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案设计 (2)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 教案设计 (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设计课程: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授课人: 2021年3月5日目录1、汽车故障诊断原理及方法 (3)2、汽车技术诊断参数 (6)3、发动机异响诊断与排除 (10)4、气缸密封性检测 (15)5、润滑系 (20)6、冷却系 (25)7、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一) (29)8、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二) (34)9、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40)10、离合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47)11、手动变速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53)12、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57)13、传动系中万向传动装置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61)14、驱动桥故障诊断与排除 (67)15、底盘行驶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75)16、转向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82)17、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90)18、ABS (防抱死) 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00)19、汽车电源系统故障诊断 (106)20、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 (113)21、汽车起动系统故障诊断 (116)22、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20)23、汽车灯光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126)24、电动刮水及洗涤器故障诊断与排除 (134)25、空气囊安全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38)26、自适应巡航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42)汽车故障诊断原理及方法汽车技术诊断参数发动机异响诊断与排除气缸密封性检测一、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一)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气缸压缩压力的检测方法有气缸压力表(图2 -9)检测,测起动机电流法,测起动机电压法。

由于用气缸压力表检测气缸压缩压力(图2 - 10)具有价格低廉、仪表轻巧、实用性强和检测方便等优点,因而在汽车维修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

气缸压力表检测步骤如下。

(1)发动机正常运转,使水温达75℃以上。

(2)停机后,断开燃油输送单元和喷油器的保险丝。

(3)拆下空气滤清器,用压缩空气吹净火花塞或喷油器周围的灰尘和脏物,然后卸下全部火花塞,并按气缸次序放置。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一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一

学习单元一:汽车检测与诊断 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概况
一、基本概念及术语
2.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汽车检测技术,70年代我国大 力发展汽车检测技术。进入80年代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 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较快发展。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也随之 得到快速发展,加之我国的汽车制造和公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 其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和设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学习单元二: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二、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
3.故障诊断
汽车故障诊断的目的是在不解体情况下,为了对运行车辆 查明故障部位、故障原因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分析和判断, 在诊断出故障后,通过调整或修理的各种方法,及时排除已有 故障,确保汽车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运行。
学习单元二: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学习单元二: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汽车的工作能力与汽车故障
汽车的工作能力: 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称为汽车的工作能力,或称为汽车的工作能力状态。 汽车故障:
汽车故障是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因此,只 要汽车工作.汽能车力技遭术到状破况坏的,分汽类车就处于故障状态。
学习单元二: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
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的规定,汽车技术状况变 差的主要外观症状如下:
() 汽车动力性变差。 .汽车技术状况的分类
() 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润滑油消耗量显著增加。
学习单元二: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三、汽车检测与诊断的方法
学习单元二: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起动系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一、起动系线路检测1.检查电池是否充足。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电压,确保电池电压在规定范围内。

2.检查起动机。

使用万用表检查起动机绕组的电阻,确保绕组没有短路或开路。

3.检查起动机继电器。

使用万用表检查继电器触点的开闭状态,确保继电器正常工作。

4.检查起动开关。

检查起动开关接触点是否正常,确保起动信号能够顺利传递到起动机。

二、故障诊断1.电池电压过低。

若电池电压低于规定范围,可能是电池老化或者充电系统故障导致的。

2.起动机无响应。

若起动机无法转动,可能是起动机本身故障或者起动信号传递故障。

3.起动机转速过慢。

若起动机转速明显低于正常转速,可能是起动机磨损或者绕组故障导致的。

4.启动困难。

若车辆启动困难,可能是点火系统故障或者供油系统故障。

三、故障处理1.更换电池。

若电池性能下降,需要及时更换新的电池。

2.维修或更换起动机。

若起动机损坏严重,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3.检修起动继电器。

若继电器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4.检修起动开关。

若起动开关故障,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起动系线路的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提高他们对车辆维修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5. 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

如果起动困难或无法启动,需要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点火线圈故障、点火塞磨损或供油系统压力不足。

