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

合集下载

实施_2_1_人才培养新模式谱写校企合作育人新篇章

实施_2_1_人才培养新模式谱写校企合作育人新篇章
关键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基地
Key words: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training mode;teaching the theory;practice teaching;training base
considered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constructing city circular economy indurstry chain, creating circular economy enterprise, constructing circular
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保持教学
过程的实践性
、开放性和职业性,有利于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实际
工作中获得真实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促进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提高,同时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
“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中图分类号
:G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4311
(2011)22-0013-02
·13·价价价价价价价价价价值值值值值值值值值值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工程程程程程程程程程程
0 引言
循环经济就是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
济,它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
指导思想是“以企业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
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学校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指导研究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职业指导研究

第3 期
李建华 : 高职 院校 “+ ” 才培养模 式下的职业指 导研 究 2 1人
大学生都应参 与职业指导 , 各年级指导 内容
应 有 所 测重 。职业 生 涯 规划 应从 新 生开 始 。一 年 级 , 大 学 生 进 行 综 合 测 评 , 每 个 学 生 建 立 一 为 为 份 记 录 生理 特 点 、 兴趣 、 职业 能力 倾 向 、 人 特征 个 及 家 庭 背景 的个 人 档 案 。开 设 职 业 生涯 规 划 课 ,
教 育
的理论课 、 实训课等安排在两年之 内完成 , 最后

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在校 内的两年通过讲座和
职业指导不仅要为大学生提供择业 、 就业服
务 的平 台 , 而且 要 与思 想 政治 教育 相 结合 。因 为 职 业 指导 离不 开平 时 的思 想政 治 工作 , 不 开 长 离 期 潜 移默 化 的思想 政治 教 育 。 因此 , 各年 级 大 学

李建华
( 广东 白云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系 , 广东 广州 505 ) 140
摘 要: 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 大学生的职业指导, 《 部分高校已把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
方案 。本 文就 “+ ” 才培 养模 式 下的职 业指 导提 出 了一 些 思考 ,1 x” 21人 ”+ 职业 指 导体 系以职 业指 导 课 “” 中心 , x 为课 程 以外的职 业测评 、 技创 新 、 1为 “” 科 实践 活动 等作 为课 程的补 充 和延伸 , 整合各 种 资源
个 人利 益 的关系 , 习或就业 时投 身到艰苦 的地方 实
和祖 国最需 要 的地方去 , 在服务祖 国和人 民的过程
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 挑 战 “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宣传提纲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宣传提纲

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宣传提纲一、为什么要搞“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广东“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对企业用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匮乏,能工巧匠奇缺,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一方面有人无业就,另一方面有业无人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归根到底是人才培养模式和用工要求不相适应,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按企业职业岗位用人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的真实工程背景去改造专业、设置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要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全面实施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首先搞清高职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和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

1、高职院校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党的十六大报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工作要求,为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显然,十六大报告对党的教育方针有新的发展:一是提出了新观点,第一次把“为人民服务”纳入教育方针,写到教育的旗帜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人文关怀精神;二是明确了新要求,突出强调教育要努力促进人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与经济社会相结合的道路。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十六大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表述,既和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保持了连续性,同时又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注入了新的内涵。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表述:“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研究

“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研究
面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过程 中出 现的新 问题 ,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结合 自 身实际, 建立了以 “ 科学选拔 、系统培训、合理使用 、过程 考核”为特点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该机制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在校时间缩短给学生干部培养 工作 带来 的 困难 。 文章 从学 生干 部 的选拔 、 培养、 使 用、考核等方面探讨该培养机制的实践情况。
职 业 时 空
C A R E E R H O 艄 RI Z ON

学生干部岗位职责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 系统地培训 ,着力提升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 综 合业 务 能力和 通 用管理 能 力 。 1 . 思 想道德 素 质培 训 学生干部是学生 中的骨干分子,其思想和行为 具 有示 范作 用 ,因此 ,学 生 干部 的思 想道 德教 育尤 为重要。传统的思想道德培训 以讲座和报告为主 , 教育效果有限。在理论辅导 的基础上 ,徐州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干部树立正 确 的世 界观 、人 生观和 价值 观 ,帮助 学生 干部 增 强 爱党 、爱 国、爱社 会主 义 的信念 。以本校 “ 学 生干 部赴地方挂职锻炼”实践活动为例 , 在本项活动中 与地 方 团组 织合 作 建 立 了学 生 干部 挂 职锻 炼 基地 , 学生 干部 利用 双 休 日、课余 时 间到地 方街道 、社 区 进行挂职锻炼 ,通过协助基层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 教育 、“ 一助 一”扶 贫助 困、社 区文化 建设 等 工作 , 学 生干 部 可 以感 受 基层 工 作 现状 ,丰 富人 生 阅历 , 提高 自身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2 . 综合 业务 能 力培训

