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山水画和柯罗风景画比较浅析

合集下载

浅析倪瓒及其山水画

浅析倪瓒及其山水画

发汍I t 1邶文浅析倪瓒及其山水画□周雄平摘要:作为元代绘画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倪瓒将“逸气”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中国文人画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

该 文从倪瓒的绘画美学思想出发,结合其早、中、晚时期的几件山水画代表作,分析其独特的画风。

关键词:倪瓒山水画逸气三段式元代文人画家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子等,无锡人。

他兼擅诗、书、画,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之一,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一起被世人称为“元四家”,受到后世的赞美 与推崇,董其昌更将倪瓒推置于其他三人之上。

倪瓒擅长画山 水、竹石,画风脱俗,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其作品 以水墨居多,少设色或施淡色,笔法简略且不失意境,然多表现 寂寥、悲哀之感触,这与他的身世背景和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 的关系。

倪瓒出生于江南富饶之家,家中建有清閟阁、云林堂、逍闲 仙亭等楼阁别墅,蓄藏甚多珍稀古本、文物,时常招待四方文人 墨客。

倪瓒家境优越,自幼研习诗文书画,又受家人信仰的影 响,因此形成了孤傲清高的性格。

后来其长兄、母亲相继去世,加上元代晚期社会动荡,自然灾害频发,倪瓒散尽家财,浪迹于 太湖、松江一带,直到晚年才返回故里。

其长年生活在太湖一 带,山水画也多取材于此。

倪瓒的绘画作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三段式”山水,另一类为枯木竹石图,文章仅针对前者作探讨。

究其美学理念,大致可从其画论中窥见一斑。

他在《题自画墨竹》中写道“(张)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

”®10 他在《答张仲藻书》中则道:因写景物,曲折能尽状其妙趣,盖我 所不能。

若草草点染,遗其獅黄牝牡之形色,则又非所以为图之 意。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10 由此可见,倪瓒认为作画应追求“逸气”。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 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 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

元四家倪瓒个人简介及绘画作品特点解析本文导读: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六君子图》《水竹居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幽寒松图》《秋林山色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容膝斋图》《修竹图》《紫兰山房图》《梧竹秀石图》《新雁题诗图》等。

有《水竹居图》《容膝斋图》《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幽涧寒松图》《秋亭嘉树图》《怪石丛篁图》《竹枝图》《溪山仙馆》《霜林湍石》等传世。

渔庄秋霁图纸本水墨1355年作纵96厘米横47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题识: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

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

瓒。

《渔庄秋霁图》是1355年秋,作者寄居在友人王云浦渔庄时的作品。

这幅画描绘风雨之后“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的湖边景色。

作者在十八年后(1372年)七十二岁时重见此画时感怀往昔,补题诗款。

裱边有董其昌行书题签,又有孙克弘、董其昌、宋旭题跋。

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

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

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

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

中国画极为讲究笔法。

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再创“折带皴”,以此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如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

浅析倪瓒山水画艺术特色

浅析倪瓒山水画艺术特色

知识文库 第13期25浅析倪瓒山水画艺术特色丁志勇倪瓒作为元代著名南宗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创造了独特的折带皴,其绘画风格师法董巨,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画面简淡,境界旷远,格调前所未有,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从倪瓒的生平开始简单的介绍了倪瓒的绘画历程,从倪瓒的绘画文脉传承再到倪瓒绘画的用笔、意境以及倪瓒绘画风格对后世绘画所产生的影响。

倪瓒作为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他温顺怪谲,被奉为名流却无意功名。

他的画无论如何私己却吸引着大批的公众。

他那特有的绘画风格的形成并不完全取决于其人生的态度、个性的怪癖和审美趣味,还包括他生平的经历有关。

作为我国文人画史上的巨子,清代的文人画家更是把它奉为难以企及的楷模,影响所至,在明末清初的江南人家甚而以有倪画作为鉴别门风清浊的标志,可见倪瓒绘画的影响深远。

一、倪瓒山水画之文脉传承你攒的绘画在学习董巨的基础上自成一派,笔法简疏情调幽寂是他的风格特色。

倪瓒早些年因为加入全真教享有特权,收集了大量的字画名帖,因尊崇董源的绘画思想,细心钻研追求其中的情调幽寂。

从倪瓒的许多作品中也可看出受董源影响深远,倪瓒师从董源,但却不拘泥于董源。

倪瓒学诸家之所长,不拘泥于一家之长,刻苦钻研学习荆、关绘画特色,深受影响。

倪瓒不拘泥一家之长,倪瓒还是北宋奇伟怪异的艺术家兼鉴赏家米芾的崇拜者,还学习宋代米氏父子的米家云山,米氏父子的 “不取工细,意似便已”,给倪瓒的启发诸多,也具有米氏般的两种秉性:洁癖与宽厚。

在艺术创作上相互影响甚密。

所以倪瓒创作风格中所表现出的高逸潇洒、情调幽寂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对传统特点的推陈出新。

倪瓒的绘画方式和吴镇“墨戏”之说实质是一样的,两人同知同道,书画之后可以会心一笑了。

二、倪瓒山水画用笔对于倪瓒绘画的用笔,多为干笔淡墨,以干淡笔墨层层交织,多皴擦基本没有渲染,更加疏简、简淡、单纯,吴其贞曾对倪瓒的作品做出高度评价在《虞山林壑图轴》中,倪瓒的绘画手法异常细腻,多用皴法表现,松石浑然天成,表现出倪瓒绘画手法的高超。

倪瓒笔下的一江两岸,空旷寂静,疏简高洁,张张逸品!