6. 检查电路连接。

有时起动问题可能是由于线路连接不良或者接地问题导致的,需要仔细检查所有相关线路的连接情况,保证线路通畅。

7. 检查起动信号。

有些车辆可能会因为起动信号传递不了而无法启动,需要检查起动信号传递的完整性,特别是在起动开关、继电器和起动机之间的信号传递链路。

故障处理:1. 如果电池电压过低,需要先尝试通过充电来恢复电池容量,若容量无法恢复则需要更换新电池。

2. 如果起动机无响应,需要检查起动机的电源接线及地线,确保连接良好,同时检查起动机绕组和触点状态,根据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让学生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与分类。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车辆结构、驾驶行为、道路条件、环境因素。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汽车使用性能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使用性能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方法和设备。

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汽车检测技术的方法:静态检测、动态检测、综合检测。

汽车检测技术的设备:检测仪器、检测线、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方法和设备。

实地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检测实验室,了解实际检测过程。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方法和设备。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汽车检测实验室,加深对检测技术的理解。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评价指标。

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设备及其使用。

3.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台架试验、道路试验。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评价指标: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加速时间、爬坡能力。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设备:发动机试验台、底盘测功机、测速仪、负载仪。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汽车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教案
注:要求一课次撰写一个教案。

(完整版)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5课程教案

(完整版)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5课程教案
(4)具有对人检项目和未联网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人工录入功能
(5)具有系统校准和标定功能
(6)具有硬件自检/诊断功能
(7)具有在线帮助功能
二、控制系统的组成
微机控制系统由硬辆的信息和项目
主控机:调度车辆上线检测收集检测数据,判断是否合格
接口控制箱:单机仪表的数据传送 对主机输入输出信号进行缓冲
单机仪表:采集显示设备 向上位机传输数据
辅助设备:控制台 稳压电源 摄像机 显示屏等
软件部分:检测程序 数据库管理 标定 修正 系统自检等
三、控制系统的控制方式 (作业题6 教材P38-39)
1、集中式:
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
主机负担重,易死机!检测的流畅性低于分级分布式
长线模拟传输,易受环境干扰测量精度低
1.集中式
2、分级分布式:
分布控制 单机显示 多机管理 数据通信;
主机发生故障,各工位机能完成各工位的检测控制;
干扰信号少,检测精度高,但造价高!
作业和思考题:
教材P405、6
课后记:
汽车检测线微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方 法步 骤
第3章汽车检测站
3.2汽车检测线的微机控制系统
一、控制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1.功能
(1)具有登录、传输、存储、查询、打印汽车资料。
(2) 具有对检测设备的运行自动控制,数据的采集、处理、判定、显示、打印、存储、统计等,均能自动进行。
(3)具有对检测线实行监控和调度的功能。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案5
授课时间
第2周 星 期4第 3/4 节
课次
5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任务一汽车检测技术概论教案1

任务一汽车检测技术概论教案1
1) 转子发动机:经济性好,体积小,转速高。
2) 根据柴油机的燃烧规律,采用了增压技术。力求做到:污染少,质量轻,噪声小,从而出现了电子控制燃料供给系统。
3) 高速公路的发展,使车速提高,促进了汽车性能的提高,主要是安全性能的提高:制动系统加制动力调节装置和电子防抱死系统,防碰撞系统,自动调节悬架。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促进了车速的提高,空气阻力的下降。电子计算机应用到汽车的设计和制造,和。
到1950年,汽车产品性能趋于完善,机构趋于成熟,已经成为系列。我们讲的汽车的传统结构就是指50年代的汽车结构。
4、汽车技术的进步时期 (1950—至今)
50年代出现了高速公路,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再发展,且和其它学科紧密结合,如:
电子学科,人体工程学科,非金属材料等,并应用于汽车技术中。
几个大的技术突破:
70年代,由于中东战争,出现了石油危机。油价的上升,人们关心的是省油,价廉。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率先推出了省油型,小排量汽车,并占领了美国市场,而且日本国汽车的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美国次之。并且,出现了代用燃料:甲醇,氢气,天然气,太阳能,电动汽车等。
由于汽车中越来越多地引进微处理机,传感器,执行器,汽车结构由单一的机械系统转变为机—电—仪一体化系统,并逐步具有人工智能。汽车正在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3、室外道路试验
汽车产品最终都要交到用户手中到不同气候、不同交通状况地地区、不同道路条件地各种路面上去行驶。欲想汽车的各项性能全面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就必须到实际的道路上进行考核。因此,任何一种新开发出来的汽车产品都必须要经历室内的台架试验、汽车试验场试验及室外道路试验这一复杂的试验过程。
按试验对象分类
4、掌握汽车检测及诊断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特别是诊断参数、诊断参数标准和诊断周期的概念及其选择和确定方法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全套)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全套)

