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工作方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选修7第3章 地理信息系统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鲁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1)下列属于遥感卫星应用领域的是()1.(2)跟踪卫星升空后的运动路径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3)将卫星运行速度输入计算机从而估算其运行轨迹其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确定海拔B. 汽车站选址C. 出行导航D. 资源普查【答案】D【解析】(1)遥感技术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象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以及变化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的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以及规划还有其他包括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故选D【答案】B【解析】(2)遥感的基本功能是监测地面信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追踪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一个“虚拟地球” 是用数字化的方法将地球上有关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装入计算机中实现在网络上的流通跟踪卫星升空后的运动路径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故选B【答案】C【解析】(3)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釆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GIS系统不仅能记录地理事物还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将卫星运行速度输入计算机从而估算其运行轨迹其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故选C2.(1)上述地区在该时段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有()①空气湿度小②气温较高③人口密集④风力较大2.(2)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当地采取的最合理的防灾措施是()2.(3)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下列做法最可取的是()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1)①11月末期为秋末冬初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故正确②11月末该地受冬季风控制气温较低故错误③该区域属于山区森林火险等级高和人口密集关系不大故错误④11月末该区域多大风一旦起火风助火势火面快速扩大故正确故选B【答案】B【解析】(2)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增大应加强监测与预报故B 对紧急撤离全部居民应在火灾发生后并危及居民安全时故A错大规模砍伐森林会加剧生态环境问题不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故C错加固木质建筑物不能防御火灾故D错故选B【答案】B【解析】(3)GIS是借助遥感和航测等数据来监测森林火灾的当森林发生火灾后 GIS才能及时借助已知的信息来分析确定火灾地点范围及分析火势蔓延方向但对于引起火灾的原因是无法分析的也无法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和预测森林火灾发生后的所造成的后果 B正确 ACD错误故选B3.“滴滴打车”软件将“互联网”和“交通”融合这种“互联网+交通”的经济模式主要利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 RSB. GISC. GPSD. GIS和GPS【答案】D【解析】4.(1)本次防凌破冰行动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有()4.(2)下列关于凌汛的说法正确的是()A. GPS和GISB. RS和GPSC. RS和GISD. RS、GPS和GIS【答案】D【解析】(1)根据材料判断启用检测型无人机将获取的视频影像实时传输运用到RS 为空军航空兵部队提供了准确的轰炸目标位置和轰炸后的效果影像运用了GPS和GIS 所以D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B【解析】(2)河流解冻时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的河流(段)由于上游气温高于下游上游先于下游解冻由上游流下的大量冰块受阻形成的冰块堆积体阻塞住整个河流断面形成冰坝所以不是在黄河由低向高流动的河(段)故A项错误面积在解冻时减少下泄流量或实时分水是防止形成冰坝的有效措施故B项正确1月份属于冬季气温在0℃以下是河段稳定期初春融冰解冻时易发生冰塞、冰排、冰坝等严重险情故C项错误凌汛一般发生在低纬度向高纬度流的河段黄河中游是高纬流向低纬不会发生凌汛黄河上游的刘家峡至包头河段和下游的开封至入海口河段是凌汛发生河段东北的黑龙江上游和松花江下游、俄罗斯的叶尼塞河会发生凌汛现象故D项错误故选B5.(1)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 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5.(2)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④监测农田土壤条件的变化A. 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B.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C. 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D. 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答案】【解析】【答案】【解析】6.(1)绘制广东省累计输入性病例空间分布图最需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6.(2)图中深圳累计输入性病例最多其原因最可能是深圳()A. 全球定位系统B. 遥感系统C. 数字地球D. 地理信息系统【答案】D【解析】(1)绘制广东省累计输入性病例空间分布图最需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因为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分析、预测等功能而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遥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监测数字地球是信息化、数字化的地球是虚拟的地球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答案】B【解析】(2)根据材料可知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本土病例得到控制以后外来输入性病例和疫情扩散的压力一直较大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经济发达流动人口较多因此疫情较为严重而深圳人口总量多、距离广州近和防范意识差不是深圳疫情严重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7.(1)物流配送期间对松茸物流过程实现全程查询所用的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7.(2)林芝松茸在日本的销售价格可达1万元/千克其价格高的原因除产量少以外还有()①生产成本高②生产规模大③品质好④运输成本高B. RSC. GISD. 数字地球【答案】C【解析】(1)GPS是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不具备查询功能 A错RS是遥感技术主要是获取信息的功能 B错GIS是地理信息系统具备查询、分析、存储功能可以查询松茸运输过程 C对数字地球是通过网络将获取的信息进行呈现共享的技术 D错故选C【答案】D【解析】(2)由材料“西藏林芝松茸长得肥硕味道鲜美是松茸中的珍品” 说明林芝松茸质量好销售到日本距离远运输费用高故选D8.(1)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8.(2)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IS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应用这一技术()8.(3)若用GIS技术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A. 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B. 预测森林火灾发生的地点C. 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D. 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答案】D【解析】利用GIS监测森林火灾主要是监测森林火灾的现状将先后不同时间的火灾图层加在一起可以分析其蔓延方向以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灭火方案 D正确【答案】B【解析】GIS可以寻找鱼群暂时增加捕捞量随着产量增加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但由于过度捕捞会导致渔业资源枯竭渔民的收益会大幅度减少进而降低渔民的生活水平 B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GIS技术的分析与图层叠加得知某处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植被覆盖率高根据选项A为汽车加油站不符合题意因为该区域远离主干道人口密度小车流量小选项C为垃圾处理场需要便利的交通不符合题意选项D为大型超市不符合题意因为超市应布局在人流量大的地区选项B为度假村适合分布在环境优美人口较少地质条件稳定的地区符合题意9.(1)图中A、B两功能区最可能是()9.(2)三维地图工具中有一项功能是测距如测得图中两点距离为1.02千米此功能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 住宅区、商业区B. 工业区、商业区C. 住宅区、工业区D. 工业区、行政区【答案】A【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 A区域房屋众多是住宅区 B区域高楼林立是商业区【答案】B【解析】(2)测图中两点的距离主要利用了GIS的运算、分析功能故选B10.(1)关于本州岛()10.(2)关于富山和东京()A. 位于中低纬度四面环海B. 河流受气候影响呈放射状分流C. 河流受地形影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D.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答案】D【解析】(1)读图可知本州岛位于北纬30°—45°之间位于中纬度 A错河流受地形影响呈放射状分流 B错河流受气候的影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C错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D对故选D【答案】D【解析】(2)读图可知东京位于本州岛东部位于夏季风迎风坡富山位于本州岛的西部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从气温看富山的冬季气温更低更适合举办冬奥会东京冬季比富山更温暖故A不正确 D正确东京位于山地夏季风迎风坡富山位于冬季风迎风坡从降水天数看富山比东京的降水天数多降水量更多故BC不正确故选D11.(1)5G基站选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1.(2)影响5G基站布局密度的主导因素是()11.(3)华为公司成为5G技术引领者的关键原因是()A. RSB. GISC. GPSD. 数字地球【答案】B【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 5G基站选址难度较高需要通过勘察设计和系统仿真要实现5G基站最佳选址要通过计算机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GIS具有此项功能 B对 ACD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2)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可以给用户带来更高的宽带速率、更低更可靠的时延和更大容量的网络连接影响5G基站布局密度的主导因素是人口分布故选D【答案】C【解析】(3)由材料“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 可以给用户带来更高的宽带速率、更低更可靠的时延和更大容量的网络连接” 可知5G技术属于高新技术产业需要投入大关键原因是研发费用投入多故选C12.(1)在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的过程中该区域地理要素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是()12.(2)利用GIS将黄河流域各地理要素进行图层叠加可确定黄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其中()A. 降水变化率减小B. 土壤肥力增加C. 流域含沙量增加D. 风力堆积明显【答案】C【解析】(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有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生态环境恶化降水变化率变大等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D【解析】(2)利用GIS图层叠加功能可获取相关地理空间信息主要利用的是GIS的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叠加图层以便于确定黄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式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13.(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13.(2)R国经济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13.(3)P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A.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B. 农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C. 河流水量小多内流河D. 甲、乙分别为里海和咸海【答案】C【解析】(1)由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西亚以高原、山地为主甲为里海乙为波斯湾该区域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少流域面积小河流流量小且多为内流河多发展绿洲农业故选C【答案】B【解析】(2)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判断R国为阿富汗该国战乱不断不安定的政治环境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选B【答案】D【解析】(3)P国为伊朗境内河流较少两河文明发源于伊拉克境内该国盛产石油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14.