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全国土壤全氮划分
全国土壤全氮划分全国土壤全氮划分是根据土壤中总氮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的划分。
土壤全氮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的氮素的总量,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全国土壤全氮的划分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土壤氮素的来源和转化土壤中的氮来源主要有大气沉降氮、有机残留物氮和氮肥。
这些氮素经过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分为无机氮和有机氮,并参与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维持。
因此,在划分全国土壤全氮时,需要充分考虑土壤氮素的来源和转化过程。
二、土壤全氮的含量全国土壤全氮划分时,需要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统计和分析土壤全氮的含量数据。
一般来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较高,而林地土壤全氮含量较低。
此外,还需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肥料利用情况、施肥措施、农作物种类等因素。
三、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在沿海地区和人口密集的地区,土壤全氮含量较高;而在内陆和沙漠地区,土壤全氮含量较低。
此外,还需要考虑土壤剖面的特点,包括 pH 值、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因素。
四、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全国土壤全氮划分的重要依据。
根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可以将全国土壤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进而分析其土壤全氮的含量和空间分布情况。
五、土壤全氮的保护和利用在全国土壤全氮划分时,也需要考虑土壤全氮的保护和利用问题。
通过合理施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等方法,保护和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总结起来,全国土壤全氮划分的参考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氮素的来源和转化、土壤全氮的含量、土壤全氮的空间分布、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土壤全氮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
这些内容能够帮助科学家和农业专家了解和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为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滇中红壤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
雨。 长 期 冲 刷使 许 多 矿物 风 化 产物 随着 地 表和 地 下 径 流 由 高处 向 下坡 位 及 其 坡脚 淋 洗 迁 移 , 下 坡 位或 坡 脚 是 其他 坡
位水 土流 失 的汇 集 。 在 次生 林 、 坡耕 地 、 人工林 和 灌草 丛 中 ,
土壤 全 氮平 均 含 量 分别 为 1 6 7 . 7 、 2 0 5 . 9 、 1 8 3 . 0 、 2 7 3 . 0 g / k g , 依
氮素 是 作 物 生长 必 需 的营 养 元 素 , 是 土 壤 养 分最 重要 的指 标 , 土 壤 中氮 素 的丰缺 及 供 给 状 况直 接 影 响作 物 的生 长发育 , 多 为 陆地植 物 正常 生长 的主要 限 制 因子之 一 。 土 壤
碱 解 氮 是衡 量 氮 素 水 平 高低 的一 个 重要 指 标 , 能够 灵 敏 地
地等 ) 也 影 响 土壤 氮 的 数量 和 结 构圆 。 土壤 氮 素 由 多种 形 态
氮组成 , 其 形态 是 影响 植物 利 用土 壤氮 素效 率 的 因素 之一 , 各种 形态 氮 的动 态平 衡 是土 壤肥 力保 持 和提 高 的重 要 内容 之一旧 。 目前 , 对 土 壤 养 分空 间变 异性 及 其 影 响 因 素做 了 大 量 的研 究 , 而对 不 同土地 利 用 类 型 不 同坡 位 处 土壤 剖面 下 土 壤 氮素 的 分布 规律 的详 细 研究 较 少 。 因此, 该研 究 选取 云 南省 玉溪 市澄 江 县抚 仙湖 流 域尖 山河 小 流域 典 型不 同 土地 利用 类 型 土 壤氮 素 的空 间分 布 进 行研 究 , 以 为 该 小 流域 内 坡 耕 地施 肥及 退耕还 林 还草 的恢 复和 重建提 供 科学 依据 。
土壤全氮含量和分布特征研究
土壤全氮含量和分布特征研究作者:王国伟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第14期摘要:施用氮肥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关键措施,但同时也会引起土壤和河流环境污染;因此,研究区域土壤中全氮含量和分布特征,对土地资源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以山西中南部某县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表层全氮含量、垂直剖面分布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表层全氮平均值为0.9582g/kg ,比全国土壤背景值(0.64g/kg )高出49.7%;在土壤垂直剖面层上,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含量逐渐减少;土壤全氮与有机质两者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土壤;全氮;剖面;有机质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output,the key measure is the application of nitrogen fertilizer;But it also causes soil and riv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Therefore,The study of soil total nitrogen content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g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util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this paper,the soil in a county in south-central Shanxi Province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nitrogen content and vertical profile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 