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关键看温度
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
混凝土结构实体混凝土测温记录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性能和质量,对混凝土结构实体进行温度测量并记录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如果温度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强度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准确的测温记录对于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测温通常采用电子测温仪或热电偶等设备。
在测温前,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方案,确定测温点的布置位置和数量。
测温点应分布在混凝土结构的关键部位,如厚大构件的中心、表面、角部等,以全面反映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开始进行测温。
测温的时间间隔应根据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和施工要求确定。
一般来说,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 3 天,测温间隔时间较短,通常为 2 小时左右;随着混凝土温度的逐渐稳定,测温间隔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测温时,将测温设备插入测温点,待读数稳定后记录温度值。
同时,还应记录测温的时间、测温点的位置以及当时的环境温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分析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和评估混凝土的质量非常重要。
在测温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情况。
如果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过高或温度变化过快,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降温或调整养护方案。
常见的降温措施包括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材料、浇水降温、埋设冷却水管等。
通过合理的降温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混凝土测温记录的重要性。
某高层建筑的基础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厚度为 25 米。
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了测温记录。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第一天,测温点的最高温度达到了 75℃,超过了设计允许的最高温度 70℃。
通过分析测温记录,发现是由于混凝土浇筑时的气温较高,且水泥用量较大,导致水化热产生的热量较多。
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施工人员立即采取了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双层麻袋并浇水降温的措施。
混凝土施工对气温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对气温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对气温有一定的要求,主要是因为混凝土的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凝土施工对气温的要求:
1.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且不应高于35℃。
当日平均气温达到30度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
2.当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五天低于5℃和最低气温低于-3℃时,为冬季施工,浇制混凝土应在室内进行。
3.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温控措施主要有:混凝土要求混凝土入仓温度不大于28℃,考虑运输中温升2~3℃,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不大于25℃。
4.在低温季节施工时,早期允许受冻临界强度不应低于7.0MPa(或成熟度不低于1800℃•h)。
此外,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还应符合设计要求,温和地区不应低于3℃;严寒和寒冷地区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浇筑温度。
5.进入夏日施工,不能高于35度。
6.进入冬季施工,室外日平均温度接连5天低于5℃和最低气温低于-3℃时,需要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能低于5℃。
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施工对气温的要求会因地区、季节、混凝土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混凝土类型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混凝土温控指标
混凝土温控指标混凝土作为建筑领域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混凝土的温控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定和控制,对于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混凝土温控指标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温度是混凝土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凝固初期,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过早失去水分,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而在混凝土使用阶段,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引起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从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性能。
因此,科学合理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十分重要。
二、混凝土温控指标的制定针对混凝土的温控指标,通常包括几个关键指标: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温度变化率等。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混凝土用途,制定相应的温控指标。
一般来说,最高温度不宜超过混凝土的允许温度,以避免混凝土过热引起裂缝。
而最低温度则应保证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不受到过低温度的影响,防止混凝土冻裂。
三、混凝土温控措施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温控措施。
首先,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掺合料,如矿渣粉、粉煤灰等,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其次,可以采用降温剂或者覆盖材料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处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施工时间和施工方法,避免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施工,以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受到影响。
四、混凝土温控的重要性混凝土温控对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温控措施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的开裂和变形,保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也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加固的成本。
