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6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和意义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际操作过程。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发展趋势的理解。

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分类和功能。

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分类和功能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分类和功能。

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实际操作过程。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汽车检测设备的实际操作。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对使用方法的理解。

第三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掌握常用汽车故障诊断工具的使用。

3.2 教学内容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常用汽车故障诊断工具的使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演示法:展示常用汽车故障诊断工具的实际操作过程。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汽车故障诊断的实际操作。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基本方法的理解。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和对工具使用的理解。

第四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重要性。

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方法。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重要性;(2)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3)学会汽车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采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运用讨论法,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安全生产;(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作用2. 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与使用方法3. 汽车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技巧4. 典型汽车故障案例分析5.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未来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作用;(2)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与使用方法;(3)汽车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技巧;(4)典型汽车故障案例分析。

2. 教学难点:(1)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2)汽车故障诊断的技巧;(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未来发展。

四、教学方法1. 实验实践法:通过实验室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 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汽车故障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增进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汽车检测设备、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2. 教学案例:精选典型汽车故障案例;3.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4. 教材与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六、教学进程1. 课时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1)第1-4课时:介绍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作用;(2)第5-8课时: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与使用方法;(3)第9-12课时:学习汽车故障诊断的方法与技巧;(4)第13-16课时:分析典型汽车故障案例;(5)第17-20课时:探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未来发展。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案1
<4)高精度、高效率
为了满足日益严格地汽车排放法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护驾驶员及乘客地安全、尽可能地提高汽车地乘坐舒适性,继发动机采用电脑控制系统
汽车产品最终都要交到用户手中到不同气候、不同交通状况地地区、不同道路条件地各种路面上去行驶.欲想汽车地各项性能全面满足实际就必须到实际地道路上进行考核.因此,任何一种新开发出来地汽车产品都必须要经历室内地台架实验、汽车实验场实验及室外道路。

汽车检测技术-6章汽车诊断技术-汽车汽车检测站

汽车检测技术-6章汽车诊断技术-汽车汽车检测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检测站的类型 .
朱明测站可分为不同的类 型。 (1)按服务功能分三种类型 按服务功能分三种类型 安全检测站、维修检测站和综合检测站。 • (2)按规模大小分三种类型 按规模大小分三种类型 汽车检测站可分为大、中、小。 (3)按检测线的自动化程度分三种类型 按检测线的自动化程度分三种类型 汽车检测站可分为手动式、半自动式和全自动式。 • (4)综合检测站按职能分三种类型 综合检测站按职能分三种类型 按职能分类,可分为A级站、B级站和C级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一节汽车检测站概述
朱明工作室
zhubob@
•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汽车检测站的任务与类型 2、了解检测站的组成及工位布置 3、了解各个工位的检测设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一节汽车检测站概述
朱明工作室
zhubob@
• 自1886年汽车诞生以来,汽车的应用 1886年汽车诞生以来 年汽车诞生以来, 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人们工作、 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 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和代步工具。 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和代步工具。但 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 是,随着汽车行驶里程的增加,汽车 各部的技术状况也回发生一些变化。 各部的技术状况也回发生一些变化。 从而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 从而影响汽车的正常使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汽车检测
朱明工作室
zhubob@
• 汽车检测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汽车进行诊断,诊断 的内涵是在不解体的条件下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 查明发生故障的部位和原因。 • 检测是为诊断服务的。汽车整车的性能参数直 接反映整车的技术状况。汽车的检测往往首先从 整车性能参数检测开始,当发现整车性能参数发 生变化时,再进行汽车各系统的深入检测与诊断。 • 整车性能的检测在汽车的检测与诊断中占有非 常重要的地位。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6 实验/实践学时: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考查课。

它包括汽车故障的成因、汽车故障分析方法、诊断与测试、汽车自诊断系统等,是发展汽车诊断系统的基础,为汽车的合理使用、安全运营、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知识。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汽车检测的检测参数及评判标准。

了解故障诊断的分析方法和人工凭经验及仪器的诊断工艺等知识。

了解汽车自诊断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初步具有对汽车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熟悉汽车诊断标准的制定方法;2.初步掌握汽车故障的分析法,能分析和简化一般故障;3.熟悉故障自诊断系统,能够依据故障码分析常见故障;4.熟悉发动机的典型故障,掌握常用的技术经验诊断方法;5.掌握汽车启动点火系统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方法。