倪瓒笔下的一江两岸,空旷寂静,疏简高洁,张张逸品!

倪瓒笔下的一江两岸,空旷寂静,疏简高洁,张张逸品!倪瓒,元代画家、诗人。

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

江苏无锡人。

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

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

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

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

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倪瓒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中山水画中采用了典型的技法--折带皴,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他也善画墨竹,风格'遒逸',瘦劲开张。

画中题咏很多。

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

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本文所引用均为网络公开作品,不做收藏依据,仅供书画爱好者学习参考:(一)六君子图:《六君子图》写江南秋色,坡陀上有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

图的上部有远山地抹,全图气象萧疏,近乎荒凉,用笔简洁疏放。

以树喻君子,表达了作者对君子“正直特立”高风的崇尚。

这正是宋元以来文人绘画借物寓志的一大特色。

后黄公望果见此图,并欣然题诗图上:“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陁。

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大痴赞云林画。

”此图之名“六君子”,应该就是从这首诗中来。

(二)雨后空林图:两岸地势低平,疏林空落,林下一间屋舍,人去屋空。

浅析倪瓒的绘画思想

浅析倪瓒的绘画思想

浅析倪瓒的绘画思想作者:倪士喆邓海滨来源:《艺术殿堂》2018年第12期1、背景1.1时代背景在元朝统治集团政权得到巩固以后,在政治上推行民族歧视政策。

元代社会的民族歧视政治制度使元代社会一代文人颓唐苦闷,故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以此来发泄胸中的苦闷和情绪。

同时,由于元统治者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民众思想控制松弛,很少有像宋代的“乌台诗案”出现,所以,元代宽松的文化政策使元代文人有创作的自由,能够无拘束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整个宋代,艺术家通过一般化的自我,有针对性格物以认识客观事物,而元代的艺术家则愈发的关注个体内在的自我,从物的层面解脱出来,更多的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即“言志”日益明确的成为绘画的主要宗旨。

通过绘画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而自然景物则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就艺术风格来说,元代的画家不在客观的描绘自然沟壑,他们用书法性技巧作画,创造出一种表现艺术家主观心灵世界的新型书法性山水画风格。

1.2个人境遇倪瓒,字泰宇,后字元镇,号幼霞,别号极多。

倪瓒作为元代画坛的重要人物,其画面常呈现出萧疏简洁的笔致、悠然淡雅的墨色和空旷俊逸的格调,充满了天真适意、疏秀旷远的气息,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境。

他利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开创了“一河两岸”的三段式构图,独具一格,并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美学特征,其画作到明代甚至达到了“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他将宋代以来逐渐出现的文人画发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绘画思想亦作为研究倪瓒绘画的津梁而成为后世学人关注的焦点。

2、倪瓒的绘画思想2.1文人画创作亦需重视画理,不可一味讲求士气在《画谱》中,倪瓒在开篇讲解树势搭配时便首先发出了“若专讲士气,非初学入门之道也”的警告,强调“画理自得”是画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

笔者认为“画理”应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是自然规律,即“外师造化”;其二则是指画家在长期艺术实践基础上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而这个层面上的画理实质上是对于自然规律的理性升华。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

元代时期倪瓒二十八幅绘画作品赏析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元四家的画风虽各有特点,但都是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画中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

元四家指赵孟俯、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

这里介绍倪瓒精品绘画。

元代早期高克恭,元代中后期,王蒙、吴镇、倪瓒这四人绘画赏析。

元代倪瓒(1306~1374),初名王廷,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净名居士、幻霞生,自署倪迂、懒瓒等,江苏无锡人。

家豪富,筑“云林堂”、“清秘阁”藏法书名画及钟鼎古器。

至正初年(1341)忽散尽家财于亲友,浪迹五湖三泖间。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画作有:《水竹居图》、《渔庄秋霁图》、《幽涧寒松图》、《容膝斋图》、《丛篁枯木图轴》、《六君子图》、《杨竹西小像》、《雨后空林图》、《琪树秋风图》、《竹枝图卷》、《江岸望山图》、《竹树野石图》、《溪山图》、《松林亭子图》、《狮子林图》卷、《西林禅室图》、《秋林图》、《春雨新篁图》、《小山竹树图》、《修竹图》、《紫芝山房图》、《梧竹秀石图》、《虞山林壑图》、《秋亭嘉树图》、《霜林湍石图》、《枫落吴江图》、《江亭山色图》、《竹石图》等元朝时期倪瓒《水竹居图》赏析倪瓒《水竹居图轴》纸本设色纵53.5厘米横28.2厘米。