(2)2005年我国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________阶段.该阶段市区易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该阶段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14.(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________(加快/减慢)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流动” 民工流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14.(4)影响大规模“民工流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14.(5)民工流动对农村地区的影响有().(双项选择)【答案】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解析】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答案】中期阶段,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 郊区城市化【解析】读图可知 2005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约为40\% 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中期阶段.该阶段市区易出现的问题有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该阶段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是人口向郊区迁移出现郊区城市化.【答案】加快 , 由农村迁往城市), 由内地迁往沿海.(或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流动” 民工流动的方向是由农村迁往城市、由内地迁往沿海.(或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答案】经济因素【解析】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影响大规模“民工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答案】C, D【解析】民工流动使得农村的劳动力减少 A错误人口压力减少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B错误 C正确增加农民收入 D错误加强农村与外界交流 E错误.故选CD.故答案为(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中期阶段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郊区城市化(2)加快由农村迁往城市、由内地迁往沿海.(或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3)经济因素(4)CD。
“遥感数据”资料汇总
“遥感数据”资料汇总目录一、基于遥感数据的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变化研究二、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白龙江流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三、九寨沟核心景区多源遥感数据地质灾害解译初探四、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草原植被状况变化研究以内蒙古草原为例五、基于多尺度遥感数据的塔里木河干流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六、联合GEE与多源遥感数据的黑龙江流域沼泽湿地信息提取基于遥感数据的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变化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研究地球表面各种现象的有力工具。
在海洋学领域,遥感技术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有关海洋环境的数据。
东海是我国的重要海域,其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本文基于遥感数据,对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
本研究采用了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东海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进行了空间分析和时间序列分析。
具体包括数据预处理、生物量估算、空间分布分析、时间变化分析等步骤。
空间变化分析:根据遥感数据,我们分析了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东海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受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时间变化分析:通过分析多年的遥感数据,我们发现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春季和夏季,由于温度升高和营养盐的增加,浮游植物生物量达到高峰。
而在秋季和冬季,由于温度降低和营养盐的减少,浮游植物生物量减少。
我们还发现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在过去十年间呈现了上升趋势,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本研究利用遥感数据对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存在显著的变异。
这些变化可能与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有关,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我们将继续利用遥感技术对东海及其他海域的浮游植物生物量进行监测和研究,以期为海洋生态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案
6、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典型案例调查方案一、工作目标与任务1.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的调查,揭示我国中东部地区基本的生态环境现状,为面上调查提供具体实例;2.以典型案例说明中东部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揭示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成因;3.对中东部地区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调查,为保护这些区域提供基础数据;4.通过对国家重大项目所涉及区域的调查为国家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服务。
二、典型案例选择原则1.重要性原则在区域上具有典型性。
如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的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督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和重要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2.典型性原则在生态问题上具有典型性,能够反映中东部地区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
3、代表性原则在造成生态问题的成因上具有代表性,所采取的对策具有现时价值,对指导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三、典型案例调查要求1.总体要求能够利用现有资料,配以必要的遥感技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高度概括典型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变化趋势,从社会、经济和环境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后果。
典型区报告力求简短,事实清楚,分析有力,尽量用数据、图表反映存在的问题,所提建议要反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精神实质。
2.调查内容要求(1) 典型区社会、经济、环境状况(2) 典型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其历史演变(3) 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论述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4)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5) 对策四、典型案例设置根据上述典型案例选择原则,本次调查暂设置35个重点典型案例,其中跨省的重点典型案例共14个。
各省(市)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典型案例的调查范围。
典型森林区1、东北天然林生态调查?2、南水北调中线源头生态调查典型湖泊湿地区3、东北地区湿地生态环境调查?4、天津湿地生态环境调查5、江汉平原湖泊生态调查6、鄱阳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7、洞庭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8、长江中游三峡库区生态调查?9、千岛湖及周边地区生态调查典型生态退化区10、北京及周边风沙区生态调查?11、赣南生态环境变迁调查12、黄河三角洲生态调查13、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原退化调查14、山西矿区生态破坏调查15、黑龙江界河区域生态调查16、辽西沙化区生态环境调查17、海南省沿岸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典型生物多样性丰富区18、赣浙闽接壤生物多样性丰富典型区生态调查? 典型水资源利用区19、华北地区地下水生态环境调查?20、黄河流域水利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1、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环境演变及其生态环境影响?2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生态调查?23、龙岗河生态环境调查典型外来物种入侵区24、外来物种入侵典型案例生态调查?典型城市快速发展地区25、珠江三角洲城市快速发展典型区生态调查26、环太湖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27、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调查?典型海岸带地区28、环渤海周边地区生态调查?29、舟山群岛生态环境现状调查30、浙江南麂岛生态环境调查31、辽东湾湿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典型风景旅游区32、张家界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33、黄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34、泰山风景旅游区生态调查转基因生物安全35、转基因棉花对生物(蝴蝶)的影响注?:代表跨省典型案例五、调查方法典型案例的调查主要通过收集统计信息、各行业部门有关资料、已有研究成果,遥感和GIS分析完成,如需要时进行一定的现场勘察工作。
博导
[8]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III)——水环境流域监控技术研究,孟伟、秦延文等,2008, Vol.21, No.1. [9]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IV) ——控制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与削减技术评估, 孟伟、 王海燕等,环境科学研究,2008,Vol.21, No.2. [10]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对湖泊浮游动物的影响,孟伟、杨荣金等,环境科学研究,2007,Vol.20, No.4. [11] 渤海主要河口污染特征研究,孟伟等,环境科学研究,2004,Vol.17, No.6. [12] 我国主要河口水体污染毒理学现状研究,孟伟等,2005,毒理学杂志,Vol.19, No.3. [13] GIS 技术在环境资源工作中的应用与发展,孟伟等,地理信息世界,2004,Vol.2, No.5. [14]中国流域水污染现状与控制策略的探讨, 孟伟等, 2004,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学报, Vol.2, No.4.
2005.8~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所长,河流与海岸带环境创新基地,首席 专家,研究员 2007.8~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水所所长,河流与海岸带环境创新基地, 首席专家,研究员 2009.6~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研究领域: 生态水文过程,日径流随机模拟 面源污染模型,流域环境系统分析 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估与预警 流域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
生产政策的研究。 (2)2002 年至 2005 年,担任国家环保总局"造纸及纸制品等 30 项清洁生产审计技术规范 及评价标准"课题组长,此项目为中国第一批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奠定了中国清洁生产标准的方 法体系和结构框架,国家环保总局将实施这些标准。 (3)2002 年至 2004 年,担任联合国环境署"清洁生产能源效率审核"项目课题组长。 (4)2004 年至 2005 年,担任开远、武威、乌海等四个城市循环经济或生态工业园区规划 的课题组长。 (5)2004 年至 2005 年 12 月 31 日,担任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济钢生态钢铁工业规划与环 境友好发展战略"课题组长,此项目围绕铁、能、水三大物质和铁、碳、硫、氮四大元素,对中 国十大钢铁公司之一的济钢进行全面深入的物质代谢分析。 重要著作论文 (1) 《上升式多峰论与循环经济》,世界有色金属(核心刊物)2004 年第 10 期 pp6-8, 第一作者; (2 ) 《上升式多峰论与循环经济 (续) 》 , 世界有色金属 (核心刊物) 2004 年第 11 期 pp9-13, 第一作者; (3) 《我国制糖(甘蔗)生态工业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环境科学研究(核心刊物)2004 年第 4 期 pp29-32,第一作者; (4) 《城市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环境科学研究(核心刊物)2004 年第 5 期 pp75-77,唯 一作者; (5)《信息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初探》,科学学及科学技术管理(核心刊物) 2004 年第 7 期 pp97-100,第二作者; (6) 《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环境管理新思考》 , 管理现代化 (核心刊物) 2004 年第 6 期 pp4-7, 第二作者; (7) 《"脱钩"评价模式及其对循环经济的影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核心刊物)2004 年第 6 期,第二作者; (8)《物质代谢与循环经济》,中国环境科学(EI 刊源)(已录用,近期刊发),唯一作 者。