surfa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value of total nitrogen in the topsoil is 0.9582g/kg,which is 49.7%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background value(0.64 g/kg). On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soil, with the increase of depth,the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in soil decreases gradually;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nitrogen and organic matter.Key words:Soil;Total nitrogen;Vertical section;Organic matter1 引言土壤是孕育万物生长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地球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最活跃的层面。
090.农田氮素向水体的流失特征概述及其防控措施
2.3 氮素流失量 因受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农田管理措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报道中的氮素流失量差别很大。 不同国家之间,氮流失量有较大差异(表 1)。整体而言,世界各国氮素损失量均表现为随施氮量 增加而显著增加。中国设施蔬菜地过量施肥现象极为普遍,由此造成的氮流失问题尤为严重,氮 流失量高达 152-347 kg/hm2 [31]。中国粮田与菜地相比氮流失较少,但流失量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 增加。跟中国相比,英、美、法、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农田氮流失量整体相对较少,可能与这些国 家较早地关注农业面源污染,并积极采取了防控措施有关,尤其是颁布的限制农田氮素施用的法 令,在减少氮流失方面效果显著。
诸多防控措施研究中,探索合理施氮量一直是农学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测土配方施肥、“区 域平均适宜施氮量”等施氮方案也都是基于作物产量和氮肥高效利用提出的,并未直接关注氮素 对环境尤其是水环境的影响,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一直从事面源污染控制研究,并从 水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确定基于水体保护的施氮阈值的思路。
162(2): 145-73. [4] HOWARTH R W. An assessment of human influences on fluxes of nitrogen from the terrestrial landscape to the
表 2 世界典型国家、地区农田氮损失量
地区 中国
土壤类型 种植模式 施氮量(kg/hm2) 流失量(kg/hm2) 文献
水稻土 水稻-小麦
0 180+135 255+191
13.7
25.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7]
36.3
330+245
48.1
190+170
传统农业区土地利用对土壤氮素季节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官厅水库上游延庆盆地为例
摘要 :土地利用对土壤养 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 ,不仅影 响到土壤 中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 ,同时会 影响到养分流失 的危 险性 和 区域非点 源污染的形成。本文通过野 外采样分析 ,按照不 同时期对官J 丁水库, 游延庆 盆地 内的玉米地 、 J 蔬菜 地 、果园 、 其
他经济 类用 地的土壤伞氮含量进行 _测定 ;分析 .不同农业用地影 响下 土壤氮素的季节 动态 变化 特征和土壤垂直剖 而变化 。 r r
传 统 农 业 区土 地 利 用 对 土壤 氮 素 季 节 动 态 变 化 的 影 响
— —
以官厅水库 上游 延庆盆地 为例
齐 鑫 ,陈利顶 ,李 琪 ,马 岩 ,张心昱
中 国科 学 院生 态环境 研 究 中心/ / 城市 与 区域生 态 国家 重点 实验 室 ,北 京 108 00 5
维普资讯
牛 态 环 境 2 0 , 2: 6 -6 0 7 1()5 45 8 6
E o o ya d E v r n n c l g n n i me t o
ht:w .ec. m t / wwj si / e o c Ema :dtr esio - i e i @jec. r l o cn
趋紧张 。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来养活不断增长 的人类 粮食 需求 ,成 为 目前各 国科 学 家关 注 的焦 点 问题 。为 了提高 粮食 的单 产 ,增加 农 田化 肥使 用 量 正 成 为提 高粮食 产 量一 个必 不 可少 的手段 。然 而 , 化 肥 的使 用 一 方 面 可 以 有 效 地 提 高 粮 食 作 物 的产 量 ,同时会 带来 较 多 的区域 环境 问 题 ,如 土 壤养 分 的过度 积 累 、水 体 富营养 和非点 源 污染 等 。引起 水 体 富 营养 化 的 主 要 因 子 是 陆 地 生 态 系统 中 氮 和磷 的过度使用引起的流失 , 尤其是传统农业地区化肥 的 大 量 是 使 用 导 致 的 农 业 非 点 源 污 染 更 是 全 球 关 注 的焦点 。 目前 在我 国农 业 发展 中 ,农 药 化肥 的使 用 越来 越多,由于施肥不当和过度施肥带来 的非点源污染 问题 也越 来越 明 显¨ 但 是 研 究发 现化 肥 的利 用效 。 率很 低 ,一 般 土壤 中 的氮肥 仅 有 约 3% 5 0 3%的被 有效 利 用L,有 很 大一 部分 氮 肥施 入 土壤 后 并没 有 5 】 被 作 物 吸收 ,而是 滞 留在 土壤 中 ,或是 在 降雨 和灌 溉作 用下 ,随 着地 表径 流 流失 ,或 者 随着地 下径 流 下渗 进入 地下 水 ,从 而对 水 环境 造成 巨大 的影 响 。 研 究土壤氮素 的季 节动态 变化特征可 以充分 了解 作物对养分吸收利用的动态 ,为及时掌握土壤中养 分 的盈 亏平衡 ,为科学 地 管理 养分 使 用 ,降低 养分
钙质紫色土区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关键词 : 川 中丘陵 区; 土地利 用方 式 ; 土壤养 分
中图分 类号 : s 7 1 4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3— 5 5 0 8 ( 2 0 1 3 ) 0 1 , 2 0 1 3
钙质 紫 色 土 区不 同利 用 方式 对 土 壤 养分 的影 响
王 丽 , 闵安 民 , 蔡 小虎 , 何 飞 , 王 宇 , 杨 昌旭 , 何建设
( 1 . 四川林业科学研究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6 ; 2 . 理县林业局 ,  ̄J I J l 理县 6 2 3 1 0 0 ; 3 . 阿坝藏族羌族 自 治州科学技术研究院 , I  ̄) l l 汶川 6 2 3 0 0 0 )
第3 4卷 第 1 期