浅析倪瓒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

浅析倪瓒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

艺苑星空Art Space浅析倪瓒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孙宁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一、倪瓒的生平经历倪瓒(1301—1374年),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初名珽,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别号很多,有萧闲仙卿、风月主人、幻霞子、幻霞生……有时还自书懒瓒。

他的诗画中题名最多的就是云林。

他出生于无锡,前几代均为隐士。

他的家庭可以说是当地的富户,父亲倪炳很善治家,但是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倪云林靠其兄抚养长大。

倪云林在23岁之前生活富裕,衣食无忧,不问世事,但是他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气息,勤于读书,专心绘画写诗。

23岁其兄去世后,他开始经营清閟阁。

由于之前不问世事的生活状态,他并不善于经营治家,很多“俗人”“俗事”使他不得不与之打交道,他一直向往的是清幽、远离世俗的生活。

他曾写诗:“奸任忠诛转缪悠,鄂王固岂为身谋?中兴可望隳成业,南渡何心报敌仇。

”可见他曾有过很强的政治责任心,但只是一瞬间。

他高尚清幽的个性与当时元代的政治制度不相适应,他的汉人身份在元代是下等人,他在元代统治者的统治下被差别对待,科举的中止使他有才无处发,终生隐逸。

48岁的倪瓒由于心中的苦闷、忧愁,开始信仰全真教,养成了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在他的绘画中表现出来,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笔简意幽的逸气之感。

从53岁到去世,散尽家财,弃家游走于太湖一带是他生命中,也是他绘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虽然他远离尘世纷扰,远离世间凡尘俗世,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终究是苦闷孤寂的。

他把这样的心境融汇到他的绘画创作之中,使画面有了独具一格的风貌。

他说“写图以闲咏,不在象与声”,即作画如作诗,不必在形式上下功夫,重点在于自己诗画中心境经历的表达,这对倪瓒形成自己的山水画风格有着摘要:倪瓒,元代四大家之一,精通诗书画。

绘画方式以简胜繁,强调画面当中的气韵,他的绘画实践及美学思想不仅受当代人推崇,对明清画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倪瓒与黄公望山水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对后世的影响及艺术价值

倪瓒与黄公望山水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对后世的影响及艺术价值

倪瓒与黄公望山水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对后世的影响及艺术价值倪瓒与黄公望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倪瓒擅长用笔墨表现清远、洒脱的山水风景,而黄公望则以其擅长表现雄浑、奇峭的山川景色而闻名。

两人的山水画作品在表现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正是这种差异性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价值。

倪瓒和黄公望在山水空间表现的差异性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

倪瓒的画作着重于清新、明快的笔墨,通过轻盈的笔墨运用,表现出清秀、宁静的山水景色,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和悠远。

他的作品给人以幽远的意境,产生一种清新、淡雅的审美感受。

而黄公望的作品则更加强调山势的雄浑、险峻,在布局、构图和画面气魄上都有着更为磅礴壮丽的表现,让人感受到一种气势非凡的豪放,让人有一种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

他的作品给人以雄奇、气势磅礴的审美感受。

两人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但都给人带来了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表达,这种差异性为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带来了更为丰富的选择和体验。

倪瓒和黄公望在山水空间表现的差异性也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倪瓒的清新、明快的风格影响了后世明代的文人画风,成为了明代山水画的一个重要传统。

明代文人画家陆象山曾评价倪瓒的作品:“倪瓒笔意空灵,人道淡远,形有气之懂,静有神之闲。

”倪瓒的画风将南宋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与明代文人画相结合,成为了明代文人画风的一种重要影响。

而黄公望以其雄奇、明丽的风格更是成为了元明山水画的一个重要传统。

他的作品开阔了江南山水画的表现领域,使得山水画在表现手法上有了更为宏大的想象空间,成为了元明山水画的一种重要影响。

这种差异性不仅是两人自身的艺术风格,更是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积极影响,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艺术传统和表现空间。

倪瓒与黄公望的山水画作品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倪瓒的作品以其清新、明快的笔墨和清雅、宁静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山水画传统中的一种经典,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远离尘嚣、远离世俗纷扰的清雅意境被后人所推崇,并成为了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价值。

倪瓒山水画的赏析

倪瓒山水画的赏析

倪瓒山水画的赏析作者:马茜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3期摘要:本文基于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对倪瓒的山水画进行了分析。

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在思想和内容上与中国古代美学有着相通之处。

所以,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研究倪瓒的山水画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倪瓒绘画作品视觉上的空疏平旷以及内在心灵上的高逸淡雅都是他内心情感的表达。

他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和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以及他“简练高逸”的意境,成为后世推崇和效仿他的原因。

