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_形势与政策作业

合集下载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有效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党正在带领人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合民心,顺民意,决定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看到,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随着群众对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进步的关注显著增加,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不断深化,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

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

一、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任危机。

当前党群干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在许多重要问题上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和差距,群众意愿和党的意图之间还很难达到有机统一,群众对党的干部乃至党的工作有抵触情绪。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认为官员多为腐败分子,作风不实,只为自己不为群众。

二是认为机关工作人员多为混世魔王,不务正业、吃拿卡要、办事拖踏。

三是对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帮扶措施态度淡漠,认为是作秀,常以得到钱物多少看帮扶成效。

(二)沟通弱化。

一是多数干部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不能妥善处理与群众的关系,常以过去行政命令、说教方式做群众工作,没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怕解答问题不清、怕群众起哄、怕做群众工作会激化矛盾。

或认为群众知识水平低、素质不高,不屑与群众交流。

二是群众认为“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反映问题常常以找领导或集体上访方式解决,认为走正常渠道是浪费时间,同一般干部反映问题如石沉大海,对各项政策扶持不患寡而患不均,等、靠、要思想抬头。

(三)期望值过高。

群众对各级干部所做的工作期望值过高,认为干部能力不足,不能给他们带来理想化的物质、资金、政策支持。

而一旦这些主观愿望和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对干部产生不满情绪。

甚至群体上访,或反复上告。

尽管基层干部做了很多工作,但有些群众仍不理解,甚至怨声载道。

二、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干部作风问题1、学习作风漂浮。

虽然各级各部门都在适时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不同方式的集中学习,但多停留在读报纸、读文件、读行业规定上,联系实际学、深入群众学、围绕中心学做得不够。

2014预备党员考试题目(答案)

2014预备党员考试题目(答案)

预备党员考试题目对错题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道德建设为中心。

(N )答案:2:我们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因此不应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N )答案:3: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Y)4:我们党在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Y)答案:5: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必须把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N )答案:6中国于200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WTO,成为世贸组织第143个成员。

(N )答案:7:党章强调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现在又讲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有点矛盾。

(N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涉及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其实是重复了马克思主义老祖宗讲过的话。

(N )9: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Y)答案:10:发展就是搞经济建设。

(N )答案: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C ),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A: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B: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体现1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邓小平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所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

二是指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D )。

A:大部分来源于马克思主义B:少部分来源于马克思主义C:完全来源于马克思主义D:基本来源于马克思主义13:全党服从中央是党和人民的(B)。

A:共同意志B:最高利益所在C:一致要求D:关键所在1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A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1、如何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出发,总结历史经验、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发展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决定,在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意义重大而深远。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用“三个事关”“三个全面”“四个更好”深刻地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决定》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和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全面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必须深入领会《决定》提出的“三个事关”“三个全面”“四个更好”的深刻含义,重点要把握以下3个方面。

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

执政能力建设,是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一项重大的现实课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执政能力建设。

从掌握全国政权的那一天起,就为掌好权,执好政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甚至出现了严重失误。

总结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执政的历程,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法治更具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稳定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摒弃人治,厉行法治,着力解决好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关系问题,推进党执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以依法执政促进和保障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分析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分析

《公共政策学》考试大纲分析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一)公共政策学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学:P61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和公共政策学的概念:P59-P61政策研究、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学是明显差异的三个概念。

政策研究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是学术取向的职业学问家。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和研究范围是政策内容、政策过程和政策产出,发现和验证政策与其主体和客体之间、与有关社会和自然环境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此,政策研究是一门科学。

③研究的目的或目标是构建政策理论,创设研究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获得学术界同僚的肯定。

政策分析作为学术术语是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于1956年出版的《政策分析》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政策分析的内涵:①研究的主体或者政策分析者是应用取向的政府机构和其他公共组织内部的专业人员,以及民间智库的政策研究人员。

②研究活动关注的重点或研究范围是“为了政策而分析”,即分析是一个基于政策、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研拟备选方案并从中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该目标的最优方案,以及对政策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过程。

③政策分析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决策者规划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政策蓝图。

④对研究成果的社会反响的期待是被决策者采用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公共政策学的内涵:①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制定和执行的公共政策,也就是公共决策。

