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口吃
口吃的心理治疗咨询案例
口吃的心理治疗咨询案例口吃的心理治疗效果也是理想的,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知识。
(1)口吃诊断口吃的主要症状为:①语言障碍。
说话时有难发、中阻、连发、拖音现象或综合有上述情况;②呼吸混乱。
说话时气流不畅、阻塞,或在胸中无气的情况下还想说话;③多余动作。
如拍腿、握拳、挤眼、吐舌、点头,严重的还有面部痉挛。
口吃的心理治疗方法:①理性情绪辅导;②发音法训练③松弛训练;④催眠口吃心理治疗案例案主;E,男,初中三年级学生。
该生的口吃是幼儿园里得来的,当时幼儿园里有一女孩患口吃,他学样,这个女孩哭了,老师惩罚他在厕所里站了一天,从此他就得了口吃,并且越来越严重,说话前不断地吐舌头,想借助伸舌头把话说出来。
他平时伯与人交往,伯买东西。
有一次,他爷爷为了让他说话,叫他去肯德基买炸鸡吃,他很高兴,人多需要排队,等排到了,他却说不出话来,只好再重新排队。
这种情况在他身亡发生过好几次,使他很痛苦。
对他的辅导分成这样几步:第一步,用理性情绪辅导,帮助他树立信心。
患者错误地认为,口吃是不能矫治的。
为了改变这个不合理信念.辅导者用了以下一些方法:大量事实说明,口吃完全可以矫治好c例如,著名作家沙叶新口吃不治自愈的事实。
⑦播放上海有线电视矫治n吃的录像带,以事实说明,口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完全可以治好,改变其过去认为口吃不能矫治好的不合理信念,从而树立矫治好口吃的信心。
第二步,进行发音法训练。
发音法的要领足6个字:诱导、轻柔、缓慢。
要求当事者用发音法读专门材料,然后要求他用发音法讲话.也就是让他用一种新的讲话方式来代替旧的讲话习惯。
第三步,进行松弛训练。
光让当事者学习腹式呼吸,后学习胸式呼吸,让他学会在紧张的时候能白行放松。
第四步,进行催眠治疗。
在烛眠时暗示他:“口吃已经好了,以后讲话再也不会口吃了。
”经过10天的辅导,他的口吃病好了,说话流畅了,并且说话时不再吐舌头,与正常人一样了。
一例口吃患者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口吃患者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白春涛田良臣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第09期〔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一、一般资料小刘,男,18岁,独子,高中二年级。
足月顺产,未患过特殊疾病,身体健康,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高中文化。
父亲忠厚勤奋,稳重内向。
母亲精明能干,直爽急躁,家里的事情大多由母亲说了算。
来访者小时候由于学口吃的人说话而导致口吃,受到母亲责备,不过以前口吃症状不太明显,未对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一个月前,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和小刘成为舍友,这位同学有些口吃,小刘一听他说话,就会过分关注自己是否口吃,导致症状加重,为此感到烦恼、焦虑,所以前来咨询。
心理测验:SAS标准分60分。
(根据中国常模,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60~69分为中度焦虑)二、咨询师观察得到的初步印象求助者自己前来。
刚进咨询室时显得心神不定,不敢与咨询师对视,拘谨压抑,衣着整洁。
说话时会脸红,字音重复,有些口吃,不时清清喉咙,显得有些紧张。
但叙述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注意力集中,思维反应适度,智能记忆好。
情绪低落,有些焦虑,迫切希望解除口吃的烦恼。
三、评估与诊断(一)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
求助者的知情意统一,有自知力,主动求助,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无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少于两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伴有身体不适感的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长,大于三个月或半年。
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烦恼为主要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幼儿口吃行为的个案研究报告[管理资料]
幼儿口吃行为的个案研究报告城厢镇幼教中心伟阳幼儿园杨秋慧内容摘要:口吃是一种言语表达的障碍,是一种心理行为障碍。
表现为说话时音节、单词的重复延长,或者由于经常发生独特的犹豫和暂停,以致中断有节律的语流。
口吃按不同的症状可以分为难发性、连发性、中阻性、往复性、伴随性等类型。
有研究者认为,美国和英国儿童口吃的发病率约占儿童总数的4%。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上海市某小学调查结果是,口吃发生率为6%,多发生于3~4岁年龄段,男孩子口吃发病率比女孩高4倍左右。