2 0 1 3焦
四 J I I林 业 科 技
J o u r n a l o f S i e h u a n 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o1 . 34. No. 1
W ANG L i MI N An . mi n C AI Xi a o . h u HE Fe i W ANG Yu
YANG C h a n g . X U 。 HE J i a n . s h e 。
( 1 . S i e h u a n A c a d e m y o f F o r e s t r y , C h e n g d u 6 1 0 0 6 6 , S i c h u a n , C h i n a ; 2 F o r e s t r y B u ea r u o f L i x i a n C o u n t y , L i x i a n 6 2 3 1 0 0, C h i n a ;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影响
第3 O卷 第 1 0期 2 0 1 5年 1 0 月
有 有机态 氮和无 机态 氮等 。 其中, 有 机态 氮 的含 量 占 全 氮的 9 5 以上 。 有 机态 氮不 能被 植物直 接 吸收利
用, 必 须 先 转 化 为 元 机 态 氮, 如 铵态 氮、 硝 态 氮 等[ 】 ] 。 本 文对安 徽 池州市城 郊不 同土地利 用类 型 土
Hale Waihona Puke 宿 州学院学 报
VO 1 . 3O, No .1 0 Oc t. 2 0 1 5
J o u r n a l of S uz ho u Un i v e r s i t y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2 0 0 6 . 2 0 1 5 . 1 0 . 0 2 9
学牲能 的研究[ J ] . 混凝 土与水泥制品 , 2 0 0 3 ( 2 ) : 3 5 — 3 6 [ 6 ] 张朝晖. 塑钢纤维 混凝土耐 久性试 验研究 F D] . 西安 : 西
然科 学项 目“ 皖 江 湿 地 土壤 呼 吸二 氧 化 碳 排 放 通 量 研 究 ” ( K J 2 0 1 3 B 1 7 O ) 。 作 者简 介 : 王红新( 1 9 7 9 一) , 女, 河北衡水人 , 博士 , 副教 授 , 主要研 究方向: 污 染 土壤 生 态修 复 。
度 的韧 性破 坏 总之, 适 量体 积 的碳 纤维 掺入 , 可 以 明显 改善 混 凝 土在抗 裂 、 抗拉、 抗 弯 等 方 面 的力学 性 能 , 有效 地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
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分析作者:耿维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7期耿维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氮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营养元素,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水稻品种特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施肥方式与土壤条件也会形成一定的制约。
在同一个地区内,即便应用了相近的耕作条件与管理手段,仍然会由于土壤条件的不同而影响到水稻养分的吸收,其对氮肥的施用有指导意义。
一、不同土壤条件下氮肥的增产效果在研究分析中可以发现,随着水稻品种的不同,其对于氮肥的反应情况也有所区别。
在砂土与黏土当中,氮肥的施用均会带来产量的提升,其中在武香粳14号与华粳2号的种植中,在每公顷施用氮肥300kg,可以达到增产效果;而在黏土条件下的生产,在每公顷施用氮肥225kg 的条件下,产量达到最高,其后则随着氮肥产量的提高而降低。
在不同水稻基因型当中,最高产量均为黏土较高,而最高产量所需要的氮肥量则砂土较高,不难看出,氮肥施用量与土壤本身的肥力呈反比。
而无论土壤条件怎样,水稻基因型的不同均会给最高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需要结合土壤类型与品种类型选择方案进行施肥。
二、不同土壤条件下水稻氮元素利用效率分析1、氮素收获指数应用氮肥对于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水稻氮素利用率都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氮素收获指数即是指所吸收的氮元素在地上总氮元素量中的占比。
随着施氮肥总量的提高,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均呈现出随着施用肥料量提高、氮素收获率降低的趋势,能够证明施氮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可以同步提高氮素在稻草当中的氮素比例。
结合土壤条件来看,多数稻种均呈现了砂性土壤中的氮素收获指数高于黏土的情况。
2、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利用率这一数值是指在施氮区域内,水稻氮素积累总量与空白区域内的氮素积累总量之间的百分比,学界大多应用此参数来表示氮肥吸收利用特性。
很多学者认为,应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可以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对于生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轻组碳的影响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轻组碳的影响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土壤学指导教师:***20070401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团聚体轻组碳的影响聚体有机碳含量有所增加,杉木林、柑橘周、茶同、坡耕地分别增加了7.67%,27.87%,16.25%,13.21%:其它粒径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蜮都有所下降。
10~20cm土层,除封育林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2mm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木荷林、杉木林、柑橘同、茶园、坡耕地分别增加了12.88%,11.48%,38.21%,25.25%,33.08%;其它较径的十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都有所下降.湿筛>2ram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大团聚体结构被破坏,而包被在大团聚体内部的有机物很少随着破坏的团聚体进入下级团聚体中,从而使有机碳含量增加:湿筛<2mm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减少可能是佣为上一级遭受破坏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较低和水对较小被径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流失的影响较火等冈素有关.林地士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较高,这可能与林地本身的特性和凋落物输入多少有关。