三、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汽车构造。

四、主要参考教材[1].戚杨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王凤岐主编.汽车诊断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张建俊主编.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高国恒主编.汽车检测诊断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陈焕江主编.汽车检测与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薛宏建主编.汽车故障与检测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卢梦法主编.轿车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8].肖云魁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学.北京:北京理工出版社.五、课程内容1.概论主要内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概况;汽车诊断基础理论。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整套课件完整版ppt全体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讲义最新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整套课件完整版ppt全体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讲义最新
上一页 下一页
图1-13
返回
第六节 汽车的舒适性
化确定的。 (4)非悬架质量的影响。非悬架质量减小可有效减小其对车身 的冲击力。 (5)轮胎的影响。 (6)底盘旋转件不平衡的影响。 (7)轴距的影响。 (8)乘坐位置与座椅的影响。座椅的位置对平顺性反应的差别 很大。 (二)使用因素 1.路况与车速 2.悬架系统的技术状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检测诊断参数及标准
输企业和汽车维修企业内部制定的标准、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厂 推荐的参考性标准3种类型。 2.国家检测诊断相关标准和法规
简要如下: GB/T15746.1.3-1995《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 GBIT3845-1993《汽油车怠速排放污染物的测量》;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交通部《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 规定》;GB14761-1999《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量方法》; GB/F17993-199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
上一页 返回
第五节 汽车的通过性
一、通过性的几何参数 1.最小离地间隙h
最小离地间隙是指汽车除车轮外的最低点与路面之间的距 离。它反映了汽车无碰撞石块、树桩之类障碍物的能力。 2.接近角γ1和离去角γ2
接近角γ1和离去角γ2是指汽车自车身前、后突出点向前、 后车轮引切线时,切线与路面之间的夹角。汽车接近角和离去 角越大,则汽车的通过性越好。 二、通过性的支承与牵引参数 1.附着质量和附着质量系数Ku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第一章 汽车的使用性能 第二章 汽车检测诊断基础理论 第三章 汽车发动机基础理论 第四章 汽车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 第五章 汽车地盘的检测与诊断
下一页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第六章 汽车车速表的检测与检测设备 第七章 汽车前照灯的检测与检测设备 第八章 汽车排放检测与检测设备 第九章 汽车噪声检测与检测设备 第十章 汽车微机控制系统的检测与诊断 第十一章 汽车检测站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2. 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2.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作用和意义,以及发展历程和现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本原理和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定义、作用和意义的学习情况。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的汽车检测设备及其功能。

2. 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1. 常见汽车检测设备及其功能。

2. 汽车检测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汽车检测设备的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汽车检测设备的功能、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践操作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操作检测设备,加深对设备原理和操作方法的理解。

教学评估:1. 实验室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的学习情况。

第三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常用工具和仪器。

3. 学会运用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汽车故障的诊断和分析。

教学内容:1. 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2. 汽车故障诊断的常用工具和仪器。

3. 故障诊断方法在汽车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具及仪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汽车故障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故障诊断方法进行诊断和分析。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汽车检测技术的意义和发展1.2 汽车诊断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3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应用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使用2.1 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2.2 常用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3 汽车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章:汽车主要部件的检测与诊断3.1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3.2 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3.3 制动系统的检测与诊断3.4 转向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第四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4.1 故障诊断方法概述4.2 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步骤4.3 故障诊断常用工具和设备第五章:汽车故障案例分析与诊断5.1 汽车故障案例的收集与整理5.2 汽车故障案例的分析与诊断方法5.3 汽车故障案例的解决策略与经验总结第六章: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6.1 发动机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6.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技术6.3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七章:变速器检测与诊断技术7.1 变速器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7.2 自动变速器诊断与修复技术7.3 手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八章:制动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8.1 制动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8.2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8.3 制动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维护第九章:转向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9.1 转向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9.2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9.3 转向系统舒适性与稳定性的优化第十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目的与意义10.2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10.3 综合训练的评估与反馈第十一章: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11.1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1.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修复11.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十二章: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12.1 新能源汽车概述及其检测需求12.2 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检测方法12.3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修复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13.1 汽车维修中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13.2 汽车维修流程中检测与诊断的具体应用13.3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第十四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4.1 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2 数据分析在汽车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14.3 未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方向第十五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训项目15.1 实训项目的设计与目标15.2 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指导15.3 实训项目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从概述到实训项目的各个环节。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全套)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术语解释(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划分:一级,完好车:行车行驶到第一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和第二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以前,汽车各主要总成的基础件和零部件坚固可靠,技术性能良好;发动机运转平稳,无异响,动力性能良好,燃润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指标,废气排放、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各项装备齐全、完好,在运行中无任何保留条件。

