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4_3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纬度因素
课题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纬度因素
主 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纬度位置)如何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从而影
响气候;
2.分析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教学目标1、2
难点
教学目标1、2
预设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78——81页的内容及地图,完成:
1.阅读课本78页的内容,找出: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地球形状与气候
阅读课本79页的内容,找出:
2.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线是怎样的位置关系?
地球表面是什么形状?什么是太阳高度?
3.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是多少?
4.太阳直射赤道时,随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强度
发生怎样的变化?
◆地球运动与气候
5.阅读课本80页的内容 ,找出:地球五带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
②哪一天北极圈内全部出现极昼现象?
③在你所居住的地区,每年5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
④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什么 关系?
专题二:
完成课本82页“活动”的④~⑦题。
三、展示提升
四、总结 归纳
五、训练巩固
■完成《地理基础训练 》第47——48页。
教学反思
二、合作探究
专题一:
1.地球自转产生了现象。自转的方向 是,所以在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与位置偏西的地方相比,先看到日出的位置,即东边时间早。
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一天中,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气温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①分别说出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新

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难点: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评价任务】1.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一句话反应出了新疆气候的独特性,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词又反应怎样的气候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寻这些气候特点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2.通过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价值观。

过渡语:明确了学习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开始学习。

拿出学案,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看学生候课时间是否准时进入教室,学习用品是否拿出并摆放整齐。

(一)出示自学指导(读课本82—86页图文资料,在课本上划出并记住以下问题的答案。

)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1)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上气温低些,上气温高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些,海洋上气温些。

因此,(海洋或陆地)气温年较差大,气温年较差小。

(2)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月、月,1.说出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冬季气温的不同。

2.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陆地(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二、先学环节(15分钟)而海洋分别出现在月、月。

南半球与北半球。

(相同或相反)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1)近海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

比如:亚洲的东部、欧洲的西部等。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材,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教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理解气候现象的复杂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候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理解气候现象的复杂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气候实例,让学生了解各种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材料。

2.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相关气候实例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候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影响气候因素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气候实例,分析并说明影响该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和教辅材料,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04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04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因素第1课时纬度位置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太阳直射与斜射的演示实验,得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小,导致地面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而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纬度的地方,正午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不同,地面获得太阳光热由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少,气温降低。

结合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不同纬度带,气候差异明显。

通过海陆温度变化差异的演示实验,得出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冬夏气温不同。

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通过回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可以得出结论。

学习目标1.通过设计探究实验“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地面所获光热”,说出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说明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重点难点重点: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法、演示实验法、问题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教师:分组完成教材第94页“发现”中的实验,检查每个小组实验的结果。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

结论:同等条件下,直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斜射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教师: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

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的明亮程度。

学生:墙面上光照明亮程度不同。

直射时,光束明亮而集中;斜射时,光束分散而暗淡。

教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学生:手电筒照射墙壁的角度不同。

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而且体积非常巨大,因而它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可以看成几乎是平行的。

教师:如果地球表面不是球面,而是一个平面,A、B、C三地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会有不同吗?学生:不会。

教师: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A、B两处中哪一处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哪一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学生:A处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大,A处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演示、讨论,认识地球运动的一般规律。

2.通过比较、分析,归纳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地理现象,积极开展合作探究,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常见地理现象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同时,我校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出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赤道和两极气温和降水方面的不同。

我们所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现象是太阳真实的运动吗?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2【讲授新课】自主学习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有效信息的习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动3【讲授新课】交流分享1.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2.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3.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2024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2(新版)湘教版

2024年秋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2(新版)湘教版
4.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5.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气候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如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气候的类型和分布。他们能够识别不同气候类型,并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学生还掌握了地球上主要纬度带的特点,如热带、温带和寒带。
5.请分析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案: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调节热量和水分分布上。例如,赤道低压带使赤道地区气候湿热;副热带高压带使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极地高气压带使极地地区气候寒冷。大气环流还影响降水分布,如信风带和季风带。
八、重点题型整理
1.请简述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的分布上。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热带地区气温高,温带地区气温适中,寒带地区气温低。此外,纬度还对日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拓宽知识面。
-反思总结: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思考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自主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气候知识。
-通过拓展学习,提升学生的知识深度和思考能力。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围绕着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以下是本节课需要梳理的知识点: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综合影响,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草原等,引发学生对气候差异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讲解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形状,解释赤道附近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的原因。