一、倪瓒的简介倪瓒(1301-1374),字泰宇,后字元镇,别号是风云主人。

他是元代画家、诗人。

与王蒙、黄公望和吴镇四人称为“元四家”。

被后世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

他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内在情感表现在他的山水画中。

他的作品蕴藏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展示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艺术。

元代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他波折的人生经历影响着他的绘画风格。

在元朝,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元朝山水画的朴素淡雅有别于唐宋画风。

倪瓒身为“元四家”之首,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后世追逐的对象。

他的绘画风格和画面所表现的深远意境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个亮点。

二、“一河两岸”构图形式从倪瓒山水画的构图上看,景物极少,非常简洁概括。

他继承了董源、米芾的构图法,远景在画面的上部,近景在画面的下部。

又融入自己平淡、柔美的画风,把自己的内在情感与自然界中的高山流水相结合。

开创了“一河两岸”三段式的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倪瓒的山水画大多是“一河”、“两岸”、“三段式”的构图形式。

画面中的近景大多是土坡或者是石岸,有时会有一个亭子掩映于树木之间,远景则是虚化处理,拉开了空间,最具倪瓒式山水画风格的是画面中景的处理,大面积的留白,不着一物,给观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他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都寄托于他的作品中,达到了文人山水画抒情写意的至高境界。

三、“空白”与图式关系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和画面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就如阿恩海姆所提出的“图一底”关系。

树下的倪瓒与柯罗——倪瓒与柯罗作品对比赏析

树下的倪瓒与柯罗——倪瓒与柯罗作品对比赏析

树下的倪瓒与柯罗——倪瓒与柯罗作品对比赏析作者:姚璐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1期摘 ; 要:一位是中国元代山水画“四家”之一的倪瓒,也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云林的山水,天真幽淡,萧条寂寞”,是对其山水画艺术特色的精确描述;一位是法国19世纪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柯罗,他的绘画不因袭前人,不随时俗,他用一生去坚定维护自己的绘画理念并去实践它,法国作家兼评论家普朗什说:“柯罗是我们这个时代作品最富有诗意的艺术家之一。

”关键词:倪瓒;柯罗;逸格山水;抒情风景中图分类号:J205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02-0083-01当然,这中西两位画家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表现方式和内涵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显而易见。

但两者也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黑格尔说:“我们所要求的,是要能看出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把倪瓒、柯罗两位不同时期的山水、风景画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出其存在的相似及差异,有助于深刻体会中西艺术家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美。

中国早期山水画只是附属人物画的背景。

尽管早在刘宋时期即有专论山水的著作,如,宗炳的《画山水序》,但由于它不能像人物画可以起到“明劝戒,著升沉”的社会教化作用,山水只是作为衬托人物的背景而出现的。

元画以山水画为最胜,山水画以“元四家”空灵、含蓄的风格为代表,而倪云林的山水画最为髙逸。

正如倪瓒所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其作品中呈现出的高洁、疏朗、清雅、清冷简远的诗意之美,可以使我们感受到作者淡泊的心境。

《六君子图》是倪瓒为好友卢山甫所作。

写江南秋色,主体部分是坡上的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疏密掩映,姿势挺拔。

简净清淡的画面,反映了元代文人失意落寞的心态,体现了画家崇尚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

黄公望题诗云:“远望云山隔秋水,近有古木拥陂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

浅析柯罗风景画作品

浅析柯罗风景画作品

浅析柯罗风景画作品摘要:柯罗是法国最独具特色的风景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家中伟大的“抒情诗人”。

从柯罗所创作的的山水风景画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如苏轼所说“画中有诗”的感觉。

本文以柯罗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和柯罗画作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为主,简要分析了柯罗山水风景画的主要艺术特色,并对一代大师的情感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入探知。

关键词:柯罗;风景画;艺术特色柯罗,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国突出的画家,其画作以其饱满、富有的情感,在现代法国风景画圈里,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样,在艺术界的地位也是鲜有可比的。

他如同架在17世纪风景画与19世纪绘画之间的一座桥梁,将他们的艺术进行传递发扬。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典、浪漫、现实和其他绘画的映射或魅力。

他的作品反映了现实主义的简约和印象主义的光芒和色彩。

柯罗的作品中风格含蓄而和谐,大自然成为他描绘和表现的对象,他在油画风景方面的造诣和独到其优见解;技巧与题材等多方面的艺术造诣都以远超同代人。

他以自由宽厚的笔触描绘世间风景,充分展示了他对光线、大气乃至色调细微改变的独特感受。

一、柯罗生平事迹简述柯罗于1796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富裕家庭。

他的父母希望在他长大后继承家族生意,继续成为服装商人。

但柯罗从小就表现出了对色彩的高度敏感,并将绘画当成了他最大的追求,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给了柯罗一笔钱来支持他追求他的艺术梦想,从此柯罗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

十九世纪的法国艺术风格各不相同,包括新时期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在这一时期末期形成的印象主义。

