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简介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交通工具。

而随之而来的是更加复杂的系统和更繁琐的故障判断与修复过程。

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通过使用各种传感器和诊断设备,分析和监测汽车的各种参数和工作状态,从而检测到潜在的故障,并提供诊断结果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主要方法和工具,并讨论其在汽车维修领域中的应用。

主要方法OBD诊断OBD(On-Board Diagnostics,车载诊断)是一种通用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检测到潜在的故障并提供诊断码(DTC,DiagnosticTrouble Code)。

根据诊断码,维修人员可以定位和修复汽车故障。

OBD诊断系统一般通过OBD接口连接到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上,获取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发动机转速、排气温度、氧传感器输出等参数。

维修人员可以使用OBD扫描工具读取和解析这些数据,从而判断出可能存在的故障。

故障码解析故障码是指由OBD诊断系统提供的数字代码,用于描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出现的故障。

故障码是汽车维修人员进行故障判断和诊断的重要依据。

根据故障码,维修人员可以查询相应的故障码数据库,了解故障码对应的故障类型和可能的原因。

这有助于维修人员更快速地定位和解决汽车故障。

传感器检测汽车上安装了大量的传感器,用于监测各种参数和系统状态。

传感器检测可以通过对这些传感器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来检测到潜在的故障。

例如,发动机排气温度传感器可以监测到发动机是否过热,氧传感器可以监测到汽车燃油燃烧的效果等。

通过对这些传感器数据的分析,维修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提高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汽车故障诊断工具在汽车维修领域中,有许多专用的故障诊断工具可用于执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任务。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第一章汽车检测是指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的检查。

汽车诊断是指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汽车故障部位、原因所进行检查、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1、汽车检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简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或汽车诊断技术。

它是研究汽车检测方法、检测原理、诊断理论,在汽车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及其故障的一门学科。

1、这由我国现行的汽车维修制度决定,它属于计划预防维修制度,车辆的维修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原则。

2、汽车故障类型按故障存在的系统可分为汽车电器故障和汽车机械故障按故障形成的速度可分为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按故障的存在时间可分为间歇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按故障显现的情况可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按故障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致命故障3、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是指汽车技术状况与行驶里程或行驶时间的关系。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结构和使用条件的不同,其技术状况参数将以不同规律和不同强度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渐发性和突发性。

4、汽车诊断参数是指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技术状况的参数。

5、汽车诊断参数按形成的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

6、汽车诊断参数标准,一般都应包括:诊断参数初始标准、诊断参数许用标准和诊断参数极限标准。

这些诊断参数标准既可以是一个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

7、制定诊断参数标准的5种方法:统计法、试验法、计算法、类比法、相对发。

8、最佳诊断周期是指能保证车辆完好率最高而消耗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它是根据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确定的。

9、汽车二级维护周期就是我国目前最佳的诊断周期。

通常,中型货车的二级维护周期约为10000~15000km;轿车二级维护周期约为30000km。

10、汽车检测分类,1、综合性能检测2、安全环保性能检测3、汽车故障检测4、汽车维修检测汽车技术状况等级评定必须采用综合性能检测,汽车年检常用安全环保性能检测汽车故障检测目的: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情况下,查出汽车故障的确切部位和产生的原因,从而确定故障的排除方法,提高故障的排除效率,使汽车尽快恢复正常。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复习题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复习题

《汽车诊断与检测》( A )卷复习题一、概念题(每小题2分,共20分)⒈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的条件下,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所进行的检查、分析与判断工作。

⒉最佳检测诊断周期-技术完好率最高、消耗费用最低的检测诊断周期。

⒊检测诊断标准-对汽车检测诊断的方法、技术要求和限值等的统一规定。

⒋汽油机多缸并列波-点火之首对齐,按照点火次序各缸点火波形由下至上依次排列的波形方式。

⒌柴油机多缸平列波-按照发火次序,各缸喷油波形由左至右依次排列的波形排列方式。

⒍发动机异响-发动机不正常的响声。

二、判断题(正确为“A”;错误为“B”。

每小题1分,共10分)⒈进气管真空度检测是一种综合性检测,能检测多种故障现象,而且检测时不需拆卸火花塞,是较为实用、快速的检测方法;不足之处是往往不能确定故障确切部位。