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的温控指标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混凝土温控指标是建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冬季混凝土施工如何测温
冬季混凝土施工如何测温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温度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正确的温度控制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避免出现剥落、龟裂等问题。
为了准确测量混凝土的温度,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
在冬季施工中,常用的测温设备包括温度计、红外线测温仪和电子测温仪等。
根据具体施工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设备。
其次,确定测温点的位置。
在测量混凝土温度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测量。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表面、混凝土中心以及混凝土内部都需要进行温度测量,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混凝土的均匀性。
根据具体要求,确定测温点的位置。
在进行测温之前,需要确保测温设备的准确性。
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测温设备的准确度。
这样可以避免因设备不准确而导致的温度测量误差。
开始进行测温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
在混凝土刚刚浇筑完毕后,需要尽快进行温度测量,以便及时掌握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温度会逐渐降低,因此及时测量很重要。
测温过程中,需要将测温设备放置在测温点上,并保持设备与混凝土接触良好。
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稳定测温,直到温度稳定。
这样可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在进行温度测量后,需要记录测得的温度数据。
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可以使用电子设备或手工记录的方式进行记录。
这样可以提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工程质量的评估。
此外,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还需要注意一些其他的温度控制措施。
例如,可以采取保温措施,减少混凝土温度的降低速度;可以使用加热设备,提前预热混凝土;可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以适应低温环境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质量。
总之,冬季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是关键的一项工作。
通过选择合适的测温设备、确定测温点的位置、校准测温设备、选择合适的测温时间点、稳定测温并记录测温数据,可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耐久性。
此外,合理采取一些其他的温度控制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
冬季水泥施工温控措施
冬季水泥施工温控措施1. 引言冬季是水泥施工的高峰季节之一。
由于低温的影响,水泥施工面临一系列挑战。
在低温环境下进行水泥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温控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本文将就冬季水泥施工温控措施进行详细讨论。
2. 温度测量冬季水泥施工的第一步是准确测量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温度。
在选定施工地点后,需要使用合适的温度计来测试环境温度。
同时,还需要用温度计测量混凝土的温度。
准确测量温度是制定温控措施的基础。
3. 保温设备在冬季水泥施工中,保温设备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保温设备包括保温罩、保温毯、保温剂等。
保温罩可以在浇筑混凝土后迅速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减少混凝土受到外部温度的影响。
保温毯可以紧密包裹混凝土,防止温度流失。
保温剂可以添加到混凝土中,改善混凝土的保温性能。
4. 温度控制计划制定合理的温度控制计划是冬季水泥施工的关键。
温度控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4.1. 初始温度控制初始温度控制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前几个小时内对温度进行控制。
为了防止混凝土过早失水和过早结冰,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持混凝土的适宜温度。
一般来说,初始温度控制应维持在5℃以上,同时避免超过30℃,以确保施工质量。
4.2. 铺盖控制铺盖控制是指在浇筑混凝土后迅速覆盖保温罩或保温毯等保温设备。
铺盖控制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量流失,保持适宜的温度。
保温设备应紧密贴合混凝土表面,确保保温效果。
铺盖控制的时间应根据施工环境和混凝土类型来确定。
4.3. 后期温度控制后期温度控制是指混凝土养护期间的温度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几天内,需要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施工环境来进行温度控制。
如果环境温度较低,可以延长保温设备的使用时间,防止混凝土过早失水和过早冷却。
5. 温度监测在冬季水泥施工过程中,温度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温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温度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温度监测可以通过使用温度计和温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
监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汇总,以便进行后期改进。
高温季节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量控制方案
高温季节一般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量及控制方案1.概述新建衢州至宁德铁路(福建段)站前工程5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季最高温度到达40℃,地表最高温度到达48℃。
管段内有3条铁路线路通过,即正线11.757km、上行客车疏解线7.070km、货车联络线6.887km,全长合计25.714km。
其中隧道4座、桥梁18座,混凝土约40万方。
因此,控制高温季节一般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旳温度关键参数,防止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旳温度应力、杜绝混凝土构造出现裂缝,保证混凝土构造旳整体性、耐久性至关重要。
我部选用上行线岭后特大桥16#墩(构造尺寸:长6.8x宽3.8x厚0.56*高4.0米)作为一般混凝土模型代表,原因是此墩为空心墩,最小构造尺寸不不小于1米,代表了绝大多数一般混凝土构造物;黄坑尾大桥6#台身(构造尺寸:长7.9x宽3.1x高2.0米)作为大体积混凝土模型代表,原因是绝大多数大体积混凝土构造物尺寸与该台身相似。
通过对上述两个混凝土代表模型从入模温度、芯部温度、拆模温差等关键参数及影响因子旳温度测量,找出关键参数与影响因子之间旳关系,有针对性旳采用控制措施,并检测措施后旳关键参数及影响因子旳温度变化,评估温度控制效果,最终确定一般混凝土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方案。
2.目旳保证入模温度、芯部温度、拆模温差满足《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TB 10424-2023中第6.4.5、6.4.9、6.4.10等条款旳规定。