二级,基本完好车:车辆主要技术性能和状况或行驶里程低于完好车的要求,但符合GB7258-2004 的规定,能随时参加运输。

三级,需修车:送大修前最后一次二级维护的车辆和正在大修或代更新尚在行驶的车辆。

四级,停驶车:预计在短期内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车辆。

(2)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按丧失工作能力程度分:局部故障—汽车部分丧失工作能力,即降低了使用性能的故障。

完全故障—汽车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不能行驶的故障(4)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与判断。

第二章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基础(2 )诊断参数:间接测量。

如点火、制动、侧滑、缸压、串气量等根据参数的性质分:(2)伴随过程参数定义—是伴随汽车、总成、机构工作过程的一些可测量。

可提供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

如振动、噪声、异响、过热等。

汽车不工作时,无法测得。

(理解)2、诊断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定义—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从正常状态到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试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

(2)单值性定义—是指汽车技术状况参数从开始值变化到终了值的范围内,诊断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限值。

(3)稳定性定义—是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得同一诊断参数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或重复性)。

(记)(4)信息性定义—是指诊断参数对汽车技术状况具有的表征性。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2. 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流程。

3. 学习汽车故障诊断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汽车维修质量。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汽车检测设备及分类1.3 汽车检测标准及法规2. 发动机检测2.1 发动机功率检测2.2 发动机排放检测2.3 发动机润滑油分析3. 传动系统检测3.1 手动变速器检测3.2 自动变速器检测3.3 驱动桥检测4. 制动系统检测4.1 制动系统基本原理4.2 制动器间隙检测4.3 制动效能检测5. 电子控制系统检测5.1 电子控制单元(ECU)检测5.2 传感器检测5.3 执行器检测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故障诊断方法。

2. 实践教学:安排实验室实践操作,使学生熟悉检测设备的使用和检测流程。

3. 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论文,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条件1. 教室:配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2. 实验室:具备汽车检测设备,如测功机、排放分析仪、制动试验台等。

3. 教材:选用国内外优秀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笔记等。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理论考试和故障诊断案例分析题,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内容6. 行驶系统检测6.1 车轮动平衡检测6.2 四轮定位检测6.3 悬挂系统检测7. 转向系统检测7.1 转向系统基本原理7.2 转向机检测7.3 转向助力系统检测8. 电气系统检测8.1 电气系统概述8.2 发电机检测8.3 起动机检测9. 冷却系统检测9.1 冷却系统概述9.2 冷却液检测9.3 散热器检测10. 综合诊断案例分析10.1 汽车常见故障类型及诊断方法10.2 故障树分析法10.3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七、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使学生掌握行驶系统、转向系统、电气系统和冷却系统的检测方法及故障诊断技巧。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引入:介绍汽车故障的危害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4.实例分析: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对汽车进行常见故障的检测和诊断。

5.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来介绍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故障诊断仪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障诊断与检测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1.引入(15分钟)a.通过举例说明汽车故障对驾驶和出行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讲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a.讲解汽车故障的原因和分类。

b.介绍故障诊断仪器的种类和作用。

c.介绍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实例分析(30分钟)a.准备一辆故障汽车,使用故障诊断仪器进行故障检测。