我们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强项带动弱项原则,以及运用行为矫正法中的正强化法进行治疗,并和家长密切配合,从改变幼儿生活的环境入手,消除孩子大人紧张情绪,创造让孩子锻炼的良好机会,从而使某某的口吃现象渐渐减少,语言表达得到了较好的提高,性格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幼儿档案小旺,男,6岁,本学期新的插班生。
刚入园时适应能力较差,平时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同伴交流,喜欢独自一个人玩,在偶尔与他交流时口齿不清楚,说话时一个字要重复好几次才能接着说下去,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回答问题时尤其严重,在着急或兴奋时也有结巴的现象。
二、我的思考口吃作为一种语言障碍,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父母对初学语言的孩子过分关注常常是导致儿童口吃原因之一。
儿童在开始学说话时,父母操之过急,过分地去纠正孩子的讲活,甚至经常加以批评指责,这样会导致儿童的紧张情绪,引起口吃;儿童越觉得自己讲话不流利,就越紧张,最后口吃就形成习惯了。
某某口吃的养成可能与其母的管教有关。
2.模仿。
据调查,多数口吃患儿的父母、亲属都有或多或少的口吃现象。
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不知不觉之中受到影响。
有的孩子则完全是因为看见别人结巴,觉得好玩,就进行模仿,结果自己也变成了结巴。
本案例中的某某也可能因此而结巴的。
3.心理社会因素。
儿童受惊吓、被严厉的斥责或惩罚、环境剧烈的变化、父母丧亡或离异、家庭横遭灾难、父母关系不和睦等的情况下,会引起儿童的恐惧、焦虑、愤怒、仇恨等不良情绪,继而导致口吃发生。
幼儿口吃行为观察分析报告
幼儿口吃行为观察分析报告一、观察背景幼儿阶段是语言进步的关键时期,但在这个阶段,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口吃的问题,对其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进步产生一定影响。
本观察旨在分析幼儿口吃行为,为了更好地了解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二、观察对象观察对象为幼儿园中的6名3-4岁幼儿,其中3名为男孩,3名为女孩。
三、观察方法1. 观察幼儿在平时沟通中是否出现口吃现象;2. 记录口吃行为的频率、时长以及所处情境;3. 观察幼儿在口吃时的情绪反应;4. 观察幼儿在口吃后是否有语言自大心下降的表现。
四、观察结果与分析1. 口吃行为频率:观察期间,6名幼儿中有4名幼儿出现过口吃行为,其中男孩比例略高于女孩。
2. 口吃行为时长:口吃行为的时长在1-5秒之间,男孩的口吃时长相对较长。
3. 口吃情境:口吃行为主要出此刻幼儿与他人进行沟通时,尤其是在回答问题、表达自己意愿或叙述故事时较为明显。
4. 口吃的情绪反应:全部出现口吃行为的幼儿在口吃时表现出一定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5. 语言自大心下降:部分幼儿在口吃后表现出语言自大心下降的迹象,不允诺再次尝试表达自己的意思。
五、分析与建议1. 口吃行为的原因:口吃行为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语言进步滞后、情绪紧张、发音不准确等。
进一步观察和评估可以救助确定详尽原因。
2. 个体化支持:针对每个口吃幼儿的状况,提供个体化的支持和指导,包括鼓舞他们参与语言活动、提供更多练习机缘以及接受适当的发音矫正方法。
3. 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创设一个宽松、鼓舞表达的语言环境,鼓舞幼儿自大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防止过多的指责或负面评判。
4. 情绪管理:救助幼儿学会管理情绪,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他们放松自己,缩减焦虑感,提升自大心。
5. 故里合作:与家长沟通合作,分享观察结果和建议,共同关注幼儿的语言进步,提供家庭支持和练习机缘。
六、总结通过观察分析,我们了解到口吃行为在幼儿园阶段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针对幼儿个体情。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幼儿园案例分析题及答案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近年来,幼儿教育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将通过一个幼儿园案例来分析幼儿教育的实践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描述:某幼儿园里有一位3岁的小男孩,他在园里表现得非常活泼好动,经常打闹、推搡其他小朋友,不听老师的话,也不愿意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分析:这位小男孩的行为表现是典型的儿童过动症状。
这种症状在幼儿园里并不罕见,但如果不及时引起注意,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小朋友的研究和生活。