野外核查方案
安徽省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野外核查方案一、路线安排路线1:合肥市-庐江县-桐城市-怀宁县-东至县-池州市-青阳县-南陵县-宣城市-芜湖县-当涂市-和县-全椒县路线1选择分析:合肥为始发站,庐江县代表着皖中地区各种地类的特征;桐城市处于由皖西丘陵地区与山前平原的分界线上;怀宁县中有长江两岸及江心洲难辨认地物,它是长江两岸该类地物的代表;东至县中不仅包含江边地类,且包含了向皖南山地过渡的地区;池州市中包含了部分难辨认地物;青阳县中包含了部分难辨认地物;去宣城途经南陵县;宣城市北部存在难辨认地物;芜湖县城北部存在难辨认地物;当涂市东南部存在大片块状既象水田又象水域的地类不能辨认;和县东北部存在难辨认地物;全椒县通往合肥路两旁存在部分难辨认地物。
路线2:定远县-凤阳县-蚌埠市-固镇县-宿州市-濉溪县-蒙城县-凤台县-寿县二、核查内容根据本次野外核查的目的,主要核查内容包括:1、选择典型地物进行判读正误校验。
要求:①根据本次遥感调查选择的数据源、判读精度的要求,选择的典型地物至少要求在120米×120米以上的野外地物,即影像上为4×4个象元(最小判读单元)。
②要求按每5-10公里选择1个点进行,选择的地物类型较为齐全,避免对同一种地物重复选择,以保证抽样调查的可靠性。
③记录核查地物的地理位置、环境特征(根据表1)。
④拍摄地物的景观相片,要求至少拍摄全景和本地物特征各一张(光学胶卷和数码各一份)、拍摄时将相机设置成在底片(或数码图像)显时拍摄时间和日期。
⑤全省核查点要求在300个以上。
2、地类边界准确性核查。
根据附表2内容进行,要求:①针对野外地物变化明显的地区选点,通过目标记录定位坐标和定位所在点各方位的地物类型,室内通过对影像、专题判读内容进行边界准确性评价。
②边界选择要求全省在100个左右。
3、生态调查野外录相资料的收集。
要求:针对野外路线记录典型生境类型、生态破坏典型、生态灾害点等拍摄相关录相资料或照片。
生态环境保护系统设计方案
03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生态环 境数据。
传感器网络技术
部署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生态环境参数,如空气质量、水质状 况等。
数据传输技术
采用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协议和通信网络,确保数据实时、准 确地传输到数据中心。
智能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编制详细的工程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和投资 预算表等技术文件。
第四步:组织实施并加强监管(第6个月至项目 结束)
具体实施步骤及时间节点
01
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组织施工队伍进场施工,确保 工程质量和安全。
02
加强现场监管和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隐患。
03
定期召开项目进度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 的重大问题。
来源渠道
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同时寻求企业、社会捐赠等 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
资金管理
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 合规性。
政策法规支持及执行力度
政策法规研究
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政策法规,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 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
宣传普及
加强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环保政策法规的认 知度和遵守意识。
综合运用遥感、传感器网络、大数 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生
态环境保护的智能化和精准化。
A
B
C
D
优势分析
本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功 能区、城市绿地等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应用创新
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实施方案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地质调查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
本文档旨在制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实施方案,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区域生态环境地质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2. 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前预防和减少灾害风险;3. 评估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依据。
三、调查内容1. 地质地貌调查:包括地形地貌、地貌类型、地貌演化等内容;2. 地质构造调查:研究区域地质构造、构造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关注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律及危险性评估;4. 地质资源调查: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壤资源等的分布情况和储量评估;5. 地质环境调查:评估地质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
四、调查方法1. 野外调查:组织专业团队深入研究区进行实地勘察和采样;2.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地质分析、物理力学测试等;3.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质信息,辅助野外调查;4. 数字地质技术:运用GIS等技术手段对地质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
五、调查成果应用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根据调查成果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2. 地质灾害防治: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减少灾害风险;3. 地质环境修复:根据调查成果进行地质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
六、总结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地质灾害、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档制定的实施方案将为相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执行,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
㊀山东农业科学㊀2024ꎬ56(3):163~170ShandongAgriculturalSciences㊀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24.03.022收稿日期:2023-08-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977019)ꎻ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面上项目(M2021062)ꎻ山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22TSGC2437)作者简介:鄂高阳(2002 )ꎬ男ꎬ黑龙江佳木斯人ꎬ在读本科生ꎬ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ꎮE-mail:2966281708@qq.com韩芳(1981 )ꎬ女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资源环境遥感应用ꎮE-mail:hanf@lreis.ac.cn∗同为第一作者ꎮ通信作者:刘之广(1987 )ꎬ男ꎬ山东招远人ꎬ博士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研究ꎮE-mail:liuzhiguang8235126@126.com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鄂高阳1ꎬ韩芳2∗ꎬ秦秉希3ꎬ刘之广1(1.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ꎬ山东泰安㊀271018ꎻ2.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与空间信息学院ꎬ山东淄博㊀255049ꎻ3.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ꎬ山东泰安㊀271018)㊀㊀摘要:近年来ꎬ遥感技术和遥感设备已被普遍应用于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中ꎬ且在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几个方面成效卓著ꎮ但是ꎬ土壤问题依然影响着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ꎬ制约着人类健康和发展的稳定性ꎮ随着国内外对土壤问题研究和调查的不断深入ꎬ针对性提出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和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环境问题ꎬ但也暴露出监测技术不足㊁监测方法亟待改进等很多新问题ꎮ本文综述了遥感监测技术在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三个方面的应用现状ꎬ重点对遥感监测手段㊁遥感技术在土壤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ꎬ对现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ꎬ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ꎮ关键词:遥感技术ꎻ土壤综合监测ꎻ农业生产ꎻ环境保护ꎻ自然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S127㊀㊀文献标识号:A㊀㊀文章编号:1001-4942(2024)03-0163-08ApplicationofRemoteSensingTechnologyonIntegratedMonitoring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SoilEnvironmentEGaoyang1ꎬHanFang2∗ꎬQinBingxi3ꎬLiuZhiguang1(1.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ꎬ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Taian271018ꎬChinaꎻ2.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GeomaticsꎬShandongUniversityofTechnologyꎬZibo255049ꎬChinaꎻ3.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ꎬShandong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Taian271018ꎬChina)Abstract㊀Therecentdevelopmentofremotesensingtechniqueandequipmenthasadvanceditsapplica ̄tiononintegratedmonitoringofagriculturalresourcesandsoilenvironmentꎬwhichhasoutstandingeffectsinagriculturalproductionꎬ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naturalresourcesmanagement.Howeverꎬsoilproblemsstillaffecttheconstructionofhumanecologicalcivilizationandrestrictthestabilityofhumanhealthanddevel ̄opment.Withthedeepeningofresearchandinvestigationofsoilproblemsathomeandabroadꎬaseriesoftar ̄getedsolutionsandpolicymeasureshadbeenputforwardandhadimprovedsoilenvironmenttoacertainex ̄tent.Butmanynewproblemssuchasinadequacyandneedtoimprovingofmonitoringtechnologyhavebeenexposed.Inthispaperꎬtheapplicationstatusofremotesensingmonitoringtechniqueonagriculturalproduc ̄tionꎬ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naturalresourcemanagementwerereviewedꎬtheapplicationofremotesensingmonitoringtoolsandtechniquesonsoilmonitoringwaselaboratedꎬtheexistingproblemsweresumma ̄rizedꎬandtheoutlookofresearchdirectionwasproposed.Keywords㊀RemotesensingtechnologyꎻIntegratedmonitoringofsoilꎻAgriculturalproductionꎻEnviron ̄mentalprotectionꎻNaturalresourcesmanagement㊀㊀土壤作为农业㊁林业㊁畜牧业等领域的重要资源ꎬ其质量㊁特性及变动会对作物产量和品质产生直接影响ꎮ在社会与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ꎬ土壤开发利用中的损害和污染问题日益凸显ꎮ近年来ꎬ土壤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ꎬ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品质ꎬ更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ꎮ因此ꎬ加强土壤综合监测和保护能力ꎬ有利于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提高生态兼容性[1-2]ꎮ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ꎬ且土壤处于脆弱状态ꎬ易遭受到来自物理㊁化学等多方面的影响ꎮ研究显示ꎬ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生态环境变化ꎬ致使土壤严重受损ꎬ直接或间接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退化[3-4]ꎮ例如ꎬ乙撑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和各种有毒杀虫剂的滥用对环境造成了大量原生和次生污染ꎬ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ꎬ最终进入人体ꎬ产生与癌症㊁遗传毒性等相关的物质[5-6]ꎮ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ꎬ土壤环境恶化加剧ꎬ工业废水排放等导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ꎬ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急剧上升ꎬ给食物链的中高层生物带来严重威胁[7-8]ꎮ在我国ꎬ土壤问题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开发㊁不合规排放和有毒农药及化肥的过度使用等ꎬ水土流失㊁土壤侵蚀和土壤污染等问题尤为严重[1-2]ꎮ与此同时ꎬ我国土壤监测发展相对滞后ꎮ国外土壤监测的相关研究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末ꎬ而我国则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ꎮ因此ꎬ我国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和修复ꎮ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主要依赖于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ꎬ耗时长㊁费用高ꎬ且难以实现大范围㊁高效率的监测ꎮ遥感监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的技术方法ꎬ在获取大面积信息方面具有快而全的优势ꎬ为土壤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9]ꎮ1㊀土壤综合监测及遥感技术概述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㊁信息连续性强㊁信息处理效率高等优势ꎮ相较于传统监测技术ꎬ遥感技术可大幅降低人工和经济成本ꎬ缩短信息处理周期ꎬ保证信息时效性ꎬ有助于加快土壤信息汇总进度ꎬ及时处理土壤污染事件ꎮ遥感技术还可进行非常规监测ꎬ扩大土壤监测范围且对极端地形的监测效果显著ꎬ还能够实现全天候环境监测ꎮ遥感技术可实现对单个区域的动态监测ꎬ有助于监测土壤变化ꎬ及时了解土壤受污染程度ꎬ实时监控土壤修复进程ꎬ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效果ꎮ遥感技术作为一项综合技术ꎬ实现了土壤资源整合的统一与信息化ꎬ推进了土壤综合监测等的研究进度ꎮ土壤遥感监测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ꎮ图1㊀土壤遥感监测流程4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㊀㊀土壤遥感监测通常包含8个理化指标㊁3种放射性监测方式㊁17种有机监测方式和23种无机监测方式[9]ꎮ数据源主要有多源遥感卫星数据㊁无人机遥感数据以及地面测量数据等ꎮ多源遥感卫星数据包括Landsat㊁MODIS㊁Sentinel等ꎬ这些卫星的光谱范围广㊁时间分辨率高ꎬ可满足不同尺度㊁不同时相的土壤监测需求ꎻ无人机遥感数据优势在于具有高空间㊁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精度ꎬ利于细节特征的精细化监测ꎻ地面测量数据包括传统的土壤样点信息和高精度的地形数据ꎬ可与遥感数据交叉验证ꎬ提高监测精度和可信度ꎮ2㊀土壤遥感监测技术土壤遥感监测技术通过遥感和地面探测等技术手段ꎬ对土壤进行非接触式的监测和评估ꎬ可以为土地利用㊁农业生产㊁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丰富的信息ꎬ是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ꎮ常用的土壤遥感监测技术包括: (1)遥感影像分析技术ꎮ利用高分辨率卫星或无人机获取的影像数据ꎬ分析土壤覆盖类型㊁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土壤质量[10]ꎮ如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进行耕地㊁林地㊁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和监测ꎻ通过NDVI(normalizeddifferencevege ̄tationindex)指数评估植被覆盖程度ꎬ从而反映土壤肥力状况ꎮ(2)土壤光谱技术ꎮ这是一种利用光谱仪器测量土壤反射光谱ꎬ推断土壤性质和特征的方法[11]ꎮ例如ꎬ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获取土壤有机质含量㊁水分含量和pH值等信息ꎻ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获得土壤粘粒含量和矿物成分信息ꎮ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和监测土壤质量ꎮ(3)地球物理勘探技术ꎮ这是通过测量土壤的物理特征ꎬ如电阻率㊁磁性和声波传播速度等ꎬ推断土壤性质和结构的方法ꎮ例如ꎬ电磁法测量土壤电阻率可以获取土壤含水量和盐分信息ꎻ地震波速度测量技术可以获得土壤密度和压缩模量信息ꎮ通过这些信息可以评估和监测土壤结构和性质ꎮ综上所述ꎬ通过三种土壤遥感监测技术ꎬ可获取土壤覆盖类型㊁土地利用状况㊁土壤质量与结构等信息ꎬ实现无接触的土壤监测和评估ꎬ为土地利用㊁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等提供丰富的数据和信息ꎬ为土壤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持ꎮ3㊀遥感技术应用3.1㊀农业生产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非常广泛ꎮ郭广猛等[12]使用中红外波段对土壤湿度进行遥感监测ꎬ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土壤水分与MODIS(moderate ̄resolutionimagingspectroradiometer)第7波段的反射率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ꎮZhu等[13]利用机器学习对根际土壤湿度进行预测ꎬ显著提高了土壤水分预测的准确率与服务水平ꎮLiu等[14]研究表明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湿度存在相关性ꎬ在一定土壤水分临界值下土壤光谱反射率与土壤湿度呈负相关ꎮ通过对土壤盐碱性㊁腐蚀㊁水分以及农作物生长环境等进行遥感监测分析ꎬ可以连续监测并发现其变化趋势ꎬ为其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ꎮ例如提出农业用水管理决策ꎬ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等[15]ꎮ同时ꎬ遥感技术也可监测草地的长势㊁产量㊁退化㊁沙化及耕地与草地的面积变化等[16]ꎬ为草原与畜牧业管理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ꎮ通过遥感数据可以了解农业有效灌溉面积的增长情况[17]ꎬ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ꎬ对于解决灌溉节水及水土流失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ꎮ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ꎬ对农业生产提供支持ꎮ例如ꎬ可以对农田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ꎬ了解耕地的变化情况ꎬ以便能够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ꎮ同时ꎬ遥感技术还可以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生长阶段㊁病虫害等)ꎬ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数据支持ꎬ帮助农民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ꎮRomanak等[18]利用气相色谱法对土壤环境(如二氧化碳㊁氧气㊁温度㊁水分和压力等)进行了长期监测ꎮJiao等[19]利用极化细束影像对加拿大安大略东北部地区的小麦㊁大豆等主要作物进行了分类和面积提取ꎮ岳云开等[20]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反演苎麻叶绿素含量ꎬ为高效检测苎麻叶绿素提供新方法ꎮ杨娜等[21]利用SMOS㊁SMAP数据技术对青藏高原季风及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消长特征进行了研究ꎬ明确了近期青藏高原土壤水分的总体分布状况ꎬ为地区和全球气候及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5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借鉴和科学依据ꎮBala等[22]基于MODIS影像的NDVI数值进行土豆长势监测ꎮ何亚娟等[23]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产量三因子(穗数㊁穗粒数㊁千粒重)进行双因子建模ꎬ使预报时间提前至抽穗后期至灌浆期ꎬ并且有90%的拟合精度ꎮSon等[24]利用MODIS数据建立了水稻生长期与单产的关系模型ꎬ并成功应用于湄公河三角洲水稻的长势监测与产量预测ꎮ韩文霆等[25]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平台结合机器学习模型估测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ꎬ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ꎮ3.2㊀环境保护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土壤质地㊁营养成分等的变化ꎬ进而对土壤质量和健康进行评估ꎮ其中ꎬ遥感技术在土壤侵蚀㊁土壤污染和土地利用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ꎮ3.2.1㊀土壤侵蚀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通过监测土壤的光谱信息ꎬ实现土壤侵蚀情况的监测ꎮ研究表明ꎬ450nm波段光谱值与土壤水分含量有关ꎬ500~640nm波段与土壤中氧化铁含量有关ꎬ660nm波段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26]ꎮ杨丽娟等[27]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分析土壤侵蚀重要表现形式的新成切沟发生规律ꎬ为切沟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ꎮ遥感监测技术为及时制定对策防止土壤流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情况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ꎮ张晓远等[28]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GIS和RS技术对RCSLE模型进行修正ꎬ使之能够对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ꎮ3.2.2㊀土壤利用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土地利用监测ꎬ帮助农业决策者确定土地分类和资源要求等信息ꎮ例如ꎬ黄应丰等[29]利用土壤光谱特性对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分类ꎬ提取10个光谱特征作为土壤光谱特征指标ꎬ综合应用土壤特征指标及其他分类指标对土壤进行分类ꎬ结果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30]中的相关内容相一致ꎮ李娜等[31]利用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与分布特征研究ꎬ开展了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领域土壤综合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ꎬ为土壤分类识别在城市规划㊁城市管理㊁经济分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借鉴ꎮSenanayake等[32]利用遥感影像对降水量㊁土地利用率㊁土地覆盖和作物多样性等几个变量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空间建模ꎬ监测土壤侵蚀㊁作物多样性和降水量变化ꎮ赵建辉等[33]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选择和GA-BP(geneticalgorithm ̄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方法ꎬ为多源遥感农田地表土壤水分反演提供了新思路ꎮ冯泉霖等[34]利用多光谱影像生成聚类深度网络遥感估算模型ꎬ完成SOM的含量估算与区域尺度上的数字制图ꎬ可为区域尺度上的土壤质量精细监测及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ꎮ3.2.3㊀土壤污染与重金属监测㊀通过遥感技术提取大面积土地的红外㊁雷达和光谱信息ꎬ实现土壤污染监测ꎮ遥感数据的采集㊁处理和分析可以揭示出地表环境的空间分布ꎬ便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表资源ꎮ遥感图像的特征分析和遥感模型构建可以确立土壤污染区域ꎬ依据土壤类别㊁地形地貌㊁气象特征㊁植被类型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变化进行污染物模型构建ꎮ刘雯等[35]利用高分五号卫星高光谱影像对土壤Cd含量进行的大范围反演ꎬ可为环境污染评价及生态保护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ꎮMesquita等[36]通过对土壤淋滤过程进行模拟分析ꎬ得出了一种利用在线模拟降水监测土壤铁元素及其配合物流失的方法ꎮ宋子豪等[37]通过对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和湿地土进行采样分析ꎬ考察了石油污染对两种类型土壤的影响ꎮ黄长平等[38]利用遥感数据反演分析了南京城郊土壤重金属铜的10个敏感波段ꎮ张雅琼等[39]基于高分1号卫星影像快速提取了深圳市部九窝余泥渣土场的信息ꎬ验证表明归一化绿红差异指数的提取精度在97.5%以上ꎮ蔡东全等[40]利用HJ-1A高光谱遥感数据研究发现ꎬ铜㊁锰㊁镍㊁铅㊁砷在480~950nm波段内具有较好的遥感建模和反演效果ꎮ宋婷婷等[41]基于ASTER遥感影像研究土壤锌污染ꎬ发现481㊁1000㊁1220nm是锌的敏感波段ꎬ相关性最好的波段在515nm处ꎮDvornikov等[42]利用便携式分析仪测量了俄罗斯科拉半岛土壤中铜和镍的含量ꎬ并根据地形建立了回归模型ꎬ得出1.0~1.5m分辨率的辅助数据是预测该研究地区表层土中Cu和Ni含量的最佳方法ꎮ钟亮等[43]以遗传算法优化的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ꎬ对预处理后的农田土壤样品和小麦叶片光谱建立土壤重金属镉(Cd)和砷(As)含量的估测模型ꎬ为将来实现定6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量㊁动态㊁无损遥感监测大面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提供了参考依据ꎮ综上所述ꎬ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ꎬ其在土壤侵蚀监测㊁土壤污染监测和土地利用监测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ꎮ遥感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ꎬ帮助农业决策者制定更加科学的农业规划ꎬ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ꎮ3.3㊀自然资源管理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多角度㊁多时相的综合分析和评估ꎬ获取综合性土壤信息ꎬ进而对整