⒉汽油发动机单缸断火转速下降值偏小,故障为断火之缸工作不良。

⒊走合期的新车或大修车进行底盘测功的目的是评价汽车的动力性。

⒋如果汽车点火系二次并列波反置(每一缸波形均如此),故障为点火系一次线路接反。

⒌在车轮平衡机中,若仅是传感器的固定螺栓松动,则对检测结果并无实际影响。

⒍在用四轮定位仪检测车轮前束时,不用做轮辋偏摆补偿。

⒎单滚筒式底盘测功机适用于汽车制造厂、科研单位,不适用于检测维修企业。

⒏机动车装用远光和近光双光束灯时,以调整远光光束为主。

⒐声级计计权网络一般有A、B、C三种,其中A计权网络由于其特性曲线接近于人耳听感特性,因此是目前世界上噪声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计权网络。

⒑安全环保检测线ABS工位仅是对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进行检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⒈汽车检测诊断参数测量值超过检测诊断参数( )时,须停止运行,进厂修理。

A.初始标准值B.许用标准值C.极限标准值⒉能承担在用车辆技术状况和车辆维修质量检测的汽车综合检测站是( )。

A.B级站B.C级站C.D级站⒊用气缸压力表测量柴油机气缸压力,若测量结果均低于原设计值,说明气缸密封性降低;可向气缸喷油器孔内注入少量的机油,然后用气缸压力表再测气缸压力。

汽修毕业论文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汽修毕业论文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汽修毕业论文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趋势汽修毕业论文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发展趋势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汽修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先进的汽车检测工具随着车辆电气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发展先进的汽车检测工具是当前的必然趋势。

这些先进的汽车检测工具可以通过与车辆的数据总线通信,获取到更多的车辆信息,从而进行更加全面、准确的诊断。

二、智能化的故障诊断系统传统的故障诊断方式主要依赖于技师的经验和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因素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的故障诊断系统已经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诊断方法。

智能诊断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和分析大量的故障案例,自动识别和分析车辆故障,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远程诊断和维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远程诊断和维修成为了可能。

通过远程诊断和维修系统,技师可以通过远程连接和控制车辆,实时获取车辆的故障信息,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维修。

这种远程诊断和维修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技师的工作压力,还可以降低车主的维修成本和时间。

四、自动化维修设备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维修设备已成为汽修行业的趋势。

自动化维修设备可以通过自动化操作和智能控制系统,完成一系列维修工作,如发动机修理、制动系统维护等。

自动化维修设备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维修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减少人为差错和意外事故的发生。

五、网络化的数据共享与交流在汽车维修领域,数据的共享和交流对于技师的工作和车主的体验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一个网络化的数据平台,实现技师、厂商和车主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将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个平台,技师可以即时获取到最新的技术资料和维修方案,车主可以了解到车辆的健康状况和维修进度,厂商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车辆数据,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汽车检测与诊断》课件

《汽车检测与诊断》课件

故障排除与修复
根据故障代码,进行相应的故 障排除和修复工作。
初步检查
对汽车进行初步的外观和直观 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明显的 故障迹象。
故障代码读取
使用诊断仪器读取汽车控制单 元中的故障代码,以便确定故 障的原因。
复查与试车
完成修复后进行复查,并进行 试车以确保故障已被排除。
常见汽车故障诊断方法
01
发动机检测技术
压力检测
检测发动机气缸压力、机 油压力和燃油压力是否正 常。
温度检测
检测发动机冷却水温和机 油温度是否正常。
排放检测
检测汽车排放是否符合标 准,如尾气成分、烟度等 。
底盘检测技术
转向系统检测
悬挂系统检测
检查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力等是否 正常。
检查悬挂部件的磨损、变形等是否正 常。
制动系统检测
总结词
转向系统故障
详细描述
转向系统故障可能表现为转向沉重、转向不灵或方向盘抖 动等问题。为了诊断故障原因,需要进行转向试验、检查 转向助力泵和转向机等部件的工作状态等。
总结词
传动系统故障
详细描述
传动系统故障可能表现为离合器打滑、变速器换挡困难或 传动轴异响等问题。为了诊断故障原因,需要进行相应的 检测和试验,如检查离合器和变速器油位、更换离合器片 和变速器齿轮等部件。
04 汽车检测与诊断实践应用
汽车不解体检测维修
检测方法
通过不解体方式对汽车进行检测,以确定汽车各部件的状态和性 能。
维修方式
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确保汽车性能恢复到最佳状 态。
优势
减少了对汽车的损伤,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汽车性能检测站的应用
功能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80年代中期,汽车监理由公安部主管,1990年底统 年代中期,汽车监理由公安部主管, 年代中期 年底统 全国已有汽车检测站600多个,形成了全国的汽 多个, 计,全国已有汽车检测站 多个 车检测网。 车检测网。到1997年,全国已建立汽车综合性能检 年 测站近千家,其中A级站 级站140多家。 多家。 测站近千家,其中 级站 多家 1990年交通部发布第 号令《汽车运输业车辆技术 年交通部发布第13号令 年交通部发布第 号令《 管理规定》 年交通部发布第29号部令 管理规定》,1991年交通部发布第 号部令《汽车 年交通部发布第 号部令《 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 运输业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站管理办法》 我国已能自己生产全套汽车检测设备, 我国已能自己生产全套汽车检测设备,如大型的技 术复杂的汽车底盘测功机、发动机综合分析仪、 术复杂的汽车底盘测功机、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四 轮定位仪、悬挂检测台、制动检测台、排气分析仪、 轮定位仪、悬挂检测台、制动检测台、排气分析仪、 灯光检测仪等等。 灯光检测仪等等。 国内已发布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 国内已发布实施了有关汽车检测的国家标准、行业 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100多项。从汽车综合性能检 多项。 标准、计量检定规程等 多项 测站建站到汽车检测的具体检测项目, 测站建站到汽车检测的具体检测项目,都基本作到 了有法可依。 了有法可依。
三、测量误差
1)按误差出现规律性分:
系统误差产生原因:
传感器原理方法上存在的误差(近似公 式代替) 由于元件或装置本身质量不高而产生的 误差 由于气温、湿度、气压等因素带来的误 差 人为因素产生的误差
三、测量误差
2)按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分类: 按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分类: 按被测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分类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作用和意义。