②这门学科具有准科学的特征。

③由于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是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全部领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并需要各个学科的知识,所以在学科内容上这门学科具有跨学科或多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特征。

④学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创造与权力运作相结合,是这门学科的又一显著特征。

案例1-1谁的决策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1-7: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作业4000字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作业4000字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作业4000字形势与政策课程已经成为大学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4000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大学形势与政策4000字论文篇一:《论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构建》[内容摘要]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的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既是建立在公平正义基础上的社会,又是以保障公平正义实现为前提的社会。

[关键词] 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利益机制公平与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的追求,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际关系的和谐,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公平,因此必须处理好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问题。

一、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价值取向。

古往今来,无论在我国古代还是在古代的西方,许多思想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做过探讨,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就提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近代的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在古希腊,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正义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

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也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研究。

公平正义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但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改革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十分严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比如,国企改革造成部分工人失去工作及国资流失;城市建设和扩张使不少居民遭遇拆迁侵权之苦和农民失地之痛;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分化引发尖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冲突;部分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腐败现象还在不断的滋生蔓延.....等等。

自考公共政策必备复习资料:简答题

自考公共政策必备复习资料:简答题

自考公共政策必备复习资料:简答题
1、简述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
 答:(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

如管仲提出的“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如孟轲提出的“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如李悝主张的“尽地力”、“善平籴”。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如商鞅认为“国待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

(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

如唐甄认为“天地之道故平,平则万物各得其所”。

(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如老聃认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简述凯恩斯主义对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影响?
 答: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及其被奉为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政策学的产生有如下影响:(1)公共政策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正面作用。

(2)尽管许多国家的政府官僚系统乘势不断扩充,但是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专门知识仍然大大地超出他们的知识领域,解决的办法一是吸收学者参与,二是实行政策咨询。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集合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集合

1.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素材集合篇一【热点背景】最近,某某省市区的大气污染防治“一刀切”事件引发社会舆论关注。

而在这一消息向社会发布之前,生态环境部就提出要开展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问题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问题的专项整治。

坚决反对“一刀切”,是生态环境部一贯的态度。

一刀切,原指切蛋糕时只考虑一些人的要求,而不管其他人需求,在蛋糕上只切一刀的方式。

现在,它被引申为对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不作具体分析,而用整齐划一的办法来处理问题。

“一刀切”问题看似老生常谈,但却值得相关地方和部门认真反思、举一反三【公考角度解读】[提出观点]生态环境治理与地方发展休戚相关,也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应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情况或性质不同的对象,要做好统筹分类,才能真正找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正因如此,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坚决避免“一刀切”。

[综合分析]深入探究,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刀切”本身就是一种污染,具体来看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违背了政策初衷,要么将任务层层分解转向层层加码,要么在程序上不敢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乱执行,那就选择生搬硬套般囫囵吞枣。

另一层则是损害了群众利益,无视群众诉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置若罔闻而不认真解决。

从前者来看,是在政策执行和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政策敷衍、政策附加、政策照搬等本应规避的问题,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曲解了政策的本意。

就后者而言,“一刀切”刀刃向下,直接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损害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伤了民心,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之所以会出现环保“一刀切”,可以归结为以下原因:其一,一些地方觉得任务重、压力大,对政策过度解读。

认为“一刀切”的工作方法能够在短期形成高压态势,成效立竿见影,用力越猛,反而越能体现干劲。

不重实效只求“速效”,不顾实际只求整齐划一,机械式生搬硬套,这实际上是用强制性手段捂住了具体问题,以一时的管治代替了长效的治理。

陕西省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_解析版

陕西省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_解析版

汉中市龙岗学校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一、单选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现代都市生活中经常可见田园生活的绿意。

人们在家中阳台、屋顶种上蔬菜,或者到郊区租地种菜、养猪……收获的农产品,可以自食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

材料中的农产品()①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劳动②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③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④不是商品,因为只有使用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现代市场经济中支票成为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下列对于支票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支票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②支票是一种电子支付卡③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④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3.小红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计划利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时间去浪漫的土耳其,以下汇率的变化情况哪种是小红旅游时最希望看到的()A.人民币贬值 B.欧元升值C.欧元汇率升高 D.人民币汇率升高4.随着电影业迈入数字化及3D影院时代,3D电影深受观众喜爱,但票价比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要高,其根本原因是()A.3D电影的画面立体感更强 B.观众需求多 C.质量好 D.成本高,价值大5.在经济学中弹性可以用来衡量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右图中A、B是两条需求弹性不同的曲线。