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状况和变化进行精细分类和数量分析ꎬ辅助GIS等信息技术分析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㊁监测和管理ꎮ其主要应用包括土壤类型识别㊁土壤水分监测㊁土壤质量评估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ꎮ3.3.1㊀土壤类型识别㊀遥感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面积土壤类型信息ꎬ为构建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类提供基础数据ꎬ为土地利用管理提供科学参考ꎮ例如ꎬ徐彬彬等[44]通过测定我国23类主要土壤类型的反射光谱曲线ꎬ将其归纳为平直型㊁缓斜型㊁陡坎型和波浪型ꎬ为构建土地类型分类提供了依据ꎮWei等[45]利用机器学习和高光谱技术ꎬ构建基于特征波段的土壤有机质(SOM)反演模型并取得了较好成果ꎬ为土壤类型识别提供了借鉴ꎮChimelo等[46]利用PlanetScope卫星星座和随机森林算法预测土壤中的粘土含量ꎮTunçay等[47]利用SFI等级与卫星图像的植被指数值进行比较ꎬ量化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土壤的物理㊁化学和肥力指标的空间动态ꎮ杨栋淏等[48]通过结合多光谱与高光谱遥感数据ꎬ对云南山原红壤主要养分含量的高光谱特性进行研究ꎬ并利用机器学习建立相关模型ꎬ为土壤养分含量估测提供了依据ꎮ3.3.2㊀土壤水分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多角度㊁多时相地获取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信息ꎬ结合植被生长指数等参数ꎬ帮助实现农林生产㊁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的监测ꎮ陈怀亮等[49]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AVHRR4通道亮温建立回归方程ꎬ将土壤含水量与遥感指数联系起来ꎮ国外学者通过对比分析ERS-1的SAR图像与地面土壤水分实测值ꎬ发现土壤含水量与雷达后向散射系数间呈线性关系[50]ꎮ许泽宇等[51]利用增强型DeepLab算法和自适应损失函数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技术ꎬ通过改变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结合方式增强二者的连接状态ꎬ加入自适应权重以及进行多通道训练等多方面改进ꎬ提高了地物高精度分类网络E-DeepLab的性能ꎬ为适用于遥感地物的自动分类和提取提供了借鉴ꎮDari等[52]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意大利中部某地区2017年至2019年生成的100m空间分辨率灌溉区地图与地面实况数据相比较ꎬ取得较好结果ꎬ可为土壤水分遥感分析工作提供依据ꎮ3.3.3㊀土壤质量评估与土地利用变化监测㊀遥感技术可以精准㊁快速地获取相关土壤信息ꎬ用于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分析㊁预测和评估ꎮDalal等[53]使用近红外光谱法预测土壤水分㊁有机碳和总氮含量ꎬ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6%范围内时ꎬ近红外法预测结果相对准确ꎻ而在有机质含量高于2.6%时ꎬ预测结果存在偏差ꎮBen ̄Dor等[54]利用近红外光谱法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ꎬ通过分析土壤有机质的C/N比率来改进近红外法的预测准确度ꎮ沙晋明等[55]使用VF991地物光谱测量仪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土壤样本剖面进行测量ꎬ并测定了各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ꎮGuo等[56]利用多光谱㊁高光谱数据与植被指数ꎬ结合机器学习实现了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测量与绘制相关图像ꎮ张智韬等[57]利用无人机遥感平台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并代入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ꎬ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和极限学习机算法构建不同覆盖度下各深度土壤含盐量反演模型ꎬ为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监测农田土壤盐渍化提供了思路ꎮ吴倩等[58]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陕西省黄土高原区黄绵土土壤的光谱数据ꎬ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得出土壤碳酸钙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呈现正相关态势的结论ꎮ佘洁等[59]分析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来源ꎬ兼述遥感㊁GIS与人工智能等研究现状ꎬ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ꎮ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遥感数据解析和分类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ꎬ并进一步提供多维度数据可视化和地表覆被变化分析等ꎬ快速监测不可再生土地用途的变化情况ꎬ这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ꎮ综上所述ꎬ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ꎬ可以为土地利用/覆盖类7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型分类㊁土壤水分监测㊁土壤质量评估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ꎮ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ꎬ其在土地资源管理和评估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ꎬ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更强大的支持ꎮ4㊀展望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已经在农牧业㊁林业㊁荒漠化和环境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ꎮ综合遥感监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ꎬ为土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科学依据ꎮ尤其在当前科技发展较为迅速的大背景下ꎬ综合遥感监测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将为土地资源中长期规划㊁生态环境保护㊁自然灾害预警㊁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服务支撑ꎮ4.1㊀农业生产应用展望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完善ꎬ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ꎮ例如ꎬ随着卫星分辨率的提高ꎬ可以更加精确地监测农田的土地利用㊁土壤水分等情况ꎬ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ꎻ同时ꎬ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ꎬ可以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ꎬ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ꎬ帮助农业生产做出更加科学的管理决策ꎻ此外ꎬ还可以将遥感技术与其他技术相融合ꎬ如地理信息系统㊁无人机等技术ꎬ实现更加全面㊁精准的农业监测和管理ꎮ4.2㊀环境保护应用展望随着无人机㊁多光谱/高光谱等多源遥感设备的普及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将越来越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ꎮ例如ꎬ利用无人机㊁卫星等搭载光谱设备的遥感平台可以高效监测大范围土壤情况ꎬ实现土地利用㊁植被覆盖等信息的分析ꎬ结合地面监测数据ꎬ可以及时发现土壤污染情况并进行污染程度评估ꎻ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ꎬ包括农地㊁城市扩展㊁森林覆盖等情况ꎬ有助于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结构ꎬ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ꎻ通过长时间㊁高时空和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监测土壤侵蚀㊁土地滑坡㊁沙漠化等自然灾害ꎬ及时发现灾害隐患并评估风险ꎬ可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等ꎮ4.3㊀自然资源管理展望随着大数据技术以及多源遥感技术的发展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ꎮ例如ꎬ通过监测土地利用类型㊁土地覆盖变化㊁土地利用强度等信息ꎬ利用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制定土地规划㊁土地整治和土地利用政策等ꎻ通过对土地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ꎬ保护农田㊁森林㊁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ꎬ维护生态平衡ꎻ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㊁地下水位㊁土壤侵蚀情况等ꎬ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等ꎮ综上ꎬ土壤综合遥感监测在农业生产发展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等场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ꎬ未来还需加强遥感数据与地面测量数据的协同应用ꎬ优化反演模型㊁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方法ꎬ发挥遥感技术在土壤监测研究和应用中的更大潜力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王慧婷ꎬ王洪敏ꎬ李百庆.土壤资源环境保护研究[J].环境与发展ꎬ2018ꎬ30(5):240-242.[2]㊀郝梦洋ꎬ朱欣.重金属土壤污染的来源和影响[J].现代盐化工ꎬ2017(3):11ꎬ26.[3]㊀SmithPꎬHouseJIꎬBustamanteMꎬetal.Globalchangepres ̄suresonsoilsfromlanduseandmanagement[J].GlobalChangeBiologyꎬ2016ꎬ22(3):1008-1028.[4]㊀LalR.Restoringsoilqualitytomitigatesoildegradation[J].Sustainabilityꎬ2015ꎬ7(5):5875-5895.[5]㊀LemosPVRBꎬMartinsJLꎬLemosSPPꎬetal.Hepaticdamageinnewbornsfromfemaleratsexposedtothepesticidederivativeethylenethiourea[J].ActaCirurgicaBrasileiraꎬ2012ꎬ27(12):897-904.[6]㊀MaranghiFꎬdeAngelisSꎬTassinariRꎬetal.ReproductivetoxicityandthyroideffectsinSpragueDawleyratsexposedtolowdosesofethylenethiourea[J].FoodandChemicalToxicolo ̄gyꎬ2013ꎬ59:261-271.[7]㊀HuangYFꎬChenGFꎬXiongLMꎬetal.Currentsituationofheavymetalpollutioninfarmlandsoilandphytoremediationap ̄plication[J].AsianAgriculturalResearchꎬ2016ꎬ8(1):22-24.[8]㊀SunYJ.EcologicalriskevaluationofheavymetalpollutioninsoilinYanggu[J].GeostatisticsValenciaꎬ2017ꎬ19:919-931. [9]㊀林龙飞.论遥感技术在土壤方面的应用[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ꎬ2021ꎬ39(1):117-120.[10]黄仲良ꎬ何敬ꎬ刘刚ꎬ等.面向GEE平台的遥感影像分析与应用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3):1-8.861山东农业科学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56卷㊀[11]刘云鹤ꎬ殷长春ꎬ蔡晶ꎬ等.电磁勘探中各向异性研究现状和展望[J].地球物理学报ꎬ2018ꎬ61(8):3468-3487. [12]郭广猛ꎬ赵冰茹.使用MODIS数据监测土壤湿度[J].土壤ꎬ2004ꎬ36(2):219-221.[13]ZhuQꎬWangYSꎬLuoYL.Improvementofmulti ̄layersoilmoisturepredictionusingsupportvectormachinesandensembleKalmanfiltercoupledwithremotesensingsoilmoisturedatasetsoveranagriculturedominantbasininChina[J].HydrologicalProcessesꎬ2021ꎬ35(4):e14154.[14]LiuWDꎬBaretFꎬGuXFꎬetal.Relatingsoilsurfacemois ̄turetoreflectance[J].RemoteSens.Environ.ꎬ2002ꎬ81(2/3):238-246.[15]韩文霆ꎬ张立元ꎬ牛亚晓ꎬ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精量灌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ꎬ2020ꎬ51(2):1-14. [16]李飞ꎬ李冰ꎬ闫慧ꎬ等.草地遥感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草地学报ꎬ2022ꎬ44(12):87-99.[17]宋文龙ꎬ李萌ꎬ路京选ꎬ等.基于GF-1卫星数据监测灌区灌溉面积方法研究 以东雷二期抽黄灌区为例[J].水利学报ꎬ2019ꎬ50(7):854-863.[18]RomanakKDꎬBomseDS.Fieldassessmentofsensortechnol ̄ogyforenvironmentalmonitoringusingaprocess ̄basedsoilgasmethodatgeologicCO2storagesi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GreenhouseGasControlꎬ2020ꎬ96:103003.[19]JiaoXFꎬKovacsJMꎬShangJLꎬetal.Object ̄orientedcropmappingandmonitoringusingmulti ̄temporalpolarimetricRA ̄DARSAT ̄2data[J].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andRemoteSensingꎬ2014ꎬ96:38-46.[20]岳云开ꎬ陈建福ꎬ赵亮ꎬ等.基于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的苎麻叶绿素含量反演[J].山东农业科学ꎬ2023ꎬ55(7):152-158.[21]杨娜ꎬ汤燕杰ꎬ张宁馨ꎬ等.