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1.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讨论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流程和原理。

1.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课件: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案例资料: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定义、作用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流程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2.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分类和功能。

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理解汽车检测设备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分类和功能。

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汽车检测设备在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分类和功能。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检测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案例。

2.4 教学资源教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课件: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设备:汽车检测设备实物和操作演示。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分类和功能的了解。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各种汽车检测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分析中对于汽车检测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第三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3.1 教学目标了解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2、汽车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3、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拆卸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故障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

4、汽车诊断标准:对汽车诊断的方法、技术要求和限值的统一规定。

5、汽车综合性能:在用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燃料经济性、使用可靠性、排气污染物和噪声以及整车装备完整性与状态、防雨密封性等多种技术性能的组合。

6、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按照规定的程序、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操作行为,对在用汽车综合性能进行检测(验)评价工作并提供检测数据、报告的社会化服务机构。

第二章1、发动机有效功率:是指发动机输出轴上输出的功率2、稳态测功:是指发动机在节气门开度一定时,转速一定和其它参数都保持不变的稳定状态下,在测功机上通过给发动机加上一定的模拟负荷测定发动机功率的一种方法。

3、动态测功:是指发动机在怠速或某一低速运转时,突然全开节气门,使发动机克服自身惯性好内部各种运转阻力而加速运转,通过测量发动机的加速性能来确定其发出瞬时功率大小的方法。

4、气缸压缩压力:是指四冲程发动机压缩终了时的压力。

5、点火提前角:从点火开始到活塞到达上止点,曲轴转过的角度。

第三章1、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踏板踩下一定行程而离合器尚未分离,此时的踏板高度与踏板在自由状态时的高度之差,亦即是克服间隙所许有的踏板行程。