3.关键参数与影响因子旳测温措施4.关键参数与影响因子旳互相关系4.1入模温度与影响因子旳互相关系混凝土拌合温度混凝土拌合温度为搅拌机生产混凝土时旳温度,通过原材料旳温度与用量可以计算混凝土拌合温度,如表混凝土拌合温度C45混凝土为28.7℃。
混凝土拌合温度与混凝土出站温度旳关系河砂661kg(含水率4%)、26.6℃,石子1126kg(含水率0%)、26.5℃,外加剂4.21kg、35℃,水160kg、27.6℃;为了计算以便,把粉煤灰和外加剂都算成水泥用量。
浇筑混凝土温度及温差要求标准
浇筑混凝土温度及温差要求标准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温度及温差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
下面将介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及温差要求标准。
浇筑混凝土时的温度要求1.混凝土浇筑时的初始温度:混凝土浇筑时的初始温度应控制在5-25摄氏度之间。
如果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凝土凝结缓慢,影响强度的发展;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早期蒸发水分过快,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
2.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温度: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并控制养护温度。
一般情况下,养护温度应保持在10-30摄氏度的范围内,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造成不利影响。
3.混凝土初凝温度:混凝土的初凝温度一般在10-35摄氏度之间,初凝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过快,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浇筑混凝土时的温差要求1.混凝土浇筑时温差的控制:在浇筑混凝土时,要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差。
过大的温差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裂缝,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应尽量控制温差不超过20摄氏度。
2.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差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差同样需要得到控制。
在养护过程中,应避免因外界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差过大,一般应控制在5摄氏度以内。
3.夜间温差的控制:特别是在夜间,温差往往较大,容易对混凝土的质量造成影响。
因此,在夜间养护时,可以适当增加养护温度,防止温差过大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及温差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操作,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整体质量,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1。
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范文(二篇)
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范文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不同的施工温度可能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从而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因此,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指的是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的温度,这个温度受到环境温度、混凝土配合比、水胶比、外加剂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问题,如开裂、变形等。
首先,混凝土在过高温度下施工容易出现开裂。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会加快,使得水分迅速蒸发,而混凝土的内部仍未充分凝结。
这种失衡的凝结过程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度差异较大,进而引发开裂现象。
此外,高温施工还会引起混凝土的体积变化,从而导致混凝土变形,并可能对工程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在低温下施工混凝土同样容易出现裂缝。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混凝土的凝结过程会受到影响,凝结时间会延长。
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缓慢,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变形。
另外,在低温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容易冻结,形成冰晶,导致混凝土膨胀,从而引发裂缝问题。
此外,温度的变化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会产生热量,而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
这种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变化,进而引发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变化,最终导致混凝土开裂。
此外,温度变化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
当温度较高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而当温度较低时,混凝土的硬度较低。
因此,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对于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混凝土施工温度引发的裂缝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合理选择施工时间。
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季节,应尽量在清晨或傍晚施工,避免在中午或下午太阳较为猛烈的时候施工。
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混凝土受热的时间,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
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混凝土养护是指在混凝土初凝后,通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混凝土的均匀收缩和强度发展,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其中,温度是混凝土养护的重要因素之一。
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合理选择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的养护温度范围。
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混凝土养护温度一般应在5℃~35℃之间。
在这个范围内,混凝土可以正常发展强度,同时也能够避免出现过快或过慢的强度发展,以及温度裂缝等问题。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我们应尽量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在这个范围内,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较高的养护温度有利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但是过高的温度也可能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等问题。
因此,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覆盖遮阳等,来降低混凝土的养护温度,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而在寒冷季节,我们则需要采取加热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发展强度。