锻炼的舞 台,优秀学生在活动 中也逐渐崭露头角 。 经过初步筛选和考察 , 可择优吸纳这些学生作为后 备学生干部进入 “ 优秀学生人才库” , 并在后续工作 中对人选学生进行进一步地考察和有针对性地培养。 “ 优 秀学 生人 才库 ” 的建立 实 现 了对 学生 干部 的预筛 选、预培养和预考察,解决了传统培养机制下考察 时间短 、考 核不全 面 的 问题 。 2 . 科 学 选拔 学生 干部 在“ 2 + 1 ” 人才培养模式下,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 换届工作一般安排在六、七月份。经过一个学年的 锻炼和培养 ,学生组织干事 ,特别是 “ 优秀学生人 才库”入选学生,已经熟悉了所在学生组织的主要 工作 ,从 而为换 届 工作做 好 了人 才储备 。换 届工作 遵循 “ 个人 申请、 组织考核、 公开竞聘”的程序 , 对 有 志于在 学 生干部 岗位 上继 续 发展 的学生 ,经过个 人 申请 、组织考核两个环节后方可参加公开竞聘。 公开竞聘 以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和通用管理能力为 考 察重 点 ,通 过笔 试 、面试 、无领 导小 组讨 论 、民 意调 查等 手段 ,根据 岗位 职责 和工 作要 求选拔 最优 秀的学 生 担 任学 生 干部 。在学 生 干部 换 届 过程 中 , 要 坚持 “ 德 才兼备 ” 的用 人标 准 ,将思想 品德表 现 作为选拔工作的重要依据 , 严格把好入 口关,杜绝 换 届 过程 中 出现 的拉帮 结 派 、小 团体等 不 良现 象 , 实 现换届 过程 的公开 、公平 、公 正 。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三年制高职教育机械类专业为例

“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三年制高职教育机械类专业为例

数控 技术


CA D/ A M C
技术 等学科
统 教 学 计 划 的扩 充
可 以 弥补 部 分 高 职 院 校 资 金 紧 缺



的基 础 理 论 和 应 用 知 识 等
2

验 实 训 设 备 不 足 的 问题
克 服 实 践 课 开 不 起 来 或 者 即使 开

能力方 面
/A CM
起 来 了 也 不 能 紧贴 本 专 业 的 最 新 行 情 的 弊病 软件进 行

能通 过 省计算机
— —

级 或 国家计算机 二 级水 平 测试
内实 训 室 与 企 业
线 技术要 求 的融 合


往 往 是选 用

收稿 日期 : 2 0 0 8 0 7 2 9 作 者 简介 : 李 艳 荣 ( 1 9 6 l 2008

)



辽 宁北 镇 人

副教 授

高级 工 程 师

年第
9

维普资讯
西 尹高甥
第 10 卷 第 9 期
V0 1 1 0

学旅

j
j
÷?

No 9

李艳 荣 :

2+ 1


才 培 养模 式 的 探 索 与 实 践
要 求 较 系统 地 掌 握 本 专 业 领 域 的 基 本 理 论 知 识
主要


实行

2+ 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意 义
包括 制 图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摘要]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2+1”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实是一种具有很大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办学理念,是一种从观念到操作的全面改革。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教育模式初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均明确要求,各地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要把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作为一项主要任务。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与做合一,产学一体化。

随着企业对人才实践技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加剧,扩大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是高职院校的唯一出路。

“2+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一种具有较大创新性的教育改革。

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那么,全新的“2+1”会带来什么根本性转变?首先,把大时间跨度的职业培训及实习实践作为传统教学计划的扩充,可以弥补部分高职院校资金紧缺,实验实训设备不足,克服实践课开不起来或者即使开起来了也不能紧贴本专业的最新行情的弊病。

实验实训的条件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是受资金的制约,部分院校很难做到校内实训室与企业一线技术要求的融合一致,往往是选用一些相对廉价却已经过时的设备,甚至是采用应付指标的态度,设立一些目前已经完全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实训项目。

高等职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 高职探析 f中国 成人教育 20 年@月 08
高等职业教育“+ ” 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杨 丽 娟
[ 摘要 ] 高职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和创新是 高职发展 的一个 热点问题 。高等职 业教 育以服务为 宗 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 产学结合 的发展道路 。坚持 培养面向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 下得去 、 留得住 、 用得 上” 实践能 力强 、 有良好 , 具
这些企业 的 目的 只有一个 ,就是抢 夺 生尚未毕业就被企业预订一空。 技能 明星。但与之相对 应的则是上 海
多年来 ,山东商职 学院坚持校企 人 才培养模式 。在 培养模式 上 , “ 从 订
的企业 , 就有 2 0多家 。新华社报道称 , 年年爆满 , 就业形势喜人 , 不少专业 学 联合办学 的人 才培养理 念 ,不断创新
六月 底在 天津 举 行 的 2 0 0 8年 全 将很难步 人 良好发展 的轨 道 。在这 方 (-“ + ” 才培养模 式的不断创 -)2 1 人