-举例说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如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

2. 讲解海洋和陆地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世界地图,展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如海洋的温度相对稳定,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使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

-对比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3. 讲解地形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形特点。

-解释不同地形的高低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阻挡了气流的流动,导致山脉背风面气候干燥,而山脉风ward面气候湿润。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I)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I)
2、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见补充习题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归纳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教学札记
25788 64BC撼38652 96FC雼28744 7048灈35526 8AC6諆36866 9002适28020 6D74浴22216 56C8囈R'c33656 8378荸u~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探究结论:
同纬度地带,海拔高,气温低;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学习任务(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1、自主学习: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解决以下问题: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
教师精讲点拨:
复杂多变的气候,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且,人类活动也深受气候的左右和变化。只有与自然环境达到和谐相处,人类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1、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分析地图,我们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教师精讲点拨】:
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探究结论:
同纬高。
学习任务(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1、自主学习:
重点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
难点
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会分析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2。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采用读地图和活动相结合学习,通过观察、感知,然后再通过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侯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分析三、教学过程5。

板书设计地球形状↘ ↙ 气温:低纬高,高纬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地球运动 ↗ ↖ 6.作业布置: 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

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

尊敬的读者:公转-气自转-气温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湘教版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设计理念: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

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小小工程师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怎样放置才能使它在冬、夏季节都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学习目标]记住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记住地球五带的划分。

理解地球形状与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学会根据现象发现并总结规律。

[我会学习]自学指导1:请自学教材78-82页“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及“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基本知识及活动题,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气候主要因素有哪些的?2.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湘教版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与气候[教学目的]1、学生了解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分布规律,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培养学生探求规律的能力3、通过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难点: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教学设想]先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太阳光线的特点,再对比观察高、低纬度太阳辐射的热量差异,然后得出不同纬度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最后得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教具准备]地球仪、电筒[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欣赏地图册P29图片,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气候呢?(出示投影)让学生整体感知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学生朗读该段文字,从整体上感知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2、联系实际提问:从早上到中午到晚上,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为什么?(因为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不同)(过渡)由此可见,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角度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地表的气温就越高。

3、讲述太阳高度角的含义,而后板画两副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图,判断:哪副图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4、板画:同一速太阳光线照射的地平面的三点,判断三点获得的太阳光线是否相同?为什么?(因为太阳光线是平行的,三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同)(过渡)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地球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相同吗?6、教师可用手电筒照射地球的低、中、高纬度,由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纬度越高,光斑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纬度越低,光斑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

1、设问:为什么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呢?(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2、设问:由此可见,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其形成的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与全球气温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3、小结: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表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低,气温越低;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4、举例判断:下列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其影响因素是()A15SB66NC85ND5N12、联系实际提问: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节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小结]教师小结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教学目的]1、掌握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2、通过学习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析图视图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难点: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疑点: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地球的形状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但地球的形状影响气候,而且地球的运动也影响着气候?1、整体感知:地球的运动包括两种方式:自转和公转2、展示表格,学生回顾旧知,复习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关知识3、教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以北京为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地球自转使北京产生了怎样的地理现象?4、设问:北京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每时每刻的气温相同吗?什么时候气温最高?5、小结:正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全球各地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教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初中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教学设计】《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初步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能力。

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气温、降水分布图,景观图等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有用地理事物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导入新课,设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世界气候的千差万别呢?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目标要求: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地球的形状导致了各地太阳高度的不同,从而造成了纬度位置不同的地方获得太阳辐射的不同,则气候条件不同,如果地球为一平面则不然。