解决方案:首先,幼儿园应该及时与小男孩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并尽快安排专业医生对其进行评估和诊断。
其次,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小男孩的管理和引导,例如安排专人负责照顾他、制定特殊的研究计划等。
最后,幼儿园应该向其他家长和小朋友的家长进行说明,让他们了解小男孩的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案例描述:某幼儿园里有一位5岁的小女孩,她在园里表现得非常害羞内向,不善于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也不愿意参加各种活动。
分析:这位小女孩的行为表现是典型的社交障碍症状。
这种症状在幼儿园里也比较常见,但如果不及时引起注意,可能会影响到小女孩的成长和发展。
解决方案:首先,幼儿园应该加强对小女孩的关注和照顾,让她感受到温暖和安全。
其次,幼儿园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小女孩的社交能力,例如安排小组活动、鼓励她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等。
最后,幼儿园应该与小女孩的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她的成长和发展。
总结:幼儿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引导,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长作为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深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教育。
幼儿园应该充分重视家园衔接工作,与家长协作,共同制定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然而,目前家园合作存在一些误区,例如认为家长不懂教育、忙碌无暇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等。
幼儿口吃瑞瑞案例分析
幼儿口吃瑞瑞案例分析今年我带大三班,第一天进教室,孩子们呼啦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你姓什么?”“我姓李,你们叫什么?”“我叫佳佳!”“我叫川川!”……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
忽然,有人使劲拽了一下我的衣角,回头一看,是一个小男孩,他长着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特别可爱,“宝贝,你叫什么啊?”我亲切地问。
“我――我――我叫――”他脸涨得通红。
还没等他说完,佳佳插嘴道:“李老师,他叫瑞瑞,他是个小结巴!”“对!对!对!他是小结巴!”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起来。
我心里咯噔一下,孩子们都这样说,会对瑞瑞造成多大的伤害。
这时瑞瑞松开我的衣角,红着脸,低着头就要离开,我一把将他抱在怀里说:“瑞瑞,老师很喜欢你,我们做好朋友好吗?”瑞瑞惊喜地抬起头,郑重地点了点头。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到地垫上,自由组合玩起了游戏。
“来,瑞瑞,我们一起玩打仗的游戏吧!”川川大声喊。
“好吧!”瑞瑞流利地答道。
我在一旁悄悄地看着,注意倾听他们之间的交谈。
“瑞瑞,你当小偷吧!”“我不当小偷!我想当――当警察。
”他们玩了起来。
“啾――啾!”瑞瑞一边跑一边喊着去抓川川,抓到后兴奋地喊起来:“我抓到小偷了!我抓到小偷了!”我走过去竖起大拇指:“你真棒!瑞瑞,真是个好警察!”“我――我――我――是好――好――警察――察――察――察吗?”他又结巴起来。
咦,瑞瑞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说话挺流利,可一和我说话就口吃,这是怎么回事?他为什么会口吃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注意着瑞瑞,我发现,只要他一着急,说话就断断续续,而且会急得脸红脖子粗。
在自由活动中和同伴们在一起玩得特别投入、特别开心时,说话又很流利,可一旦发现有人注意他,就又会结巴起来。
如果这时同伴们起哄,说他是“小结巴”,他就越发不敢说话了。
看到瑞瑞这种情况,我想,首先应及时和瑞瑞的家长联系沟通,了解瑞瑞是什么时候、怎样发生这种情况的。
原来,瑞瑞在两周岁以前说话一直比较连贯,也挺流利,没有结巴现象。
一儿童口吃的心理咨询案例
第一, 父母不要对孩子的口吃问题过分着急。要沉住气,耐心地进行指导帮助。
第二,鼓励孩子树立信心,多讲话,多练习,养成不慌不忙的发音习惯。可利用孩子朗读、唱歌较流利的体验,又有助于良好的发音习惯的迁移。
第三,与班主任加强联系,引导班集体正确对待同学的言语缺陷,防止讥笑、嘲弄等不良刺激的发生。
第四,必要时可带孩子参加专业机构举办的口吃训练班。实践证明,在集体场合接受专业矫正训练效果更好。
二、案例分析