国职业 院校 技能大赛 ,引来 了近千家 面 ,山东商业 职业技术学 院为我们 提 企业到 场观摩 ,其 中位列世界 5 0强 供 了成功 的范例——生源充 足 ,招 生 0
随后 , 据经济发 展和市场需求 , 根
分 ,它要提供 可以让人继 续发展 的空 提高素质 ,其 目的是使 高等职业教育 山东商 职学 院 的产学 合作 逐步 深化 , 间和机会 。如果把职业教 育仅仅看作 和社 会主义市场 经济相融合 ,使高 职 合作范围不断扩 大 ,先后选 择 了山东
“ 饭碗 ” 育。职业教育必 须以就业 为 的适 应期 , 教 使高等职业 教育紧贴社 会 , 创 了省内高职 教育办学模式 改革 的先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高职教育“2+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多指最 后一学年 , 指 三年 教学 时 间 中总计 一年 时 间顶 岗 或 实 习。

行 的重 要 依 托 高职教育具 有“ 等性 ” “ 业性 ” 高 与 职 的双 重 属 性 。所 谓 “ 等 性 ” 指 高 职 教 育 的 层 次 定 位 , 决 定 了 高 职 教 育 的 高 是 它 高 等 教 育 属 性 ; 职业 性 ” 指 高 职 教 育 的 类 型 定 位 , 决 定 “ 是 它 了高 职 教育 的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属 性 。要 处 理 好 这 对 关 系 , 要 就


般 不 低 于 教 学 活 动 总学 时 的 4 % ” 只 有 充 分 保 证 了 实 0 。
践 教 学 时 间 才 能 确 保 学 生 有 充 分 的 时 间 掌 握 熟 练 的 操 作 技 能 , 满 足 岗位 的 需 要 , 出 高 职 学 生 的 “ 技 之 长 ” 因 以 突 ~ 。 此 , 行“ 实 2+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使 学 生 可 以 利 用 一 年 的 时 间 ” 在 相 关 的 岗位 上 “ 岗实 习 ” 适 应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 重 要 尝 顶 是
模 式 的实 施 最 为 成 功 。 所 谓 “ 2+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指 在 高 ”
展 , 学校在校企合作 中创新人 才培养 模式 ” 使 。文 中 还 指 出
“ 强 和 推进 校 外 顶 岗 实 习 力 度 , 校 内 生 产 性 实 训 、 外 加 使 校 顶 岗实 习 比例 逐 步 加 大 , 高 学 生 的 实 际 动 手 能 力 ” 提 。这 些 重要文件精神揭示 了高职教育 “ 2+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必 要 ” 性 , 是高职院校推行 “ 也 2+1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强 有 力 保 障 。 ”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 2 + 1 ” 人才培养模式下顶 岗实 习管理研 究的必
要性
目前 , 国 内许多 高职院校 对 “ 2 + 1 ” 人 才培养 模式 下 的顶 岗 认识 、 学生在顶 岗实 习过程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 、 学生 如何处理工
实 习管理 进行 了积 极的探索 与研 究 , 并有 了一定 的理论基 础和 作 中的问题 、 企业如何管理顶 岗实 习学 生 、 学 院如何做好 顶岗实 实践经验 。但是 ,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停 留在表 面, 并 没有形
学 习基础课程知识 、 专业课 程理论 知识 和校内实训课程知识 , 第 地 区, 1 0 %分 布在 其他地区 ; 从 学生实习 岗位分布来看 , 2 9 . 5 %从 三 年到企业 进行 顶岗实习 , 重在提高实践技 能 、 职业素质和工作 事技术类 岗位 , 2 7 . 9 %从事设计 、 策 划类 岗位 , 2 0 . 1 %从 事营销类
化生产性 实训 和顶 岗实习” 。因此 , 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顶 习生 的企业 进行调 查 , 同时 , 还对 部分 高职 院校顶 岗实 习负责
岗实 习管理 ,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的不断提高 。

人、 校 内外实 习指 导教师进行 了交流访谈 。调查 方式主要 采用
问卷 调查 和交 流访谈两 种形式 。问卷主要包 括学生 问卷 、 企业 问卷及教 师问卷 , 调查 的主要 内容包括学生对“ l ” 年顶岗实习的
的研 究与 实践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 课题编号 : 2 O 1 1 J G A 2 6 9 )
[ 中图分类号3 6 7 1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4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研究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研究【摘要】通过调查分析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下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构建“二级二线”教学管理机制、打造“四结合”立体化教学模式和建立完善的三方考核评价体系等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管理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基础、一年技能、一年校外实践教学(一年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全面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专业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岗位,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的相关文件,都强调校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大力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能力。