下列选项可以用曲线A表示的是()A.兰博基尼豪华跑车 B.私人游艇C.大米和食用油 D.《兰亭集序》原作真迹6.2019年某商品的价格为20元。

如果2020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了20%,且通货膨胀率为20%,不考虑其他条件,2020年该商品的价格为()A.20元 B.28.8元 C.24元 D.30元7.过去,人们向往的生活是“钱多多”,即富裕的生活,有车、有房、有存粮;现在人们渴望的是“乐呵呵”,即健康、发展、享受才是人生之宝。

这反映出()A.我国居民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B.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改善C.我国居民消费中享受性消费已占据主导 D.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降低8.“双12网络购物狂欢节”已落下帷幕,有数据显示,不同于往年,2019年剁手党们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了大量透支消费。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

浅谈民生—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浅谈民生---从四个视角浅谈关于民生问题的形势政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而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力量的广大人民群众的莫过于民生问题了。

xx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主席也作了关于民生问题的重点讲话,提出了“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的重要观点。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些问题,一旦处理得好,就能极大地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能增强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反观一些国家社会不稳,正与民生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

xx年的今天困扰人们的民生问题有很多:通货膨胀,收入分配差距,消费,住房,中国股市,教育,就业,看病,社会保障,交通??一、物价上涨的脚步能否慢下来?怎么防止明显通货膨胀?当前,物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xx年5月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同比呈逐月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从xx年8月份起,CPI涨幅连续5个月达到6%以上,xx年以来涨幅又有所升高。

在物价的持续上涨过程中,人们感到东西贵了,钞票缩水了,资产贬值了。

物价问题牵动千家万户。

近一年来的物价上涨给老百姓特别是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不小的压力。

更重要的,物价的快速上涨,CPI突破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让公众的通胀预期大大增强,控制物价上涨、遏制通货膨胀,尤其是遏制生活必须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就是最大的难题之一。

自考:《公共政策》笔记

自考:《公共政策》笔记

公共政策自学考试笔记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

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公共政策考点

公共政策考点

一、知识点(小题型,没有指定是单选、多选还是判断或者名词解释)1、政策分析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

2、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是《战国策》。

《智囊补》作者冯梦龙,是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

4、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

5、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主要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

6、所谓价值无涉,就是划清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界限,前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将价值判断从经验研究中剔除出去。

7、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

(P17)8、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申农,1948年他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著名论文,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P19)9、美国数学家维纳从1919年开始接触控制论思想起,经过近30年的持续研究,于1948年出版了《控制论》这一奠基性著作,控制论这门新兴学科从此诞生。

(P20)10、从管理的角度看,研究领域可分成三个系统:技术系统,即机器-机器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即人-机器系统;社会系统,即人-人系统。

11、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1951年,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

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

12、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前半期,许多政治学研究者日益重视政治科学的公共政策取向。

如戴维-伊斯顿、拉斯韦尔、林德布洛姆、阿尔蒙德。

13、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和《政策科学构想》。

(完整word版)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完整word版)宁骚《公共政策学》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1、具体的个别政策;2、政策群和政策链:(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

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不是乌托邦当前西方反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声音认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描述了美好的乌托邦之梦而已。

事实上,何为马克思主义乌托邦,最普遍的意思应该是没有痛苦、死亡、损害、失败、崩溃、冲突、悲剧甚至劳动的幻想中的未来社会,但就马克思而言,他根本无法描述出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共产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从不拿未来说事,而且,乌托邦并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首先,因为马克思是犹太人,犹太人的传统是禁止预测未来,所以他往往对未来只字不提。

另外马克思认为未来还没有来到,因此对未来的假想不过是一种谎言,将充满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变成似乎可以预测的假象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有害的。

认为自己有能力影响到未来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安全的错觉,“像一个抱着毯子不放的小孩那样紧紧抓住未来,便可以高枕无忧”。

先知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谴责现世的贪婪、腐败和权力欲,并向我们发出警告:如果不能做出改变,人类将根本没有未来。