正式咨询前,我们曾对朱×进行过心理健康测查(采用《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研究》小学协作组编制的《小学生心理个分量表上分值偏高,说明由于言语障碍,给朱×的情绪生活和人际交往带来较多困扰,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和怯懦性格,而情绪、性格和人际方面的困扰又反过加重了他的言语障碍。
朱×,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大专文化程度。据母亲介绍,孩子的语言发展从小就较晚,1岁半以后才开始说话,2岁以后才会讲完整的句子。上学前便有口吃现象,但不严重,没有引起家长的注意。上学之后口吃现象比以前突出了。平时与同学交谈,越着急越说不出话来;遇到集体讨论发言的情况,说上几个字便卡壳,急得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有时还直流口水。不过,在朗读课文或唱歌时并不口吃。孩子的性格较内向,用他母亲的话说,“腼腆得像个姑娘,还有个小性子,为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朱×的学习成绩尚好,其中数学成绩明显地优于语文成绩。
案例三5岁患口吃的男孩案例分析
案例三:5岁患口吃的男孩案例分析一、病例介绍田亮,男,5岁说话不流利、结巴2年。
2年前4岁时,在幼儿团经常学一个有口吃的小朋友说话,渐渐地出现了口吃现象。
先是说话不流利,后来是重复第一个字,如说:“我,我,我要出去玩”,有时憋得满胜通红。
口吃在精神紧张、激动时明显,心情平静、放松时减轻。
最近,因为害怕别人讲自己有口吃,回避与小朋友玩,也不主动回答幼儿园老师的问题。
母亲因为孩子口吃而反复纠正孩子的发音和说话,不但不能纠正口吃,反而让症状进一步加重。
经介绍来诊。
患儿系1胎1产,母孕期期正常,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为3公斤,出生时阿氏评分为10分。
生长发育良好,6月可独坐,1周岁时可独立走路,会主动叫爸爸、妈妈。
3岁以前说话基本正常,语言流利,讲故事背唐诗均无异常。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部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正常。
精神检查:神智清,接触主动,衣着得体,羞怯,不安,说话时出现首音发音障碍,发音导致孩子面红耳赤,精神紧张,非常尴尬,其他方面无异常。
心理测验:儿童气质量表(CPTS)显示儿童气质类型为中间偏麻烦型气质;儿童行为检核表(CBCL)焦虑-抑郁、攻击行为等因子分增高;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孩子发育商为116,正常。
二、临床诊断:口吃[结巴](F98.5)诊断依据:典型临床表现及心理测验结果,符合口吃的诊断标准。
口吃的诊断要点(F98.5):讲话的特征为频繁地重复或延长声音、音节或单词,或频繁出现踌躇或停顿以致破坏讲话的节律。
一过性轻微讲话节律障碍在童年早期很常见,在童年晚期乃至成人也可长期存在,但很轻。
只有当严重程度足以妨碍讲话的流畅时,才能定为一种障碍。
当讲话中出现此类重复、延长或停顿时,可同时伴有面部和/或身体其它部位的运动。
口吃应与言语迫促(见下面)和抽动相鉴别。
某些病例可伴有言语或语言发育障碍,此时亦应单独在F80.-项下编码。
三、案例分析1.口吃俗称“结巴”,是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的一种言语发育问题,以言语节律异常、讲话不流畅、讲话中间反复出现停顿为主要特点。
奥斯卡获奖短片《口吃》的视听语言分析
视听 2019.11 | 125
视听解读
通过色调变换结构影片的时空关系,具有象征性。《口吃》基 调为暖色调,呈现出温暖舒适的感觉。开头人物嘴部的大特 写,加上暖黄色光,渲染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又引起注意和 同情。格林伍德等艾莉回复时,穿上蓝色 T 恤,影片的色调逐 渐变冷,颜色转变反映出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有悲伤、自卑 和胆怯;影片结尾,暖色调再次给人一种希望和温馨的感觉。
光线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状态,又暗含隐喻性。格 林伍德办公场景中,多为暖黄色台灯,一束光源照亮男主 人公,而在四周则是昏暗;类似场景如格林伍德与艾莉聊 天结束后,一脸苦恼地坐在电脑旁,台灯将他的表情展示 无遗,而背后一片黑暗。亮与暗的对比,不仅昭示格林伍德 内心的落寞颓丧与忧伤,也隐喻他将自我封闭于这一处光 亮之中,身外的世界是他不敢触及的“黑暗之地”。“问路” 场景中,格林伍德站在一堵红墙之下,光亮从头顶掠过,人被 置于巨大的阴影之中,格林伍德在内心会对街头的行人做出 猜想“ ,表达”流畅;但面对路人问路时,用手语表示自己听不 见,无法回答。内心世界的语言之丰富与口头表达“缺失”的 对比,如同红墙上明暗光线的对比,既展示了内心矛盾,又暗 示着主人公自我逃避和无法突破的心理障碍。
关键词院视听语言;《口吃》;画面;声音
短片《口吃》视角独特,情感细腻动人,视听语言颇为 丰富。视听语言一般分为画面和声音两部分。在影视剧当 中,声音和画面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配合,形 成一种相得益彰的声画关系和“完整的视听结合的表述系 统”①,并通过蒙太奇组接镜头,共同构成影像作品中的声 画艺术世界,陈述故事,把握节奏,彰显风格特征,给予观 众视听觉的审美享受。本文从影像画面、声音和蒙太奇三 个角度对短片《口吃》进行分析。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幼儿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题及解析》【案例一】一个14个月大的孩子被成人抱着是,着急地往柜子的方向挣扎,嘴里叫“ta、ta(音)。
