量积液,部分为包裹性质,部分呈游离状态,积液的原因和性质不明。
体检:心率100~110次/min ,血压135/80mmHg ,呼吸频率28~32次/min ,腹壁张力高,双下肢及后背凹陷性水肿,尿量400~800ml/d 。
使用利尿剂方可维持每日尿量;而腹围无任何改善,腹部张力非常高。
动脉血气测定氧分压58mmHg ,二氧化碳分压42mmHg 。
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吸气时最大气道压力达65cmH 2O ,随着病情发展肾功能进一步恶化,BUN 65mg/dl ,Cr 415mg/dl ,继而少尿及无尿,最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例2,男性,47岁,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住入IC U 病房。
经一个月非手术治疗病情明显改善,但患者腹胀明显,腹壁张力高,“B ”超及CT 扫描提示腹腔内巨大胰腺假囊肿形成,约25cm ×20cm ×20cm 。
肠道、肝、脾均受压移位,双侧膈肌顶升至第四肋间隙水平。
病人同时心率加快140次/min ,呼吸困难36~40次/min ,需半卧位,“B ”超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动脉血气分析PO 2:67mmHg 。
依Cullen 法[1]经胃管测量腹腔压力为16cmH 2O 。
根据临床表现诊断腹腔高压综合征,决定行胰腺假囊肿穿刺置管腹腔减压术。
“B ”超定位,胰腺假囊肿穿刺置管引流,控制流速缓慢减压。
当引流出1600
ml 淡咖啡样浓稠的囊内液后,病人心率下降至120次/min ,
呼吸30次/min ,患者自诉呼吸困难明显改善。
第一天引流量2450ml ,第二天1600ml ,第三天450ml ,4天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率84~92次/min ,呼吸26次/min ,PO 290mmHg ,一周后复查“B ”超,胰腺假囊肿缩小为10cm ×6cm ×5cm 。
腹胀消失,腹壁张力明显下降,穿刺后胰腺假囊肿继发感染,经充分引流,抗感染及TPN 支持治疗等,痊愈出院。
2 讨论
从本病例的诊治经过,我们认为腹腔压力的测定对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腹腔压力与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关系。
K ron 等报告当腹腔内压力在15mmHg 以下时,病人并没有血压、心排出量及尿量的改变,通常表现为腹胀,这种情况在术后病人比较常见。
当腹腔内压力继续升高超过25mmHg 时,病人出现明显心排出量下降和尿少表现,除非手术减压,否则保守治疗并不能使肾功能好转。
当腹腔内压力超过40mmHg 时,所有病人都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伴随腹腔内压力升高还可出现气道内压力及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的升高对诊断亦或有帮助。
需指出对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断仍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一些危重病患者往往可能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的心、肺、肾等脏器的功能障碍,在诊断时应予以注意。
腹腔间隙综合征一经诊断即需及时处理。
除病因治疗外,腹腔减压是至关重要措施。
[收稿:1998-10-20,修回:1999-08-11]
[本文编辑:裴俏]
・
763・中国急救医学2000年6月第20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