总之,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对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混凝土的养护温度还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适宜的养护温度可以促进混凝土的致密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而过高或过低的养护温度则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施工环境,合理选择混凝土的养护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综上所述,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的选择对于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工程环境,合理选择养护温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指标确定及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控指标确定及控制摘要:混凝土温度控制,尤其是大体积混凝土热期浇筑施工时,是决定混凝土的成品浇筑质量的关键之一,本文主要介绍温度控制指标确定及主要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控制1.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锡通过江高速项目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南连已建成通车的锡张高速,与沪通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合建过江,北接沿海高速公路,其建设对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策应沿江、沿海开发,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充分发挥过江通道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锡通过江高速公路既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纲要》和《长江干流桥梁(隧道)建设规划》中的重点工程,也是江苏省规划“五纵九横五联”高速公路网和过江通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施工安排及当地气候条件本项目南连接线工程在K10+681.596处与沪通长江大桥公铁合建段引桥相衔接,向南陆续跨越江南沿江公路(规划一级)、新横港河,在K7+562.996处落地,全线长3.119km,全桥左幅共计14联,右幅共计15联,宽33m。
全桥共计71跨,包含954片梁,140个承台,920根桩,墩柱184个(最高73米),肋板式桥台两座,工程钢筋用量约5.1万吨,混凝土约38万m³,总钢绞线约3019吨。
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工期横跨当地高温季节。
项目区域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温暖湿润气候,季节转换分明,冬夏长春秋短,多年平均气温在 15~16℃,1 月气温最低,平均在 1~2℃左右,6~8 月气温高,最高温度在 7 月,日平均气温一般达28℃左右(极限高温43℃)。
年降雨量 1000~1270mm 左右,自北向南雨量逐渐增高。
春末夏初盛行霉雨,6~7 月为最多雨时,夏末秋初多台风雨,平均降水日数达 120 天。
年蒸发量据宜兴、句容站统计,年水面蒸发量平均在 960~968mm 左右,6~8 月最强,1~2 月及12 月最弱。
该区冬季多偏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风速一般为 2.5~4m/s。
混凝土在夏季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在夏季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摘要:夏季我国的平均温度可达到25℃以上,此种环境温度会导致混凝土的水分丧失过快,水量增加等情况,着将影响到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注养护等工艺,直接对混凝土的强度、表面质量等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夏季混凝土施工中应当通过配合比调整、施工措施改进、测温养护等措施保证其硬化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关键词:高温水化热配合比浇注施工养护监控一、夏季混凝土施工需要注意的问题夏季建筑施工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温度,因为我国夏季温度可以达到25℃,此种环境下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加快,水分蒸发加剧,此时混凝土施工就会遇到以下问题:1、施工中水量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损失速度加快,为了保证混凝土的粘稠度和和易性的要求,正在夏季必须增加混凝土的用水量。
如在 30℃的气温环境中要保证在20℃下的坍落度就需要在每立方米的混凝土中增加4-7kg的水量,增加的水量将会改变混凝土的各种性能指标。
2、坍落度在运输的过程中,因为环境温度的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降低幅度较大。
从干硬性混凝土试验的结果来看,搅拌后30分钟内20℃和30℃条件下,坍落度的变化较小。
但是如果延时到1小时,气温30℃时坍落度比在20℃的时候将会低2cm左右,即使增加缓凝剂也不能影响此种现象。
从塑性来看,1小时内不能影响过大,而超过1.5小时坍落度就会急剧下降。
3、凝固时间高温加快水泥的水化反应,所以混凝土的凝固时间将会大大缩短。
混凝土凝固时间的缩短将会使得混凝土的搭接不良,严重就会形成冷缝;混凝土表面处理困难,不能达到抹光的效果。
4、强度降低在同样的配合比和灰水比例的混凝土,如果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养护,容易出现早期强度增加很快,而后期的增长不足;现场加水对坍落度补偿就会因为灰水比例的失调而影响强度。
从试验检测中看,气温30℃和20℃拌制相同等级的混凝土其养护强度在养护28天后,30℃的强度将下降5-10%。
5、容易产生裂缝混凝土浇注后表面会出现泌水,并在硬化中蒸发。
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养护措施
在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养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以下是一些针对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养护的措施。
1. 维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在大温差条件下,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是非常重要的。
养护期间,应该让混凝土保持在20℃以上的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升温和养护效果。
2. 保湿:保湿措施是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养护的关键。
混凝土表面必须保持湿润状态,以防止混凝土过度干燥,影响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保湿方法包括喷水、覆盖塑料薄膜等。
3. 遮阳:在高温季节,需要遮阳以防止混凝土表面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导致表面温度过高、混凝土收缩不均匀等问题。
遮阳可选用遮阳网或遮阳板等材料。
4. 通风: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混凝土内部可能会出现水汽聚集和气泡等问题,需要通过通风措施来加以解决。
通风可选用机械通风或自然通风等方式。
5. 控制养护时间:在大温差条件下,养护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果养护时间过短,混凝土强度不足;如果养护时间过长,会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养护期间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来确定养护时间。
6. 温度监测:在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要对混凝土温度进行监测。