成人先给他拿出奶糕粉,他有摇头又摆手,说:”某i、某i“。
成人于是给他拿糖罐,问:”是这个吗?“他用力喊:”某i、某i“。
成人拿一块糖放在他嘴里,他脸上露出了笑容。
分析案例中的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反映出儿童言语发展中掌握语法的什么特点?(2)老师和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答案】案例中的儿童言语发展处于单词句阶段,特点是表达不够清晰明确,语音不够清晰。
必须辅以表情和动作。
教师和家长不能笑话儿童,应教孩子正确的发音和完整的语句。
【案例二】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直观形象教具,以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讲到“大象用鼻子把狼卷起来”,总是用手做出“扔”的样子。
孩子们也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出相应的动作,脸上会露出会意的笑容。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思维发展中的什么特点?(3)根据该特点,教师应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学?【答案】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
教师应大量使用直观教具和丰富的体态语言组织教学活动,以帮助儿童理解教学内容。
【案例三】3岁左右的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为,比如:儿童往往要求自己穿衣、吃饭;爱说“不”或不让动手偏用手去摸;不知什么叫危险,什么叫不行,如果受到成人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儿童就会表现出情绪烦躁或反抗。
这个案例说明此时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答案】案例中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主要的心理特点是(1)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2)出现对成人的反抗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现,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正确做法:成人不能够对儿童预先限制或强行制止。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及措施
幼儿园中班案例分析及措施在幼儿园中班阶段,孩子开始进入到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展高峰期。
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关注和帮助,促进其全方位的发展。
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本文将对幼儿园中班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位幼儿园中班的孩子,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幼儿教育。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课堂和朋友之间交流时会出现严重的口吃现象。
同时,他的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弱,常常不愿与其他人互动,并且构建简单的玩具或者剪纸都有些困难。
二、问题分析小明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小明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口吃现象比较明显,可能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比如缺乏听说训练、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
2. 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小明的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与同龄人相比较弱,不愿与他人互动,可能是由于缺乏游戏和活动经验所致。
三、措施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注重听说训练家庭教育是孩子成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建议家长多花时间与孩子一起互动,给孩子讲故事、唱歌、识字等,多教孩子使用正确的发音和语言表达方式。