本文主要以广西为例进行论述。

一、校外实践教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广西多数高职院校实施了“2+1”人才培养模式,也对一年时间的校外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实践教学管理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广西地处西部,随着西部大开发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做好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对高职生而言,一年时间的校外顶岗实习是校内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重在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能力,其重要意义在于:一是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从事企业具体工作岗位或者参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是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过程中提高实践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二是学生走出校门,面对不同于学校的环境,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提升适应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三是学生通过工作,能够进一步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提高就业生存能力。

高职“2+1”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高职“2+1”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 教柏 职业
第9 期( 总第 7 9 3 期)
.__ _
同 职“ 2 + 1 " 模式下专业 人才培养 方案研 究
Ej
I —
张怡跃
[ 摘要 ] 高职“ 2 + 1 ” 模 式人 才培 养方案构建 , 带来 了专业理论 知识培养学时压缩 的强 力挑 战、 校 内外如何衔接 以及校 外顶 岗实 习 如何 有效安排和 充分监督 等重要 问题 。通过 高职 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设计 的梯级化 、 公 共基础理论设 计的分层化 、 丰 富化和服 务 高 职教育 大众化 、 专业基础理论设 计的宽广化 、 专业理论设计的既全面又深化、 专业校 内实习设计以项 目成果为导向、 专业顶 岗实习 设 计 问计 于顶 岗的工商企业、 顶 岗实习全程化指导与监控 等举措 , 才能真正实现 “ 理论够用、 重视 实践” 这一长期的高职人才培养定位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3 9 8 5 ( 2 0 1 4 ) 0 9 - 0 0 9 6 — 0 2
高职“ 2 + 1 ” 模式 , 就是 把 3 年 的高 职教 育分 为 2年在 校学 高职教育人 才培养方案所呈 现的专业 知识 、 理论 体系是不 完整 习、 1 年 以校外顶 岗实习为主体 , 加大顶 岗实 习的实践教学 比重 的 、 支 离破碎 的。某些专业理论 课程 由于前 置专业基础课 程被 与力度 , 真正 体现高职教 育人才培养 方案 以重视 实践为主体 的 删减或学 时大量减少 , 教学 时只能囫囵吞枣 , 实 际效 果很差 , 连 特色 。
与专业 基础理论课程 或其他相关 专业理论课 程相重叠 , 这些重
高 职“ 2 + 1 ” 模 式下 , 顶 岗实 习( 包括 暑假 和寒 假 ) 约l 1 个月 会 阅历就是 在构建高职 “ 2 + 1 ” 模式 时 , 可以整合的空 间 , 而 目前 榷, 其安排存 在的 问题 是如何既衔接好 专业基础 理论和专 业理 论, 又衔 接好 专业 顶岗实习 、 区别 于顶 岗实习。 目前的校内实习

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述, 旨在为人才可持续 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和帮助 。
关键词 : 学 习型组织 ; 人 才培养模式 ; 学习力 ; 创新
中图分类号 : G 7 1 8 .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9 3 1 X( 2 0 1 4 ) 0 1 -0 0 3 6 — 0 3
作者简介 : 李宝玉( 1 9 7 6 一 ) , 男, 山东滨州人 , 工程师 , 硕士 , 研究方 向 : 现代食品加工理论与技术 、 高职教育 。
第1 期
李 宝玉 等 : 构建高职院校学 习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3 7
专业理化和专业技能的一流人才 。
天的你依 旧是一个人才。 【 1 ( 二) 学习工作化 、 工作学习化构建学习型课堂 学习工作化指的是要把学习和工作相结合 ; 工
第一树立以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打造高端技能人才为核心以提升师生的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通过改变师生的学习观念转变心智模式确立终身学习和自我超越的思想构建学习型双师的教师队伍培养双核多证型的学生
第3 O卷第 1 期
2 0 1 4年 2月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 AI B P o l y t e c h n i c Co l l e g e
V0 1 . 3 0 No . 1 F e b . 2 0 1 4
[ 高职教 育理论与实践 】
构 建高职 院校学 习型人才培养模 式初探
李宝玉 , 李婧媛 , 李殿鑫 , 孔凡利
( 1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5 0 7 ; 2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佛 山5 2 8 5 3 1 ; 3 . 广东科贸职业学

对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对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

对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随着近几年就业压力的增大,为了解决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我国的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推行了“2+1”人才培养模式,即“人才培养向市场靠拢,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

一、“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所谓“2+1”教育模式是指三年制高职教育中,两年在校学习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进行顶岗、随岗或轮岗实习,并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进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新毕业的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工作,对于学生和企业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成为新型的教育培养模式。

二、“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从教育实用地出发点来看,这种教育模式将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与今后的工作技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解决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吃饭”的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我们肯定这种模式的优势同时,也发现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因为重视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学生实践锻炼、专业技能与校外的企业培训,势必要缩短学生在校时间、减少理论课程的开出率,这样的调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在实行过程中也出现不少的错误与漏洞。

三、“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面对“2+1”模式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笔者对高职高专5个专业的学生与任课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经过整理与总结归纳,笔者认为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的几大问题:1、在校时间的缩短,课程缩编整合导致的课程内容“缩水”。