除柑橘同外,O~10cm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域高于10~20cm土层.捅落物是十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剖面上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差异说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在土壤表层。
柑橘园,O~|0era土层,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低于10~20c'm土层,可能与施肥和耕作等农业管理措施有关.圈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十壤团聚体有机碳青堑oftheaggregatessoilorgaaiccadmindifferentutilizationpatternsFig.¥Thecontents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土地利用变化对士壤有机碳和十壤囱聚体轻组碳的影响足够的能量搬运大粒径土壤团聚体…9l。
导致侵蚀泥沙中细粒径土壤团聚体所I。
国内外关于氮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损失过程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氮素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损失过程的研究土壤中的氮素大部分以有机态的形式存在,在耕作层中可占 90%以上,其组成可分为:铵态氮(结合态)、氨基氮(包括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残渣氮,并有少量核酸固定氮,多和其他有机质成分结合成有机质复合体。
少部分氮素以无机矿质氮的形式存在,主要是 NO3——N、NH4+-N 和 NH3-N。
NH4+-N又以交换性铵和固定态铵两种形式存在(赵俊晔,2004)。
还有约 1%~5%的氮素存在于土壤微生物中,与土壤有机质氮发生密切的相互作用(朱兆良,1999)。
氮素在土壤中的损失过程主要有氮的固定,硝化与反硝化,氮的淋洗等。
1 氮的固定生物固定(土壤微生物量氮)和晶格固定(固定态氨)是土壤氮素固持的主要形式(仇少君,2007)。
土壤粘土矿物对铵的固定与释放是土壤氮素内循环的主要环节之一。
土壤固定态铵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a.原始固氮微生物固定的大气中的N2在成土过程中被土壤矿物固定;b.大气中的NH3在地理循环过程中被雨水淋溶进入土壤而被固定;c.土壤中部分固定态铵直接来源于母岩,部分来自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中矿物NH4+的固定;d.近代农业耕作中氮肥和有机肥的大量施用及生物活动的影响(文启孝,2000;孙玉焕,2002)。
2氮的淋洗各种形态的氮肥施入土壤后通过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NH4+-N和NO3——N;其中NO3——N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容易通过淋洗进入地下水。
硝态氮在土壤剖面中特定埋深处的淋失除受氮肥施用量及其方法,降雨量和灌溉量及灌溉方式的影响外,还受到农作条件、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氮素转化作用的影响(马军花,2004)。
当氮肥用量超过了作物达到最高产量的需氮量时,硝态氮淋洗十分明显(Raum W R,1995)。
不同土壤类型氮淋失量也不一样(吕殿青,1998),细砂土(灌溉春玉米)、重壤和粘土(灌溉冬小麦)上施氮量为250kg/hm2时,硝态氮从0~40cm土层中淋失量分别为102.5、77.5、和37.5kg/hm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方 式 . 深 层 土 壤 影 响 较小 。苹 果 林 地 土 壤 0 2 对 ~ 0厘 米 p 相 H 对 下 层 高 。不 同剖 面 0 2 ~ O厘 米 土 壤 p 值 表 现为 农 田 高 于 H
灌 溉 。 实地 调 查 , 据 由于 庄稼 种 和 收 的需 要 。 地 被 年 复 一 年 耕
定 是 采 用 德 国 生 产 的 Hi T C I 器进 行 。 g O I仪 h
三 、 据 分 析 、 理 和解 释 数 处
下 土壤 理 化 性 质和 质 量 有 明 显 差异 。
【 键 词】 土 地利 用方 式 关
随 着 土 壤 的连 续耕 作 , 同 的 土 地 利 用方 式 对 土壤 的理 不 化 性 质 和 环境 状 况 影 响 比较 大 , 而 影 响 土 壤 许 多 生 态 过 进
博士硕士论坛
ohs u s i na s ih o hl tn u
不 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 的影响
刘 静
( 宝鸡 文 理 学 院 )
【 摘
要] 对 关 中 西部 农 田 和苹 果 林 地 两 种 不 同土 地 利 用 方 式 的 土壤 ( ̄ 2 厘 米) 了分 析 , o1 0 作 结果 表 明不 同土 地 利 用 方 式 土壤 理 化 性 质 关 中西 部
为 8 — . , 整 个 剖 面 来 看 , 地 0-0厘 米 的 土壤 p 值 . 86 从 3 7 林 - 4 H 大 于 4 厘 米 以 下深 度 土 壤 的 p 值 。 0 H
土地利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影响论文
土地利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影响论文土地利用方式是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包括农业、林业、居住地、草地、湿地和果园等,又是影响土壤养分变化最直接、最深刻、最普遍的因素[1-2].土壤养分是土壤的基本属性,是植物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3].土壤养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和效应等方面[4].土地利用方式的结构变化会影响土壤养分在生态系统内的循环和分布,也是引起生态系统退化下,土壤养分库降低而空间异质性提高的主要原因[5-6].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也会导致土地生产力的改变[7].在不同生态系统环境下,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养分相互作用机制还没有明确定论。
而在红壤地区,由于土壤其性质上的酸、瘦、粘等弱点,保肥供肥差,使整个地区农业及经济受到严重影响[8].近年来,国内外陆续开展了有关不同土地利用对南方红壤土壤养分影响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效果,但迄今为止,对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主要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分析[9].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阐述各种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及土壤养分变化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因地制宜调整生产结构,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扬长避短,减少土壤环境的污染,降低农用成本。