温度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总之,在大温差条件下混凝土养护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水工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痕分析
水工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痕分析一、水工混凝土施工温度的影响因素1.混凝土材料的性质:水工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细骨料和外加剂等组成。
这些材料的性质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温度。
比如,水泥的水化反应速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高温下水化反应会加快,而低温下则会减慢。
2.外界环境条件:混凝土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温度。
在高温和干燥的环境下,混凝土的水分容易挥发,容易导致早期开裂;而在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下,混凝土凝结时间会延长,也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3.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水工混凝土施工时的振捣和浇注方式、施工速度等也会对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产生影响。
频繁的振捣会增加混凝土的温度,而过快的浇注速度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冷却不均,易发生温度裂缝。
二、水工混凝土的施工温度控制方法1.合理选择施工时间:根据气温、湿度等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施工,以避免在极端气候条件下进行施工。
避免在高温和干燥的条件下施工,以及在低温和潮湿的条件下施工。
2.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控制水胶比和水泥掺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确保混凝土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和粘附性,以减少裂缝的发生。
3.控制施工工艺: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和振捣频率,以保证混凝土内部的均匀振实。
避免频繁振动和过快浇注,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差异。
四、水工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温度应力: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而温度应力往往是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
当混凝土温度变化较大时,内部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会引起应力释放,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
2.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不合理、材料质量不良等也会导致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下降,从而容易产生裂缝。
3.施工工艺问题: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均匀、浇注速度过快等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冷却太快,引起温度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缝。
五、水工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1.控制施工温度:合理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温度,避免在极端温度下施工。
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覆盖遮阳板等,防止混凝土的温度过高。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受到温度的影响很大。
因此,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措施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的角度,分别介绍相关措施。
一、混凝土温度控制1.1 温度监测: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测,以确保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表面温度计、内部温度计等。
1.2 冷却措施:当混凝土温度过高时,需要采取冷却措施,以避免混凝土早期龄期过快,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冷却措施包括水淋、覆盖绝热材料等。
1.3 预热措施:在寒冷季节施工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预热,以确保混凝土的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
预热措施包括加热拌合料、加热模板等。
二、混凝土质量控制2.1 原材料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原材料的影响很大,因此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控制。
包括水泥、骨料、水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2 配合比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需要对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
配合比控制包括水灰比、骨料粒径分布等。
2.3 搅拌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对搅拌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包括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
三、施工现场管理3.1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以了解混凝土温度控制及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确保施工质量。
3.2 施工现场检查:施工现场需要定期进行检查,对混凝土的温度和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3.3 施工记录管理:对混凝土温度和质量的相关数据需要进行记录管理,以便日后的查阅和分析,确保施工质量。
四、质量验收4.1 温度检测: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要求。
4.2 强度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是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4.3 质量验收报告:对混凝土的温度和质量进行验收后,需要出具相应的质量验收报告,以证明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温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温度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1.1温度变化对水泥水化及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是由水泥、集料、拌和用水及外加剂等组成的混合物。
在混合物拌制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化学变化是水泥的水化反应,水泥水化速度与水泥细度有关,同时也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温度越高,反应越快。
其间的关系服从普遍适用于各种物理化学反应的通用的Arrhenius定律。
根据许多学者研究,硅酸盐水泥在常温下水化时的激活能E值约在30—40kJ/mol之间变化。
设E=40kJ/mol,则温度从20℃上升至40℃时反应速率k值将增加185%,温度上升至60℃时k值将增加624%。
反之,如果温度降低至10℃和0℃(273K),则k值将分别减小44.6%和7.03%。