诚然,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但柯罗一直坚持着他平凡而富有诗意的艺术革命。

他绝对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和画家,其一生的追求就是面对自然,面对风景的写生,犹如海子所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二、从具体的绘画中分析柯罗绘画的主要艺术特征(一)《纳尔尼河上的桥》——稳定而统一的构图在他的作品中,《纳尔尼河上的桥》这幅作品是较为独特的。

由于受到了古典主义的影响,柯罗的画是相对稳定而统一的。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

从《虞山林壑图》看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摘要】倪瓒是明代著名文人画家,其作品充满了文人雅致的气质。

在《虞山林壑图》中,他展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独特感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倪瓒的作品在笔墨功力方面表现出色,运用勾勒、点染等技法,展现出细腻而瑰丽的画面。

他的题材选择多样,包括山水、花鸟等,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倪瓒作品中的意境表现深远绵长,常常通过富有诗意的画面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思想。

他追求审美上的完美和和谐,追求画面中的平衡和节奏。

倪瓒作品的气韵生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奥秘与魅力。

倪瓒作品中的文人画特征体现在对自然的感悟、笔墨功力、审美追求等方面,展现出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关键词:虞山林壑图,倪瓒,文人画,笔墨功力,题材选择,意境表现,审美追求,气韵生动。

1. 引言1.1 介绍《虞山林壑图》虞山林壑图是南宋时期著名画家倪瓒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于公元1211年。

这幅作品描绘了虞山的山林景色,展现了倪瓒精湛的绘画技巧和深厚的文人情怀。

虞山是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以险峻的山峰、茂密的树林和潺潺的溪流而闻名。

在这幅作品中,倪瓒运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山峰的轮廓、树木的纹理和溪流的流动,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他巧妙地运用了墨色的深浅和水墨的渲染技巧,使画面呈现出迷人的意境和空灵之美。

虞山林壑图不仅展现了倪瓒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独特表现,也反映了他对文人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这幅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称赞,也对后世的文人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介绍倪瓒作品倪瓒(1301-1374),字师道,号英谷,浙江绍兴人,元朝著名画家。

倪瓒是元朝文人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文人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倪瓒擅长山水画,以泼墨写意见长,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倪瓒的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以表现自然山水为主题,常常描绘山岳云雾、江河村庄等景物,给人一种恬静淡雅的美感。

其作品笔墨淋漓尽致,运用泼墨、拂墨等技法,墨色浓淡变化丰富,表现出独特的墨韵。

【高清图库】元倪瓒《筠石乔柯图》

【高清图库】元倪瓒《筠石乔柯图》

【高清图库】元倪瓒《筠石乔柯图》▲元倪瓒《筠石乔柯图》倪瓒《筠石乔柯图》横67.3厘米横36.8厘米,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树杆上挂满了细繁的藤蔓垂条,图中的篁竹属于倪瓒墨竹中叶尖向上的新篁画法,颇见功力。

画面一如倪瓒一贯呈现的风格:构图简洁,干笔皴檫,意境清远萧疏。

元,倪瓒,《筠石乔柯图》。

清代方熏在《山静居画论》里说得好:“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矣。

”能否立意高古深远,则要看作者的学养修为了。

如王羲之以清朗小楷展现乐毅政论,以遒丽行书表现兰亭雅集;又如倪瓒以萧散简远传达淡泊之心等等。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又署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

无锡(今属江苏)人。

世居无锡祗陀里,多乔木,建堂名云林,因以云林自号。

他一生不做官,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亦号'倪迂'。

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

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

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法疏简,格调天真幽淡。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

墨竹萧爽清丽。

论画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文人画家有很大影响,享誉极高,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工书法,擅楷书,古淡秀雅,得魏晋人风致。

探究倪瓒山水画的艺术语言

探究倪瓒山水画的艺术语言

探究倪瓒山水画的艺术语言作者:熊碧玉来源:《收藏与投资》2023年第12期摘要:倪瓒的山水画艺术特点不仅结合了他所身处的特殊时代背景,也结合了他生活中的洁癖以及他待人接物不甘为“俗”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他对“逸”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标准。

倪瓒的山水画作品意境幽静、空寂、平淡,都是通过简约淡雅的笔墨形式、简略的构图、具象的笔墨造型自然地表现出来,体现了画作的简约,这都得益于他高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他的生活经历。

这种绘画的艺术语言正是他与其他画家的区别,也是后来的画家所赞美、模仿、寻找绘画语言的源生点。

关键词:倪瓒;山水画;艺术语言;简约在研究倪瓒山水画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经历的人物事迹、身边的师承关系都是必须了解的,这是为了能更好地探究他画风形成的原因。

为了研究倪瓚山水画的艺术语言,本文将从其绘画的构图特点、造型特点、画面墨色、画面意境等方面进行探寻,同时也将结合其典型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其目的也是以古为师,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