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只有两年的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及其基础知识。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的学校对部分基础课程采取缩编或整合,如:原本72课时的课程减少到54课时或36课时,或将相近的两门课程合成一门课。

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在仓促的时间之下教师授课安排加快,一方面要完成教学科布置的任务,一方面又要将知识传达得全面,最后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

“2+1”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初探

“2+1”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模式初探
实 用 技 能 , 速 地 实 现 学 生 与 职 业 人 的 角 色 转 换 , 短 快 缩
大 多数 学 生 党 员 在 三 年 级 的 时 候 进 入 了 考 察 的 关 键 时 期 , 就 是在 这 个 时 期 , 生 党 员 进 入 了企 业 实 习 也 学
实 训 , 离 了 培养 人 的 视 线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生 的 思 远 学
21 0 0年 7月 第 3期
焦作大学学报
J OURNAL OF I J AOZUO UNI VERSI TY
N 3 o.
J . u1201 0
‘ ‘ 2+1 养模 式 下高职 院校 学生 党 员培 养模 式 初 探 " 培
董 永 红
( 焦作 大学 , 河南 焦作 4 40 ) 5 0 3
毕 业 生 上 岗 的适 应 期 。在 此 模 式 下 , 校 和 企 业 都 成 为 学
育 人 主 体 , 同 培养 全 面 发展 的 高技 能 人 才 。 这 种 对 学 共 生 和 学 校 双 向利 好 的 事 情 却 给 高 职 院 校 党 建 工 作 带 来 了新 的挑 战 。
1 1生 源质 量不 一 。 员 素 质 参 差 不 齐 . 党 由于 我 国现 行 高 职 院校 的招 生 情 况 复 杂 , 计 的 层 设
想 由 于 受 到 外 界 冲 击 发 生 着 剧 烈 的 变 化 , 别 容 易 走 特 偏 , 此 时 培 养人 又 不 在 身边 , 们 可 能 就 会 把 不 好 的 而 他
思 想 留在 心 底 , 而这 种 情 况 也 可 能 对 以后 他 的 党 性 等 各 方 面 发 展 造成 阻 碍 。 企 业 的 管 理 人 员 觉 得 学 生 就 是 来 实 习 , 多 教 一 下 技 术 方 面 的 知 识 , 于 党 员 培 养 方 面 最 对 不 是 很 关 心 , 得 没 有 这 方 面 的 义 务 , 时 也 没 有 这 方 觉 同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要: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对象,就是培养某特定领域的高级职业应用专才。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不但要培养该职业的专业理论和应用技术,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相应职业的道德操守以及该职业在实际操作中的素养。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时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从业和所学的专业不对口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引出校企合作“2+1”贴近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更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接轨,从而对高职高专校企合作有着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高职“2+1”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社会高速发展,“社会转型”的跨越,事业、企业的“转型”,促使对高级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呈现就业难、专业不对口等现象。

在高职教育发展领域,没有与时俱进的培养学生的指导思想,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如过时产品,将被社会淘汰,学校教育失去培养人才的意义。

一、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一)时代发展急需高职高专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不论是经济规模,还是企业数量,都列于我国前茅。

珠三角可谓是“世界加工厂”,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可想而知。

在过去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中,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各种岗位上的劳动力。

在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集中地反映了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社会经济转型。

新的经济模式促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更高的层次,过去的经营、管理、生产理念必须转变。

珠三角作为对外发展的前沿地区,经济转型要先于许多地方。

由于珠三角各行业产业链成熟而庞大,企业转型造成严重的专业人才的缺口。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培养各类专业应用人才的基地,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贴近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一味“闭门造车”,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学生,也将被社会淘汰。

(二)“2+1”人才培养模式是生产合格产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里,教育培养的人才层次断层,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尤其是对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

酒店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初探

酒店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初探

酒店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初探“2+1”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合作、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水平的有效人才培养方式之一,为保证该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整合,使之更行之有效。

标签:人才培养整合校企结合为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我系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展了“2+1”培养模式的改革,本课题组承担了主要的教改及具体工作。

工作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构建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新模式,并制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 “2+1”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背景1.1 “放羊式”自主实习形同虚设实习是提高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一条必由之路,一直以来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都是利用校内简易的设备和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来完成。

校内实习条件有限,学校没有能力去建设实习饭店环境,更没有条件建立四星、乃至五星级以上的宾馆供学生实习;顶岗实习主要建立在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基础上进行,实习地点分散,教师监督跟不上,在学校调查中发现,这样的实习方式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有些学生还出现做假现象。

这样的方式根本达不到学校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初衷。

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提高,实行统一的、系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1.2 酒店行业人才流动性大,需求缺口大,提供了改革的可能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许多酒店出现用工慌现状,中级管理人员更是稀缺,人工成本上升。