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孩子参与各种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进行社交训练,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社交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孩子参与各种有趣的活动在幼儿园中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来吸引和引导孩子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可以设计各种趣味性游戏,以及手工制作等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和愉悦感。
同时,通过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喜好,教师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适合其发展需要的活动和资料,提高其社交和动手能力的水平。
3. 通过联合教育,打造亲子教育平台在幼儿园中班阶段,教育机构应该通过家庭联合教育,提供全方面、全周期的家庭教育帮助。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互联网、电子杂志、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为家长提供培训、讲座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进而对孩子进行更好的教育。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一、案例分析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
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
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
”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
”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人浴池。
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
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
孩子大哭大闹……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什么年龄特点?(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这种做法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一、案例分析(答案)分析这一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2)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反抗的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观,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不对,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
二、案例分析1.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
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
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假如你旁听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
2.最近,空前的恐惧击碎了小李夫妇俩对孩子的甜蜜梦幻。
孩子已将近3岁了,自从5个月时左眼眶磕伤被包扎后,就发现孩子表现不正常,但并没引起夫妇俩太多注意,可最近,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事态的严重:他的左眼视力非常差,总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并在拿东西时,触摸目标特别困难,甚至不能判断自身位置……夫妇俩深感事态严重,询问街坊邻居,都说不出所以然,于是……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孩可能患了什么眼疾?(2)导致小孩疾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这种病产生还有哪些原因?(3)如何矫治,最佳年龄是什么?二、案例分析(答案)案例1.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
《口吃》 结构分析怎么写
《口吃》结构分析怎么写在2016年短片《口吃》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短片奖,这部仅有13分钟的短片讲述了主人公格林伍德因为自己的口吃,在当遇到爱情时纠结于要不要去见自己的心上人的故事。