基于SMOS㊁SMAP数据的青藏高原季风及植被生长季土壤水分长消特征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6):1373-1384.[22]BalaSKꎬIslamAS.CorrelationbetweenpotatoyieldandMO ̄DIS ̄derivedvegetationindic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 ̄moteSensingꎬ2009ꎬ30(9/10):2491-2507.[23]何亚娟ꎬ汪庆发ꎬ裴志远ꎬ等.冬小麦产量分阶段预测模型[J].农业机械学报ꎬ2012ꎬ43(1):89-93ꎬ133.[24]SonNTꎬChenCFꎬChenCRꎬetal.PredictionofricecropyieldusingMODISEVI ̄LAIdataintheMekongDeltaꎬViet ̄nam[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ꎬ2013ꎬ34(20):7275-7292.[25]韩文霆ꎬ崔家伟ꎬ崔欣ꎬ等.基于特征优选与机器学习的农田土壤含盐量估算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ꎬ2023ꎬ54(3):328-337.[26]姚艳敏ꎬ魏娜ꎬ唐鹏钦ꎬ等.黑土土壤水分高光谱特征及反演模型[J].农业工程学报ꎬ2011ꎬ27(8):95-100. [27]杨丽娟ꎬ王春梅ꎬ张春妹ꎬ等.基于遥感影像研究极端暴雨条件下新成切沟发生发展规律[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2ꎬ38(6):96-104.[28]张晓远ꎬ刘朱婷ꎬ连少宏ꎬ等.基于RCSLE的粤西均墟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中英文ꎬ2022ꎬ20(4):42-49.[29]黄应丰ꎬ刘腾辉.华南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分类[J].土壤学报ꎬ1995ꎬ32(1):58-68.[30]张保华ꎬ何毓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ꎬ2005(4):76-78.[31]李娜ꎬ吴凯萍.基于POI数据的城市功能区识别与分布特征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22ꎬ37(6):1482-1491. [32]SenanayakeSꎬPradhanBꎬHueteAꎬetal.Spatialmodelingofsoilerosionhazardsandcropdiversitychangewithrainfallvari ̄ationintheCentralHighlandsofSriLank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ꎬ2022ꎬ806(Pt2):150405.[33]赵建辉ꎬ张晨阳ꎬ闵林ꎬ等.基于特征选择和GA-BP神经网络的多源遥感农田土壤水分反演[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1ꎬ37(11):112-120.[34]冯泉霖ꎬ李洪涛ꎬ徐夕博ꎬ等.基于聚类深度网络模型的莱州湾近岸平原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遥感估算[J].安全与环境学报ꎬ2022ꎬ22(4):2248-2258.[35]刘雯ꎬ韩玲ꎬ刘明ꎬ等.基于高分五号高光谱波段选择的矿区周边土壤Cd含量反演[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ꎬ2023ꎬ60(17):1728001.[36]MesquitaLSꎬMesquitaRBRꎬLeiteAꎬetal.Integratedflow ̄basedsystemdisplayinganin ̄lineminisoilcolumntomonitorironspeciesinsoilsleachates[J].CommunicationsinSoilSci ̄enceandPlantAnalysisꎬ2020ꎬ51(8):1089-1100. [37]宋子豪ꎬ韩阳ꎬ韦晨阳ꎬ等.受石油污染的农田土和湿地土的偏振光谱特征对比[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ꎬ2022ꎬ42(8):2603-2609.[38]黄长平ꎬ刘波ꎬ张霞ꎬ等.土壤重金属Cu含量遥感反演的波段选择与最佳光谱分辨率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10ꎬ25(3):353-357.[39]张雅琼ꎬ赵宇昕ꎬ屈冉ꎬ等.基于GF-1卫星遥感影像的生态空间周边建筑余泥渣土场提取方法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ꎬ2018ꎬ44(6):50-55ꎬ89.[40]蔡东全ꎬ吴泉源ꎬ曹学江ꎬ等.基于HJ1A-HSI的龙口污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反演[J].安全与环境工程ꎬ2015ꎬ22(5):33-39.[41]宋婷婷ꎬ付秀丽ꎬ陈玉ꎬ等.云南个旧矿区土壤锌污染遥感反演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ꎬ2018ꎬ33(1):88-95. [42]DvornikovYꎬSlukovskayaMꎬYaroslavtsevAꎬetal.High ̄res ̄olutionmappingofsoilpollutionbyCuandNiatapolarindus ̄trialbarrenareausingproximalandremotesensing[J].LandDegradation&Developmentꎬ2022ꎬ33(10):1731-1744. [43]钟亮ꎬ钱家炜ꎬ储学远ꎬ等.利用高光谱遥感技术监测小麦土壤重金属污染[J].农业工程学报ꎬ2023ꎬ39(5):265-270.[44]徐彬彬ꎬ戴昌达.南疆土壤光谱反射特性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J].科学通报ꎬ1980(6):282-284.[45]WeiLFꎬYuanZRꎬWangZXꎬetal.Hyperspectralinversion961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鄂高阳ꎬ等: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与土壤环境综合监测上的应用。
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探讨——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
dB《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年第8期内蒙古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探讨——以科尔沁左翼中旗为例吴秀青乔璐安新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J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
本文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为研究区,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应用2000年和2018年两期遥感影像,通过遥感解译获得土地利用数据。
通过分析,从2000年到2018年的18年间,本研究区域草地退化问题严重,随着农业的发展,水域面积越来越减少,沙地面积也不断增加,导致了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对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环境;遥感与GIS技术;科尔沁左翼中旗厂1研究区概况本文研究区域为科尔沁左翼中旗,位于东经121。
0&至123。
32之间,北纬43。
32,至44。
32,之间,地处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交汇处的金三角地区,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区域面积为9811平方公里。
本文采用Landsat系列影像作为遥感影像源,对科尔沁左翼中旗的2000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遥感监测,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运用30m空间分辨率数据,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发展状况。
2数据与处理方法本文利用ENVI5.5软件对研究区内多期遥感影像分别进行波段融合、FLAASH大气校正、配准、几何校正与投影变化、拼接和裁剪,获得2000年和2018年的两期全区遥感影像数据,运用AicGIS10.6软件平台查看处理结果。
2.1数据选择结合该系列卫星的运行时间,基于USGS获取了覆盖整个研究区的2000年Landsat TM4-5影像和2018年的Landsat8OLI 遥感影像。
影像筛选首先通过目视判别是否有无云与条带。
在季节方面,选择了5~7月的遥感影像。
通过前期预选降低分类误差,并对所有影像进行了坐标统一转换,进行融合、正射、裁剪、坐标转换等处理,使其与Landsat系列影像定标一致。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现状监测资料的分析
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
(年均浓度、季均浓度、月均浓度)、短期浓度(日 平均浓度、小时平均浓度)的达标情况。 若监测结果出现超标,应分析其超标率、最大超标倍 数以及超标原因。 分析评价范围内的污染水平和变化趋势
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 监测因子
缺点:这种方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 时间,有时还可能受季节、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
3.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方法:卫星遥感图、航片。(购买、网上)。 GIS、GPS 优点:可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以弄清人 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如一些大面积的森林、 草原、荒漠、海洋等。
对于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布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评价范围内, 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臵监测点位。 城市道路项目,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臵数目限制,可以根据道路布局 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 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臵监测点位。
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 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
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 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臵2~4个监测点。若评价范围内没有
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
缺点:此方法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而且往往不全面,不 能完全符合要求,需要其它方法补充 。
2. 现场调查法
方法:现场观察、路线调查、现场监测
注意:针对不同要素采用不同的方法。调查内容与深度 与评价等级有关。
第六章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
第六章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是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可以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连续观测和快速获取地表信息的能力。
因此,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全面的生态环境数据,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主要包括对土地覆被变化、植被变化、水体变化等方面的监测。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得大范围区域的土地覆被类型和变化情况,及时掌握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
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变化,如城市扩展、耕地面积变化等。
植被变化监测可以用来评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通过监测植被指数等指标,可以判断植被的健康状况和受到的干扰程度。
水体变化监测可以用来监测湖泊、江河、水库等水体的面积和水质的变化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是根据遥感数据对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价。
通过不同的指标和方法,可以对生态环境的质量和趋势进行评价。
例如,可以利用NDVI指数对植被覆盖情况进行评价,利用水体的光谱特征来评价水质情况,利用地表温度来评估城市热岛效应等。
评价结果可以用于评估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理、土地规划等。
在环境保护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应对污染、退化等问题。
在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进行监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在土地规划方面,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为土地规划和城市发展提供依据。
总之,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与评价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区域的生态环境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全面的数据。
通过对土地覆被变化、植被变化、水体变化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价,可以了解生态环境的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基于遥感对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的几个方法
第2 3卷
第 8期
21 0 1年 8月
・
环 境 影 响评 价 ・
基 于 遥 感 对 土 地 退 化 监 测 与评 价 的几 个 方 法
高 学磊 李志宏 ,
( .内蒙古环境监测 中心站 , 1 呼和 浩特 关键词 : 土地 退化 ; 监测评价 ; 感 ; 遥 建模 中图分 类号 : 8 X7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号 :0 7— 3 0(0 1 8— 0 8 1 A 10 0 7 2 1 )0 0 1 —0 00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 院, 10 12 北京 10 1 ) 0 02 摘要 : 本 文结合 生态学 , 以地 面监测和遥 感原理 、 遥感反 演、 建模手段 浅谈 土地退化监测 与评价 的方法。
出版 社 ,0 6 1— . 20 : 5
12 3 土壤侵蚀指数 ..