2、转向盘自由行程:是指汽车转向轮静止不动时,转动转向盘所测得的游动角度。

3、转向盘的转向力:是指在一定行驶条件下,作用在转向盘外缘的圆周力。

4、前轮前束:同一轴两端车轮轮辋内侧轮廓线的水平直径的端点为等腰梯形的顶点,等腰梯形前后底边之差。

5、车轮外倾:在过车轮轴线且垂直于汽车支撑平面的平面上,车轮轴线与水平线所夹的锐角。

第四章1、额定功率:标准环境状态下,制造厂根据发动机用途和特点,在规定的额定转速下所规定的总功率。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基础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基础
3) 极限值
诊断参数测量值超过此值后,表明汽车技术状况严重恶 化,必须进行修理。
2.1.3 诊断周期
诊断周期是汽车诊断的间隔期,以行驶里程或使用时间 表示。诊断周期的确定,应满足技术和经济两方面的 条件,获得最佳诊断周期。最佳诊断周期,是能保证 车辆的完好率最高而消耗的费用最少的诊断周期。
制定最佳诊断周期应考虑的因素: 1. 汽车技术状况 在汽车新旧程度不一,行驶里程不一,技术状况等级不
3)解释机
解释机可对系统的结论进行解释。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 能随时回答为什么 (why) 系统有这种结论。
4)学习机
学习机可向知识库增加新的知识并删除与新知识,使得 专家系统具有自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 智能。
2.2 汽车检测基础知识
2.2.1检测系统基本组成
汽车检测系统,通常是由传感器、变换及测量装置、记 录与显示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等组成(如图2.4所示)。
4. 诊断参数标准的组成
诊断参数标准一般由初始值、许用值和极限值三部分组 成。
1) 初始值
此值相当于无故障新车和大修车诊断参数值的大小,往 往是最佳值,可作为新车和大修车的诊断标准。
2) 许用值
诊断参数测量值若在此值范围内,表明诊断对象技术状 况虽发生变化,但尚属正常,无需修理,按要求维护 即可继续运行,超过此值,应及时进行修理。
1. 故障树分析法 以故障树为工具,分析系统发生故障的各种途径,计算
各个可靠性特征星,对系统的安全性或可靠性进行评 价的方法称为故障树分析法。 树形图称为故障树(如图2.1),用以表示系统或设备的特定 事件与它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部件故障事件之间的逻 辑关系。
故障树分析过程(图2.2), 应用故障树分析故障时,其过程 如下: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Automobile Fault Diagnosis Technology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26 实验/实践学时:6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32学时2学分,考查课。

它包括汽车故障的成因、汽车故障分析方法、诊断与测试、汽车自诊断系统等,是发展汽车诊断系统的基础,为汽车的合理使用、安全运营、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理论基础知识。

了解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工艺、汽车检测的检测参数及评判标准。

了解故障诊断的分析方法和人工凭经验及仪器的诊断工艺等知识。

了解汽车自诊断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初步具有对汽车典型故障进行分析和诊断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汽车故障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熟悉汽车诊断标准的制定方法;2.初步掌握汽车故障的分析法,能分析和简化一般故障;3.熟悉故障自诊断系统,能够依据故障码分析常见故障;4.熟悉发动机的典型故障,掌握常用的技术经验诊断方法;5.掌握汽车启动点火系统及电子设备的故障诊断与检测方法。

三、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汽车构造。

四、主要参考教材[1].戚杨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王凤岐主编.汽车诊断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3].张建俊主编.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4].高国恒主编.汽车检测诊断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5].陈焕江主编.汽车检测与诊断.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6].薛宏建主编.汽车故障与检测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7].卢梦法主编.轿车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5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8].肖云魁主编.汽车故障诊断学.北京:北京理工出版社.五、课程内容1.概论主要内容: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概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发展概况;汽车诊断基础理论。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1 汽车检测技术的意义和发展1.2 汽车诊断技术的原理和方法1.3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行业中的应用第二章:汽车检测设备及使用2.1 汽车检测设备的分类和功能2.2 常用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3 汽车检测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第三章:汽车主要部件的检测与诊断3.1 发动机的检测与诊断3.2 变速器的检测与诊断3.3 制动系统的检测与诊断3.4 转向系统的检测与诊断第四章: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技术4.1 故障诊断方法概述4.2 故障诊断技术的基本步骤4.3 故障诊断常用工具和设备第五章:汽车故障案例分析与诊断5.1 汽车故障案例的收集与整理5.2 汽车故障案例的分析与诊断方法5.3 汽车故障案例的解决策略与经验总结第六章:发动机检测与诊断技术6.1 发动机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6.2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诊断技术6.3 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七章:变速器检测与诊断技术7.1 变速器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7.2 自动变速器诊断与修复技术7.3 手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的诊断与修复第八章:制动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8.1 制动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8.2 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8.3 制动系统安全性能的提升与维护第九章:转向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9.1 转向系统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9.2 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9.3 转向系统舒适性与稳定性的优化第十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目的与意义10.2 综合训练的内容与方法10.3 综合训练的评估与反馈第十一章: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诊断技术11.1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1.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修复11.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第十二章:新能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12.1 新能源汽车概述及其检测需求12.2 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检测方法12.3 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修复案例分析第十三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在维修中的应用13.1 汽车维修中检测与诊断的重要性13.2 汽车维修流程中检测与诊断的具体应用13.3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第十四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14.1 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4.2 数据分析在汽车检测与诊断中的应用14.3 未来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创新方向第十五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实训项目15.1 实训项目的设计与目标15.2 实训项目的实施与指导15.3 实训项目的评估与反馈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设计的全套教案,涵盖了从概述到实训项目的各个环节。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for the inspection andMaintenance of motor vehicle2001-03-26 发布 2001-12-01 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GB/T18344-2001前言为规范在用汽车维护、检测、诊断作业,使汽车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减少汽车故障,保证行车安全,延长车辆使用寿命,有效地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总结了行业标准JT/T201-1995《汽车维护工艺规范》经验的基础上,扩大了适用范围,使标准更加完善。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天津市交通局、北京市汽车维修管理处、云南省交通厅、辽宁省交通厅公路运输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桂芹、韩国庆、谢素华、孟秋、蔡团结、徐通法、刘亚平、刘林、金诚仁。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维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2001Specification for the inspection andMaintenance of motor vehicle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的周期,作业内容和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在用汽车。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日常维护 routine maintenance以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为作业中心内容,由驾驶员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即通过专业的设备和软件对汽车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诊断,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和解决汽车的故障和问题。