(一)时代背景1279年,蒙古族结束了南宋的统治,为巩固政权,元朝统治阶级开始吸收中原文化,重用汉族文人,学习汉族文化,但民族歧视政策使得汉族文人宁可贫贱终生,也不愿为元朝统治者效力。

为了方便统治,元朝统治者将不同的民族划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最低的一个等级,便是“南人”。

长江以南地区的“南人”最受歧视、压迫和剥削,而恰恰这里的文化发展水平是最高的。

不仅如此,元朝统治者还把人分为十等,比之过去的“三六九等”更为讽刺。

即“一为官、二为吏、三为僧、四为道、五为医、六为工、七为匠、八为娼、九为儒、十为丐”。

知识分子的地位仅高于乞丐。

所以当时的大部分文人都不愿为蒙古族效力,甘于流浪山野,贫贱终生,追求内心的自由自在。

正是在这样不平等的时代背景下,各个阶层的文人难以入仕,辗转于山野之间,寄情山水,以画抒情,也因此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人画家,如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高克恭等画家。

(二)倪瓒生平介绍倪瓒,名泰宇,别号云林居士,出生于无锡(现江苏无锡),元代画家,是“元四家之一”。

倪瓒《竹石乔柯图》《墨竹坡石图》研究

倪瓒《竹石乔柯图》《墨竹坡石图》研究

家”中是最多的。

据《清阁全集》中倪瓒的论述,自己的绘画“写胸中逸气”,因此绘画内容“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倪瓒的作品在当时便受人推崇,元代之后,倪瓒更是成了文人画的代表人物。

上海博物馆藏倪瓒“烟客”白文印、“太原王逊之氏收藏图书印”朱文印,右下角钤“王时敏印”白文印。

画面左下角有明代收藏家贝省三的“贝省三之印”白文印。

右侧裱边有清代医生金德鉴的“庚申以后所得”白文印、“保三鉴藏”朱文印,清代收藏家毕泷的“娄东毕泷涧飞氏藏”朱文印。

画面右下角有清代收藏家梁章钜的“茝林曾观”朱文印、藏书家贝墉的“贝墉”白 文印。

此作品在明代未见于记载,而徐守和是倪仲权之后最早可见的收藏者,之后为王时敏收藏。

清代收藏家顾文彬在《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此画为《春宵听雨图轴》,取自倪瓒自书诗第一句“春宵听雨第三番”,并考证画中“丁酉”为至正十七年(1357),倪瓒56岁,落款中提到的“仲权”为《金台集》中的四明图1 元 倪瓒 竹石乔柯图 纸本墨笔 上海博物馆藏图2 元 倪瓒 墨竹坡石图纸本墨笔 济南市博物馆藏经典(今宁波)倪仲权。

而根据《倪瓒年谱》考证,倪瓒生年为1306年[1],则此画完成时倪瓒应为52岁。

“舫斋文学”不知何许人,倪仲权的生平在史籍中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他是四明的一个文士,家中藏书万卷且交游甚广(见刘仁本《羽亭集·卷六》,文渊阁本《四库全书》)。

从题跋可知,此幅作品先由倪瓒赠予“舫斋文学”,后又赠给倪仲权。

此作后经过明清两代收藏家递藏,终归上海博物馆。

在倪瓒传世作品中,修竹和坡石一直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这与其本人提出的“逸气说”是相辅相成的。

元人刘仁本评其作品风格曰:“苍劲妍润,尤得清致。

”董其昌在《题〈横云秋霁图〉与朱敬韬》中云:“云林画法,大都树木似营丘寒林,山石宗关仝,皴似北苑,而各有变局。

”此番话概括了倪瓒绘画风格的师承。

倪瓒的树木学北宋李成、郭熙一派,树干虬曲,枝杈尖锐;山石学关仝,皴法学董源,博采众长。

倪瓒山水画和柯罗风景画比较浅析

倪瓒山水画和柯罗风景画比较浅析

河南农业2015年第6期(下)中西绘画由于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的差异,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各自特有的表现特点。

撷取倪瓒的山水画和柯罗的风景画作为艺术比较的个案,一位是中国元代山水画“四家”之一的倪瓒,也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云林的山水,天真幽淡,萧条寂寞”,是对其山水画艺术特色的精确描述;一位是法国19世纪巴比松画派的代表画家柯罗,他的绘画不因袭前人,不随时俗,他用一生去坚定维护自己的绘画理念并去实践它,法国作家兼评论家普朗什说:“柯罗是我们这个时代作品最富有诗意的艺术家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两位艺术家是中西方艺术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画家。

本文运用图像学、社会历史学等方法,从中西绘画的方式、内涵上分析了中西两位艺术家作品的相似和差异之处。

一、倪瓒和柯罗的生平、作品的图像学描述(一)倪瓒的生平及其作品的图像学描述倪瓒(1301—1374),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别号幻霞生、荆蛮民、奚元朗、净名居士、朱阳馆主等,但云林两字最常用,人家常称他为云林先生,常州无锡梅祗陀村人。