第一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第一节概述一、术语解释(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和。

汽车技术状况等级划分:一级,完好车:行车行驶到第一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和第二次定额大修间隔里程的2/3 以前,汽车各主要总成的基础件和零部件坚固可靠,技术性能良好;发动机运转平稳,无异响,动力性能良好,燃润料消耗不超过定额指标,废气排放、噪声符合国家标准;各项装备齐全、完好,在运行中无任何保留条件。

二级,基本完好车:车辆主要技术性能和状况或行驶里程低于完好车的要求,但符合GB7258-2004 的规定,能随时参加运输。

三级,需修车:送大修前最后一次二级维护的车辆和正在大修或代更新尚在行驶的车辆。

四级,停驶车:预计在短期内不能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车辆。

(2)汽车故障—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按丧失工作能力程度分:局部故障—汽车部分丧失工作能力,即降低了使用性能的故障。

完全故障—汽车完全丧失工作能力,不能行驶的故障(4)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与判断。

第二章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基础(2 )诊断参数:间接测量。

如点火、制动、侧滑、缸压、串气量等根据参数的性质分:(2)伴随过程参数定义—是伴随汽车、总成、机构工作过程的一些可测量。

可提供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

如振动、噪声、异响、过热等。

汽车不工作时,无法测得。

(理解)2、诊断参数的选择原则(1)灵敏性定义—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从正常状态到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试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

(2)单值性定义—是指汽车技术状况参数从开始值变化到终了值的范围内,诊断参数的变化不应出现极限值。

(3)稳定性定义—是指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多次测得同一诊断参数的测量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或重复性)。

(记)(4)信息性定义—是指诊断参数对汽车技术状况具有的表征性。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能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常见的汽车故障问题。

二、教学内容1.引入:介绍汽车故障的危害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步骤。

4.实例分析:使用故障诊断仪器对汽车进行常见故障的检测和诊断。

5.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来介绍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践操作: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故障诊断仪器,让学生亲身体验故障诊断与检测的过程和方法。

四、教学流程1.引入(15分钟)a.通过举例说明汽车故障对驾驶和出行的危害,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b.讲解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0分钟)a.讲解汽车故障的原因和分类。

b.介绍故障诊断仪器的种类和作用。

c.介绍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实例分析(30分钟)a.准备一辆故障汽车,使用故障诊断仪器进行故障检测。

b.分析检测结果,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修复。

4.总结与反思(15分钟)a.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学到的知识。

b.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思考和体会。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包含了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内容。

2.故障诊断仪器:用于实际操作进行故障检测和分析。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

2.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操考核,完成对一辆故障汽车的故障检测和诊断。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实操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的方法和原理。