b.分析检测结果,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4.总结与反思(15分钟)a.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b.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考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2.故障诊断仪器:用于实际操作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2.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操考核,完成对一辆故障汽车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实操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通过引入和总结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完整版)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完整版)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实践
课时
3
序号
4
授课班级
汽修057
日期
06-09-21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课题
发动机怠速不良
任课教师
主要内容
1、 怠速不良的故障现象。
2、 怠速不良的故障原因分析。
3、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步骤 。
要求
任课教师
主要内容
1、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
2、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原因分析。
3、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流程和 步骤 。
要求
掌握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学会分析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原因,会实际排除发 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流程和 步骤 。
要求
掌握 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现象,学会分析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会实 际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重点难点
本次课的重点 分析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会实际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 障。
作业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报告。
复习
汽车故障、故障诊断的概念、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 。
提问
1、如何检测供给系故本次课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结合, 学习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 分析总结故障原因, 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作业
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报告。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重要性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1.3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历史发展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未来趋势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应用领域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应用领域的理解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与技术2.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检测设备与技术的种类和功能掌握汽车检测设备与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3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2.5 教学评估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能力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种类和功能的理解第三章: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3.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种类和原理掌握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和操作3.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种类和原理掌握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和操作3.3 教学内容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种类和原理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和操作3.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种类和原理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和操作3.5 教学评估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和操作能力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诊断技术与方法的种类和原理的理解第四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4.1 课程介绍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重要性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步骤和方法4.2 教学目标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重要性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步骤和方法4.3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定义和作用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步骤和方法4.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定义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步骤和方法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流程的应用能力第五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案例分析5.1 课程介绍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实际情况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解决方法5.2 教学目标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实际情况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解决方法5.3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实际情况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的解决方法5.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实际情况小组讨论法:讨论汽车检测与诊断的解决方法5.5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案例分析的理解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解决方法的掌握情况第六章: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6.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6.3 教学内容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6.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6.5 教学评估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七章: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7.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掌握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7.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7.3 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讲授法:讲解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7.5 教学评估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底盘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8.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掌握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8.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8.3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8.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8.5 教学评估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电气系统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第九章: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9.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掌握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9.3 教学内容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9.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实操演示法:展示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9.5 教学评估实操练习:评估学生对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巧的应用能力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排放污染物检测与诊断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第十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趋势10.1 课程介绍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10.2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10.3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10.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应用10.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趋势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创新应用的掌握情况重点解析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发展趋势。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6课程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6课程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案6优点:所用仪器轻便,测功速度快,方法简单,用小巧的无负荷测功仪就车检测即可。

对于汽车使用单位.经常需要在不解体条件下进行就车试验测定发动机功率。

缺点是测功精度较低。

二、无负荷测功原理及测试方案☐负荷特性:转速不变,发动机性能参数数值随节气门开度变化规律。

☐速度特性:节气门开度一定,发动机性能参数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按测功原理,无负荷测功可分为两类:1. 用测定瞬时角加速度的方法测定瞬时功率;2. 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定平均功率。

1、用测定瞬时角加速度的方法测定瞬时功率根据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发动机有效转矩与角加速度间的关系为2. 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定平均功率根据动能原理,发动机无负荷加速过程中,其动能增量等于发动机所作的功。

即dtdnnCPe⋅⋅=1上式表明,加速过程中,发动机在某一转速范围n1 ~n2 内的平均功率与加速时间成反比。

这样,测某转速范围的平均功率,实质上就成为测定该转速范围加速时间的问题。

n1—n2加速时间越长,表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小 n1—n2加速时间越短,表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大无负荷测功仪按其测功原理可分为两种测试方案:测瞬时加速度方案和测加速时间方案。

1.测瞬时加速度方案是一种通过测量加速过程中某一转速的加速度从而获得瞬时功率仪器方案。

按这一方案设计的仪器,由传感器、脉冲整形装置、时间信号发生器、加速度计算器和控制装置、转换分析器、转换开关、功率指示表、转速表和电源等组成.其方框图如图所示。

TJ T A P em ∆-⋅⋅=∆=212221ωωTC P em ∆=210003021212222n n J C -⋅⎪⎭⎫ ⎝⎛⋅=π图测瞬时加速度方案的框图1. 传感器;2. 整形装置;3. 时间信号发生器;4. 加速度计算器和控制装置;5. 转速分析器;电磁感应式传感器装在离合器壳体上的一个特制的加工孔内,与飞轮齿圈的齿顶保持2~4mm的间隙,属于非接触式传感器。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2)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3)熟悉汽车故障诊断流程和常用诊断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操作汽车检测设备,进行实际车辆的检测;(2)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汽车故障,并提出相应的维修建议。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2)激发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汽车检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2)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1)常用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2)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汽车故障诊断流程及方法(1)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2)常用诊断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车辆的检测与诊断;4. 讨论法:分组讨论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维修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2. 设备:汽车检测设备、实际车辆;3. 工具:诊断工具、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2. 结果评价:评估学生的检测报告,判断其对故障诊断的掌握程度;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故障诊断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3. 演示设备使用方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车辆的检测与诊断。