出身江南富豪,家境十分富裕。

倪瓒早年丧父,由长兄抚养成人。

有晋人风度,他最爱作诗,且立志做一个诗人,常被人笑嬉迂戇,诗和当时名家欧阳元、虞集、范等齐名。

善书画,书从隶入,擅长水墨山水,早年师法董源,参以荆浩、关仝技法,用笔方折,创“折带皴”,写山石。

作品多取材太湖风光,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工,不求形似”,以“简中寓繁”的风格,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产生重要影响。

为元代四大山水画家之一。

《渔庄秋霁图》是倪瓒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

此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纸本,纵96厘米,横47厘米。

画卷描绘了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采用“一河两岸”极具个人特色的构图方式,后人也将其称为的“三段式”构图。

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实则是一笔未着的一片湖光,以虚为实,湖面渺阔平静;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有几棵高低不一、错落有致的枯树,枝叶疏朗。

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分析

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分析

倪瓒山水画的空疏美分析作者:马晴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3年第12期作者简介:马晴(1980—),女,安徽合肥人。

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

马晴(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 203601)摘要:文章分析了倪瓒的生平和性情对其绘画风格的影响,通过梳理文人绘画追求“逸”的精神境界,崇尚简约、追求平淡自然的特点,总结出倪瓒的山水画是中国文人绘画空疏美学的集中体现,最后揭示出空疏之美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元代绘画;山水画;审美;空疏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2—0128—02中国古代士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最明确的态度是体现在山水画之中的。

它在诞生之初,就在其表现手法和审美情趣上深深烙上了中国文化的印记。

元代“文人画”兴起之后,水墨山水达到至高境界,画面追求气韵动人的空灵意境,注重文人情致的表达。

其中,倪瓒的作品被奉为中国画中高逸风格的典范,被历代文人所推崇。

一、倪瓒作品集中体现了文人画的审美理想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甲意画”、“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1]文人画特别强调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重视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注重心手相应,神形兼备。

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思想、个性特征、人格魅力等,都会在其艺术作品中呈现出来。

文人士大夫画家,大多家学渊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为深刻。

倪瓒的前几辈都是隐士,但也是一方豪强,自建“清閟阁”收藏文物、书画,过着安逸闲散、自视清高的生活,游历杭州、常州、松江等地,结交名士,[2]其兄倪昭奎是道教名宿。

倪瓒在饱受世态炎凉后就极其向往清虚无为的生活,信仰全真教,晚年出世的思想加剧,更加执着于画事,作品风格也力求平淡简约。

倪瓒的“空疏之美”正是文人画审美理想的集中展现,具体表现在:其一,体现文人画飘逸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纵 9 6 厘 米 ,横 4 7 厘 米 。 画 卷 描 绘 了 江 南 渔 村 秋 景 及 平 远 山 水 ,采 用