对马克思来说,乌托邦描绘出的社会蓝图分散了人们对现实社会中政治任务的注意力,马克思对那些脱离了历史现实的观点都保持审慎的态度,马克思坚持认为重要的不是对于理想未来的美好憧憬,而是解决那些会阻碍这种理想实现的现实矛盾。

未来的种子深植于现实的土壤中,要实现一个人人平等、和睦相处的社会不只需要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力量的加深,还需要社会经济力量的不断充实与提高。

反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出奇幼稚的想法,这来源于马克思对人性的轻信和对人性邪恶的无视,从而忽略了一个事实:人生来就是自私、贪婪、好斗而富于竞争性的动物,而且任何社会变革都不能改变。

但是,社会主义并非要求它的公民都是道德上的楷模,他并不意味着我们随时都要把自己束缚在集体的大家庭里。

这是因为,能使马克思的目标得以实现的机制都是可以嵌入社会制度中的,而不会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人的善意上。

比如在一定的社会体制下,一个人生产一件产品,他自身的贡献是他自己能获得某种满足感,同时这也使社会中的其他人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结果就是通过马克思构想中的未来社会关键的生产单位自治合作社的机制实现的。

南林大毛概题库 (4)

南林大毛概题库 (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模拟试卷8(第1次考试)考试时间50分钟2013-6-11 14:18:31 到2013-6-11 14:25:37 难度:随机序号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1(难度:容易)——初次分配由市场决定,政府不能直接干预。

()标准答案:正确您的答案:错误本题得分:0答题次数:1总得分:0平均得分:0本题分值:2正确率:0%2(难度:容易)——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是同一切错误思想做斗争。

()标准答案: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本题得分:2答题次数:1总得分:2平均得分:2本题分值:2正确率:100%3(难度:容易)——我国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采用的模式是民主自治。

()标准答案:错误您的答案:正确本题得分:0答题次数:1总得分:0平均得分:0本题分值:2正确率:0%4(难度:容易)——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发展高科技,农业不应作标准答案: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本题得分:2答题次数:1总得分:2平均得分:2本题分值:2正确率:100%5(难度:较难)——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标准答案: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本题得分:2答题次数:1总得分:2平均得分:2本题分值:2正确率:100%6(难度:较难)——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消灭生活资料私有制。

()标准答案: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本题得分:2答题次数:1总得分:2平均得分:2本题分值:2正确率:100%7(难度:容易)——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标准答案:正确您的答案:正确本题得分:2答题次数:1总得分:2平均得分:2本题分值:2正确率:100%8(难度:中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体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标准答案:错误您的答案:错误本题得分:2答题次数:1总得分:2平均得分:2本题分值:2正确率:100%9(难度:中等)——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同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地位和功能也同等重要。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

66中国有色金属深化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本方法和有效途径。

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劳动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增强中央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此后,又提出“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加快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论坛FORUM工制度”“健全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这些对国企全面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

如何在推进国企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化用工、分配和收入新机制,进一步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当前国企“三项制度”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选人用人严格按照企业好干部20字标准,“能上”的通道不断完善,但“能下”的机制依然没有很好的建立。

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官本位”意识,也有政企不分、去行政化没有很好的完成的原因;极少数干部将“只上不下”视作理所当然,“往上”已无希望,便躺在功劳簿上,认为自己在历史上有过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忘了与所在岗位和薪酬相匹配的能力、素质和业绩。

部分国企也建立了末位淘汰和提前退出的机制,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种种隐患和问题。

二是职工能进不能出的问题。

从“能进”的角度看,国企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每年吸收引进一定数量大学毕业生和高职生,以及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但是,由于国企特别是中小型国企的薪酬制度相对固化、薪酬水平相对不高,无法招聘到企业想招的人或者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同时由于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通道相对较窄,且“官本位”思想又导致技术通道的吸引力不强。

从“能出”的角度看,市场化竞争必然导致一些技能不高、不作为、懒作为的职工会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激发国企发展内生动力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经营机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2020国考申论范文:公平正义是国家幸福的底色