这项技术主要包括汽车电子设备的检测和故障码的诊断两个方面。

通过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汽车修理师能够更快速地找出故障所在,并进行精准维修,使汽车能够尽快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快速定位故障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可以通过连接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读取汽车的各项参数和故障码,从而快速准确地定位汽车的故障。

相比传统的检修方法,检测诊断技术可以省去大量的排查时间,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修理师可以根据诊断结果迅速找出故障所在,缩短了维修时间,减少了客户的等待时间。

二、精准诊断维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详细的诊断结果,修理师可以根据这些结果对汽车进行精准维修。

相比较传统的经验判断,检测诊断技术能够更加科学客观地进行故障诊断,避免了因主观判断而导致的维修不彻底或错误维修。

这样能够提高维修质量,减少因维修不当而引发的二次故障,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

三、提供维修建议在汽车检测诊断过程中,检测设备不仅能够读取汽车的故障码,还可以自动生成相关的故障报告和维修建议。

这能够让客户更加清楚地了解汽车的故障情况,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维修建议。

这不仅提升了修理师的专业形象,还增加了客户对维修的信任度。

客户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汽车的维修情况,更有信心地进行维修。

四、提升维修效率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维修的效率。

通过快速定位故障、精准诊断维修以及提供维修建议等方式,检测诊断技术可以缩短汽车维修的周期。

这不仅提高了修理师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维修的时间成本,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快捷的维修服务,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在汽车维修中的应用,为汽车维修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提高了维修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提升了维修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的维修体验。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引入:介绍汽车故障的危害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4.实例分析: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对汽车进行常见故障的检测和诊断。

5.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来介绍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故障诊断仪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障诊断与检测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1.引入(15分钟)a.通过举例说明汽车故障对驾驶和出行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讲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a.讲解汽车故障的原因和分类。

b.介绍故障诊断仪器的种类和作用。

c.介绍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实例分析(30分钟)a.准备一辆故障汽车,使用故障诊断仪器进行故障检测。

b.分析检测结果,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4.总结与反思(15分钟)a.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b.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考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2.故障诊断仪器:用于实际操作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2.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操考核,完成对一辆故障汽车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实操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通过引入和总结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完整版)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完整版)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实践
课时
3
序号
4
授课班级
汽修057
日期
06-09-21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课题
发动机怠速不良
任课教师
主要内容
1、 怠速不良的故障现象。
2、 怠速不良的故障原因分析。
3、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步骤 。
要求
任课教师
主要内容
1、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
2、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原因分析。
3、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流程和 步骤 。
要求
掌握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学会分析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原因,会实际排除发 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流程和 步骤 。
要求
掌握 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现象,学会分析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会实 际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重点难点
本次课的重点 分析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会实际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 障。
作业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报告。
复习
汽车故障、故障诊断的概念、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 。
提问
1、如何检测供给系故本次课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结合, 学习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 分析总结故障原因, 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作业
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标准

XXXX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它是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后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课程。

其功能是培养本专业的学生达到汽车机电工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通过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二)具体目标理解汽车检测有关的政策、法规、标准和汽车使用性能检测的内容。

会使用常用的汽车检测设备、仪器。

能正确规范地进行汽车性能和技术状况的检测。

能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并能根据检测结果提出处理的技术方案。

能独立地分析汽车常见故障的原因,并能独立排除。

三、课程学时学时:144四、课程内容与要求按照学习领域、工作任务或项目要素阐述学生在不同阶段应当学习的内容和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并运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同时提供典型案例。

(一)必修内容和要求1.模块(项目)一内容和要求。

2.模块(项目)二内容和要求。

(二)选修内容和要求1.模块(项目)一内容和要求。

2.模块(项目)二内容和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一)教学建议: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项目目标,培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教育情境,争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挂图、投影、多媒体、防真、实物等教学手段。

(二)考核方式和评价方法建议:采取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个人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

(三)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建议根据教学内容配置相关一定数量的实训设备。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第三章)教学课件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第三章)教学课件