1土地利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质量、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渗透率和贮水量等构成土壤物理性质的重要指标[10].土壤物理性质可以反映土壤结构和水文状况及评价土壤质量,决定土壤中水、气、热和生物状况,从而影响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供应能力[11].土地利用对表层土壤物理性质影响明显,江恒等[12]指出,农田与休闲地相比,土壤容重增加7.47%,而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分别下降2.59、6.04和1.90个百分点.单位面积内增加有效大孔隙数目、大孔隙度及连通性,可显着提高土壤入渗性能,高朝侠等[13]模拟土壤水分及溶质运移,建立流域水文模型,以刺槐林地、草地、小麦地和苹果林地为研究,指出植被恢复可通过植物根系穿插、土壤动物活动等形成大孔隙。
镇江丘陵区农业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移的影响
第31卷第2期2 0 1 3年2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1No.2Feb.2 0 1 3文章编号:1000-7709(2013)02-0112-04镇江丘陵区农业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移的影响徐幸仪,王建群,胡小丽(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摘要:为研究镇江丘陵区句容水库流域土地利用对氮素输移的影响,构建了句容水库流域SWAT模型,分别采用2005~2007年的径流数据对径流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2007年的氮浓度监测数据对氮负荷模型进行验证,并计算了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有机氮及硝态氮的输出、模拟了有机氮和硝态氮流失在年内的分布。
结果发现有机氮输出量强度、硝态氮随径流输出强度及流失年内逐月分布规律;居住地面积比例、地表径流和氮负荷都随着林地面积的减少而增大。
关键词:土地利用;氮输移;SWAT模型;农业流域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志码:B收稿日期:2012-09-10,修回日期:2012-11-07基金项目:水利行业公益性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01026)作者简介:徐幸仪(198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文学及水资源,E-mail:xingyixu2012@163.com通讯作者:王建群(1960-),男,教授,研究方向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E-mail:wangjq@hhu.edu.cn 句容水库位于镇江丘陵区的句容河上游,属秦淮河水系,水库总库容量2 670×104 m3,集水面积45.8km2。
流域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田占31.2%、旱地占22.8%、居民地及道路占27.5%、茶园和人工林等林地占9.3%、水库池塘溪流等水域占9.2%。
流域气候湿润,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 066mm。
流域土地肥沃,以水稻种植为主,属于典型的农业流域。
为获得连续稳定的高产,该区农药化肥施用量一直呈增长趋势,过量施用化肥使土壤营养盐含量出现盈余,氮素作为最重要的营养盐之一,其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1,2]。
土壤氮循环的土地利用
土壤氮循环的土地利用土壤是地球表面的覆盖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具有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和水分的重要作用。
土壤氮循环是土壤中氮元素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功能维持的重要环节。
土地利用方式和人类活动对土壤氮循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土地利用方式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的方式。
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对土壤氮循环产生不同的影响。
1.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为了满足食物需求而改造的自然生态系统,其特点是植被单一,种植的作物种类和生长周期相对固定。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氮素主要来源于施用的化肥和有机肥,以及作物残体和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质。
这些氮素在土壤中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和吸收,最终被植物吸收利用。
2.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自然存在的或人工栽植的森林群落的总称。
森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受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水文等因素的影响。
森林植被的根系可以吸收和固定土壤中的氮素,同时枯枝落叶和动物粪便等有机物质也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氮素。
此外,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和酶,可以促进氮素的转化和吸收。
3.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是指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的氮素来源主要包括有机物质、化肥和大气氮沉降等。
草地植被的根系可以吸收和固定土壤中的氮素,同时草本植物的残体和分泌物也可以补充土壤中的氮素。
此外,草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中也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和酶,可以促进氮素的转化和吸收。
二、人类活动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壤氮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活动农业活动是影响土壤氮循环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农民会施用大量的化肥和有机肥,这会使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增加。