故事的结局主人公格林伍德最终战胜自己的心理障碍去抓住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导演也通过这部13分钟的短片表达了对这一类社交障碍群体的关注与鼓励。
在视听语言上影片极富特色。
虽然影片的时长仅有13分钟但影片所展现的视听元素非常丰富,透过视听语言的传达出了无声胜有声的精神力量感染和打动着每一位观众。
本文也将围绕这部影片极富特色的的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两部分展开分析。
短片《口吃》的画面元素分析富有特色的镜头语言,在《口吃》中镜头语言极为丰富且有极富特点。
最具特点的便是对特写镜头的运用,特写镜头在放大细节、突出特定局部、强调被摄对象的心理状态上都有显著功能。
在《口吃》这部影片中在展现主人公格林伍德的嘴巴和心理状态时运用了不少特写镜头。
在影片的开始部分便运用了一个大特写镜头拍摄主人公的嘴巴,这个镜头在影片开始部分一方面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主人公直接交代了主人公的特质是口吃患者,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另外一方面特写镜头还体现在展现人物内心上,与艾莉网络聊天时,一系列特写镜头既交代故事情节,表明格林伍德与艾莉二人互有好感,也为接下来艾莉提出见面而埋下伏笔。
到片尾时,要与艾莉里见面时几个面部特镜头展现了人物要见面时的情绪变化。
除了景别在构图上《口吃》充分利用了对称式构图,给观众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美感,这正与男主表面的生活平淡缺少变化相呼应,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男主人公内心丰富的独白相互映衬,表现出男主限于口吃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短片《口吃》是声音元素分析《口吃》选择了“内心独白”这一方式。
“导演通常会用声音来表示片中角色的想法,虽然片中角色的嘴唇并没有动,但我们能听到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片中其他角色听不到。
格林伍德因为口吃,话语在现实时空中缺失,但在内心世界中,独白作为直接表达而表露所思所想,独白代替话语成为另一层意义上的存在表达。
口吃拉片分析
《口吃》拉片分析(总12页)短片《口吃》拉片分析姓名:解凯瑞学号:02 班级:编导1802影片简介:《口吃》是由本杰明·克利里在2016年拍摄的真人短片,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真人短片奖。
片中的男主是一位患有口吃的印刷工人,他因永远无法顺利地表达自我,而在平日自学手语并装成聋哑人。
但这并没有阻挡他与人交往的渴望,他在网上和一个开朗的女孩交往了半年。
这时,女孩突然告诉他,她将来男主所在的伦敦旅游,想和他见面时,他却因为自卑陷入了内心的挣扎和恐慌,最终他因为对于女孩的爱克服了这种自卑。
片长13分钟,如下为全片完整分镜:一、分镜头剧本与画面格式序号画面景别运动方式镜头内容及分析声音长度01无无第一个画面开篇未出现正片画面内容,而是采用字幕和音效的形式,展现两人电话对话的声音,为观众设置一定的悬念,也通过声音判断引出男主口吃的问题。
开篇接通电话时清晰地嘟·嘟声,告知观众打电话的情境,紧接着清晰的两人对话,主角口吃问题也通过对话暴露出来。
9s02大特写固定镜头第二个画面开始正式出现正片内容,男主角的打电话中嘴部的特写画面,说话时断断续续,继续突出男主的口吃问题,点题。
男主回答问题时断断续续的人声,以及挂断电话后,嘟嘟的声音。
17s03近景固定镜头第三个画面男主手拿电话目视前方,内心独白流利的告诉观众让他是谁,他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
内心独白的流利与口吃形成反差对比。
男主内心独白的人声,伴随着电话挂断嘟嘟嘟的音效。
8s04无无第四个画面黑幕专场,起到过渡作用,过渡带出影片的片名和下一个段落。
电话发出的嘟嘟一直存在,在黑幕结束处钢琴声渐起。
3s05远景固定镜头第五个画面采用住宅楼的空镜头随后《口吃》的英文片头字幕渐出。
通过空景头转换引出片头字幕,过渡开始下一个段落的叙述。
电话中接线员的声音和电话的嘟嘟声以及引入的钢琴的音乐声。
7s06中近景固定镜头第六个画面男主角正面中近景在练习手语,男主处在画面中部位置,眼神聚焦在手上练习手语。
五案例分析题(17分)位程亲说她3岁的孩子明明患口吃至今已整
五案例分析题(17分)位程亲说她3岁的孩子明明患口吃
至今已整
最近,一位母亲来信反映她3岁半的孩子患口吃至今已整整一年多。
表现为一说话便高度紧张,言语断断续续,尤其是在人多的场合更是如此。
虽然夫妇俩经常提醒、纠正孩子的说话,有时甚至还吓唬、惩罚孩子,但收效很小。
孩子已变得十分沉默、自卑。
据这位母亲反映,他们夫妇俩及孩子的直系亲属的言语能力均属正常;孩子的听觉、发音等器官及相关的言语系统经医院检查也无异常。
这位母亲十分焦虑、苦恼,但再也不知怎样做才好。
请你帮这位母亲就其孩子患口吃的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矫治方法。
答案解析: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
学前儿童的口吃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是心理原因。