第三章——第一节
汽车检测站是综合运用现代检测技术,对汽车 实施不解体检测、诊断的机构。
它具有现代的检测设备和检测方法,能在室内 检测出车辆的各种参数并诊断出可能出现的故障, 为全面、准确评价汽车的使用性能和技术状况提 供可靠依据。
第三章——第一节——一、
一、检测站服务功能 按照国家标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
第三章——第一节——四、——(一)——1.
(3)工位测控微机。 (4)检验程序指示器。 (5)轮胎自动充气机。 (6)轮胎花纹测量器。 (7)检测手锤。 (8)不合格项目输入键盘。 (9)电视摄象机。 (10)光电开关。
第三章——第一节——四、——(一)——1.
2)检查项目 由检查人员人工检查汽车上部的灯光、安全装
5-制动工位;6-底盘测功工位
第三章——第一节——三、——2.
2.检测线组成和工位布置 不管是安全环保检测线还是综合检测线,它们
都由多个检测工位组成,布置形式多为直线通道 式,检测工位则是按一定顺序分布在直线通道上。
第三章——第一节——三、——2.
(1)安全环保检测线:手动和半自动的安全环 保检测线,一般由外观检查(人工检查)工位、 侧滑制动车速表工位和灯光尾气(废气)工位三 个工位组成。
21-就车式车轮平衡机;22-轮胎自动充气机
第三章——第一节——三、——2.
A级站的一般综合检测线主要由底盘测功工位 组成,能承担除安全环保检测项目以外项目的检 测诊断,必要时车辆须开到安全环保检测线上才 能完成有关项目的检测,国内已建成的综合检测 站有相当多是属于这种类型。
与全能综合检测线相比,一般综合检测线设备 少,检测项目少,建站费用低,但检测效率也低。
对于安全环保检测线,不管是三工位、四工 位,还是五工位,也不管工位顺序如何编排, 其检测项目是固定的,因而均布置成直线通道 式,以利于流水作业。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第2版)》习题答案 答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第2版)》习题答案 答案

参考答案课题一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与故障诊断任务一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万用表检测1.(1)测量交、直流电压。

(2)测量电阻。

(3)测量电流。

(4)记忆最大值和最小值。

(5)模拟条显示。

(6)测量脉冲波形的频宽比和点火线圈闭合角。

(7)测量转速。

(8)输出脉冲信号。

(9)测量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频率。

(10)测量二极管的性能。

(11)测量大电流。

(12)测量温度。

2.汽车万用表主要由数字及模拟量显示屏、功能按钮、测试项目选择开关、温度测量座孔、公用座孔(用于测量电压、电阻、频率、闭合角、频宽比和转速等)、搭铁座孔、电流测量座孔等构成。

3.(1)将项目选择开关置于直流电压(V)挡适当的量程,两只检测表笔连接到被测量电路或元器件的两端,就可以对电压值进行测量了;(2)采用测量直流电压的方法对汽车电路上各点电压、信号电压、电源电压、电子元器件或零部件上的电压进行检测,以判断故障原因或大概部位。

4.在检测直流电压时,应先把量程选择开关拨到直流电压挡上,红表笔与被检测线路或设备电源的正极相连接,黑表笔与被检测线路或设备电源的负极相连接。

5.(1)断开点火开关,关闭车载电话以及车门灯开关等所有用电电器的开关。

(2)确认发动机舱盖下面的灯、杂物箱灯和行李舱灯处于关闭状态。

(3)先把数字式万用表的两端与蓄电池的负极极柱和负极连接电缆连接好,然后从蓄电池的负极上脱开负极电缆再进行检测。

初测时,将表的量程设定在最大,逐步设定在mA/ADC。

(4)读取车辆的静态工作电流时,如果放电电流为20~40mA,则说明静态电流基本正常;如果测得的电流很大,则说明蓄电池的放电电流很大,应查找故障原因。

(5)采用逐一断开蓄电池负载各分支电路的方法来判断问题出在哪一支路,通常可采用逐一拔下分支电路熔丝的方法来查找故障部位,当不良支路的熔丝被拔下时,电流读数会下降,由此就可以找到有问题的电路。