在此形式下不少企业开始探索新的用工体制,各类酒店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企业一方面可以以相对较低的人工成本解决用工慌问题,一方面通过培养为企业积累了大量人才,开始喜欢并乐于接受在校生的实习。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对学生在校外的实 习资金投入较少。 一般学校仅对集中组织的大 批量学生的实习派出带队教师 . 负责学生的出勤 、 纪律等方面的问题 , 给学生一定 的路途补助和午餐补助 , 给实习单位和校外兼职的指导教 师少量 的报酬 2 . 2“ 2 + 1 ” 顶 岗实习学 生存在 的问题 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足 . 适应能力差 。学生对顶 岗实 习的思想认识 不足 . 认 为顶岗实 习是走过场 . 完成老师布置 的实 习报告 即可 , 对学业 毫无帮助 一旦走进企业 , 走 向顶岗工作 岗位 , 面对企业“ 出效益 , 见成 果” 的工作方式无法适应 , 碰到困难和挫折无从下手 。 加上他们得到的 报酬低 , 与在学校时 『 童 憬 的工作报酬有所差距 ; 因此 , 容易出现片面追 求实习报酬 . 工作消极 . 缺乏 自 信心, 缺乏主动性和 吃苦耐 劳精神 , 自 主能力差. 适应期长 . 进入角色慢 等状况 。 1 . 高职 院校 开展学生“ 2 + 1 ” 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2 . 3 顶 岗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 1 . 1 顶 岗实 习是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渠道 实习单位往往有 自己的运行周期 .只有在任务相对少的时候才可 顶 岗实 习可 以使学生接受现代企业 氛围的熏陶 . 熟悉 相关行 业先 实 习单位往往不敢轻易把重要工作交 进的设备 、 技术路线 和生产工艺 . 尽快 掌握 相应岗位所需 的基本 技能 以把某些岗位提供给学生实习 . 担心如果学生做得不好会影响企业的工作流程与 与专业技 术 . 取 得实 际工作经验 . 巩固 、 综合 、 强化实践能力 , 并养成现 给项岗实习的学生 . 并且多数学生 代化生产和科技研发所需要 的团队协作精神 、 群体沟通技巧和组织协 效益。实习单位往往把学生安排 到单位办公室整理资料 . 经常是固定在一个 岗位上 , 没有机会 轮岗 , 真正的核心岗位 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 职业素质 、 是做助手 , 和核心技能用人单位是不愿意让顶 岗实习的学生接触的。因此通过项 职业道德 、 职业 意识 的氛围 岗实 习也不能学到各个岗位 的技能 实习单位也不把顶 岗实习的学生 1 . 2 顶岗实 习是培养学生 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必要环节 平时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上都很少交流。 由于顶岗实 习的 目 标在 于强化学生职业 技能 、培养学生职业 素 当成他们其中的一员 . 养、 全面提高综合 素质 , 因此 , 通过顶 岗实习有利于 培养学生 良好 的 3 . 高职院校学生“ 2 + 1 ” 顶 岗实习对策建议 行 为习惯 , 真实的工作环 境能提升学生 吃苦 耐劳的精神 、 遵守纪 律的 3 . 1 制定完善 的制度体 系 . 实行多 向管理 . 合 理设 计 , 使顶 岗实 习 职业意识 . 树立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 促使 学生积累实 际工作 经验 , 不断 科学规范化 强化职业技能和 职业 素养 . 更好地适应 工作岗位要求 . 为实现从学生 规范管理 、 严格考核是保证顶 岗实习教学质量 的必要条件。 “ 没有 向职业人的转变做好准备 规矩 。 不成方 圆” . 为保证顶 岗实 习的顺 利进行 . 建立健全 的保 障机制 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应实行实 习单位的管理 、 学校的指导管理和学生 1 - 3 顶岗实习有助 于解决部分学生生活困难 问题 顶岗实习并 非是企业完全按照正式员工的标准给学生发放工资 . 的自 我管理 的多向管理形式 . 齐抓共管 . 层层把关 。 学校应科学谋划 、 合理设计顶 岗实习 的教学环节 以综合性教学 而是根据学生 的实际工作 岗位 给予 一定补助 . 并规定 其任务量 . 超出 任务量 , 企业 按照一定 比例 给予 提成 这样 . 学生 既可以完成实 习任 设计 为基础 . 将学校教学与校外 实习作为一个完 整的系统 . 对整个教 务. 又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 学过程进行科学谋划和 系统设计 . 深化教学改革 , 合 理安排各专业学 l - 4 顶 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的有效途径 生顶岗实习教学环节 . 明确顶岗实 习的教学 目标和质量标准 . 完善成 由于顶 岗实 习具有实习岗位真实性 的特征 . 能将 理论 与实践进行 绩考核评 价办法 , 制订顶 岗实习教学大纲 , 规 范相关教学 文件 , 使 顶岗 有机结合 , 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 、 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对接 , 与企业和 实 习不断走向科 学化 、 规范化轨道 。 岗位零距 离对接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 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 3 - 2加强实习学生的心理辅导 真正实现“ 零距离 ” 上 岗 学生一旦进入了顶 岗实习.就应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参与工作 . 须 1 . 5顶 岗实 习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校 、 企业 、 学生三赢 保持 良好 的心态和积极 的工作态度 .要是有信心去克服和面对困难 。 顶岗实习促使高职 院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得以提高 . 社会声誉 因此 , 在学 生顶岗前 . 应对其有 针对 性地开展心理教育 、 辅导, 让学生 得 以提升 , 学校的影响力得 以扩大 :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 了- - ̄ t L 高素质 、 轻 松愉快地融人到顶岗实习中去 在顶 岗实 习期 间. 学校 的实 习指导 高技能 、 较 稳固的劳动者 , 补充了技术力量 , 解决 了企业人 才急缺 的 教师、 专业课教师之间以及学 校和顶 岗实 习单位之 间要密切配合 . 加 问题 . 同时丰富了企业文化 . 提高 了经济效益 : 顶 岗实 习强化 了学生职 强与学 生的沟通 . 了解他们 的心理变化 . 及 时化解 和消除学生各种心 业技能 , 培养了学生的职业 素质 , 增强 了学生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网络实习课程与“2+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应用的研究