同时,通过引入和总结的环节,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完整版)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完整版)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实践
课时
3
序号
4
授课班级
汽修057
日期
06-09-21
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
课题
发动机怠速不良
任课教师
主要内容
1、 怠速不良的故障现象。
2、 怠速不良的故障原因分析。
3、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流程和步骤 。
要求
任课教师
主要内容
1、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
2、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原因分析。
3、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与排除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流程和 步骤 。
要求
掌握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学会分析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原因,会实际排除发 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目的
通过本次课边讲边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典型轿车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诊断流程和 步骤 。
要求
掌握 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现象,学会分析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会实 际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重点难点
本次课的重点 分析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会实际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 障。
作业
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报告。
复习
汽车故障、故障诊断的概念、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原因 。
提问
1、如何检测供给系故本次课主要是理论和实践结合, 学习 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现象、 分析总结故障原因, 排除发动机不能发动点火系故障 。
作业
发动机不能发动供给系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践报告。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范本模板】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教案【范本模板】
当励磁线圈通以直流电时,在其周围形成磁场,磁场产生的磁力线通过转子、空气隙、涡流环和定子形成闭合磁路。由于转子外圆上的齿与槽是均布的,因而转子周围的空气隙也大小相间地均布,通过的磁力线也疏密相间.当转子旋转时,这些疏密相间的磁力线也同步旋转.由于通过涡流环上任一点的磁力线是呈周期性变化的,因而在涡流环任一点上感性了涡电流。该涡电流与产生它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对转子的制动力矩,因而测功器吸收了驱动车轮车轮的输出功率,同时也对滚筒加载o
国产GCD.10C型和美国CLAYTON型底盘测功试验台的主要参数如表6-3所列。
课堂小结
10分钟
在室内检测在用汽车动力性时,采用驱动车轮输出功率或驱动力作为诊断参数,须在底盘测功试验台上进行。驱动车轮输出功率的检测,即通常所说的底盘测功。底盘测功的目的,一是为了获得驱动车轮的输出功率或驱动力,以便评价汽车的动力性;二是用获得的驱动车轮输出功率与发动机飞轮输出功率进行对比,求出传动效率,以便判定底盘传动系的技术状况.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新课教学
65分钟
第六章 整车的诊断与检测
汽车整车的技术状况,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气净化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等使用性能,因此,是汽车诊断与检测的重点内容。
汽车整车技术状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故障增多、性能降低和损耗增加上。用来诊断整车技术状况的参数,如表2—1所列。在诸多诊断参数中,要特别选出那些与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气净化性、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等有关的参数进行检测、分析与判断,以便确定整车的技术状况。汽车整车诊断参数的检测,既可以整车在道路试验中进行,也可以整车在室内的滚筒(转鼓)式试验台上进行。当汽车整车在室内的滚筒式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时,滚筒式试验台是以筒的表面代替路面,试验时通过加载装置给滚筒施加负荷,以模拟行驶阻力,使汽车尽可能在接近实际行驶工况下进行各项检测与试验.因此,汽车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加速性、滑行性、制动性和车速表指示误差等,均可以在滚筒式试验台上测定.

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优秀教案范本车载电子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

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优秀教案范本车载电子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

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优秀教案范本车载电子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车载电子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教案范本1. 引言车载电子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是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中重要的一门课程。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载电子设备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的维修与故障诊断技术也日益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范本,以帮助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的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车载电子设备的基本知识和维修与故障诊断技术,培养学生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 教学内容与安排3.1 概述车载电子设备的种类和功能在本节课的第一部分,学生将了解不同类型的车载电子设备及其功能。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方式介绍各种车载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制动系统控制单元(ABS)等,并解释它们在汽车中的具体作用。

3.2 车载电子设备的维修与故障诊断技术在本节课的第二部分,学生将学习车载电子设备的维修与故障诊断技术。

教师可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的方式介绍常见的维修与故障诊断技术,如故障码读取、电路测试等。

同时,请教师提供实际的维修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维修与故障诊断技术的理解。

4. 教学方法与手段4.1 讲授法教师可采用讲授法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

通过清晰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车载电子设备的原理和功能。

4.2 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可以准备一些车载电子设备的模拟器或实际的汽车电子部件,让学生进行维修与故障诊断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教学评估与反馈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评估和反馈。

通过对学生的练习和实践操作进行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车载电子设备维修与故障诊断技术的掌握程度。