任务二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原理与检测诊断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采用离合器打滑测定仪可对离合器打滑的故障进 行诊断,该仪器由闪光灯、高压电极、电容、电 阻等构成,如图3-7所示。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v 按下述方法诊断故障的具体原因:
1)检查离合器踏板有无自由行程,若无自由行程, 则应检查离合器操纵系统是否调整不当、踏板回 位弹簧是否疲劳或折断、踏板操纵杆系是否卡滞、 分离轴承是否不能回位、分离杠杆内端是否调整 过高。
v 底盘测功机正常时, ηc可取0.80-0.85, Pk由测功 机测得,而Pr可利用底盘测功机对传动系统进行同
转速的反拖试验测出。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二)汽车滑行距离的检测
v 汽车滑行距离是指汽车加速至某一预定车速后挂空 档,利用汽车具有的动能来行驶的距离。
v 汽车滑行距离的长短可反映汽车传动系统阻力的大
面不在同一平面。 3)从动盘翘曲、铆钉松脱、摩擦衬片松动。 4)压盘受热变形,翘曲超限。 5)双片离合器中间压盘支撑弹簧弹力不均或个别弹
簧折断、中间压盘调整不当。 6)从动盘毂花键槽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齿卡滞。 7)离合器操纵机构中传动部分紧固螺栓松动或紧固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2)离合器和变速器各档位游动角度的检测。
➢ 放松驻车制动,变速器挂入选定档位,离合器处 于接合状态,传动轴位于驱动桥游动范围的中间, 左、右转动传动轴至极限位置,测量仪显示的两 角度之差再减去已测得的万向传动装置的游动角 度,即为离合器与变速器在选定档位下的游动角 度之和。
v 游动角度可分段检测,可用总成部件规定的游动 角度对传动系有关部件的技术状况进行诊断。
v 游动角度检测仪有指针式、数字式两种,利用传 动系游动角度检测仪可对各传动部分的游度角度 进行检测。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1.用数字式游动角度检测仪检测
(1)检测原理
v 数字式角间隙检测仪由用导线相联的倾角传感器 和测量仪构成。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v 滑行距离的检测标准,与摘档滑行的初始车速、汽车 整备质量及汽车的驱动轴数有关。
v GB《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中规定:汽 车空载、轮胎气压符合规定值时以初速30km/h摘档滑 行,其滑行距离应满足表3-2的要求。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2.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滑行距离
v 因长期的动力传递及传动副的相对滑移而逐渐增 加。
v 传动系总的游动角度随汽车行驶程的增加而呈线 性增加。
v 当传动系游动角度过大时,传动系统的工作条件 将会恶化,将加速零件的磨损并增大传动的噪声, 使传动系传动效率降低。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v 通常中型载货汽车传动系游动角度及各分段的游动 角度应不大于表3-3所列数据。
v 传动系技术状况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发动机的动 力传递,而且对汽车的操纵方便性和燃料经济性产 生较大的影响。
一、传动系的检测
(一)传动系传动效率的检测
v 设底盘测功机测试效率为ηc,驱动轮输出功率为Pk,
汽车传动系损失功率及底盘测功机测试损失功率为
Pr,则传动效率ηT的计算式为
ηT =(Pe- PT)/Pe= Pk/ (Pk+ Pr) .ηc
v 使用时,把角间隙两个极端位置的倾角相减,其 差值即为角间隙值。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2)检测方法 v 先将其传感器固定在被测轴上,再左、右转动被
测轴至两极限位置,使传感器检测出被测轴游动 角度的信号,然后通过测量仪记下传感器在极限 位置的倾斜角度,则两角度之差即为被测轴的游 动角度。 v 传动系游动角度的检测,常采用分段检测方法。 1)万向传动装置游动角度的检测。 ➢ 将传动轴置于驱动桥游动范围的中间或将驱动桥 支起,进行驻车制动,左、右转动传动轴至极限 位置,测量仪显示出两极限位置时传感器的倾斜 角度,其两角度之差即为万向传动装置的游动角 度。 ➢ 该角度不包括传动轴与驱动桥之间万向联轴器的 游动角度。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题 目:第2节 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诊断 授课类型 :讲 授 课 时 数 :3 教学目的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诊断方
法。 重点难点 :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测;汽车传动
系统的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第二节 汽车传动系统检测与诊断
2)若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正常,则应拆下离合器壳 底盖,检查从动盘摩擦片是否有烧损、硬化、铆 钉外露或油污等现象。