简言之,如果说温度是按算术级数升高的话,那么反应速率是在实用的温度范围内以每升高10℃大约增长70%的速率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反之亦然。
由此可见水化速率要比温度的变化强烈的多。
这给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增长速率提供了研究依据。
在上世纪80年代初,Carino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做了一项试验,用水灰比等于0.43的标准试件在指定温度下浇制、密封和养护,直至指定龄期测定其抗压强度,不同温度下的混凝土强度增长如图1所示。
试验说明,混凝土浇筑后强度的增长速率是随着养护温度的增高而加快的,也是随着龄期的增长而渐减的。
温度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是在形成强度的前10d左右的时间,而对混凝土在28天后的强度影响比较小。
1.2温度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施工经验告诉我们,在炎热天气下同样材料制成同等稠度的混凝土拌和物总要比寒冷天气多用一些水。
同样拌和物的坍落度确实是随着它的温度升高而减小的。
试验结果显示,为了使一般混凝土拌和物具有相等的坍落度(75mm),拌和物的温度每升高10℃,每1m3就需要增加约7kg的拌和用水(见图2)。
拌和物的稠度(坍落度)主要取决于固体颗粒间的相互摩擦,除了水对这种内摩擦有一定的润滑作用以外,还与其中所含气泡有关,空气的存在等于增加了水泥浆含量而减少了集料含量,因此可以较为明显地削减稠度。
隧道混凝土温控措施
隧道混凝土温控措施1. 引言隧道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
隧道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部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对混凝土的固化过程和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合理的混凝土温控措施对于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隧道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重要性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其温度变化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龄期发展。
温度过高会导致水分过早蒸发,混凝土强度发展不完全,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温度过低会延缓混凝土的固化过程,影响工期和工程质量。
因此,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对于保证隧道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3. 隧道混凝土温控措施3.1 利用保温材料在混凝土浇筑前,可以在模板内部或外部利用保温材料进行保温处理。
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板、聚氨酯泡沫等,不仅可以防止混凝土过早散热,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发展强度和龄期发展。
3.2 控制浇筑温度和时间浇筑混凝土时,可以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浇筑时间。
要尽量避免在高温条件下浇筑混凝土,可以选择在早晨或晚上较低温时进行浇筑。
浇筑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和热胀冷缩,影响工程质量。
同时,控制浇筑时间,避免在高温时长时间施工,也是一种重要的温控措施。
3.3 混凝土温度检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安装温度检测仪器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通过对混凝土的温度监测,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施工方案,保证混凝土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施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4. 温度控制的效果评估进行隧道混凝土温控措施后,需要对温度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混凝土强度试验:通过取样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参数,评估混凝土的固化效果;•温度检测:通过温度检测仪器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温度控制的效果;•施工工期控制:通过施工工期的控制,评估温度控制措施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5. 结论隧道混凝土温控措施对于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条件混凝土养护温度记录
同条件混凝土养护温度记录1. 什么是混凝土养护?说到混凝土养护,嘿,咱们可得认真对待。
这可不是随便浇点水就完事的。
混凝土,就像小孩儿一样,需要关心和照顾。
它的养护温度就像是宝宝的体温,太高或太低都不好。
理想的养护温度一般是在15到25摄氏度之间,别说你现在想,嗯,温度高点儿就好,或者低点儿更凉快,那可就错了哦!温度不对,混凝土可就发脾气了,强度达不到,真是得不偿失。
2. 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2.1 温度过高的后果让我们先说说温度过高的情况。
想象一下,正午的阳光下,混凝土在烈日下“蒸桑拿”。
水分蒸发得飞快,导致它干得过快,强度没法达到,表面可能还会开裂,真是让人心疼。
就好比你吃饭急匆匆,结果呛到,那滋味可不好受啊!而且,这样的混凝土可不容易修复,就像你发脾气后很难再恢复平静一样。
2.2 温度过低的后果反过来说,如果温度太低,那混凝土可就像被冻住了一样。
化学反应缓慢,强度提不上去,硬是不给你长劲儿,简直就是“打瞌睡”。
想想看,在寒冷的冬天,热腾腾的汤还没喝就凉了,那感觉可糟糕。
混凝土养护不当,后期一旦出现问题,可真是欲哭无泪,心中暗暗叫苦。
3. 如何记录养护温度?3.1 养护记录的重要性要想让混凝土顺利成长,温度记录可不能马虎。
养护记录就像是成长日记,让我们了解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的“心情”。
每天记录温度变化,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最适合的养护方案,还能在出现问题时,追溯到“元凶”。
这就好比医生看病,病历可得清楚,不然怎能对症下药呢?3.2 记录的方法那么,怎么记录呢?其实,方法还挺简单的。
可以用温度计,随时测量,像给小宝宝量体温一样;也可以用手机APP,科技感十足,轻轻松松记录一整天。
每隔几个小时记录一次,做到心中有数,掌握每一个小变化。
更有趣的是,还可以把记录的数据做成图表,像个科学家一样,看看温度变化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简直太酷了!4. 小贴士与总结最后给大家几点小贴士:养护的时候,尽量选择阴凉处,别让太阳暴晒;也别忘了浇水,保持湿润。
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
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需要进行一定的养护措施,其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正确的养护温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首先,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温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混凝土配合比来确定。
一般来说,当气温较低时,需要采取加热措施,以保持混凝土的养护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而当气温较高时,则需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过早脱水和开裂。
因此,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应的养护温度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其次,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温度还应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
一般来说,水灰比较大的混凝土需要更高的养护温度,以促进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而水灰比较小的混凝土则需要较低的养护温度,以避免混凝土过早脱水。