高职院校网络实习课程与“2+1”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应用的研究
高 职 院 校 网 络 实 习 课 程 与 ‘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结 合 应 用 的 研 究 ‘ 2 1
龚凤 仪
( 河北 外 国语 职 业 学 院 , 北 秦 皇 岛 河 摘 要 : 职 院 校 对 实现 我 国 高等 教 育 的 大 众化 作 出 了 高 重 要 贡 献 。 国 民经 济 建 设 培 养 了 大量 高 素质 技 能 型人 才 , 为 其
关 键 词 : 职 院校 高 远 程 网络 实 习课 程 “ + ” 才 培 2 1人
自制 力 ; 是 缺 乏 明 确 的 实 习 任 务 和 要 求 ; 二 三是 在 实 习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难题 不 能够 得 到及 时 回应 和化 解 :四 是 对 于 实 习 成 绩 的考 核 评 价过 于简 单 化 。 远 程 网 络实 习课 程 与 “+ ” 才 培 而 2 1人 养 模 式 相 结合 却 能 够 很 好 地 解 决 以上 各 种 问题 。 二、 网络 实 习课 程 与 “+ ” 才培 养 模 式 的 结 合 应 用研 究 2 1人
必备 的课 程 。 ( ) 程介 绍 。 程 介 绍这 一 模 块 可 以说 是 必 不 可 少 的 。 2课 课 通 过 对 课 程 的介 绍 。 习 学 生 可 以对 相 应 的课 程 进 行 了 解 并 实
养 模 式 近 年 来 , 国高 等 职 业 教 育 蓬 勃 发展 , 适 应 国 民经 济 建 我 为 设 和 社 会 发 展 的 需 要 培 养 了大 批 应 用 型 人 才 。顺 应 了人 民群 众 接 受 高 等 教 育 的 强 烈需 求 。 而 , 职 教 育 在 面 临 着 发展 机 然 高 遇 的 同时 , 面 临着 严 峻 的挑 战 。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选 择 对今 后 也 人

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中国高铁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的铁路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铁路高职院校开始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然后在实践中锻炼一年,以培养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素质铁路技术人才。

然而,这一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出有效的对策。

首先,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实践环节相对较短,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

实践环节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实施中,铁路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参与度和实践创新能力。

可以在校外建立实验实习基地,与铁路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铁路工作的实际情况。

其次,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毕业生培养与用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目前,铁路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主要依据铁路企业的用人需求制定,然而,在学生入学两年后的实践环节结束后,铁路企业的需求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铁路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铁路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和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需求调整培养计划,使毕业生的就业能够与铁路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再次,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学生选择实践单位的问题。

由于实践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重要环节,选择一个适合的实践单位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实践单位数量有限,学生选择实践单位的自主权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铁路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铁路企业的合作,拓宽实践单位的选择范围,提供更多选择机会,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实践单位,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

最后,铁路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关键,他们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国内实施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两年高职高专的学业后,可以选择在合作院校攻读本科学位,完成三年的学习。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历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转学适应问题。

由于学生需要在两个不同的院校进行学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课程安排。

这对学生来说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惑和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提供转学适应的相关支持,例如开设专门的转学适应课程,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重叠和冲突问题。

由于两个院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学生在转学后可能会面临一些重复学习的情况,或者课程之间存在冲突,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院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对接和整合,确保学生不会重复学习或遗漏重要内容。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不同院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可能存在差异,合作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师资培养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加强合作院校之间的师资共享,使得教学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