随后,教师应及时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6. 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教学资源和参考书目。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doc

《汽车检测技术》教学大纲《汽车检测技术》是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必修课程。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主要任务1、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木知识,学握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选择诊断参数和正确使用汽不检测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全面讲述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的检测与诊断技术和汽车整车的检测技术;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和整车的检测与诊断的慕木知识和职业技能。

3、通过实训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学会汽车检测与诊断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正确选择和熟练使用检测与诊断仪器设备。

4、培养学生观察汽年常见故障现象的能力,正确分析检测结果和故障形成的原因,准确査找故障的部位并给予排除;5、使学生熟知汽车检测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规定,为职业岗位提供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本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1、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培训计划;2、G 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A468-2004《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和方法》以及汽车借后技术服务企业对汽车检测诊断的作业内容和工艺流程。

3、汽车维修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4、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专业群专业教学计划。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主要突出知识和能力的融合,强调以技术应用(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及以职业岗位对汽车维修人员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需要为依拥而设定的。

前导课程:在开设该门课程Z前,学生必须通过《汽车零部件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和《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等专业基础课和《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与设备》、《汽不维护与保养》等专业课程的学习作为支撑;在修课程:并为后续《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构造与维修》、《汽车故障诊断》和《汽千维修质量检验》等课程打下基础。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教案-项目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教案-项目2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

项目二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一、教学目标1.发动机故障的基本诊断和检查2.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3.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4.发动机失速和喘抖的故障诊断与排除5.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6.发动机燃油消耗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7.发动机机油消耗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8.发动机异常声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二、课时分配本项目共8个任务,安排32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发动机故障的基本诊断和检查;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机油消耗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发动机异常声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难点1.熟悉发动机燃油消耗过高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2.掌握发动机动力不足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五、教学内容任务一发动机故障的基本诊断和检查一、排除疑难故障的基本要求1.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排除故障的基础①没有故障码输出,不能说明电控系统肯定无故障。

②更换故障码所指示的电子元件,不一定能排除电控系统的故障。

③故障码有显示,不一定故障码所指系统必定有故障。

④电控发动机的故障不一定都是电控系统引起的。

⑤电控发动机的插接件不能随便拔。

2.掌握正确的维修方法①应使用正确的检测工具检查点火系统有无高压火。

②检修电控发动机燃油系统之前必须卸压。

③对电控车进行电焊作业或车身烤漆时,必须拆下电脑ECUo④没有读取故障码前,不允许拆除蓄电池连接线。

⑤检修燃油系统前,必须先拆蓄电池的连接线或熔丝。

⑥在检修或更换新旧汽油泵时,不允许在空气中通电进行运转试验。

⑦电控发动机的ECU不适宜用换新的方法來鉴别其好坏。

⑧点火开关处于接通位置时,不允许拆除蓄电池连接线和与蓄电池电压相同的电气装置的导线。

⑨不是所有的电控车,都是采用拆除蓄电池连接线的方法來消除故障码的。

⑩检测汽缸压力,应断开点火系统电源和燃油泵电源。

二、排除疑难故障的基本思路1.故障的确认①一般低挡车的ECU不能监测不工作的点火线圈、污染或损坏的火花塞以及高压线断芯而引起的高压点火电路的故障。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检测技术教案

教案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汽车检测技术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所属系部:汽车工程系任课教师:***职称:讲师授课班级:汽修1421/1422使用教材:汽车检测技术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二○一二年九月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项目五项目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回顾并掌握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类型、丰田凌志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特点,掌握点火系基础检测步骤重点与难点点火系基础检测步骤及基本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知识回顾、案例介绍、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个环节要点、时间分配等)第一节第三节点火系性能检测知识储备,需要回顾的内容1.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组成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主要组成:传感器、发动机控制电脑(ECU)、点火器(有些发动机无点火器,点火控制电路在ECU内)、点火线圈、配电器等。