因此,在进行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确定时,需要综合考虑混凝土的配合比,以达到最佳的养护效果。
此外,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温度还应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来确定。
例如,对于高强混凝土和特殊混凝土,其养护温度需要更加严格和精确,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而对于一般混凝土,则可以采取相对宽松的养护温度要求。
因此,在确定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温度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具体用途和要求,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和品质。
总的来说,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确定混凝土的标准养护温度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混凝土的配合比以及具体的用途和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只有在正确的养护温度下,混凝土才能发挥其最佳的性能和品质,从而满足工程的需要和要求。
混凝土温度计算
混凝土温度计算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温度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混凝土温度的变化会对其性能和质量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准确计算混凝土的温度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在浇筑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化热,这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如果温度升高过快或过高,可能会引起混凝土的裂缝,从而影响其强度和耐久性。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计算来预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混凝土温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热传导方程和能量守恒定律。
简单来说,就是考虑混凝土内部热量的产生、传递和散失,从而计算出不同时刻和位置的温度分布。
首先,我们要了解影响混凝土温度的因素。
混凝土的配合比是一个关键因素,水泥的种类和用量会直接影响水化热的产生量。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越多,水化热越大,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也就越明显。
其次,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很重要。
浇筑温度越高,混凝土内部的起始温度就越高,后续升温的幅度也可能更大。
所以在夏季高温施工时,往往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比如使用冷却的骨料、在搅拌水中加冰等。
混凝土的结构尺寸和散热条件也会对温度产生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散热面积相对较小,内部热量积聚不容易散发出去,温度升高更为显著。
而薄壁结构的混凝土散热相对较快,温度变化相对较小。
在计算混凝土温度时,我们通常会把混凝土看作一个均质的物体。
但实际上,混凝土是由水泥浆、骨料等组成的非均质材料,不同组分的热性能存在差异。
不过,为了简化计算,这种差异在初步计算中往往被忽略。
计算混凝土温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是有限元法和差分法。
有限元法将混凝土结构离散成若干个单元,通过求解每个单元的热平衡方程来得到整个结构的温度分布。
差分法则是将时间和空间进行离散,通过迭代计算来求解温度场。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混凝土温度的计算过程。
假设我们有一个边长为 1 米的混凝土立方体,水泥用量为 300 千克/立方米,浇筑温度为 25℃。
混凝土最高温度与环境最低温度
混凝土最高温度与环境最低温度说到混凝土最高温度和环境最低温度的关系,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很冷冰冰的技术性话题,其实不然。
要知道,混凝土可不是简单的建筑材料,它也是有脾气的!你把它放在太热的地方,它能让你“上火”;你让它待在太冷的环境下,它也会不高兴,甚至可能崩溃。
要是搞不好,这块原本坚固的墙可能就会成了“豆腐渣”,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混凝土的“情绪”,跟温度息息相关,简直是温度变化的“情感动物”!高温、低温,这两者就像是混凝土的两个极端,它们如何互动,直接决定了你家大楼的质量,甚至能影响你一辈子的安全感。
夏天一到,烈日当空,温度一高,建筑工地上的那些混凝土浇筑也就跟着忙碌起来了。
大家都知道,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一个较长的“养护期”,这时候,气温如果太高了,混凝土就可能会干得太快,甚至会因水分过度蒸发,导致内部裂纹产生。
裂纹就像是混凝土心里的“心病”,你一开始不在乎,等它变成了大问题,那个“豆腐渣”大楼就真的没法修补了。
所以说,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管理十分关键,尤其是那些高温季节。
没错,不管是做饭还是做建筑,高温的“厨房”都得小心火候。
至于环境的最低温度,混凝土又是怎么应对的呢?这又是另一回事。
冬天一来,气温降得嘎嘎冷,混凝土开始有点“龟缩”了。
低温让它的水化反应变得缓慢,甚至有时根本不反应。
你把混凝土倒进模具,结果它硬化得特别慢,甚至可能根本不硬化。
嘿,这时候要小心了,混凝土没硬化好,那可就跟个“纸糊的房子”差不多。
没错,低温环境下的混凝土,不但成型慢,还容易出现空洞、裂缝,结构变得松散。
所以,冬天工地上,混凝土的保护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有些地方得用热水搅拌,甚至给它穿上“暖和的衣服”,用加热设备维持温度,才能避免它冻成“冰块”。
就像人冬天要穿羽绒服,混凝土也得穿好“保暖内衣”!温度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冷热”那么表面,它影响的是混凝土的整个生命过程。
大家可以想象,混凝土就像一个出生的小婴儿,从它诞生那一刻起,周围的环境就决定了它的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质量,关键看温度现场试验20±5℃便于操作的场地:整理资料的工作室(用于记录、台账等);制作试件的操作室(混凝土预养护温度20±5℃);标准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值班休息室等。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上墙。
一般试验操作室(含工作室)要求使用面积10~15m²。
标准养护室根据工程的大小建立,面积一般为5~15m²,室内墙面、顶面做聚苯材料保温,安装温湿度自动控制器(制冷制热、喷水),保证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600℃实体检测强度:以前工程结构验收时,往往采用回弹的方法对结构构件进行强度检测。
由于回弹是利用构件表面硬度换算为构件抗压强度,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平整度、光洁度、密实度、碳化)所以评定验收存在较多误差。
现在采用实体验收,即:在建筑结构安全重要部位浇注混凝土时多成型一组试件,与结构同时进行养护,当养护温度与时间积累计达到600℃×天的积时,将此试件送交有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数理统计后再乘1.1系数取用。
外加剂配制80℃外加剂在配置大体积混凝土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减水,减少混凝土中自由水,从而减小后期的收缩;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使混凝土水化速度放慢,使强度增长推迟,应力产生也会持后;适当加入膨胀剂在充分湿热养护的条件下,能产生部分膨胀值,以抵消硬化后的部分收缩(内部最高温度小于80℃时才有此效果)。
配合比水化热温度水泥是混凝土产生热源的最根本的材料,用量的多少与温度高低有直接的关系。
利用外加剂的作用,在水灰比不变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降低温度。
采取增加掺合料的方法,用低水胶比保证强度混凝土。