用 以表达 土地退化 的另一个 重要指 标
就是土壤侵蚀指数 , 合地 形 区等 资料解 译 后 , 生许 多 的土 结 产
壤侵蚀模 型, 中最 常用 的就是 U L ( nvr l o s q a 其 S E u i s il seu— e a s lo tn 模型 , i ) o 即土壤侵蚀通过模型 。
1 11 选择 并处理数 据源 根据时空 尺度一般选 取两期 或几 . .
内的植被变化与退 化情况 。利 用 N V 反 演植被 覆盖 度 , 一 DI 进
步表达土地退化程度 , 最常用是利用既有的 n v 指标 , di 模型为 :
F =( di di) ( di f i n v ) g n v —nv / n vi i t O n n y— di O
Ab ta t T i at l o i e c l g B s d o ru d—mo i r ga d rmoe s n i g mo ei gmeh d fr moe s n i gt i— s r c : h s ri ec mb n se o o y, a e n go n c n t i n e t e sn ,, d l to so e t e s d s on n n o C S a d d g a a in mo i r g a d e au t n o t o s U S L n e r d t nt i n v l ai fmeh d . o on o Ke r s:a d d g a ain;mo i r g a d e au t n;RS;mo ei g y wo d ln e d t r o nt i n v l ai on o dl n
野外生态调查方案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为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基础地质资料而进行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为生态环境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地质调查。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和区域水文地质普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学、土壤学、地貌学、生态学及其它有关地球科学的方法、理论,调查人类和生物群体赖以生存的岩石圈、地下水圈和地表水圈。
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植被群落及其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环境下发生变化的地球动力作用、地球化学作用和其它现代地质作用等。
1.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任务(1)基本查明研究区内的基础地质、水资源(包含地下水和地表水)、土地资源、地质灾害、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等的存在状态、性质与特征;(2)充分利用3S技术,在查明研究区内的生态环境地质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研究区的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生态环境容量,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对人类生存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3)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动态评价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地区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及发展趋势,提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措施、建议等。
2.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1)充分收集研究区内已有的基础地质、“水、工、环”地质、地球化学、遥感、气象水文、土壤、资源开发、生态等方面的资料和综合研究成果,为进行调研、野外踏勘等工作做准备。
(2)进行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包括:(A)基础地质调查,以收集已有资料为主,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B)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C)水文地质(包括地表水)、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包括地质灾害)调查;(D)土地资源调查;(E)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调查;(F)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调查;(G)其它有关的调查工作,包括放射性生态调查、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引起的环境效应等。
(3)样品采集、实验测试、室内综合研究及数字图库的建立。
2023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
2023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为加强我市生态环境空间管制,积极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精神,我市将正式启动生态红线划定工作。
为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科学划定,切实落地。
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开展科学评估,按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与脆弱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并落实到国土空间。
2.坚守底线,严格保护。
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
强化用途管制,严禁任意改变用途,杜绝不合理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的破坏。
3.部门协调,上下联动。
市政府统一领导,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完成。
市级层面提出各县(市)、区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和分布方案,进行全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各县(市)、区政府是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的核实评估和空间落地,完成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行政区红线范围包括森工和农垦辖区)。
二、划定范围依据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和技术规范,参照国家提出的我省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和分布方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识别,确定纳入红线范围。
主要涵盖以下区域:(-)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
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原则上全部纳入;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自然类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其他类型禁止开发区的核心保护区域;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等重要区域。
基于遥感和GIS的京津风沙源区地表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N r a i e i f r n e V g t t o 年S O - G D I P T V T N V ,开展 风沙源 区域 植被指数 定量 植被指数 ( o m l z d D f e e c e e a in Id x D I n e ,N V )是 评 估植 被 状 况 的最 有 效参 数 之 化研究 ,评估 区域植被覆盖状况 。
一
研究 区域
2 0 年6 0 0 月经 国务院批准 ,我 国政府 开展 了大
3 1土地利用状况提取 .
T 影 像数 据 获 取 月份 为 当年6 M 月至 9 ,单 景 月 云量小 于1 % 0 ,受人 为干扰 影响 比较大 易发生态 变
化 的 区域 没有 云 覆盖 。影 像波 段 组 合 为4 2 G 3 R B
数据 的对 比核查 ;建立 经过线状地物和 细小地物扣
土地覆盖动 态变化数据库 。 美 国陆地 资源 卫星L n s t M 遥感 影像作 为数 据 除、转 换的土地利用/ a d a T 53Fra bibliotek植被指数处理 .
地 表植 被 对 气候 变 化 反应 非 常 明显 ,归一 化
的植被类 型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选用 2 0 年 ̄2 0 05 08
一
,
能很好地 反映植被生长状态和植被 覆盖度 ,也
三 数据来源及处理
是衡 量 区域 生态 系 统变 化 的重 要信 息 。选用 2 0 05
【 第一作者简介 】:王斌 ,男, (92 ),天津市人 ,工程 师,主要 从事生态环境监 测与评价 方面的研 究工作 。 18-
2 1 年第 2 0 1 期
上 通用 的最大化合成 法 ,该方 法可 以进 一步消 除大 气 、云和太 阳高度角 的部分干扰 。每月 的N V 数据 DI 通 过最大值合成法 (V )获得 ,其计算 公式 为: MC
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完善监测网络,提高监测水平。
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监测目标和措施,以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突破。
一、监测目标1. 完善监测网络:在全国各地建立覆盖面广、监测频次高、数据准确性高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确保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2. 提高监测水平: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和时效性,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3. 加强监测研究: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相关研究工作,推动监测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创新,提升监测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二、监测范围1. 大气环境监测: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重点关注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影响程度,推动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2. 水体环境监测: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水体的监测,重点关注水质、水量、水资源状况等方面的监测,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壤环境监测:加强对土壤污染的监测,重点关注重金属、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超标情况,促进土壤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4. 生物多样性监测: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监测,重点关注濒危物种、受威胁物种、保护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保护生物多样性。
5. 自然灾害监测: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重点关注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提高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三、监测措施1. 开展定点监测:建立定点监测站,对特定区域和特定物质进行长期持续的监测,积累监测数据,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强化移动监测:采用移动监测装备,对特定区域和特定污染源进行临时性监测,发现和解决突发环境问题,保障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案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方案遥感技术作为目前一种先进的信息搜集方式,具有信息量大、本钱低和快速的特点,是生态环境监测中超级重要的技术手腕。
遥感集市运用遥感技术进行矿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提供基础性数据资料,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进展,是生态环境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矿区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对地表的破坏、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对自然景观的阻碍和破坏,造成“三废”污染,破坏水资源、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或孕育滑坡、泥石流、冲击地压、矿震等动力地质、环境界质问题,噪声和振动污染,热污染等。
目前,国内外已有许多科学工作者利用遥感技术对矿区生态环境监测做了研究:一方面,是利用不同时相的波段组合图、指数转变图和土地覆盖类型转变图来表现地表信息的转变,从而进行矿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但往往是定性或半定量分析,而且多是单个大面积的矿区,关于大范围散布零散的矿区研究甚少;另一方面,是将遥感信息与其他调查数据(如土质、水质等数据)相结合,具体研究采矿引发的土质转变、水质转变、地表变形等,尽管细致、透彻,但费时、费力。
针对湖北大冶矿区散布零散的特点,应该采纳多时相陆地卫星遥感数据,首选遥感集市高分数据,在不同波段组合和各类指数运算应用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地表地物具体光谱特点和空间特点,用基于知识的决策树的方式进行分类,取得具有高精度的分类结果图,然后基于不同时相分类结果的转变检测,通过对研究区水体污染、矿区复垦、耕地转变等的定量分析,进行了湖北大冶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的研究。
遥感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置湖北大冶面积为1400k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由于20世纪的 80年代到90年代是矿区开采的相对顶峰期,而且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必然滞后效应,同时为了减少季节上产生的误差,而夏日植被丰硕,易于区分矿区和植被类型,本文从现有的资料当选取有代表性的1986年7月底、1994年11月的TM 影像和2002年 9月初的ETM 影像进行处置和分析比较(其中1994年 TM影像因季节不同仅作矿区的比较)。
湖北省生态环境现状及石漠化遥感调查
湖北省生态环境现状及石漠化遥感调查陈有明;黄燕;杨娟;邱军强【摘要】本文利用国产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调查研究了长江中游湖北省域范围生态地质环境现状.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地质状况总体良好,尤其是发现前人调查圈定的岩溶石漠化区生态环境状况发生了颠覆性改善.分析认为:湖北省岩溶石漠化目前基本不构成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期刊名称】《华南地质与矿产》【年(卷),期】2017(033)002【总页数】8页(P169-176)【关键词】湖北省;生态环境;岩溶石漠化;遥感调查【作者】陈有明;黄燕;杨娟;邱军强【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围绕新时期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当前区域性自然资源及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1-2],从长江经济带自然资源规划、开发、利用及管护等现实需要出发[3-6],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委托安徽省地质调查院承担“长江中游地区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皖鄂区)(项目编号:12120115064901)”项目任务,项目起止年限为2015年-2018年,具体开展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北省全境范围在内的自然资源与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获取本底数据与动态变化信息,研究提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为国家、地方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提供科学数据。