2.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类型(1)有分电器点火系统(2)无分电器点火系统(3)直接点火系统(DIS)3.丰田凌志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特点丰田凌志LS400上采用1UZ-FE型V8发动机,点火系统是分电器点火系,主要由ECU、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点火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和蓄电池等组成。

其电路原理所示。

该款凌志轿车发动机设有二组独立的点火机构,一组为1、3、5、7气缸进行点火,另一组为2、4、6、8气缸进行点火,点火顺序为1-8-4-3-6-5-7-2。

一、点火系基础检测1.点火系检测流程图第二节2.点火系基础检测步骤(1)中央高压线试火1)从分电器上拔下中央高压线,将高压线端接在备用火花塞上,将火花塞抵在缸体上;或将高压线插好,并将正时灯感应钳夹在高压线上。

2)起动发动机,观察火花塞是否跳火(正时灯是否闪亮)。

(2)分缸线试火将分缸线拔出接在备用火花塞上,将备用火花塞抵在缸体上,起动发动机试火。

(3)检查火花塞火花塞应无积炭、烧损、破裂、漏电现象;新火花塞电极间隙为0.8mm,使用过的火花塞电极间隙最大为1.0mm。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2)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使用方法;(3)熟悉汽车故障诊断流程和常用诊断方法。

2. 技能目标:(1)能够正确操作汽车检测设备,进行实际车辆的检测;(2)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分析汽车故障,并提出相应的维修建议。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2)激发学生对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概述(1)汽车检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2)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汽车检测设备及原理(1)常用汽车检测设备的基本原理;(2)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汽车故障诊断流程及方法(1)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2)常用诊断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车辆的检测与诊断;4. 讨论法:分组讨论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维修建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2. 设备:汽车检测设备、实际车辆;3. 工具:诊断工具、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其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2. 结果评价:评估学生的检测报告,判断其对故障诊断的掌握程度;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和故障诊断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和意义。

3. 演示设备使用方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车辆的检测与诊断。

5.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检测结果,分析故障原因,提出维修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教案第1、2节课1. 授课时间:08年3月10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2. 教学内容:单元一概述(1)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1.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1.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1.3汽车诊断的方法3.要实现的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2)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3) 理解汽车检测诊断的目的和方法的基础知识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 本节课重点难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术语的理解和识记。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

6. 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第一节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和方法一.汽车检测技术发展概况1、国外发展概况★20世纪40、50年代就研制成功一些功能单一的检测或诊断设备。

★ 20世纪60年代后,将单项检测、诊断设备联线建站,出现汽车检测站。

★ 20世纪70年代初实现了微机控制,出现了检测控制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自动化、检测结果自动存储并可打印的现代综合检测技术。

★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先进国家的现代检测诊断技术已达到广泛应用的阶段,发展出汽车自诊断系统。

2、国内发展概况★ 20世纪60、7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开始从国外引进过少量现代检测设备。

★ 20世纪80年代,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始自行开发研制汽车检测设备,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筹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公安部门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中,也建成了许多安全性能检测站。

★ 20世纪90年代,交通、公安两部门的汽车检测站已建至县市级城市,逐渐形成全国性的汽车检测网。

二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汽车自1886年诞生以来,已发展成为集机、电、液、气于一体,并能及时、广泛地采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交通工具。

现代电子技术、微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安全性、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舒适性、通过性和可靠性等使用性能愈来愈完善,使用寿命也愈来愈高。

随着汽车的结构愈来愈复杂,传统的汽车检查方法(人工感官检查)已无法应对,必须借助于先进的检测手段,才能定量地确定汽车的性能参数和技术状况,由此发展起了现代汽车检测技术。

从事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工作,不仅要有完善的检测手段和分析、判断的方法,而且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汽车检测诊断技术基础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诊断参数●诊断标准●诊断周期1.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1.1 基本术语1.汽车技术状况——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外观和使用性能的参数值的综合。