5.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维修建议。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第1、2节课1. 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2. 教学内容:单元一概述(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1.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1.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1.3汽车诊断的方法3.要实现的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2)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3)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 本节课重点难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6. 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第一节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一.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1、国外发展概况★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一些功能单一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并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

2、国内发展概况★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20世纪90年代,交通、公安两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并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

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案6
汽车使用单位.经常需要在不解体条件下进行就车试验测定发动机功率。

缺点是测功精度较低。

二、无负荷测功原理及测试方案
☐负荷特性:转速不变,发动机性能参数数值随节气门开度变化规律。

☐速度特性:节气门开度一定,发动机性能参数随转速的变化关系。

按测功原理,无负荷测功可分为两类:
1. 用测定瞬时角加速度的方法测定瞬时功率;
2. 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定平均功率。

1、用测定瞬时角加速度的方法测定瞬时功率
根据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发动机有效转矩与角加速度间的关系为
2. 用测定加速时间的方法测定平均功率
根据动能原理,发动机无负荷加速过程中,其动能增量等于发动机所作的功。


dt
dn
n
C
P
e


=
1
上式表明,加速过程中,发动机在某一转速范围n1~n2内的平均功率与加速时间
成反比。

这样,测某转速范围的平均功率,实质上就成为测
定该转速范围加速时间的问题。

n1—n2加速时间越长,表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小 n1—n2加速时间越短,表明发动机的功率越大
无负荷测功仪按其测功原理可分为两种测试方案:测瞬时加速度方案和测加速时间方案。

1.测瞬时加速度方案
是一种通过测量加速过程中某一转速的加速度从而获得瞬时功率仪器方案。

按这一方案设计的仪器,由传感器、脉冲整形装置、时间信号发生器、加速度计算器和控制装置、转换分析器、转换开关、功率指示表、转速表和电源等组成.其方框图如图所示。

T
J T A P em ∆-⋅
⋅=∆=2
12
221ωωT
C P em ∆=
2
1000
30212
12
22
2n n J C -⋅
⎪⎭⎫ ⎝⎛⋅=π
图测瞬时加速度方案的框图
1. 传感器;
2. 整形装置;
3. 时间信号发生器;
4. 加速度计算器和控制装置;
5. 转速分析器;
电磁感应式传感器装在离合器壳体上的一个特制的加工孔内,与飞轮齿圈的齿顶保持2~4mm的间隙,属于非接触式传感器。

当飞轮转动时.传感器产生脉冲信号。

脉冲信号的频率为飞轮齿圈齿数z乘以飞轮每秒钟转数,即(为飞轮齿圈齿数)这就是发动机的转速信号。

从传感器传来的脉冲信号经过脉冲整形装置的整形、放大,变成矩形触发脉冲信号。

—般要把脉冲信号的频率放大2—4倍。

倍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仪器的灵敏度,矩形触发脉冲信号要输入到加速度计算器。

设定的起始转速和终止转速,时间间隔由时间信号发生器控制,
每一时间间隔的脉冲数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后一时间间隔和前一时间
a)起动电流波形
b)单缸气缸压力波形
二、气缸漏气量检测
1、气缸漏气量的检测采用气缸漏气量检测仪进行
2、基本原理是利用充入气缸的压缩空气,用压力表检测活塞处于压缩终了上止点时气缸内压力的变化情况,来表征整个气缸组的密封性。

3、表征气缸活塞摩擦副的密封性,还能表征进排气门、气缸衬垫、气缸盖及气缸的密封性。

气缸漏气量(率)检测
当校正孔板量孔截面积和结构一定时,A和φ为常数;而进气压力p1及测试时的环境温度一定时,空气密度ρ亦为常数,因此校正孔板量孔后的压力p2 取决于经过量孔的空气流量Q。

1—调压阀 2—进气压力表 3—测量表 4—橡胶软管 5—快换管接头 6—充气嘴 7—校正孔板
漏气量测出后的分析:
排气有漏气声:排气门漏
进气管有漏气声:进气门漏
水箱盖有气泡:缸垫坏
加机油口漏气声:活塞或环坏
3.气缸漏气率的检测
气缸漏气率的检测,无论是使用的仪器,检测的方法,还是判断故障的方法.都与气缸漏气量的检测是一致的,只不过气缸漏气量检测仪的测
222
12/2p p Q A ρφ-=⋅⋅
✧AB:AB线也称为点火线。