混凝土中总用水量的20%左右用于水泥水化,其余均为工作性要求。
当总用水量越多时,水泥水化的量就会增加,前期水化会越充分,速率也会越快,对整体控制温升值很不利。
所以有效减少水的用量,也是很关键的措施。
浇注温度减小混凝土开裂的措施:1 . 降低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温度;2 . 延缓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硬化后的早期强度发展不要过快;3 . 低热水泥;4 . 用粉煤灰部分取代水泥;5 . 用低热膨胀(收缩)系数的骨料;6. 少量稳定的引气成分;7. 选择水泥要以耐久性为基础,不能只注意强度。
温度应力一、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d。
这个阶段的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
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开始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为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以及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所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
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
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2种的残余应力相叠加。
二、温度应力形成原因温度应力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类: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
以上2种温度应力往往与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
三、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2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对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应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四、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1、合理地分缝分块。
2、避免基础大起大伏。
3、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4、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1)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2)防止混凝土超冷,应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3)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从而达到2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是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是相互关联的。
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常常也有保湿的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而有余。
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
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温度产生的裂缝水泥水化产生很多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值很高,形成内部受压外部受拉,规范规定当受压温度与受拉温度超出25℃时,会产生温差应力,其累计值过大就易使混凝土温差层开裂。
升温过程也是应力产生的过程,升温速度越快,应力产生越大。
如果降温时的速率大于升温时,形成降温温度梯度过大产生应力,也会使混凝土的内部出现开裂。
以上两种开裂的表现形式是很难见的,一般只有依靠测温记录的数值来判断。
所以测温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降低最高温度:1、降低温升值:(1)选用低热水泥;(2)或选用低标号水泥;(3)尽量降低水泥用量;(4)掺加低收缩掺合料。
2、降低浇筑温度值:(1)使用低温水;(2)砂石冷却;(3)混凝土罐车保温或水冲降温;(4)遮阳或覆盖。
3、掺加缓凝剂延缓峰值时间。
4、基础混凝土内掺加大块石料(吸收部分热量)。
5、放慢浇筑速度:根据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使热量逐步释放达到降低最高温度值的目的。
升温阶段:混凝土终凝后开始硬化并产生热,中心温度不断上升并往四面扩散,建议此时仅覆盖塑料布即可,不要进行保温处理,以免造成温度积蓄过多,会延长降温阶段的时间。
降温阶段:混凝土温度达到峰值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开始降温,这个阶段是大体积混凝土关键阶段。
一般测温点以平面5~8m的间距布置在结构有代表性的位置,垂直基准点布置在混凝土上表面往下(表层)和下底面往上(底层)50mm~100mm处,控制指标与相邻两点的层温度差值不大于25℃,表层点值与混凝土表面(塑料布与混凝土间)的温度差不大于25℃,是控制混凝土表层与表面不出现开裂。
由于混凝土块体在升温及降温阶段都处在塑料布覆盖的条件下,与大气环境不产生介质交换,所以大气温度与块体内部温度不产生利害关系,不考虑控制指标。
但可以考虑与表面的温度差。
由于降温是一个缓慢的阶段,随时观察测温结果对混凝土块体进行适宜的保温养护是非常重要的,从经验中总结出,当温度差连续12h(4h×3)超标时就应考虑加强保温处理。
当温度差连续12h小于15℃时,可采取白天掀开部分保温层降温,这样有利于整体施工进度。
关于降温速率:如前所说,控制降温速率是很重要的工序,过快的降温速度会使混凝土应力松弛过快出现开裂。
有关规范要求降温速率在1.5℃/d,从经验中总结降温速率可控制在2.0℃/d~3.0℃/d,因为这个速率对于膨胀剂的7天潮湿养护是可以达到的,同时施工一般也能满足。
对于施工放线要视温度及温差的具体情况来定,一般可采取:不撤保温,定主要基准点和白天气温好逐步掀开保温层放线。
养护: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该达到两种目的:保持充分潮湿和控制温差。
采用何种养护方式主要看施工季节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升值来确定,但最终都必须保证混凝土不因内外温差过大而开裂。
拆模与加筋在商品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商品混凝土尽早拆模。
当商品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商品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
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
在商品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叠加,再加上商品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商品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加筋对大体积商品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很小,因为大体积商品混凝土的含筋率极低。
只是对一般钢筋商品混凝土有影响。
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而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
钢的线胀系数与商品混凝土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间只发生很小的内应力。
由于钢的弹性模量为商品混凝土弹性模量的7~15倍,当内商品混凝土应力达到抗拉强度而开裂时,钢筋的应力将不超过100~200kg/cm²。
因此,在商品混凝土中想要利用钢筋来防止细小裂缝的出现很困难。
但加筋后结构内的裂缝一般就变得数目多、间距小、宽度与深度较小了。
而且如果钢筋的直径细而间距密实,对提高商品混凝土抗裂性的效果较好。
商品混凝土和钢筋商品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常常会发生细而浅的裂缝,其中大多数属于干缩裂缝。
虽然这种裂缝一般都较浅,但它对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仍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