3)若从动盘摩擦片完好,则应检查压紧弹簧是否变 形损坏或弹力不足,检查压盘、飞轮、从动盘是 否变形,以确定故障部位。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2.离合器分离不彻底
(1)现象
v 离合器分离不彻底是指离合器踏板踩到底时,离 合器处于半接合状态,从动盘没有完全与主动盘 分离的现象。
v 倾角传感器的作用是将传感器感受到的倾角变化 转变为线圈电感量的变化,从而改变检测仪电路 的振荡频率。
v 传感器外壳是一个上部带有V形缺口,并配有带 卡扣尼龙带的长方形壳体,固定在传动轴上,可 随传动轴摆动;传感器内部结构是一个中心插有 弧形磁棒的线圈。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v 弧形磁棒由摆杆和心轴支 承在外壳中夹板的两盘轴 承上。在重心作用下,摆 杆始终偏离垂线某一固定 角度。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三)传动系游动角度的检测
v 传动系游动角度是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 置和驱动桥的游动间隙之和。
v 它能表明整个传动系统的磨损和调整情况,传动 系游动角度可作为诊断参数来评价汽车传动系统 的技术状况。
v 弧形线圈则固定在外壳中 的夹板上,当外壳随传动 轴摆动时,线圈也随之摆 动,因而线圈与磁棒的相 互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改 变了线圈电感值,电感的 变化量则反映了传动轴的 摆动量。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v 测量仪实际上是一台专用的数字式频率计,可直 接显示传感器测出的倾角。
v 测量仪采用数字集成电路,由传感器输出的振荡 信号经计数门进入主计数器,在置成的补数基础 上累计脉冲数。计数结束后,在锁存器接收脉冲 作用下,将主计数器的结果送入寄存器,并由荧 光数码管将结果显示出来。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2)原因 v 原因:压盘不能牢固地压在从动盘摩擦片上,或
摩擦摩擦系பைடு நூலகம்过小,使离合器摩擦力矩严重不足。 1)离合器操纵系统调整不当,导致离合器踏板无自
由行程。 2)从动盘摩擦片磨损逾限或压盘、飞轮的工作面磨
损过甚,导致分离轴承压在分离杠杆上,使离合 器踏板无自由行程。 3)从动盘摩擦片烧损、硬化、铆钉外露或有油污, 使离合器摩擦副的摩擦系数过小。 4)压紧弹簧变形、损坏,使弹力不足。 5)压盘、飞轮、从动盘变形,导致传递转矩下降。 6)分离轴承运动发卡而不能回位。
v 表现在发动机怠速运转踩下离合器踏板换档困难; 甚至挂低速档时,离合器踏板尚未完全放松,而 汽车就有起步或发动机熄火的现象。
(2)原因
v 离合器踏板踩到底时,其压盘离开从动盘的移动 量过小,或离合器主从动件变形导致压盘与从动 盘摩擦片有所接触不能分离。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v 具体原因: 1)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过大。 2)离合器分离杠杆弯曲变形或调整不当,使其内端
小,据此可判断汽车传动系统的总体技术状况。滑 行距离检测可用路试法或底盘测功机检测。
1.用路试法检测滑行距离
v 路试时,用汽车五轮仪作为检测仪器。汽车通常以 30km/h或50km/h的车速进入良好的水平路面后摘档 滑行,同时起动测试仪器,测出汽车滑行距离。
v 为获高检测精度,实测时,一是要确保试验的初始 车速为规定车速,二是在试验路段需往返各进行一 次滑行距离的检测,取两次检测的算术平均值作为 检测结果。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二、传动系常见故障的诊断
(一)离合器故障诊断
v 常见故障:离合器打滑、分离不彻底、发响和抖 动。
1.离合器打滑
(1)现象
v 离合器打滑是指离合器接合传力时,离合器从动 盘摩擦片在压盘与飞轮之间滑动的现象。
v 故障表现:汽车起步困难;汽车在行驶中车速不 能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提高,感到行驶无力; 上坡满载行驶时深感动力不足,嗅到离合器摩擦 片的焦味。
v 测功机滚筒滚过的圆周长即为汽车的滑行距离, 它可通过底盘测功机的测距装置测出。
v 底盘测功机测出的滑行距离的精度,取决于底盘 测功机旋转部件及汽车驱动轮的旋转动能是否与 路试时汽车在相应车速下的动能相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汽车诊断及检测技术
v 底盘测功机应具有相应转动惯量的飞轮来模拟行驶 汽车的动能。
v 根据行驶汽车的动能与底盘测功机检测时旋转部件 动能相等的原则推出的飞轮转动惯量为:
J = (mV2 + Jkωk2 - J0ω02 - Jnωn2)/ ω2
v 当检测不同车型时,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飞轮或飞 轮组合来改变底盘测功机旋转质量的动能,使其符 合要求。
v 按GB《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规定: 当轮胎气压符合标准、传动系润滑油油温不低于50 ℃,底盘测功机飞轮转动惯量与被检车辆相适应时, 用底盘测功机检测滑行距离,以初速30km/h摘档滑 行,其滑行距离应满足表3-2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