表征汽车技术状况的参数分为两大类:1结构参数 2 技术状况参数结构参数指表征汽车结构的各种特性的物理量:几何尺寸、电学和热学的参数等。

技术状况参数指评价汽车使用性能的物理量和化学量,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油耗和排放值等。

汽车完好技术状况:指汽车完全符合技术文件规定要求的状况。

包括使用性能、外观、外形等参数值。

汽车不良技术状况。

指汽车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任一要求的状况。

2.汽车检测——确定汽车使用性能或技术状况进行的检查和测量。

3.汽车诊断——在不解体(或仅卸下个别小件)条件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查明故障部位、原因进行的检测、分析和判断。

也可表述为:在不解体条件下对汽车检查、测量、分析、判断的全过程,称为汽车诊断。

4.汽车工作能力:指汽车按技术文件规定的使用性能指标,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

5.汽车故障:指汽车部分或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现象。

6.现代汽车检测技术——用现代检测设备检测并能定量指示检测结果的检测技术。

7.现代检测设备——包括现代各种用于检测(检查、测量)的仪器、仪表、装置和设备;有便携式的、移动式的、固定安装式的和车辆自带式的。

在检测设备中,对检测结果具有判断功能的称为诊断设备。

1.2 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外观症状主要有:汽车动力性变差。

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润滑油消耗量显著增加。

汽车制动性能变差。

汽车操纵稳定性能变差。

汽车排放污染物和噪声超过限值。

汽车在行驶中出现异响或异常振动,存在着引起交通事故或机械事故的隐患。

汽车的可靠性变差,使汽车因故障停驶的时间增加。

1.3 汽车检测与诊断的目的目的是确定汽车的技术状况和工作能力,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为汽车继续运行或维修提供依据。

分安全环保检测和综合性能检测两大类。

1. 安全环保检测的目的:建立安全和公害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符合要求的外观容貌、良好的安全性能和符合标准的废气排放,使汽车在安全、高效和低污染下运行。

2. 综合性能检测的目的:在汽车不解体情况下,对运行车辆确定其工作能力和技术状况,查明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对维修车辆实行质量监督,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同时又是实行“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制度的前提和保障。

1.4 汽车诊断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传统的人工经验诊断法: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员,不解体或局部,借助简单工具,眼看、耳听、手摸和鼻闻手段,检查试验分析判断技术状况。

优点:不需要专用仪器设备,可随时随地进行和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

缺点:诊断速度慢、准确性差、不能进行定量分析和需要诊断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掌握大量资料。

2现代仪器设备诊断法:不解体下,用专用仪器设备检测整车、总成和机构的参数。

优点:检测速度快、准确性高、能定量分析,可实现快速诊断。

缺点:投资大和对操作人员要求高。

第3、4节课1. 授课时间:08年3月12号第3周授课班级:汽检06-2 地点:J3 2152. 教学内容:单元一概述(2)汽车检测与诊断的参数及其标准2.1汽车诊断参数2.2汽车诊断参数标准2.3诊断周期4.要实现的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诊断参数含义及选择原则(2) 理解汽车诊断参数标准及分类(3) 制定最佳汽车诊断考虑因素和方法4. 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普通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5. 本节课重点难点:汽车诊断参数含义及选择原则,汽车诊断参数标准分类6. 板书设计:教学讲稿部分2.1 汽车诊断参数一.基本术语:1.诊断参数——表征汽车、总成及机构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的指标(量)称为诊断参数(值);诊断参数值通常为间接指标量,但与结构参数值(通常为直接指标量)紧密相关,是一些可测的物理量和化学量。

(1)工作过程参数——汽车、总成或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输出的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能表征诊断对象工作过程中总的技术状况,与汽车使用性能评价指标直接相关,适合于汽车、总成或机构的总体诊断和评价。

(2).伴随过程参数——伴随汽车、总成或机构工作过程输出的可供测量的物理量和化学量;能揭示诊断对象的局部信息,但与汽车使用性能评价指标无直接关联,可用于复杂系统的深入诊断。