项目组通过调查与监测表明,湖北省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特别是在碳酸盐岩分布区,生态环境已发生颠覆性改善,政府社会曾经十分关注的石漠化问题[7-10],现今基本不构成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政府在制定相关生态环境治理保护规划时,应重视采集现势性强的信息资料以为支撑。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地区,东经108° 21′-116°07′,北纬29°05′-33°20′,总面积18.6×104km2,常住人口5799万,省会为武汉。
生态调查方案
生态调查方案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的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调查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可行的生态调查方案,旨在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一、背景和目的生态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状况、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科学规划和实施生态保护措施。
背景调查应包括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期调研成果,目的则是明确本次调查期望达到的结果。
二、研究区域和范围选择研究区域是生态调查的重要一环。
合理的研究区域可以保证调查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研究区域应包括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程度等方面。
调查范围则是指在研究区域内的具体调查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1. 生物多样性调查生物多样性调查是生态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要收集并记录研究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包括其数量、种类、分布等信息。
调查方法可以采用现场观察、摄影、录音等方式进行,也可以使用先进的遥感和激光扫描技术。
2. 土壤和水质调查土壤和水质指标是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调查中应进行土壤和水样的采集,分析其养分含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
调查员可以采用现场测试以及实验室分析等方法获得准确的数据。
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对人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以获取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和评价。
同时,还可以运用经济学单项或综合评估方法,将生态系统服务转化为经济价值。
四、样本数据及统计分析生态调查结束后,需要对收集到的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针对性地分析各种生态参数之间的关系,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处理数据时,要注意合理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结果和应用根据生态调查的结果得出有关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状况及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数据,并对其进行解读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工作方案1.中、东部地区遥感调查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1)以2000年Landsat 5/7 TM/ETM+美国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80年代后期Landsat 5 TM美国陆地资源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进行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解析,为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提供遥感数据和遥感支持。
(2)配合总体组进行生态环境现状及变化遥感分析,提取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专题遥感数据,总结、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空间分布与空间统计规律。
(3)完成中、东部地区典型生态功能区域或生态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的多时相、多数据源、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分析和提供。
(4)将地面调查数据、遥感解析生态基本数据相结合,建立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调查综合数据库、数据库查询系统、多媒体演示系统,编辑出版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图集。
--------------------------------------------------------------------------------------------------------------------------------------------2.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工作内容2.1 调查范围此次遥感调查工作和研究范围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等十九个省(市),面积约330万平方公里。
2.2 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内容2.2.1 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信息提取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信息提取将以以2000年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5/7 TM/ETM+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5 TM为主要数据源进行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解析(包括数据几何校正、地表覆盖分类判读等)。
2.2.2 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专题信息提取根据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特征,结合遥感手段的优势,对构成生态环境的某一专题要素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其现状、变化及趋势。
提取专题信息主要包括:湿地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变化;城市及城市化发展;水土流失/沙化土地空间分布和强度、森林植被分布状况、海岸带动态变化、重点流域水库建设及分布。
2.2.3 遥感数据地面核查完成覆盖中、东部地区的十九个省(市),约330万平方公里的2000年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5/7 TM/ETM+遥感解析数据的野外地面核查和典型区遥感解译地面核查,80年代后期美国陆地资源卫星数据Landsat 5 TM 遥感解析数据的室内改正。
2.2.4 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动态变化遥感分析综合利用此次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所获得的地面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产品,并结合气候、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因子,基于“3S”技术,对中国中、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动态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给出基于遥感数据分析的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空间分布与空间统计规律。
2.2.5 典型区域生态环境变化遥感数据提供-------------------------------------------------------------------------------------------------------------------------------------------- 根据总体组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和研究的实际需要,提供2000年和80年代中后期美国陆地资源卫星数据等其他遥感数据支持,并从遥感应用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
2.2.6 遥感调查综合数据库建立集成本次遥感调查所获得的中、东部地区2000年和80年代后期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数据、沙化/水土流失数据、典型区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地面调查统计数据、遥感分析数据、生态环境要素数据、地理背景数据等,形成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数据库。
2.2.7 遥感调查综合查询系统开发完成中、东部地区遥感调查综合查询系统的开发,使用户可按应用专题、地区范围、时间范围、数据类型等多种方式灵活的查询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成果。
2.2.8 遥感调查多媒体演示系统建立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演示系统,为有关部门和领导提供直观、全面的汇报。
--------------------------------------------------------------------------------------------------------------------------------------------2.2.9 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图集编辑出版以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数据库为基础,配合总体组编辑出版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调查图集(作为总体报告的一部分),通过专题图、影象图、文字和图表等多种形式,全面反映此次遥感调查成果。
3.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技术路线遥感影像的配准以1:5万DRG为参考坐标系,采用数据生产、质量检查相分离的工作方法进行。
中、东部地区全区调查以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5/7 TM/ETM+ 为主要数据源,其中TM (Thematic Mapper)专题制图仪空间分辨率为30米,Landsat 7 ETM+ Band1、2、3、4、5、7为30米,全色波段为15米,重访周期16天。
数据时相选择反映地表覆盖类型最为丰富的时段过境数据,如东北地区以9月份数据为最佳,华南地区以冬季、春初数据为最佳。
数据年代包括2000年有效时相数据,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遥感数据。
每期数据为195景,共计390景。
典型地区遥感数据源:大范围以Landsat TM+ 全色波段进行图像融合提供信息(15米分辨率),--------------------------------------------------------------------------------------------------------------------------------------------部分区域采用法国SPOT数据(10米空间分辨率)、1:35,000航片数据。
基础地理数据:1:5万DRG(栅格地形数据)、1:5万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不同比例尺的植被图、土壤图、地质图等。
----------------------------------------------------------------------------------------------------------------------------------------------------------------------------------------------------------------------------------------------------------------------------------------考虑到与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遥感调查数据库相兼容,本次中、东部地区遥感调查指标体系土地生态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体系采用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体系仍为二级分类体系,共6大类、24-------------------------------------------------------------------------------------------------------------------------------------------- 个二级类。
分类体系如下:一级类别二级类别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 耕地11水田12旱地2 林地21有林地22灌木林地23疏林地24其它林地3 草地31高覆盖草地--------------------------------------------------------------------------------------------------------------------------------------------32中覆盖草地33低覆盖草地4 水域41河渠42湖泊43水库、坑塘44冰川和永久积雪45海涂46滩地5 城乡工矿居民用地51城镇用地52农村居民点用地53工交建设用地--------------------------------------------------------------------------------------------------------------------------------------------6 未利用地61沙地62戈壁63盐碱地64沼泽地65裸土地66裸岩、石砾地67其它4.主要成果(1)中、东部地区2000年、80年代中后期遥感影像数据库;(2)中、东部地区2000年、80年代中后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现状遥感解析数据库;(3)中、东部地区野外复核景观生态类型及遥感解析标志数据库;-------------------------------------------------------------------------------------------------------------------------------------------- (4)中、东部地区生态专题信息数据库;(5)中、东部典型地区遥感调查数据库;(6)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报告;(7)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数据查询系统;(8)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遥感调查多媒体演示系统;(9)中、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图集。
5.项目组织与实施5.1遥感调查项目组组成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司和国家测绘局国土测绘司的统一领导下,由国家环保总局信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测绘局、黑龙江测绘局、四川测绘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辽宁遥感中心、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及中、东部各省(市)有关技术人员组成遥感调查项目组,项目组由总体组、综合组、东北组、华中华南华东组构成:--------------------------------------------------------------------------------------------------------------------------------------------(1)总体组组长:王桥刘纪平副组长:王文杰、刘敏健、郑丙辉、王亮、沈渭寿、李宇斌成员:魏斌、石丽红、申文明、赵荣、张波、杜世宏、王晓国、李顺、许振文、袁晓红、蒋卫国、廖安平、董贵华、康晓风、罗海江、唐贵刚、阿荣其其格、李子成、郑凡东、陈亮,中东部各省(市)有关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