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还有可能是来自模仿和暗示。
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如果对儿童的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
7个幼儿保教案例分析
案例一:(学习品质)中班开展区域活动时,蕊蕊来到益智区开始玩拼图,她迅速地从很多小拼图中找出了边缘上的拼图开始拼起来。
拼到中间,她拿起其他拼图想了半天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
于是她把卡片翻过来,查看标记,随后,很快找到了对应的地方。
当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蕊蕊看了看没有拼摆完的拼图,有些不舍地将它们收拾起来放回原处。
如果你是教师,会如何做答案提示案例中的蕊蕊小朋友掌握了一定的拼图技巧,比如,从边缘处拼起,遇到困难时,能通过查看标记解决困难,保持游戏进程中的浓厚兴趣。
指南:“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我会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已有发展水平,在拼图上标记数量或图形符号,帮助幼儿采用接龙的方式进行拼图,使能力不同的幼儿都可以得到发展;…指南:“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适当调整拼图的数量,使幼儿在保证兴趣的基础上不断突破、提升;适当调整游戏时间,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有效推进幼儿游戏进程。
案例二:果果玩饼干(学习品质)午睡起床后,教师一边给女孩子梳辫子,一边让小朋友整理自己的衣服。
忽然琳琳说:“老师,果果在玩饼干。
”只见果果小朋友把原本在点心盆—里摆放整齐的饼干翻得乱七八糟,一听到有人告状,就马上跑回座位去了。
教师正忙着给女孩子梳头,也就没再深究。
只是警告他不要再动了。
没过一会儿,又有小朋友来告状了,教师生气地问:“果果,你为什么把饼干弄得乱七八糟”“我是想数数一共有几块”果果小声地说。
老师又问:“一共有几块呢“12块。
”听了他的回答,教师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语气太过严厉了,马上调整语气说:“可是,你这样会把饼干弄脏了。
”果果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案例评析纲要“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教师善于倾听才能真正走进幼儿的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吃是语音节律障碍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字音重复或语流中断的语音节律障碍,当言语表达涩阴时常伴躯体抽搐样动作和面部异常的表情。
口吃多发生于儿童,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儿童口吃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遗传因素,躯体因素,精神因素,心理因素,模仿,家庭教育,错误的认知,基因突变等等如果家长在孩子出现口吃时,经常批评或立即叮嘱孩子纠正,反而容易加重孩子紧张焦虑的情绪,慢慢地还会导致语言中枢正常功能失调,口吃也会越来越重。
一般男孩发生口吃多于女孩,口吃是在孩子幼儿期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儿期得到纠正。
如果幼儿期不纠正的话,有时口吃可伴随终生。
总之,口吃可能是生理与心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儿童口吃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主要表现为言语节律失调,语音或字句的重复、中断、阻滞而不流利,可伴有言语助动的动作,如跺脚、拍腿等。
口吃患儿常表现胆小。
退缩、自卑心理或其他情绪障碍。
须符合下列三项:①经常出现语音或音节的重复或延长,影响说话的流畅性;②无表达内容障碍;③排除抽动症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儿童口吃应该做哪些检查?需做相关检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抽动症和精神病性言语零乱等。
儿童一旦出现口吃现象,家长就应重视。
否则,待口吃现象加重或成为习惯时,再进行口吃矫正难度就大了。
对儿童口吃矫正,主要是通过口吃儿童的家长和亲人指导矫正予以治疗。
指导矫正口吃的方法很多,大多是从解除口吃的原因与不良发音入手。
1.消除不良环境的影响
2.讲话吐字清楚
3.勿催促孩子讲话
4.勿打断孩子讲话
5.消除紧张感
6.说话要轻柔
7.多抄写
8.尽量避免接触其他口吃病患者。
当孩子有口吃现象苗头时,要避免与其他口吃病患者再接触.
9.鼓励孩子多唱歌,唱歌使孩子吐词准确快捷,增加自信心。
10.尽量慢慢对话。
与有口吃的孩子在安静处一个字一个字地对话,但要连续地、匀速地,不可断断续续。
11.最重要的是,要让你的孩子明白,不管他怎样,你都接受他,不管他口吃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