(3).几何尺寸参数——该参数可提供总成或机构中配合零件之间或独立零件的技术状况,能表征诊断对象的具体状态。

二、汽车常用诊断参数汽车整车:最高车速,(km/h)加速时间, ( s )最大爬坡度,(°)或 ( %)驱动车轮输出功率,(kW)驱动车轮驱动力,(kN)汽车燃料消耗量,(L/km)或(L/100km)或(km/L)汽车侧倾稳定角,(°)汽车排放CO容积百分数,(%)汽车排放HC容积百万分数,(106)汽车排放NOx容积百分数,(%)汽车排放NOx容积百分数,(%)汽车排放CO2容积百分数, ( % )汽车排放O2容积百分数, ( %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 ( Rb )发动机总成额定转速, (r/min)怠速转速,(r/min)发动机功率, ( kW )发动机燃料消耗量, (L/h)单缸断火(油)转速, (r/min)单缸断火(油)转速平均下降值, (r/min)排气温度, ( ℃ )曲柄连杆机构气缸压力, ( MPa )气缸漏气量, ( kPa )气缸漏气率, ( % )曲轴箱窜气量,(L/min)进气管真空度, ( kPa )配气机构气门间隙, ( mm )配气相位,(° )冷却系冷却液温度, ( ℃ )冷却液液面高度,( h )风扇传动带张力, ( kN )风扇离合器接合、断开时的温度,(℃ )润滑系机油压力, ( kPa)机油液面高度(h)机油温度, ( ℃)机油消耗量 ( kg/1000km)或( L/1000km)理化性能指标变化量(黏度、抗极压能力、黏温系数等)清净性系数( K )的变化量介电常数(λ)的变化量金属微粒的容积百分数,( %)汽油机供油系空燃比,(α)或 ( A/F)汽油泵出日关闭压力, ( kPa)供油系供油压力, ( kPa)喷油器喷油压力,( kPa)喷油器喷油量, ( mL/ms)喷油器喷油不均匀度, ( %)点火系断电器触点间隙,(mm)断电器触点闭合角,(°)点火波形重叠角,(°)点火提前角,(°)火花塞间隙,(mm)各缸点火电压值,(kV)各缸点火电压短路值,(kV)点火系最高电压值,(kV)火花塞加速特性值,(kV)柴油机供给系输油泵输油压力, (kPa)喷油泵高压油管最高压力,(kPa)油泵高压油管残余压力, (kPa)喷油器针阀开启压力,(kPa)喷油器针阀关闭压力, (kPa)喷油器针阀升程,(mm)各缸喷油器喷油量,(mL)各缸喷油器喷油不均匀度,(%)供油提前角,(°)喷油提前角,(°)传动系传动系游动角度,(°)传动系功率损失,(kw)机械传动效率,(η)总成工作温度,(℃)制动系制动距离,(mm)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s2)制动力,(N)制动拖滞力,(N)制动时间,(s)制动完全施放时间,(s)驻车制动力,(N)行驶系车轮静不平衡量,(g)车轮动不平衡量,(g)车轮端面圆跳动量,(mm)车轮径向圆跳动量,(mm)轮胎胎面花纹深度,(mm)转向桥与转向系车轮侧滑量,(m/km)车轮前束值,(mm)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转向轮最大转向角,(°)最小转弯直径,(m)转向盘自由转动量,(°)转向盘最大转向力,(N)其他前照灯发光强度,(cd)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mm)车速表允许误差范围,(%)喇叭声级,(dB)客车车内噪声级,(dB)驾驶员耳旁噪声级,(dB)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控制技术、总线技术的推广应用,汽车检测已经成为汽车维护和检修中不可忽缺的重要手段,合理选择检测参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因此,掌握汽车检测参数的选择原则、汽车检测的方法,已成为每个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三、诊断参数选用原则1. 灵敏性灵敏性亦称为灵敏度,是指诊断对象的技术状况在从正常状态到进入故障状态之前的整个使用期内,诊断参数相对于技术状况参数的变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