此外,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评价和认可问题。

在学生转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评价和认可方面的问题,例如学校之间对于学分的转换和认定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转学后的学分无法被完全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
作者:成超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年第05期
[摘要]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2+1”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实是一种具有很大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办学理念,是一种从观念到操作的全面改革。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教育模式初探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均明确要求,各地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创建示范性职业院校要把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作为一项主要任务。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学与做合一,产学一体化。

随着企业对人才实践技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和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加剧,扩大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是高职院校的唯一出路。

“2+1”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推出的一种具有较大创新性的教育改革。

所谓“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三年制学生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在学校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培养职业素质,再用一年到企业接受职业培训,提高职业技能。

那么,全新的“2+1”会带来什么根本性转变?
首先,把大时间跨度的职业培训及实习实践作为传统教学计划的扩充,可以弥补部分高职院校资金紧缺,实验实训设备不足,克服实践课开不起来或者即使开起来了也不能紧贴本专业的最新行情的弊病。

实验实训的条件是衡量一个高职院校办学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但是受资金的制约,部分院校很难做到校内实训室与企业一线技术要求的融合一致,往往是选用一些相对廉价却已经过时的设备,甚至是采用应付指标的态度,设立一些目前已经完全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实训项目。

而当前技术日新月异,即使是采用大投入引进最新设备,一两年后还是会面临落后、淘汰的局面。

在“2+1”的模式里,对学生来说,在1年时间里是在企业生产
一线进行实习,接触的是最新的生产设备,最具时效性的专业技能,在提高实操能力的同时,积累了部分工作经验,可以大大提高即将面临的就业竞争力。

并且实习单位本身就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对学校而言,可以将校内实验实训建设资金投放到相对稳定性较好的基础课程上,大大降低对于昂贵设备的短期投资率和淘汰风险度。

其次,对于企业来说,传统的“校企合作”是保守的,一般采用一周或一个月的时间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

根据现代企业的运作规律,如此短暂的实习时间是难以达到真正掌握职业技能的目的的。

实际运作中,往往是采用“参观”、“介绍”等走形式的模式。

企业是费时费力,而学生如雾里观花,效果不甚了了。

而在“2+1”的模式下,企业可以系统的完成对学生的岗前培训,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有足够的一线生产时间,深化学生对企业的认识,对行业的了解,对技能的提高,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价值。

学生一毕业,可以立即加以录用,大大提高了人才吸收和培养的效率。

再者,在“2+1”的培养模式下,学校和企业是深层次的合作,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学校可以为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订单式的培养,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编写课程教材。

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有企业的参与,将会使这项工程更具备方向性和客观性。

同时,把教学场地真正开进企业,必然要求专业教师同时参与,把专业教师从“教室讲课,回家备课”改变成“在学校是讲师,到企业是工程师”的方式,为培养“双师”素质开辟了广阔的天空。

最后,学校和企业的深度结合,可以利用企业技术优势,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丰富学校科研成果,提供企业技术创新,输出社会服务价值。

“2+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在实际运作的时候,以下问题是需要注意考虑的:
首先,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变短,课程的设置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收缩。

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是需要慎重的。

高职毕业生,应该是掌握了高新技术,同时具备良好专业素质的可塑性强、成长速度快的人才。

“2+1”的模式不是急功近利的以追求让学生快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为唯一目的。

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教育,专业素质的培养同样是重要的。

所以不能为了腾出1年的时间而把一些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给缩减掉。

其次,对于实习企业的选择也需要慎重,不能采取一种赶潮流,尾随跟风的态度。

要选取那些在行业中技术领先,体制健全,发展稳定的企业。

技术领先能保证学生所学的时效性。

体制健全能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职业培训,也能保障学生的生产安全和学校的校外管理。

发展稳定能维持校企之间的长期合作,同时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再者,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要交叉学习、互补提高。

专业教师要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设备状况,在校内教学阶段能对学生进行预培,促成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这一跨越的无缝结合。

企业的技术人员(主要是学生实习的指导人员),也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他们不再是单纯教“手艺”的师傅,同时也要担负起延续学校教育的责任,要对学生进行技术、品德、思想等各方面完整的指导和培养。

“2+1”里面这个“1”,绝不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简单移交,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必须全程进行跟踪和监控,及时了解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技术上的动态。

学校必须对企业里的实习指导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督导。

这一点在“2+1”的开展中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学生的校外管理问题,是要点,同时也是难点。

首先从观念上要让学生明确,
“2+1”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在企业实习和在学校学习同样要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制度。

一方面要深化学校和企业的两批实习指导人员的结合,要做到随时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动态。

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活辅导员班子的建设,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能及时得到了解和帮助,对学生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能进行正确的疏导和教育。

加强安全教育,成立特殊事故应急处理机构,切实保证实习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2+1”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确实是一种具有很大创新性和开拓性的办学理念,是一种从观念到操作的全面改革。

在“2+1”模式下,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实践教学和职业岗位零距离的接触。

这是学院长期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产学研工作的基础,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纽带,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
[2]谈松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教育制度创新.《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3]俞仲文,刘守义,朱方来.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