而苍 ,宋人 易摹 ,元人 难 摹 ,元人 犹 可学 ,独元 镇不可学也 。 ”说 明倪瓒 的
用 笔 、 画 面 的 意 境 格 调 与 众 不 同 。 倪
味的差异 ,在长期 的发 展 中逐 渐形 成 各 自特有 的表 现特点 。撷取倪 瓒 的 山 水 画和柯 罗 的风景 画作 为艺 术 比较 的 个 案 ,一位是 中国元代 山水画 “ 四家 ” 之 一 的倪 瓒 , 也 是 元 代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山水画家 , “ 云林的山水 ,天真 幽淡 , 萧条寂寞” ,是对 其山水画艺术特色 的 精确描 述 ;一 位是法 国 1 9 世 纪 巴 比松
画 , 同样 具 有 高 雅 的气 质 。
维护 自己的绘 画理 念并去 实践 它 ,法
国作 家兼评论 家普 朗什说 : “ 柯 罗是
我们 这个 时代作 品最富有 诗意 的艺 术 家之一 。 ” 由此可 以看 出,两位艺术 家 是 中西方艺术领域极具代 表性 的画家 。 本文运用 图像学 、社会 历史 学等方法 , 从 中西绘 画的方式 、内涵上分 析 了中 西两位艺术家作 品的相似和差异之处。
河 两 岸 ” 极 具 个 人 特 色 的 构 图 方
式 ,后 人也将 其称 为的 “ 三段 式 ”构 图 。 画 面 以上 、 中 、下 分 为 三 段 ,上 段 为远 景 ,三 五座 山峦平 缓 地 展 开 ; 中段 为 中景 ,实则 是一 笔未着 的一 片 湖光 ,以虚 为实 ,湖面 渺 阔平 静 ;下 段 为近 景 ,坡 丘 上有 几 棵高 低 不 一 、 错落有致的枯树 ,枝叶疏朗。 从 图 中 的 枯 树 、低 矮 坡 石 、 旷 阔 平 远之境 ,看 到了丰 富的 内蕴 。倪瓒 是 一个典 型的文 人 画家 ,他 的艺 术思
受 。 画 中 枝 叶 茂 密 、婀 娜 多 姿 的 橡 树 ,
元镇 ,号云林 ,别号幻霞生 、荆蛮 民 、 奚元 朗 、净名 居士 、朱 阳馆主 等 ,但 云林两 字最 常用 ,人 家常 称他 为云林 先生 ,常州无 锡梅祗 陀村 人 。出身江 南富豪 ,家境 十分 富裕 。倪瓒早 年丧 父 ,由长兄 抚养 成 人 。有 晋 人风 度 , 他最 爱作诗 ,且立 志做一 个诗 人 ,常 被人笑嬉迂戆 ,诗 和当时名 家欧阳元 、 虞集 、范等齐名 。善 书画 ,书从 隶入 , 擅长 水墨 山水 ,早 年师法 董源 ,参 以 荆浩 、关仝 技法 ,用笔方 折 ,创 “ 折
画 派 的 代 表 画 家 柯 罗 ,他 的 绘 画 不 因 袭前人 ,不 随时俗 ,他用 一生 去坚定
云林 的画受到 当时人 珍视 ,后 世对 其 “ 古淡天真 、萧疏 空灵 、简淡超逸 ” 的 独 特 艺 术 风 格 也 极 为 推崇 。
( 二)柯罗 的生平 及其作 品的图像
学描述 让 ・ 巴蒂斯 特 ・ 卡 米尔 ・ 柯 罗 ( 1 7 9 6 —1 8 7 5 ), 出 生 于 巴黎 , 早 年 师
关键词 :倪瓒 ;柯 罗;逸格山水;抒情风景
中 西 绘 画 由于 文 化 背 景 和 审 美 趣
不 求形似 ” ,以 “ 简 中寓 繁” 的风格 , 对 明清 文人 水墨山水画产生重要影 响 。 为元代 四大山水 画家之一 。 鱼庄秋霁 图》 是倪瓒 成熟时期 的 典 型 画风 。此 图现藏 上海 博物 馆 ,纸
从 古典 派 画家贝尔 坦 ,因学业 优 秀而 获奖金 到罗 马 留学 ,回国后 在 巴 比松 村附近 的枫丹 白露森 林画 了很多风 景 。 他安 贫乐道 ,乐观豁达 ,不 倦地 全 力 投入创作 。他贴 近 自然而不抄袭 自然 。 他爱 画那朦 朦 陇陇 的暮色 与晨像 、那 颤 动的森林 、那 明 洁的湖 水 、那珍 珠 般银 灰色 的天 空 ,用 笔松 动而 富有 韵 致 ,虚实 相生 而见妙 理 。在风 景 画的 发 展史 中 ,他 是 不 朽 的丰 碑 。此外 , 他 还 画 了 很 多 表 现 质 朴 内 在 美 的 肖像
学 术 研 究
X UE sH U Y AN m 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倪瓒 山水画和柯 罗风景画 比较浅析
河 南 农 业职 业 学院

韩 绍 云
要:通过对中国元代倪瓒的山水画和 法国十九世纪柯罗的风景画进行 比较研究 ,综合 运用 图像学、 艺术社会 学等 方法,阐述了两位
画家作品 中蕴含 的文化 内涵和审美意蕴,揭示 出在不同时代 、不同国度 ,中西绘 画 内涵和表现方式上的相似及差异之 处,从 而使我 们对不同 国度和时代,不同文化和形态的绘画艺术所特有的精华和异质 ,特有语言和趣味 有更深程度 的理解 。

倪 瓒 和 柯 罗 的 生 平 、 作 品 的
图像 学描 述
( 一)倪瓒的生平及其作 品的图像
学描 述 倪瓒 ( 1 3 o 1 -1 3 7 4 ) ,初名 埏 ,字
《 蒙特枫丹 的回忆》 布面油 彩 ,横 8 8 厘米 ,宽6 4 厘米 ,现 藏巴黎卢浮宫 , 是 柯罗 1 8 6 4 年靠 回忆创作 而成 的一幅 经 典 作 品 。这 幅人 与 景 交融 的画 作 , 表 现 了 一 种 比 大 自然 更 抒 情 的 内 心 感

想 、独特 的绘 画风格是 特定 时代 的产 物 。元朝 是 由蒙古族统 治 的时代 ,将
汉 人 和南 人 列为 社会 的三 、四等 人 , 他 们 的地 位 可 想 而 知 。 文 人 士 大 夫 作 为一 个社 会 阶层 ,当 “ 学 而 优则 仕 ” 的道路 没有希 望时 ,有 的采取 消极 的 反抗形 式 ,有 的隐遁 山林 ,寄 情于 书 画 。而倪 瓒 是其 中 “ 高逸 ” 的代 表 , “ 余 之竹 ,聊 以写胸 中之逸气 耳 ” ,认 为绘画的作用是抒发个人胸 中的逸气 , 其作 品 中也 正体现 了他 的这种 绘 画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