师:从早晨到中午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变化怎样?生:早晨冷、中午热、晚上冷。

师: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活动:想一想早上我们影子的长短和感觉到的气温高低与中午时有什么不同?(早上影子长,气温低;中午影子短,气温高。

)演示:观察手电筒照射到黑板上的情况,比较直射与斜射照射面积的大小和明亮程度——直射时照射的面积小但明亮度大。

做一做:动手在练习本上画出近似为平行直线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观察每条光线与球面交角的大小。

(平行的太阳光照射到球面上时,各地的太阳高度角不同,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4)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等。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深入理解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同时,我们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当堂检测:
1. 选择题:请判断以下描述正确或错误。
目标: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影响气候因素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气候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影响气候因素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 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观察地球的形状、运动和海陆分布等,理解这些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将太阳辐射、地球运动等知识与气候现象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结构;
3. 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使其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并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
2. 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利用仍有待提高,以更好地辅助教学。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可以通过设置奖励机制、小组竞赛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 优化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选择和利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案例等,提高教学效果。
3. 加强课堂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以提高教学针对性。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新版)湘教版
- 提交预习成果:提交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和监控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气候影响因素,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气候现象的案例,引出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提供PPT、视频等预习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关于太阳辐射、地球运动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太阳辐射、地球运动等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独立思考并记录对气候影响因素的理解和疑问。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太阳辐射、地球运动等气候影响因素。
-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气候影响因素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 学生需要将拓展学习的成果记录在笔记本上,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记忆。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掌握: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掌握太阳辐射、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因素。他们能够描述这些因素如何单独或共同作用于气候现象,并能够识别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4课时)

七年级地理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第4课时)

学生活动
回忆,思考回答 倾听,激起对新知识 的探索

展示目标 自主学习 激情互动 激情展示 精讲点拨 强化识记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 地形对气候有何影响? 2、 地势对气候有何影响? 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 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
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
熟悉学习目标,以便 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 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 的习惯。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
1
当堂检测 反馈纠正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
的合作交流能力。
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
组代表发言 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 和帮助
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倾听,学习分析疑难 问题的方法。
2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 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板书设 计
教学 反思
地形地势与气候 1、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2、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 3、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人类活动与气候 改变地面状况,可影响局部的气候 市区的气温高于城郊的气温 讲练结合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 享收获的喜悦。
态度 价值 观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学会分析地球形状、地球运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因素对气 候的影响。了解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讲练结合、指导自学
教具 学具
教学挂图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海陆分布对气候有何影响? 导入:上节课我们对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有了一 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地形、地势对气候有何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因素(1)
【教学目标】
1.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能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预习】
1.用手电筒按照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注意观察墙壁上光线的明亮程度),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完成课本79页活动①、②、③,通过这三个活动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阅读课本79页正文部分,说明地球的形状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4.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想一下这一现象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5. 认真阅读课本80页“地球公转示意”(图4-21),结合79-80页的正文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斜角度。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4)春分:____月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线,北半球昼____夜____。

夏至:____月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线,北半球昼____夜____。

秋分:____月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线,北半球昼____夜____。

冬至:____月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线,北半球昼____夜____。

6.总结地球公转对气候有哪些影响?
【课堂突破】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本节内容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地球运动这一教学难点的突破需要教师运用模拟实验法和演示法、图解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巩固。

1.模拟实验法:课本中出现两个模拟实验,一是“探究太阳直射与斜射下的温度差异”,二是“探究海陆温度的差异”。

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会自主地感悟到其中的奥秘。

2.演示法:教师可以借助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动画等演示。

3.图解法:图解法的目的是将课本中文字或复杂的图像转换成简单的示意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如本节中对“地球公转示意图”的认识,特别是对太阳直射点的空间位置的学习,就可借助图解法来帮助学生对这一知识把握。

【自我测评】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两分两至位置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表示春分日时地球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当地球位于③位置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
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
第1-2题图
【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有: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存在的困惑是:
3.我今后在地理学习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