2020国考申论范文:公平正义是国家幸福的底色
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安全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有着良好社会秩序、人民生活安稳的国家,才能持续繁荣稳定。清王朝末年之时,羸弱的清政府和国民政府无法维持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得风雨飘摇的中国经历了深重的灾难,民不聊生、动荡不安。王朝的覆灭,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的君主掌权后,便只顾皇权贵族的利益而至百姓生死于不顾,这样的国家怎能不被普通百姓所推翻,覆灭在历史长河中被后人唾弃。可见,维护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更是百姓生活安康的定心丸。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公平正义做支撑,这让每个追梦人都拥有了相同的起点。权利公平,梦想才可能自由起飞;机会公平,奋斗才会有不竭动力;规则公平,社会才有不断进步。我们期待公平正义如同空气和水一样存在我们身边,更期待人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早日到来。
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提升执政能力,增添信服感。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为全体中国人营造充满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回首过去,中国社会因为缺席公平正义而饿殍遍野,中国底层人民仍因未共享经济发展成果而饱暖难安;时至今日,改天换地,大力推行深化改革,党和政府以百姓心为己心,实施精准扶贫,正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对于改革的信心。只有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国家各方面体制机制政策规定,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
维护公平正义有利于保障合法权益,提高获得感。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孜孜不倦的追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准则。翻开厚重的历长卷,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仁人志士为了追求公平正义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顽强抗争,从明末李自成起义时高呼的“均田免粮”,到太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从古时戒律“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到现代法治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不体现出平民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自身利益的维护与追求。可见,维护公平正义是保障个人合法权益的基础。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而由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

下列不属于直接税的是:A.所得税B.房产税C.增值税D.土地使用税【答案】 C2、()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美国独立战争B.美国南北战争C.宪章运动D.十月革命【答案】 B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答案】 A4、电信公司针对客户每月上网时间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小的客户,收取较高的价格;对于使用量大的客户,收取较低的价格。

这在经济学上称为:A.价格歧视B.消费者剩余C.支付能力原则D.比例税【答案】 A5、2021年2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正式发布,补充了17个新罪名,调整或者取消了10个罪名。

自2021年3月1日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同步施行。

下列不属于此次新增罪名的是:A.侮辱国旗、国徽罪罪名B.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C.非法猎捕、收购、运输、出售陆生野生动物罪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答案】 A6、翻开世界文学史,透过深邃而厚重的文字,扑面而来的是婉转曲折的历史、惊心动魄的故事、质朴无华的情感……经典作品中蕴含着经典的文学形象,传达时代美学精神。

下列作品与相关阐述对应正确的是:A.《悭吝人》——英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主人公阿巴贡是四大吝啬鬼之一B.《飘》——小说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展现了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C.《红与黑》——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D.《源氏物语》——作者是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物语”是指将表达的意思物化【答案】 B7、法的实施,包括:A.立法、司法、执法B.学法、执法、守法C.执法、司法、守法D.学法、普法、懂法【答案】 C8、()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标准时间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将以户为单位对相关人口信息进行登记。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三支一扶之公共基础知识能力提升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李某(男)和王某(女)登记结婚后,李某多次对王某实施家暴,王某不堪忍受遂提出离婚,李某请求王某原谅,并签订了一份保证协议,约定如果李某再对王某使用暴力,则赔偿王某10万元,这份协议的效力:A.无效B.有效C.待生效D.是否有效由法院规定【答案】 B2、依据《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对于以下哪些案件可以依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先予执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C3、()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八七会议B.延安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答案】 C4、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失责就要追究。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权力”与“责任”实际上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答案】 A5、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

下列关于公共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的判断标准是是否具有指令性B.以特定公共利益为目标,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不属于公共组织C.在形式多样的公共组织中,政府组织是最典型的公共组织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明公共组织经费的重要性【答案】 C6、2021年4月16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

关于此次峰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次峰会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全国两会后首次出席视频峰会B.习近平指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C.此次峰会上,习近平指出要从战略高度牢牢把握中欧关系发展大方向和主基调D.此次峰会上,三国领导人一致认为,要坚持多边主义,全面落实《巴黎协定》【答案】 B7、当社会总支出水平过低,人民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进入衰退,失业率提高时,政府应该主动采取:A.增加收入、减少支出的紧缩性财政政策B.增加收入、减少总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C.增加总需求的紧缩性财政政策D.增加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答案】 D8、2020年2月15日,山东省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的实施方案》中指出:支持济南、青岛市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提高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