✧B点的高度,表明点火系克服火花塞间隙、分火头间隙和高压导线
各电阻并将可燃混合气点燃的实际二次电压
✧C为此时的放电电压。

✧BC:在击穿火花塞间隙时,火花塞两电极间要出现火花放电,同时
二次电压骤然下降,
CD:火花线
CD的高度表示火花放电的电压,
CD的宽度表示火花放电的持续时间。

DE:当保持火花塞持续放电的能量消耗完毕,
电火花在D点消失,点火线圈和电容器中的残余能量以低频振荡的形式耗完。

EF:断电器触点闭合,点火线圈一次电路又有电流通过,二次电路导致一个负压。

FA:触点闭合后,先是产生二次闭合振荡,而后二次电压由一定负值逐渐变化到零
•点火波形类别
•多缸平列波:
•波形从左至右,便于比较各缸点火电压的高低及点火状况是否正常•多缸并列波:
•波形从下至上,便于比较各缸火花线长度断电触点的张开角和闭合角是否一致
•多缸重叠波:
•用于比较各缸点火周期、闭合区间及断开区间的差异
1、平列波:按点火顺序从左至右首尾相连排列,易于比较各缸发火线
(点火电压)的高度。

2、并列波:
按点火顺序从下至上分别排列,可以比较火花线长度和一次电路闭合区间的长度。

3、重叠波:把各缸波形之首对齐重叠在一起排列,用于比较各缸点火周期、闭合区间及断开区间的差异。

点火电压波形故障反映区
–A区为断电器触点故障反映区
–B区为电容器、点火线圈故障反映区
–C区为电容器、断电器触点故障反映区
–D区为配电器、火花塞故障反映区
4、单缸次级电压的故障波形分析:
断电高压产生之前出现小的多余波形,说明断电器触点接触面不平,在完全断开之前有瞬间分离现象,引起电压抖动。

②火花线变短,很快熄灭,说明点火系统储能不足。

可能是供电电压
偏低,或初级电路导线接触不良造成的。

③第二次振荡波形之前出现小的杂波,可能是由断电器触点接触面不平,在完全闭合之前有不良接触所致。

④在触点闭合阶段,存在多余的小的杂波,可能是初级电路断电器触
点搭铁不良,或各接点接触不良,引起了小的电压波动。

⑤第二次振荡波形存在严重的杂波,这一般是由于断电器触点臂弹簧
弹力太弱,使触点闭合瞬间引起弹跳所致。

实际上,次级电压波形不仅与点火系统的状况有关,还要受发动机内部工作状况(温度、压力、燃气成分等)的影响,情况较为复杂。

所以在实践中还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同形状的故障波形。

只要我们掌握了点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就不难根据故障波形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

二、点火正时检测
•点火正时的检测方法:
•频闪法
•缸压法
•人工经验法:
用棉纱塞住1缸塞孔,转动曲轴,棉纱喷出时查看飞轮与壳体之间的记号
1、频闪法检测原理:
在发动机的旋转部件上——飞轮或曲轴传动带上刻有正时标记,在与其相邻的固定机壳上(如发动机缸体)也有一标记。

当曲轴旋转到使两标记对齐时,第1缸活塞刚好到达上止点位置。

频闪法检测原理:由于正时灯闪亮时1缸活塞尚未到达上止点,因此曲轴皮带轮上的标记和发动机缸体上的标记还没有对齐,上述两标记之间出现一个比较稳定的角度差,即为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

点火正时灯结构:
正时灯一般由灯(氖灯或灯)、传感器、中间处理环节和指示装置等组成。

1—外卡传感器 2—正时灯 3—电源卡
测量原理:调整电位器,使闪光时刻推迟至转动部分上的标记正好对准固定标记。

说明:如果需要测量并调试汽车实际运行中的点火提前角,须在底盘测功试验台上进行。

2、缸压法检测原理
–组成:缸压传感器、点火传感器、中间处理环节、指示装置
–原理:采用缸压传感器找出被测缸压缩压力的最大点作为活塞上止点,同时用点火(油压)传感器找出同一缸的点火(供
油)时刻,二者之间的凸轮轴转角即为点火提前角。

作业和思考题:
教材P145 1、3、4、5
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