但是,如果施用量过大或者施用方式不当,会导致土壤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此外,农业活动还会导致土壤侵蚀和流失等问题,这也会影响土壤中的氮素含量和质量。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颗粒氮组分分布特征的影响
环境生态huan jing sheng tai116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颗粒氮组分分布特征的影响◎朱琦悦 申新语摘要:为了研究土壤不同颗粒中氮组分的分布特征,以冀北坝上不同类型土壤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土壤颗粒氮组分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土壤不同粒径总氮含量在1532.79~2236.56mg/kg之间,总氮含量在土壤粒径为100-200目最高;土壤不同颗粒溶解性总氮含量在471.780~612.41mg/kg之间,溶解性总氮含量在土壤粒径为200目以下最高;土壤不同粒径氨氮含量在8.53~80.11mg/kg之间,氨氮含量在土壤粒径为20-60目最高;土壤不同粒径硝氮含量在48.87~87.27mg/kg之间,硝氮含量在粒径为100-200目最高。
表明总氮、溶解性总氮和硝态氮主要分布在土壤细颗粒中,氨氮主要分布在土壤大颗粒中。
关键词:氮组分;土壤;含量;土壤团聚体;冀北坝上土壤氮素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限制因子[1]。
氮素含量的变化对土壤的生产力有明显的变化。
近年来,氮肥的大量应用导致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氮利用效率低,氮的损失严重,氮供应潜力低。
土壤有机氮是主要的氮形态,占总氮的大部分[2]。
土壤有机氮是重要的化学形态,[3],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的性质,因此,土壤有机氮组分对土壤氮素的有效性和供氮能力研究产生了重要意义。
一、土壤氮组分的研究进展土壤中有机氮可直接被植物吸收的部分主要是土壤有机氮的可溶部分。
溶解的有机氮是指具有不同结构分子量的有机氮化合物,其通过0.45μm 的过滤孔而且可溶于水。
溶解有机氮是天然水和土壤中的常见成分[4]。
土壤生物圈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5]。
无机态氮[6]不是全部都能被植物所直接吸收利用,它们中的大部分是被黏土矿物晶层所固定的固态铵,不能作为速效氮存在[7]。
(一)土壤团聚体结构研究进展根据土壤团粒体的结构可以将土壤分为黏壤土、壤土和沙壤土[8]。
土壤中的氮含量标准
土壤中的氮含量标准
土壤中的氮含量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农作物的需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氮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过量的氮会对环境造
成污染,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
不同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特性来合理施肥,控制土壤中的氮含量。
在我国,针对不同的土地类型和产地条件,国家制定了相应的土壤环
境质量标准。
例如,针对耕地,国家颁布了《农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其中规定了耕地土壤中有效氮含量的限值。
在
一般农田中,有效氮的限值为20-60mg/kg;在蔬菜园地中,限值为40-120mg/kg;在果园、茶园中的有效氮限值,分别为30-90mg/kg 和40-100mg/kg。
据此,种植不同作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施肥,避免氮素过多过少的不良影响。
除了耕地,一些特殊用途的土壤(如污染场地、自然保护区等)也有
相应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
日益成熟,现代化农业已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精准施肥、养分管
理等。
为此,我国一些专业机构也推出了更加细致的氮素管理标准,
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要。
这些标准包括水稻施肥管理标准、玉米施肥
管理标准等,通过实行这些标准能够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土壤生态。
综上所述,土壤中的氮含量标准应根据不同用途和作物需求进行科学
计算和控制,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标。
此外,在农业
生产中必须积极采用先进的精准施肥技术,合理利用养分,达到增产
节能的效果,同时还能保护土壤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宜居的农业环境。
盐碱土氮利用效率计算公式
盐碱土氮利用效率计算公式引言。
盐碱土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分含量过高的土壤。
在我国,盐碱土面积广泛分布,占到总土地面积的10%以上,严重影响了土地的利用和农作物的生长。
其中,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研究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计算公式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盐碱土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盐碱土氮素的利用效率。
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是指农作物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
盐碱土中的氮素主要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无机质中,而盐碱土中的盐碱成分会对氮素的利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对于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至关重要。
盐碱土氮素的利用效率计算公式。
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氮素利用效率 = 农作物吸收的氮素量 / 土壤中的有效氮素量× 100%。
其中,农作物吸收的氮素量可以通过农作物的氮素含量和产量来计算,土壤中的有效氮素量可以通过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和有效氮素含量来计算。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为合理施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依据。
影响盐碱土氮素利用效率的因素。
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中的盐碱成分、土壤质地、土壤pH值、氮素的形态等。