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当代民生问题

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当代民生问题

昆明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程浅议辛亥革命——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当代民生问题院系:旅游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年级:2010级班级:1班姓名:团队作业,组员如下:杨金山(201001210209)、张寸(201001210211)朱永胜(201001210213)、白梅(201001210214)陈尚丽(201001210215)、段椿丽(201001210217)高明珠(201001210218)、李佳慧(201001210221)李艳(201001210223)、罗健美(201001210227)指导教师:肖磊摘要:民生主义中有一些与社会主义的原则相近的东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一定借鉴意义。

所以,在新形势下认真思考民生问题与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生主义民生中国特色新形势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痛陈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局面:“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

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在“三民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患寡而患不均
——我看当今教育
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家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仿佛我国的教育已经走上了一条正确发展的道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问题逐渐显露了出来。

《教育法》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然而在现在这个体系下,教育资源的分配却极度不平等。

按道理讲高考是一个比较公平合理的方式,但是这里有一组数据需要我们仔细考虑。

众所周知,中国的高校中有100所重点发展的高校叫做211工程院校,其中的一部分是一流的985院校。

然而,作为只有区区8万考生的北京市,居然占有了22所211大学,而这中有8所985院校,而相比于河南,这个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所在的省份,这个有1亿人、100万考生的省份,居然只有郑州大学这一所211工程院校!而由于大学大多对本地考生有优惠政策,这也就造成了北京考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考上一所重点大学,而一个河南考生却要与数以万计的同学争抢为数不多的外地重点大学的录取名额的现象。

而这样一种教育资源的配制是极其不合理的,它没有按人口去配臵,而是按行政中心的级别来配臵的。

这种格局在各省也在同构地重复。

即使在河南,肯定在郑州教育资源也是不成比例地最多的,其他的市、县可能相对比较少。

这是从上到下都是如此的,所以这样一种格局是一个非常不公平的、非常糟糕的格局。

除了大学,还有高中,虽然我原本是辽宁省某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但是我仍然认为重点中学抢占了本属于其他学校的优秀教育资源。

而国家重点势必比省级重点占有的教育资源多,省级重点也势必比市级重点占有的教育资源多,更不用提那种像黄冈中学,衡水中学,雅礼中学的“超级高中”。

在这种格局下,那些比较出名的学校会占有绝大多数,甚至全部所谓的自主招生,保送生的名额,以及可能会被暗箱操作的加分条件。

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小学校的学生无法发挥出自己的真实实力而湮没于人海,同样也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性。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我认为是所谓“公平”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

为什么?是因为计划在现实中必然依赖于行政体系,而行政体系本身就是等级制的。

而这就造成了作为行政中心的北京能够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而作为普通的地级市只能享受小部分的资源,至于其他的县级就更不用多说了。

所以,近两年提出的“去行政化”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却有大学校长跳了出来,说我们不应该“去行政化”,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的分配就是按行政级别来分配的。

我想他说的是一句实话。

将学校划分成三六九等其实形成的也是金字塔型,有全国重点,有什么部属,什么省属,还有市属大学等等等等,它们都是行政部门的附庸或下属机构,所以学校结构本身也是个金字塔型的。

再按照金字塔的顺序额外配臵资源,比如像211,比如像985。

其实这些都是很糟的概念。

大学从自己的角度来讲去争取这些额外的资源是合情合理可以理解的,但就整个教育资源的配臵来讲这是极端错误的事情,它又更加强了金字塔的这样一种格局。

我们可能都听说过近年来北京户口被炒到天价的新闻,也听说过某市(不点名批评)强拆民工学校,使民工子弟被迫回原籍考试的恶性事件。

这样的情况也是这个格局所带来的后果。

而《教育法》第9条明确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
性别、职业、财产、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这也就说明当今的教育模式其实与法律是有冲突的,说严重点,是违法的。

所以说我们要改革,但是如何改革,需要教育部门的当事人具体去落实,而不是口头上的空口白话,我们不需要宣言,只需要行动,用事实去说话。

这种事关国家政治体制的大事,远不是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所能想清楚的,虽然我本身来自重点大学,但是我还是想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教育的公平性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了,他的改革势在必行,并且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以上只是我本人一点浅薄的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妥之处,就当成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大学生的纸上谈兵的笑话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