其中,盐碱成分会对土壤中的氮素形成锁定状态,使得氮素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质地和pH值会影响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和可利用性;氮素的形态也会影响氮素的吸收利用效率。
因此,要提高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控。
提高盐碱土氮素利用效率的措施。
为了提高盐碱土中氮素的利用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中氮素的含量和作物对氮素的需求,合理施用氮肥,避免造成氮素的浪费和土壤中氮素的过量积累。
2. 改良土壤,通过添加有机质、石灰等改良剂,改善土壤的结构和pH值,提高土壤中氮素的有效性和可利用性。
中国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影响因素子分析与损失值估算的开题报告
中国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影响因素子分析与损失值估算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氮素是植物吸收生物元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亦是化肥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然而,氮素的多次利用率并不高,仅为40%-60%。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的氮素涌入土壤和地下水中,从而形成了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现象。
这些农业污染现象导致了土壤和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损失,带来了极大的环境和经济损失。
因此,对于中国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对于保护水资源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估算相应的损失值,为控制农业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计划选择中国某个地区的农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对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子分析,并基于数学模型计算相应的损失值。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选取土壤类型、降雨量、肥料用量、土地利用方式、气象因素、地形因素、水利设施等因素,通过数据分析、统计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其对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影响进行分析和子分析,并确定其重要程度。
2、数学模型的建立:选择与本研究相适应的数学模型,对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进行定量描述和计算,结合前期调查数据,通过模型的参数校正和模拟计算,对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损失值进行计算和统计。
四、研究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建立针对中国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探索影响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重要因素,并通过模型计算了农田氮素径流、淋溶损失的损失值,为防治农业污染、理顺人地关系、发展可持续农业贡献一份力量。
土壤氮素的调控措施
土壤氮素的调控措施
土壤氮素的调控措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和技术手段,控制土壤氮素的含量和分布,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的土壤氮素调控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施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类型的需求,合理选用肥料种类、配施比例和施肥时间,保证植物对氮素的充分利用,并减少肥料的浪费与土壤污染。
2. 科学轮作:通过合理的作物轮作和间作,利用不同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释放作用,减少氮素积累和流失,同时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地力。
3. 生物修复: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氮素的吸收、转化和释放作用,促进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循环利用,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
4. 土地利用方式调整:通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如改变农田种植结构、建设固碳林和湿地等,减少氮素的排放和流失,同时提高土壤的碳汇能力和生态效益。
5. 引进新技术:如精准施肥技术、喷施技术、覆盖作物技术等,通过精细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氮素的损失和环境污染。
以上是土壤氮素调控的一些常见措施,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氮素的含量和分布,实现高产、高效、环保的农业生产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铵态氮含量的测定 首先用 1 mol·L-1 KCl 液 浸提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 NH4+ 及水溶性 NH4+,土 壤浸提液中的铵态氮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 和苯酚作用,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在含氮 0.05~0.5 mol·L-1 的范围内,吸光度与铵态氮含量 成正比,再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 2. 3 数据处理
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不同深度硝态氮和铵 态氮含量(表 1)可知:3 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在 0~ 15 cm 土层中,平 均 硝态氮 含 量 均高于 铵态氮 含 量。林地和园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在 0~5 cm 土层中 含量最高,且与 5~10 cm 和 10~15 cm 土层中含量有 显著差异。在耕地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在 5~10 cm 土层中最高,但与 0~5 cm 和 10~15 cm 土层中未有 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耕地常年实施旋耕,其耕 作深度一般为 15 cm,故致使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 异。在园地和林地中,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主要集中 在 0~10 cm 土层,10~15 cm 土层含量较少,其中林地 0~5 cm 土层中,铵态氮含量(5.10 mg/kg)是 5~10 cm (2.10 mg/kg)的 2.42 倍,是 10~15 cm(1.20 mg/kg)的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河南省禹州市(34.16°N,113.15°E), 海拔 116 m,地表形态复杂,主要有山地、丘陵、岗 地和平原;年平均气温 13.0℃~16.0℃,年平均降水 量为 650 mm 左右,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各季节 降 水 量 分 布 悬 殊 ,60%以 上 的 降 雨 量 集 中 在 7~ 9 月,存在较严重的季节性干旱,土壤以典型褐土 为 主 ,黄 土 性 母 质 ,土 层 深 厚 ,质 地 疏 松 ,肥 力 均 匀,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耕作为两熟制。
在林地和园地 0~5 cm 土层中,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 10~15 cm 土层,而耕地中硝态氮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林地的
硝态氮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 种土地利用类型铵态氮含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土壤 0~10 cm 土层中。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 硝态氮; 铵态氮; 不同土层
中图分类号: S 714.8
摘要:选取林地、园地和耕地 3 种土地利用类型,分析禹州市褐土土壤中氮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0~15 cm 土层
中,矿化氮含量为:林地 > 园地 > 耕地;土壤表层(0~5 cm)硝态氮含量林地最高,显著高于园地和耕地,而土壤表
层铵态氮含量园地和林地显著高于耕地;不同土层中的,林地、园地和耕地的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P<0.05)。
张泽彦 1,3 魏红义 2 马建文 4 商华业 1,3 闫扬帆 1,3 李 凯 1,3
(1.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2.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南分局, 河南 郑州 450000; 3. 地表过 程分析与模拟实验室, 河南 郑州 450000; 4. 临朐县沂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山东 临朐 262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院 员园园1 原 9499渊圆园员9冤02 原 0028 原 03
氮素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土壤的供 氮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作物的长势。土壤 中有机氮含量大约占全氮的 95%,但需转化为无 机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其中无机氮主要以硝 态氮和铵态氮形式存在于土壤中[ 1 - 4 ]。
采 用 Microsoft Excel 2003 软 件 作 图 , 利 用
第2期
张泽彦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29
SPSS 软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的硝态氮、 铵态氮含量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硝态氮和铵 态氮分布特征
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硝态氮含量(图 1)可知: 林地中硝态氮含量为 18.5 mg/kg,园地中为 12.1 mg/kg, 耕地中为 11.8 mg/kg,其中,林地硝态氮含量分别 是园地和耕地的 1.52 和 1.56 倍。差异之大是因园 地和耕地由于过量硝态氮很难被土壤颗粒吸收, 主要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容易随降雨或灌溉用水 深入到土壤深处[ 5 - 8 ],且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灌 溉量的增加而降低[ 9 ]。林地表层硝态氮含量显著高 于园地和耕地,可能是由于乔木高大、茂密的树冠 和深厚枯枝落叶层对雨水的有效拦截,使硝态氮富 集在表层[ 10 ]。
河南省禹州市土壤类型为褐土,其不同土地利 用类型土壤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规律 仍不明朗。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河南省禹州市典型 褐土区的园地、林地和耕地 3 种土地利用类型土 壤中氮素含量(硝态氮和铵态氮),分析不同土地 利用类型对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从而阐 明土壤中硝态氮与铵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
2 试验方法
2. 1 取样方法 考虑到空间分布均匀性和样点代表性,在园
地、耕地和林地 3 种样地中各选取 3 个样点,各样 点间距离不小于 100 m。在每个样点内随机选取 5 个 点取样,分别取深度为 0~5 cm、5~10 cm、10~15 cm 3 个土层的土壤,将同一个土层的混合成一个土壤 样本,然后用黑色塑料袋密封,带回实验室,土壤 样品经过自然风干后,在实验室磨碎过筛待测。 2. 2 硝态氮和铵态氮测定
第 44 卷 第 2 期 2 0 1 9 年3月
林业科技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DOI : 10. 19750 / j. cnki. 1001 - 9499. 2019. 02. 009
Vol. 44 No. 2 M a r. 2 0 1 9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铵态氮含量(图 2)可知: 林地中铵态氮含量为 8.77 mg/kg,园地中铵态氮含 量为 9.65 mg/kg,耕地中含量为 3.31 mg/kg。林地和 园地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耕地,这是由于耕地农作 物大量种植,采用机械耕作较多,土壤质地疏松, 透气性良好,导致铵态氮含量较低;而林地是粗放 式管理,除了植物残骸,根系的腐败外,外来肥的 添加很少,土壤微生物数量减少,且根系锁水力强, 导致铵态氮富集在土壤表层。 3. 2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硝态氮、铵态氮垂直分 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